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学散步 》有感(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2:2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美学散步 》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美学散步 》有感》。

第一篇:读《美学散步 》有感

读《美学散步》-读后感

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艰深、晦涩、术语多,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清新淡雅。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内容梗概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子,就是魏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魏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这个时代之前,思想定于一尊,艺术过于质朴;这时代之后,思想受儒佛道合流的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思想上的大自由。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

晋人发现了山水的美,王羲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们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对于哲理的探索,却是一往情深,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痴绝尤不可及。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是用心灵在体味自然。

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粘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扩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精神。美之极,则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大捷植根于谢安美的人格与风度中。枕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处,都是千载而下懔懔有生气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这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里求极量的丰富与充实;二是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比如王子猷大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门即返,人问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宗白华认为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原创]《美学散步》――读后感

这本书是老人在散步中偶然的一回顾,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他说“我们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但却不必定要做诗。”有了诗意和诗境,作曲家可以谱出至美的音乐随想;画家可以画出人间的真味;作家可以写出很好的小说;至于建筑师,可以像安藤、像柯布,像路易斯•康一样,做诗意的建筑;而我们,如果什么都做不好,光光散散步也很好了。不是吗?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的超旷空灵。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该书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章中,作者还认为那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在这部书里,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要有一颗诗的心,一颗纯真的、善于感悟美的诗心。用心去感受美,它就在你身边!

美学散步》读后感

赵娟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

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赏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然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然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达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作者用他的这种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第二篇: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理论,但能在他深入浅出的探讨中获得新的体悟;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证,但能从他信手拈来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内涵。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宗白华先生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细腻的感觉。丰富的学识使他的文章饱满、圆润和谐而又充满张力,敏锐细腻的感觉使他的论述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然而在这么美的一本美学经典之作中,宗白华先生正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重要的观点: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

形散而神不散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不知你是否发现,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灵与诗的融合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的“小言”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所以宗白华先生的文字总是显得那么随性洒脱,字里行间尽是信手拈来的诗性与灵气。

宗白华先生的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直觉的思维,以及其中诗性的表达,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他以一种优美抒情的笔调展开理论论述和评价,虽然写的是深奥的美学的理论,却用诗性的语言阐发,语言文字却如同一首首韵律丰富的诗歌,一幅幅色泽生动的画面,惹得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深陷其中。

读《美学散步》有感

直觉与逻辑的统一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除了对直觉的重视之外,还对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样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书的小言中,宗白华先生是这样写的:“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在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与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宗白华先生对直觉领悟和逻辑分析是同样看重的,并且将他们看成是可以互帮互助地结合起来的那种关系的。

这一点在书中表现得也是相当明显的,翻开《美学散步》,宗白华先生一方面在具体的行文中,通常区分具体的章节,然后列出简明的小标题以强化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他把艺术类别也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种是对不同类型的艺术种类进行分别的专门研究,一种是对不同类别艺术之间的综合性研究。

理论与实例的统一

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刻意追求在文章中将理论论述表达得那么严谨周密、艰难晦涩,很少使用纯粹的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的方法来研究阐释美学。相反他时常采用具体的实例来对某个美学问题进行阐释。

比如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论述中国的诗和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同于希腊轮廓的空间感觉,也不同于欧洲精神中追求的深度空间,而是音乐性的,有“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空间意识。就例举了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助气的例子。这样的阐释和论证,直观而生动,非常容易被大家理解与接受,使得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领略美学的风采。

宗白华先生用古典、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我去体味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风采与中国诗词语言的彬彬儒雅,去体味中国伟大思想家、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我随着他的步伐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第三篇:读《美学散步》有感(林)

读《美学散步》——感受美的世界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林

一、美从何处寻

在机器的节奏愈来愈快速,生活的节奏愈来愈紧张的尘世里,如何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憧憬和情丝?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带领着我们去寻找美、领悟美。他提出:心的陶冶、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作准备。人们越能忘却自我,越能认清美的本质。正如宗先生引用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道不远人”、“ 美由心生”,罗丹说: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就如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和特性。商人并没能忘记自我,他时时惦念着矿石与他的利害关系,所以他难以发现矿石深度的美。因此宗白华说: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的。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常人看到邮票、人民币时,只看到它的使用价值,却无暇顾及邮票、人民币上图案设计的美感。所以只有我们撇开内心的杂尘,涤荡心灵,克服了

小己的私欲和世俗的利害计较,把整个情绪和思想移动一下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当今在被钢筋水泥、电脑网络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现代社会里,这种灵魂的转向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二、寻文学与艺术之美味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一些美学术语,到了宗先生笔下都变得如小桥流水、高天流云般,抒情、平白易懂。如谈中国宋元花鸟画空灵时,宗先生引用勃莱克的诗句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又如在谈画与诗时:“画里本可以有诗,但是若把画里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每一条光,每一个形都饱吸着浓情蜜意,它就成为画家的抒情作品„„”。

在这部书中,宗白华先生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它形散神不散,只是单纯的教导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直接的说,是教导我们怎么欣赏美,教导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态度,直至艺术人格的形成,而这正是中国式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比如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论述中国的诗和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同于希腊轮廓的空间感觉,也不同于欧洲精神中追求的深度空间,而是音乐性的,有“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空间意识。就例举了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助气的例子。这样的阐释和论证,直观而生动,非常容易被大家理解与接受,使得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领略到美学的风采,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美学观。

我阅读此书,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宗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着我去体味中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从这次 “散步”中,初步体悟了“文艺的空灵和充实”,了解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和“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触摸到了“《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以及关于园林的飞动之美、中西绘画的不同空间表达、罗丹雕刻、康德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寓言和音乐思想等等。可以说《美学散步》在一个像我这样初识美学理论的学子身上,投下了一束优美神圣而气象万千美的光环,开启了我艺术美感的心灵与体验,让我认识到什么是美。

三、生命需要空灵与充实

人生贵在行胸臆,不仅需要空灵的觉心,也需要充实的内在。——这是我在读《美学散步》认识和体会。平静淡泊的的心态能静照万物,充实的内心能使人广大而深邃。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但少有人能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倘若多些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就知道什么是该追求的,什么是该放弃的。

宗先生在书中从艺术到人生进行了美的漫谈,我被他思想点点的灵光照亮,一次次的发现,原来我观看世界的眼睛早已蒙上尘土,我的人生开始偏移了坐标。幸而今阅此书,修正了我的坐标,擦亮了我的双眼,洗涤了我的心灵,让我懂得了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提高什么能力。不要陷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不能自拔,为了小事耿耿于怀,为了蝇头微利急功近利,耗掉青春与机遇,在人生路上迷失了自我与

方向。

君不见网络常报道:高校某生向室友投毒;高校某生跳楼自杀;6月7日厦门快速公交BRT纵火爆炸案致死47人,致伤34人„„。这些邪恶的举止,都是心灵的一念之差。

禅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放下有时只是一念之间,我们要学习庄子超然入世的生活态度,把心中灰暗的东西放下,放下也是一种境界。人又何苦给自己施加没必要的负担与压力,我们的心灵需要有一个诗意的地方来栖居——这就是“空灵”。

生命光有“空灵”之心境,而无内心之“充实”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个自足的精神世界,才能为空灵提供生活的底蕴与基础;正如大地厚实广以承载万物。美的感悟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和情感之上,“充实”之谓美。

身为天之骄子的我们,有着大好的学习环境:明亮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又有丰富的学习资料与学识渊博的老师。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充实自己的人生。不要懒散放纵,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影视中,空虚的打发掉自己的时间。虽然能获得一时的愉悦和刺激,但是,青春的浓雾散尽后,裸露的只会是时间的荒原。

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胸襟应像花似地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味它的深沉,在心灵的深处找到美的归宿。实现内心的富足与快乐,从美的角度去寻回属于生命的那种“空灵与充实”。

第四篇: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散步在山水灵动之间——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理论,但能在他深入浅出的探讨中获得新的体悟;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证,但能从他信手拈来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内涵。

王羲之的字,顾恺之的画,嵇康的广陵散,郦道元的写景文,敦煌的石窟,龙门的造像,南朝的寺院,江南的园林……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标签,这些文化标签背后是一套迥异于西方而又一脉相承的美学体系。然而在当代中国,我们的美学教育却远远无法扛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要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本书是沧海遗珠,不能忽略。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宗白华先生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细腻的感觉。丰富的学识使他的文章饱满、圆润和谐而又充满张力,敏锐细腻的感觉使他的论述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然而在这么美的一本美学经典之作中,宗白华先生正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重要的观点: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1.形散而神不散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不知你是否发现,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2.灵与诗的融合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的“小言”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所以宗白华先生的文字总是显得那么随性洒脱,字里行间尽是信手拈来的诗性与灵气。

宗白华先生的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直觉的思维,以及其中诗性的表达,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他以一种优美抒情的笔调展开理论论述和评价,虽然写的是深奥的美学的理论,却用诗性的

语言阐发,语言文字却如同一首首韵律丰富的诗歌,一幅幅色泽生动的画面,惹得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深陷其中。

3.直觉与逻辑的统一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除了对直觉的重视之外,还对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样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书的小言中,宗白华先生是这样写的:“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在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与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宗白华先生对直觉领悟和逻辑分析是同样看重的,并且将他们看成是可以互帮互助地结合起来的那种关系的。

这一点在书中表现得也是相当明显的,翻开《美学散步》,宗白华先生一方面在具体的行文中,通常区分具体的章节,然后列出简明的小标题以强化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他把艺术类别也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种是对不同类型的艺术种类进行分别的专门研究,一种是对不同类别艺术之间的综合性研究。

4.理论与实例的统一

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刻意追求在文章中将理论论述表达得那么严谨周密、艰难晦涩,很少使用纯粹的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的方法来研究阐释美学。相反他时常采用具体的实例来对某个美学问题进行阐释。

比如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论述中国的诗和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同于希腊轮廓的空间感觉,也不同于欧洲精神中追求的深度空间,而是音乐性的,有“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空间意识。就例举了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助气的例子。这样的阐释和论证,直观而生动,非常容易被大家理解与接受,使得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领略美学的风采。

宗白华先生用古典、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我去体味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风采与中国诗词语言的彬彬儒雅,去体味中国伟大思想家、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我随着他的步伐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美学之所以成为专门领域的学科,不仅是源于人类对感官愉悦的本能追求,更多的是为思索人类历史千古传承的宇宙观、世界观提供一个很好的角度;也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微妙联系。这种带有哲学色彩的学科,正是它启发人们孜孜不倦的原因所在。

正如宗白华老先生在书中写道: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

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我不确定《美学散步》能否为读者未来的成功添砖加瓦,但对于美学的了解确实能够加深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毕竟美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美学又是文化的源泉。而文化,其实是一种软实力,对外改变世界,对内发现自我。

第五篇:读《美学散步》

~-7-6 字数:2399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内容梗概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子,就是魏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魏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这个时代之前,思想定于一尊,艺术过于质朴;这时代之后,思想受儒佛道合流的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思想上的大自由。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晋人发现了山水的美,王羲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们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对于哲理的探索,却是一往情深,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痴绝尤不可及。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是用心灵在体味自然。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粘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扩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精神。美之极,则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大捷植根于谢安美的人格与风度中。枕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处,都是千载而下懔懔有生气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这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里求极量的丰富与充实;二是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比如王子猷大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门即返,人问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宗白华认为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下载读《美学散步 》有感(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美学散步 》有感(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美学散步》

    学号:1212100103读书笔记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读《美学散步》——感受美的世界院(系)名 称:文法学院 专 业 名 称:10对外汉语 学 生 姓 名:丁文举 指 导 教 师:王杰彦 读《美学......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有感[大全五篇]

    读《美学散步》有感 08级中师2班刘玲20084021075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一说到美学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反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精选多篇]

    读《美学散步》有感 想象一种艺术,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宗白华......

    浅读《美学散步》

    浅读《美学散步·诗与画的分界》有感 阅读一本书,我总会先看书前言部分的内容,这样我可以对书的作者和内容先有个大致的了解,阅读的时候方向会更明确,更能把握重点,当然,我也不完......

    读散步有感

    篇一:读散步有感《散步》这篇文章很能体现一家人的和谐互爱。我很喜欢。文章以“我”(莫怀戚)为中心人物,从“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逐步展现了一家四......

    读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散步》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这篇文章用优美而抒情的语言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做着、母亲......

    读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1 今天新的老师给我们上了莫怀戚的《散步》对我的感触很大,尤其是最后一句:她背上的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没错!用整个世界来形容这两个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