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摘录
规范
1、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m。停止降水时,必须验算涌水量和明挖隧道结构的抗浮稳定性,当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得停泵。
2、降水井井点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1.5m,距暗挖隧道结构不应小于2m;
3、降水井井点应沿基坑或暗挖隧道布设,并应成封闭形,当不能封闭时,应延长1倍以上的基坑或暗挖隧道横断面宽度;
4、井点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的孔口处应设置护筒;
2)孔径应比管径大200-300mm;
3)孔径应垂直、上下一致,孔底比管底深0.5-1.0m;
4)钻进中应取土样并做好记录。
5、排渣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性土中成孔,可注入清水,以原土泥浆护壁,排渣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2;
2)砂土和较厚夹砂层中成孔,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在穿越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1.3-1.5;
3)泥浆选用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配制;
4)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其指标控制:粘度为18-22s,含砂率为4%-8%,胶体率不小于90%。
6、清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壁土质不易坍塌时,可用空气吸泥机清孔;
2)用原土造浆时,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
3)孔壁土质较差时,宜用泥浆循环清孔,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5-1.25;
4)清孔过程中必须补足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5)清孔后立即吊放钢筋笼,并灌注水下混凝土。
7、成孔施工中如发现斜孔、弯孔、缩孔、塌孔或沿护筒周围冒浆及地面沉陷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长度±50mm。
9、横撑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
10、横撑安装前应先拼装,拼装后两端支点中心线偏心不应大于20mm。安装后总偏心量不应大于50mm。
11、横撑及腰梁应随基坑回填自下而上逐层拆除,边拆边填,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12、存土点不得选在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架空线附近,基坑两侧10m范围内不得存土。在已回填的隧道结构顶部存土时,应核算沉降量后确定堆土高度。
13、基坑必须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严禁掏底施工。放坡开挖基坑应随基坑开挖及时刷坡,边坡应平顺并符合设计规定;支护桩支护的基坑,应随基坑开挖及时护壁;
14、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0mm时,应配合人工清底,不得超挖或扰动基底土。
15、基底应平整压实,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20mm;平整度20mm,并在1m范围内不得多于1处。基底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
16、雨季施工应沿基坑做好挡水埝和排水沟,冬季施工应及时用保温材料覆盖,基底不得受冻。
17、基坑必须在隧道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基坑回填前,应将基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应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
18、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压实;隧道结构两侧应水平、对称同时填压;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19、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隧道结构及防水保护层。隧道结构两侧和顶部500mm范围内以及地下管线周围应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
20、基坑回填土采用机械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mm。人工夯填时,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得小于1/3夯底宽度。
21、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应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实度。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或基坑面积为1000m2时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25m或基坑面积为500m2时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得少于6个,其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遇有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应增加取样点位。
22、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
成一定坡势。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质。
23、基坑不宜冬季回填。如必须施工时,应有可靠的防冻措施。除按常规施工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减少20%-25%,并适当增加压实密实度;
2)冻土块填料含量不得大于15%,粒径不得大于150mm,均匀铺填、逐层压实。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工程设计高程1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块;
3)基坑回填前,应清除回填面上积雪和保温材料;
4)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
5)基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必要时可撒盐水;
6)加强测试,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
24、模板支立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铺设应牢固、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相邻两块模板接缝高低差不应大于2mm。支架系统连接应牢固稳定。
25、底板结构先贴防水层的保护墙应支撑牢固,结构梗斜和底梁模板支立位置应正确、牢固、平整。
26、顶板结构应先支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预留10-30mm沉落量,顶板结构模板允许偏差为:设计高程加预留沉落量+10/-20mm;中线±10mm;宽度+15/-10mm。
27、墙体结构应根据放线位置分层支立模板,内模板与顶模板连接好并调整净空合格后固定;外侧模板应在钢筋绑扎完后支立。模板支立允许偏差为:垂直度2‰;平面位置±10mm。
28、底板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灌注至高程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抹面,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mm,表面平整度10mm。
29、墙体和顶板混凝上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连续灌注,至顶板交界处间歇1-1.5h,然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
2)顶板混凝土连续水平、分台阶由边墙、中墙分别向结构中间方向进行灌注。混凝土灌至高程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捣一遍后抹面,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mm,表面平整度5mm。
30、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d,结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d。
31、在施工条件受到限制,边墙与底板防水层同时铺贴时,边墙
顶部应留置临时保护墙,或采取防止损坏卷材留茬的措施。
32、隧道喷锚暗挖施工应充分利用围岩自承作用,开挖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并适时闭合,当开挖面围岩稳定时间不能满足初期支护结构施工时,应采取预加固措施。
32、隧道施工中,应对地面、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动态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信息。
33、盾构在工作竖井内组装和进出工作竖井前,应安装基座和导轨,并对隧道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和完成封门施工。
34、盾构基座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精度,并满足盾构装拆和检修需要。基座导轨高程、轨距及中线位置应正确,并固定牢固。
35、盾构掘进临近工作竖井一定距离时,应控制其出土量并加强线路中线及高程测量,距封门500mm左右时停止前进,拆除封门后应连续掘进并拼装管片。
36、盾构掘进中,必须保证正面土体稳定,并根据地质、线路平面、高程、坡度、胸板等条件,正确编组千斤顶。
37、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如停歇时间较长时,必须及时封闭正面土体。
38、盾构掘进中应严格控制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允许偏差均为±50mm。发现偏离应逐步纠正,不得猛纠硬调。
39、土压平衡式盾构掘进时,工作面压力应通过试推进50-100m后确定,在推进中应及时调整并保持稳定。
40、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中,应保持盾构稳定状态,并防止盾构后退和已砌管片受损。举重钳钳牢管片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退出管片拼装环范围。
41、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成环时,其连接螺栓应先逐片初步拧紧,脱出盾尾后再次拧紧。当后续盾构掘进至每环管片拼装之前,应对相邻已成环的3环范围内管片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
42、管片拼装后,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拼装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50mm;每环相邻管片平整度4mm;纵向相邻环环面平整度5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5‰;
2)螺栓应拧紧,环向及纵向螺栓应全部穿进。
43、衬砌管片脱出盾尾后,应配合地面量测及时进行壁后注浆。
44、注浆前应对注浆孔、注浆管路和设备进行检查并将盾尾封堵严密。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完工后及时将管路、设备清洗干净。
45、注浆时壁后空隙应全部充填密实,注浆量应控制在130%-180%。壁孔注浆宜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顶部再注底部,当有条件时也可多点同时进行。注浆后应将壁孔封闭。
同步注浆时各注浆管应同时进行。
第二篇:隐蔽工程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电路工程的施工标准:
1、开槽应横平竖直,地面开槽深度3CM左右,开在找平层,不能破坏结构层。观察好室内KFS预设的管道,不可切伤原始管道。
2、严禁横向开槽,严禁将承重墙体的受力钢筋切断。因为这样施工容易导致墙体的受力结构受到影响,产生平安隐患。
3、顶面打孔不宜过深,深度以能固定管卡为宜。
4、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小于1米,管卡与络端,弯头终点,电器器具或盒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毫米。
5、强弱电的管线之间水平距离应隔500毫米以上,以免强电产生的磁场对弱电产生干扰。
6、当遇到电线与煤气管道交叉时,交叉距离应不小于100毫米。防止因导线产生静电而对煤气管路的影响。
7、导线在线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
8、不同的回路不能穿在同一根管内,强电和弱电绝不允许穿进同一根线管,同一回路电线应穿进同一根线管内。
9、根据电线截面的大小,一根管内的电线总根数不宜超过4-8根,导线截面面积总和应小于电线保护管截面面积的40%。
10、明装插座距地面应不低于1.8米,暗装插座距地面不低于0.3米,为防止儿童触电,用手指触摸或金属物插捅电源的孔眼,最好选用带有保险挡片的平安插座。
11、单相二眼插座的施工接线要求是:当孔眼横排列时为“左零右火〞;竖排列进为“上火下零〞。单相三眼插座的接线要求是:最上端的接地孔眼一定要与接地线接牢,接实,接对,决不能不接。
12、厨房电器如电冰箱、抽油烟机等应使用独立的、带有保护接地的三眼插座。严禁自做接地线接于煤气管道上,以免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
电路工程的验收标准:
1、所用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强弱电管间距是否在500mm以上;
2、线管是否固定;
3、线管连接是否牢固;
4、所有线路在穿线管内,不得有接头和纽结,如有接头必须更换;
5、电视电缆是否存在接头,或在接头处使用分配器;
6、网络线是否存在接头,如有接头必须更换;
7、暗盒是否安装方正,是否在要求的高度;
8、施工人员是否在敷设线管的部位做出标记;
9、暗盒位置、线管走向及线接头位置是否合理。
水路工程的施工标准:
1、所有材料应复合国家标准;
2、根据洁具准确定位出水口及排水口位置;
3、冷热水管排列时,就做到左热右冷,上热下冷;
4、PPR管道热熔连接时间:
管道直径20毫米,加热时间6秒;
直径16毫米,加热时间5秒;
直径25毫米以下管道,熔接完保持时间应大于15秒;
5、塑料水平管道的管卡的间距:
直径15毫米冷水管卡间距不大于0.6米,热水管卡间距不大于0.25
米。直径20毫米冷水管卡间距不大于0.6米,热水管卡间距不大于0.3米。
6、严禁横向开槽,严禁将承重墙体的受力钢筋切断。因为这样施工容易导致墙体的受力结构受到影响,产生平安隐患。顶面打孔不宜过深,深度以能固定管卡为宜。
7、热水管与冷水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以免相互影响损耗热能;
8、热水管与电路线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以免电路线受热老化、变形,形成平安隐患。
水路工程的验收标准:
1、检查水管及管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检查水管走向是否合理,各出水口的位置是否与卫生洁具的接口对应,是否存在过多的转角和接头;
3、检查软管是否有死弯,连接距离是否大于1米〔软管的连接距离应尽可能地短一些〕;
4、检查所有连接处是否发生渗漏,这可以通过压力测试来检验。
管道安装完成24小时后,须进行管道压力测试,试验前管道应进行平安有效的固定,接头部位必须明露,对管道缓慢注水,以便排出管内气体,对管道内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测,确认无渗透后,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升压,试验压力为管道系统压力的1.5倍,一般不大于1兆帕且不小于0.6兆帕。在完成管道安装和测试后,将管道槽填平并做好墙面和地面基层处理。
5、检查软管处是否安装截门〔防止水管开裂后无法更换〕;
6、下水的检查就是采取排水的方法;
7、所有接头、阀门与管道连接处应严密,不得有渗漏现象,管道有坡度。(测试方法:用纸巾在用水时抹拭所有接头、阀门与管道连接处,可以看出有无渗水.)
8、水管安装不得靠近电源,水管与燃气管的间距应不小于500mm。
防水工程的施工标准:
1、防水涂料应该符合国家有关防水的规定;
2、做防水前先做蓄水试验,看KFS的防水是否合格;
3、做防水前应将准备做防水的外表清理干净;
4、一般建议做至少做两遍以上防水涂料;
5、厨房的地面满做,墙面自地涂刷高度不低于30CM;
6、卫生间地面满做,淋浴区自地面起涂刷高度不低于180CM。
防水工程的验收标准:
1、验收时在准备验收的门口做起150mm高的挡水“坝〞;
2、在房间里蓄水,水面最低处不能低于20mm。注意做好水面的高度标记;
3、48小时以后观察水面高度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必须到楼下检查相同位置房间的天花板是否出现渗水现象;
4、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即可认为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反之,如发现上述现象,即可认为防水工程不合格,必须整体重做,重新进行验收。
5、对于轻质强体防水工程的验收,应采用淋水试验,使用水管在做好防水涂料的墙面自上而下不间断喷淋3分钟,4小时后观察墙体的另一侧是否会出现渗透现象,如果无渗透现象出现即可认为墙面防水施工验收合格。
第三篇: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7。00 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12。00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0422。0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1。00 市政工程建设监理手册200188。00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 200445。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46。00
第四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施工准备………………………………………………………
3.1施工项目机构组建……………………………………………………
3.2熟悉合同文件及了解现场………………………………………………
3.3熟悉施工图纸及参与设计交底…………………………………………
3.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5施工测量放线…………………………………………………………
3.6工程分包资质审查……………………………………………………
3.7技术交底………………………………………………………………
3.8工程项目开工核查……………………………………………………
4.绿化栽植工程………………………………………………………
4.1栽植前土壤处理……………………………………………………
4.2栽植穴(槽)的挖掘………………………………………………
4.3植物材料……………………………………………………
4.4苗木运输和假植……………………………………………………
4.5苗木修剪………………………………………………………
4.6树木栽植…………………………………………………………
4.7大树移植…………………………………………………………
4.8草坪及草本地被栽植………………………………………………
4.9花卉栽植…………………………………………………………
4.10水湿生植物栽植……………………………………………………
4.11竹类栽植……………………………………………………
4.12城市设施空间绿化………………………………………………
4.13坡面绿化…………………………………………………………
4.14重盐碱地排盐……………………………………………………
4.15施工期的植物养护………………………………………………
5.园林工程……………………………………………………………
5.1基本规定…………………………………………………………
5.2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5.3 园林建构物、给排水、用电……………………………………………
6.工程质量验收…………………………………………………………
6.1工程验收的划分………………………………………………
6.2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
6.3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
6.4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6.5工程资料的整理和验收…………………………………………
第五篇: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编制工作概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65号文和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主编,会同武钢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单位,历经1年,共同编制成《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编制的指导思想
编制工作始终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编制原则为基础,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十六字方针,结合钢结构工程的特点进行。编制的整体思路是按新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体系改革原则,将原《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和原《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套改成一个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始终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相协调;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相协调;与其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标准相协调;为施工工艺和评优标准等推荐性标准留有接口,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规范标准体系。通过1年多的编制工作,编制组先后召开了8次工作会议,另外还有3次编制组长会议,先后完成7稿,在建设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大力支持下,编制组顺利完成编制工作。主要内容
本规范共分15章,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及成品进场、焊接工程、紧固件连接工程、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钢构件组装工程、钢构件预拼装工程、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钢结构涂装工程、钢结构分部工程竣工验收等内容。将钢结构工程原则上分成10个分项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单独成章。“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虽不是分项工程,但将其单独列章是为了强调和强化原材料及成品进场准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钢结构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单独列章是为了更好地便于质量验收工作的操作。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部分)工程进行。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中分项工程划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执行。钢结构分项工程应有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各分项工程检验批应按规范规定的原则进行划分。
(1)钢结构分项工程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主控项目必须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②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80%及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允许偏差项目中最大超偏差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1.2倍;③质量检查记录、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应完整。
(2)钢结构分项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均应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②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3)钢结构分部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分项工程质量均应符合合格质量标准;②质量控制资料和文件应完整;③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相应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④有关观感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相应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强制性条文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写和审查会要求,本规范在全部157条检验项目中,强制性条文12条,占7.5%。以下为强制性条文的具体内容:(1)第4.2.1条 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识及检验报告等。(2)第4.3.1条 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识及检验报告等。(3)第4.4.1条 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 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识及检验报告等。(4)第5.2.2条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
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5)第5.2.4条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 圆管T、K、Y形节点相贯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规定
(6)第6.3.1条 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见附录B。
检验方法:检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7)第8.3.1条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不应下挠。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构件直立,在两端支承后用水准仪和 钢尺检查。
(8)第10.3.4条 单层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3.4的规定。
检查数量:对主要立面全部检查。对每个所检查的立面,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一列中间柱。
检验方法: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
(9)第11.3.5条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3.5的规定。
检查数量:对主要立面全部检查。对每个所检查的立面,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一列中间柱。
检验方法:对于整体垂直度,可采用激光经纬仪、全站仪测量,也可根据各节柱的垂直度允许偏差累计(代数和)计算。对于整体平面弯曲,可按产生的允许偏差累计(代数和)计算。(10)第12.3.4条 钢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设计值的1.15倍。检查数量:跨度24m及以下钢网架结构测量下 弦中央1点;跨度24m以上钢网架结构测量下弦中央1点及各向下弦跨度的四等分点。
检验方法:用钢尺和水准仪实测。
(11)第14.2.2条 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μm,室内应为125μm,其允许偏差为-25μ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μm。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少于3件。
检验方法: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12)第14.3.3条 薄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应符合有关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厚涂型防火涂料涂层的厚度,80%及以上面积应符合有关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且最薄处厚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85%。
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用涂层厚度测量仪、测针和钢尺检查。测量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90标准的规定及附录F。主要问题说明及建议 5.1 钢结构工程的划分
原《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将大型钢结构工程视为单位工程验收,主要是考虑工程实际和评优等因素,这种处理为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其他专业验收规范相一致,且本次规范只设立“合格”标准等因素,本规范回避了该问题,并希望在以后新的评优标准中考虑。
5.2 抽样方案
目前使用的抽样方案,虽然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但从工程实践来看,还是可行的。希望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按照统一标准的要求,能比较完善地解决此问题。
5.3 允许偏差项目的门槛值
原验评标准规定了一个百分数,允许一定比例的检查点值超出,但没有规定极限值。本规范规定一般允许偏差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80%及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1.2倍。制定允许偏差项目的门槛值主要是考虑钢结构对缺陷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工程的质量。
5.4 与相关规范的协调
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大多是80年代颁布的,目前正在修订过程中。钢结构技术中有关新结构、新材料的技术标准规范正在制订中。以上原因在内容上制约了本规范编制,待相关标准规范颁布实施后,本规范再行修订,力求保持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