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应对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应对政策
(一)当今世界经济形势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 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 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提高;二是经济全球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效率和收益提高;三是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推 动;四是全球房地产业兴旺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以及财富效应带来的过度消费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并没有进行应有的调 整,而是在新的模式下,步入了这一轮高速增长阶段。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更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与创新的调整。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从国际贸易规模、关税贸易保护程度、利用外资金额以及外资企业产值等多项指标衡量,我国都已经成为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 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多方面影响。与此同时,我国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我国应主动 化解不利影响,在调整依靠高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全球化收益,并注重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二)我国的应对政策
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中国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居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改善生存状态的要求比较普遍。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支持下,预计在汽车、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城乡之间转移的人口规模联系,可以认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内部联系深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些因素支持下,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
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调控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十分强劲,但并未出现经济全面过热,相反,出现了持续5年的较高增长。这表现了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及时作出反应,包括调整贷款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和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微利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办法等。这些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股市投资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第二篇: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评估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评估
一个由计划经济国家逐步向市场经济国家转轨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转型期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用物价指数等经济指标这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市场经济理论来衡量和评价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虽然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却很容易产生误导和偏差。这也就是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分歧巨大的原因所在。中国尝试运用货币政策和货币手段来干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屡屡收效甚微和近乎失灵,最终都不得不以来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完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理论,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不一样,照本宣科的结果,不仅说明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将问题更加复杂化,陷入迷茫和争论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在经济领域,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这是因为面对动态变化的经济形势,任何结论的正确性、时效性都是相对的,只有科学的方法论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对我们来说,精妙的分析结论是“金”,很宝贵,但往往只能用于一时一地;科学的分析方法才是“点金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持久的意义。从经济周期的阶段位置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可以预测未来可能的运行方向。经济周期与投资周期、消费周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从经济周期中可以看出2007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高点;从投资周期中可以看出与工业相比,周期性波动较小的第三产业占比下降,也使中国经济周期更具有古典经济周期的特征。与现代经济周期相比,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的震幅更大。一旦经济出现逆转,很可能以较为剧烈的方式,对前期扭曲或错置的投资进行调整;从消费周期中可以看出自1998年房改以来,住房消费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增长率在15%-45%之间波动,而且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其竣工面积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06年以来,出现了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绝对量超过竣工面积的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3季度GDP增速从1季度的6.1%及2季度的7.9%进一步加速至8.9%,全年GDP增速保8已无太多悬念。总体而言,我们认为2010年中国GDP增幅会高于2009年,估计为9-9.5%,但增长后劲不足,呈现“倒V”型的走势。至于经济政策方面,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强调“明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明年的经济政策定下基调。但是我们认为保持政策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需要调整,以避免明年经济过热及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现在我国的基本情况是: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仍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包括 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反弹和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消费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包括城市化进程为国内消费提供持续动力,收入绝对水平上升、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及收入改革政策的深化;货币政策方向不变,但力度可能减弱;财政收支矛盾仍突出,赤字保持较高水平。总体来看,2010
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赤字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我们预计2010年财政赤字仍可能维持在9500亿左右,占GDP比重为2.4%左右。
在观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上,也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下面就说一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一,在观察分析中,我们应当注重把技术分析和制度分析结合起来:这两种
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目前“学科细化”的背景下,由于制度分析对跨学科知识素养要求较高,国内外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技术分析、轻制度分析”的现象。我个人认为,学界未能准确预测此次金融危机的关键就在于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技术分析上,没有对制度分析给予应有的重视。
第二,在观察分析中,我们应当注重把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结合起来:总量分
析的方法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我们对经济形势基本面的判断。我们看到,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社会信心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通过总量分析及时作出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这样一个战略判断,稳住了人心,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我们在观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既要重数据,又不能唯数据,应把总量分析手段和结构分析手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第三,在观察分析中,我们应当注重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结合起来:实证分
析和规范分析都是我们认识现实经济生活的重要方法,两者不可偏废。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时,往往重在关注现实,不管价值判断,涉及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对人们社会福利的影响,作出价值判断,涉及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在认识宏观经济形势时,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客观分析各类经济现象,更要认真思考和实践“发展为了谁”、“靠谁发展”等基本命题,对经济行为作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准则的价值判断,从而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更加具有理性价值和人本意义。
第四,在观察分析中,我们应当注重把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结合起来:经济从
来不是社会生活中的独立领域。最近,进入21世纪以来,近4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经济学领域,不过,如果深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绿色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并非来自经济领域,而是来自环保与政治力量的双重强力推动,这是因为如果按照完全自由的市场选择,低碳经济在现阶段很难形成规模。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算经济账,而应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丰富而具体的社会生活。各级青联组织和广大青联委员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能简简单单地就事论事,依赖某个经济指标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政治因素,地域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走向,中国的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作用。
中国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是民族崛起和实现强国梦,那么在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客观实践过程中,完全西化就是十分不足取的,一定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世界的发展,向全球化和不断的加深加大社会分工的方向演变,中国一方面要在世界大分工中找准找好自己的位置,同时,国内的分工和细化也要同步进行。要同时发挥宏观与微观两个积极性,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束缚。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的各自优越性,保障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健康。
第三篇:形式与政策-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
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这些表明今年中央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效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臵,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力求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七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政策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7月4-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部分省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1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6点意见;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11日出版的《中国全融》杂志上撰文表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突出和重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稳定。结合这些情况,本专题将主要讲以下四个问题: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增长温和减速,总需求小幅放缓
1、经济增长温和减速
(1)经济增长减速的总体状况,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6%。
(2)由政策主导到自主运行的经济减缓增长,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受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速从2009年一季度6.6%的谷底,迅速回升至2010年一季度11.9%的高位。
(3)工业经济增加值略有减缓,工业品的供给面基本稳定,工业经济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
2、总需求整体上小幅放缓.总需求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国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下降较为显著,导致我国出口显著下降。这三大需求的整体情况分别是:
(1)投资增长持续强劲,同另两类需求不同的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2)实际消费增长步入减速通道.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11.2%,消费实际增长为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3)外贸出口增速下滑,贸易顺差同比下降
(二)价格水平持续上升,通胀呈现向非食品扩散的苗头
1、消费品价格持续上,二季度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升。表明当前通胀压力很大,且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通胀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2、导致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导致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的主要因素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低,造成了今年上半年猪肉供给不足。二是成本推动造成的。养猪成本上升,由此推动价格的上涨。
(三)货币信贷继续收紧,政策调控效果明显显现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并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0.75个百分点。
二、下半年经济面临的环境
我国下半年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喜忧参半的国内外环境。其中有利的条件主要有三: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仍然保持强劲的势头,三是房地产市场泡沫与信贷质量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不利因素主要有四:一是影响通胀的因素仍然较多,二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四是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因此经济形势也是不乐观的,不可掉以轻心。
(一)下半年的有利经济条件
1、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基本确立,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1.9%,虽然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下半年经济有望加速上行。
2、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但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3、房地产市场泡沫与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剌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累积了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巨额信贷。
(二)下半年的不利经济条件
1、影响通胀的因素仍然较多
本轮价格上涨明显受到供给冲击和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进入2011年后,极端天气发生频率仍居高不下,洪旱灾害接连发生,受灾面积持续增加,结果导致食品价格回落缓慢。国际上则受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冲高,严重脱离经济基本面。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极端天气、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的因素影晌,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复苏势头,但增长中的—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协议,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约,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美国债务问题将更加复杂,对其复苏进程也会造成新的不利影响。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特别是作为欧元区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有卷入危机的可能。对金融市场信心会构成较大冲击。甚至会影响到欧元的稳定。日本全年的经济增长则仍然受到震后核危机的因扰,复苏的进程还要视核危机的应对情况而定。
3、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生产要素保障较紧,如国际油价上升了约25%,黄金和铜等重要金属价格上涨了约15%,铁矿砂价格同比大涨约50%。企业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20%以上,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出现分化。在信贷总体规模减少和商业银行信贷惠及面有限的形势下,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
4、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上半年投资消费的此消彼长,使经济投资拉动的特征进一步强化,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特别是在当前各地投资热情高涨、高耗能行业有抬头的迹象,而代表企业产品和技术升级的设备投资增长总体较慢,下半年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三、下半年的政策取向
在7月21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6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二是要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三是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四是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六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些意见为我们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下半年的经济政策也就是围绕这六个方面展开的。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1、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1)累积的矛盾 上半年我国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和一些国内外因素的冲击,宏观调控的一些主要目标还尚未实现,如物价涨幅较高,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还在发展,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仍没有明显缓解
(2)新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并考虑政策的滞后效应和全球复苏进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
2、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对策
根据下半年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要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其对策主要有:(1)下半年要更加注重结构性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2)财政投入政策重点围绕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3)积极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走出困境。
(二)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坚持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通胀不仅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因而必须多管齐下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2、稳定物价的对策(1)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步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使货币信贷增长由危机时的应急状态恢复正常,从而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2)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应对供给冲击型通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保障供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3)严格市场监管、大力整顿市场价格秩序,特别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监管,防止游资再次借机大肆炒作农产品;(4)加强对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餐饮、交通运输等价格检查,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防“搭车”涨价;(5)及时公布价格信息、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价格形势,稳定社会通胀预期。
(三)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
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对通胀的作用率超过三分之二。因而搞好农业生产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农产品供需平衡了,物价上涨的压力才会减轻。首先要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实现我国全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其次政府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几年开始以水利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潜力。三是加大对当前供给不足的农产品生产如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补贴、扩大养殖规模、加强疫病公共防控和强化信贷保险支持等方式,尽快恢复生产,保障供给。
(四)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要落实在目标里。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中央的安排,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居住困难的问题。为此,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督导检查,切实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开工率。除保障性住房外,今年还要在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五)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我国经济能否在危机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关键。因此中央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七项政策:
1、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尤其要加大对钢铁、有色、水泥等这些产能过剩较多行业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2、同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力控“两高”行业过快增长,按计划完成调控目标,以防年底突击减排。
3、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
4、随着“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启动,地方政府必须严把环境、用地、金融、项目投资管理关,严格执行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的有关规定。
5、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6、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税收、价格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作用。
7、前瞻性地研究布局一批未来市场需求量大以及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六)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根本途径。
今年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今年的改革开放重点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系五项改革和深入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四、下半年可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仍然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即经济增长继续温和回落但仍能保持9%以上的较快增长,而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将得到有效控制,通胀出现冲高回落的趋势。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9.5%,略低于上半年9.6%的增长速度,全年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在5%左右,比上半年低0.4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放缓的态势 从生产上来看,工业经济将继续平稳运行、但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先行指标显示,工业增加值在近期仍呈小幅回落的态势。
(二)消费需求的增长势头 占全部投资65%的社会投资增长较为强劲。
(三)出口增速的继续下滑 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外需总体不是十分旺盛,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继续抬头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等持续上涨导致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均升值了约2%),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四)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1、国际影响因素 从国际看,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6月结束,出于其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考虑,不排除继续推出QE3的可能。日本震后短期内向金融市场注资46万亿日元的滞后影响将逐步显现,全球流动性面临加剧泛滥的可能。此外,西亚北非地缘政局动荡可能进一步升级。这些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主要因素仍然存在。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2、国内影响因素 从国内看、虽然前期引起物价上涨的流动性、成本性因素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涨价因素
3、价格回落的因素
当然,下半年也存在着一些有利于价格回稳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步上扬。二是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共同行动减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三是今年我国有望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这为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提供了基础。四是政府已经和将要出台一系列降低生产流通成本的政策措施、其效应也将逐渐显现。五是国内货币信贷条件已出现明显变化,对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四篇: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经济运行处在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回升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上行。预计GDP增长7.5%,CPI增长2.5%。
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环境资源约束强化,资本边际效益降低。
短期弱回升的原因:政府基础投资增加和企业去库存周期的结束;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和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束缚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近期国内经济运行的新问题:产能过剩问题、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问题、房地产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周期波动说、过度竞争说、结构体制说(财政分权和考核制)。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有效需求不足是产能过剩的基本原因,过度竞争不会导致长时间、大面积和高幅度的产能过剩,政府干预和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等体制性问题,才是产能过剩的根源。
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金融与实体的背离。房地产问题:房价过高,阻碍了城镇化发展;货币资金投资与房地产,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压;限制了货币调控政策的效力。
国五条长期有利于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但短期,具有一定的逆调节效果:税费转嫁成本;抑制二手房供给;提高房租价格。
经济平稳增长的条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政策建议:坚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挖掘内需潜力;下决心调降过剩产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第五篇: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我通过对《时事报告》的学习有以下综述:
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软实力
也有明显提高,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经验。(借鉴于《时事报告》p4-p12)
二、经济入点问题。经济问题定调“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证策基
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就。(借鉴于《时事报告》p13-p20)
三、兴农、益农、惠农。“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容不得半点闪失。因此,中央确定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借鉴与《时事报告》p21-p28)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2011年,美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亚太。力推跨越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增兵澳大利亚。(借鉴与《时事报告》p45-p52)
世界能源形势。世界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加,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大部分能四、五、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借鉴与《时事报告》p62)
通过对《时事报告》的学习和网上了解,我有一下感想:
一、经济政策“稳中求进”。
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是是政策大方向的不作调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在实际政策操作中,根据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整。
2、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的各种不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3、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2012年,尽管控制物价不是第一要务,但任然要积极应对,需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4、保持社会大局基本稳定。稳社会,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物价还会上演“过山车”吗?
1、2011年物价如同“过山车”一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年初4.9%的月度同比涨幅一路上涨,进入5月后,cpi涨幅迭创新高,7月份同比涨幅达到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
2、2012年物价上涨水平将较上年有所放缓。经过2012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放生了变化。
3、尽管仍然会存在个别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的可能性,但就整体居民消费价格而言,涨幅会较上年更平稳。
三、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1、目前,房地产调控正朝着调控的方向行走。限购政策和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使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抑制,限购城市房价涨幅有所减慢。
2、总的来看,房地产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部分的城市房价出现下的趋势,但是房价距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仍有一段距离,目前还房价压力得到有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