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高考语文备考会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思考与途径
——参加2012年高考备考讲座情况汇报
2012年2月25日,在学校教研处的安排下,我参加了2012年高考研讨会。此次活动,行程紧张,安排充实,收获颇丰。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聆听了哈尔滨、宁夏专家所作的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科学备考讲座。此行我的主要收获如下:
一、进一步准确了定位我校语文备考
此前,我校参加乌鲁木齐一模考试的语文成绩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做了一次定位,使我们找出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本次外出学习,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参考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明确了以下几点:
1、我校语文备考的整体安排较为科学,进度合理
2、我校语文备考思路和各专题的备考方法完全符合专家所讲
3、学生语文成绩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对平行班学生而言)
4、作文复习备考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增加训练的针对性和训练的密度
5、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的训练落实不够,以致有效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二、对科学备考、高效备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基于迅速提高考生成绩的考试研究
(1)及时、准确地掌握高考信息,少走弯路;
(2)研究考试、把握规律,实现高效;
(3)掌握适合自己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增分;
(4)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备考效率;
(5)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6)内心充满激情,渴望成功,实现积极主动备考。
2、结合学科特点,配合班主任,做好基于学生成绩为中心的激励教育、自信培养,为成绩提升保驾护航
(1)、激发学生原动力与主体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注重家长的理解与沟通。
每月召开一次学生、教师、家长大会。把每一次大会开成激励成长、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总结经验、注重阶段策略、促进共同发展的会议。
(2)、加强德育工作,促进人人向上。
打造一个自主型、学习型、文化型的班级。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学习热情。
(3)、学生在自信、专注、热情、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
(4)确定高三第二学期的增分计划
(5)强化目标意识,进行目标激励。设计自己跨越四个台阶的具体分数目标。进行模拟志愿填报。进行目标的科学分析,不断缩小目标差,用理想的目标鼓舞人、振奋人、激励人。
(6)有创造性地开展导师工作,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动力。(每一个月一次交流,一句激励语)
(7)开展学法研究,提高学习效率,(8)加强身心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9)加强生命教育,激发生命活力。
三、对下阶段复习备考工作有了具体思路和做法
1、训练量要加大。没有海量的有针对的训练,学生难以成为“专业考生”。
2、切实加强对考纲、考试说明的琢磨研究。待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出来以后,要做专题研讨,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去体现相关的变化。
3、训练的针对性要加强。既要考虑到整个学科学生现状,又要考虑到不同班型的差别,既要做好培优补差,又要走好中等生的再上台阶。
4、整合备课组的优势,充分发挥林老师等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备考经验,切实做好“老带新”传帮带工作,在做好高考备考的同时,历练培养新人。
5、开展好每次教研活动,做到有重心、有主讲人、有问题有研究、有思路有措施,既充分研究高考有充分研究学生,既研究课堂的高效又研究作业和考试的有效,既有较好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合作。
6、及时掌握分析共享各种备考信息。通过网络、模考分析会等诸途径最大范围地掌握备考信息,分析后通过训练在学生中得以强化。
7、经常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信心。
8、做好相关的分析工作:学生试卷分析、学生考试情况分析(小分分析、纵向分析)、吻合度分析,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量身定做出一套方案。
9、做好非智力因素失分的研究与预防。
四、需要年级和学校的支持
1、训练时间的保证
2、考纲、考试说明出来以后,相关信息的收集,相关信息卷的征订
3、多鼓励年轻教师的教学
4、做好高仿真训练:争取提供既往高考原版答题卡、答题卷
2012年2月26日
第二篇:参加高考化学备考会心得
参加化学高考备考会心得
学校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请进来”,是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认识水平的有效手段。作为普通老师我最认同的是这学期,学校为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让教师了解本地区以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教师培训和继续学习方面学校舍得花钱,3月5日我们高三教师一行10人赴贵阳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短短一天的培训时间,我非常珍惜这种学习机会,努力做好笔记。因为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新颖,我非常渴求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返回学校没几天,又参加在威中的高考备考研讨会。现将两次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以供同仁交流: 一.教师应努力做到:研读考试大纲,把握考点;分析高考试题,掌握方向;复习精讲精练,事半功倍。高考化学试题总体特点 :六字(基础、新颖、多变),试题联系实际多(虽较09年比重有所减少主要减少在选择题,但仍是最多的),重视化学用语考查、综合性探究性很强。
我们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遵循课标理念 依托基础知识 彰显学科特征 注重能力考查
学科内综合(2005~2007年曾被淡化)化学计算(恢复权重,但2010年可不要求过程)思维全面性、因果关系、联系实际、形式背景新颖。
这就要求我们有五个坚持
①坚持体现学科特征 抓规律、记特殊 ②坚持化学计算的权重,可是淡化计算过程 ③坚持依托基础实验考查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④坚持对思维全面性和因果关系认识的考查
⑤坚持不再有系数复杂的方程式配平
做到五个关注
①图表型题目形式明显增加,(与06年07年相比化学09年和10年多是物理07年最多);打破多年的惯例,Ⅱ卷四个大题由传统的两推断一实验一有机改为一图表一推论一实验一有机。
②选择题10题2010年相对于2009年的变化;
③取消离子共存(08和09两年都有),保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④28题用多种物质的检验区分代替传统的框图推断题;
⑤较多地强调探究性。28题涉及确定和不确定;29题又提出要求改进:对思维严密性要求都很高
二.高考中化学第Ⅰ卷考查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键的极性、晶体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貭溶液(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pH计算、盐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电化学。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简单判断、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判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判断。
我们已知考点,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应试策略:知识升华、习题精练
第Ⅱ卷:共60分,共4个大题,分为:物质结构推断(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推断元素名称、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及计算相结合,根据题示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化学用语)
有机合成与推断(根据框图及简单计算推断有机物结构简式、同系物、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实验现象;根据给出的结构简式所含官能团,推出发生指定反应所得物质的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共计19分,约占化学总分的17.6%。化学实验(从不熟悉到“熟悉”)
三.一轮复习教学安排建议:(现已经基本结束)
以六大块知识体系为顺序,分章节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中间穿插重点、难点专题讲座和训练。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两大块分为穿插复习和专题突破两种形式完成。课堂以讲、练、记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好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轮复习目标定位:
在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同时,完成主干知识的点、线、面连接,熟悉课本,夯实双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二轮复习教学安排建议:(4月上旬到5月上旬)
以考纲考点为依据进行重点、热点专题突破,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期间穿插进行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训练,试卷的结构也做相应的调整.二轮复习目标定位:
以训练为主,在练习中找不足、在测试中找漏洞。使学生熟悉高考理综二卷的题型及出题模式,集中时间进行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得分能力的提升。三轮复习教学安排建议:(5月上旬到6月上旬)
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纠错练习,以综合训练为主,以专项训练为补充。考前约两周时间用于课本知识回归、课本实验回归的整理。
全组一致密切关注各地考前压轴卷等信息,分工合作落实试题的精选,命制有针对性的习题。落实三册课本内容的回归。帮助学生进一步查漏补缺,平稳心态。三轮复习目标定位:
课本知识回归,完成从基础到能力,从能力到基础的的融汇贯通.进一步巩固 所学知识,将其熟练应用到考试氛围中。
集中训练学生答题能力,如:考试模式的适应、考试心理的调试、考试技巧的把握。通过专项训练要使学生的解题速度变快、对常见题型熟练掌握、规范答题落笔拿分,从而增强自信,从容应考。备考建议:
1、概念的复习要强调精准把握、熟练应用。
在对重点概念理解基础上必须要通过大量练习,反复辨析,强化记忆。如气体摩尔体积,它应用的对象是气体,那么它对固体、液体就不适用。燃烧热,抓住“1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抓住“稀溶液,生成1mol水”;物质的量浓度中分清溶剂的体积和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同系物,把握“必须属于同类物质、结构相似、官能团相同并且数量相等”;再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2、要注意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以下各组概念:
相关概念——电离、电泳、电池、电解、电镀、电化腐蚀、电极„„ 相反概念——电解质、非电解质;阴极、阳极;正极、负极;加成、消去„„ 相似概念——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挥发、升华、蒸发;蒸馏、分馏„„
相近概念——原子、同位素、元素;原子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单质的性质;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3、化学用语复习要注意规范书写的训练如:
原子、离子结构简图等;
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注意结构简式中组成基团间的连接点等;
化学方程式(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细节如:看清题目要求、化学计量数最简整数比、不缺失物质、条件完整、连接符号
正确等。
多做特例总结,如:常见需要用可逆号、箭头连接的的方程式;金刚石、石墨,淀粉、纤维素,葡萄糖、果糖等参与反应时需在化学式后用名称标明等等。
据教学经验,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基础知识掌握模棱两可;
2、审题不仔细,抓不住重点;
3、卷面表达时,点不到关键处;
4、落笔不能拿分,书写规范训练不够;
5、应变能力欠缺,思维不灵活。
我们在考前教学必须注意以上问题,加强训练,巩固落实,尽一切可能杜绝问题的出现。
最后教学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做到:明确高考目标、笑迎高考。
第三篇:武汉高考备考会总结
武汉高考备考会总结
平兴胜
2011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武汉召开了2011---2012年高考备考会,大会回顾了往年高考得与失,对2011年作了试卷分析,展望了2012年高考趋势和方向,提出的高考复习方法,先后有四位专家作报考,获益匪浅!
首先作报告的是北京专家蔚国娟老师,她报告分四个方面:
一、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试题特点
二、全国新课标卷两年高频考点分析 三、三轮复习的不同任务
四、2012年备战高考的方法策略
一、2011年新课标试卷特点:不仅关注国家重大政治生活、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而且关注公民个体,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试题呈现形式和设问形式,很多借助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创设试题情景时,尽量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列举不同观点,让学生在辨析中回答问题的趋势明显
二、新课标高频点主要表现在:国家和公民的政治、经济生活主题;与民生问题紧密联系的现实生活主题;高于现实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日常生活与文化现象中发人深省的生活哲理 三、三轮复习不同任务:
第一轮:系统进行知识复习它包括:
1、“两个逻辑”的结合以理论逻辑为“明线”
2、“地毯式”复习与“主题式”落实相结合3、建立“易错易混”问题库,边复习边辨析。
两个逻辑指:课堂教学——生活逻辑是明线,知识逻辑是暗线
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
学生从“或然”到“豁然” 到“应用”
教学设计——理清知识逻辑在前,对应生活逻辑在后
根据知识教学需要,筛选使用生活案例
教师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复习考试——理清知识结构在前,分析生活现象在后 第二轮:设置情境训练能力;
1、“专题”的变化:改变唯一的热点专题式
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生现实生活
文化产业和文化现象、漫画与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时政热点的关注方向:
1、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3、南海问题的由来、南海问题的实质
4、怎么看四个经济热点问题(李德水)
通胀、外汇、住房、增速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2012学第1 ………
2、做好各地模拟试题的综述,变换角度训练
第三轮:查缺补漏回归基础
1、知识的提取和运用
2、各地模拟题共同关注的热点知识
3、各地模拟题都忽略的冷点知识 四:2012年备战高考的方法策略
指导学生读书,文本知识永远重要;关注学生训练,能力方法最为关键;注意循序渐进,分段完成复习任务;做好心理和生理调整,保持最佳状态。
第二位作报告的是武汉外国语学校华林飞老师的报告,他先后做了新旧考纲对比,和宁夏五年来试卷分析和复习备考策略。新旧考纲对比我放在网上邻居,希望老师多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宁夏试卷
分
析
特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试题特点选择题
1、计算题成为必考题
2、选择题多为两两组合选择题(双项选择)
3、一材一题常见,一材多题少见
4、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5、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6、凸显能力、素质考查非选择题
1、背景材料开放性强
2、试题设问开放性、探究性增强,凸显能力考查
3、学科内综合趋势增强
1、背景材料开放性强从时空角度看: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跨越中外。从内容上看:家庭生活、家乡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人类社会。
2、试题设问开放性、探究性增强,凸显能力考查(2008)38.(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6分)(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2008)39.(1)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2)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所作的庄严承诺以及提出的建议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2分)(3)分析表3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4分)(4)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8分)
4、学科内综合趋势增强文化生活(2010)39.(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生活与哲学
武汉市倡导的复习方法㈠结合学科实际,一轮复习主要采用“以题引讲,题组反思”方法:(1)学案导学。精心编制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是践行课改理念、推进高效备考的方法。学案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关键词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将需要重点识记、理解的关键部分留空由学生填写,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巩固基础。经典题组(10题左右):按考点知识的内在逻辑,精选经典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尝试解答。教师要检查、批改,并对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知识整合要点:对核心知识的重组、拓展,呈现在学案上,以便学生准确掌握。创新试题演练(10题左右):针对热点,改编、创编试题,供学生训练巩固。教师也要检查、批改,并对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好习题讲评工作。武汉市倡导的复习方法㈡1.突出重点,反对漫天撒网,平均用力。2.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开展热点专题研究,找准切入点。3.坚持“实际联系理论”,重点培养知识运用能力。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提高热点专题复习效率的关键。组织时政专题复习,可以尝试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课堂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武汉市倡导的复习方法㈢1.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于材料性试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主导题型,提高学生读题、审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试题材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形式材料在呈现信息上的特点,掌握全面、准确提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在研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单个材料,提取显性信息,又要分析多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隐性信息。培养学生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进行专项训练。武汉市倡导的复习方法㈢2.把握设问的能力从问题的具体指向看,设问可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怎么办”等。要结合高考试题的分析,把握不同设问的特点及解题要领。从回答问题需要运用的知识看,设问又可分为指定了具体知识点的收敛性设问和只指定了知识范围的开放性设问。前者强调分析的层次性、深刻性(即“深挖洞”),主要考查演绎思维能力;后者强调分析的全面性(即“广积粮”),主要考查归纳思维能力。要把握这两种设问的特点及解题规律。武汉市倡导的复习方法㈢3.提升思维品质要着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时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特别是试题讲评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关注、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学中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归纳、演绎、比较等专项思维能力,可结合高考试题的讲评,引导学生对如何归纳、如何演绎、如何比较进行总结,帮助其掌握归纳分析、演绎分析、比较分析的具体方法。针对新课程卷探究类试题比重加大,并设置较大开放性问题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加大相关题型的训练力度。
最后作报考的老师是武汉江传佳老师,他重点做的也是如何做好复习备考一、一轮复习策略与方法复习策略:三位一体,立体推进关键词:知识·方法·热点·立体复习方法:以题引讲,题组反思关键词:学案·题组·反思·滚动主要环节第一,知识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将需要重点识记、理解的关键部分留第二,以题引讲空由学生填写,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巩固基础。选择题组训练:着眼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和运第三,题组反思用,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和难度,追求知识题组:在反思中重组主干知识“一做就错,一点第四,滚动推进就破”。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做好错题的收集、整理工作,典型错题要依次滚主观题组训练:着眼拓展知识层次,完善知识结方法题组:在反思中提升审题技巧和思维品质入下一次训练,并分阶段进行“回头练”,坚持步步为构,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过程,培材料信息·设问信息养思维品质。营、滚动推进。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究
第四篇:高考英语备考会总结
高考英语备考会总结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由武汉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肖老师给我们做的关于2014湖北高考备考会议,时间虽然短暂,但4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获益颇多,让我不仅仅对高考备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还让我对英语教学该如何有效开展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肖老师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事宜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就是在北京,山东已经实行高考英语降分的大局之下,湖北基于省情,仍然是“稳”字当头,在近几年中,高考英语依然实行满分150的政策。
其次,肖老师具体的分析了历年湖北高考的试卷难度值,对14年高考也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在求稳的前提下,今年的高考较去年来说,难度有所降低,这也给我们各位老师充足的备考信心。再次肖老师就各个题型具体分析了相应的解题以及备考的策略,结合自己的感受,对培训会内容总结如下:
一、如何进行听力教学和训练?在英语的学习中,听说读写是紧密联系的,而听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肖老师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环境,那么全英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同时也很好的复习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词汇。足够的听力专项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做听力试题时注意答题顺序,尝试边听边记重要信息词,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二、如何突破“词汇”难关?考纲要求掌握的词汇是3519个,经过试卷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词汇都来自于教材,所以在复习中,狠抓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词汇教学中,要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理解着去掌握这个单词的具体含义,有条件的话,最好用英文来解释英语单词的含义,这样才会更加准确无误。
三、如何提高完型和阅读的得分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答完型填空的方法,讲到这里时,肖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即从来不会为学生翻译相关句子或者段落,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结合上下文来找出相应的答案,这一点,我觉得是我该学习的地方,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对句子或者段落理解的障碍,我走了一个误区,即会把英文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在做题的时候也会形成这样的一个习惯,逐字逐句的去翻译,这样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之内,根本就无法完成相应的任务量,通过肖老师的经历和讲解,我深深的明白到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进行科学的备考。
四、作文如何把握基本分?关于作文,肖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武汉一名体育生的成功经历,仅以“ I like basketball , my favorite star is Kobe.” 这两个简单的句子在武汉市的几次调考中灵活的运用而得到了作文的基本分。这一个成功的事例让当场所有的老师都感到震惊。
肖老师以其幽默风趣的讲述方式,让整个报告厅笑声不断,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四个小时的讲座。我想,有了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讲述英语教学,讲述高考备考,为迷茫的我们指明的科学的方向,大家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做一个合格老师的重要性,我想,当年他的那些学生是幸福的,那么,我是不是也该为了我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备考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正确的行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我正在行动中。
第五篇:高三语文备课组参加惠州市高考备考会总结报告
高三语文备课组参加惠州市高考备考会总结报告
时间:10月10日
地点:惠州一中老校区科学楼
主讲人: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马新民 主题:建设科学高效的备考课堂
我校与会人员:方梦龙
邓文兴
郎杰
黄伟中
陈寅翠 心得体会:
1、语文是大有可为的,语文老师是大有可为的。
2、备考内容要科学选择。
3、备考要抓重点板块:语言运用、默写、作文。
4、教学要降低目标,要关注中等偏下的学生,让他们感到语文是可以学好的。
5、作文教学要重点抓记叙、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附:报告全文
建设科学高效的备考课堂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马新民
在东莞,语文曾是一个长期被边缘化了的学科,语文科目不受重视、语文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语文教师的才智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众多,但最核心的因素恐怕还在语文本身,在于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在于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陷在失败主义的泥潭里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学习不断创新,用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来改善语文的生态空间。
从2001年起,我们就在东莞高级中学开展“科学备考高效复习”实验研究和探索,以作文备考改革为突破口,来提升语文复习的效率,当年收获颇丰,考出了一流的成绩,其后不断总结经验,寻求科学高效的作文备考之道,成绩连年攀升,2002年高考一跃成为全市第一,当年东莞全市语文单科800分以上的8人,该校就有6人,其中一人以897分的高分居全省前茅,有四人进入全省前一百名。
该校的生源在东莞地区只可算得二流,并不占优势,但其语文高考成绩不仅在东莞独占鳌头,即使与省内很多名校相比也并不逊色。
从04年起,我们很多学校的语文高考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全市的平均分首次突破五百分由原来的十多名跃居全省第五,平均分优等生及各线的上线率都在各科前列,应该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平均分的角度看:03年475分,此前一直在470分左右徘徊,04年全市语文平均分首次突破500分大关,取得了505.44的好成绩,为全市所有高考科目的第二,居中英数综合四大科之首。05年平均分为512.37,是唯一突破510分的科目,居所有高考科目之首。2007年原始分计分,91.47。2008年93.59。
从全省排名的角度看:02年是全省第15位,2003年是全省12位,2004年一跃为全省前8名,此后基本上在7名以内。
从高分层的角度看,04年以前语文800分以上人数基本都是在10人以下,04年有20人,几乎是所有科总和的一半,05年800分以上人数是16人,也居各科之首。同时,语文单科875也是所有学科中最高的。2007年120分以上全市148人。2008年120分以上全市266人。
从具体学校的情况看,六所大的市属学校中语文已经在逐步成长为优势学科,高级中学的语文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东莞中学,05年语文平均610.66分,比去年提高23分,并首次突破600分大关,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莞中107.1,2008年东莞中学108.09,省知名的重点大校前三名。103分以上7人(省实3个,华附5个)
高级、一中、实验等都在104上下,与省内很多知名重点大校持平。在很多面上中学,语文都是强势的学科甚至是最好的学科,成绩突出。
由于东莞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小规模高中特别多,差下生面非常光,这样的成绩的取得是殊为不易的。事实证明,只要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训练科学,通过高三将近一年的复习,语文成绩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能创造奇迹。
东莞的经验是什么呢?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走合作共享之路,建设科学高效的备考课堂。那么,怎样建设科学高效的备考课堂呢? 备考课堂的一个核心: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
高三,得分是硬道理。就语文而言,语文素养不等于得分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在其母校江苏辅仁高级中学恢复命名庆典大会上有一个题为《中学时期的素质养成》的发言,他指出:素质包括方方面面,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等。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应试是必须的,要承认现状,应试教育纵有千般不是,毕竟还是能反映一部分素质状况的,如知识积累、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这些对成材也是必要的,如果连这点负荷都承受不了,也许你的发展高度确实有限,教育资源确实应该提供给你的比你更优秀的人。对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我们应该有这样清醒地认识。
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我认为高三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十多年,高三是一个重要的终点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起点,他能跃上怎样的一个台阶,关乎其终身发展。因此家庭关注、社会关注,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我们在小学在初中在高一高二多关注他的全面素质,用高三一年搞搞应试应该不为过吧。是否关注考试,我认为是一个高三教师职业良心职业操守的具体体现。当然,我们更不能以素质教育为挡箭牌来躲避我们的责任掩饰我们的懒惰甚至无能。
对应试的轻慢、对应试策略的不以为意,在我们的个别教师和学生中确实存在着,它影响了我们备考的积极性,使得我们不能用科学地眼光去研究考试、应对考试。
备考课堂的两大任务:帮助学生唤醒、整合、积累知识。引导学生探寻方法。备考课堂的三大原则:切合学生的实际基础(起点),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合考试的实际要求(例:《沉没,是因为质朴吗?》)。
带着这样的任务,本着这样的原则,我认为高三的备考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选择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复习什么也永远比怎么复习重要得多。复习重点的确定包含这样几个层面
第一,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应该以哪些板块为重点?我们曾多次将各种统一阅卷时各大校小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有一些考点与学生的生源基础有密切的正向关联,而有一些则不是,我们认为,后者就应该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其实,对广大教师而言,有一个更为简单的测定方式„„,教师在做了那么多的题目之后依然束手无策的东西,你能保证经过一些训练后你的学生就可以有效得分吗?
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那些真正的肥沃的土地上,而不是在盐碱地上瞎耽误功夫,我们才能有“高产”“丰产”。
第二,选择复习内容,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复习资料的选择,对良莠不齐的复习资料要高度“警惕”,认真筛选,绝对不可盲目逐一训练。建议大家用好各省的高考题和各市大型考试的试题。
第三,具体课堂的内容选择,尤其是试卷讲评,也绝不可串讲到底。教师的第一功夫是发现问题,第二个功夫是选择问题,选择的标准是“重要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三个功夫是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子:万江中学的作文讲评教案。总之,要动脑筋,要对高备考有一个理性认识——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哪些是可复习的,哪些是不可复习的?哪些是能教给学生的?哪些是不能教给学生的?
合理安排结构
尊重知识的习得规律。一纸高考试卷,150分,几十个考点,有的重在点拨,有的重在识记,有的重在归纳梳理,有的重在强化训练。有的考点可以在短期训练中有所突破,有的考点则需要知识的日积月累。本书一方面对应高考试卷的各大板块设置专题,便于学生归纳整合相关知识、强化训练答题能力。另一方面,又将字音、字形、成语、作文所需的素材、考纲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等需要日积月累的材料分散在各章节,便于学生“零存整取”,这样,既保证了专题知识点有纵深、强化的指导训练,积累的知识又时时出现,充分尊重了知识的习得规律,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备考的有序推进。
准确设立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乎我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以诗歌鉴赏为例:
2005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矾,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2分)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 ·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3分)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分)
参考答案: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
(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
评分标准:答出实写之景的得1分,答出虚写之情的得1分,答出虚实结合意思的得1分。
可以如此作答:“‘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这两句中的实写是------,虚写是-----,虚实结合,表达了------”
以作为为例:
在近年来的作文教学领域,个性与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视的方向,每年高考中考之后,那些异彩纷呈的满分作文就备受关注。各大报章纷纷推出专栏评介,媒体的热情社会的关注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兴奋、自豪,毕竟,这些佳作凝聚着中学语文教育者的心血,体现了近年来语文教改和高考改革的实绩。但是,作为普通的高中学生,对此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满分作文尤其是其中极具创新意识的文章,往往是上万粒沙中拣出的金子,我们可以欣赏可以赞叹但不可盲目奉为圭臬。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满分作文的作者都是写作“高手”,由于母语学习的特殊性,写作能力在中学生中呈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性,少数优秀学生的作品可以达到报刊发表甚至著书出版的水平,他们的优秀是以广泛的阅读、较为丰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淀和不可否认的写作天分为背景的,比如《赤兔之死》的作者就曾读过40多遍《三国演义》,这样的阅读量即使是教师也很少人能够达到,更遑论学生。因此,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阅卷场有大量的文章还停留在相当拙稚的状态,如果不能设定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而以满分作文为追求的标准,势必给我们的作文备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创新,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备考中一个被过分强化了的目标要求,随着一大批极具创新意识的满分作文的出现,形式上的求新求奇甚至求怪成为备考中一个危险的潮流,有些同学甚至将它视为得高分的一个终南捷径,殊不知文章的创新要以深厚的功底为背景,对大多数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盲目创新只能是东施效颦,刻意求新往往会弄巧成拙,因为创新是一种与人的灵性禀赋相联系的富有个性特征的能力素质,就广大中等生的实际来看难以在短期内训练达成,“大匠可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如果把诸如“医学诊断书”“小话剧”“科幻小说”等形式的创新做为作文备考的目标,显然走进了误区。前面的标杆作文是平实的议论文,并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创新特征却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反映了评卷场的正确导向与务实作风。
那么,备考选择何种文体为主攻目标更为适宜呢?基本原则当然是学生擅长什么就选什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大面积的中等生并没有特别突出特别擅长的文体技能,我们应该向那条路上努力呢?从高考命题的历史来看,从1978年到现在记叙文两次,议论文18次,不限文体6次(近几年的话题作文都能采用议论文体写作),议论文比重最大。中考重点考查考生记叙、议论的能力,要求考生“我手写我心”,叙写真实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从素质教育的视野来看,中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中学语文写作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会公民的思考与表达。学会平实地、有效地表达。而我们的作文目标中往往文学的东西太多了,高端的东西太多了,这可能是因为教材中古今中外可称经典的优秀作品太多,我们关注优秀的满分作文太多,标准降不下来。我们最需要的,与终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思考和表达身边问题和事件的能力,也就是议论与记叙表达的能力,它所要求的效率,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最准确地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看法和描述自己的生活的效率。它的标准简单明确,在诸种文体目标中最具达成性,因此复习训练中,我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以此来追求写作素养的形成和考试的成功。
当然。我们并不是希望把所有的文章都往一个目标上引导来禁锢学生的思维,更不是要降低作文的追求目标来限制个性的张扬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写作方面的尖子生一定要积极创新勇于冒尖,如果你是中下水平的学生,目标的设定的失衡会让你对高分作文产生“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写作方面进取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而眼界过高就难以在习作中发现闪光的东西,难以激发写作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写作的价值,就难于有持续的写作兴趣也就谈不上写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失衡会带来教育功能的失衡,导向的失误会对我们的学习心理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想,考场作文的总目标应该是:重审题,写扣题文;重点题,写鲜明文;重文体,写合体文;重结构,写清晰文;重素材,写充实文;重语言,写精彩文;重文面,写整洁文。这是确定作文备考目标的大前提。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提出的写作基本目标分别是“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像,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我们的备考应该稳扎稳打,狠抓基本功,为达成这一基本目标而努力。积极探寻方法
先讲《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不同的考点,不同的题型,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在解题训练中,最低层次的训练是知道答案是什么,更高层次的训练是知道为什么这样解答,最高层次的训练是寻求答题的“普适”方法。高三备考搏击题海但收效甚微的原因往往在于“普适”方法的探寻困难。高考备考有两大问题:提高知识与能力,还是训练和规范做题思路和做题技巧?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训练和规范做题思路和做题技巧,让学生走出感觉答题的误区。但必须注意,对于具体的题目来讲,知识性和技巧性是各有侧重的。对侧重于知识性的题目,如果你大讲什么技巧,就是盲人瞎马。比如成语题,由老师条分缕析高考成语题制造错误的十二大特点„„比如仿写题„„
不要知识能力者——他们认为,知识和能力的问题,是高考复习备考不能或很少能够解决的问题。十年都没有很好的提高,一年行吗?我们只要通过正确的做题思路和良好的做题技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就足够了。
不讲思路技巧者——他们认为,知识和能力的问题才使高考复习的关键的问题。没有知识能力支持的做题思路做题技巧,都是白费。
王蒙郑渊洁的语文功底不厚能力不强吗?
不加区分者——高考题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主要靠知识能力解决问题,有的主要靠思路方法解决问题,有的要靠两者和起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我就主张首先要学会区分题类确定思维,以2000年全国卷第四大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四声):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
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3.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附:答案
1.(6分)(1)评价历史(2分)①凄婉的历史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2)看待现实(4分)①开放 ②自信(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4分)(1)(2分)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以感情;(答出一点得1分。)
(2)(2分)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3.(4分)(1)(2分)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2)(2分)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 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理解分析题,重在训练思维。
许多人把现代文阅读答题训练说成是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等等,这都是不够正确的。现代文阅读答题的备考训练不同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上述能力),它是要在过去的阅读教学已经培养了许多能力的基础上,将这些能力和答题要求联系起来,教会学生如何答题如何得分,所以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训练思维的问题。比如:如何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题目的要求联系起来。如何区别不同的题型并选择不同的答题方式方法。如何面对题目的要求到文章中去寻找具体的阅读点。„„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解文章的问题。有教师或学生常常把答题不正确,归咎于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不够,其实这往往是一种错觉。
鉴赏评价题,重在建立边际。《烟囱里的兄弟》也有类似的问题。
以作文为例。
有一个题目是这样的: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一只鸟感叹地对它的孩子说:“看到了吧,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学生的立意是“不要对他人的梦想说三道四”,老师说这样立意不行,学生想不通,老师讲不通,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因为没找到“普适”的方法。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有些教师给出的方法是“抓关键句”!那么,写“梦想”行不行?
特别提示,审题一定要到达观点,形成一句话,而不能停留在某个所谓的关键词。
高度重视基础
优秀的人往往只想着“扫天下”而不愿“事一屋”,他们沉醉于优秀的大家名作的品读而不愿花时间去区别那些字音字形成语等等的细微差别,结果我们的学生很容易在基础知识点上出问题,比如李海默,基础知识错了三题,非常可惜。我在高级中学和东华高级中学大力倡导用小黑板开辟基础知识园地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实,关注基础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那几分基础得分,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但由于他们原本生活环境的封闭以及对粤方言为主的港澳文化的盲目尊崇,加之小学初中阶段方言授课现象和粤方言广播电影电视甚至书面读物的大量存在,他们“接受”和“表达”这一言语活动的两极都处在粤方言的强势笼罩之下,听说读写都以“白话”为主要工具,方言语汇、方言句式在学生言语能力生成的最重要阶段过于强大地不断“类化”着他们的言语经验,导致粤方言区大部分学生不仅普通话发音普遍不准,更严峻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普通话语汇严重匮乏,一是表达系统严重不规范。词汇量的贫乏导致表达苍白,词不达意,表达系统不规范导致句式混乱,语感不强。这是严重制约我们学生普通话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两大瓶颈。我们要认真反思:为什么在学了十年的语文后学生的词汇量还是如此贫乏?为什么语文教学的效率如此低下?其原因固然相当复杂,就课本来看,词汇量少而分散,更由于篇目的限制,词语的复现频率很低,不符合学生积累识记的科学规律。而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更少顾及词汇量的积累,作为人类思维和表达的主要凭借的词汇的贫乏,直接造成了思维萎缩,思路枯涩,句式呆板单一。一句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各种花架子之下忽视了一个简单的常识: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句法是语言的建筑规则,材料供给不足建筑规则混乱的言语建设工程必然是“少慢差费”的“豆腐渣”工程。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绝不能仅仅凭一块小黑板。但我们要切实关注语文的一些最基本的元素。总之,少讲答题技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返璞归真。
有效展开阅读(主要对准写作的阅读)
高三的课堂已经没有了系统阅读教材和相对从容的品读课文的心态和机会,相当多的备考其实就是解题大战。阅读,明显退居次要地位。其实在考场上,语文的很多题目都没有太多的理性分析的时间而是取决于良好的语感,所谓良好的语感指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语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取决于持续的阅读。而且,语文应考能力的致命伤是“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主观笔答题比重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词汇的贫乏、语言材料的贫乏、写作素材的贫乏必然导致考场失利,因此,高三备考绝不可放松阅读。
到了高三,读破万卷书已经没有可能了,那么,我们该读什么,怎么读?在什么时间读?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冷静思考的。
首先,我们要考虑时间与精力的限制,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作为一门课的语文,在整个学习时间里,不应该占过大比例,语文没有权力占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当然大家也不愿意牺牲其它科目来大量研读名著和大部头的作品。时间和精力的下限钳制了研读名著和大部头的作品效益与成绩的上限。
其次,我们要考虑我们的写作缺少的是什么,反思我们的语文学习,就会发现,我们虽然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但由于原本生活环境的封闭以及对粤方言为主的港澳文化的盲目尊崇,加之小学初中阶段方言授课现象和粤方言广播电影电视甚至书面读物的大量存在,我们“接受”和“表达”这一言语活动的两极都处在粤方言的强势笼罩之下,听说读写都以“白话”为主要工具,方言语汇、方言句式在我们言语能力生成的最重要阶段过于强大地不断“类化”着我们的言语经验,导致粤方言区大部分学生不仅普通话发音普遍不准,更严峻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普通话语汇严重匮乏,一是表达系统严重不规范。词汇量的贫乏导致表达苍白,词不达意,表达系统不规范导致句式混乱,语感不强。这是严重制约我们普通话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两大瓶颈。我们要认真反思:为什么在学了十年的语文后词汇量还是如此贫乏?为什么语文教学的效率如此低下?其原因固然相当复杂,就课本来看,词汇量少而分散,更由于篇目的限制,词语的复现频率很低,不符合积累识记的科学规律。而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更少顾及词汇量的积累,作为人类思维和表达的主要凭借的词汇的贫乏,直接造成了思维萎缩,思路枯涩,句式呆板单一。一句话,我们的语文学习在各种花架子之下忽视了一个简单的常识: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句法是语言的建筑规则,材料供给不足建筑规则混乱的言语建设工程必然是“少慢差费”的“豆腐渣”工程。
同时,由于我们生活的相对封闭和单纯,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还处在相当稚嫩相当概念化的层次,表现在写作上,材料单调贫乏,内容幼稚。立意趋同,认识相类,缺乏独到见解和新锐的思想。
就高考的需要而言,考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其实就是漂亮的千字文,就是时下各种报刊中常见的千字左右的故事、随笔、议论散文。
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方向性地阅读千字左右的时文美文伙伴文,阅读符合我们认知水平、思想性强、内蕴丰厚的美文和报刊,要让时文走上课桌走进课堂,用词汇密集、句式多样的时文阅读材料来弥补课本之不足。阅读不必过多追求“经典”,而是要以文章内容的现代、材料的丰富、思想的新锐、语感的通达为标准,力求选择喜欢读能读懂的作品,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质,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滋养我们的良好语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全面优化自己的语文素养,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下层面的学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贫乏是作文的致命伤,如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就击中了学生材料积累的“软肋”,学生缺乏关于“语言与沟通”关系的背景材料,作文只好重复罗嗦地阐述一些单薄的认识甚至大段照搬引言中的寓言。从评卷标准看,无论是“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还是“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有文采”等方面的要求,都体现了积累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命题者对材料的高度重视。
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具选择性更低耗高效的手段来突破我们中下层面的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瓶颈呢?当代著名作家梁衡说:“我曾想,语文教材要解决什么。---我想从初一到高三,能不能给学生编一点最精彩的修辞段落,把最精彩的段落拉出来,让学生综合理解---人一生当中一定有一些最基本的记忆单元和要素,这个记忆要素是他一生当中必须用的,最好在青少年时期,尽量一次性解决。---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优势,把语文教材同时变成一本记忆教材,为学生的一生打一个好基础。”梁衡先生是从学习修辞的角度来谈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思想,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编以词语和表达规范为纲目的精彩语段,来解决我们在语文素养上的基本问题。因此,在阅读时文的同时要阅读大量优秀的文段甚至背诵文段,以丰富积累规范表达。
在确定了阅读基本方向之后,还必须清楚该怎样读,我们的基本策略是“边读边剪、边读边摘”,也就是从惯常的浏览式消遣式的阅读转向学习式吸纳式的阅读,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本剪贴摘录本,在阅读中看到经典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有益的故事等等都可以剪贴或摘录下来,最终形成题材多样、体裁灵活、篇幅短小,现实感、思想性与文学性都较强的而且很具个性特征的写作素材库,这样既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又能大大开阔视野,提高评论与批判选择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如果能对剪贴摘录的东西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与评论,不但有利于形成审视事物的独特视角,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而且在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当中,我们会产生深层次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品味与阅读意识,写作也就不会是无米之炊了。
当然,高三的阅读是有一定的功利性的,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应对考试,我们还要适当地阅读一些考场作文,探寻高分作文的秘密,发现作文低分的根由,从而更清楚地知道考场作文的规则和潜规则,更清晰地认识到高三作文备考努力的方向。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该在什么时间读呢?一方面,大家要充分利用一些“边角料”的时间,古人讲读书有“三上”,即“马上、厕上、床上”,值得借鉴。但我们也要把阅读向课内转移,尤其是语文的早读绝对不能完全用来解题,课堂时间不能完全沉迷的题海之中,要调剂出一部分时间用于阅读。
阅读,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在阅读中感悟汉语之美,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进而学会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这是中学语文学习的根本,也是我们高考胜利的保证。
把握评价尺度 评价即反馈 评价即激励 评价即关心并帮助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尺,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某篇单独的作品给出一个合适的分数和评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一句话,在写作的攀登途中,作为向导的教师的指引将直接决定你的学生未来的高度。因此,每一个评价者在下笔给分数写评语的时候都要根据写作者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在引路、纠偏、鼓励和否定中找准切入口。
我认为,在作文评价方面有两种倾向是最需要规避的,一是盲目肯定,教师对考试作文缺乏明确的认知,不能理性清醒地评判文章,尤其是不能站在考试阅卷的背景下评判文章,仅仅根据文本本身的一些优点大加表扬,例如有学生写“卒子是否重要”这个话题却说要珍惜没一个棋子,而且对这样一个比喻性的话题没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文章既“偏”又“隔”,但却给出58分的高分,显然不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考试作文。二是残酷打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站在文学写作作家写作的高度审视学生的作品,容不得学生的稚嫩和浅白,看不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所有文章统统入不了“大师”的法眼,极度吝啬分数和表扬,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不到一点进步的喜悦和耕耘的快乐,写作没有效能感,长此以往当然难以进步。
客观认识生源
有人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的语文常常正如煤的形成,教师与学生付出了很多,到头来得到的只是“一小块”。希望明天我们的教学能够象火的燃烧,我们的星星之火点燃起最亮丽的语文空间。
谢谢大家。
作文备考方法 基本原则:
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讲为辅。以文章示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以微观指导为主,宏观指导为辅。以方法点拨为主,提要求或者标准为辅。以“基础级”为主,以“发展级”为辅。以结构为主,以语言为辅 以指导细节为主,以轮廓为辅。
以引导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主,以张扬个性特长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