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时间:2019-05-13 12: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第一篇: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根据大会的安排,我介绍一下当前信息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面临的形势,首先先看一下今年1-10月份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央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系列的政策作用下,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来看发展还是良好的,运营质量也在稳步的提升,产业体系可以说更加完善,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是生产增速稳中有升,从1-10月份发展增速来看,增加值增长都是在10%左右,10月份16.1%,11月份累计数据也是16%,整体速度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9%,投资保持了高位增长,今年1-10月份投资完成情况,1-9月份完成了去年全年的总量,比去年全年高出10个百分点,全国增速上浮3个百分点,新开工的项目发展非常迅猛,增幅超过70%,新开工项目的整个占比占全部投资的40%以上,电子器件、电子元件、计算机是投资的主要行业,出口拉动作用在继续减缓,今年整个出口增长在逐渐下降,十月份比今年年初下降了18个百分点,对行业贡献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内需市场波动非常明显,内销产业的增速达到了30%以上,在整个行业比重有50%,对整个行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整体出现下行,压力在加大,到了九月份我们实现利润4%,10月份全行业利润是2.4%,就是一直在逐渐下降。比年初的增幅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整个行业的亏损企业也依然严峻,亏损面不断加大,达到21.1%,亏损额同比增长64.2%,全行业的利润率3.6%,比全年同期下降了2.4%。

今年主要特点有几点:一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从行业情况来看,像基础行业增长比较快,增速居行业之首,比重提高2个点,通信行业回升速度最快,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10多个百分点,电子设备行业是效益最好的,他的利润率接近7%,比行业整个利润率高出4个百分点。产品情况来看,产品升级加大,趋势比较明显,平板电视占比超过了80%以上,3D是销售的热点。像笔记本,3D手机,占比重有大幅度的提升,电子产品的能耗标准也在明显的提升,像产业规模都在迅猛增长。

经济结构变化比较显著,外资规模扩张在增强,内资贡献率在日益的突出,首先我们从

整个规模的情况来看,占整个行业规模超过70%以上,利润的规模超过60%,但是税金的规模在40%以下,所以说内资增速规模,增长扩张明显增强对整个国家的贡献却不如内资企业。从税负率的情况来看,像内资企业目前税负率是达到了3%,外资企业的税负率只有0.7%。

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定局,软件产业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十月份,十一月份达到了32.8%,同比增长也是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占整个信息产业的比重也接近了20%,软件服务占比占整个软件产业比重达到20%以上,支撑传统工业提升竞争力的作用在日益的突出,产品智能化程度也在提升,目前许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推进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信息化的管控,使多品种的产品同时排产和混线生产,提高了柔性生产水平,大部分企业中90%应用了ERP,70%以上都应用了自动化设计生产。

从区域情况来看,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潜力得到了加快释放,产值增速超过了50%以上,高出行业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中西部的占比,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接近两个百分点。

第二是重大领域运行态势发展良好,重大专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3G通信加快发展,十月份3G用户超过了一亿户,3G用户对整个移动电话新增用户的渗透率超过60%,国产的CPU、液晶B代线都在加快应用和量产,还有像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和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都取得了明显成果。信息化水平迈出了新的步伐,9月份超过了五万亿户,互联网接入的企业收入增长4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比05年增长了3倍,大众商品已经是转型升级重要途径,三网融合的步伐推进,网络覆盖面发展良好,信息服务质量日益提升,像IPTV用户活跃度达到75%,移动视频的用户也在不断的增加。

那么对于今年的整个形势预计,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处于波动中,增长的态势,全年增加值依然保持在16%的水平,产业收入和出口,投资的增速依然保持两位数以上的水平,软件收入在30%的高位增长。

目前整个产业的外部环境,这种制约在日益加重,首先国际制造业布局在加快,我国的加工地位也在面临着挑战,从2001年情况来看,我国最低工资水平是东南亚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另外像我们国家现在传统地位优势弱化,外商投资优惠政策逐步减弱。另外像周边国家也在不断的加大吸引力度,包括引资的政策优越程度要比我们国家好得多,因此现在一些密集型的产品,特别是外资产业,加大向东南亚的转移,我们国家产业转移的外迁风险逐渐加大,我们国家加工大国地位面临严重挑战。

第二,发达国家限制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在不断的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在这个同时,它又在施加更大的压力扩大进口,但是在施压扩大进口的同时,加大对进口的限制,特别阻碍高端技术产品向我进行扩散,对我们国家企业的海外出口投资,以及并购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包括更加苛刻的审定,限制我们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技术创新的政策也表示不满,而且泛用WTO的规模,限制我们国家产业升级的步伐。

第三,外需结构性萎缩加剧,外贸摩擦升级,从欧美市场上看,美国的债务违约风险和信用等级在下降,欧洲国家债务恶化,从边缘性的国家逐渐向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向银行体系扩散,虽然债务恶化得到抑制,但是市场信息依然还是非常脆弱,引发国际市场持续大幅度的振荡的风险依然存在。

从全球经济情况来看,这个复苏的动力依然比较弱化,首先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到目前为止居高不下,欧美国家在9%以上,虽然美国在十月份的时候,失业率已经降到9%以下,变成8.9%了,但是整体仍然在高位,还有一些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产业,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那么像流动性的现金导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了这种制约,还有像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速双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制造业的增速,全球PMI,从9月份以来已经降到50%以下,连续三个月一直在低位运行,欧洲的PMI已经降到46.4%,美国的新订单指数出现了下降,像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经济放缓,9月份的时候还有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有可能再进一步放缓。

目前国际上的干扰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加,像国家资本的无序流动,大宗商品频繁的价格震荡,投资贸易保护,包括汇率的干扰等等,特别明年又是许多国家政治大选年,政治上的动荡必然带来经济上的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所以整个明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在增加。

从全球产业布局来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增速比较突出,占整个全球的比重是在50%左右,但是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新增量的贡献度却超过了70%,这些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促使了发达国家要加紧战略布局和掌控世界的欲望。从技术布局上来看,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抢占技术发展制高点,移动计算在新一代技术中,是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流,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三大架构,比如像苹果形成了一个IOS的架构,谷歌和摩托罗拉形成了Andiro的架构,微软形成了微软操作系统,牵头人全是美国,也就是说美国将在下一代的移动通讯当中占据制高点,控制整个市场的掌控力。从产业布局来看,发达国家工业化率在进一步的显现,像美国近期投资了几百亿以上的项目,包括加大发展电子工业。从战略布局上来看,美国加大了推行TPP战略,这个战略海湾自贸区的战略,美国为什么要加大推进这个战略呢?其实是要搭建一个跨太平洋经济融合的一个平台,把控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从而也是对我们中国制衡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也是想通过这个平台的打造,进一步的遏制中国影响在亚太地区的持续的扩大,从而美国在东南亚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的影响,全球经济的结构的变化,应该说对我国外贸发展走出去战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新的难度。

今年以来,我们整个外贸形势来看,出口是在逐渐的下滑,而且是没有达到这个预期,而且贸易的摩擦也在不断的增加,包括汇率的波动对我们整个产业非常大,因为我们外商投资超过70%以上,国际市场特别是外汇升值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前段做了一个研究,外汇和我们生产费用成本的关系是在1:4的关系,人民币升值一个点,对我们影响是4个点,对我们生产成本费用提高是4个点,所以整个对我们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明年我们认为这种形势依然会更加严峻。

国内来看,成本优势减弱,产业升级困难不断增加,产品比较优势减弱,原材料的价格,今年到九月底电子生产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比如说像铜、锡价格上涨了10%,劳动力成本逐步提升,今年已经有13个省份在去年30个省份的基础之上,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13个省平均上调幅度是22.8%,今年一些企业新招工的成本增加了30%-50%以上。

产业升级难以短期见效,资金投入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见效周期长,像国内企业惯性的经营方式和思维方式难以很快转变,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市场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竞争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转型升级更加迫切,一方面是单纯的产品竞争在不断的向产品加软件和服务的竞争模式发展。另一方面竞争规则改变了,竞争对手改变,原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企业联盟和联盟之间的竞争,包括产业链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还有发展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的环境仍然需要改善。

2012年整体形势的展望不容乐观,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像我们国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提升,企业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从今年来看实现了双重下降,政策和市场的叠加因素导致产业的增速下降,这种因素也比较明显,另外从先行的指标来看不容乐观,十月份全国的发电量同比下降11.2%,环比下降13.8点,发电量是工业最好的先行指标,从环比和同比都出现了双双下降。电子投资类增速比年初下降了30个百分点。整个中国PMI的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11月份已经跌破了50%,这是一个标志,50%以上经济发展是比较过热,50%以下经济出现了萎缩。所以11月份我们已经跌破了11个点,新订单指数降至47.8%,企业新订单出现了下降,所以这个趋势不容乐观。

2012年电子行业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在国家政策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明年还会继续保持平稳趋缓的态势。外销受国际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仍然是波动性发展更加突出。总体发展,我们认为外需不如内需,这是一个大体的趋势。

最后,就当前明年工信部政策取向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主要有三个方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应对当前困难的重要举措。首先研究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建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畅销机制,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成果加快应用,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加大技术改造的专项基金的力度,以此应对金融危机。明年国家将投资200多亿元,来支持十大行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

第一,这个技术改造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明年进一步推动这个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要把原有的支持十大项目拓展到变成所有的工业和通信业的领域。

第二,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优化中小企业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升级改造加快转型,特别减轻小微型企业税负负担,使把今年小微型企业税收减半这个支持力度扩大范围,同时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小型企业的融资平台的建设。

第三,加快理顺制约结构,调整体制机制,放开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建立有利于创新导向的政策体系,要理顺自愿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要加快解决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障碍,明年大概趋向这么多。

去年刚开完经济工作会,这些在网站上有所报道,在这里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的介绍了。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第二篇:07-0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发布

腾讯科技讯 1月22日,200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在京召开。这是中国电子事项行业协会成功举办5次“中国彩电行业研究季度发布会”后,首次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主办的一次高规格会议。

会上,信产部经济运行司正式公布了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运行公报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公报,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对彩电 行业的产业环境、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了深度剖析,与会企业高层和专家学者从行业市场特征到未来的行业发展和创新进行了专题 探讨。

本次发布会由信产部经济运行司、产品管理司和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三方联合主办,奥维营销咨询公司承办。腾讯科技对此次大会 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下面是信息产业部经运司高素梅副局长发布《2007-200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的实录:

高素梅: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通报的内容有三个:

第一,07年全行业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07年产业发展新特征。

第三,08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全行业完成几个主要指标,一个是销售收入达到了5.6万亿,增长了18%。

(一)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6000亿元,相当于2002年的3.3倍,5年中翻了两番多;工业增加值13000亿元,相当于2002年的4.4倍;利润总额2100亿元,相当于5年前的3.3倍。

2007年,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外贸出口4500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650.2亿美元)的4.9倍,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7.6%,占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的66%。

2007年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共有26739家,其中制造业14296家,软件业12443家;全行业从业人员794万人,其中新增就业人员53万人,占全国工业新增就业人数的10%。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53%,比2002年的2.47%提升了3.06个百分点。

(二)占全球比重继续加大,电子大国地位更加明显。

一是,主要产品产量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手机、微机、笔记本电脑、彩电、数码相机等数十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

二是,对全球电子产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按国际同口径计算,2007年,我国实现电子产品产值占全球市场份额比2006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内销总量占全球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对全球电子产品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成为推动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产业层次明显提高

一是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聚集效应明显、产业链相对完整、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增长带。

截止到2007年,全国共有9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 40个产业园区。其中:9个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60%、45.9%和46.3%。40个

产业园区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现新产品产值率达47.5%,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

二是产品结构加快调整,软件、元器件等基础产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10.4%和32.6%,比2006年提高了0.36和1.6个百分点;整机产品不断升级,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等高端产品快速发展,比重由2006年的12.1%、63.3%和12%,提高到了20.7%、66.7%和19.5%,分别提高了8.6、3.4和5.5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结构日益优化,大公司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上缴国家税金占全行业比重由2006年的35.3%,上升到41.9%,提高了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占全行业比重由2006年17.3%,上升到19%,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四)研发投入明显增加,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占销售收入比例由上年的1.5%,提高到1.7%, 全年新品产值率已超过20%,比上年又提高了0.2个百分点,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百强企业研发投入迅速增长,占主营业收入比重已逐步接近4%,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的有15家企业。

(五)国际化战略继续推进,跨国经营取得新突破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地引进外资和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领域。截至2007底,全行业吸引外资超过1600亿美元,外资企业10530家。投资方向不断从制造本地化向研发、人才本地化转变;投资领域不断从整机加工组装转向元器件制造、研发转变;不但带动了产业链发展,还拉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连年快速增长,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40%,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

二是本土企业“走出去”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07底,我国本土电子企业共有27家走出国门,在国外设厂或跨国并购他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全行业海外业务收入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6.4%。

(六)节能降耗工作显著,能耗水平明显较低

全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消耗标准煤1476万吨,每万元增加值消耗标准煤0.164吨,比上年下降1.2%,约等于国民经济和工业平均水平的15%和7%。其中能耗排在前面的小行业分别是电子真空器件(1.13吨)、电光源(0.61吨)、印制电路板(0.38吨)、信息化学材料(0.37吨)、光纤光缆(0.36吨)。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

(七)信息化工作继续推进,应用水平提高明显

一是居民信息化应用继续提高,2007年,全国手机普及率超过40%,比上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达2.1亿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151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

二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明显增强,2007年,电子大中型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采购和电子商务销售分别占全部电子大中型销售收入的46.9%和46.1%。

三是国家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强,2007年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投入的比重为12%,其中江苏、天津的比重分别达到12%和15%。

等沿海省市信息化投入

第三篇: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吴志琦

今年以来,在工信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帮助和支持下,本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产值。一季度,受汽车、医药等高附加值行业拉动,本市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1%,快于产值2.1个百分点,快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成为近三年来最好开局。预计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快于全市工业。一季度,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5.5个百分点。主要领域中,新能源恢复性增长18%;生物医药增长14.6%,1 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增速超过10%。

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快于工业投资。一季度,本市产业投资增长3.3%,生产性服务业增长5.4%,快于工业投资2.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中总集成总承包、专业中介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9倍和41%。

4、出口降幅收窄。一季度,本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继续下降,但降幅已有所收窄。本市海关出口下降2%,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5.6%,快于加工贸易16.4个百分点。

5、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预期达到1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左右,其中软件产业增速18%左右,互联网增速30%左右。互联网金融高速增长,网络游戏和网络视听、医疗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保持较快增长。

6、资源、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一季度,本市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0%,保持下降态势。工业度电产值达到41.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开发区工业用地平均产出为67.6亿元/平方公里,保持较好水平。

7、重点行业运行情况。从六个千亿级行业看,汽车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机械、轻工行业加快增长。钢铁、船舶行业由负转正。石化、电子、纺织行业出现回落。

汽车行业一季度生产增长15.0%,主要是中高端车型新帕萨特、途观等市场销售良好拉动。机械行业延续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一季度生产增长6.9%,增速加快,其中,电梯制造、机器人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长均超过20%。

轻工行业增长6.2%,其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受金饰品旺销带动,增长46.4%;日化用品行业受家化股份、伽蓝股份、妮维雅等品牌企业带动,增长19.4%。钢铁行业比2013年四季度有所回升,增长5.8%,一季度全市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0%,宝钢在沪钢材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石化行业受原油加工量减少、部分装置检修影响,生产小幅下降1.7%,其中,受总部计划控制和石油管线限流整改影响,一季度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6.7%。电子行业生产下降6.7%,其中,电子器件制造业快速增长16.5%,主要是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企业订单旺盛;计算机制造业受英顺达、昌硕等代工企业产能外移影响,下降15.3%。

二、本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主要做法

近年来,本市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注重“调上”,加快“四新”经济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注重“调下”,持续推进落后产能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加快培育发展“四新”经济。围绕“规划、主体、载体、项目、投融资、环境”等六要素,梳理“四新”发展导向,建立四新“十百千”监测体系,加强产业链研究,组织金融与产业政策对接,并梳理相关政策瓶颈。在新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卫星导航、新型有机发光显示等

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发展;在新技术方面,落实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指南(2013版)》,结合上海实际,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新模式方面,组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在新业态方面,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发展,加大对新兴业态的典型引导和支持力度。

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序推进重点项目,轻工、纺织等行业加快服务化转型,钢铁、石化等行业向新材料领域延伸产业链,汽车、装备等行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金融与产业对接,建立产业项目与风投机构对接平台,形成风投机构与政府互动机制。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涌现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外环沿线开展乡镇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试点,对104区块外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目录管理。分类指导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推进研发总部类用地试点区域转型升级。

3、加快推进落后产能结构调整。聚焦重点行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行业和资源利用效率低行业(三高一低),压减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企业;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对桃浦、南大、吴泾等区域以及水资源保护区内企业调整;聚焦重点企业,推动宝钢、高桥石化布

局调整。同时,围绕“引逼堵疏”,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对限制类行业、淘汰类产品、工艺和装备,实施负面清单目录管理,严格新增项目准入条件;拓展差别化电价、产能减量置换、土地要素调节等市场化机制;健全评估与服务体系,并加强监督考核。

三、关于新形势下经济运行工作的思路

经济运行工作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够解决的留给市场,市场失灵的要由政府作为,具体打算如下:

1、针对新情况,建立新机制。

(1)调动各方资源。一是联合委办,目前我委牵头的服务企业办公室已经涵盖全市26个委办局。二是依托区县,全市17个区县、200多个街镇的经济运行队伍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完整体系,不散不乱,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抓手。三是协同处室,坚持定期召开委内运行分析例会,与相关专业处室联合开展工作、共同调研,做好企业服务。四是对接中介,首先是对接协会,通过协会引导行业内企业自治、自律、协商,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第二是对接基金,我们最近通过基金推荐,挖掘和服务“四新”经济企业,成效显著;第三是对接资本市场,与证交所、期交所、银行等对接,促进产业发展。

经济运行工作定位要与发改委和统计局系统有所区分,要比发改委更“实”,比统计局更“活”,做到有观点、有数

据、有案例、有成效、有问题、有建议,体现经信系统经济运行工作价值。

(2)积极服务企业。一是做到虚实结合,既要实事虚做,如企业反映的税收、融资难等全局性问题,只能向国家反映,摇旗呐喊;同时也要虚事实做,如服务企业减负每年要解决1-2件实事,如我委2010年推动出台的第三方支付差额征税、今年针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印花税减免等政策。二是做到点面结合,每年要有1-2个新思路,面上分析深、广、厚(深度、广度和厚度),点上分析短、平、快,关注热点,分析专题。

2、找准工作着力点,紧抓“一源、二率、四链、四服务”。

“一源”是资源。资源具有稀缺性,经济运行要做资源整合者,让市场对配置资源从效率低的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源概念很广,领导也是资源,要争取领导多关心经济运行工作、多开会、多推动;工作精力也是资源,要分配好工作重点。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更要关注资源,让土地指标、资金、人才、研发等资源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

“二率”是劳动生产率、经济运行效率。经济运行要注重效率的提升。上海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只有劳动生产率增速快于商务成本增速的产业和企业才能在上海扎

根发展。经济运行效率高的行业、企业是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方向。

目前,我国在效率方面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不少领域普遍存在“二八现象”,如国外银行业盈利80%靠创新增值服务,只有20%靠存贷差,而国内银行业80%靠存贷差,只有20%靠创新服务;国外加油站经营利润80%靠非油品服务,20%靠加油业务,而国内加油站80%靠加油业务,20%靠非油品服务。

“四链”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运行分析要一手抓产业链分析,一手抓“四新”产业的监测、培育,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打通供应链。从产业链看,前期已完成汽车产业链研究,对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使用、汽车回收等环节开展了分析,上海汽车制造产值5000亿元,服务业营收10000亿元,产业链规模合计达15000亿元,得到领导肯定。目前正开展钢铁、航空、化工、船舶、通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分析,进一步突出服务业环节。从创新链看,对接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发展“四新”产业,促进创新链上的各种创新要素集聚。从供应链和价值链看,对煤电油运协调保障,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推进煤矿、公路、电厂、港口、船厂等供应链多方的长期协作,共担风险,实现整条供应链效率提高、价值链提升,最终共赢发展。

“四服务”是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转型、服务发展。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加以服务。同时,要注意转变工作思路,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难题,但是可以解决融资渠道难的问题,多对接直接融资市场,开放企业债、集合票据,开放民营银行,开放投资银行,推动银行可以对企业持股,形成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畅通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3、经济运行工作要出好主意,当好参谋。

经济运行是窗口、龙头,对上要反映经济运行特点、亮点、问题,出好主意、提好建议、当好参谋;对下要提供信息,咨询,反映和解决企业的呼声和诉求。

(1)要有预见性、长期性、互动性。要比区县、比企业看得远、看得早,企业才会跟着政府的政策调整。宏观政策要提前释放预期,如美国美联储的政策都是提前向市场释放,等到政策出台,政策效果已经实现,而不是临时出台政策。

(2)要有精准性、区别性。宏观调控政策最好做到精准刺激,从“铁、公、机”等硬投资到光纤宽带、智能电网、信息消费等软的投资;从关注地上转向关注地下,如共同沟、排水、停车库、救灾中心、人防设施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从全面投资刺激转向中高端投资刺激,如军工(美国IBM、辉瑞、波音、可口可乐等大集团都是靠军工拉动实现崛起)、10 高铁、大装备等;从点上专项资金支持改为面上减税普惠机制;从介入市场竞争项目到政府托底项目保障,如安居房、医疗设施、养老设施等。

(3)做大减负,改善软环境。减负工作不仅要整治乱收费、吃拿卡要、四乱(乱收费、乱评比、乱培训、乱检查)等问题,更要对企业融资做好服务,缩短开工周期等,减少隐性成本。上海一年1300亿投资,晚一年开工投产,企业直接成本就是80亿元,加上错失的市场机会收益,达到200亿元左右。政府部门要有机会成本、机会收益和社会成本的概念。

4、经济运行工作要有具体工作抓手。

(1)借助经济运行监测网平台,做好月度监测分析,季度汇报亮点,半年研讨思路。

(2)定期开展调研,一手抓大(龙头企业),一手抓小(专精特新等潜力企业)。

(3)坚持服务企业办公室、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等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煤炭四方会议等机制。

(4)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囊作用。如依托上海质量协会开展的转型指标体系研究,对各区县转型情况进行评价。

(5)加强新闻宣传,多发声音,掌握话语权、发挥影响力。如做好税收百强信息与分析发布;借助“上海经信委发布”微信平台,做好对“四新”企业的宣传。

11(6)加强服务企业工作。如针对企业上市,做好海关违规记录查询;通过网上直通车平台和服务企业办公室机制,将企业诉求单发各委办协调推进。同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对于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开展针对性服务,尤其要关注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需求,做好服务。

第四篇:延安2010经济公报

2010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3月14日 延安市统计局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 关

闭本页 】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一、综合

总体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85.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19亿元,增长7.0%,拉动总体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5.49亿元,增长14.8%,拉动总体经济增长1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74亿元,增长11.0%,拉动总体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0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70.8∶21.6调整为8.0∶71.8∶20.2。预计人均生产总值为41093元,折合6198美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125.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99.07亿元,增长7.2%;林业产值2.9亿元,下降10.7%;牧业产值19.43亿元,增长11.9%;渔业产值0.32亿元,增长2.6%;服务业产值3.44亿元,下降1.9%。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71.19亿元,增长7.0%。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14.35万亩,比上年增加0.87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82.04万吨,比上年

增加4.94万吨,增长6.4%,创近10年新高。全年园林水果总面积为391.16万亩,增长6.2%,其中:苹果面积282.78万亩,增长11.3%。水果总产233.3万吨,比上年增加26.32万吨,增长12.7%,其中:苹果总产为221.52万吨,比上年增加24.61万吨,增长12.5%,苹果优果率达到78.0%。全市蔬菜面积29.31万亩,增长3.2%,蔬菜总产88.14万吨,比上年增加17.13万吨,增长24.1%。年末蔬菜大棚累计达到12.48万座,比上年同期净增加2.61万座,增长26.5%,其中温室大棚达到8.91万座,占蔬菜大棚71.4%。

畜牧业生产发展态势较好。全年全市牛存栏14.39万头,牛出栏4.06万头,分别增长4.5%和9.6%;生猪存栏60.85万头,生猪出栏63.32万头,分别增长16.5%和10.6%;羊存栏54.11万头,羊出栏33.38万头,分别增长8.2%和5.8%。家禽存栏324.27万只,增长10.1%;家禽出栏321.02万只,增长12.2%。全市肉类总产量6.19万吨,增长13.8%;禽蛋产量2.4万吨,奶类产量0.71万吨,分别增长9.1%和8.3%。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5.95万亩,比上年下降1.9%;零星四旁植树1002万株,下降7.1%;育苗面积3.11万亩,增长35.8%。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14.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02.48亿元,增长15.1%,拉动全市总体经济增长10.6%,对全市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2%。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25.1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2%。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企业完成产值1149.15亿元,增长27.8%;地方工业完成产值76.01亿元,增长18.5%。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完成产值1195.1亿元,增长27.7%;轻工业完成产值30.06亿元,增长7.5%。按行业分:煤炭工业完成产值126.24亿元,增长32.9%;石油工业完成产值1021.63亿元,增长28.0%;烟草业完成产值24.27亿元,增长8.8%;电力工业完成产值27.74亿元,增长15.9%;其他工业完成产值25.28亿元,增长5.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产原煤2559.93万吨,比上年增长23.0%;生产原油1602.01万吨,增长5.8%,其中: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生产原油921.33万吨,增长4.0%;加工原油1023.27万吨,增长6.1%;生产卷烟34.2万箱,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实现利润149.9亿元,增长1.5倍;税金总额207.05亿元,增长25.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7.23亿元,增长29.5%;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增长7.4%。在城镇投资中(不含跨地市项目),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1.68亿元、330.36亿元和185.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1%、35.3%和20.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97.11亿元,增长30.3%,其中,石油开采加工业222.99亿元,增长31.8%;煤炭工业34.27亿元,增长26.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9.42亿元,增长35.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及仓储业投资54.37亿元,增长72.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2.22亿元,增长3.0倍。

重点项目投资再创佳绩。全年共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17个。截止12月底,已开复工107个,开工率为93.9%,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从隶属关系看:中省属项目32个,完成投资251.3亿元;市县属项目82个,完成投资164.2亿元。从进展阶段看:收尾31个,完成投资96.4亿元,增长2.4倍;续建50个,完成投资16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8%;新开工36个,完成投资156.8亿元,增长194.7%。从行业看:交通项目完成投资99.4亿元,增长41.6%;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51.5亿元,增长33.4%;农林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6亿元,增长2.7倍;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0.5亿元,增长8.3%;社会事业及其它项目完成投资9.3亿元,同比下降10.6%。目前建成或基本建成的有:延安声威200万吨水泥粉末加工项目、子长至安塞公路、尹家沟至任家窑子公路、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安塞县体育场改造及财富广场建设、安塞县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吴起退耕还林森林公园、甘泉雨岔水库及管网工程、延川县红枣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延川县红枣深加工项目、延安电信综合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工程、延安电信无线基站建设及无线网络优化工程、黄陵县实验中学扩建、黄陵建北煤矿、黄陵县店头镇至后烈桥二级公路、省道205姚店至延长白家川公路、省道304洛川至黄龙公路、省道206延安城区北连接线、包西铁路延安段复线建设工程、永炼干气脱硫及磺回收改造工程、县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场项目、西北川环境整治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川地部分)、西北川滨河道路及堤防工程等23个项目。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6%。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0.28万平方米,增长0.5%;商品房屋销售额5.78亿元,增长10.4%。

建筑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全市51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5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1.82亿元,增长8.2%。全年共签订合同额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84万平方米,增长10.5%。

五、国内贸易、旅游、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2亿元,增长18.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96.27亿元,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14.35亿元,增长20.6%。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50.83万人次,增长41.6%,其中:海外旅游人数8.54万人次,增长6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51亿元,增长42.0%,其中:外汇收入658.9万美元,增长80.8%。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扬。受粮食、肉禽、菜、蛋等食品类涨价幅度较大影响,全市CPI持续上扬。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8%。从居民消费八大类看,呈现出“七升一持平”态势,食品类涨幅较高,上涨8.4%,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类上涨8.8%、蛋类上涨9.2%,蔬菜涨幅高达19.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居住类也保持着较高的上涨态势,分别上涨3.4%、2.7%、2.3%、2.1%;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分别上涨0.2%;交通和通讯类与上年持平。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4,上涨3.4%,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2.8%。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3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19亿元,增长16.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9.48亿元,增长29.9%;非税收收入55.71亿元,增长6.4%。财政支出192.71亿元,增长22.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31亿元,增长14.4%;一大批关乎民生的支出大幅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9亿元,增长19.5%;医疗卫生支出12.96亿元,增长29.9%;环境保护支出8.65亿元,增长35.4%;教育支出30.26亿元,增长15.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69亿元,增长35.2%;农林水事务支出30.21亿元,增长36.3%;住房保障支出6.22亿元,增长4.8倍。

金融业运行基本平稳,信贷投放力度增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8.54亿元,比年初增加83.18亿元,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5.73亿元,比年初增加44.93亿元,增长14.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60.97亿元,比年初增加58.92亿元,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122.53亿元,增长10.8%;中长期贷款235.05亿元,增长27.1%。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28.09亿元,增长29.1%;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590.11亿元,增长27.5%,货币净投放62.03亿元,同比下降2.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4个,其中:财险机构15个,寿险机构9个。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1.4亿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5.71亿元,增长29.9%,在财产险中机车险占82.8%;人身险5.7亿元,增长14.9%。在人身险中人寿险占91.8%,意外险和健康险仅占8.2%。全年赔款及给付3.44亿元,增长4.2%,其中:机车险赔款2.41亿元,机车险占比例依然居各险种之首,占87.3%;人寿险0.51亿元,占75.5%,下降21.5%。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客运量6572万人次,增长9.8%;旅客周转量24.21亿人公里,增长12.4%;货运量4172万吨,增长11.8%;货物周转量51.18亿吨公里,增长16.0%。完成乡镇五级客运站建设107个;购置90辆节能环保公交车投入营运,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客运运力不足的矛盾,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乘车难的问题。新修县乡和通村油路642.8公里,投放通村客运车辆251辆。全市境内13个县区实现了二级公路连接,实现了百分之百乡镇通油路、百分之百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干线公路优良里程为1386.58公里。优良路率为93.9%。截至目前,县乡实现年均优良里程1403.8公里。优良率67.4%。

邮电通讯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达4.2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3.5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50.67万户。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共征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项,受理市级各类计划项目192项。全市共引进新工艺238项,新技术263项,重点推广新技术78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16项,增长31.9%,其中:发明8项;授权量132项,增长49.2%,其中:发明8项。全市共发放知识产权相关资料5万多份,接待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好的掌握了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知识,营造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中小学893所,其中:普通中学139所,普通小学386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7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8.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1%。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278人。幼儿园349所,在园幼儿达6.36万人。职业中学14所,在校学生2.7万名。“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市享受“两免一补”学生28.09万人,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22亿元。全市通过“双高普九”验收县区达到9个。全年多渠道筹集资金2230.65万元,资助特困家庭学生3.27万人。发放助学贷款合同1.45万份,贷款金额8614万元,较上年增长26.0%。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目前已有11个县级信息平台、253所中心小学采用光纤线路接入省基础教育专网,接入率达到68.0%。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30.26亿元,增长15.8%。

九、文化、档案、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从业人员766人;文化馆(站)191个,从业人员726人;公共图书馆13个,从业人员168人,藏书55万册;艺术表演场馆3个,从业人员64人。截至目前,全市创作戏剧作品11部,曲艺、小品30个,歌曲26首。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14个,馆藏档案53.23万卷(件);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463个,已建立村级档案室144个。

新闻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年市电视台共播出电视新闻344期,4128条,广播新闻349期,2922条,其中:电视新闻在中、省台播出491条,广播新闻在中、省台播出127条,《百姓关注》播出98期,纪录片27部。电影公益放映4.3万场次,放映覆盖率占行政村100%,自然村占85.0%以上。截止2010年底,全市广电网络覆盖了13个县(区)、163个乡镇、1182个行政村,县、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光缆覆盖率已达35.0%以上,用户覆盖率达55.0%。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34.35万户,其中:当年新发展用户3.0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25.96万户,其中:当年新发展6.52万户,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全市电视覆盖率99.6%,广播覆盖率99.3%。《延安日报》全年发行346期,共计1211万份。九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了陕西中广传播延安分公司,并开设了市内第一家CMMB终端产品营销点。目前,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已发展到近3000户。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

卫生事业有序推进。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0个;床位851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009张;卫生技术人员1025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8488人。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全市拥有村卫生室2580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40人,2009-2010年两年共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2815个,使全市规范化村卫生室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共接呼救电话1.42万次,出动急救车辆1.42万辆次,接回伤病员1.21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和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目前,已建成国家、省级体育先进县(区)4个,先进乡镇12个、先进社区5个、先进单位16个,市级体育县3个;建立了90多个全民健身辅导站点,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60人;建成全民健身广场16个。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范围内建成12个室内健身房、56条全民健身路径、100多个晨晚练点,为群众健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群众体育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到70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3%。在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杯9尊、银杯9尊、铜杯2尊;金牌168枚、银牌99枚、铜牌124枚,团体总分16267.25分,比赛金牌和团体总分均位居全省第三,并被省运会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圆满完成参赛目标任务,创造了我市参加省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2亿元,筹集公益金700多万元;销售网点从去年的206个增加至230个。

十、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新签合同项目113个,总投资717.30亿元,引进资金714.31亿元。有100个项目开工建设,到位资金85.55亿元,合同项目履约率为88.0%;续建项目91个,本累计建成39个,到位资金59.17亿元。新签和续建项目总到位资金144.72亿元,其中:境外和境内省外到位资金81.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35.77万美元。新签订协议项目44个,总投资143.76亿元,协议引进资金143.70亿元,7个协议项目转化为合同,协议转化率16%。全年共实施经济协作项目29个,项目总投资2221.54万元,争取捐赠资金670万元,捐赠资金到位670万元。其中,市直单位5个项目,捐赠资金到位150万元;县区24个项目,捐赠资金到位520万元。目前,29个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42吨,比上年削减3.5%;二氧化硫排放量18484吨,比上年削减1.5%。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为315天。累计建成清洁文明井场32489个,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达到95.4%;建成废水处理及回注站207个,回注率达到90.8%;建成输油管线6289.6公里,年管输原油580.35万吨,管输率达到45.0%;绿化油区面积11.7万亩,绿化道路7723.44公里;石油伴生气年利用率达到60万立方米。与延安电视台联合开办了绿色家园专栏,播发节目186期,发布空气质量信息预报1826次。在延安环保信息网发布各类信息4.8万余条,网站点击数达43万多人次,成为群众了解环保的窗口和环保部门服务社会的桥梁。

十二、市政建设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全年共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13.86万吨,垃圾清运率达到9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0%。全年共办理建筑渣土清运证54个,发放限改通知书132份,查处违章行为200余次,有效规范了城区建筑渣土的管理。栽植各类乔灌木72.8万株,新增绿地2.2万平方米,改建绿地3.8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3%、34.9%和9.58平方米。完成供水1490.72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销售液化气5830.41吨、天然气6147万立方米,新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6907户、餐饮用户120家、锅炉38台。新增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45万平方米。全年共处理污水1385万吨,城区污水收集率达到90.0%以上,污水处理综合合格率达到97.0%以上。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80元,比上年净增加2663元,增长17.5%。在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2368元,增长13.5%;家庭经营性收入1962元,增长19.6%;财产性收入407元,增长33.0%;转移性收入4208元,增长30.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73元,比上年净增加915元,增长21.5%,其中:工资性收入1434元,增长25.7%;家庭经营性收入2871元,增长21.3%;财产性收入276元,增长53.9%;转移性收入592元,增长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43万人,增长15.6%;城镇已参加保险人数54.2万人,增长4.4%;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7.62万人,增长0.7%;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6.02万人,增长12.2%;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14万人,增长8.6%;城镇已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37万人,增长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运行。全年有144.65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创历史新高,达到9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50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34个,床位2063张。全年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1万户,7.5万人,保障标准由每月180提高到每月31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8万户,14.8万人,保障标准由每年1196元提高到每年1600元。

第五篇: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运行与产业结构调整调查论文

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运行与产业结

构调整调查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中国纺织经济探讨中心为深入浅析我国纺织经济运行情况;实地了解产业集群课题探讨所涉及的内容;配合国家进展和革新委员会“关于请配合做好结构调整及经济运行专题调研的函”的工作等,前往河南、安徽、上海、杭州、南京、萧山、江阴等省市、纺织产业集群地及相关纺织服装企业、进出口公司、上市公司和交易市场,开展调查探讨工作。

一、纺织经济运行稳定增加,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以调研企业情况看,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应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济效益面对较大的影响。

(一)棉纺织类企业

今年棉纺类企业主要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受到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实施,部分地区政府对印染企业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业减产,致使上游棉纺织市场需求受到影响;二是针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使棉织类企业效益略有回调,尤其是色织类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以上海某企业为例,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流行品种的变动,牛仔布行情波动较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该企业今年1—5月同比减产12—15%,预计全年企业净利润率同比去年的5%有所下降,河南某棉纺企业也同样有着这一情况。预计今年利润率比去年的1.3%进一步降低。

虽然,今年棉纺织类企业整体效益略有回调,但对行业龙头企业,如华茂集团、鲁泰集团等企业仍是例外。这些企业由于坚持科技进步、塑造品牌、产品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方式,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安徽华茂集团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2.68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利润率达到9.4%,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2.6倍。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比去年还有进一步提高。

(二)化纤类企业

今年,由于化纤市场需求情况好转,以及原油价格的稳定,化纤类企业总体生产情况普遍有所改善。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的主营产品包括聚酯、短纤、瓶片三类。由于化纤行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以来短纤处于下滑阶段。于是新项目开工在近两年减少,但市场需求却一直维持在8%的增速,直到今年供需矛盾才有所缓解,短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应好转。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瓶级切片保持较快的增加速度,仍是三房巷集团企业的盈利品种。受此影响,三房巷集团经营情况有很大改善,今年该集团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自营出口3.1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自营出口超过7亿美元。

(三)服装类企业

虽然服装类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议价能力的有着,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其

中,以加工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杭州爱梦妮亚服饰有限公司仍能够维持5—10%的净利润率。以内销为主的服装类企业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服装类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企业整体盈利情况较好。另外,以服装交易市场来看,丝绸、服装等交易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国际品牌服装的价格显著高于国内服装品牌价格。

(四)纺机类企业

近年来,我国纺机行业经过快速进展,企业已有相当的进步,但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主要有着的不足是:第一,国内企业间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战。虽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但纺机产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第二,国内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允许下游企业赊账;第三,国内纺织企业对国产纺机产品具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纺机行业2007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上海某机电集团的毛利率也比去年的10%有所下降。

二、企业重视革新能力,研发投入有所增加

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革新对于企业存活和进展的重要作用。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工艺和研发新产品。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利润。

以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纱约占纱线总产量70%,其中紧密纺占20%。纱线无结头率和无梭布比重均达到100%。企业每年可开发500个品种的新产品,新产品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4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45%。依靠先进技术、革新能力,该企业产品以品种新、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国内外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进展壮大必须重视革新。杭州吉成化纤有限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坚持认为,重复投资一般化产品进入低价竞争,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求进展根本上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赢得市场。在项目验证上,投入一定资金调研市场。尽管自主革新能力薄弱仍是现阶段纺织行业有着的主要不足,但客观上,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和一些在行业内寻求长远进展的企业已充分意识到这一不足,并开始在自主革新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但以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利润偏低,缺乏研发投入所必需的资金还是现阶段有着的主要不足。

三、企业重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但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对于技术装备不足都比较重视,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产品品种和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利润。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安徽华茂现有设备中80%为国产设备。华茂认为,国产设备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一些技术差距不大的设备,如纺纱设备,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但很多国产设备在技术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织布设备尚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所属的上海一纺机和中纺机也认为,纺机企业的竞争以技术为核心。随着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对中高端

纺机的需求将增加,“高速、节能、减负、环保”将成为纺机行业的进展方向。但主要的不足在于部分国内纺机企业利润较低,研发投入不具备应有的资金,新产品开发比较缓慢。

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显著感受到,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杭州星盛纺织提出,由于针织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梭织市场正在相对萎缩,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上海申南纺织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响了企业利润。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对于牛仔布出口减少所做的解释是,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无法生产档次高、质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订单停留在中国。而随着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迅速进展,其生产的面料品种、质量与中国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之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很多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流失。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cn另外,我们调研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有着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进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五、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缺失是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有着的另一主要不足。贴牌加工的利润低廉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不足。调研组在走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但调研组此次对于贴牌加工的另一点认识是,抛开加工费低廉的因素,贴牌加工实际上也能够在扶助我国自主品牌成长、壮大方面发挥作用。调研组走访的华西村服装公司和阳光集团以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家企业都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生产,产品全部出口,加工利润很低。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以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华西村”和“Ren Bao”等自主品牌。该品牌由最初的团购销售市场向零售市场过渡,并选择城市开设专卖店。该公司认为,以事贴牌加工能够让企业在服装版型设计和时尚潮流方面借鉴到很多东西,有助于为进展自主品牌提供经验。同时,贴牌加工风险较小。在创建自主品牌的初期,保留贴牌加工可以为企业进展自主品牌提供稳定的经济条件。江苏阳光集团现有庞贝、威尼帝等自主服装品牌,同时也为国际知名品牌Hugo Boss贴牌加工。该集团认为,国际品牌在品质方面的苛刻要求能够督促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贴牌加工其实也是推动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另外,虽然品牌的作用主要是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锁定消费者的情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上游产品也开始重视品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安徽华茂的纱线品牌“乘风”,阳光集团的呢绒品牌“阳光”在市场上都享有盛誉。其品牌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产品,销量依然很好,为企业带来声誉和利润。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对严峻考核。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利润,增加风险;

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贸易摩擦肯定影响企业的出口;中欧协议即将到期,一些主要出口欧盟的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如果过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计划,必将再次由出口井喷引发剧烈贸易摩擦,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欧纺织品自由贸易;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

六、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日趋稀缺

通过对杭州萧山区、江苏省江阴市、上海市三地区调研,可以发现制约这些地区纺织工业进一步进展最主要的不足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以及土地审批困难。

目前,这三个地区土地成本均呈直线上涨走势。在上海,由于土地成本上涨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多数纺织企业均搬迁至邻边省市,市区内纺织生产企业非常少见。

同时,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等不足同样困扰着整个纺织行业。其中,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企业所受负面影响巨大,而化纤、纺机由于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轻。以走访的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看,无论是江阴的阳光、安徽的华茂、萧山的民营企业,为了吸引员工,目前工人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工资方面,近年来一直以每年7—8%的水平上涨。根据部分服装加工企业反映,因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接单较为慎重。

七、纺织集群优势显著,将延缓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

此次,我们重点调研杭州萧山和江苏省江阴市两个纺织产业集群地。萧山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纺织工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40%以上。预计2007年该地区能够实现GDP3000亿元,化纤、纺织、服装产值约1600亿元,占总产值的43%。纺织企业在该地区具有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该地区政府官员高效的服务意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家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周边专业市场(如中国轻纺城等)提供的及时信息。

江阴市是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基地市,纺织工业是该地区传统支柱产业,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30%以上。目前,江阴市政府把纺织行业列入了重点进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重点进展精纺面料、高档纺织品的进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纺织行业整体水平。虽然东部地区面对土地、劳动力、能源要素日趋紧张等不足,但由于集群优势的有着,纺织企业倾向于在原地区进展,而不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已形成不公平竞争。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执行的不统一,同时,与小企业相比,规模以上企业管理成本显著偏高。因此,在产品价格竞争方面,往往大企业没有小企业更具有优势。小企业低价低质产品不仅挤占市场份额,同时也在国际上给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树立不良形象。倡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出台执行社会责任标准的具体规定和办法,而行业协会应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协同监督、检查企业执行情况,以确保企业间的竞争,是公平和公正的。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cn

下载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案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案例】 企 业 简 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是国内从事电子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探析(5篇范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国家经济支柱产业,它已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它必将带领其他产业......

    产业经济学-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浅析

    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浅析 【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

    经济运行情况

    二 20131312012年科右中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根据盟统计局反馈,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0028万元,可比增长13.5%,完成目标值48亿元的100.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072万元......

    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县农业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

    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全文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新华社......

    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全文

    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全文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诺诗曼2012年服装行业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24.7亿件,同比增长7.73%。其中梭织服装63.52亿件,针织服装61.18亿件,分别比2011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