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浅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当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是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作为一项重要建议、提案提出。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在谈及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本文试就加强新形势下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作些浅论。
一、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这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各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呈现出加快、加速发展之势,特别是工业集聚化、第三产业多元化、人口集中化、交通网格化等城市化特点愈发明显。但也正是由于各项建设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尤其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不少地区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出现了滞后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安全监督管理和治安防范等工作跟不上发展步伐,安全隐患大幅增多,治安形势愈加严峻,火灾、交通事故、涉黑及流窜犯罪甚至是重特大事故和大要案件多发;在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格局的大变革下,各类深层次社会矛盾大量涌现、容易激化,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涉及面越来越广。此外,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暴力恐怖分子正不断调整策略,加紧对作为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地区的渗透、破坏。另一方面,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当前全社会的抗灾、防范、救助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一些诸如洪涝汛情、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恶性传染疫情的破坏力仍然十分强大,往往会措手不及地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害,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这是履行应急处置职能的必然要求。大量事实证明:上述重特大稳定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有的具有不可抗性,有的具有难以预见性,有时即使事前知晓了也难以及时、有效地加以阻止、遏制。鉴于此,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应是应急处置工作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诸多事实也表明: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交通事故、化工爆炸、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以及恐怖袭击等稳定和安全问题,应急处置工作往往包括维护治安秩序、救治伤亡人员、清理周边环境、挽救受袭财物、消除社会影响、缉捕有关人员等很多方面,且必须迅速到位、统筹实施、一并推进,绝非是一个或少数职能部门所能有效解决和应对的。因此,从应急处置职能上来讲,各地必须至上而下建立健全一整套职责明晰、分工明确,能够组织多种力量快速反应、整体作战的应急反应机制,而不能满足于临时性的指挥和调度。
(三)这是加强应急处置实战的内在需求。今年来,全国陆续发生了多起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从处置实践来看,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滞后,特别是应急处置资源配置不合理、应急救援队伍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等问题。客观地讲,目前,不少地区在应急反应机制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是社会化联动的运作模式,即以公安110为指挥平台,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弊端比较明显,主要为:在指挥体系上,作为指令发出部门的公安机关与其他联动单位并无行政隶属关系,公安110的行政级别更是低于其他联动单位,指挥缺乏权威;社会化联动工作领导小组一般设在政府,公安110接重大警情,往往先要向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后,才能开展指挥协调,容易贻误战机。在考核机制上,虽然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文件,但
规定上较为笼统,特别是考核指标不具体且无明确的牵头部门,监督、考核工作往往是走过场。这些都导致了应急指挥不畅、不力,处置力量涣散,工作措施执行不及时、不到位。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认识不足、应对准备不力,甚至是少数党政领导也认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对经济发展作用不大;此项工作投入太多,费力费财;本地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概率不大”。无疑是对形势作出了十分错误的分析和判断。没有意识到,一旦出现突发问题,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政府行为,对保障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意义重大,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不仅极端重要、非常必要,更是十分迫切。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始终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综合考虑本地经济实力、地域特点、社会和治安状况等因素,求真务实,统筹实施,全力做好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笔者认为,当前,要着重抓住四个方面的要件。
(一)形成龙头,强化权威。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最关键的就是确保能在短时间内,指挥、协调、调集多方面足够的力量和物资投入处置工作。就目前来看,政府各部门的分工已进一步明确,职能已进一步强化。因此,应急处置所需的力量和物资基本具备。当务之急,就是要切实消除指挥不畅、不力的现象,即尽快构建应急指挥体系中的龙头和枢纽。对此,一方面,要设立专门机构,可合理借鉴社会化联动工作的运作理念,专门设立一个应急指挥中心并依托于人员素质较高、装备设施较好、实战经验较丰富、公众知晓率较高的公安机关及其指挥中心。同时,必须将其明确为政府的一个常设机构,行政级别不低于政府其他部门。实行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成立由市长或副市长兼任组长,以公安110报警服务台为主体,公安、民政、卫生、供水、农林、供电、环卫、武警、军队等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公安110指挥中心,负责处理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事务,对各责任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检查。这样,才能对应急处置各项工作一以贯之地实行归口抓、集中抓、长效抓。另一方面,要强化其绝对权威。指挥学理论指出:决策、指挥具有“目的的坚决性、行动的整体性、手段的强制性”;确保政令、指令畅通至关重要。各地政府要授权应急指挥中心享有“直接指挥和综合调度权、紧急信息报送和发布权、先期处置权、装备设施调用权、执行监督权”等,有权指挥协调、调度、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处置辖区内所有的应急求助和突发事件,从而保障其在整个应急指挥系统中作为“龙头”部门的绝对权威。特别要规定:实战中,凡党政领导未到现场前,指挥中心的当班指挥长即为最高指挥员,任何单位、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其指令。
(二)健全机制,规范操作。一方面,与建立其他体制、机制一样,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也要建章立制,走规范化、法制化的路子。目前,这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应急事件范围、应急反应体系的组织架构、运作规则、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程序、应急系统建设技术标准以及政府责任、经费保障等都还不明确,概念性、约束性、强制性不强。就此,仅凭一般性文件规定是不够的。建议由国家立法明确,或者由大中城市以上的权力机构、省、直辖市以上的政府迅速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从而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特别是应急指挥中心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权力责任、设施配备、经费来源,以及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共
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目标、责任、义务等予以明确规定。另一方面,要根据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工作的业务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事)件处置工作的特点,相应制定一系列指挥调度工作预案。主要有:反恐和打击重大刑事犯罪处置预案,防范和处理重大火灾事故处置预案,重大交通事故处置预案,突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处置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水利防汛和抗旱救灾工作处置预案,城市水、气、油、电等重大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重大警(保)卫活动工作预案等。其中,要注重考虑突发问题的不同性质、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处置要求,分别对各职能部门的指挥者、工作人员的到位要求、职责和指挥权限、处置分工进行严格的界定和规范,努力做到决策层、指挥层、实施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各个环节都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确保处置工作的严密、有序、高效。
(三)严格管理,提高效能。坚持“严要求,重管理,促工作”的方针,切实强化整个应急指挥、实战系统的管理、建设。地方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人员,特别是一线实战力量,要认真学习各项预案、熟悉各项预案,牢记本部门及本人在预案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职责与任务,熟练掌握处置工作的步骤、方法、措施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一是严格日常训练和实战演练。应急指挥中心要加强中心内部人员的日常业务学习和培训,既要掌握指挥学、决策学等理论精髓,又要熟谙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及技能、技巧。同时,要充分履行职能部门牵头的作用,指导、督促各责任单位充实加强专门的应急处置队伍,开展相应的岗位练兵活动,并做好对各项装备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此外,还要定期不定期地制定推演计划,设定假想警情,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突发性问题实战演练。期间,政府领导要亲自参与指挥、协调和检查、督促,指挥中心抽派专人前往,了解现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借此全面排找、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及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调整完善,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的整体实战水平和能力。二要加强应急处置系统的日常管理。要对整个应急处置工作的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就接警、指令、处置等环节,逐一明确各责任部门的接处警工作实施细则、值班备勤工作规则等,细化目标任务,逐级落实责任,确保一有警情,拉得出、出得快、打得响。就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详细制定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责任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成立市领导牵头负责的考核领导小组,由应急指挥中心具体承办,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倒查等形式,加强对日常工作、演练和应急处置期间的督察、考核,及时指出、通报问题和不足,并从严追究责任。三是全面开展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加强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各种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将其列入宣传、教育等部门的经常性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宣传月、宣传日,在电视台组织知识竞猜活动等。在中小学普及自救知识教学内容,对公众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救灾和自救知识,增强抗灾、救灾意识。要建立紧急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由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准确发布重大案件、灾害和事故信息,稳定人心。此外,还要尽快确定统一的应急特服号码。总的看,以使用110为宜。
(四)加大投入,做强保障。城市应急指挥、实战系统的高效运作,对装备设施和科学技术保障等要求较高。而这些主要落实在经费投入上。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需要投入经费,同时,稳定的经费来源又是其良好运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分析看来,所需经费应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建设经费和运行保障经费。对此,来源上要力求多样化、市场化。建设经费一般应由政府财政拨款。运行经费可以分为三个来源,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从部分社会救助服务项目的合理收费中划拨;三是其他渠道,包括社会赞助以及保险公司支付因救援工作减少
损失的部分款项等。在技术和装备保障上,两个方面必须强化,即:要对现有110、119、122三台合一后的110综合接处警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构建集语音、数据、图像“三网合一”,融联网报警、GPS等各种报警资源于一体的可视化、现场化“指挥决策信息化支撑平台”;要切实为公安、消防、民政、卫生等职能部门配齐、配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车辆、通信器械、武装设施、防护设备、救助物品等。
第二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为构建我校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原则
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尽量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校园重特大事故,严格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障校园教学与生活秩序稳定。
三、适用范围
师生在校工作、学习、集会、活动、就餐和休息时遇有突发情况,均适用本预案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在校园内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具有突发性或难以预见,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校园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安全事故: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群体拥挤踩踏、游泳溺水、户外集体活动发生意外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二)公共卫生事件:群体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病因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三)社会安全事件:在校师生与当地群众发生群体纠纷、学生之间较大规模纠纷、非组织的政治性群体聚会或游行、学生各类自杀死亡、因教学改革或拖欠教师工资等原因引发的教职员工集访、教师体罚行为致学生死亡或伤残或病重住院、严重影响校园教学秩序或群众生活秩序的其他突发事件。
四、校园突发事件级别
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一)一般性校园突发事件
在校园发生,致师生重伤,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由学校为主可以进行处置,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协同所在地教育部门可以协调解决的校园突发事件。
(二)重大校园突发事件 在校园发生,致师生伤亡,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需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市教育局与学校共同参与处理的校园突发事件。
(三)特大校园突发事件
发生师生死亡3人以上,或对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按有关规定应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需由市委、市政府或市教育局协调当地党政及教育等相关部门处理解决的,或需报东莞市教育工委、教育局甚至省委教育工委、省 教育厅或教育部处置的校园突发事件。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领导小组由法人任组长,副组长校长亲自负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学校行政小组成员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承办本校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事件的具体工作;切实做到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认识到位,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到有领导指挥,有专人值班,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障,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业务指导、协调专业培训、组织管理及监督检查;负责日常校园突发事件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根据上级领导小组的部署,承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的职能,承办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工作。
六、突发性事件预防措施
(一)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控、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意识、防范意识。
(二)实行联防联控,协同作战。学校要经常与社区、镇政府、派出所等上级部门及时沟通联系,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也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学校管理中安全防范制度体系;加强校内日常值班管理(行政值班、值夜班),明确值班职责,严肃值班纪律。
(三)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专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防范突发事件。每年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为“安全教育日”、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年的十二月为“安全教育月”,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宣传教育,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四)加强校园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和安全保卫等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周界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在维护校园一方平安中的作用。
(五)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按照“防患于未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督查检查制度。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或抽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学年至少检查4次。领导小组成员要熟悉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师生对安全、卫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检查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安全、卫生等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结果要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由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并报教育行政部门,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非法组织的政治活动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学校在突发事件期间设立24小时值班及专用监控联系电话。
(二)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三)学校校长对本学校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领导组汇报。对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严格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
一般性突发事件,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学校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限2小时内报事故详细情况。配合市教育局和镇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直至省教育厅。
(四)各部门负责人应杜绝对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居安思危,立足防患,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尽一切努力将事故、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超前工作,掌握主动,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对因工作疏忽造成事件突发的,将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110)协查,尽早将面上情况上报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有关事发(作案)的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同时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六)加强监测预警,“防患先于救治”,监测预警是防患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等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细心积累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随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分工责任。
八、突发事物善后处理措施
(一)校园突发事件调查工作,由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调查结果,并限期结案。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报告调查结果。
(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三)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或有特殊贡献的,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九、突发情况的处置。
值班人员要在职在位,发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在第一时间到场并妥善处置。
(一)发生火灾、地震、洪水、雷击、爆炸、停电、拥挤踩伤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突发情况时:
1、当事人或现场目击者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态发展。立即组织师生开展自救和互救。根据需要,及时拨打“110”、“119”、“120”、“122”等报警求助电话。
2、立即通知值班领导、老师和有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开展抢救工作。
3、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保护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协助开展救助工作。当发生火灾时,教职员工有义务抢救被困师生,展开灭火工作。
4、值班老师或任课老师按照学校规定的疏散撤离路线和顺序,组织学生撤离。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组织撤离受到直接威胁的班级和人员,其它班级有序的快速撤离。确保无拥挤伤亡发生。
5、值班领导和老师按照分工到教学区及楼梯口组织疏导学生疏散和撤离。
6、学校安全员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并根据要求,对发生危险的地段进行封闭。
7、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严禁大声喧哗,保持良好秩序。
8、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学校安全员对水、电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同时,抢修受损设施。
9、通知有关人员返校接受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各工作之中。
10、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师生家属,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善后工作。
(二)发生运动损伤、突发疾病时:
1、值班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卫生院治疗的,迅速送达,请医生诊治。
2、伤病学生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迅速向校长和有关领导报告。
4、学生伤病严重的要迅速安排车辆护送到医院救治。
5、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学校必须按照事故处理第四十二条“中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和课间活动中发生身体跌倒、剧烈碰撞等意外情形时,经校医检查后,认为有必要的,学校应当立即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带学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规定的程序操作。
(三)发生交通事故时:
1、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2、拨打“120”、“122”请求交通事故救援中心救助。
3、学校领导及老师迅速到达现场,掌握有关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救援。
4、通知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四)发生人身伤害、物品被盗等治安刑事案件时:
1、第一目击者迅速拨打“110”或“120”报警寻求救助,在保护制止不法侵害,监管兹事者和盗窃人,等待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迅速向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执勤人员和值班老师迅速到达并保护好现场。
3、要求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4、校方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协助公安机关搜集有关人证、物证,侦察破案。
5、校长做好接待和协调工作。
(五)发生食物中毒时:
1、学校领导、老师及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封锁事故现场,控制现场人员流动,防止食品转移。迅速拨打“110”、“120”救助电话。
2、要求医生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协助“120”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3、安排车辆将中毒人员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4、值班老师协助维护好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有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发现场。
5、做好媒体和家属的接待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6、做好有关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六)发生传染性疾病时:
1、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治。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求学校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校方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
4、值班老师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5、少先队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6、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第三篇:建立完善七大机制
建立完善七大机制 市公安局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见实效
市公安局共有30个机关处室和基层单位,民警1268人。下设两个基层党委,6个总支,66个支部,共993名党员,党员人数占全局人数的79%。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公安局党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试点办和市委驻公安局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警种、部门特点,不断强化整改措施,着力探索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了一些针对性、操作性、时代性强的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政治建警,建立强有力的党员队伍管理机制
思想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重要性在公安机关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影响到国家治安的稳定。因此,市公安局党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努力在完善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队伍管理机制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完善了党员组织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做党的发展对象的意见》,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完善了发展党员“双推一公示”制度,严把“入口”,注意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制定了《中共XX市公安局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的意见》,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使党的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化、正常化;进一步理顺了党员关系和管理体制,实现了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党员队伍科学管理水平。二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制定了《中共XX市公安局委员会议事规则》、《关于党委中心组加强学习的意见》,使局领导班子在更深的层面查摆剖析,率先垂范,落实整改。市局还通过层层梳理,把存在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列为重点,进行了挂牌整治,较好地改变了这些单位的落后面貌,对个别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相应调整。三是着眼防范,建立政治工作情况调度和党员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制定下发了《领导干部与民警谈心制度》,要求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规定凡涉及全局性的问题,民警可以找局长政委谈,涉及本警本系统问题,可以找分管局长谈,涉及本单位、本部门问题,可以找单位、部门负责人谈,各单位负责人每月至少与民警谈心一次,以便拉近领导与民警的距离,使领导了解下情,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各级政工部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期召开政工例会,及时研究分析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思想问题,指派专人为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跟上教育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健全完善了对党员的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对老党员和有困难的党员进行帮助,送上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完善富有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
实践中市局党委认识到,公安工作能否取得大的成效,队伍管理能否保证不出问题,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各级班子和广大民警的内部活力,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机制。为此,市局进一步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做到“能上能下”。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基层逐步推行了干部聘任制和民警聘用制,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竞争上岗,全局共有44名同志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不断探索完善规范化的目标管理机制。对每个领导干部和民警岗位责任、工作要求不断进行研究和调整,制定规范的业务工作标准,实行量化考核、等级化管理机制,以工作实绩进行奖罚。对达不到任期目标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不合格的民警,及时予以解聘。加大了对县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协管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考核管理、选拔任用的程序和办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和热点岗位的轮岗工作,以跨系统、跨部门、上下交流、本职交流、挂职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市局内设部门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对掌管人、财、物的岗位及其他热点岗位负责人和民警进行了有计划的交流轮岗。同时,对基层派出所长全面实行了岗位轮换,轮换面达到40%以上,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做到“能进能出”。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严格执行人民警察考录制度,严把“入口”,新进人员一律先进行集中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畅通“出口”,实行“末位淘汰”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每个民警的实际表现每年进行一次计分考评,对低分民警进行离岗培训,对末位民警在培训阶段仍不适应工作的,调整工作岗位或予以辞职。三是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实战职能。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将泰山区、岱岳区公安分局收归市局直管,对四个县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对部分单位内设机构进行了合并调整,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实现了警力配置重心由机关到基层的转变,实战特点更加突出,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
三、克服“四难”,根治“顽症”,完善方便群众的公安服务机制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一直是困扰警民关系,影响公安队伍形象的一个“顽症”。近几年,“四难”现象虽有很大改变,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根治这一问题,不仅能有力改善警民关系,促进公安工作的开展,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去年以来,市局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立足于从机制上力克“四难”,对各项公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意见》,出台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的硬性规定,抓好市局提速规范的落实,坚决执行xx、省政府取消公安环节有关审批项目的规定,取消了消防设施费、清障车辆看管费、暂住人口管理费等17个收费项目。同时对公安工作中有关把罚款、收费作为民警量化考核的内容一律取消
。进一步加强综合服务大厅或服务室建设,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全市已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大厅或服务室126个。要求窗口单位推行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实行首问责任制,切实做到接待群众笑脸相迎,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能办的事当场办理,不能立即办理或不能办理的事项,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坚决杜绝冷面相推。把服务态度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对发现和群众举报的推诿扯皮及对待群众冷、硬、横的,一经查实,进行严肃处理。狠抓《XX市公安局为社会服务八项承诺》的兑现,认真查找工作流程中的“梗阻”点和效率不高的环节,制定措施,立即整改。规定凡发现办事效率不高、贻误工作或群众不满意投诉一经查实的,对责任人第一次予以警诫,对本单位分管领导提出批评;二次以上的,对直接责任人视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予以辞退,对本单位分管领导警告,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窗口单位和民警工作作风的转变。如户政部门针对群众提出的办理户口、身份证难的问题,落实了办理户口责任制,发放明白纸,将有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向群众公布。同时,将身份证快证的制作时间由过去的7天缩减为1天。车管、消防等部门推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和“让最后一名群众满意而归”的服务方式。为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将大货车挂牌、年审业务由市局下放到县市交巡警大队。此外,市局及各地还广泛开展了“警企共建”、“军警共建”活动,主动为企业和驻地部队排优解难,促进了警企和军地两个文明建设。
四、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建立服务经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
积极营造政策优势,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针对性,是时代发展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也是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市公安局围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三个重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市局制定的《服务加快发展三十条》,受到市委充分肯定,耿书记专门做了批示,在全市予以推广。其大胆改革了户籍管理制度,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实行户口登记管理一元化。准许来泰投资客商、企业设立单位户头,及时为其职工办理落户手续。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行为,实行到市监察局检查备案制度。去年共向市监察局备案26次。出入境管理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市实施公民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护照,落实了出入境手续10日办结制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在全市公安机关实施了“亲商爱民工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中外客商、投资者尽可能地提供了“对企业和中外投资者、外地来泰车辆的一般违章行为,一律不罚款、不扣证、不扣车,批评教育后放行”等10条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贴近到位的服务,让客商、企业切实感受到来泰发展、居住最安全,投资最放心,生活最舒心,办事最满意,打造“投资XX、稳如泰山”的区位品牌。
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完善覆盖全局的教育培训机制
提高民警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民警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局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结合队伍现状,持之以恒地强化了民警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警体技能训练,把岗位培训、科技应用、实战演练和学历教育等融为一体,变应急性、临时性培训为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政委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在政治部设立专门培训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的3年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局为主导,以警种为龙头,以各县市区局为基础、以公安干校为依托,分级培训,覆盖全局的三级培训网络。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军事化管理,精心组织,认真选配师资力量,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既强调理论学习,又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如举办微机应用培训,使民警初步掌握了微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受到了普遍欢迎。去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干警2000余名,~完成了省厅和市局党委下发的两年对在职民警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要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精什么”的原则,组织各警种采取请专家授课、以会代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和练兵活动,提高了广大民警的业务技能和实战本领。同时,积极鼓励民警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去年全市就有55名民警通过自学取得本、专科学历,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公安队伍的文化结构。
六、完善措施,强化管理,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公安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密不可分,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才能更加富有成效。为此,市局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公正严格执法。出台《关于加强法制工作的意见》,健全了法律培训、案件审核、执法检查、错案追究、执法考核等相关配套的执法制度。逐级落实领导、部门和岗位民警三级执法责任制,做到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具体办理案件,“严把三关,落实三个责任”。“严把三关”即严把进入各项法律程序关,严把使用各种强制措施关,严把扣留、没收财物保管移交关。“落实三个责任”,即办案人、复核人和领导人的责任,对发生执法过错的,实行错一案三追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开展执法大检查和执法质量评议考核,把执法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和执法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立功创模、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对执法责任不落实,造成冤假错案的,实行错案追究,“一票否决”,有效地促进了执法质量的提高,确保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去年以来,共纠查违反法定程序、适用取保候审不当等七大类127项执法问题,纠正不当案件26起,落实整改措施53条,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刑讯逼供造成的违法违纪案件,行政诉讼案件的胜诉和复议案件的维持率较之以往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路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各地普遍存在的立案不实问题,专门向市委政法委写出了解决立案不实问题的报告,修订了《关于纠正立案不实问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0条硬性措施,理顺了立案、统计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领导责任和考核奖惩标准,采取抽查报案记录和立案情况、倒查重点案件、实行立案责任制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案件虚报瞒报的问题。严格落实了《关于压缩
是普通党员民警,都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省公安厅“八条规定”,自觉遵守上下班纪律,机关秩序更加规范。广大党员努力在五个方面争做表率,即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勤奋学习的表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率;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表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做开拓创新、争做一流业绩的表率;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表率。
四是进一步振奋精神,推动了全市公安工作的发展。通过落实整改措施,广大党员民警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收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8000余条。依法妥善处置了51起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重大节日、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165批次警卫任务,均做到了绝对安全。严打整治斗争战果显著。全市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9865起,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537名,挖出犯罪团伙141个,涉案成员600名,缴获赃款赃物折款941.68万元。治安管理和防控体系建设更加严密。对泰城主要路段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有一名民警光荣的牺牲在巡逻岗位上。全市共查处治安案件17906起,各类违法人员27248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97%和16.07%,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进一步好转,进一步深化治安防范承包,有效地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秩序。
第四篇:建立完善七大机制
建立完善七大机制 市公安局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见实效市公安局共有30个机关处室和基层单位,民警1268人。下设两个基层党委,6个总支,66个支部,共993名党员,党员人数占全局人数的79%。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公安局党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试点办和市委驻公安局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警种、部门特点,不断强化整改措施,着力探索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了一些针对性、操作性、时代性强的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政治建警,建立强有力的党员队伍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重要性在公安机关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影响到国家治安的稳定。因此,市公安局党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努力在完善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队伍管理机制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完善了党员组织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做党的发展对象的意见》,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完善了发展党员“双推一公示”制度,严把“入口”,注意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XX市公安局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的意见》,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使党的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化、正常化;进一步理顺了党员关系和管理体制,实现了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党员队伍科学管理水平。二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制定了《中国共产党XX市公安局委员会议事规则》、《关于党委中心组加强学习的意见》,使局领导班子在更深的层面查摆剖析,率先垂范,落实整改。市局还通过层层梳理,把存在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列为重点,进行了挂牌整治,较好地改变了这些单位的落后面貌,对个别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相应调整。三是着眼防范,建立政治工作情况调度和党员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制定下发了《领导干部与民警谈心制度》,要求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规定凡涉及全局性的问题,民警可以找局长政委谈,涉及本警本系统问题,可以找分管局长谈,涉及本单位、本部门问题,可以找单位、部门负责人谈,各单位负责人每月至少与民警谈心一次,以便拉近领导与民警的距离,使领导了解下情,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各级政工部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期召开政工例会,及时研究分析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思想问题,指派专人为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跟上教育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健全完善了对党员的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对老党员和有困难的党员进行帮助,送上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完善富有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践中市局党委认识到,公安工作能否取得大的成效,队伍管理能否保证不出问题,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各级班子和广大民警的内部活力,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机制。为此,市局进一步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做到“能上能下”。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基层逐步推行了干部聘任制和民警聘用制,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竞争上岗,全局共有44名同志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不断探索完善规范化的目标管理机制。对每个领导干部和民警岗位责任、工作要求不断进行研究和调整,制定规范的业务工作标准,实行量化考核、等级化管理机制,以工作实绩进行奖罚。对达不到任期目标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不合格的民警,及时予以解聘。加大了对县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协管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考核管理、选拔任用的程序和办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和热点岗位的轮岗工作,以跨系统、跨部门、上下交流、本职交流、挂职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市局内设部门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对掌管人、财、物的岗位及其他热点岗位负责人和民警进行了有计划的交流轮岗。同时,对基层派出所长全面实行了岗位轮换,轮换面达到40%以上,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做到“能进能出”。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严格执行人民警察考录制度,严把“入口”,新进人员一律先进行集中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畅通“出口”,实行“末位淘汰”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每个民警的实际表现每年进行一次计分考评,对低分民警进行离岗培训,对末位民警在培训阶段仍不适应工作的,调整工作岗位或予以辞职。三是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实战职能。结合机构改
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将泰山区、岱岳区公安分局收归市局直管,对四个县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对部分单位内设机构进行了合并调整,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实现了警力配置重心由机关到基层的转变,实战特点更加突出,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
三、克服“四难”,根治“顽症”,完善方便群众的公安服务机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一直是困扰警民关系,影响公安队伍形象的一个“顽症”。近几年,“四难”现象虽有很大改变,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根治这一问题,不仅能有力改善警民关系,促进公安工作的开展,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去年以来,市局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立足于从机制上力克“四难”,对各项公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意见》,出台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的硬性规定,抓好市局提速规范的落实,坚决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公安环节有关审批项目的规定,取消了消防设施费、清障车辆看管费、暂住人口管理费等17个收费项目。同时对公安工作中有关把罚款、收费作为民警量化考核的内容一律取消。进一步加强综合服务大厅或服务室建设,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全市已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大厅或服务室126个。要求窗口单位推行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实行首问责任制,切实做到接待群众笑脸相迎,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能办的事当场办理,不能立即办理或不能办理的事项,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坚决杜绝冷面相推。把服务态度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对发现和群众举报的推诿扯皮及对待群众冷、硬、横的,一经查实,进行严肃处理。狠抓《XX市公安局为社会服务八项承诺》的兑现,认真查找工作流程中的“梗阻”点和效率不高的环节,制定措施,立即整改。规定凡发现办事效率不高、贻误工作或群众不满意投诉一经查实的,对责任人第一次予以警诫,对本单位分管领导提出批评;二次以上的,对直接责任人视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予以辞退,对本单位分管领导警告,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窗口单位和民警工作作风的转变。如户政部门针对群众提出的办理户口、身份证难的问题,落实了办理户口责任制,发放明白纸,将有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向群众公布。同时,将身份证快证的制作时间由过去的7天缩减为1天。车管、消防等部门推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和“让最后一名群众满意而归”的服务方式。为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将大货车挂牌、年审业务由市局下放到县市交巡警大队。此外,市局及各地还广泛开展了“警企共建”、“军警共建”活动,主动为企业和驻地部队排优解难,促进了警企和军地两个文明建设。
四、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建立服务经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积极营造政策优势,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针对性,是时代发展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也是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市公安局围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三个重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市局制定的《服务加快发展三十条》,受到市委充分肯定,耿书记专门做了批示,在全市予以推广。其大胆改革了户籍管理制度,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实行户口登记管理一元化。准许来泰投资客商、企业设立单位户头,及时为其职工办理落户手续。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行为,实行到市监察局检查备案制度。去年共向市监察局备案26次。出入境管理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市实施公民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护照,落实了出入境手续10日办结制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在全市公安机关实施了“亲商爱民工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中外客商、投资者尽可能地提供了“对企业和中外投资者、外地来泰车辆的一般违章行为,一律不罚款、不扣证、不扣车,批评教育后放行”等10条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贴近到位的服务,让客商、企业切实感受到来泰发展、居住最安全,投资最放心,生活最舒心,办事最满意,打造“投资XX、稳如泰山”的区位品牌。
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完善覆盖全局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民警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民警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局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结合队伍现状,持之以恒地强化了民警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警体技能训练,把岗位培训、科技应用、实战演练和学历教育等融为一体,变应急性、临时性培训为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政委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在政治部设立专门培训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的3年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局为主导,以警种为龙头,以各县市区局为基础、以公安干校为依托,分级培训,覆盖全局的三级培训网络。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军事化管理,精心组织,认真选配师资力量,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既强调理论学习,又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如举办微机应用培训,使民警初步掌握了微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受到了普遍欢迎。去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干警2000余名,圆满完成了省厅和市局党委下发的两年对在职民警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要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精什么”的原则,组织各警种采取请专家授课、以会代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和练兵活动,提高了广大民警的业务技能和实战本领。同时,积极鼓励民警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去年全市就有55名民警通过自学取得本、专科学历,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公安队伍的文化结构。
六、完善措施,强化管理,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公安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密不可分,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才能更加富有成效。为此,市局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公正严格执法。出台《关于加强法制工作的意见》,健全了法律培训、案件审核、执法检查、错案追究、执法考核等相关配套的执法制度。逐级落实领导、部门和岗位民警三级执法责任制,做到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具体办理案件,“严把三关,落实三个责任”。“严把三关”即严把进入各项法律程序关,严把使用各种强制措施关,严把扣留、没收财物保
管移交关。“落实三个责任”,即办案人、复核人和领导人的责任,对发生执法过错的,实行错一案三追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开展执法大检查和执法质量评议考核,把执法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和执法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立功创模、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对执法责任不落实,造成冤假错案的,实行错案追究,“一票否决”,有效地促进了执法质量的提高,确保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去年以来,共纠查违反法定程序、适用取保候审不当等七大类127项执法问题,纠正不当案件26起,落实整改措施53条,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刑讯逼供造成的违法违纪案件,行政诉讼案件的胜诉和复议案件的维持率较之以往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路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各地普遍存在的立案不实问题,专门向市委政法委写出了解决立案不实问题的报告,修订了《关于纠正立案不实问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0条硬性措施,理顺了立案、统计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领导责任和考核奖惩标准,采取抽查报案记录和立案情况、倒查重点案件、实行立案责任制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案件虚报瞒报的问题。严格落实了《关于压缩文件、精减会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把市局原有的32种文件压缩到14种,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去年,全市公安机关召开的会议比2002年下降了20%,印发的各类文件下降了30%,大大节约了开支,为各级领导和民警集中精力干好工作提供了保证。三是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作风。为严格纪律,狠抓作风养成,修订完善了《民警日常行为规范》、《行政管理规定》、《警容风纪管理规定》等6项制度,对民警一日生活、警容风纪、使用枪支、警械、车辆、电话、后勤保障、财务管理及执行“禁酒令”等各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使机关日常工作真正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另外,积极调剂财力,实施科技强警,加快刑侦、通信等部门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为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七、严管严治,狠抓落实,建立严格周密的监督制约机制为确保整改措施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市局以从严治警为总抓手,加强内外监督,严格落实了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强化内部监督。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从严治警的若干规定》,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领导谈话、诫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权力分解、离任审计、错案追究等措施。对180名局直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和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各直属分局领导班子成员设立规范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充分发挥政工、纪检、督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公安民警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对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依法依纪论处,警示民警,取信于民。积极在单位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将涉及财务支出、车辆使用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定期向民警公开,以利相互监督,增强团结。联系实际,制定出台了《XX市公安局关于贯彻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内部管理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延伸到位,筑牢了民警严格执行“五条禁令”的思想防线,极大预防和减少了问题发生。教育活动期间全市共派出工作组46个,明查暗访350余人次,督察单位260个,询问检查民警2000余名,检查车辆540台次,枪柜60余个,纠正问题120个。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充分发挥110报警投诉的职能作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监督员和广大群众的监督,采取发放征求意见书、警民联系卡、召开座谈会、登门走访等多种形式,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号入座,认真整改。教育活动期间全市共发放征求意见信20000余封,走访群众3万余人次,各级公安机关共聘请社会监督员674名,召开家属座谈会46次,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58次,对征求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归纳整理,列出了15项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辞退不合格联防队员22名,架起了社会、单位、家庭等多道防线,有效地防范了民警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赢得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七项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使公安机关党员、干警队伍在正规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联系实际,见诸行动,确保了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使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落实整改措施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改起,拉出单子,明确责任,下大气力,有条件改的,立说立行,马上进行了整改;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则向群众解释清楚,尽快想办法解决。特别是市局党委以贯彻中央、省市领导对公安工作的批示和***部长的一封信为契机,把转变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放在突出位置,集中解决了不履行法定职责,漠视群众危难疾苦,执法不作为;耍特权、抖威风,刁难、欺压群众,伤害群众感情;滥收乱罚,利用办案权力搞创收,侵犯群众财产利益;违反程序办案,滥用强制措施,侵犯人权;包庇放纵违法犯罪活动,充当犯罪分子和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在整改中做到“四个坚决”:一是坚决杜绝发生伤天害理、激起民愤的恶性案件;二是坚决纠正一切严重侵占群众利益的滥收乱罚政策和指标;三是坚决停止一切滥用强制措施,杜绝侵犯人权、侮辱人格事件的发生;四是坚决撤出参与经营的服务娱乐场所,民警及家属、子女都不准参与。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二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深刻认识到公安机关处处是窗口,公安民警人人是形象,经济发展需要公安机关做什么工作,我们就努力改进和做好什么工作;群众需要公安机关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竭尽全力去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干警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如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全市共受理、审批出国境申请5484人次,全部在承诺的10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办理我市市民赴俄罗斯莫斯科友谊大学看望火灾中受
伤的学生申请中,由于市局服务周到,办事迅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中央电视台对此予以报道。教育活动期间全市经侦部门共破获经济案件147起,挽回经济损失870万元。先后破获了边萍20万元金融票据诈骗案、付强挪用资金案和秦国军177.7万元特大金融票据诈骗案,挽回了全部经济损失。打击非法经营和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专项行动中,岱岳区公安分局会同XX烟草专卖局联合查获一制造假烟窝点,当场抓获制假人员6名,缴获假烟2050余条。打击制售和购买假发票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出动警力40余人次参加协税护税活动,收缴非法票据2350份,补罚税款70余万元。打击煤炭领域合同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中,破获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挽回经济损失366.4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三是党员的思想作风发生了新的变化,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通过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全体党员之间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了沟通,增进了感情,每个党员思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新的基础上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自觉用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学习气氛更加浓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不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民警,都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省公安厅“八条规定”,自觉遵守上下班纪律,机关秩序更加规范。广大党员努力在五个方面争做表率,即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勤奋学习的表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率;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表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做开拓创新、争做一流业绩的表率;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表率。四是进一步振奋精神,推动了全市公安工作的发展。通过落实整改措施,广大党员民警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收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8000余条。依法妥善处置了51起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重大节日、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165批次警卫任务,均做到了绝对安全。严打整治斗争战果显著。全市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9865起,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537名,挖出犯罪团伙141个,涉案成员600名,缴获赃款赃物折款941.68万元。治安管理和防控体系建设更加严密。对泰城主要路段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有一名民警光荣的牺牲在巡逻岗位上。全市共查处治安案件17906起,各类违法人员27248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97%和16.07%,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进一步好转,进一步深化治安防范承包,有效地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秩序。
第五篇: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六、交通意外 现场放置危险警示牌 在一般的道路上,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处设置警示牌; 在高速公路上应该在100米外设置警示牌; 下雨天或在拐弯处需在150米处放置警示牌。
六、交通意外 现场人员在现场需要遵循的原则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包括伤员、施救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刹或者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打开危险警示灯,要建立警告标志向其他车辆发出警告。
六、交通意外 现场人员职责 对现场情况进行拍摄; 记录撞人车辆的情况和车牌; 如果对现场情况有把握的情况,可以为伤员提供简单救护,最好交给专业急救人员处理。注意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并负责向交警讲述故事情况。
七、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突发电梯停电的紧急应对 在电梯意外发生时,有些疾病患者也会因为意外而引起病情突发,如:脊椎损伤,癫痫,哮喘等; 可以利用警钟或者对讲机、手机请求帮助。当受到外界环境限制时,可拍门呼救;或脱下鞋子敲打,请求他人帮忙。不要试图打开电梯门、电梯天花板。
七、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电梯停电或急速下坠时正确操作 不管有多少层楼,都须赶快按下一每一个层楼的按键。当电梯突然来电了,就可以脱险。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整个后背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膝盖呈弯曲姿势。
七、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注意事项 发生脊椎骨折时:应立刻帮助伤员平躺在坚硬的地板上,并且搬运时注意保证脊椎不能弯曲,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口中有异物时:立即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马上拨打120,向医护人员求救。运送伤员时:应该使用门板或者木板等硬的、平的材料进行搬运。忌:使用一个人抬手,一个人抬脚的方式搬运伤员。哮喘发作症状 哮喘发作时:伤者会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费力,胸部紧迫感、烦躁不安、出汗、端坐呼吸,并有喘鸣。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搀扶病人靠在电梯内壁,可以协助患者呈坐位或者半卧倒位。解开紧身衣扣,避免胸腹受压和不必要的搬动。Thank You!(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081班上传)* 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主讲人: 2010年亚运志愿者培训 赛事骚乱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 场馆踩踏事件 场馆火险事件 4 1 2 3 建筑物坍塌事件 交通意外 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5 6 7 Contents近十年奥运会突发事件及结果 年份 举办地 突发事件 结果 1972 慕尼黑奥运会 恐怖分子劫持枪杀人质 9名人质全部丧失,8名恐怖分子被消灭,1名警察和一名飞行员牺牲 1976 蒙特利尔奥运会 非洲集体抵制事件 坦桑尼亚等过拒绝派队出席,阿尔及利亚等代表国虽去了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比赛 1980 莫斯科奥运会 美国、西德和日本等体育强国和30多个国家抵制 莫斯科奥运会的收入大减,奥运会奖牌大多为体育强国苏联和东欧国家获得 1984 洛杉矶奥运会 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报复性抵制 奥运会的经济收益大大受损 1988 汉城奥运会 奥运前一年大韩航空航班爆炸 1992 巴塞罗那奥运会 运动员下榻的索菲亚公主发电发生大火 1996 亚特兰大奥运会 奥林匹克公园内舞台发生爆炸 2人死亡,200与人受伤 2000 悉尼奥运会 无重大事件 2004 雅典奥运会 无重大事件 2008 北京奥运会 遭部分西方国家抵制 及时取缔发动抵制行为的“藏独”、“法轮功”等组织,协调大国领导和媒体支持奥运,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上溯奥运史,除了运动员的光荣与梦想、举办国的努力与荣誉、开幕式的瑰丽与传奇外,还夹杂着震惊全球的枪声、爆炸、尖叫、恐惧。突发事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应对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社会安全事件 赛事骚乱件事 恐怖袭击 人群踩踏 事故灾难 火灾 爆炸 建筑物坍塌 交通意外 电梯事故 1985年5月11日 1964年5月24日 1989年5月7日 在英格兰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球场举行了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对阵诺丁汉森林。由于在球门背后的3号和4号看台人员拥挤,致球迷你推我撞,部分球迷拼命推翻围栏往外逃生,造成9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在英格兰布拉德福德的一场友谊赛中,球迷看台突然起火,人群发生混乱,共有56人在这场事故中去世,265人受伤。秘鲁利马的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南美洲足球预选赛阿根廷与秘鲁队的比赛。由于主队球迷对此判罚表示不满,引而迁怒客队球迷,并爆发大规模球迷骚乱,酿成31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的惨案。
一、赛事骚乱事件 英格兰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惨案 秘鲁首都利马惨案
一、赛事骚乱事件 应急要点 发生球场骚乱时,志愿者应立即提醒看台观众;避免在看台上来回跑动。迅速指导观众有序地向自己所在看台的安全出口撤离; 周围人群处于混乱时,不要盲目跟随移动,应选择安全的地点停留,(如呆着自己的座位上),以防被挤伤; 远离栏杆,以免栏杆被挤折断而伤及自身或被挤出坠伤; 疏散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好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不要拥挤并保证疏散有序。
一、赛事骚乱事件 注意事项 志愿者自身应具有防范意识,留意场馆的安全出口 自觉遵守赛场规定,维护赛场秩序 当发生骚乱时,志愿者应告知观众哪些事情不可做,如翻墙、相互拥挤等。1996年7月27日凌晨1点15分左右,专为亚特兰大奥运设立、紧邻主新闻中心的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一个舞台发生震天动地的爆炸,造成2人死亡,200余人受伤,主犯潜逃7年后方被抓获。爆炸发生时,奥林匹克公园内人山人海。2008年,斯里兰卡马拉松赛遭遇自杀式恐怖袭击,一名自杀式袭击者伪装成参赛运动员,在发令枪响时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弹,造成一名国家队教练和一名选手在内12人死亡,90余人受伤。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爆炸 枪击 劫持 纵火 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恐怖袭击常规手段 生物恐怖袭击 核辐射恐怖袭击 化学恐怖袭击 网络恐怖袭击活动 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播、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受到辐射照射; 利用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禽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利用网络散步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恐怖袭击非常规手段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者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徘徊 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 车内人员异常 车辆停留置异常 状态异常 车辆时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车灯是否破损或者异物填塞,车体表明是否附有导线或者细绳 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者人员密集场所 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者态度蛮横、不愿意接受检查:发现检查人员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场馆遭遇枪击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卧倒,借物掩护 及时报警,择机逃生 检查伤情,自救互救 协助调查,禁止谣言。查因报警 尽快掩蔽 迅速撤离 化学、核辐射、生物恐怖袭击应急处理措施 不要惊慌,从视、听、嗅等感觉来判断事故性质,进一步判明情况。并立即向110、119、120和现场保安求救。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物品遮住身体和口鼻,如立即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最好及时戴上防毒面罩,利用大衣、墙壁等进行隔离。尽快有序、逆风的方向组织群众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化学、核辐射、生物恐怖袭击应急处理措施 自救互救:发现有人中毒,要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注意保暖。协助工作:听从安保部门的指挥,配合做好后续工作。注意: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说明具体位置、包装标识、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二、恐怖袭击事件 遭遇恐怖抢劫应急处理措施 人员聚集地区遭到抢劫,应大声呼救,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尽快报警。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应放弃财务,确保人身安全。待处于安全状态时,尽快报警。尽量记下歹徒的人数、体貌特征、所持凶器、逃跑车辆的车牌号及逃跑方向等情况,并尽量留住现场证人。采取正当防卫时,应有限度。2006年2月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个体育场发生踩踏事件,至少造成66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警方称,有人大喊体育场内有炸弹是造成这起惨剧的原因。1982年10月20日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的欧洲足协杯苏联斯巴达克队对荷兰哈尔列姆队的一场比赛,在终场前20秒钟苏联队攻入对方一球,已出场的观众又进入场内,与出场观众相互挤撞,致使340人丧生。2010年3月29日进行的世界杯预选赛科特迪瓦队主场对阵马拉维队的比赛开始前,体育场的一面墙突然坍塌,致使附近的观众在恐慌中夺路逃离现场时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至少19人死亡,132人受伤。
三、场馆踩踏事件
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前面有人摔倒,后面的人没有留意,没有及时停下脚步。场面失控,人们惊慌失措,在慌乱的逃生中,互相拥挤踩踏 当人群过于激动出现骚乱时,也容易发生踩踏。或者因好奇引发大量人气聚集,无序流动引起踩踏伤害。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探查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发生踩踏事故。
三、场馆踩踏事件 如何安全脱险 首先,要熟悉、亲自查看工作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一旦发生危险,可以有目的地引导观众脱险。其次,如果发先拥挤踩踏现象,要及时拨打110、119、120或与现场的警务安全人员、场馆工作人员等共同协调疏导。
四、场馆火险事件 场馆内发生火险时,如何自救互救及疏散群众? 协同各区域安保及工作人员立即携带安全出口备用钥匙、手电筒或应急照明灯; 打开每个房间门,引导、帮助区域人员撤离到疏散集结地集中; 检查每个房间,确认无人后,锁上房门,并做好记号。
四、场馆火险事件 火势蔓延时,如何逃生? 尽早报警:119、110、120。报警时注意:避免无效报警。避免延误报警的时机。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以及被困人员多少。最后一定要留下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火灾发生,立即与场馆安保人员联系,启动场馆内消防设施,敲响警铃或直接报警。火灾发生时,及时组织灭火,组织人群尽早撤离 马上脱离热源,要迅速逃离现场,为避免有毒气体伤害,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或将衣服弄湿后捂住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撤离 切勿喊叫、奔跑,以免风助火威,选择安全楼梯逃生。如被困三层以上,不可乘电梯逃生,也不要轻易从高处跳离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坍塌现场处理(工程质量、爆炸、火灾地震、飞机撞击等)建筑物出现裂缝、异常声响时,志愿者应立即向现场工作人员报告; 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协同现场的工作人员转移人群至安全地带。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如何选择最佳躲避空间 露天体育馆时 靠门口人员可向场馆外转移 场馆内的向场馆中心转移(空旷地带)室内场馆 向房间或者四个墙角转移或在桌底避险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避险时注意事项 避避险时要镇静 蹲下或者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用手提包等物品盖住头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坍塌后现场处理 主要任务是汇报坍塌部位和范围,可能涉及的受害人数,收集、提供受害人、失踪人员在倒塌前最后出现的位置。采取先易后难,先挖后救,挖救结合,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的原则,展开救护。对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先建立通风孔道,使头部暴露在外面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秽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防缺氧窒息。
六、交通意外 处理方法 如无伤员时,拨打122 如何拨打122: 简明扼要地提供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