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

时间:2019-05-13 12: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

第一篇: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

存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

1、《存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申报表》原件;[原件2份(属于跨省市总分机构的分支机构,原件4份)、必选]

2、存货损失已记入损益的记账凭证复印件(必选)

3、董事会等权利机构决议或上级公司批复或由董事会、上级公司授权的部门的批复(国有企业还需提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由其授权的部门的批复)复印件(必选)

4、存货计税基础的确定依据复印件

5、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复印件

6、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复印件

7、若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基础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或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原件。

固定资产纳税人提交材料: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申报表》原件;[原件2份(属于跨省市总分机构的分支机构,原件4份)、必选]

2、固定资产损失已记入损益的记账凭证复印件(必选)

3、董事会等权利机构决议或上级公司批复或由董事会、上级公司授权的部门的批复(国有企业还需提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由其授权的部门的批复)复印件(必选)

4、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依据复印件

5、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复印件

6、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复印件

7、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复印件

8、若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基础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或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原件。

第二篇:固定资产及存货损失的财税处理差异

固定资产及存货损失的财税处理差异

一、固定资产、存货损失的税务处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规定:

1、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对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固定资产、存货损失的会计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毁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存货处置收入-存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存货处置收入-(存货成本-累计跌价准备)-相关税费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毁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税费

三、固定资产、存货损失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存货资产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时不一定等于以上会计公式中所计算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一般情况下,企业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的即作为纳税调整增加项次,所以在处置时需要做纳税调减项处理。

[案例分析]A公司有一台设备,因使用期满2008年12月经批准报废处理。该设备原价540000元,累计已计提折旧400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00元,在清理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12000元,残料变价收入为50000元。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35000

累计折旧40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

贷:固定资产540000

(2)发生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

贷:银行存款12000

(3)收到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50000

(4)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97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97000

在会计处理中,以上的资产损失是通过“营业外支出”进行归集核算,会计科目的“营业外支出”核算金额不一定是财税[2009]57号所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金额。

财税[2009]57号文准予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的金额=“营业外支出”970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元”=102000元。

必须明确,自2009年1月1日起,根据《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文件,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2、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其他固定资产,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的规定执行,即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3、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应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案例分析]假设本案A公司该设备属于“一般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且按照适用税率已经抵扣进项税额,2012年因管理不善毁损报废,其它数据不变,则应当按照上述第1条的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35000

累计折旧40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

贷:固定资产540000

(2)发生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

贷:银行存款12000

(3)收到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8076.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923.07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961.54

贷:营业外收入961.54

(4)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22723.07

贷:固定资产清理98923.0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3800

财税[2008]170号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

(一)至

(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其中,条例第十条

(一)至

(三)项所列情形的,包括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以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所以本案中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540000-400000)*17%=23800元

又财税[2009]57号规定,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所以财税[2009]57号文准予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的金额=“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98923.07元“进项税额转出”238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元”=127723.07元。

存货的损失处理与固定资产处理相似,不再赘述,需要提醒的是根据《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规定,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三篇:存货损失账务处理

存货损失进项税转出:非正常损失的界定很重要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免会发生各种情况的存货损失。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和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都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已经抵扣的进项税应予转出。而存货损失是否可以作进项税转出,在实际操作中关键是要把握对非正常损失的界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008年第538号第十条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形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

对照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核心问题是正确区分和判断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这个问题明确了,才能正确处理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的进项税及进项税转出。因而,对“非正常损失”界定更为重要。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年第50号)第二十四条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该规定对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的非正常损失给了限制性解释,仅列举了“因管理不善造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三种情形。

那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哪些存货损失属于增值税规定中所称的“非正常损失”呢?

首先,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因素,导致贵公司存货发生价值减少,实际货物并未损失,这种情形也理解为“价损”。

价损的原因不是企业本身所能把控。如,前几年国家就规定停止使用的“塑料餐盒”,因此,其所发生的损失,不应界定为是管理不善,其进项税额无须做转出的处理。这样处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103号)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暂行条例》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后,对上述规定进行了修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若干增值税规范性文件引用法规规章条款依据的通知》(国税发[2009]10号)明确规定,自2009.01.01日起将此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修改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第二,对有保质期的货物,假如没有保质期约束,其货物仍可继续使用,就不存在自行需要处理掉的问题。超过保质期存货不仅是出于质量管理的要求,而且这类存货往往都是关系人身安全,如食品、药品等,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做出严格的保持期限。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存货损失,其进项税额的处理也不属于管理不善。对此,国家尚无统一的税收政策,但安徽省曾经请示国家税务总局后,做出这样的解释:《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若干增值税政策和管理问题的通知》(皖国税函[2008]10号)

一、关于存货进项税额转出问题:“

(二)纳税人因库存商品已过保质期、商品滞销或被淘汰等原因,将库存货物报废或低价销售处理的,不属于非正常损失,不需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第三,存货由于未到保质期而发生损失,通常情况下是与采购计划盲目、货物采购质量、验收人、生产过程等多因素相关,这些现象不能排与除管理责任有关,极有可能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损失。如能提供证明与管理不善无关的证据,被税务机关认可的,可不做非正常损失处理。

存货损失怎样进行财税处理?

在对存货损失的处理上,会计制度规定:由于预见存货可能遭受损失或不合市价,出于会计上的“谨慎性”,企业在期末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税法上不予认可;对于正常的存货损失,会计处理等同于税法,在本年利润中直接扣除;对于存货的非正常损失,会计上分两种情况在本年利润中直接扣除,即自然灾害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等赔偿后记入“营业外支出”,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扣除有关责任人员赔偿后记入“管理费用”。

一、存货损失的税收处理

1、增值税方面

企业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如果企业在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之前,已将该购进货物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申报抵扣,则应当在该批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当期,将该批货物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

2、所得税方面

对于因“管理不善”记入“管理费用”和因“自然灾害”记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非正常损失,如果具备第13号令中规定认定的证据,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准予在当期税前扣除。

二、存货损失的会计处理

某内资企业系一般纳税人,2006年不包括以下经济业务的情况下的会计利润为200万元,应交增值税金已足额上交,其它会计资料反映情况如下:

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因仓库保管员王某放松责任心,导致仓库原材料被盗,经盘查,材料账面价值为50000元(其中含分摊的运费4650元);意外火灾造成库存产品全部烧毁,该产成品的非正常损失金额40万元。已知全年总计耗用存货金额500万元,全年生产成本金额800万元;12月份盘亏一批8月份购入的材料(已抵扣进项税额),盘亏金额为9万元,查明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以上材料进项税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和纳税调整。

根据上述材料,该企业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1.存货跌价准备只影响计税所得额,即调赠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并不影响会计利润额,故不必作调账分录;

2.被盗材料进项税额转出=(50000-4650)×17%+4650÷(1-7%)×7%=8059.50元,借:待处理财产损溢58059.50

贷:原材料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059.50

2006年12月20日经董事会批准,由王某赔偿2万元,并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同意后,借:管理费用38059.50

其他应收款———王某2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8059.50

3.被毁产成品的进项税转出额=(产成品的损失金额×全年耗用存货金额÷全年生产成本金额)×适用税率=(40×500÷800)×17%=4.25万元,借:待处理财产损溢442500

贷:产成品4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2500

2006年12月20日经董事会批准,并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同意后,借:营业外支出442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442500

4.盘亏入账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5300

贷:原材料9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5300

根据第13号令,定额内合理损耗,属正常损失,不必报经税务机关审批,直接在当年所得税前扣除,借:管理费用———定额损耗1053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5300

根据上述业务,该企业应交增值税=8059.50+42500+15300=65859.50元,应税所得额=2000000+150000-38059.50-442500-105300=1564140.50元,应交所得税=1564140.50×33%=516166.37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上非正常损失当年未报税务机关批准,则不允许在当年及以后抵扣;对于正常损耗,虽少了审批这一程序,但也要在证据确凿后才在当年扣除。

财产损失在审批前后的会计处理

每年1月15日前,企业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关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申请报告和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经济鉴证报告及相关资料,申请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

因为财产损失的申报与批准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且财产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入利润总额和按照税收法规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也不一定相等。所以在税务机关审批前,可以先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将财产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税务机关审批后认定不符合税前扣除条件的财产损失再作纳税调整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一)财产损失审批前的会计处理

某公司库存的再生PS版,因市场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形成该部分商品滞销。该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于2006年6月30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该商品进行计价。账面成本28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224000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6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56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56000

2006年12月9日,该部分商品保质期限已到,无法销售,只能作废铝变卖处理。该批PS版折合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重量0.8公斤,根据近期废铝的市场价格每公斤10元估算,则该批废品价值为40000元。应转出进项税额:(280000-40000)×17%=40800(元),报废PS版形成实际损失:280000-40000+40800=280800(元),管理费用再次入账金额:280800-56000=224800(元)。该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经董事会同意后,对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该部分商品作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224800

原材料40000

存货跌价准备56000

贷:库存商品2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0800

对坏账损失,采用直接转销法作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360000

贷:应收账款360000

终了,该公司扣除上述两项财产损失后的利润总额为1000000元,并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申报应缴所得税330000元,在扣除预交的260000元所得税后作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7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70000

该公司还分别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和5%计提了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二)财产损失审批后的会计处理

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接到某公司提供的有关财产损失的申报材料后,依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第13号令)规定,指派3名工作人员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实地核查。

2007年2月1日的批复意见认为,该公司申报的再生PS版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应确认为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同意在2006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申报的坏账损失由于缺乏能够证明坏账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不同意在2006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在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该公司2006应纳税所得额:1000000+360000=1360000(元),应缴所得税:1360000×33%=448800(元),应补缴所得税:448800-330000=118800(元),会计处理为:

借:以前损益调整118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18800

将以前损益调整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8800

贷:以前损益调整118800

按15%的比例计算调整盈余公积金:

借:盈余公积178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820

此外,如果企业已申报扣除的财产损失又获得价值恢复或补偿,应在价值恢复或实际取得补偿并入应纳税所得。假设本例再生PS版估算的残值为40000元,而2007年5月变卖收入65520元,其变卖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65520

贷:其他业务收入56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520

同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40000

贷:原材料40000

这样,2006已按永久或实质性损害确认财产损失时估算的残值小于实际残值而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在2007进行了调整。

第四篇:固定资产损失申请报告

企业固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报告

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税务局外高桥保税区分局

① 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情况:

② 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

③ 保险公司理赔情况:

(4)未能按时赎回抵押资产,拍卖或者变卖后的损失情况:

2、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计算过程等内容和情况:

3、固定资产损失,已计入当年损益情况:

4、上级批复意见

为此,我单位2009发生固定资产损失2009)57号和国税发(2009)88号规定,向贵所申请我单位固定资产损失元,在20所得税税前扣除。

特此报告

有限公司(公章)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注①:固定资产损失原因(1)~(4),企业若涉及哪一类情形的,自己可以选择并进行说明;

注②:上级批复意见是指董事会等权力机构决议或上级公司批复(国有企业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由其

授权的部门的批复)。注②:

第五篇:酒店餐饮业固定资产和存货

酒店餐饮业固定资产和存货(经营物资)的核算

一、酒店餐饮业的资产及分类

不管是经营餐馆、旅店,还是茶馆、酒吧,首先得买回来适合自己经营特性的必要用品用具。如果经营旅店,那么必须买回桌、椅、床及床上用品,条件稍好些的旅店还应配上电视机、电话机、电风扇,甚至空调、热水器;如果经营餐馆,那么应该购置桌椅碗筷杯碟、厨房用的灶具、冰箱及有关烹调用具及油盐米醋等;如果经营的是酒吧,那么也要购置桌椅、酒杯、冰箱、制冰机、烹调用具和各种酒类;如果经营的是茶馆,那么应置备桌椅、茶具、茶壶、茶叶,有条件的应有空调、电风扇„„。这些,都是在开业前所必须购置的。在会计上,对这些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统称为资产,具体按照服务的时间长短,又分为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物料用品、原材料、辅料、库存商品等等。

1、固定资产:

(1)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同时规定: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固定资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即,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固定资产与用品用具

固定资产:在本章一开始就介绍了,服务业中把购置的、为顾客服务的设备分为固定资产和用品用具。其区分的标准是依照它们在服务过程中是提供长期服务还是短期服务。但是在购置时,它们却具有相同的记账特点。如餐馆在开业之前要购置的有:厨房里的灶具、炊具、冷藏柜等等;在餐厅里有冰柜、电扇、空调、桌椅等,在购置这些设备时,还会有些运杂费发生,核算的记录是将所有购置的设备和用具按成本价记账。如果发生有安装费、运杂费时,分得清品种的,记录到这项设备的账户上,然后将购置回的资产与用品用具按单价再区分,看是记录在固定资产账上,还是记录在用品用具账上。旅店业在开业时同样要购置必需的设备,如桌椅床、电视机、电话机、电风扇,在购置时核算记账的方法同餐馆一样。

一般而言,属于固定资产的,按照可以使用的年限,按年、月提取折旧,把磨损的部分计入当期费用中。而对于用品用具,会计核算中应当将其记入“低值易耗品”账户中。可按价值高低和使用时间长短分为两种方法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即像价值较低的碗筷杯碟、床单枕巾,使用时一次摊销记入当期费用中;桌椅床架等可采用分次摊销法记入当期费用。

2.存货:以酒店为例,酒店的存货,按是否被消耗掉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会很快被消耗掉,需放在仓库中备用的,如油米酱醋;另一类是很快被消耗的,像肉禽蛋菜、鸡鱼鸭肉。这类被消耗掉的用品,按照是当天采购当天耗用,还是采购回来先在餐馆的小仓库放置备用的不同,又分为备用存货和直接耗用存货。因此,餐馆存货按以上的分类排列如下:

①存货不被当天耗用。米、面、食用油、调料用品、香皂、茶叶、洗发水、牙具等等。

②存货被当天耗用:肉禽蛋菜、鸡鱼鸭肉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存货采购、询价、出入库管理制度,不论是哪种存货,购入时均作为存货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对于采购后即被直接领用的材料,在办理验收入库同时办理出库手续。

通过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记账,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即这些固定资产和存货,在最后的环节上都是以成本、费用的形式进入到盈亏的核算中。但是,先通过固定资产和存货账面上进行记录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使经营过程中计算盈亏更加准确和合理。如果开业时购置的大量用品和固定资产,在开业时全部计入销售费用,在账上就表现出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全都是亏损,没有盈利,这就不真实。二是将不被马上用掉的存货记录在账上随着被使用而逐渐地冲销记录,使公司的财产更加安全,做到财产物资有登记、领用有记录,避免浪费、被窃。这些就是酒店餐饮业要建立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购置和领用的相关制度及记账的原因所在。

二、酒店餐饮业存货的核算

(一)酒店餐饮业的存货按其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五类

1、原材料:包括用于餐饮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燃料、物料用品和替换设备;

2、在产品:饮食部门尚未加工完成的食品;

3、产成品:饮食业已加工完毕等待销售的食品;

4、低值易耗品:如灯具、办公桌、文具用品;

5、库存商品:企业购入准备销售给顾客的烟、酒、日用品等。

(二)原材料的核算

存货核算可按实际成本计价也可按计划成本计价。但餐饮酒店业存货的核算一般都采用按实际成本计价。

1、原材料的分类和计价

(1)原材料的分类

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繁多,酒店企业内按饮食、商场等经济业务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以下三类:

①原料及主要材料。它是指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和材料。如酒店餐饮业使用的大米、面粉、肉类、蔬菜、水产品和豆制品等;

②燃料。它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用来燃烧发热以产生热能的各种物资,如煤炭、焦炭、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煤气等。

③物料用品。它是指企业用于经营业务、日常维修、劳动保护方面的材料物资、零配件及日常用品、办公用品、包装物品等。

(2)原材料的计价

餐饮企业对外购的原材料,应以在采购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为依据,其实际成本应由含税价格和采购费用两部分组成。

①含税价格。原材料的含税价格由买价和增值税额两部分组成。企业购进材料取得的发票有两种。一种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简称专用发票;另一种是普通发票。买价是指购进材料时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原材料款。同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还列明增值税的税率、税额和价税合计。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由于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是交纳增值税的,因此购进材料。商品时发生的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包括在材料、商品的成本之内,而酒店饮食服务企业(商品销售除外)是交纳营业税的,因此即使购进材料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应将增值税作为作为材料成本的组成部分,以含税价格入账。普通发票上不将货款与增值税分列,只列示含税价格。

二、②采购费用。由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税金组成。

2、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核算

(1)原料及主要材料购进的核算

酒店餐饮业购进原材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生产部门(厨房、生产加工车间)提出的“原材料请购单”为依据,采购员应提供多家供应商的报价并报经同意后办理采购手续。购进后将原材料直接交生产部门,由其验收签字后,办理出入库手续后连同发票交财会部门入账;另一种是仓库保管员按照定额管理要求提出的“原材料请购单”为依据,采购员采购后交仓库验收,经填写“人库单”后交财会部门入账。企业支付原材料价款和采购费用时,借记“在途物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原材料运到验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科目。

【例1】正保大酒店向湘南土产品公司采购冬菇1000千克,每千克30元,计货款3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元,运杂费为150元,采用托收承付结算。

①银行转来湘南土产品公司托收凭证,并附来专用发票联及运杂费凭证,经审核无误后,当即承付,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一一冬菇

35250

贷:银行存款

35250

②上述材料运到,由仓库验收入库,根据仓库送来的入库单,经审核无误后,作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干货类(冬菇)

35250

贷:在途物资——冬菇

35250

“在途物资”是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购的尚未到达及虽已到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

但饮食业和服务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在同城采购的,往往是钱货两清。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大多可以直接在“原材料”账户核算。

酒店饮食服务业采购原材料,平时取得的主要是普通发票,普通发票上列示的单价和金额是含税单价和含税金额。

【例2】正保大饭店 5月2日发生以下业务:

①向庆丰粮店购进面粉和大米取得普通发票,列明大米1000千克,单价2.元,金额2000元;面粉500千克,单价1.5元,金额750元,货款尚未支付。已验收入库,另以现金支付运费25元,作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粮食类

2775

贷:应付账款——庆丰粮店

2750

库存现金

②购进河虾取得普通发票,列明河虾20千克,单价15元,金额300元;桂花鱼15千克、每千克20元,金额300元,均以现金支付;已由厨房直接领用,作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水产

600

贷:库存现金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餐饮业务

600

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水产

600

“原材料”是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库存各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当购进原材料验收入库和原材料发生盘盈时,记入借方;当耗用原材料和原材料发生盘亏时,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除按材料类别设置二级账户进行核算以外,还应按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⑵原料及主要材料发出的核算

生产部门(厨房、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需要领用原料及主要材料时,应填制领料单据据以领料,如领料单数量较多,可由仓库定期编制填写“领料单汇总表”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据以记账,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

【例3】5月1日正保大酒店厨房领用大米150千克,单价2.00元,金额300元,作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餐饮业务

300

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粮食类

300

如发生原料及主要材料调拨业务,应以仓库保管员填写的“原材料调拨单”作为调出依据。

⑶原料及主要材料存储的核算

这是指对购进原料及主要材料尚未投入生产加工之前仓储阶段进行的核算。原料及主要材料储存是保证生产加工持续进行的重要条件和开展业务经营的物质基础。库存原料及主要材料应分类存放、分档管理、经常检查、妥善保管,对发生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收发业务应及时记账,一般每月盘点一次。

发生原料及主要材料盘盈、盘亏或毁损时,应由仓库保管员填写“原材料盘点短缺(溢余)报告单”或“原材料报损单”报有关部门,在查明原因前,财会部门据以将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溢余或毁损金额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以做到账实相符。查明原因后,应区别不同情况,结转有关账户。

【例4】5月28日,正保大酒店对库存原料及主要材料盘点以后,送交财会部门的原材料盘点短缺(溢余)报告单如下表所示。

①经财会部门审核无误后,据以调整原料及主要材料账面结存数额,作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粮食类

借: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干菜类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今查明盘缺的大米5千克系发料过程中的差错,经领导批准予以转账,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存货盘亏及毁损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③今查明盘盈的面粉2千克系自然升溢,经领导批准,予以转账,作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存货盘亏及毁损

(4)发出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计价

企业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都是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入账的,但每一次新增原料及主要材料的单价往往有所不同,因此在发出原料及主要材料时,可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方法中选择一种计价方法。计价方法一经确定,在同一会计内不得随意变更。这些方法也适用于同属于原材料的燃料和物料用品。

①个别计价法。它是以每一批原材料的实际进价作为该批原材料发出成本的一种方法。其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原材料发出成本=原材料发出数量×该批次原材料购进单位成本

采用个别计价法,在购进原材料时,应分别存放,以一货一卡设置明细账或按品种及进货批次分户登记明细账。发出原材料时,应在发料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以便计算该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原材料耗用成本最为准确,但计算起来工作量很大,适用于单价较高、收发次数较少的原材料。其成本结转可分散在平时进行。

②加权平均法。它是在会计期末、按原材料在计算期内的加权平均单价来计算原材料发出成本和期末结存成本的一种方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原材料结存金额+本期原材料收入金额—本期原材料盘亏金额)/(期初原材料结存数量+本期原材料收入数量—本期原材料盘亏数量)

②本期原材料发出成本=本期原材料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在日常工作中,加权平均单价常常除不尽,计算的结果就会产生尾差。为了保证期末库存原材料金额的准确性,通常采用倒挤成本的方法,将尾差轧在耗用成本中。原材料盘亏金额通常按期初结存单价计算。

【例5】正保大酒店8月份有关“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粮食类(面粉)”的收发业务资料如下:

期初结存数量500公斤,单价2元。8月2日购进300公斤,单价2.1元;8月15日购进400公斤,单价2.05元;8月26日购进200公斤,单价1.98元。8月1日、9日、17日、26日分别发出200公斤、300公斤、200公斤、200公斤。8月25日盘亏15公斤。

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发出材料、结存材料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500×2+300×2.1+400×2.05+200×1.98—15×2)/(500+300+400+200—15)=2.0332(元/公斤)

期末原材料实际成本=485×2.0332=986.10(元)

本期发出原材料成本=500×2+300×2.1+400×2.05+200×1.98—15×2—986.10=1929.9(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原材料发出成本较为均衡,也较准确,但计算工作量大,适用于收发次数少,前后进货成本相差幅度较大的原材料,其成本结转集中在月末进行。

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原料及主要材料发出成本,都要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发出原材料成本的会计分录,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科目。

3、食品原材料清选整理(初加工)的核算

酒店饮食企业购进的食品原材料,尤其是鲜活原材料,如肉类、鱼虾、蔬菜、家禽等,容易腐烂变质,新鲜程度变化快,毛料、净料差异较大,需要进行清选、分等、拣洗、宰杀、拆卸等加工;一些干货,如海参、蹄筋等也需要经过泡发加工处理后才能使用。清选整理的工作可在企业内部进行,也可委托外单位进行。

(1)食品原材料挑选整理的账务处理原则

①因清选整理发生的损耗,不作商品损耗处理,而计入清选整理后的净料成本中。

②在清选整理过程中,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使原材料发生的损失,不得计入净料成本中。

③因清选整理而使原材料发生等级、规格、数量变化要重新入账。入账时,账面总金额不变,只调整其数量和单价。

④清选整理后的余料、残料、废料等,应作下脚料处理,不得计入清选整理后的净料成本。

(2)食品原材料清选整理的账务处理

企业可在“原材料——食品原材料”二级明细账下设“清选户”,核算需要清选整理的原材料。

①拨付原材料进行清选整理或购进后直接交付整理时,借记“原材料——食品原材料(清选户)”科目,贷记“原材料——食品原材料”或“银行存款”科目。

【例6】正保大酒店餐厅某日购进毛鸡100只,重量200千克,单价10元,计款2000元。购进后直接交付清选整理。财务部根据有关凭证,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食品原材料(清选户)000

贷:库存现金

000

②原材料清选完毕,应调整其数量和单价(即单位成本)。清选后净料单价的计算应区别不同的情况进行:

原材料清选整理后,只有一种净料,无可作价的下脚料,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料单价=清选整理原材料总成本/清选整理后净料重量

原材料清选整理后,有一种净料,还可作价的下脚料,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料单价=(清选整理前原材料成本—下脚料金额)/清选整理后净料重量

原材料清选整理为若干种净料。在此情况下,如果其中只有一种净料的单价没有可供参考的成本资料,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料单价=(清选整理前原材料成本—其他净料成本之和)/该种净料重量

如果各种净料均有可供参考的成本资料,应本着主要净料成本定得高些,次要净料成本定的低些的原则确定;反之,如果各种净料均无可供参考的成本资料,则要分别计算其单位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事饮食制品的单位,每日购进鲜活原材料的品种数量很多,对其清选整理后的净料逐一过秤计量工作量大。因此,通常采用“成本系数法”和“净料率法”计算净料的单位成本。

A.成本系数法。它是指某种原材料净料的单位成本与其毛料单位成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系数=某种原材料净料单位成本/某种原材料毛料单位成本

成本系数确定后,购进鲜活原材料清选整理后净料的单位成本则可直接根据成本系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种原材料净料单位成本=该种原材料毛料单位成本×成本系数

【例7】正保大酒店餐厅购进毛鸭50千克,单价8元,清选整理后为40千克。则毛鸭的净料单位成本为10(= 400 ÷40)元,成本系数为1.25(10÷8)。假定某日又购进该种毛鸭30千克,单价8.5元,则其净料单位成本为:8.5×1.25=10.63(元)

但要注意的是,成本系数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毛料价格的变动及毛料的等级等因素,作适时合理的调整。

B.净料率法。净料率法也叫成货率,是指净料重量与毛料重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净料率=净料重量/毛料重量

确定出净料率后,购进原材料加工整理后的净料重量,可用以下公式求得:

净料重量=毛料重量×净料率

净料单位成本则用毛料购进总成本除以净料重量求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料单位成本=毛料购进总成本/净料重量

接上例,假定采用净料率法计算净料单位成本。则:

该种毛鸭净料率=40/50=80%

某日购进30千克,单价8.5元时的毛鸭,其净料单位成本计算如下:

净料重量= 30 ×80%=24(千克)

净料单位成本=(30×8.5)/24=10.63(元)

对于泡发料,因经过泡发过程,数量必然发生变化,因此也需要重新计算其单位成本。计算公式为:

泡发料单位成本=干货总成本/泡发材料总量

如果泡发过程中加用其他材料,则用其成本与干货总成本之和除以泡发后材料总量,求得泡发料单位成本。

采用一定方法计算清选整理后材料的单位成本,便可据此以及其他资料编制“食品原材料清选整理单”。财会部门根据转来的“食品原材料清选整理单”,借记“原材料——食品原材料(某净料)”科目,贷记“原材料——食品原材料(清选户)”科目。

3.原材料加工的核算

饮食企业有时根据经营服务的需要,将某种原材料加工成另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形式有企业自行加工和委托外单位加工两种。现就委托外单位原材料加工的核算分述如下。

为了核算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的成本,企业应在“原材料”账户下设“委托加工原材料”专户或者用“委托加工物资”核算。其借方登记拨付加工的原材料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以及为加工原材料支付的往返的运杂费;贷记登记收回的加工原材料成本和剩余的原材料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尚在加工中的原材料成本。该账户应按加工原材料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1)拨付加工原材料的核算

企业根据合同,将原材料拨付加工时,应填制“委托加工原材料发料单”一式数联,仓库据以发料后,将其中一联送财务部门记账,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委托加工原材料)

贷:原材料——××类别

(2)支付运杂费、加工费、相关税金等的核算

委托加工原材料支付的运杂费和加工费均应计入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支付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委托加工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3)收回加工成品和退回多余材料的核算

委托加工的原材料完成加工收回后,企业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质量和数量的验收,以及检查所使用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审核无误、验收合格后,应填制“委托加工原材料收料单”一式数联,仓库据以验收后交财务部门一联记账。如有剩余未用完的原材料,应与加工成品一并收回。收回加工成品和剩余原材料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某类加工成品

——某类剩余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委托加工原材料)

(三)燃料的核算

酒店饮食服务业购入的各种燃料,比照原材料的核算方法进行。耗用的燃料应区别不同的情况进行核算,饮食业经营中耗用燃料应列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若是酒店的餐饮部门或者不独立核算的车队耗用的燃料应列入“销售费用”账户,其他部门耗用的燃料则应列入“管理费用”账户。

燃料领用的核算,一般采用三种办法:

(1)实际耗用法。即根据实际用量登记,每月汇总后,填制用量单,交财会部门转账。(2)定额耗用法。即根据生产需要,每月按定额结转销售费用,每季或每清算一次,根据盘存数进行调整。

(3)倒挤耗用法。平时耗用燃料只登记备查簿,不作正式记录,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倒挤实际耗用量,填具用量单后,由财会部门转账。

燃料短缺溢余的核算与原料及主要材料相同。

(四)物料用品的核算

1.物料用品购进的核算

酒店企业的物料用品数量较大,其采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购,另一种是预先定制。从市场上直接采购物料用品的核算方法与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核算方法相同,不再重述。酒店企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物料用品,如附属旅行社的小纪念品、印有企业名称的营业用具等,可采取预先订购的办法。预订物料用品的款项有两种结算办法:一种是预付订金或全部货款,按合同规定定期发货。企业在预付货款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收到物料用品并验收入库后,再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如是发货后还需补足货款的,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另一种是预先订货,发货后采用托收承付等方式结算。企业根据合同规定验单或验货相符以后,承付货款,这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科目。

【例8】正保大酒店向南海工艺厂订购作为纪念品的绸布折扇4000只,每只1.50元,共计 6000元,合同规定先付40%订金,交货时再付其余60%的货款。

(1)支付订金时,作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南海工艺厂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2)收到绸布折扇,并收到专用发票,计货款6000元(含税),当即签发转账支票支付其余60%的货款。绸布折扇已验收入库,作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物料用品——绸布折扇

6000

贷:预付账款——南海工艺厂

2400

银行存款 3600

2.物料用品领用的核算

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在领用物料用品时,应填制领料单,办理领料手续,保管人员应将领料单定期汇总编制“耗用物料用品汇总表”送交财会部门据以入账,财会部门根据物料用品的不同用途,借记“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等,贷记“原材料——物料用品”科目。

【例9】正保大酒店餐厅领用花瓶20只,单价10元,烟缸30个,单价3.5元,桌布30条,单价20元,共计905元。酒店办公室领用信笺10刀,单价5元,信封100个,单价0.20元,圆珠笔30支,单价1元,共计1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物料消耗

905

管理费用——办公费

贷:原材料——物料用品

1005

企业发出的物料用品,可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计价方法计算成本。

(五)包装物的核算

酒店的包装物主要是顾客打包的饭盒或袋子。

1、包装物购进的核算

企业单独购进包装物时,应按购进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借记“周转材料”科目;按所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例10】正保大酒店从某商场购进包装用塑料袋一批共计3000元,支付增值税510元,运费20元。包装物已验收,价款签发转账支票付讫。根据业务部门报来的有关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911040207:针对该题提问】

借:周转材料——包装物

530

贷:银行存款530

随货购进不单独计价,是指包装物的价格不在供货单位的发票单上单独列出,而将其包括在商品价格中。企业收到随货购进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时,无需单独核算。

2.包装物回收的核算

回收已随商品出售的包装物,如纸箱、啤酒瓶等,再行复用以利于节约使用包装物。包装物回收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自行回收复用;二是代其他单位回收。自行复用包装物回收,视同包装物购进,其核算与包装物单独购进时相同。代其他单位回收的包装物,因不属于本企业所有,故不作包装物核算,但为了保护包装物的安全,应在“备查簿”中登记。企业代其他单位垫付的回收包装物款项,在“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将回收的包装物交给托收单位时,要将回收包装物所垫付的款项收回,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包装物领用的核算

(1)顾客用于打包饭菜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可按期结转其成本: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随同饭菜、食品一同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在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该部分包装物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六)低值易耗品

饮食服务业的低值易耗品主要是指一些餐具、橱具、桌椅等。

1.低值易耗品购进的核算

企业购进低值易耗品,应以低值易耗品的买价,加上可以直接认定的运输费、装卸搬运费作为其成本,如购进多种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搬运费,不易按品种划分时,也可以直接列入“销售费用”账户下的“运输费”“包装费”二级明细账户。

【例11】正保大酒店旅业部本月5日购进木沙发椅100套,单价580元,计金额58000元,以支票付讫,同时以现金460元支付运杂费。木沙发已验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58000

贷:银行存款

000

借: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460

贷:库存现金

460

企业也可以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

2.低值易耗品领用和摊销的核算

企业有关部门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应填制“领用单”办理领用手续,交财会部门据以转账。低值易耗品领用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磨损,其价值也随之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营业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应列入“销售费用”账户,管理部门领用的则应列入“管理费用”账户。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等,企业可根据低值易耗品的各种特点及管理的要求选用。

(1)一次摊销法。它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摊入当期费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领用时将低值易耗品的全部价值借记“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或“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

采用一次摊销法,核算手续简便,但企业费用负担不均衡。低值易耗品一经领用,就注销了其账面价值,形成账面无价资产,这不利于实物管理。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低、使用期限短、一次领用不多的低值易耗品

【例12】正保大酒店旅业部领用床上用品一批共计3200元。根据领料单,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旅业部

3200

贷:低值易耗品——库存低值易耗品

3200

(2)分次摊销法。它是指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单次平均摊销额。采用这种方法需在低值易耗品账户下设置“库存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账户。

【例13】正保大酒店购进行李车4部,每部450元。

①行李车已验收入库,价款以转账单支票付讫,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低值易耗品——库存低值易耗品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②旅业部领用行李车4部,采用分次摊销法,分两次摊销,予以转账,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1800

贷:低值易耗品——库存低值易耗品

1800

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 50%:

借: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旅业部

9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900

③旅业部4部行李车9个月后,不能使用作报废处理时,再摊销50%,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旅业部

9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900

如果有残料收入可冲减销售费用。

企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摊销,在购进低值易耗品时,都应全额记入“低值易耗品”或“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账户,领用时再按选定的方法进行摊销,以全面反映企业购置低值易耗品的总额。在用低值易耗品以及使用部门退回仓库的低值易耗品应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3.低值易耗品修理和废弃的核算

(l)低值易耗品修理。为了充分发挥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效能,延长其使用期限,节约费用开支,企业对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应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保养。修理低值易耗品耗用的材料和支付的费用,应列入“管理费用——修理费”账户。

【例14】正保大酒店修理冰柜两台,耗用维修材料140元,以库存现金支付修理费60元,作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修理费

200

贷:原材料——物料用品

140

库存现金

(2)低值易耗品报废。企业的低值易耗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而丧失使用效能时,应按规定手续报请批准废弃。低值易耗品废弃时,应将残料估价入库或出售。由于摊销的方法不同,低值易耗品废弃时的处理也不同。废弃的低值易耗品已无账面余额,应将其残值冲减有关费用,即借记“原材料”“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若废弃的低值易耗品是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的,应将摊余价值与残值的差额记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账户,同时转销有关账户的账面价值。

【例15】正保大酒店旅业部3套沙发椅不能使用,经批准报废,每套实际成本600元,已摊销50%,假定无残值。根据有关凭证,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

3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300

三、酒店餐饮业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如果需要安装均应先记入“在建工程”账户;如果不需要安装,均可直接记入“固定资产”账户。

1、外购固定资产的核算

【例1】正保大酒店购置不需要安装的厨房炊事设备一台,发票价格15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发生的运杂费0.2万元,款项已支付。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50000+25500+2000=17750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77500

贷:银行存款

177500

【例2】正保大酒店购入需要安装的收款设备一套,发票价格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支付的运杂费4000元,累计支付安装费2500元,其中,领用工程材料1500元(含增值税),应付工人工资1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1)支付设备价款、税金及运杂费时:

借:在建工程

238000

贷:银行存款

238000

(2)发生安装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500

贷:工程物资

15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3)设备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240500

贷:在建工程

240500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一种方式:自营工程

【例3】正保大酒店自行建造酒店客房一幢,于2005年1月1日建造该项工程,专门从银行借入500万元的2年期借款,年利率6%。资产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建造,于2005年12月底建成完工。

在企业自营建造过程中,假设发生以下经济业务事项:

①购入建筑材料、设备、物品320万元;

②发生机械施工费用40万元,人工费用100万元,施工管理费用10万元。

在各项业务发生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1)借入银行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长期借款

5000000

(2)2005年1~12月发生借款利息费用时:

5000000× 6%=300000(元)

借:在建工程

30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0

(3)购入建筑材料及设备物品时:

借:工程物资

3200000

贷:银行存款

3200000

(4)领用建筑材料及设备物品时:

借:在建工程

3200000

贷:工程物资

3200000

(5)支付机械施工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4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

(6)结算人工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1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000

(7)支付施工现场管理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8)竣工验收结转工程成本时:

竣工固定资产成本为:3200000+400000+1000000+100000+300000=5000000(元)

借:固定资产

5000000

贷:在建工程

50000000

(9)2006年1~12月发生的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30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0

(10)归还借款时

借:长期借款

5600000

贷:银行存款

5600000

第二种方式:出包工程

企业通过出包方式进行的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按应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在会计核算中,企业预付或支付工程价款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等科目。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4.租入固定资产

酒店餐饮业的经营场所一般采用经营租赁方式取得。在经营租赁中,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只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因此在经营性租赁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出租人,在会计核算中,承租人在预付租金时一般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进行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如果预提,借记“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5.盘盈固定资产的核算

盘盈固定资产时,其入账价值应按规定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后入账。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酒店餐饮业处置固定资产的方式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经营性租出等,下面我们主要就这几种方式作介绍。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上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l)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应交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3)出售收入、变价收入以及保险赔偿和过失赔偿等,应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以及“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①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区别情况处理:

A.属于筹建期间的,冲减开办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B.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损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

②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应区别情况处理:

A.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B.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C.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处理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2.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的核算

经营性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只是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而并没有转移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即出租人只获取一定量的租金。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进行经营性出租房屋建筑等固定资产时,应将原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确认租金收入时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因经营性出租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4】正保大酒店集团公司于2008年7月1日向A公司出租门面房一栋,租期为3年。其账面原值240万元,累计折旧60万元。已使用5年,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无残值。租赁合同规定,A公司向正保大酒店集团自租赁开始日每半年预付租金12万元的方式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公司收回门面房自用。正保公司决定对投资性房地产按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账务处理如下:

(1)出租时

将出租的门面房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2400000

累计折旧

600000

贷:固定资产

2400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00000

预收租金时,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其他应收款——A公司

120000

(2)每月确认租金收入时,作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A公司

2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00

(3)每月计提折旧时,作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

10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00

注: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出租时可直接按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入账价值,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后每期不再计提折旧,直接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贷相反。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连续在若干年内使用,并保持其实物形态,但其价值随着资产的使用发生磨损而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这部分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酒店餐饮业为了保证企业在未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的有效期内计提一定数额的折旧。

1.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新建或改扩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将原来暂估价值调整为实际成本,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企业在对折旧方法定期的复核中,发现固定资产包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时应报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我认为酒店餐饮业的固定资产主要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是均匀地分摊到预计使用年限的各个会计期间。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收入一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 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年折旧率=(1一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率有三种,即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大多按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只有个别特殊的资产(如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采用个别折旧率计提折旧。

3.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计算表”进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已提取固定资产减值的应按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以后的余额计提折旧,连续经营的企业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根据上月计提折旧额加上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减去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为本月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应按用途进行分配,计提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及“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例5】正保大酒店2003年4月30日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如下(表6—3)。账务处理如下。2003年4月

单位:元

计提折旧时,作会计分录:

借:销售费用

32000

管理费用

2800

贷:累计折旧

34800

4.固定资产装修的折旧

【例6】 接第二讲的例题

正保大酒店将上述房屋装修为酒店大堂和包间,汇好装饰工程公司承接了该项工程,合同约定装修费用为80万元。9月10日,支付装修费用20万元。10月20日装修完毕,实际发生的装修费用为86万元,经酒店验收合格。收到汇好公司开具的工程发票,支付装修费用50万元,余款暂欠。估计装修间隔期为5年,期满无残值。则每月应计提的折旧为:

(86÷5)/12 = 1.43万元

借:管理费用

1.43万元

贷:累计折旧

1.43万元

5.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修理费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扩建时,应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发生的改扩建费用计入“在建工程”中,工程完工后再转入固定资产。按新的账面价值在剩余年限内计提折旧。

下载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纳税人提交的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存货盘亏损失税前扣除规定

    存货盘亏损失税前扣除规定 问:我们是一家外资制造企业。主要从事零部件的组装,生产成品,因此原材料主要以个为单位,可以数的,不像有些公司铁板等不好计量。我们公司经常每月几乎......

    存货损失涉税风险分析

    财税体检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存货损失涉税风险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infor/00000015788.html 存货损失涉税风险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除了存货的......

    固定资产损失所需准备资料

    固定资产损失报告所需资料 一、综合类 1、公司向税务部门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的申请书 2、公司董事会就固定资产损失的决议 3、公司内部管理层的审批签呈 4、公司签章的固定资......

    固定资产损失丢失处理办法(讨论稿)

    公司固定资产损坏、丢失赔偿处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全体员工都应自觉爱护公司的资产,增强公司资产管理意识,落实岗位责任,防止公司财产的损坏和丢失。 第二条......

    固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核报告

    彭水县国税局汉葭第一税务所 关于对重庆金益烟草有限责任公司 固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核报告 县国税局: 我所辖重庆金益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8月7日以重金烟司[2008]41号......

    固定资产损失需要的资料清单

    固定资产损失需要的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2、公司设立时的章程、合同、协议 3、设立和变更登记时的批文、验资报告 4、年度资产负债表、利......

    浅谈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存货的增值税处理

    浅谈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存货的增值税处理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

    增值税纳税人注销时存货及留底如何处理

    增值税纳税人注销时存货及留底如何处理 目前纳税人注销时存货和留底税额可能出现的情况归为四类:既无存货也无留抵、无存货但有留抵、既有存货也有留抵、有存货但无留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