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壮乡三月三见闻-人文民俗篇
美在壮乡,美在“三月三”。“三月三”是展示壮族文化的“盛宴”,激情飞扬的原生态山歌、婀娜曼妙的舞姿、飘香四溢的五色糯米饭、浪漫多情的绣球、精彩纷呈的民族体育竞技……,让人惊喜,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恢弘壮观的“千人竹杆舞”。上千根竹竿的敲击声随着鼓声节奏一同响起,有如春雷掠过,震撼大地,蔚为壮观。上千
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小伙在竹杆阵内和着鼓声欢起舞,向观众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舞步、不同队形的竹杆舞跳法。千变万化、大气恢弘的热烈场面,精彩独特、别具一格的精彩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千人竹杆舞”用鼓阵、舞蹈造型与大型竹杆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融入铜鼓、蛙人、师公舞、壮族服饰、竹杆舞等特有的壮族文化元素,再现了骆越民族春耕播种繁衍生息的神奇传说。
大气磅礴的《骆越阡歌》。壮族风情歌舞剧——骆越文化史诗《骆越阡歌》,是广西首部由壮族本土艺术家倾力打造的壮族大型节日庆典歌舞剧,汇集了壮民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歌舞剧分为 “花王节”“牛王节”“三月三”“酒火节”“婚典”五大篇章,以“花王节”为脉络,以壮族“那”(田)文化为主线,以原生态的壮族风情歌舞为表现形式,反映壮族民间文化丰富的内涵,描述壮族骆越文化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悠悠古韵与神秘色彩。其中有柔美的生命礼赞、原生态的祭祀求雨、壮家人欢快的劳作场面及动情的壮族婚嫁民俗。展现了壮乡神奇的山水,优美动听的山歌,如诗如画的家园。歌颂了壮乡人勤劳勇敢、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欢快激烈的“抢花炮”。有着“东方榄球”之称的“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抢花炮场上,几十名壮家汉子赤膊上阵,争相拼抢飞散在空中的花炮,有时宁可被十多名队员压在身下,也不让花炮从自己手中抢走。一片“你追我赶,你扔我抢”的场景。有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恨不得亲自上场参与其中。现场的叫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激情飞扬的原生态山歌。壮乡素有“歌海”之称,山歌是壮族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自古以来,壮乡人民男女老少都会唱山歌,他们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张口即来,而且字字压韵、句句成章,他们以优美的歌声、质朴的情感,演绎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山歌,尽情歌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新风尚,歌唱家乡的秀美山川,风土人情,歌唱甜美的恋情。山歌对唱考验各位歌手的才情和应变能力,常常是台上的歌手问的精彩巧妙,答的出神入化。台下观众是听得兴致勃勃、如痴如醉。每逢有绝句从歌手口中唱出,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
飘香四溢的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五色米糯饭招待亲友。飘香四溢的五色糯米饭色彩缤纷,可谓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难得的是,五色糯米饭虽然颜色鲜艳,却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选材只取用大自然中的植物药材,因此,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环保”。用来染红颜色的是“红兰草”,染黄颜色的是“黄花饭”或栀子,染黑颜色的是“枫叶”,染紫颜色“紫蕃藤”。相传,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浪漫多情的绣球。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壮族的绣球是最精美的。在壮乡,绣球是传递爱情的吉祥物。姑娘们通常都在节前赶制的,绣球是由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上绣有当月的花卉,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歌墟中的抛绣球活动早在南宋文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就有描述:“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抵。”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飞浪则为今天的绣球。歌墟的绣球连起了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成为壮族青年男女交际的一种习俗。
三月三,整个山乡都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中。歌圩的经典的传统活动有精彩激烈的斗狗、斗鸡、斗鸟、斗牛比赛,龙争虎斗的武术散打擂台赛,妙趣横生的花样跳绳比赛,其乐无穷的板鞋比赛……,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月三歌节是一台台精彩纷呈的节目伴随着一场场商品交易会,演绎着壮乡人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精彩画卷。展示了壮族民间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独具魅力文化底蕴。
第二篇:人文系三月工作总结
人文社科系2016年开学学生工作总结
2016年学生工作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之上,紧密围绕春季开学卫生安全问题展开,主要着力于强化学生工作团队建设,增强为师生服务的职能,健全党、团、学的科学培养及管理,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现将本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提高团学组织的效率,进行适当的组织调整和制度修订,开展自我教育和培训。
1、确保春季开学本系报道工作及卫生工作的展开。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和工作计划的稳步实行。
5、顺利进行了2014级学生会到2015级学生会换届和交接工作。
6、组织筹备迎接学院春季卫生安全检查工作。
3、积极筹备本学期党课安排和名额竞选工作,使得本学期参加党课学员党课通过率提高。
2、组织党团学生干部学习“十三五”规划建设精神及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水平,为推进学院抓强优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5、进一步强化党团学干部服务意识。使党团学学生干部也能参与到人文社科系的建设当中来,在实施强优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7、确保本系“五四评优”工作的有序展开,力求通过本次推优工作,让我系各团支部加强对团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顺利达到了推优的目的。在本次推优过程中我系将严格遵守推优的各项程序,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7、组织并安排本系参与2016春季运动会的相关事宜,积极筹备并稳步开展运动会前的动员和训练,力求在本获得更好的名次。
4、本人文系第二党支部预备发展党员名,转正名。
二、参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
本人文社科系的学生活动以抓强优工作为基本点,立足于学校活动和专业特色,配合和开展了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着力于宣传本系人文特色,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
开学初,落实陕西省春季卫生安全工作,人文系全面展开本系安全卫生打扫及督察。由人文社科系主任助理刘鑫老师与辅导员钱飞鹏老师和魏雪莲老师组成卫生检查小组,对本系所有宿舍和清洁区域进行循环检查。本系开展了连续一周的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周。在宣传阶段,本系宣传板报荣获春季卫生宣传板报第一
名的成绩,并开展本系宿舍卫生表彰大会。在师生高度的重视和力争完美的严格要求下,本系卫生工作在“全院公寓及学生活动区卫生检查”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本系并将持续进行卫生保持。
3月初开始,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组织各班各年级开展积极的讨论,加强对雷锋精神的认识。
2016年3月16日下午,人文系举办了“绿色前行”义务劳动事项,本系学生带领劳动工具前往渭水路两侧树林进行义务劳动。此次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以此响应西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中旬开始,人文系在学生中展开了践行“世界水日之“滴水不漏”节约用水宣传周”的活动。我系将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三、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实践和学习活动以促进人文社科系的学风建设。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沟通。
1、春季开学初,对上学期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做到了及时获知,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2、组织本系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的二级心理团,定时记录并向心理中心上交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晴雨表,对正在试行的该办法进行宣传和实行记录。
3、组织2016级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团队训练和心理普查。
五、完成2016届毕业生毕业和就业工作,同时开始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人文系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中心,发挥优势,寻找不足,扎实做好人文社科系毕业生的市场拓展和推介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大胆探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紧密对接的途径,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工作总结如下:
1、分析形势,统一认识
面对2016年“毕业季”,人文社科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倍感就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做好就业工作,我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在深入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我系就业工作计划,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类就业信息,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开展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
为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我系结合上一届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扎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认真组织,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举办讲座;辅导员通过召开班会、座谈、沟通等多种形式适时进行就业指导;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自我推销;充分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作用。
3、解决困难,提高质量
人文社科系2016届共有毕业生人,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文秘教育三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的对口需求不多;用人单位大多数是民营私企,待遇不高、工作稳定程度较低;部分毕业生或家长仍然固守陈旧的就业观,持拖延等待态度。这些情况对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造成直接或间接的障碍。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我系采取的对策是:
1)加大拓宽就业渠道的力度,主动出击寻求更加有效地就业渠道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信息提供给毕业生。
2)用真心换真情,以关爱的方式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抛弃陈旧观念,通过改变毕业生本身进而改变家长的观念。
3)加大对考研和考公务员同学的指导,争取改变他们固守的观念,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目标。
4)努力提高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争取实现就业率不低于85%,灵活就业控制在50%以下的目标。
4、稳步推进,落到实处
总之,在学校的指引下,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2016人文社科系开学之初的学生工作可以说是稳步前进。
人文社科系 2016年3月22日
第三篇:铜陵三月三庙会民俗
铜陵三月三庙会民俗
姓名:卢莹莹
学号:S01114038 内容摘要:铜陵“顺安庙会”依托顺安,伴随着铜采冶业相融共生,凝聚着铜陵地区一千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基本形态,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传奇,体现了多彩的文化特征,是铜陵独特的区域文化现象。认真分析其形成的条件和发展脉络,研究其相互联系与作用,对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有着难以替代的价值。研究铜陵“顺安三月三庙会”(以下简称“庙会”),提炼其中的文化元素,不仅是自我认知和民俗文化传承的需要,也对当今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建词:顺安庙会
特征
历史原因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是安徽铜陵顺安镇集市贸易的会期,俗称三月三庙会。庙会期内,整个顺安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商贾小贩,农女工匠、市民艺人比肩接踵,项背相望。近有本地乡民,远有江浙、两湖乃至两广的行商,日市夜贸,及经关月不息。过去顺安年年有会,五年一大会,十年一盛会。
1.历史发展脉络
五代至北宋是铜陵矿冶业的鼎盛期,也是“庙会”的繁荣阶段,表现为把古老的青铜文明通过集市的形式与矿冶经济的紧密结合。南宋以后南陵知县郭蛲在《申免工山坑冶扎子》中提出“即行往罢”,铜陵矿冶经济出现衰落,也直接造成了集市的萧条。但经过“贞观之治”和“王安石变法”,“庙会”因势而兴。清代以后,顺安周边所产中药材“丹皮”时兴,引得药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明末清初,“庙会”开始与“上海龙华寺三月三庙会”交流,以崇尚佛事活动为旨的“龙华寺庙会”,逐渐吸收了顺安“庙会”商贸、饮食和娱乐的内容:顺安“庙会”中的“洋货”却又源自“龙华寺庙会”。1938年底顺安陷落,集市主要买卖农副产品和日用百货,文化活动只有玩把戏、唱门歌廖廖几种。民主政府也通过“庙会”购储
一些食盐、火柴等亟需物资。日寇汉奸不敢公开骚扰,只是赌博、嫖娼、鸦片恶习公开化了。“解放战争时期,“庙会”依然开市,一般有开明士绅两边疏通,强调地方利益第一,双方都各收各的税、各做各 的生意。新中国成立后,取缔吸毒、赌博、嫖娼,加强市场管理,反对欺行霸市,“庙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的丰富和提高,物资产品充分上市,民间文艺得到发掘,专业团体尽显风采,科学普 及花样翻新。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庙会”规模愈大,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直到一脉相承地扩张升华到“青铜博览会”。
2.市场元素构成
进入“顺安庙会”市场和参与集市交易的产品名目繁多、涉及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这里,不妨通过“顺安庙会”市场元素的分析,来见证铜陵地区社会繁荣程度与别样的民俗风情。
“顺安庙会”经贸市场以商品交换的类型大体分为:①牛市居首,交易量最大(后面祥述)。牛市带动了生猪、猪仔、家禽、家畜的兴旺。②铁匠铺与铁制农具。前期有一大片打铁炉子,现打现卖,订制、改制都行,也备有一批现货,如犁、钯、耘耙、锄头、镰刀,一般农村集市少见,这与早期经营矿冶铸造传承有关。③木竹农具。风扇、水车、禾桶、推车、水桶、扁担、粪桶、粪瓢、木桌木椅、竹床竹席、粗木杆、细竹篙等。④农民直接出售的五谷杂粮、竹木柴炭、兽皮山珍、生姜老蒜、大豆花生。⑤种苗,即树苗、花苗、药苗、姜苗、山芋苗,大都是越冬和有一定繁殖技术性的农作物,一般都是些懂行的农民专业户经营。⑥一些特殊行市有:修补类如补锅、补碗、绷筛箩、磨剪子、铲菜刀;;江湖郎中,大都是医跌打损伤、腰酸背痛,所谓祖传秘方(单方)和现场推拿,兼卖狗皮膏药。平时这类买卖都是走街串巷、吆喝叫卖,每逢赶集就相对定位;宗教、迷信、婚丧喜事用品以及病残老幼生活小件地摊,规模虽小但品种齐全.⑦小吃市场也不落后,酸甜香辣、口味各异,尤其是顺安麻酥糖、大通酱油干子、太平街烧饼特别走俏,供不应求,有时还很难卖到地道货。
“顺安庙会”期间,娱乐活动让人目不暇接,艺术形式呈现多样化、大众化。一是搭台唱戏,主要是“目连戏”,由艺人饰演的称为“大戏”,用木偶表演的叫作“小戏”。一般演三、五、七天,演三天的居多,多数是“万福堂班”(俗称“黑手”的班子)。其次是“黄梅戏”,年年都唱,大都是“新民剧团”(桂月娥的班子)。以三十六本记为主,如鸟盆记、菜刀记、七仙女下凡等,后来也演新剧如“柳树井”。还有“倒七戏”(庐剧),对江无为县过来的班子,表演休丁香、借罗衣、讨学钱等剧本。再有芜湖或徽州的京剧(徽剧)班子,下江的锡剧也曾经路过。二是歌舞。民间歌舞是文化市场的主角。主要是民间歌
舞、龙灯,滚龙和板龙起领头作用,伴有狮子、旱船、蚌精、挑花篮、竹马灯、莲湘和十番锣鼓。表演民歌包括牛歌、门歌、山歌、情歌、劳动号子和民乐演奏。三是曲艺,以外来为主。杂技是“傻子班子”,魔术是南京来的。四是宗教民俗活动。以弘扬佛法的清凉寺、大明寺,香火兴盛,和尚尼姑诵经,善男信女拜佛,祈福禳灾,求嗣求财,十分虔诚。民俗根植群众,有逛庙会相亲、赶集谈恋爱、新女婿上门、老姑娘回娘家、接亲戚看龙灯、邀朋友赏牡丹等等五花八门。
3.“牛市”与“牛歌”
“顺安庙会”有个牛集市,历史悠久。顺安成镇之初的一批北方移民擅长相牛羊、医牛病、饲养仔牛和经营牛市。牛市正是由于有了这批外来移民的发起而欣欣向荣起来。
“铜陵牛歌”大约兴盛于南宋时期,在顺安周边乡村流传甚广,在沿江江南一带也很有名气。每至阳春三月,远近买牛卖牛的农民前来赶集。当夕阳西下临近收市的时候,距集市不远名叫“羊湖”的放牛滩上,集聚了数不清的放牛娃和牛群,放牛娃们相约结伴而行,用歌声吆喝呼应,在放牛滩上嬉戏对歌(斗歌)、“见风挂牌”、信口演唱。这时的“羊湖”滩声浪一片,此起彼伏,形成了露天“牛歌大汇演”。演唱的牧童兴高采烈,围观的民众拍手称快,为胜者加油,给输者打气,成为“顺安庙会”的独特景观。
新中国成立之初,遵照政府关于发掘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指导精神,对牛歌作了选词记谱的初步整理。从1954年至1957年,“铜陵牛歌”先后参加了县、地、省三级民间文艺会演。1956年,铜陵县从顺安物色了一男一女放牛娃,十四岁的江世林和十七岁的吴慕珍,以“铜陵牛歌”的定名获选共同参加安庆地区(时铜陵县及顺安镇隶属安庆地区)民间文艺会演,这是历史上牛歌第一次从放牛滩走上城市舞台。不料一经演出,便赢得一致好评。次年又被安庆地区选送参加“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更是一鸣惊人,著名作曲家时乐蒙称之为“汉民族人民的天才创造”,大会评奖委员会授予节目发掘奖、优秀节目奖、整理奖和演出奖。此后“铜陵牛歌”一直是省、市、县文艺团体的保留节目和许多地方电台,也包括中央台的音乐选播节目。1959年首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收编《安徽民间音乐(第二辑)》出版。1962年又被上海戏曲学校收编《民间音乐简谱视唱教材》,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5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辞典》设立了“铜陵牛歌”词条,并摘举歌谱作例。2006年“铜陵牛歌”被列为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7年5月,又成为“安徽省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
报项目。这颗长期流浪在民间的“顺安庙会”的艺术珍珠,经由发现、发掘,拭去尘埃,竟然光彩夺目,正式步入国家的音乐殿堂.二、源头成因
顺安镇 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庙会 ”是顺着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其中有天然的条件,也交织着人文活动的背景。我们在考察其整体形态、寻访它的成长路径的时候,可以看出构成 “庙会 ”的诸种要素。
(一)水 陆相交的自然优势
从陆地环境看,由顺安到周边仍一矿冶遗址,直径不过十公里。在顺安镇东南四公里的新桥河畔很早以前就有人砌炉炼铜,称 “炉铺 ”。若干年后,“炉铺 ”竟然绵 延成一 公里的 “长龙 ”。“炉 子铺 ”的形成既表明此处有矿可采,更得益于顺安周边的水系。发源于铜陵境内海拔最高的天门山北麓、穿越铜陵全境的顺安河,上游连接它的支流新桥河畔许多矿冶 点,下游直通荻港、长江,“水口”就在顺安,水陆交通为周边矿冶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
(二)铜采冶的历史依存
铜陵 自西周以来一直都是重要的铜采冶基地。“南陵„„利 国山有铜,凤凰山有银 ”。“宣州之地,封方数 百里,而铜陵铁冶、繁阜 乎其中”。“山上有姜,其下育铜、金 ”。铜陵成片古矿遗 址正是 中国 “古江 南铜矿遗址带 ”中时间跨度最长、产铜数量最多的遗址之一。仅顺安东南几处的炼渣遗存数以百万吨计,若按铜与渣 1 :1 5比例的专家估算,则可达粗铜十万吨以上。历史上铜陵的矿冶业一直是官办、民营并存。官办的在铜官山至贵池方向,产品主要是铸钱和制造兵器;民营的则多在顺安周边这一带,主要是出售粗铜和铸制生产、生活用具。大规模、大范围铜 的采冶铸和经营销售,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铁钎、坑木、燃料以及衣食住行,这只能依赖于相对集中的交易市场。显而易见,铜的天然资源和铜采冶铸的历史、矿治基 地与顺安周边居民之间的共同需要孕育了 “庙会 ”,而集 市化、规模化 的 “庙会”就成为不同时期铜陵地区物质与文化发展状 态的社会窗口。
(三)“临津驿”的重要依托
唐代沿江江南从南京到九江只有一条称之为 “南浔古道”。最初上游只有池州驿,下游只有芜湖驿。之所以置驿顺安,主要是:①古镇有基础。沿江江南较具规模的集镇不多,顺安古镇至唐已有二百多年,且是县治所在地;②交通方便。顺安镇地处南(京)浔(九江)古道中段,沿江江南通衢,且有顺安河上连接周边山区,下通荻港长江,顺安镇处在长江“水口”,水陆交通条件得天独厚;③矿冶业兴旺。唐初顺安周边铜采冶业正僮兴旺发达。“临津驿”的设立,不仅确立了顺安在沿江中段的交通枢纽地位,牵动了人员往来、物 资吞吐和矿冶产品的运输,也为顺理成章的“庙会”提供了依托。
(四)千年古镇 的人文承接
东晋年问,山西回民定居顺安对于当时矿冶工程的发展和集市的发育不仅是一个人力推动,也是一个文化融合过程。现在的顺安镇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丰 富的市场,显示出繁荣的现代气息。与此不同的溪溪街,两边马头墙,现存青石板路面纵横两百米,它的古朴与时下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新顺安河直下长江,但穿过溪溪街 的老顺安河还 依然流水潺潺。横卧在老顺安河上石拱桥的精湛工艺令人惊叹先人的聪明智慧。从溪溪街、新镇区到过境大道,仿佛听到千百年来顺安前进的脚步声,表明深厚的文脉积累。流传顺安的民间故事甚多,其中在大雪封门的冬天按时为朝庭报信救了当地不少人命的 “倚马餐 ”传说,不仅表明顺安地位的重要,也揭示出不同凡响的特色饮食。顺安 民俗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喜庆礼仪、童歌民谣、美术工艺,不胜枚举,而当时最为风行的与 “庙会”直接攸关的“踏青”习俗最为受众。江南的顺安,阡陌纵横,莺飞草长。阳春三月,艳艳花千树,青青柳数行,自然不仅是古人,也是今人郊外休闲的理想之地了。
三、文化特征
中国民间无 论是北京古老的 “天桥庙会 ”还是现代 各地 的 “节会”,都是人与 自然、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的产物,顺安 “庙会 ”当然不例外,其绵延不绝相对稳定 的文化形态种种,大体有 四个方面。
一青铜文化 铜陵采冶铜的工艺技术和铜制品以及这些工艺器具的使用、推广,无疑是青铜文化晟直接、最具体的历史见证。“商周青铜文化延续一千多年,它的物质基础
就是采铜炼铜,没有铜又哪来这么灿烂的青铜文化 ”,“在 中国的青铜时代,则以大量使用 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特征”。顺安周边铜采冶遗址属于中国 “古江南铜矿冶遗址带 ”的重要 部分。距顺安 以东春秋 时代 “金 牛洞采矿遗址 ”,竖井、平井、斜井复杂工艺流程俱有。在顺安周边二十多个铜采、冶、铸各类遗址表明,这一带曾经铸制过大量的铜制生产、生活用品。l 9 8 3年顺安等地先后出土的各类酒鼎,是青铜器中的国宝或青铜文化的代表作之一。这些青铜器具曾经是沿江江南乃至更广大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识,证明铜陵地区不仅是我国青铜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曾经是 “庙会”重要的交易品种。先有矿冶而后有 “庙会”再有铜陵,它与青铜文化相拥相伴,沿着青铜文化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下。
二地域文化 由于顺安地处要冲,又是定陵、义安县治所在地,加上临津驿的设立,有利于四邻地域文化的交流。首先是长江上游的荆楚文化顺流而下,代表节目是湖北和江西的民间小调和形成于湖北黄梅、安徽安庆一带的 “黄梅调”。其次是下游襟江带湖的吴越文化,代表节目是大鼓评书、民歌小调,如苏州 民歌 “茉莉花 ”、杨卅I评书 “武松打虎 ”。三是山水相连的徽州文化 “徽剧 ”、“目连戏 ”,另文房 四宝、纸笔墨砚对丰富和繁荣 “庙会”的汉儒文化影响不小。四是隔江相望的江北文化,主要 是无为县的 “倒七戏 ”。
三本土民俗文化 周边村庄或姓氏宗族操办的 “竹马灯”,是流行于顺安、钟鸣镇牡东村一带的民间娱乐活动,它起源于明末清初并流传至今前后近三百年。“竹马灯 ”融 民间乐器、道具和 “三国”时代服饰为~体,以布阵、穿花、跑马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奏乐,充分表达民众的生活情趣、社会风貌和憎爱分明的理念向往。在近代,“竹马灯 ”以艺术的形式曾经为抗 日战争作出过积极贡献,并显示着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还有如龙灯、狮子、旱船、蚌精、挑花篮、门歌、拉洋片、耍猴子等等建国后,又不断推出如腰鼓秧歌、漫画歌曲、戏剧电影、图书报刊具有革命色彩的现代文化艺术形式。
顺安 “庙会”文化价值不能深藏闺阁,更不能遗弃在当代人的手中让文化走向前台,正是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和文化的现实价值所在。“庙会 ”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至今还没有看到停下脚步的迹象。我们有幸见证顺安 “庙会”的迎来过往,有责任呵护,有必要摸清它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繁荣规律,汲取精髓,传承其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i]w·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M].
[2]《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铜陵县志》[M].
[4]华觉明《中国青铜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5]《中国古铜都铜陵(矿冶专辑)》[M]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6]《新唐书》《全唐文》《宋史 》《王文公文集》《辞海 》[M].
第四篇:人文系办公室三月总结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
2012年 三月
工
作 总 结
人文社会科学系
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
2012年4月17日
三月工作总结
新学期已经开始一个月了,学生会的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三月,是学院的文明规范月,而今年也是学院的学风建设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办公室的工作并不太多,但我们依然尽力完成每一项属于我的工作。转眼间,三月份已经临近尾声,在这令人回忆的三月里,办公室的工作积极地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办公室各成员都收获了快乐和劳动成果,特别是那宝贵的工作经验。
总体而言,本月办公室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主席团和其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下,我们按时按量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办公室大管家的职能和第一窗口、第一环境、第一形象的作用。
值得肯定的是大家工作热情高涨,积极工作,积极配合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按时参加院、系例会,面对困难,不仅没有一个人选择后退,而是大家团结起来一起解决。这毫无疑问的提升了我们办公室以及学生会各部门的凝聚力。现将三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学生会每次例会,办公室各成员准时签到,认真学习了会议精神。会议中做好了会议记录,会议后积极与各学生会部门展开了会议内容和精神的讨论,并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各部门。
二、在我系举办第一届秘书节期间,系学生会各部门积极地分工协作对秘书节的举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增强了系学生会团队的合作精神,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办公室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制作了所需活动横幅、证书等,促进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完成各类简报、计划、总结、策划等的写作并上交。本月,办公室所有成员积极参与院、系上大小活动,并针对每个不同的活动完成简报的写作工作,努力总结活动中的各项问题,累积了相应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联系、沟通学生会各个部门,及时通知各部门参加、出席各类活动和会议,及时更新学生会现有成员联系表,主动与主席团沟通并就学生会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以上就是我们部门本月工作的总结,虽然本月工作量并不太多,但我们也从中获得了许多难得的经验,如:
一、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前提;
二、“内抓团结,外塑形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在工作中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办公室内部成员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四、不应追求那些“华而不实”表面虚假的东西!任何工作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五、在给部门发送通知信息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六、多向他人学习,自己就会提高得更快。
七、今后建议:
1、学生会能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方法,以广大同学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各项工作。
2、在能力可能的情况下,完善办公室以及我们学生会的硬件设施,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3、积极申办一些院、系上的活动,以提高我系学生会的实力和影响力。
4、希望我们在“迎评创优”中,提高认识,积极准备,努力为系争光。
总的来说,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却也是充实和快乐的,和大家一起奋斗,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起享受活动成功的喜悦,这种合作的快乐让人回味。我们为自己能在学生会这样一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骄傲。同时,也希望以后的日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我系的工作也会做的更好。
人文社会科学系
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
2012年04月17日
第五篇:龙沙小学三月三民俗介绍
龙沙小学三月三民俗介绍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
四月的春风又带着绿色的味道飘进我们的校园,春风过处,你会看到嫩嫩的地菜齐刷刷的钻出地面;春雨滋润后,你会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叶片儿托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让你感到生机盎然,耳目一新。
今天是2013年4月11号农历3月初三,有的同学会问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月初三的来历,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壮族关于三月三日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有说一对青年男女山歌传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未能结合,双双殉情,后世青年为了纪念他们而形成歌节。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南时刘三组歌声优美,被奉为歌仙,财主们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后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纪念歌仙。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今年的三月三和植树节为同一天,在这里号召同学们利用明天周末的时间让家长带领同学们去郊外呼吸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看看绿色的小草,也种下我们绿色的心愿,让我们和小树一起成长,热爱生活绿色环保,也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中国的民俗习惯,让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龙沙小学校园广播站
201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