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根据我院合理用药的有关规定,制定制度如下。
一.门诊不合格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
2.属于书写规范不合格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的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在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上报药剂科、医务科(定期),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问题处方,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4.药剂科调剂室将不合格处方及时登记,通知门诊部修改。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单记录通知医嘱处方医生。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违纪处罚规定)处罚,以医院《督察通报》的形式通报。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医嘱)的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第二篇:不合理用药及不合格处方的界定标准
不合理用药及不合格处方的界定标准
不合理用药及不合格处方的界定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不合理用药及不合格处方的界定标准》,请各科室认真执行。
一、不合格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7.门、急诊病人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西制的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丁级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三天的;乙级、丙级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7.一种抗菌药物连续使用超过十四天的。
8.已明确的单一的普通细菌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的。9.中药西制的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10.中药西制的心脑血管药物连续使用超过十天的。11.与临床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相对峙的用药。12.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13.医保及其他商业保险病人不按医保用药规定用药的
第三篇: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
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a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特制定我院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如下:
一、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与考试。
二、药师加强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与拦截,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或将不合理处方退回。
三、临床药师加强病区医嘱的审核。
四、利用合理用药系统进行过滤电子处方与医嘱,对用药不适宜处方实施自动干预。
五、每月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点评细则》对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并定期在《处方与临床用药通报》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离岗培训。
六、行政干预:药剂科、医务科、门办每周对处方(医嘱)质量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在每周例会通报,并按《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标准)及考评细则》讲行处罚。
第四篇: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的,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
关键词 用药不当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其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笔者现就我院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 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在抽取的16780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配伍的不合理
2.1.1 药理性拮抗(1)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先锋Ⅵ:阿莫西林、先锋Ⅵ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是繁殖期杀菌剂。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2)多潘立酮+洛派丁胺: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而洛派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它的抗胆碱作用会对抗吗丁啉增强胃蠕动的作用。(3)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是H 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 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更为安全。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雷尼替丁降低酸度,乳酶生增高酸度,两者作用相互拮抗。(4)雷尼替丁(或法替丁或奥美拉唑)+吗丁啉(或胃复安):雷尼替丁等主要抑制胃酸分泌,使溃疡面修复,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而吗丁啉、胃复安均能促进胃肠蠕动,使雷尼替丁等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5)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2.1.2 减少吸收,降低疗效(1)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铋剂需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以铋盐的形式沉积于胃粘膜,保护溃疡面并发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质子泵抑制剂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使H + 排出细胞受阻。口服后迅速提高胃内pH值。两者合用,铋剂因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有效功能。(2)雷尼替丁+硫糖铝:硫糖铝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雷尼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3)吗丁啉+地高辛:吗丁啉属胃肠动力药,能促进肠蠕动,使地高辛的吸收减 少,药效下降。(4)丽珠肠乐+头孢克洛干糖浆: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主要利用其对宿主无害的活性菌素来拮抗外袭菌,纠正菌群失调,联合应用,丽珠肠乐的活性菌易被抗菌药物头孢克洛杀死而失效。(5)思密达+口服抗生素:思密达含天然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能覆盖胃肠道粘膜,增强粘膜屏障,清除致病菌及毒素,扶植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敏感性等作用。同服抗生素,可被思密达吸附随粪便排出体外,而且思密达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使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6)氧氟沙星+钙尔奇D:两者合用,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使钙片失去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1]。(7)维生素E+钙尔奇D:维生素E分子结构中的羟基能与钙离子络合,从而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而降低疗效 [2]。(8)维生素C+红霉素: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在碱性环境中,抗菌力强,当pH值在5.5~8.5之间,抗菌强度随pH值增高而增高,pH值在3.2~3.5之间时,红霉素被大量分解破坏。(9)维生素C+维生素B2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维生素B 2 为两性化合物,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当维生素C与维生素B 2 同时口服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使维生素B 2 破坏为还原性维生素B 2 而失效。
2.1.3 降低疗效,加重副作用(1)胺碘酮+美托洛尔:胺碘酮 为延长动作电位药,对窦房结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美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与输出量,作用于窦房结,使其自律性降低,房室传导减慢。两药合用,作用相加,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2)普罗帕桐+美托洛尔:普罗帕酮作用于心肌细胞,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延缓心电传导,用于室性、室上性早搏及心动过速。美托洛尔是一种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同样适用于上述症状,二者合用易产生协同作用,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3]。(3)地高辛+速尿:地高辛为强心苷药,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速尿为强效排钾排钠药,可造成体内血钾离子下降,使地高辛对心肌的应激性上升,引起地高辛中毒。(4)地高辛+硝苯地平:硝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24%~45%,易引起心律失常。(5)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增高血清钾。螺内酯为利尿药,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受体与醛固酮竞争,抑制钠泵,使钠钾交换减少,钾的排泄减少,当二药合用时,血清钾就会明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 [4]。(6)阿司匹林+格列本脲:阿司匹林与格列本脲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格列本脲游离浓度增加,易发生低血糖。(7)环丙沙星+氨茶碱:环丙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合用,环丙沙星可 抑制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从而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和清除,使其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增高而出现毒性反应。(8)安定+氯丙嗪:安定具有安定、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大剂量易导致共济失调、肌无力,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氯丙嗪为强安定药,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两药并用易引起显著的中枢抑制及呼吸循环意外。(9)别嘌呤醇+氨茶碱:别嘌呤醇化学结构类似黄嘌呤,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次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沉着,用于痛风治疗。但黄嘌呤氧化酶又是催化氨茶碱中间代谢物的功能酶,该酶被别嘌呤醇抑制后,使氨茶碱清除率降低,从而引起氨茶碱中毒,导致引起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
2.1.4 同类药物联用或重复用药,毒副作用增加或造成浪费(1)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它们都是β-内酰胺类药,作用机制相同,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不但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而且增加了毒性,同时,同类药间存在交叉耐药性。(2)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三者均为钙离子拮抗剂,同服后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3)福辛普利钠+贝那普利:两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并用不良反应头晕、咳嗽加重。(4)胃复安+吗丁啉:两药同 属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作用基本相似,属胃动力药,两药同时服用,锥体外系副作用易发生。(5)布洛芬+炎痛喜康:两者属同类药物,不良反应相似,均可造成胃肠道损害,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6)糖适平+优降糖、达美康+参氏降糖颗粒(含优降糖)、优降糖+消渴丸:同属磺酰脲类降糖药,合用易发生低血糖危险。(7)泰诺感冒片+日夜百服咛:两药均为复方制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联用易造成肝脏损害。
2.2 药物用法不合理
2.2.1 剂型使用不合理(1)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mg×10#,每次1片,3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为缓解制剂,通过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效目的。1片/d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又不易发生蓄积中毒。根据药动学原理,药物剂量增加,并不能使药物作用强度相应增加,只能增加毒副作 用。(2)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7#,每次半片,Qd:包肠溶衣的目的:一是遮盖不良气味,二是避免药物被胃液或其他消化液破坏,三是减少胃刺激,故肠溶衣片不能倒出分开服。(3)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消化液的pH值及存在消化液的酶会破坏药物或使药物活性降低,食物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4)灭滴灵每次1片,1次/d,塞入阴道:已烯雌酚每次1片,1次/d,塞入阴道:将灭滴灵片、己烯雌酚片直接塞入阴道,虽有一定 的疗效,但效果不及阴道栓,因为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释药方式均不相同,栓剂进入阴道内,基质在体温下即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引起局部作用,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条件不足,药物释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且片剂硬度大,有棱角会损伤粘膜,增加刺激性。
2.2.2 用药剂量不准确,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偏大(1)多西环素0.1g,3次/d:多西环素的半衰期为12~24h,只需每日给药1~2次,就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若给药次数过多,则血中药物浓度过高,毒副作用相应增加,如对胃刺激增大,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2)炎痛喜康4mg,2次/d:炎痛喜康该药的半衰期为45h,每日1次,每次剂量不超过4mg,处方中1日2次,既无必要又易引起毒性反应。
2.2.3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1)青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给药:青霉素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制菌浓度以上。而该药的血浆清除半衰期较短,用药3~4h后90%已排泄,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每天须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
第五篇: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与评价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与评价
【摘要】 目的 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和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12、2013年1――5月处方各2500张(简称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比观察干预前后不合格处方情况及处方不合格率。结果 干预后不合格处方的各型数量明显减少,诊断不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量处方、用法不适宜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0.01);不合格处方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干预后门急诊处方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有显著提高,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合理用药;处方质量;干预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和合理用药,2010年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本院通过处方点评,虽提高了门急诊处方合格率,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目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医院加大了干预力度,经过对干预方法的调整、点评制度的完善、医院领导的重视,及对医师、药师的培训考核,2013年本院门急诊处方各项点评指标明显提高,处方合格率达到96%左右,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随机抽取2012年1――5月处方2500张(干预前);2013年1――5月处方2500张(干预后)。
1.2 干预措施
1.2.1 医院领导重视 随着处方点评工作的深入,处方点评工作涉及面广,需得到领导层的支持与参与。本院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有关奖惩措施,以行政干预为重点,逐步建立促进合理用药长效干预机制。
1.2.2 重新调整,加大管理 为了更好地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本院重新修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点评制度》《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的持续改进措施及合理用药奖惩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目标管理,加大管理力度。
1.2.3 加强业务培训,持续改进 组织全院医药护理人员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指导原则》[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基本药物目录”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等。用药督导小组每月定期随机抽查,对存在问题处方的医师,进行重点沟通,督其及时纠正问题处方,对多次不改者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1.2.4 药师干预 药房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此为即时干预。临床药师通过二次抽查方式,对遗漏问题处方进行事后干预。重点抽查抗菌药物处方,并点评和反馈,点评的结果与医师晋升、年终考核挂钩。处方点评的反馈形式:①医护交接班时或药师查房时由药师向处方医师反馈;②电话反馈;③对于严重不合理用药、重复出现不合理用药、有代表性的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将粘贴于门诊楼处方点评栏[3]。
1.3 统计学方法 对干预前后的结果采用X2检验。结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诊断不全由干预前32张降到干预后13张,P<0.05;超量处方由干预前84张降到干预后16张,P<0.01;用法不适宜由干预前108张降到干预后42张,P<0.01;处方不合格率从9.60%降到3.80%;选药不适宜、配伍禁忌及其他不适宜处方,干预前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讨论
超量处方、诊断不全的改善,与医师诊疗技术无关,是医师主观可控的不合理情况,主要在于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认识不足,若医师在思想上重视,这些错误完全可避免。用法不适宜因医师只注重药物适应症,而忽略了药动学特点,对此除了加强相关药学知识培训外,医院也正逐步完善HIS系统[4]-“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
通过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包括行政干预、强化培训、技术支持等,大幅提高了处方合格率。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不仅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而且也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药师通过制定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参与临床用药,拓展了自身医药学知识,引导药师从“以药品供应、药品调剂为主”向“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转移。“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将传统的药师审核处方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升本院整体药学服务技能,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用药差错,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12.[3] 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1):1-4.[4] 朱红燕,朱春丽,贾巍.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2,31(4):544?C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