第一篇:着力旧城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县城
着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
各位委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空前加强,县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强,城市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县域经济、社会和城市自身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旧城区街道狭窄、管线乱布、市政设施落后、建筑立面形象差等现象较为突出,新老城区城市面貌差别较大,不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协调发展。为了促进县城加快发展,早日实现生态田园县城的建设目标,特提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味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快旧城区改造的重要性,增强旧城改造的紧迫感。县城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县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旧城区建设面积为5平方公里,占县城区面积的38%,居住人口约8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61%,商贸流通繁荣,人口密度大,历史人文景观集中,是展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窗口;但是,蓬溪历史悠久,旧城建设年代久远,建设随意性大,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文化无特色。加快旧城的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1改善城市面貌,对促进我县商贸流通、旅游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科学制定老城区改造方案。旧城改造是关呼百姓民声的大事,关系到城市的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城区市民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指导,既符合城市品位又突出城市特色,并将蓬溪革命老区、孝子故里和中国书记法之乡的文化融入其中。
一是科学设置好基础设施。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应与蓬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旧城改造时要合理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好城市功能划分,规范管网体系,引导经营者进入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切实解决好目前的“入厕难、停车难、入市难”等民生问题。
二是避免重复建设。在城区道路黑化前,组织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城市污水处理、电信、广电、联通、长话通信、军事通信等网线公司根据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自行组织资金按照统一要求,提前进行管网规范化改造,建设规范完善的管网体系,避免今后反复开挖、重复建设。
三是提升绿化档次。对城区宜绿地块的普查、登记、规划,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措施,搞好见缝
补绿、拆墙补绿工程。使城区绿化由单一化,变得多样化,做到乔、灌、花相搭配,色彩多样。对周边山头进行绿化提升,重点启动狮子山山体公园建设,既增加市民休闲空间,又增加城市绿地,达到生态田园城市要求。
四是树立城市文化,提升人文精神。城区建筑物立面风貌改造既要体现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的文化底蕴,又要体现市民健康向上、惬意和谐的精神风貌。县医院旧址拆迁后,建议不在原址上规划住房和商业建筑,而是新建具有蓬溪红色革命老区和孝子故里文化主题公园,这样既兼顾了对宋代白塔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又使之与清代奎阁和赤城湖旅游景点相呼应。并在狮子山公园上规划复建“九宫十八庙”、“钟鼓楼”等历史文化建筑,增加城市文化内容。
(三)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在旧城改造中我们要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依法实施,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信访有关问题,以此来确保旧城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搞好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应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旧城改造的重要性,以及对城市品位提升、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要选好施工队伍,让居民明白短痛会给市民带来长久利益,搞好施工组织,实施分段施工,要尽量减少施工期对人流、车流的影响;要加强现场监管,加快建设监督,严格工程质量;要做好群众工作,做好维稳预案,引导群众自觉支持工程建设,真正把旧城改造工程建设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二篇:天长奋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
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
——天长市强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
连日来,在天长市千秋大道路桥工程的施工现场,来自中铁二十四局的施工人员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工程是天长市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投资1.3亿元。为确保11月底前建成通车,工人们放弃国庆长假休息时间,完成了千秋大道大桥主体建筑——钢结构拱,现已进入第一拱吊装阶段。
2011年,天长市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109项续建和新建城建重点项目,全年力争竣工48个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为保证工程进度,国庆黄金周,该市城建重点工程各施工单位紧锣密鼓地施工,约5000名工人坚守在工作岗位。建设者们用辛勤劳动为天长新一轮城市建设加砖添瓦。
推进路网工程建设 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
天长市坚持把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作为城乡建设的主攻目标,加大城市路网改造和建设力度,拉开主城区大交通的框架。
近年来,该市投资10多亿元,建成冶山路、同心南路、新河南路I标段、建设路和石梁路黑色化改造等路网工程。有市区交通大动脉之称的天康大道绿化亮化及慢车道改造工程,全长约4.8公里,在原有18米行车道的基础上,向两边拓宽至22米,双向6车道,并增加6米人行道、8米绿化分隔带、5米慢车道,同时包含雨水、污水工程,绿化、亮化工程以及电力电缆、供水、通信、燃气工程等,总投资53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Ⅱ标段改造,即将完工。改造后的天康大道不仅提高了市区交通通畅能力,而且美化了城市环境,成为一条景观大道。
今年,该市共开工建设了南市区、东市区、开发区三期路网等52条道路。总投资4亿元的省级天长经济开发区三期路网框架已经形成,部分路面开始铺设沥青,年内开发区建成面积将扩大到19平方公里。投资3000万元、全长约3.4公里的广陵东路完成了部分路段沥青路面铺设,二凤北路、平安南路、学府路、金集路等正在紧张施工。年内,天长市区道路新增通车里程将达26公里,市区框架将从30平方公里拉大到35平方公里。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展示城市发展新亮点
天长水系发达。白塔河支流川桥河、浔河穿城而过,流经市区的河道全长达7公里。按照“治水与治城并举”的原则,该市2009年正式启动“两河”沿岸拆迁改造及景观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4亿多元。已建成一期3个标段鹊桥花谷、千秋龙广场、千秋岛、水中组合亭、古城墙、船坊、茉莉花乡广场等景观及夜景亮化工程。目前,正加速推进一期工程的南岸会所段整坡、园林道路铺设、花木养护等分项工程,二期2个标段文化广场、码头广场、市民健身广场等景观将于年底建成。
投资近9000万元、省内一流的天长红草湖湿地公园(中园),已免费向市民开放;红草湖北园正在加快建设,占地1000亩;总投资超亿元的红草湖南园完成了概念性规划设计,即将动工。“两河”景观、红草湖公园联为一体,使天长“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完善了城市功能,更是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为天长“三城联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全省园林城市、全省卫生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天长市还投资1.1亿元建设“两河”口闸、站工程,投资1200万元建设取水口保护区工程。投资240万元的垃圾中转站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500万元建成污水管网21公里、污水提升泵站4座;投资1200万元建成东门城市出入口景观
均已建成;电网调度中心、消防大队新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楼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正加速推进,可望年底竣工。
在定好总体规划、建好市政设施的基础上,天长市大力开展引商建城,让城市面貌每季有新变化、每年有大变化。两年来,总投资6亿元的天发广场一、二期工程以及投资1.2亿元的驰宇国际四星级酒店已建成投运,总投资3.3亿元的天润城二期、总投资2亿元的天丰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设施以及中地国际城、长泰紫薇苑、长泰国际公寓、安泰东方丽都、上城风景等一批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档住宅小区正在加紧建设。全市建成和在建高层建筑达60?多栋,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初具雏形。
未来五年,天长全市上下将按照“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安有所乐,乐有所享”的基本要求,从衣食住行等群众关注的具体事上入手,努力建设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充满人文关怀的“幸福天长”。
第三篇:创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创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精神之花,卫生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求,园林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创建一个卫生的生存环境,构造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提升城市品位的呼声也越来越响。因此,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努力把龙南县建成独具魅力的赣南次中心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园林城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开展“三城同创”,就是要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文明有序、整洁靓丽、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生长在龙南,生活在龙南,龙南是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人人都是创建的主体,个个是创建的先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创建一个文明卫生园林的城市而努力。
一、开展“三城同创”工作的背景
1.城市园林绿化缺乏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统一机制。我县在搬迁建设中,一直都是先搬迁,然后插空绿化,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缺少合理的规划性,绿地分布不均衡,老旧城区、中心城区、商业区等绿地不足,与市民的要求仍然差距较大有的街道根本没有考虑绿化,没有留出绿化空区,如人民大道路段、商业街几条居民小区街道。流动板车、流动菜担占道兜售屡见不鲜,自行车、摩托车修理、看相算命占道经营问题严重,特别是城区各类市场的进出口和周边路段到处是占道经营的摊贩,市场秩序仍然较为混乱。缺乏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养护管理全过程的专业化管理与指导、服务,整个园林管理工作呈现的是:管理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
2.卫生城市建设管理手段有待创新。近两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
城区卫生管理不是很满意,乱倒垃圾仍然比较普遍,一些单位和市民不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垃圾,一些门店垃圾桶仍然没有配齐,市民素质还参差不齐,乱泼污水、乱吐痰液、乱扔废弃物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3.市民素质提升需要强化教育引导。市民素质提升的宣传方式单一化,教育引导方式要多样化。人们谈起文明城市创建时,经常说到的就是市民素质低下,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应该说低素质的市民是极少数,关键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引导力度极为不够,真正深入到每家每户、深入人心的教育活动极为不够。三城同创工作、城市文明宣传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乱堆乱占、乱搭乱建、乱停乱靠等现象屡禁不止,占道经营、交通不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与“三城”创建工作的标准格格不入,不但影响市民的工作和生活,还成为城市品位提升的最大障碍,有损龙南的整体形象。因此,开展“三城同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关于“三城”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带领下,城市建设和规范管理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龙翔大道、龙翔广场、体育公园等建成以后,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容县貌和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人口不断集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城市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县“三城同创”工作处于2011年的第二阶段(对照标准,组织实施阶段),对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县城的标准,我们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一)积极落实四大工作
1.做好文明综合整治工作。要本着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以净化、美化为目标,下大力解决好县城主要街道、广场以及繁华地段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设、广告乱贴乱画、垃圾乱倒乱丢等问
题,进一步改善县城脏、乱、差现象,力求做到县城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清洁,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废物箱和垃圾收容器配置齐全,沿街没有临时、违章、破旧建筑物,街牌、站牌、广告牌匾等各种标志性设施规范统一,主要街道两侧整洁美观。特别是对于蔬菜、水果等露天摊点,要统一划区经营,集中管理;客运、出租等车辆要按照设定的停车场点进行统一停放;主要街道餐饮摊点实行限时经营,规范管理。
2.做好公共卫生和行业卫生整治工作。要按照《国家卫生县城建设标准》,下大力抓好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医疗卫生机构、农贸市场、餐饮场所、旅店、美发美容以及超市等公共场所的行业卫生整治整顿工作,确保公共场所卫生达标。对于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它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周边的小吃摊位,要坚决予以取缔。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做好县城园林绿化的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级园林县城绿化标准要求,坚持增加绿量,突出特色,创建精品的原则,整合资源,大力推进。要突出重点抓好105国道、滨江大道、金水大道、县城住宅小区、周边企业的绿化,滨江广场、龙翔广场等休闲娱乐公园绿化建设。同时,要继续推进拆迁还绿、拆违还绿、拆围透绿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等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彻底改善县城生态环境。
4.做好其它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要围绕市场、交通、环卫等,下大力搞好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提高县城服务功能。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通过建设集贸市场、便民市场、街道市场,规范市场管理,逐步取缔“马路市场”。要积极搞好停车场、交通站点等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交通运行管理秩序。要加快环卫设施的更新
配套,积极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厂和公厕建设,确保环卫设施符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各项标准要求。
(二)紧抓市民素质提升工作
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创建能否成功的关键。提高市民素质,是“三城同创”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要常抓不懈,毫不放松。建议要以提升市民整体素质为抓手,努力提升县城文明档次。
1.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增强教育的广泛性、实效性,一是各教育部门把市民素质教育纳入幼儿教育,小学、中学教育范畴。以文明素质课,礼貌用语和市民文明行为守则课等形式以强化文明素质重要性认识;二是请专家、教授编写适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学习的教育手册,规定其学习时间,强化其文明市民素质;三加大对文明市民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功能,广泛、持久的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先进作法。同时也要以法制教育为重点,普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市民法制意识、道德责任,依法办事、依法诉求、依法维权,塑造民主法治的良好形象。
2.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三城同创”的过程对每个公民来说,既是思想上的净化,又是行为上的洗礼。广大市民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纠正不文明行为。大力度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市民”、“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示范街”、“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通过评比引导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县城。
3.树立文明典型,弘扬文明先锋。要培育和挖掘各行各业的文明典型、文明标兵,开辟多种宣传渠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学习典型活动,弘扬文明
先锋。大力宣传在“三城同创”中涌现的典型先进事迹,通过多种形式对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行动。
三、实施“三城同创”的保障措施
实施“三城同创”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经济发展又涉及社会发展,既涉及政治建设又涉及文化建设,既涉及政府能力又涉及市民素质,既涉及经济社会又涉及自然生态,体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县上下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三城同创”目标的如期实现。
1.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要继续大力实施“三城同创”和文明礼仪知识“四进”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村组),组织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结对创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创建工作需要广泛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有效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要利用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创建目标和任务,及时向广大人民群众通报进展情况。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市民增强环保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意识,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2.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三城同创”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得力人员,由一把手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按照各自职责任务要求,做好创建工作,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在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要亲自参与,抓紧抓实,确保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办公室要担当起参谋、组织、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职责,确保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城建、环保、林业、卫生、工商、城管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管理,确实加大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违法行为、社会不文明行为等现象的执法力度,增强广大居民维护城市环境和社会秩序的自觉性。
3.加强领导,积极落实。为确保“三城同创”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县已经专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任第二副总指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县城建、卫生、林业、环保、城管、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城同创”总指挥部,组织、领导、协调全县“三城同创”工作。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宣传创建工作组、文明城市创建组、卫生城市创建组、园林城市创建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组、优良秩序创建组、诚信环境创建组、文明社区建设组、经费保障组、工作效能监察组、创建工作视察督导组等“一办十一组”,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推进。
开展“三城同创”工作,是塑造城市良好形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惠及百姓、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团结一致,为早日实现“三城同创”目标,为打造“经济发展强县、宜居宜业新县、文化旅游大县,和谐平安名县”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1.“三城同创”活动调查问卷
附件2.“三城同创”调查报告
第四篇:宜居职教城考察报告
上街区宜居职教城考察报告
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都市区拓展战略,明确提出要“谋划新的城市组团”。其中,宜居职教城作为重点开发“十大组团”之一,前期在村民安置和拆迁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快进展。2011年6月10日,郑州市宜居健康园区管理委员会建设负责人路红卫及工作人员赴上街区考察学习宜居职教城建设经验。
一、宜居职教城情况简介
(一)规划范围
郑州宜居职教城规划范围,东至上街(荥阳)东部自然冲沟,西至规划昆仑路(紧邻汜水河),南至郑上快速通道(中原路西延),北至丹江路,总规划面积30多平方公里。
宜居职教城位于上街建成区南部,规划范围包括上街城市规划区南部、上街产业集聚区及荥阳、新密部分村庄,涉及约2万人。
(二)发展目标
宜居职教城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3700万平方米,可入驻近30所国内外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容纳师生员工20多万人,吸纳并解决5万人的配套三产服务及就业问题。
预计到2015年,郑州宜居职教城将建成以宜居职教园区为中心,形成知识集聚型的集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二产配套和三产服务为一体的,“宜居、宜教、宜企、宜游”的综合型城市
功能组团,成为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国际化新型宜居职教城。
(三)工作进展情况
5月27日,郑州宜居职教城召开了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共邀请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家规划编制单位参与设计。目前,总体规划方案正在编制完善中。
(四)引进项目情况
郑州市教育局已就院校入驻事宜向社会发布公告,并对有意入驻园区的职业院校进行预审。截至目前,已经有国内外20所院校有意向进驻宜居职教城。其中郑州铁路技师学院项目已正式签约,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
二、考察主要内容
本次考察以宜居职教城前期村民安置、拆迁补偿等工作先进经验为目标,重点考察上街区政府优先启动的郊段、寨沟、左照3个行政村新型社区的村民拆迁安置工作。
三、新型社区工作进展情况介绍
郊段、寨沟、左照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是建业集团、亚星集团与上街区政府达成投资协议的项目,于2010年12月28日签约,属于“郑上新区”六大组团之一的江南水乡休闲旅游组团,总投资额50亿。项目运作模式为“政府引导、镇村负责、统筹兼顾、城乡融合”,基本原则为“政策化支持、自治化拆迁、市场化运作”。项目总用地2221亩,村庄占地928亩,涉及3个行政村、11个村民组,1082户、3851人,41家企业。规划村
民安置新型社区占地400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截止6月9日,三村累计签订协议884户,拆除568户。
2010年12月20日,上街区召开了新型社区建设誓师大会,并抽调区主要领导和各相关单位400余人成立了建设指挥部。至2011年3月底,主要完成了调查摸底、宣传发动、起草方案、组织各村表决通过搬迁补偿办法等基础性工作。从2011年3月25日开始入户丈量工作,已丈量总户数的90%左右;已验收空房占总户数的70%左右。
联合两家开发单位成立了河南建业亚星置业有限公司,工商注册程序已完成,新型社区项目概念性规划已完成第三稿。
四、宜居职教城工作先进经验
郑州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同样属于郑州市都市区重点开发“十大组团”,两个“宜居城”的现状基础条件并不相同,发展模式也不相同。但在村民安置拆迁工作方面,宜居职教城推动安置工作进展的好思路、巧措施很值得学习借鉴,通过一路考察和思考,宜居职教城(村民新型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高度重视,善于“大军团”作战
自成立新型社区建设指挥部以来,上街区集全区之力先后抽调400余人参与村民安置拆迁工作。建设指挥部机构分工明确合理,下设办公室、丈量测算组、政策法规宣传入户组、信访稳定矛盾调解组、规划建设组、空房验收及拆迁组、后勤保障组;并明确了国土、人防、文广新、自来水、供电、联通及3个村庄的工作职责。
(二)创新工作模式,力求科学和谐拆迁
上街区新型社区建设以政策化支持、自治化拆迁、市场化运作为工作指导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群众和投资者双收益。创新提出了村民委员会为搬迁安置主体,由村民制定并实施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指挥部重点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指导和协调村委制定安置拆迁方案、丈量村民房屋面积、解答群众政策咨询等工作,确保科学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
(三)发展战略融合本地实际发展需求
郊段、寨沟、左照3个村庄新型社区建设不仅是郑州宜居职教城规划区内村庄整合的一期工程,更是上街区拉大城市框架的必然选择,上街区“两加快一维护”(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合理定位宜居健康城与郑州、荥阳的发展联系
郑州宜居健康城作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应中原经济区发展,是拓展都市区发展空间、承接并带动城市服务功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破题”之作。
作为距离郑州市区仅15公里的荥阳,自2003年提出“东引东进”融城战略以来,力求实现与郑州的对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郑州东部新区差距明显。宜居健康城组团发展战略的适时提出,是荥阳积极对接郑州主城区的重大良好机遇。宜居健康城的组团定位要求宜居健康城必然要与郑州主城
区形成紧密衔接的功能及交通联系,但是我们应更加认识到宜居健康城的发展建设对荥阳城区功能提升完善、优化用地布局、加强与郑州城区对接联系的重要意义。
下一步工作中,确保把郑州宜居健康城建设当做新荥阳建设的新引擎,凝心聚力,倾力支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行政效能的试验田,彰显荥阳优势的新载体,政策优先倾斜,资源优先配置,干部优先选派。寻找突破口,迈出新步伐,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争当领跑者。
(二)结合“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建镇”,制定符合荥阳实际的土地运营模式
与宜居职教城等其它功能组团不同,宜居健康城规划区大部分位于荥阳规划区外,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未对宜居健康城规划范围内预留规划建设用地。在目前建设用地指标供给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宜居健康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要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结合“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建镇”,挖掘整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下一步工作可参照成都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健康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符合荥阳实际、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城乡发展用地需求的土地运营机制,将宜居健康城打造成为荥阳乃至郑州、河南省的一块“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示范区。
第五篇:赣县精心打造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
赣县精心打造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
漫步县城,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贡江河畔绿树成荫,名人公园游人如织。夜幕降临,主次街道灯光璀璨,客家风韵的盏盏华灯下人们正悠闲的泡着绿茶,将县城点缀得温馨而靓丽……
赣县,一个宜居宜业的“赣州休闲养生后花园”正悄然崛起!赣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客家先民南迁进入赣南的第一站,素有“客家摇篮”、“千里赣江第一县”的美誉,历史上文天祥、苏轼、曾几等历代名人志士曾在此驻足吟诗,留下千古佳话。近年来,宜居生态幸福赣县建设涅槃重生,赣州“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呼之欲出。
天造地设的山水资源,赣县以“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真山真水”著称,具备打造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的基础条件和自然禀赋。赣县紧紧围绕“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的城市定位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依托贡江、赣水环抱,背靠青山的独特风水地理格局,精心打造“以山为屏、以水为镜、城在林中、山水共融”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近年来,赣县融合历史文化,通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理念,精心打造了一批城市精品项目。记者看到,赣南客家名人公园,顺贡水而自然生成,蜿蜒十余里,中有一祖四园两堂一阁一第一址(开山基祖,宗师园、名宦园、将军园、乡贤园、状元园,将军堂、进士堂,文昌阁,左寺丞第,江西省直属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旧址)。江边古木参天,榕树成林,坡岸自然曲
折,园路蜿蜒逶迤,花木婀娜多姿,四季绿意盎然,环境怡然清新,客家名人雕塑栩栩如生,特别是花开时节,十里樱花烂漫,形成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座落于贡江河畔4A级客家文化城景区,一排排典型客家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千年古木,纤纤杨柳点缀其中,把客家建筑文化的神韵和客家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景观园林融为一体,彰显出客家文化的独特韵味。既承袭了厚重的历史文明,又体现了自然美景与都市繁华的和谐交融,使古县新城焕发出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朝气。
工业园区中,按照功能混合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新区来打造,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经济,打造了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同时完善园区商贸、餐饮、休闲、医疗、学校、银行、公租房、廉租房、社区中心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园区环境,使务工人员足不出园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的园区。
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赣县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新规划建设了赣县中学北校区、城关三小、四小、五小、职区园区、文体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梅林卫生院、福利中心、环卫总站等一大批民生工程,一大批舒适便捷的城市静态交通工程道路建设也相继竣工。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赣县正在以每年10万平米以上的规模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让更多的引进人才和打工工人留得住、有发展。
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聚集了人气,很多外乡人选择在赣县投资置业,城区面积每年以2平方公里以上的规模扩张,白鹭湾、滨江花城、贡庭文苑、美林苑……等高楼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文体中心、永安南城购物中心、商务大厦、名嘉广场、银河国际酒店、凯华国际酒店等现代服务设施竞相绽放,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功能更加完善,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客家新城正在贡江河畔崛起,成为了长珠闽竞相投资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