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
中国保健协会基地管理办法(暂行)
2007年09月06日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协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根据协会的实际
情况,制定本办法(暂行)。
第二条 根据会员企业自愿申报和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建立基地。凡具备建立基
地条件的会员单位均可申报,协会根据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适时建立相关科研基地。
第三条协会负责对基地的审批、监督和宏观指导工作。
第四条基地管理工作由协会秘书处负责统一协调、管理。
第二章申报基地条件
第五条凡申报基地的单位必须是协会理事以上级别(含理事)的会员单位;
第六条申报单位根据不同的会员级别交纳基地管理费用:副理事长单位免交;常务
理事单位首年交纳管理费五万元,第二年以后免交;理事单位每年交纳五万元。
第七条申报单位应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具有代表性和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能够推动
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第八条申报单位应有建立基地的清晰思路,规划切实可行,且中远期发展目标明确。
第九条申报单位应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发展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体
系健全,发展前景良好。
第十条申报单位应有一定的科研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在组建基地时能够投入相应的匹配资金。
第三章 申报基地程序1
第十一条提交材料。
(一)申报单位提交建立基地的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报告;
(三)《基地申请表》(见附件);
(四)其它材料。
第十二条审查与推荐。协会秘书处组织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后报理事长办公会; 第十三条批准与协议。理事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后,发出同意组建基地的复函并与申
报基地的单位签定协议;
第十四条经批准的基地由协会颁发基地证书及基地牌匾。
第四章基地管理
第十五条为保证基地规范有序发展,组建基地的单位应建立基地领导小组,负责日
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向协会汇报工作情况。
第十六条协会对基地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并对基地的工作进行指导、监
督。
第十七条基地是非法人单位,仅限于科研项目,基地名称不得用于商业行为。
第十八条对不能发挥基地作用,弄虚作假或违反国家法规和协会章程的,协会将根
据有关规定,限期要求基地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协会将取消基地资
格,收回证书、牌匾。
第五章附 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办法解释权归中国保健协会。
第二篇: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3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创业孵化基地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经营,经认定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免费提供创业服务,具有入驻退出机制的实体。
第三条 各地要坚持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顺应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探索兴办新型创业孵化基地。
第四条 创业孵化基地应坚持孵化初始创业者为宗旨,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的,通过完善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第五条 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工作由各级人社部门具体负责。根据基地的孵化能力、效果不同,认定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设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符合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标准的,按要求向人社部申报。
第六条 各级人社部门要把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负责对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开展创业服务等提供有效指导和 跟踪服务。各级财政部门应从本级就业专项资金中适当安排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基地,严格按照政策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和入驻实体各项补贴以及创业孵化基地奖补资金。
第二章 创业孵化基地认定条件和主要功能 第七条 认定为创业孵化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固定的办公场所、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场地和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服务人员;
(二)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完善的财务管理、创业实体评估准入、日常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
(三)有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相关中介服务机构,能够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四)坚持孵化初始创业者为宗旨,入驻创业实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能够带动一定数量的人员实现就业;
(五)注重发挥孵化功能,建立创业实体退出机制,孵化期一般不超过3年。孵化期满后创业实体退出要达到一定比例。未退出孵化基地的,不再继续享受孵化基地扶持政策。第八条 创业孵化基地的主要功能:
(一)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基本办公条件和后勤保障服务;
(二)指导协助办理开业相关手续,指导协助退出孵化基地的企业做好迁址、工商税务登记变更等服务工作;
(三)实施创业项目开发、对接和融资服务,免费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协助开展创业培训;
(四)开展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金融、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服务,产业特色鲜明的创业孵化基地可提供专业、统一的运营服务;
(五)指导协助落实税费减免、各项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创业文化与氛围。
第三章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 第九条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基本条件
(一)由政府批准设立或依法设立、以创业孵化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机构,无违法违纪行为和未了结的法律、经济纠纷,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
(二)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机构为企业的,运营机构的名称应与孵化基地的名称一致。运营机构为公办性质的,应具有当地政府设立该创业孵化基地的相关批文;
(三)拥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孵化场所、必要的附属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且孵化场所利用率近2年每年不低于90%,入驻创业实体近2年每年不少于20户,提供就业岗位近2年每年不少于200个;
(四)创业孵化功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政府明确的帮扶创业实体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孵化效果明显,入孵创业实体孵化成功率总体不低于60%,入孵创业实体到期 出园率总体不低于90%;
(五)已被认定为设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第十条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认定程序
(一)设区市人社部门负责对照上述基本条件进行筛选并择优推荐;
(二)省级人社部门负责对推荐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省人社厅网站进行公示,完成公示后确定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第十一条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材料
(一)设区市人社部门推荐函;
(二)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文件;
(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表(附件1)及具体证明材料;
(四)推荐示范基地照片及视频。
第十二条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要求
示范基地的推荐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筛选、公开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每个设区市每年推荐名额为1-3个(原则上省会城市和县市区数量最多的设区市每年推荐3个,县市区数量较少的设区市每年推荐1个,其他设区市每年推荐2个)。
省直单位、各高校如有符合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条件的,要到设区市人社部门认定为设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并参照以上程序通过设区市申请,不受设区市推荐名额限制,但总数每年不超过5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每年公示确定的省级示范基地不超过25家,示范基地确定后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三条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扶持措施
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资金。一次性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为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孵化基地管理运行经费,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支出。
第十四条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考核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三年有效期内,由当地人社部门对基地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省级标准进行考评,对已经不符合省级标准的及时向省人社部门报告并由省人社部门取消其资格。对有效期内取消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资格的,三年内不得参与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推荐及认定。
三年有效期之后,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资格自动取消,需重新推荐、确定。省人社部门每年在江西就业创业网站公布有效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名单。
第四章 县级、设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和管理 第十五条 各市、县(区)人社、财政部门要按照本办法所规定的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条件,参考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标准,制定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条件、具备的功能、提供的服务、市级(县级)基地标准和确定程序、实体入驻与退出制度、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等。对入驻企业不设注册资金限制,对县级基地可不设企业 个数限制。各设区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应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备案。
第十六条 省直单位、各高校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由所在地设区市人社、财政部门负责指导、管理、服务并落实政策。
第五章 扶持政策
第十七条 各地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对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行奖补,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第十八条 经市、县(区)认定为创业孵化基地的,可享受下列扶持政策:
(一)创业孵化基地按有关规定免费开展创业培训的,可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符合有关规定的,还可享受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及就业见习补贴等;
(二)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三)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相关扶持政策。
第十九条 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体,可享受以下政策:
(一)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二)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享受相关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
(三)对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60%。
(四)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相关扶持政策。
第二十条 为入驻创业实体提供免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且具有孵化功能的新型创业平台,经市、县(区)认定为创业孵化基地的,可以根据免费提供营业场所的面积给予创业孵化基地运行费补贴,具体补贴办法和标准由市、县(区)人社、财政部门确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社、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创业孵化基地的奖补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随意变更使用范围或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按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各地人社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管理,要建立信息统计、日常管理、资金扶持、监督考核等制度。按照各创业孵化基地初次认定的隶属关系,各创业孵化基地要按季度向人社部门报送按季度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员工花名册(附件2)、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体及用工情况表(附件3)、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情况一览表(附件4)。设区市人社部门应按季度汇总创业孵化基地情况统计表(附件5),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报告。
第二十三条 各创业孵化基地要健全规章制度和基础资料台账,创业孵化基地内企业数、就业人数、劳动合同签 订、参保缴费、政策兑现、跟踪服务等记录要真实、准确、规范。对不符合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和条件的,市、县(区)应当取消其创业孵化基地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江西省人社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赣人社发„2013‟57号)废止。
第二十五条
本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江西省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表 2.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员工花名册 3.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体及用工情况表 4.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情况一览表 5.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情况统计表
第三篇: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以及国家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规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支持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主要包括:
(一)科技、文化、教育类场馆,如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
(二)具有科普展教功能的自然、历史、旅游等社会公共场所,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三)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的实验室、陈列室或科研中心、天文台、气象台、野外观测站等。
(四)企业、农村等面向公众开放的生产设施(或流程)、科技园区、展览馆等。
(五)其他向公众开放的具备科普展教功能的机构、场所或设
— 1 — 施等。
第三条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享有开展科普活动的权利,享受国家给予公益性科普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章 条 件
第四条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重视科普工作,具备开展科普工作的制度保障,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
(二)具备一定规模的专门用于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固定场所。
(三)拥有主题内容明确、形式多样的科普展教资源。
(四)具备开展科普活动的专兼职队伍。
(五)能够保障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
第五条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结合自身条件,按照全国、本地、本系统的部署,将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任务落实到基层。制定开展科普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充分发挥科普教育示范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条件,面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保证开放时间和受众人数。
第六条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应不断提高科普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注重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 2 — 建立固定联系和工作制度,合作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注重科普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注重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吸纳和使用社会各方面的优秀科普资源,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
第七条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应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八条
申报资格。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相关场馆或设施,且科普活动特色鲜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均可自愿申请成为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
对部分科普教育业绩突出,社会影响力大,且符合第二章基本条件的科普教育基地,可由市级科协或省级科协相关部门直接推荐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第九条
申报程序和步骤。
(一)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表》。
2.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和工作成效。此外,以附件形式提供:科普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表、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经费制度)、本科普工作计划、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
— 3 — 动或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材料等。
3.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申报受理和推荐。采取属地和行业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市科协受理。
(三)评审。市科协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进行社会公示。第十条
认定。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后,由潜江市科协命名 “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颁发证书、牌匾。
第四章 指导与服务
第十一条
市科协承担对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应主动向市科协提交科普工作计划和总结,争取相关支持。
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部门要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支持与服务。指导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通过资助优秀科普项目,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活动策划、科普展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不断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
市科协对潜江市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期限为5年。命名期结束后,经综合评估认定为合格,可被继续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
第十三条
取消资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撤销潜江市科普教— 4 — 育基地命名:
(一)有违法乱纪行为。
(二)有宣传邪教、封建迷信等活动。
(三)有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经指出仍不整改的。
(四)不能满足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条件,或不能履行科普教育基地义务,经市科协综合评估认定为不合格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潜江市科协科学技术协会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
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铁路运输安全设备行政许可工作,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铁路运输安全设备是指铁路道岔及其转辙设备、铁路信号控制软件和控制设备、铁路通信设备、铁路牵引供电设备。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目录由国家铁路局制定、调整并发布。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列入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目录的企业,应当向国家铁路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认定证书”)。
取得认定证书的企业名录,由国家铁路局公布。
第二章 条件与程序
第四条 申请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检验合格的专业生产设备;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
(五)无知识产品侵权行为;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五条 申请企业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生产设备、设施及相关计量器具明细表;
(四)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技术职务、技术等级、所学专业和所从事专业等材料;
(五)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有效运转的证明材料;
(六)相关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和工艺等技术材料;
(七)试验、验证、考核、认证等产品试验验证材料;
(八)技术评审(鉴定)证书或审查意见;
(九)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声明;
(十)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材料。
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采用格式文本,文本格式由国家铁路局规定。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企业可向国家铁路局提出铁路运输安全设备行政许可申请。
第七条 国家铁路局对申请企业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企业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国家铁路局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出具加盖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八条 国家铁路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时可组织现场核实、专家评审或检测、检验。
第九条 国家铁路局需要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现场核实的,应指派至少2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十条 经审查合格的,国家铁路局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不合格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说明理由并送达申请企业。
第十一条 国家铁路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国家铁路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企业。
检验、检测和专家评审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第十二条
国家铁路局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后,应自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企业颁发、送达认定证书。
第三章 证书管理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应注明企业名称、生产地点、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有效期限为5年,有效期届满,企业要继续生产的,应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国家铁路局提出延期申请。
第十四条 企业名称、生产地址名称等发生变更的,应向国家铁路局申请认定证书变更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国家铁路局、地区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对取得认定证书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时被许可企业应配合检查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取得认定证书的企业应按向国家铁路局提交自查报告。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取得认定证书应具备的条件;
(二)认定证书使用情况。
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业,应进行整改,并在60日内向国家铁路局提出复查申请。
第十七条 行政许可申请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国家铁路局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铁路局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企业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予以撤销。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铁路局应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被许可企业依法终止的;
(三)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 取得认定证书的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铁路局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二)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国家铁路局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对取证条件、申请材料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铁路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05年4月1日原铁道部公布的《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办法》(铁道部令第1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 (试行)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及国家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规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支持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主要包括:
(一)科技、文化、教育类场馆,如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
(二)具有科普展教功能的自然、历史、旅游等社会公共场所,如动植物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三)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公众开放的实验室、陈列室或科研中心、天文台、气象台、野外观测站等。
(四)企业、农村等面向公众开放的生产设施(或流程)、科技园区、展览馆等。
(五)其他向公众开放的具备科普展教功能的机构、场所或设施等。
第二章 条 件
第四条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重视科普工作,具备开展科普工作的制度保障,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
(二)具备一定规模的专门用于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固定场所。
(三)拥有主题内容明确、形式多样的科普展教资源。
(四)具备开展科普活动的专兼职队伍。
(五)能够保障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
第五条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结合自身条件,按照全省、本地、本系统的部署,将贯彻《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任务落实到基层。制定开展科普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充分发挥科普教育示范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条件,面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保证开放时间和受众人数。
第六条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应不断提高科普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注重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固定联系和工作制度,合作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注重科普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注重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吸纳和使用社会各方面的优秀科普资源,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
第七条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应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八条 申报资格。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相关场馆或设施,且科普活动特色鲜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均可自愿申请成为科普教育基地。
申报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需获得市级或市级相关部门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与命名。
对部分科普教育业绩突出,社会影响力大,且符合第二章基本条件的科普教育基地,可由市级科协或市级相关部门直接推荐申报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第九条 申报程序和步骤。
(一)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申报书》。
2.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和工作成效。此外,以附件形式提供:科普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表、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经费制度)、本科普工作计划、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或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材料等。
3.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申报受理和推荐。采取属地和行业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
由市级科协或市级相关部门受理本地或本系统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填写推荐意见后报山东省科协。
(三)评审。山东省科协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第十条 认定。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后,由山东省科协命名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颁发证书、牌匾。
第四章 指导与服务
第十一条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单位承担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应主动向推荐单位提交科普工作计划和总结。
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部门都要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支持与服务。指导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通过资助优秀科普项目,加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活动策划、科普展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不断提升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 山东省科协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期限为3年。命名期结束后,经综合评估认定为合格,可被继续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第十三条 取消资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撤销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命名:
(一)有违法乱纪行为。
(二)有宣传邪教、封建迷信等活动。
(三)有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经指出仍不整改的。
(四)不能满足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条件,或不能履行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义务,经山东省科协综合评估认定为不合格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