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基层典型事迹材料
“走基层”活动启动后,县公安局党委紧扣县委“走基层”活动工作安排部署,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走基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部署组织“先”一步,打牢推进基础。县委于12月6日在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上对“走基层”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后,该局党委着即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周牧任组长,政委龚旭任副组长,分管片区局党委成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于当日加班拟定完善了《红原县公安局“走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庚即组织召开全局“走基层”活动工作部署会,要求局班子和各派出所负责人务必清新认识“走基层”活动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实质内涵,抓好工作统筹、责任划分和推进落实,确保活动推进与业务工作紧密高效衔接,实现两不误、两促进。该局以先于全县绝大多数机关单位第一时间启动工作、做出部署、明确要求、划分职责、强调任务,为“走基层”活动推进奠定了坚实保障。
调研民情“掌”一批,确保有的放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结权”,只有准确高效把握民情,才能真正在“走基层”活动中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和干的好”的问题。秉承这一理念,县公安局以“大体检、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一把手”率先垂范,与局班子成员一道进村入户、进寺入社,积极开展调研,立足执法司法作风转变、法律法规宣传效果、社会治安环境满意度等方面征集到意见建议4条,提出整改措施4条,全局上下认真进行整改落实,用培树起的高原警察新形象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结合“挂包帮”活动开展,该局坚持深入联系村(瓦切镇德香村),在走访时群众摸排矛盾纠纷、核实困难家庭状况、征集社情民意,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围绕该村夯实基层党建、科学养殖技能提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群众融入现代社会步伐等多次进行讨论,收集到民生民计问题4个,掌握了村两委急需得到的产业帮扶4项,切实掌控了群众急难愿盼,明晰了村两委发展思路意向,为帮扶联系村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帮扶方向和重点,并在后续工作中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为助力联系村产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真帮实送“惠”一片,夯实执政之基。结合“挂包帮”、“双联”工作,该局不仅注重平时走访慰问联系村困难群众,局领导和包户干警还充分利用平时办案之余看望联系群众,及时把行动不便群众(困难老人等)托付办理的证件(事项)和其它捎带的生活物资送到家中,并与其交流交心,了解所需所思,用实实在在的民心举措不断增进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亲密了警群情感。“走基层”活动以来,共与联系村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84对86人,其中局长和政委各结对2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资总价值7万余元,帮助群众办实事41件。切实贯彻《红原县开展“领导联系、县乡结对、部门包寺”活动推进藏传佛教寺庙群众工作广覆盖的实施方案》(红委办〔2014〕11号)文件精神,该局与麦洼寺尼尔金、成拉、尺波等3人结成了联系帮扶对子,该局局长、政委多次深入该寺庙看望慰问他们,在交心谈心中教育引导其持戒守法、爱国爱教,在真诚慰问帮扶中建立情谊、增进情感。尺波在一次走访交谈中动情地说道:“真正要感谢党和政府,我们虽然出家了,但还是群众,我们一定会为维护红原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努力,守护好这片圣洁家园(翻译语)”。与此同时,该局于去年11月向县敬老院捐赠燃煤20吨,为孤寡老人送上了冬日暖阳,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红色高原绽放出了更加绚烂的花朵。
同步统筹“抓”一体,增强工作实效。紧扣“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应尽之责,该局紧密结合“走基层”活动中征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汇总研判,就群众反映强烈的系列问题进行了梳理分类,形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手资料,并采取扎实工作举措狠抓推进落实,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一是开展法制宣讲“六进”活动。协同法检两院、司法等部门,注重执法与宣讲相结合,累计开展了8次法制宣讲活动,让群众在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同时,充分感受公平正义,增强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责任意识和担当。二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11个各基层派出所就群众反映出来的拖欠民工工资、草场界限纷争、社区邻里矛盾等急需解决的深层次、预警性问题,整合力量、认真调处、及时反馈,得到群众一致肯定,累计调处化解34起。三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以“依法治理、加强监管、重点整治、精确打击”为工作原则,集中开展“整治电玩城”和打击“黄赌毒”两项专项行动,捣毁“冰河时代”等电玩城赌博窝点3处,集中销毁电玩设施16台;关闭涉赌茶楼2家、停业整顿3家、收缴赌资370元;停业整顿1家宾馆,对一家涉嫌卖淫嫖娼的歌厅责令停业整顿。专项行动的实施,切实根除了电玩设施赌博顽疾,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平安红原、法制红原创建步伐加快迈进。
第二篇:基层党员干部典型事迹
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典型事迹
XX村位于XX街道办事处驻地东三公里,地处XX区南部,南涑河沿岸,全村共有居民320户,人口886人,党员32名,耕地面积1000亩,先后荣获 “XX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居”、“XX市绿化示范村居”、“XX市生态文村村”、“XX市市级卫生村居”“X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先进党支部”、、“XX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等荣誉称号.该村土地平坦,水源充沛,日照充足,基本都是水浇田。,发展现代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村庄四周道路交叉联网,交通便利,商品集散,快速便捷,于2013年4月18日注册成立XX区民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性质为股份制农民合作社。业务范围主要包农作物订单种植、良种繁育、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种植;农作物、蔬菜销售;农作物技术推广。XX区民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是XX区第一家农民股份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以土地入股。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民主管理、互惠共赢、盈余返还”的原则开展工作。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利益为根本、以共同致富为经营理念,设有社员代表大会、理事和监事会,由全体社员讨论审议通过了合作社章程。制订了理事长、监事长、会计、岀纳等职责,建立了《村务管理及盈余分配制度》、《生产经营制度》、《合作社议事制度》、《岗位制度》、《服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合作社的股民除每年以每亩700斤小麦或以市场价折算保证股民的固定收益外,还可以享受合作社年底分红。目前,全村村民自愿将手中的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入股的土地达到1000余亩。专业种植小麦良种、大豆、玉米、草莓等经济作物,与XX市宗源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订单农业,保证了合作社股民的切身利益。
XX区民兴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收为目的,以“合作社十农户入股十公司合作”为模式。在区农业、农工办、农机局和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配套成立了XX区金玉农机专业合作社、小丁庄村互资金助协会等组织。已共计投资180多万元,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地点,购置了玉米桔杆还田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小麦宽幅播种机6台、旋耕机3台,打深水井10眼,深水井用潜水泵6台,喷灌小井20眼,铺设地下管道4000多米,架设喷水管10000多米,喷灌机4台,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小麦原种和60多万棵草莓苗,对原有的田间路进行填平修整,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及脏乱差现象,投入90万元对村内的7条街道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为22000多平方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投资14万元,整修各类排水沟3000米,栽植绿化树苗1500棵,安装路灯75盏,积极引导村民实施改房、改水、清洁绿化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投入70万元建设了秸秆气化站,可供1000户群众使用,秸秆、木屑、花生壳、栗子壳及木材加工剩余物等均可以当做气化原料,该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燃料问题,全村每年将节约20余万元,还净化了环境,实现了“一人烧火、众家做饭”。,投资16万元,实现自来水户户通,投入15万元进行改厕,无害化卫生厕所已达到275户,改厕普及率达到90.%,化粪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彻底改变了农村几千年来露天粪坑,不卫生的旧风陋习。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领导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后将围绕“富民强民、以人为本”这个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我村营造一个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第三篇:走基层好好事典型事迹材料
“我长自农村,来自群众,是群众给了我一切,我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了群众”。乡党委书记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7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县的边远乡镇,无论是当一般干部,还是当副乡长、副镇长、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只要群众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融入群众中,为群众分忧,为群众解难,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个农民女儿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贴心人、圆梦人、领路人。2008年,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201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3年获得县委、县政府“特别贡献奖”;2013年立“三等功”一次。
真情关爱重民忧,是群众无助时的贴心人
群众来找我,说明他需要我;群众要我帮他,说明他相信我,只要不违背政策原则,能帮就要帮,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多年来,一直坚持、坚守着这个道理。群众家里有什么事都爱找她,开户藉证明、办医学证明、补办医疗本等,她都经常利用到上面开会或回家的时候帮群众办,有干部看不下去说她多管闲事,她说交通远,群众去不熟悉地方不说,还得转车要一天时间,还要开支车钱、饭钱,我去办是举手之劳而已。乡村1社一名叫的18岁女孩,父母离异多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父亲只好常年在外打工,因“5·12”地震惊吓过度导致精神失常,从被送回老家,家里只有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在,生活很困难没钱医治她。奶奶怕她出去乱跑,只好整天把关在家里,一关就是大半年,廖书记下乡了解这个情况后,亲自联系父亲回家,自己拿出现金500元,还在乡民政资金中安排了2000元,又亲自到县民政申请了4000元,并开车把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并多次到医院探望,经过四个月的治疗,的病终于好了。从此以后,逢人便说,是廖书记给了我新生。乡村9组,因为88年到西藏煤矿务工,为救13名工友四肢被冻伤后截肢,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后工厂倒闭,他未得到赔偿。1990年至2012年就到北京上访22年达32次,要求被评为工伤,但一直无法解决。到工作后,为彻底解决的后顾之忧,她几年来无数次下乡和沟通交流做工作,并多次向县领导及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为办五保、修住房、安假肢,还每年对他给予一定的困难救助,最终被她的真诚感动,答应不再去上访。2013年底,乡村一名叫的22岁大三女孩不幸患了甲状腺癌,家里为了给她做手术欠下十多万元的外债,她和弟弟也因此辍学在家。然而老天似乎并不眷顾与她家,半年后,她的父亲因意外造成粉碎性骨折,又欠下三万多元的外债,这对本来就贫困,仅靠在外打工勉强度日的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家庭负债累累。同志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后,立即赶到女孩家中了解情况,鼓励她继续战胜病魔,当场送去救助金3000元,并为她一家解决了生活上的其他问题,现在女孩各项情况良好。近4年来,共接群众各类求助电话上千次,进村串户走访群众达1000余人次,解决问题289个,成了群众无助时最先想到的贴心人。
真抓实干创历史,是群众心中的圆梦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做党的干部就是要当群众的圆梦人,让群众的梦想变为现实。2007年,刚到乡的时候,乡官印村干部群众就反映他们那里盼了多年的一个梦想——“响水滩”要修一座桥。原来一直靠人行桥通行,与市县镇边界相连,两地群众往来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她知道后就一直想办法解决,先要规划设计。修桥要求很严,可县找不到设计桥的专家,她想办法去市设计院请来专家设计。桥设计好后可36万建设资金又是问题,县上立不起项,受益群众也很少,最后只有四处想办法解决,拿着报告给县上领导汇报,天天跑部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资金有了着落。2009年5月,“响水滩”桥动工,6月一座高质量的新桥落成了,群众苦盼50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群众载歌载舞庆祝,比过节还要高兴。随后,连接桥的路面也修成了水泥路,还开通了连接的客运班车。现在镇群众外出到、从“响水滩”桥走,比原来节省了近一个小时。2011年10月乡党委政府换届时,很多群众提出,什么时候我们乡坝头的老百姓能够像城里人一样用天然气就好了。听在耳里,记在心里。2011年12月,听说天然气可能在老禾加片区扩大用户时,多次亲自与燃气公司联系,请他们率先在实施。她的诚心感动了公司,天然气项目落户并顺利实施,到2012年年底,全面覆盖全乡8个村的所有农户,率先在全县实现天然气全域化,结束了乡群众祖祖辈辈靠柴火煮饭的历史。乡属于县非灌区,有5个干旱村,其中村特别严重,群众生产生活仅靠溶洞取水,十分不便。立足村情,下大力解决该村用水难题,向上跑项目,要资金,修建供水工程,让2000余名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圆了群众想都不敢想的梦。乡没有信用社,业务要到4.5公里外的禾加镇去办,群众存取款很不方便,通过她向金融部门争取,2011年,乡农村信用社挂牌营业,结束了乡境内无金融服务网点的历史;2010年至今,在的带领下,乡群众硬化了水泥路65条77公里,实现了村道硬化100%,社道硬化60%,结束了2万多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在工作五年来,创造了多个历史,不折不扣成为了群众的梦想天使。
因地制宜巧引导,是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群众包包头有了钱,生活才会好,幸福感才会强。要使群众富裕,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群众发家致富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势。借助群众有种植花生的传统,鼓励群众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推广早、中、晚三季花生种植技术,大量种植红、白、黑三个品种的花生,使乡的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亩以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生之乡”;带领群众投资5万多元,完成“牌坊”牌花生商标注册和包装,让的花生坐着火车、乘上飞机走出了,走向了全国,农民单项亩收入达到了六千元,是原来的两倍。2011年,她看到农村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就积极争取省肉兔良繁养殖项目,发动在家的群众养兔,一年之内就发展养兔大户230户,喂养种兔18965只,年出栏100万只、年收入达4000万元。2013年,村最多的一户农户年收入就达到了十五万元。群众正在她的带领下,豪迈的奔向小康!
“幽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这是的座右铭。她热爱农村,尊重群众,甘于在边远山区默默奉献,她所做的一切,无不诠释着她对农村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德。
第四篇:2019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
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杨村耕地面积1036亩,有5个村民小组,人口1531人,30名党员。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xx是全县海拔最低的一个村,县志都有记载。原xx完小是全镇最高一个地方,又是20世纪60年代建在信江河的一个小山包上,学生每天4趟七上八下(上学往上爬70米,放学往下走80米),是一幢土砖土
瓦的危房。教师和学生都持有恐惧的心理,家长天天惦念上学子女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采取上求下筹(向上求资金,向下群众自筹资金)方法,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好一幢
570平方的崭新教学大楼,地点做在xx中心点。同时,也做好10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围墙及其他设施,总造价20万元。
二、要致富,先修路
众所周知,涨坂是一个穷山僻址,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想近板桥村隔河千里,往杨宅要绕一大圈,虽然有一条乡村公路,都是20世纪60年代开起来的,宽大约2至3米左右,经多次整修,没有解决根本,总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老百姓经常骂爹、骂娘,怨声载道。近年来党支部通过县农业开发办领导联系,帮我们涨坂至杨宅的公路拓宽到5至6米,大约投资了15万左右,为此,村民也自筹了一部分,还有在外工作或经商的乡友两种方法筹集了资金5万元。第一次把路基填实整平到杨宅路段,老百姓说,这次我们村党支部干部真为我们做了实事。然后,通过县、镇有关部门领导支持、扶助下,又改
变了涨坂至杨宅的2.6公里公路水泥硬质化,宽5米,高20公分,总投资计人民币60万元左右。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涨坂小组付家小组、塘石小组、白塘小组、杨家小组2.5米至4米的水泥路硬质化4.2公里,里弄小巷3600米,总投资63万元。我村党支部班子人员确实有计划,有步骤,改变了xx的新面貌。
三、科学发展,引导致富
几年来,党支部还为群众做了一些小事,一是为建设新农村,改变村容村貌,又新开了一条500米长的公路,改变了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堂糟的旧面貌;二是在信江河边涨坂渡头建了三座谅亭,使群众路
过时可以遮阳躲雨;三是修复了信江河上涨坂拦河坝等水利设施;四是引导和带领农民改变了传统观念,使许多农民已改变旧的种植模式,由单种水稻改种玉米、绿豆、花生、茭笋等市场适销产品,使
农民增收;五是在计划生育、扶贫帮困、调处民事纠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维护了团结和谐的局面。
2012年林场采伐工作人员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自1989年参加林场工作以来,他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以安全、低耗、高质量、高效率谱写了一个伐木工人的事业之歌,在他当油锯手的12年中,累计伐木近4万立方米,且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为林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多年来,他每年都能顺利完成木材生产任务,保证安全和伐区作业质量,他以精湛的技术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充分肯定。
冬季的长白山老岭山脉,广袤林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景色非常美,但这也正是山里人采伐的黄金季节,在这个飘雪的季节里,数以百计的林业工人,都在紧张的忙碌着。XX年,因采伐指标下来的晚一些,林场由生产科统一实行木材生产采伐作业管理,时间紧,生产任务重,密林深处,油锯声、拖拉机集材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干劲十足,就在这较劲的时候,集材拖拉机紧紧地咬住了伐木工的“尾巴”,撵得伐木手满头大汗直不起腰,尽管拼命的赶,可还是供不上木头,使生产一时出现被动。对这件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场召开的生产动员会上,低头沉思了很久的他,猛得站起来,掷地有声的说:“我就不信那个邪!给我一道锯,我保证完成任务”这几句话震得会场静了好一会,接着便嘁嘁喳喳地乱了营。场领导尽管心里为**捏了一把汗,仍是果断地和他立下“军令状”。可有谁知道,在春节前,**在下班的路上不小心被松钉扎伤了脚,春节过后,他的脚刚刚消肿,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便又立下了这么一个“军令状”啊!为了这个“军令状”,白天他忍着脚上的伤痛和助手早出晚归,中午少休息,千方百计在时间上做文章。到了伐区,第一个拉响油门的是他们,最后一个下山的也是他们。一天下来,8缸油“喝”个精光。不仅供上了拖拉机集材,而且还提前半个月完成了任务。
XX年深秋,距场部48公里的老虎山伐区有一块设计约800m3的林班需要在元旦前完成采伐任务。此时的老虎山因海拔高,接近高寒,气候变化无常,整天狂风怒吼,风雪交加,采伐作业难度特别大,场领导找到他,问他能否按计划完成,凭借着十几年的采伐作业经验,有胆有识的他信心十足地回答说:“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就这样,他带领班组20几个工人到达采伐地点,临时搭起简易工棚,随即投入到紧张的采伐作业中,伐木、打枝、造材......,多变寒冷的气候,突如其来的风雪随时向他们发出阵阵狂吼和挑战。然而,工人们在他的带领下,没有感到畏惧,没有被困难吓到,他们告诫自己不能松懈,要克服困难,保证生产。为了清理积雪,打安全道,和降低伐根,他和助手,手中又多了一个辅助工具--铁锹,采每一棵树前,都要先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清理干净,打好安全道再进行伐木。他每天都是一身汗水,一身冰霜,一身炭灰,累的腰酸背痛,夜里常常碾转反侧不能入睡,也有时常常被自己的梦话喊醒。但他从没有耽误第二天的正常出勤,也没有因为伐倒木紧张而影响生产。更没有任何的条件和怨言。伐木工在他的带领下,迎风雪,抗严寒,白天劳作在山林子里,饿了啃口冰凉、透硬的干粮,夜里穿着棉袄、大衣“全副武装”地睡在四处透风的简易工棚里。就这样奋战了三个多月,按时完成了800m3的木材生产任务。当他望着一车车运下山的木材,似乎忘掉了经历过的苦和累,心中涌出的是几份心慰与自豪......XX年,林场让他担任二道沟南岔伐区做现场员兼采伐组组长,负责该伐区4500立方米的木材生产任务。年初,他首先对能生产木材的山场进行实地踏查,确定采伐地点,带领设计人员对所有地块进行了采伐设计。采伐林班确定后,他开始组织生产作业人员,把生产4520立方米的任务分成了7个作业组,明确了作业数量和生产完成质量和时间。他积极组织伐木工人上山采伐并按预定时间完成伐、打、造任务,并及时抢抓雪后有利时机组织人员进行串坡、集材作业,合理调配车辆进行木材运输。去年的冬天沿冰特别大,运材道路特别危险。他每天除安排山上山下的生产外,还得亲自带领养路人员修路、养护、排水、刨冰,确保第二天运材的顺利进行。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场下达的生产任务。
林场每年都开展以降成本、压费用、强管理、保安全、增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立功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的目标。对此,**能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工作中,同其他职工一道进行政治、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已。并时常同工人们一起开展各种小型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业余时间,他时常与同志们谈心,互相切磋生产经验,促进了同志们间的友谊。为了拓宽职工的致富渠道,XX年春天,他带领工人从林班中挑出40米枝桠材种植木耳,两年来纯收入达一万五千五百元。二道沟工队远离场部,交通条件极不方便。为了抓好小家建设,他总是率先垂范。工舍墙坏了,不用别人说,他就主动对房屋进行了维修;炕不好烧,他就及时查找原因,清除炕里的灰尘,使火炕不在四处冒烟。为了能够吃上新鲜蔬菜,他带领几个人,在工队房后种植了近一亩地的菜园,园里种植了各种蔬菜,这样既节省了伙食费用,又改善了生活。
**同志不仅工作扎实、技术过硬,而且在思想上也积极进步,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在他身上也曾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令人振奋的感人故事,多少次工队锯烧柴的油锯坏了,晚上没有烧柴,他都不顾一天的工作劳累,走上一两公里路,到伐区背回自己的采伐油锯,为工队锯烧柴。多少次因风大或者下雪天,采伐不能正常出勤,他都会不是帮助工队修锯,就是帮助食堂劈柴,要不就是替工友缝缝补补,总之,他是一个热心而闲不住的人。
如今的他,仍然奋战在采伐岗位上,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地奋斗在生产第一线。当有人问他,是什么动力和办法使你完成了这么多采伐任务?他毫不保留的说:“动力就是对大森林和本职工作的热爱,办法就是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采伐,按规程作业,早出晚归,勤保养设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每天的工作都是披星戴月。常年在生产一线工作,他患上了腰肌劳损,但他从没有影响到木材的正常生产,他就是以那种不服气、不服输、热爱采伐事业的敬业精神,奔波在林海雪原之中。也正是由于在他这面旗帜的带动下,鼓舞和激励了周围的工友们,从而使整个工队,乃至整个林场都掀起了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生产高潮,生产进度蒸蒸日上。
第五篇:农村基层基层党建先进集体典型事迹
大漠深处一方文明净土-----记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巴丹吉林嘎查党支部
浩瀚沙漠无边,春色依旧盎然。地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巴丹吉林嘎查,在这滚滚沙浪中,依然耸立,这是嘎查党支部凭借战胜困难的信念,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携手共同开垦了这片净土。巴丹吉林嘎查总面积3184平方公里,总人口28户
104人,有党员13名,集体积累23万元,人均收入3097元,1995年曾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
一、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牧民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闭塞的交通、简陋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经营理念,严重地阻碍着不地牧民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步伐,嘎查党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长此已往,将会被时代淘汰,被沙漠埋没,只有改变传统,保守的生存理念,才会有发展的可能。嘎查党支部结合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牧民走出去,了解外面的发展空间,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鼓励牧民改变原有的生存空间,多渠道、多方位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牧民切身体会到要想发展,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其次,要从传统的思想桎酷中解脱出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三是充分利用党的富民政策,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
嘎查党支部充分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机会和“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积极调引导牧民整产业结构,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一是下大力气发展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嘎查党支部面对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在组织实施移民搬迁政策的同时,充分落实“双权一制”工作,核定载畜量,恢复生态植被,发展高产畜牧业。二是合理开发资源,壮大嘎查经济实力。卤虫资源已成为嘎查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嘎查党支部重点保护、合理开发,积极配合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增加嘎查集体积累。目前,嘎查集体积累达23万元。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卤虫资源的开发,带动了三产业的发展。嘎查党支部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运输业和服务业,以开发巴丹吉林沙漠资源为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各路旅客旅游观光,了解巴丹吉林沙漠;鼓励牧民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收入,2002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元。
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嘎查党支部书记巴图达来牢记党的宗旨,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他深深懂得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共同富裕才算富。为了能够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不管路途有多远,他都会骑着骆驼深入到牧民家中,与牧民交流思想,共同探讨如何脱贫致富,帮助牧民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勤劳致富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为了让牧民提高发展三产业的积极性,他带头实践、开发卤虫资源,为旅客充当向导,勤劳与收获成正比,经济收入成倍增长,带头实现小康。牧民看到了希望,纷纷效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牧民纷纷称赞:巴书记真不愧是我们的领路人。
四、加强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能够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嘎查党支部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高。完善了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党员分片包干制,每个党同尤其是年富力强的党员包2---3户牧户,重点扶持,发展家庭经济。经常组织牧户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致富经验。通过努力形成了团结向上;勇于开拓,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面对洁瀚无边的沙漠,嘎查党支部迎着朝阳,携手并进,共同开垦了大漠深处的一方文明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