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利县划定和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试点工作方案
监利县划定和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试点工作方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为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国土资源局、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根据《荆州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方案》、《荆州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优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和环境,强化对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方法,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深入开展“保护责任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特别是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功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二、基本概念
此次试点工作所设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概念为: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划定出农业配套设施完善、土壤肥沃、地力上等、抗灾能力强的一部分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用于保障一定时期商品粮供应和辖区内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农田用途(生产粮、棉、油)管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壤地力实施综合保护。一经划定长期不变。
在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试点工作中,要突出永久性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区别:
(一)从功用上看,突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基本农田保障的是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永久性基本农田所保障的应是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不仅要解决区域内人口吃饭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国家对商品粮的需求。
(二)从质量上看,突出在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永久性基本农田起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作用,它必须是基本农田中农业设施配套最好,地力最肥沃,抗灾能力最强,并且主要生产粮食作物的这一部分耕地。
(三)从保护上看,突出措施的严格性和时效的长期性。基本农田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划定的,保护时效一般与规划同步,为15年。永久性基本农田既然突出 “永久”二字,就应该在长期一段时间内绝对不可以减少、不可以调整,面积只能增加,质量只能提高。
三、工作原则
(一)永久性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在保护时效内,即不能占用,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作为非农业建设用地。试点工作中,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时效暂定为30年。
(二)统筹兼顾原则。划定工作中,既要保证高质量耕地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规划划定时要综合考虑、留有余地。根据我县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特性,试点工作中,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比率应不低于区域内基本农田总量的60%。
(三)质量保证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要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结合,与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相联系,确保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地壤肥沃、地力上等、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四)科学协调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充分利用先进测绘和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成果质量。
(五)实事求是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划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护指标和以次充好。
四、方法步骤
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工作分为:评定等级、划分片块、建立资料、健全制度等环节。
(一)评定基本农田等级。指对一定区域或片块内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力、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水利环境、产出效益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划分等级。基本农田划分为三个等级: 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基本农田:指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地力上等,有完善的排灌设施、旱涝保收,田块规整、集中连片、复种指数达到200%以上,产量水平较高,单季粮食亩产达500公斤以上,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基本农田。
二级基本农田:指土层较厚、质地适中、地力较好,有基本的排灌设施、能基本保证灌排,集中连片、复种指数达到100%以上,单季粮食亩产达400公斤以上,没有生态环境污染的基本农田。
三级基本农田:指土质一般,地力较差,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环境污染,易受到非农业建设占用影响,粮食作物产量较低的基本农田。
(二)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片块。指依据基本农田等级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的影响,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原则上以原有保护片块为基本单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等级标准适当拆并片块,突破村组界线。划定的标准及范围可定为:
对片块面积大于100公顷的一级基本农田、片块面积大于200公顷的二级基本农田,且非农业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基本不会占用,适宜于种植粮食作物,经营权相对集中的划定为永久性
基本农田。
实施过高产农田建设、农业土地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等,应当优先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
对片块面积小于以上标准,但连片区域内一、二级基本农田比较集中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备选范围,对此部分基本农田优先实施土地整理,改造后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
(三)组织方式和工作步骤。
1、技术资料准备。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必须使用现势性强、可信度高的基础图件和资料,同时,要收集整理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资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行的各行业规划资料、农业土壤等方面资料。本次试点,采用2006年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图作为工作底图。
2、组织宣传准备。在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国土资源局与试点乡镇场政府联合成立划定和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等部门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施之前,要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营造党委政府重视、部门紧密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环境。
3、等级评价及区块划分。此项工作由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等部门共同实施。采用最新的土地调查成果图作为工作底图,通过全野外调查、评价,将基本农田范围、区块和评价等级成果转绘上图后,进行综合评定,划定出永久性基本农田片块。
4、设置界桩及固定标示牌。根据标绘了基本农田及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成果图,实地踏勘,按片块拐点埋设界桩。然后采用GPS实测界桩拐点。永久性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分界桩暂不作实地埋设,只在图上标注。在基本农田保护标示牌上,要标注永久性基本农田范围。
5、内业建库及发放保护明白卡。建立相应的图、表、册和台账,在此基础上,与各级组织签订保护责任书;向基本农田承包经营户发放保护明白卡。将外业测量成果录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或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此项工作按市局统一部署开展。
五、保护措施
(一)实行农田用途管制。在基本农田“五不准”的基础上,倡导农民在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永久性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在保护时效内,即不能占用,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作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二)定人、定责实施保护。进一步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做到县级有领导小组,乡镇有保护专班,每村有协管员,小组有信息员、户户有责任明白卡。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重点巡查,对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追究,按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不仅追究本级责任,而且要追究其上一级责任。
(三)加大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相对集中的地区,将大力推进高产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力求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四)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资金。根据《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支出预算管理与编制的通知》(鄂财建发〔2008〕33号),在基本农田保护资金中专项列支重点用于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业务建设、保护网络建设、动态巡查及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
第二篇:遵义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遵府办发〔2011〕184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遵义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遵义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全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1〕6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应遵循“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按照基本农田“现场有标志,图上有标注,农户手中有标牌,管理者心中有标准”的建设标准,进一步优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常态化,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达到“保护责任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管理要求,确保我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要求
(一)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
(二)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应当按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要求,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划出。
三、工作任务与方法步骤
(一)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
各县、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当地农业部门,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在经依法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将规划确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片(块)编号、质量等级等基本信息,并编制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要落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上,作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底图。
(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
1.图。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以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2.表、册。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见附件)。
(三)设立统一标识。基本农田划定后,各地应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304号)文件的要求(附后),在基本农田保护现场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扩大宣传效果,促进社会监督。每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
(四)落实保护责任。
按照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会同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同时要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责任书应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和市(地)、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l026-2010、TD/T 1027-2010、TD/T 1028-2010)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 T 1019-2009)的规范要求,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同时建立数据日常更新维护制度,图、表、册内容发生变化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确保为各级政府及时准确提供基本农田现状与变化情况。
(六)成果检查验收。
1.验收要求。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数据库、图、表、册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及时签订或更新,责任内容完整明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规范等。2.验收方式。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3.验收程序。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级提出验收申请。市级组织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每个县、区(市)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查符合要求的,市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省级验收时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4.验收确认。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确认。验收过程中发现划定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目标任务、质量比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有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区(市)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七)成果报备。
1.报备内容。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另行通知。
2.报备要求。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并以信息报备为基础,构建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好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做到图、数、地一致,实现基本农田动态监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通报制度。
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备案信息的审核、协调和督促,建立市级基本农田信息库工作。
四、成果内容
(一)文字成果。1.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检验分析报告; 3.工作总结报告。
(二)数据库成果。县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三)图件成果。
1.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 2.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 3.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分区图; 4.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
(四)表、册成果。
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2.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 3.基本农田现状汇总表; 4.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五)其他成果。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情况等成果资料。
五、时间要求
(一)基本农田划定时间。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等各项工作原则上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
(二)基本农田报备时间。
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在乡(镇)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
六、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8月,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和宣传、进行实地调查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9月,完成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工作。第三阶段:2011年10月,完成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工作,同步开展并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及县级自检工作等。
第四阶段:2011年11月,完成成果验收及成果报备工作。
七、职责分工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一)县级职责。各县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料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和自检工作。自检后的各项成果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确认并加盖公章后,向市级提出验收申请。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农田划定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市级职责。市级组织本辖区范围内各县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初验,初验符合要求的,市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
(三)省级职责。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负责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验收确认。经省级审核后的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成果由省统一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是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责任主体,国土资源管理及相关部门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证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为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园林局、市统计局及各县、区(市)政府领导为成员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农业委员会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各县、区(市)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确保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和保护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二)落实工作经费。各级财政部门在划定基本农田经费上要予以保证,根据划定任务和计划安排,编制预算,核定划定经费,保障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必须做到图件、数据与实地三者一致,严禁弄虚作假行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的主要内容,各地报备成果、复核结果将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附件:
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2.《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 3.《基本农田现状汇总表》 4.《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主题词:基本农田 划定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遵义军分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09月05日印发
第三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范本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X府办发〔2011〕第号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
《XXX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经县人民政府2011年月日第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六月日
主题词:永久基本农田方案通知
主送: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 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 目录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五)图、属、地一致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三)设立统一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三、技术流程(一)工作准备
1、资料收集
2、分析与核实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1、验收方式
2、验收程序
3、成果报备
四、技术要求
(一)调整划定要求
1、调出要求
2、调入要求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三)基本农田编号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六)基本农田增划
(七)图件编制
1、编制内容
2、编制方法和要求
(八)数据库建设
1、基本内容
2、属性表结构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统计汇总
2、表册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成果内容
2、成果要求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2、编制实施方案
3、技术培训
4、确定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二)划定实施阶段
1、内业上图建库
2、外业调查核实
3、成果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
(四)成果验收阶段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六)成果报备阶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三)落实工作经费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五)严格考核奖惩附件1: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神农架林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今年中央工作农村会议也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实行永久保护和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湖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等文件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结合林区实际,制定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严格按照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相关规定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相关技术要求,综合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和全省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我林区基本农田划定后,保护面积不得低于省级规划下达 的指标,即5500公顷(3666685亩);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总体质量等别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我林区多预留XX%比例(XX公顷)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同时已列明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安排的建设项目清单。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占用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应当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注的农业地划出。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结合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图、属、地一致
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数据库、统计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
二、工作任务
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林区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少于《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目标5500公顷;将林区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健全相关图、表、册;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行永久保护。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 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应基本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力登记、污染状况等。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臵应增设标志牌。一定规模以上及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也应设立标志牌或界桩。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逐步实现与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数据共享。
三、技术流程
结合我县实际,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与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实施,相互衔接。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体分为工作准备、组织与实施、验收上报三个阶段。(一)工作准备
1、资料收集
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合法、有效、齐全、实时,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县、乡(镇)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说明和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2010年土地利用年 度变更调查资料。
(3)基本农田划定资料
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县级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
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帐等表册。
数据库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数据库。
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4)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由的用地审批资料及基本农田补划资料;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2、分析与核实
(1)按照“由下至上”的原则分解指标、确定指标为确保基本农田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科学性,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分别以村、乡镇为单位,逐级汇总耕地面积作为分解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依据;以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县级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准,逐级分解各乡镇、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按照“由上到下”,的原则形成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 护图
以二调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确定的边界,编制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以二调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确定的边界,逐地块(图斑)落实基本农田,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臵、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并以基本农田图斑为工作单元,开展外业调查,落实保护责任。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1)划定方案的编制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作业单位共同编制。包括: 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评价信息等);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b)相关附件
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甩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市、县(区)补划基本农田的,应提供调出、调入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2)划定方案论证
对基本农田划定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县级农业局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指导作业单位开展划定工作。同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1、验收方式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2、验收程序
(1)县级自验、市级初验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州)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州)级提出验收申请。市(州)级组织对基本农田一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我县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查符合要求的,市(州)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2)省级验收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验收。
(3)国土资源部复核
基本农田划定成采经省级审核后,由省统一将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复核的重点内容是,以县为单位具体核实是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图件,划定地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图数地一致等。必要时,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农业部组织开展实地抽查,对复核、抽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给有关省(区、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负责督促整改。
(4)省级确认
经国土资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且经省审核通过 的,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基本农田图表册、数据库、标志牌等其他成果不规范的,要求整改完善后再核发验收确认函。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任务、质量与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比,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区)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3、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依据省国土主管部门通知。
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报备到国土资源部的信息,由省级审核汇总后统一上报。
四、技术要求
(一)调整划定要求
1、调出要求(1)应调出的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基本农田。
(2)可调出的基本农田
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可以调出。但现状基本农田中,1999年以前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年)、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技术规定划为基本农田的优质园地、高产人工草地、精养鱼塘等,以及1999年以后,因农业结构调整原因(生态退耕除外)由耕地变为园地、林地(母本园、苗圃)、设施农业生产用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可调整地类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予以保护。
低等别、质量较差、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因自然灾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严重损毁、污染的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2、调入要求
新调入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
(1)应当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2)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一水威水浇地等高等别耕琢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
(3)禁止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地多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其边界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三)基本农田编号
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将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甲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臵、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基本农田发生变动的地块,应及时设立或更新标志牌。
(六)基本农田增划
基本农田的增划以县为单位进行,增划的基本农田应满足基本农田的划定要求,纳入基本农田统一管理。
(七)图件编制
1、编制内容
基本农田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与编码,加注基本农由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
2、编制方法和要求
(1)编制方法
利用GI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2)编制要求
a)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
b)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
c)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
d)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
e)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
f)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 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
g)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x x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 “xx县基本农田分布图”。
h)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八)数据库建设
1、基本内容
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的规范要求。
2、属性表结构
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表结构见《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 T 1019一2009)。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统计汇总
(1)面积统计
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 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
(2)逐级汇总
基本农田面积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2、表册编制
编制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统计汇总表,并加盖各级人民政府公章。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表格依规范要求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成果内容
(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成果 a)基本农田数据库。
b)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变化台帐、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c)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d)文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相关文字资料等。e)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标志等。
2、成果要求
a)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b)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c)成果规范、齐全。
d)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内容完整;各类要素弄全;属性结构正确二拓扑关系正确。
e)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f)各类表格、台帐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帐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规划期内增划基本农田核减数不得突破增划基本农田的总量。
g)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h)涉及调整划定、占用补划基本农由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编制实施方案
我县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统一时间安排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
3、技术培训
依据《四川省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于6月下旬,由县永久基本农田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县农业局、各区工委、乡镇人民政府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确定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根据我县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我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工作衔接情况,项目技术承担单位仍然由原规划修编技术承担单位承担,并签订项目补充工作合同。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负责进行项目经费预算,县审计局负责经费审查,县财政局纳入经费预算。
(二)划定实施阶段(2012年7月1日一2012年8月上旬)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内业上图建库
我县在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根据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2、外业调查核实
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要求,实地调查补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基本农田土地质量信息和承包经营信息等。
3、成果整理汇总
按照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对各种内业成果进行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2012年8月中旬)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和标识;
2.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设立界桩; 3.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4.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四)成果验收阶段(2012年8月中旬-2012年9月初)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我县在10月底前完成自验,于11月中旬将提交州级验收,州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11月底前统一将全州各县(市、区)划定成果报请省级验收。省级验收在12月底完成,12月底前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报国土资源部复核。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通过国土资源部复核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发验收确认函。
(六)成果报备阶段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我县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州级、省级备案。我县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县农业局配合实施并参与验收确认等。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联合成立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名单见附件1)。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包括督导组、技术组、联络组等(名单见附件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间紧,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农业局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农业局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案》;县农业局要提供基本农田质量数据,负责建设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县农业局要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加强对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管理、指导。
(三)落实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局向县统计局、财政局申请解决。
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也是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县国土资源局将会同县农业局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工作推进督办力度。自2011年3月起,县国土资源局每季度末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提交工作进度情况报告。
(五)严格考核奖惩
国土资源部已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纳入今年省级耕 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我县也将该项工作纳入今年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划定成果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验收不合格的,将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责成我县整改纠正,并通报,取消评优资格;未按时完成划定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划定成果为优秀的,省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将给予奖励。
附件1: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附件2: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副主任: 督导组: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县统计局: 县财政局: 技术组: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联络组:
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联系电话:
县国土资源局规划股: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第四篇:十堰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十堰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做好全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有效保障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优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和环境,强化对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特别是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功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指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永久性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为其他用途,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二)统筹兼顾原则。我市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贫困山区,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极为重要,划定工作中,既要保证高质量耕地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划定时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三)质量保证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要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衔接,确保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壤肥沃、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四)科学协调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拓展区,坡度大于25度和地力严重退化、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耕地,不得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
(五)实事求是原则。划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护指标或以次充好。
三、工作任务
(一)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并绘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底图。
(二)划分基本农田保护质量。全面调查基本农田保护地块 的面积、坡度、土壤、配套设施及产出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等级划分。
(三)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责任人。全面调查核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土地承包状况,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责任人。
(四)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能充分反映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所在村组、图幅号、图斑号、编号、土地利用现状、等级、利用状况、保护责任人及承包人等相关信息的基本农田保护台帐。
(五)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按照国家和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应包括用于基本农田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的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内容。
(六)成果汇总。一是数据汇总。在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形成成果台账。二是图件编制。以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基本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图。三是成果分析。根据基本农田调查、划定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对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基本农田保护程度,预测变化趋势,提出保护建议。
(七)落实保护措施。按照规范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设置保护界桩、标志牌,并层层签定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人,全面建立保护监管机制和保护补偿机制。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
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营造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环境。同时,收集整理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业土壤、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资料。
(二)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的确定
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以及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资料,确定本乡镇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和范围。
(三)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上。
2.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的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具体地块。
3.将被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逐一落实到农户,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
4.按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基本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图。
5.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 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四)检查验收
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验收,规范和完善永久性 基本农田的图、表、册、数据等档案资料,建全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
(二)落实工作经费。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要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由财政部门每年留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中解决。
(三)确保工作质量。本次划定工作执行严格的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措施确保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成果。对虚报、瞒报基本农田数据的,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三日
第五篇: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基本农
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11〕59号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现将《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1]10号)的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18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认真执行《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做好我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基本农田落地、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工作,确保我省17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达到切实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目的。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基本农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编制相关图表册
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
依照国土资发[2010]218号文件要求,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在实地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或承包农户,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层层落实保护责任。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
三、工作分工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采用分级负责、分级审核、分级验收制度。县(市、区)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本级上报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一)乡级人民政府
乡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按行政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并绘制基本农田平面图和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
具体负责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指导乡级人民政府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和基本农田数据库;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自验,并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三)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
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指导;对县级自验成果进行检查和初验;初验合格后,汇总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农业厅
制定全省基本农田划定政策;编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设区市初验成果进行审核和验收;建设省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并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备案。
四、工作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
3、《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4、《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18号)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6、《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闽人大常[1994]15号)
7、《福建省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初核技术方案》(闽国土资综[2010]222号)
8、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9、《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
10、《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
1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12、《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l026-2010)
1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1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五、工作要求
基本农田划定应遵循“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开展划定工作。
(一)政策要求
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并根据规划需要增划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用于暂时无法确定位置的重点工程用地;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应当划出。
(二)技术要求
基本农田的调整划定应以经国土资源部认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图件为底图,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基本农田专题要素,数据库建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数据库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和《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的要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成果资料
1、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基本农田划定检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
2、划定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
3、相关表格。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及相应的统计汇总表等。
4、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情况等成果资料。
5、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等内容形成的数据库。
六、工作步骤
(一)收集资料
收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数据、图件资料;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图件和文字资料;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初核有关的资料。
(二)制定方案
市、县(区)应按照省统一部署,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地勘察,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并做好论证工作。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
(三)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四)成果验收
1、县级自验。县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自验合格后,向市级提出初验申请。
2、市级初验。市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初验合格后,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
3、省级验收。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验收确认。省级先对县级政府上报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初核,出具初核报告,县级应对初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省级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审核后,统一将基本农田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必要时,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农业部组织开展实地抽查。经国土资源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确认函。
(五)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由省级统一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
七、时间安排
各县(市、区)应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各设区市应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备案到省级的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间总体安排如下:
(一)制定方案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做好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实施方案编制等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8月:做好工作底图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地核实、相关表格填写、保护责任书签订、界桩及标志设置、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等有关工作,并完成县级自验和申请市级初验。
2011年8月-2011年10月:设区市完成初验并申请省级验收。
(三)成果验收阶段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省级组织审核验收,并报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根据复核意见或抽查意见督促有关县(市、区)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确认函。
(四)成果报备阶段
2011年12月-2012年1月:设区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省国土资源厅对各设区市上报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汇总,并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备案。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省级设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协调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方案和标准,各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县(区)相应设立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
(二)落实工作经费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需开展内、外业调查工作,并涉及保护牌制作和设立、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等,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加强检查指导
各级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对划定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