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医药行业总结之行业运行数据分析
【2013年医药行业总结之行业运行数据分析】
随着2013年的结束,是该给2013年医药行业做个结语。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医药行业数据、医药行业政策以及医药行业代表企业动态三个方面来对2013年医药行业做整体解读,以期对相关企业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本文我们主要从医药行业数据解读医药行业2013年的运行规律,并预测2014年医药行业走势。
2013年1-11月行业整体数据情况
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医药制造业整体销售收入18438亿元,同比增长18.52%,较1-10月增速升高0.32%,累计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18.29%。费用率的降低使利润增速恢复至2013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回暖走高趋势,但较往年来降幅显现。(见图表1)
图表1:医药制造业收入、利润与毛利率等及其增长率(以下图表中所有分析指标归于医药制药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投资及进出口角度看,2013年医药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放缓至30%以下;第二、医药出口额增速低位恢复,进口额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轨道;第三、医药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第四、随着反商业贿赂渐趋平静、加之医药消费旺季来临,医药行业年末收入、利润、主营活动利润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2013年以来,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稳步推进、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实施以及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且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余个百分点,但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医药行业完成投资额4094亿元,同比增长27.5%。
2013年以来,医药行业利用外资形势继续朝着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的方向在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医药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医药投资环境的认可,也和上年同期基数比较低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医药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89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个,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0.5%,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3,044万美元,同比增长6.2%,增幅较2013年1-9月收窄7.7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23.1%,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0.9%,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
2013年以来,受整体需求依然不振及产能过剩的制约,医药行业生产动力
不足,补库存推后,增加值增长率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四川等医药
大省在冬春连旱后又经历大范围降雨,部分药材供给明显减少,加之H7N9流感及雅安地震给市场供给带来的不利影响,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率逐月放缓。进入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前一段时间保持观望的企业信心有所恢复,开工数量有所提高,医药行业累计增加值增长率止降转升。
化学原料药:维持低迷震荡态势
2013年1-11月,化学原料药收入3440亿元,同比增长14.00%,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13.71%,3月份以来,继续维持低迷震荡状态。
2013年以来,由于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下滑等多重压力,化学药品原药企业开工意愿明显下降,部分企业甚至选择停产保价。7月份,欧盟针对化学原料药进口的“62号令”正式执行,受此影响,化学药品原药累计产量进一步萎缩,行业前景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4.7万吨,同比下降7.59%;2013年1-11月,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47.09万吨,同比下降6.87%。
中成药:产量有所恢复,政策影响有限
2013年上半年,受中药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主产地区阴雨天气频发以及四川雅安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中成药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下降,中成药产量增速不及上年同期水平。进入下半年,随着不利因素的影响逐渐消融,中成药产量有所恢复。11月份,中成药产量延续此前的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生产中成药25.72万吨,同比增长2.34%;2013年1-11月,生产中成药278.3万吨,同比增长11.94%。
中成药1-11月份累计收入4484亿元,同比增长21.48%;1-11月累计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20.31%,收入和利润增速平稳,呈小幅回暖趋势。
11月单月,收入507亿元,利润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20.6%。2013年5月份为毛利率最低点,11月毛利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点,营业利润(扣除非主营业务收支)同比增速今年首次达到30%,呈现恢复性的增长但发改委降价预期影响尚未消除,给行业估值造成压力,但考虑该降价仅是一次性的行政行为,影响非常有限。
中药饮片:政策促进基层放量
中药饮片1-11月累计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26.54%;累计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27.01%,收入和盈利增速平稳。
11月单月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加13.6%、26.38%,环比分别增加6.7%、35.8%,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子行业盈利能力强劲。
基于政策面的扶持力度加大,中药饮片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2012版基药目录收录439种饮片、2012年10月SFDA发布《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等政策,促进了中药饮片在基层的持续放量。
化学制剂:增速明显,行业出现回暖态势
2013年1-11月,化学制剂子行业累计收入5166亿元,同比增长16.70%;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16.40%。收入增速处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利润增速也持续回暖,子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11月单月,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7%、11.29%,利润增速因去年的高基数水平,增速低于收入水平。11月单月收入环比增加10.6%,利润环比提高13.3%,子行业回暖趋势明显,反商业贿赂对子行业影响基本消化,预计12月将延续恢复性增长。
化学制剂行业去年受药品行政降价、限抗和低价招标等的低基数影响后,2012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份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自8月份又受反商业贿赂影响,作为受政策影响敏感行业,各省基药增补目录、各省招标政策等非经常因素将会给子行业回暖趋势带来波动。随着2014年医保控费的常态化和用药需求的增加,会使反商业贿赂成为常态。
生物制品:增速恢复,但是疫苗事件带来短期波动
2013年1-11月,生物制品子行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8.16%、18.43%,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是受去低基数影响。
11月单月,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40.6%和133.95%,受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利润增速大幅提升。受2011年贵州关停泵站和批签发速度方面的影响,2012年在该低基数上有所恢复,2013年血液制品、疫苗GMP大限于2013年12月31日到期,仍有4成企业未过,给行业的增长带来波动,同时12月份的疫苗问题事件,估计也给收入增速带来短期波动。
2014年医药行业整体展望
在我们看来,2014年对医药行业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年。我们对其预测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第一,数据层面。我们对医药行业数据预测主要从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来衡量。有提振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中国老龄化、慢性病发病人数增加以及国内财政近年于医疗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等。不利因素主要有药品降价、医保控费等,药品降价等因素会打压医药价格的居高不下的势头,招标过程中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性导致药品竞争激烈,价格压低等方面都将挤出医药市场泡沫需求,对医药市场的打击较大。综合看来,虽然不利因素存在,2014年医药行业仍旧会高速发展。而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16%的增长目标,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未来3-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住15%左右。
第二,行业环境层面。首先,2014年将成为招标大年,根据目前基药非基药招标情况看,2013年共有7个省市出台基药招标方案,6个省市出台非基药招标方案。因此,2014年出现基药非基药招标扎堆的情况是大概率事件。其次,基药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覆盖终端、招标政策、品种数量和结构、基药类型、配套措施和销售队伍方面。第三,中药、精麻药降价幅度有限。通过已经执行的精麻药调价方案看,精麻类药品部分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情况。而对中药而言,由于部分中药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成本的高企是价格构成的主要方面,因此,在中药材价格持续高位的情况下,中药降价的压力较大。从上述三个方面看,行业环境对相关企业来讲利好。
第二篇:报告 2007年全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回升幅度较大。但受上游原辅材料、煤电油运价格高居不下、药品价格继续走低等不利因素影响,医药行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回升仍很困难。
一、2007年1季度医药经济运行走势
1、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
生产:2007年1~3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76.9 亿元,同比增长18.62%。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生物生化药品及化学原料药制造行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60.63、59.89、113.62、109.82和344.68亿元,同比增长41.27%、31.22%、26.30%、19.76%和19.51%,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4.13和294.12亿元,同比增长14.60%和13.89%,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销售:2007年1~3月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90.51亿元,同比增长18.93%。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及化学原料药制造行业分别实现销售产值56.17、110.68、57.08和333亿元,同比增长41.82%、29.23%、26.46%和20.58%,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生物生化药品、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00.53、364.61和268.44亿元,同比增长18.61%、14.49%和14.08%,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产销率:2007年1~3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3.73%,比去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制造行业产销率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1、0.86、0.36和0.15个百分点,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生物生化药品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的产销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59、0.89和0.09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回升幅度较大
2007年1~2月全行业实现利润61.42亿元,同比增长28.07%,增幅约为全国工业利润平均增幅(43.78%)的2/3水平,虽名列工业十二大行业的倒数第3位,但已恢复至“十五”期间的较高水平,毛利水平也较2006年的最低水平(30.0%)略有回升,达到30.9%。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64、5.73、21.74和12.61亿元,同比增长54.72%、38.07%、30.49%和28.67%,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生物生化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和化学原料药分别实现利润6.32、2.17和11.21亿元,同比增长26.65%、19.23%和18.25%,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造业是近3年来医药工业中创利能力最强的2个分行业,本期得益于这2个分行业赢利增速加快。
2007年1~2月亏损企业1516家,行业亏损面为27.55%,较2006年全年上升了4.71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0.39%,与上年全年相比下降了27.6个百分点。
3、医药出口增速趋缓
2007年1~3月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66.33亿元,同比增长18.80%,较2006年全年增幅下降7个百分点。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的化学原料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78.19和4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2%和42.03%,增幅较2006年全年分别下降了6.94和1.13个百分点。在成品药方面,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13.60、6.66和15.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7%、24.55%和7.15%;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的增幅较2006年全年分别提高17.63和1.95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出口成为本期亮点;而生物生化制品的增幅较2006年全年下降23.46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2007年1~2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50亿元,同比增长13.0%,高于2006年全年增长水平5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材料价格面临上涨压力
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瓶颈,也是医药行业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水、电、煤、油、运、蒸汽、农产品等各种原材料、动力价格中的相当部分在2007年还有上涨的趋势,使医药生产成本不断升高。
2、经营成本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2006年12月起在51家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规范(GMP)试点工作,并计划在完成试点后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全面强制性推行。2007年起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经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两项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加医疗器械企业经营成本和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成本。
为提高国内医药生产整体水平,加快基础设施、管理规范与国际接轨,将在医药行业推行新的GMP标准。随着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医药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本也将会相应地提高。此外,《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将在2007年出台,并可能成为医药工业企业新的准入标准。为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医药企业必须增加相关的技术开发投入和日常运行费用。
3、人民币汇价持续上涨
低成本是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的主要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不断加大对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形成巨大压力,尤其是附加值较低的大宗原料药及中间体。因此,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制剂出口是当务之急。
4、药品降价和市场同质化竞争双重压力
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医药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在政府药品定价方面,从今年1月和3月发布的精氨酸等354种药品和九味羌活颗粒等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的最高零售价格来看,政府定价的总体趋降。同时,今年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主要以挂网招标模式统一各省的药品采购平台,挂网模式也以低价为主导。
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导致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为争夺市场资源,造售伪劣药品、发布药品虚假广告、进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医药流通秩序的混乱。
5、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
在当前国内市场盈利空间压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以外养内”的策略。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将国内的恶性竞争引向国际市场,利用我国低廉的生产和人力成本优势,竞相压价,使大量低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引发了一系列反倾销、反垄断诉讼。比如近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维生素B12和头孢曲松钠发起反倾销调查。
三、近期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在《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加快完善医药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医药改革的深入进行,当前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是转变医药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医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医药产品安全、有效、经济,满足全国人民防病治病的基本需求,提高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期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新医改方案制定出台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深入研究当前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达成共识,研究下一步医药改革重点。加大政府卫生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2、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3、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潜降耗
在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的不利形势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视以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老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品。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4、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开拓社区及农村医药市场,逐步解决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进一步深挖和拓展国内药品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国外市场需求,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在“十一五”期间,设立医药制剂产品出口专项,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领域;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妥善应对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对重点企业在对外投资信贷、海外投资所得税、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药物制剂出口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多管齐下,继续全面展开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创造公平的药品市场竞争环境。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尽快扭转药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监督和管理混乱局面,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积极研究和探索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与各级政府部门一起共同推进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
第三篇:广东省医药行业2010行业发展规划
广东省医药行业2010行业发展规划
一、行业发展目标和整体策略
(一)发展目标
保持并加强与广东省内医药行业重点客户的银企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与重点客户的合作范围,加深其合作领域,适度增加对中药产业的支持力度,适度对民营医药企业给予支持,保证我行医药行业业务平稳快速发展。争取实现我行医药行业授信业务较上年新增50%,业务份额位居广东市场领先地位。
(二)整体策略
充分把握我国医改契机,积极利用我行具备优势的结算产品和成熟的票据产品,提高客户对我行的贡献度,重点拓展位于医药行业龙头地位的客户,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中成药企业等相关产业延伸,从而实现“银企双赢”。
二、行业发展战略布局
(一)加强重点客户拓展
选择网络健全、市场影响力较强、能在大区域或者行业内产生较强影响的医药流通行业客户作为我行重点授信客户,通过对其重点营销,拓展其延伸的上游医药制造业,以及国内大力发展的中成药企业,从而达到医药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二)调整产品组合根据医药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我行与其合作的过往经验,对不同形态的医药行业客户,制定相应的产品方案:对处于上游的医药制造业,以贷款产品作为切入点,为医药制造厂商提供建设阶段资金,再以授信综合额度为已投产的制造商稳固双方合作关系;对处于中下游的医药批发零售业客户,则以票据业务为主打产品,揉合结算等我行特色产品,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服务。
三、行业重大项目及客户拓展目标
(一)国药广州增加授信额度项目
为进一步拓宽业务发展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国药广州拟办理自营进口业务,向我行申请增加授信额度。为增加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我行已为该司向上海分行申请切分限额75000万元,较上期新增35000万元,新增部分拟全部用于贸易业务品种。同时,该司已向其总公司提出新增授信申请,预计近期将有回复。
(二)广药集团下属公司开展受让信托公司信贷资产业务项目 为加强我行与广药集团的全面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综合业务收益,珠江支行拟与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受让信托公司信贷资产业务,金额10000万元,期限不超过一年。
(三)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增加授信额度项目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是广药集团下属企业,是珠江支行重点优质客户。利用我行成熟的票据产品,今年与我行开展委托贴现业务,每月增加银承开票量、贴现业务量近亿元,对我行的业务和收益有较大支持。目前该司在我行的授信额度已调高至8亿元,随着业务的不断深入,预计授信额度需求将突破8亿元。
(四)拓展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
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初,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股东为柯云峰、柯康保、柯金龙,是广东省药监局首批冠名跨地区连锁的典范企业。该司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近期向我行提出贷款需求,我行拟为该司申请5000万元授信综合额度,以满足公司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主要工作设想与所需资源配套
(一)主要工作设想
1、加强拓展医药制造业客户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将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我行可通过对目前存量客户的延展营销,壮大医药制造业授信客户队伍。
2、加深医药流通行业客户合作力度
中国医药行业前景广阔,众多医药企业,尤其是医药商业和处于龙头地位的医药工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行与省内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广药集团和国药广州公司均有较长期的合作历史,目前合作的产品主要为贷款和票据业务,下半年,通过资产受让业务和结算产品,拓宽业务合作空间,从而达到抢占市场份额和增加我行收益目的。
3、加强对中成药企业的扶植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为中成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国家马上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基本药物制度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因此,中成药市场上迎来一次努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浪潮,这可以淘汰小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使中成药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我行可通过筛选,选择部分具备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合作。
(二)资源支持配套
1、人力资源支持
各行明确一位行业牵头人。辖内各行应在其公司业务部明确一名主任室成员作为医药行业牵头人,定时反馈行行业信息,及时反映行业务存在问题,建立行业沟通渠道和机制,就行业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2、营销资源支持
省行牵头营销活动安排。对于广药、国药广州等重点企业的营销
活动由省行行领导出面,每年由公司业务部组织1至2次活动,邀请企业高层及我行相关人员参与,以增进合作双方感情。
3、信息资源支持
省行统筹提供有关行业信息报告。建议每年由省行购置1-2本行业的统计报告,作为省行管理团队对下一行业业务发展指导依据,同时也让行业管理客户经理对本行业有一个全面认识。
五、需总行解决事宜
(一)给予广药集团资产受让业务支持
为加强我行与广药集团的全面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综合业务收益,我行拟与其下属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受让信托公司信贷资产业务,金额10000万元,期限不超过一年。授信方案已报到省行风险管理部,准备上报总行审批,希望总行在审批效率上给予支持。
(二)给予广药集团授信支持
目前,珠江支行与广药集团下属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关系密切。今年公司与我行开展委托贴现业务,每月增加开立银承、贴现业务量近亿元,对我行的业务和收益有较大贡献。目前该司在我行的授信额度为8亿元,随着业务的不断深入,预计授信额度需求将突破8亿元,届时需报总行。希望总行在业务报审方面给予支持。
客户关系管理团队4
2009-7-14
第四篇:医药行业金融分析
医疗行业
医药行业上半年分析
2011年上半年,A股市场医药板块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趋势,收益率继续落后大盘。期间,申万生物医药指数下降了14.10%,而沪深300指数只下降了
2.69%。
年初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表现。CPI从年初的4.9%逐步攀升到6月的6.4%,通胀压力下,政府一直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及加息,货币供应异常紧张。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工业增加值从年初的14.9%陡然下降到5月的13.3%。经济出现了类似滞胀的局面。上半年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速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滑坡,1-5月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率19.45%,远低于去年同期38.79%的水平。滑坡的原因一是去年的基数较高,二是成本、特别是中药材价格的大幅上升。
行业增速下滑,部分公司的财报业绩低于预期,年初过高的估值水平无法得到支撑,因此医药板块上半年的表现差强人意,特别是在1月、4月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中旬出现了四次较大幅度的下跌。
上半年配置的重点方向是特色原料药、品牌OTC、低估值的处方药以及预期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其中,特色原料药类企业,受益于产业转移和合同定制,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股价表现较好。品牌OTC企业经营较为稳定,受成本压力影响较小,股价也相对平稳。但低估值的处方药企业增速较慢,部分中小企业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它们的表现较差,需要总结和反思。
第五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1、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 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
2015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医药行业受大趋势影响,增速随之降低。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 6.1%,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利润增长12.2%,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1%。中国医药产业布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增速趋缓。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迭代升级等趋势的推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2、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在医药行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之一的是抗肿瘤药物。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 281.42万例。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 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6.79%,癌症死亡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7.50%。
肿瘤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而抗肿瘤药物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药物市场。2010年-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5%。2010-201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增长,由约430亿元增长至约 850 亿元,复合增长率18.6%。截至2015年底,大病保险覆盖人口达到了9.2亿,伴随着大病医保覆盖范围扩展,未来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3、医药政策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改进入深水区,由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他部门出台的医药政策也密集落地,力图从供给侧破除医药行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改变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的局面,引导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优先审评的药物品种公示》,拟推荐17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为优先审评品种。在这次清单中,最大受益者就是肿瘤药。同月,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发改委、财政部等16 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抗肿瘤药研制生产,通过自行创新研制、仿制药生产等手段,促进产品价格下降,提高药品可及性”。2015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并于次月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创新药、重大专项药、临床急需仿制药、优质仿制药、通过欧美审批认证药等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范围内,确定了优先审评审批的范围并规定了程序及工作要求。
2016年3月,“十三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中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近一年内,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落实,一方面显示了国家强化医疗体系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坐标蓝图。
4、研发创新、外延并购,推动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双引擎
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目前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仿制标准较低、部分药品疗效不确切。从“十三五”规划鼓励研发、生产“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政策导向中可以看出,只有真正具备雄厚的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这也使得并购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
并购有利于医药企业迅速获取自身不具备的研发能力、销售渠道、专利技术、创新产品、新兴市场等重要资源,快速构建并巩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不合理现象将得到改善,加速行业间的并购整合将倒逼医药企业强调以市场为准则,提升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以产品的质量与疗效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并与国际接轨,使我国 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快速、良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