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2: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

第一篇: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

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

张小影

2013-2-16 5:41:40来源: 《 新闻战线 》(2012年第8期)

自去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经济日报高度重视,精心制订活动方案,广泛建立基层采访联系点和调研点,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坚持与日常新闻报道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推动“走转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一年来,编委会领导带头示范,多次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调研,编辑记者踊跃参与。无论是工厂车间还是田间地头,无论是雪域高原还是边防哨所,都留下了经济日报记者的足迹和身影。经济日报坚持在一版刊发深入基层采访的稿件,在新闻版开设《蹲点笔记》、《基层发现》、《一线见闻》、《调研笔记》等一系列常设专栏,定期推出《调研之页》和“走转改”专版,刊发了饱含深情、言之有物、鲜活生动、文风清新的报道1100多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报社(集团)的统一部署下,经济日报十几家子报子刊和网站,结合各自的报道领域,积极开展“走转改”活动,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整个集团形成了“走转改”的浓郁氛围,形成了宣传报道的声势与合力。

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努力形成“走转改”的长效机制和理论认识。先后多次举办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征文活动、青年记者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推动编辑记者把深入基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走转改”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体现到日常新闻报道工作之中,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中。通过“走转改”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

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在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党报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根本举措,是新闻队伍贯彻群众路线,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升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经济日报迈向“高端权威、国际一流、世界影响”财经大报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年来,经济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走转改”活动带来了报纸版面的变化,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走转改”活动推进了经济日报的改进创新,使报纸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基层的新闻、沾着露珠的报道在重要版面和版面重要位置上亮起来了,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生动的语言、用群众喜爱的形式,来透视经济话题、捕捉经济现象,这样的报道成为版面的主角,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得到不断增强。我们的记者多次深入偏远乡村、车间一线、边疆口岸、民族地区等平时很少涉足的地方,与返乡农民工一起挤火车、和留守工人一块儿吃年夜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着真情的报道让经济报道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我们舍得版面,让来自基层的报道上一版,比如《北芹村的蔬菜不愁卖》、《大伯之忧与“农家乐”》、《实事该咋办 群众说了算》等一批深入基层、来自一线的报道成为头版头条。来自基层的“鲜菜活鱼”更多了,新闻报道展现出越来越浓郁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走转改”活动带来了队伍思想感情的变化,报社采编人员的精神风貌更加积极奋进。“走转改”是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是改进文风的重要实践。采编人员只有到基层中、实践中去,才能把握人民群众的脉搏跳动,牢固树立起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离人民群众更近了,语言就更生动活泼,作风就更脚踏实地。我们的记者从基层回来后动情地说:“在基层,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人。”通过“走转改”,大家的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变化,老编辑、老记者重新找回了采写新闻的激情;年轻编辑记者不仅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新闻观也在心中生根发芽。

“走转改”活动带来了办报理念和思路的变化,推动了党报的改进创新。“走转改”活动不仅推动了新闻实践创新,而且推动了新闻观念的创新,办报思路更加开放、更加不拘一格。我们用“走转改”的要求开展主题宣传,推出一批既有分量又生动鲜活的反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思路的重点报道,使主题宣传更有张力,不仅有思想的深度,还有生活的温度,吸引力、感染力明显增强。例如,我们通过“走转改”的方式,推出了《走基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看上海》、《走基层·陆海统筹看江苏》、《走基层·共建共享看广东》、《走基层·区域协调看陕西》、《走基层·转型升级看浙江》、《走基层·高位求进看四川》等系列报道,反映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我们坚持“开门办报”,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生机活力。多次推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专版,刊发基层特别是市县一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调研报告和蹲点日记,生动反映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举措,推动领导干部的决策背景、发展思路与群众直接见面;推出“援疆干部手记”和“援藏干部手记”,反映领导干部支援落后地区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奉献精神;通过《读者之声》专版加强政府部门与群众的互动,刊登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有关部门的答复,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坚持调研式采访,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实际效果。我们梳理了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力争引起社会的关注,推动

问题的解决。

“走转改”活动带来了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手段新途径,为锻炼干部、培养年轻人、造就人才提供了新机遇。基层是新闻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沃土。我们坚持把“走转改”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是把参加“走转改”活动作为年轻编辑记者的必修课,使“走转改”成为年轻编辑记者了解和认识国情,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新闻观的重要途径。每次重点报道,我们都按照“骨干带队、青年为主”的原则,结合报社队伍建设“植入式实战培训”计划,由具有丰富采访经验的资深记者把握选题报道方向,让青年采编人员在采访写作中唱主角。一批年轻人不怕艰苦,深入一线,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语言上都发生了升华,最重要的是,年轻的编辑记者们在“走转改”活动中深刻体会和践行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把新闻写在人民群众心坎上。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们许多记者放弃了家庭团聚、放弃了节日休息,与农民工一起挤火车返乡、与打工妹一起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采访消防队员、在雪域高原感受铁路职工的情怀„„独特的采访体验让年轻记者深受感动。他们用脚丈量,用心感受,找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写出了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激情、有思考的报道。新入社的年轻记者形容“走转改”活动:“这是一次特殊的入门教育,那些最普通的劳动者没有豪言壮语,却同样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没有丰功伟绩,却同样造就最为坚韧的群像”;“做一名记者,只有在基层,我们才能看到这些坚守的普通人;只有在路上,我们才能感知这一颗颗有力跳动的爱国心;也只有在现场,我们才能最准确地记录下历史前进的每一寸坚实轨迹。”

在“走转改”活动中,经济日报“新闻立报、特色立报、深度立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建设“高端权威、国际一流、世界影响”财经大报的实现路径也

更加明确。

当前,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宣传。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经济日报也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专栏专题。我们将继续深化“走转改”活动、用“走转改”要求来进一步改进创新主题宣传,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系经济日报总编辑)

第二篇:追求教育的温度、广度和深度

追求教育的温度、广度和深度

------上海、南京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3月24日—— 29日,在区教委及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随队参加了赴上海、南京的学习考察行列。以“听课+听校长专题报告”模式先后实地考查了上海闸北八中、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江苏省天一中学、南京莲花实验学校、南京市第50中学五所名校。近距离亲密接触新课改前沿,虽短短四天,但对所考察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记忆犹新、萦绕心怀。

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教育。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教育的温度

教育首先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的温度直抵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科学发展,教育才有温度。这样的教育将能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对成功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顺应天性、发展潜能、培养特长”。在“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模式中,看不到急功近利,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孩子个性,多维度、多途径、多层次发掘孩子潜能,提供适应每个孩子较好发展的教育。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教育的温度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京莲花实验学校是一面旗帜。“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故事的背后是老师的点滴倾心付出,是学生广阔的体验展示成长,是学校管理的细节关怀。“8:30校长电话” “百分百家访”拉近家校距离; 勇于认错的学生吃到了校长的巧克力;旅行课程让学生丈量城市的宽度与厚度;阅读梦工场点燃孩子们的自信;学生餐桌配备了餐巾纸,排队打饭的脚下设立了“一米线”;学校还为所有的卫生间配备了手纸和穿衣镜。学校开设了校园吉尼斯、新年达人秀、莲花好声音、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平台。校长李建华说得精道:“老师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温暖的田园,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等待和唤醒。我们为学生做的,就是不断给他们的心里多储藏些阳光,让他们在冬天不感觉寒冷。”

二、教育的广度

教育更需要广度,这是和谐社会、和谐人才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既要立足服务学生现在差异成长,更要着眼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的广度要以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为高度;以全体学生及其生活,学校全面全程育人为宽度;以多元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构建为着力点。

中国的教育有这样一种怪现象;那些读书时代学业顶尖的学生,往往因为过于专注学业而知识面窄,忽视了德体美劳的历炼,进入社会后,面对宽广复杂的世界,反而无法找到自身的位置;反而那些读书时代精力不那么集中的学生,却因为尝试体验不同的东西,增加了人生的广度,在宽广复杂的生活中如鱼得水。

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统一的太多,禁锢的太多,偏执于智育,导致学校特色发展不足,学生个性发展压抑、实践能力、创造性缺失,路越走越窄。

反思这样的现象,不由再次想到南京市第50中学,着力学校文化打造的,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彰显,个性飞扬。不由再次想到江苏天一中学关于对课程的理解和设置。他们不断丰富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强调多元化的人才标准、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不同的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自然成功。

教育的广度要求给学生以闲暇、自由和选择,在各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中,触动兴趣的开关,发现自身的潜能,确定未来的目标,实现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天一中学“优化气候,改良土壤”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对教育广度的追求和实践。

二、教育的深度

教育更应该追求深度。教育的深度从质上说,教育要触及学生的灵魂,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辨力、行动力;对学校来说,教育及管理要精细化,精细化到具体的每个学生,精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从培育目标来说,让学生“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的教育分为三类:一类是师徒制,学生只能重复老师的言行,这种教育其实就是“奴役”。第二类是课程制,教育者把对学生的要求具体化为各种课程,当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了考试后,便万事大吉。这种教育更像是“训练”;第三类是苏格拉底的方式,即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对话,对各种既有观念提出质疑,因而你不得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反省,为你的观念寻求依据。这样,人的心智被充分调动起来,渐渐地懂得了如何从事物的表面进入它的核心。

“师徒制”的教育显然属于浅层的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教育。老师完全不顾学生的天性,忽视学生的个性,不遵循教育的规律,只按照既定的目标,机械死板地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只重视学生表面的言行,看不到学生内在的改变。

“课程制”的教育看似全面,但存在唯分数,轻能力的弊端。在课程体制下的教育,学生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自主学习机会,但仍然被禁锢在课程设置的范围之内。而且,考试和分数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对课程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正因为如此,高分低能的人才在会在现在的中国比比皆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了终生教育的基础,即 4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如果“师徒制”属于浅层的教育,“课程制”属于中度的教育,那么,让学生“学会”的教育,就是深度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感知事物、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谈得上“学会”,也才算得上是深度的教育。

把握好教育的“温度”,设计好教育的“广度”,不断追求教育的“深度”,才是真正的教育,更是我对教育的终身追求。

东温泉镇中心学校:蔡洪

二0一五年四月

第三篇: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尺度、深度和温度

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尺度、深度和温度

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尺度、深度和温度

总书记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把对“筑梦人”的殷切期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可以称作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旗帜鲜明的方向性,具体清晰的指导性。尤其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无疑为广大教师确立了价值观、提供了方法论。结合习总书记关于“四有”教师的标准,就如何增强职业能力做一名好老师,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一、“四有教师”的尺度: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

我们选择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淡泊了名利,选择了对真理的追求,对奉献的执着,对尊严和良知的坚守。

当下,面对纷繁芜杂泥沙俱下的信息海洋,面对浮躁偏激众生喧哗的多元诉求,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脚踏实地初心不改增强职业认同感,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节奏。在培养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同时,更要提升他们对时代潮流和社会万象的认知识别能力,要让学生们辨曲直,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面对迎面而来的挑战与诱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随波逐流,既不做“冷漠的旁观者”,也不做“精致的利己者”,而是努力做一个“理性的建设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正确认知,养成一以贯之的是非标准,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最终形成高尚的价值观、正确的是非观,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远大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没有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就像黑夜中没有灯塔指引的航行,最终落个古人所讽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价值观、是非观的养成首先要有独立的思考,然后形成准确的判断,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的思考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准确的判断离不开智慧和品德的积累,而正确的选择则离不开胆略和勇气的汇集。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是一个长期升华与积累的过程,既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道德制高点,也是我们再踏征程的心灵出发点。“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在我们思想的行囊中,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为伴,就不会偏离最初的航线。

所以说,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是教书育人的第一使命、第一责任。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面对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莘莘学子,课堂教育、课下实践,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思想引领、启迪心灵更为重要。只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进而融会贯通于课堂内外,让自身修为成为学子们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活标杆”,师生教学相长,“教书育人”才能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四有教师”的深度:兼具精湛的专业素养与博大的人文情怀

我们选择教师作为职业,同时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终身学习,笔耕不辍。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站稳讲台;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只有兼具精湛的专业素养与博大的人文情怀,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塑造“筑梦人”的历史使命。

习总书记所说的扎实学识,其实就包含着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双重期待:“„„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大学之道育人为本,育人之要在于大师。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校园里专家学者培养力度、成长速度也进一步提升。但作为一名学者学术上的成就与作为一名教师教育上的成功并不是一回事,在现实中,学生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能够深入浅出把知识教“活”了的老师,那些在课堂上不时灵光一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老师,那些语言幽默风趣善于引发会心一笑的老师„„

所以,一名好老师既要有坚定的学术追求,又不能简单满足于学术上的积淀。教与学的结合,“教会”与“会教”的辩证,始终是老师职业坐标的横竖轴,不能偏废。数字是枯燥的,公式是生硬的,但都不影响它们经过人文的浸润而变得生动有趣。所以,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是好老师的双翼。课堂之上,我们除了传授标准答案之外,或许还可以与学生们分享一下幸福的感悟,生命的经验,甚至还可以是美好的爱情„„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学生回忆起母校,记忆深处最清晰的,或许就是老师们那些充满温情的“题外话”。

三、“四有教师”的温度:用爱构建朴素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选择教师作为职业,就选择了一种行为方式,就是在一言一行中倾注爱满天下的情感,爱每一个学生,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爱中有尊重、理解和包容,也有严格、要求和指导,用爱影响学生,在爱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随着培养方式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等,高校师生关系变得日渐疏远,师生交流变得有些现实功利。而构建朴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践行习总书记“仁爱教育”的外化,也是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现实路径。如何构建朴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老师要公道正派。学生脾气秉性千差万别,但老师要做到既因材施教,又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要真感情投入,等距离待人。尤其是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要强加于人。教师自身公道正派,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学生,风清气正的教风自然涵养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

其次,老师要尊重个性。马克思有句名言:“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喜欢老师俯身倾听平等交流,最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作为教师,要平衡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不同利益诉求,也要照顾不同的心理感受。理解是最好的尊重,只有认真研究9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在深层次上达到共鸣。

再次,要增强师生互动。受当前教育模式所限,高校师生的交流、交往日趋单向化:“上完课,悄悄地走了,也不挥一挥衣袖„„”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心中装着学生,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渠道与机会,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兴趣,走进他们的内心。老师要做学生成功后喜悦的分享者,也要做意志消沉时的缓释剂。课内课外,老师要做一个“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择业观、爱情观;老师要做一个“知心人”,引导学生诚信友善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及时发现问题科学消解矛盾;老师要做一个“暖心人”,要善于解决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深知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之队”主力军,而我们则是培养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这一使命神圣而光荣,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奉献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努力做一名“四有”好老师,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正能量!

第四篇:如何让文章思想更有深度

如何让文章思想更有深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这一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训练思维,突破肤浅,使文章更有深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弘扬宽容的传统美德,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突破肤浅,走向深入。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发现问题

1、情景导入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特大地震。大灾面前,有大喊“让群众先走”的领导干部,有日夜奋战的子弟兵,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志愿者,但也有丢下学生只顾自己逃生的中学教师。他就是四川都江堰某中学的教师——范美忠,网民赠名“范跑跑”。

不当言行已使他成为全国的焦点人物,成为全民口诛笔伐的罪人。然而,故事还在延续,为此丢了工作的“范跑跑”辗转各地求职,国人对他却是不依不饶,重新上岗将被无限延期。

2、思想碰撞

对于“范跑跑”,你的态度是怎样的?原不原谅他,给不给他重新工作的机会?(自由发言。)

3、深入讨论

在上学期末的广州调研考试中,已经有同学把这一新闻人物作为素材写进了作文当中,下面我们来对两个作文片段进行评点。

投影展示:

片段一(题目:道歉的意义)

道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已经对当事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范跑跑事件,现在网上最热门的话题。范跑跑,原名范美忠,他是四川一名中学教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他丢下学生自己第一个逃生了。事后,还口出狂言说“除非是自己的女儿,其他人谁也不救”。他的言行遭到了全体国人的唾弃。

讨论一: 这个作文片段的观点是什么?片段就这个观点分析了吗?

教师归纳:这个片段只是简单的观点加事例,完全没有扣住观点来分析。

片段二(题目:学会宽容)

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08年5月12日,在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灾区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海外人士的热心支援,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像“范跑跑”这样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地震发生时他丢下了自己的学生不管不顾,此举激怒了广大国人,各大媒体对他口诛笔伐。其实,我们不妨宽容地对待他。如果我们原谅了他,也许他内心深处就会涌起一丝丝羞愧,这不是更好吗?

讨论二:片段中,为什么“如果原谅范跑跑,他的内心深处就会涌起一丝丝羞愧”,作者说出来了吗?

教师归纳:这个片段并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我们原谅了范跑跑,他就会有一丝丝的羞愧”,也就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第二部分:质疑探究

1、激活思维

探究一:为什么我们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怎样才能深入?

(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原不原谅范跑跑”的理由,并将学生有价值的观点板书在黑板上。)

探究二:我们在探讨这个事件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出示的片段有什么区别?谁的说法更有深度?为什么?

教师归纳:因为我们的思维激活了,看问题更全面、客观、理性、辩证,也就更有思想的深度。

2、点拨归纳

引导学生就黑板上的板书进行归纳,点拨学生明白:之所以我们的说法更站得住脚,更深入,是因为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更注重——

(1)找出事情结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寻因);

(2)透过事件现象看本质(求质);

(3)一分为

二、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辨证)。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完成《学案

(一)》

要求:自己重新写一个作文片段,或修改之前写好的片段,谈谈自己“原不原谅范跑跑”的看法,力求片段更有思想深度。

过程:(1)写作或修改。(8—10分钟)

(2)赏析2—3个学生的升格片段,请其他同学来作出评价。(8分钟)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1、投影展示:给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发展等级中“深刻”的打分点。

通过这堂课,力求激活同学们的思维,增加同学们写作的思想深度。鼓励同学们多进行思维训练,全面思考,整篇布局,雕琢片段,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

2、布置作业:

2008年除了“范跑跑”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以外,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山寨版”,有山寨手机、山寨明星,甚至山寨春晚。对于这种“山寨现象”,有的人认为是剽窃、盗版,有的人认为是草根文化,请结合《故事与时评》(第27期)谈谈你对“山寨文化与创新”的看法,写一个片段作文。要求:有观点,有一定思想深度,不少于250字。

【教学反思】这堂课能不能达到“使文章思想更有深度”的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第二部分:质疑探究”就是整堂课的最重要一环。这部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及时抓住学生发言的亮点,进一步追问,追问,再追问,将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这需要任课老师本身有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人生智慧。这一方面还要在今后的从教生涯中继续锻炼自己。

其次,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就“原不原谅范跑跑”的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再拿课堂上“实

战演练”环节所写的片段与之对比,通过优劣比较,同学们共同赏析,讲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学案

(一)请以“范跑跑”事件为例,结合《故事与时评》(第30期),运用“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方法,就“原不原谅范跑跑”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个不少于250字的片段。

第五篇: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度

(转)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度1 方法技巧 2009-09-24 22:09:00 阅读6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考试说明》的最新解释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这是在“语言通顺”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它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要有特色,有一定的文学性,能给人语言上的美感和享受。

●难点磁场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条小溪在原野上流淌,一座高山挡住了它,它只好顺山脚流淌;一块巨石挡住了它,它只好绕开巨石而去。

请以“溪流与高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遇到困难就回避,永远也看不到高处的风光;绕着山脚走,并非回避困难,而是为了寻找一条走得通的路。

●案例探究

[案例](2002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中的“出发”“到达”引起你想些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评:从诗歌来说,诗中选取了海轮起航和返航抛锚这两个瞬间,以两个海员不同的“盼望”,表达了一个同样的心情和愿望,那就是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出发是海员的愿望,而到达既是一个征程的胜利,又是另一次出发的起点。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有助于考生写作时确立自己的立意及写作角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话题可能更适合于写成记叙、抒情类文章。写作时,可结合“发展等级”中“有文采”一项有关要求,尽可能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等方面出彩。

方法点拨:此项要求主要针对语言而言,因此写作时,可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丰富的积累,这主要包括词语、诗文名句、句式、修辞等。这方面当然需要平时的广泛积累,没有积累是很难给自己的文章添彩的。二是要恰当而灵活地运用。

●锦囊妙计

要做到文章有文采,平时在写作训练时,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词语生动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如此。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使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

二、句式灵活

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

1.把握有关句式的特点和作用。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文章中能综合运用多种句式,语言就会大放异彩。

2.有时特意安排一些重要的句式,可以形成文章的一个特色。如前后句式的照应,可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严密;排比句式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设问句式可提出重要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内容的表达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蕴;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总之,要会安排有关句式为自己的文章服务。

当然,句式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写作的实际需要,且不可单纯去追求句式的变化,那样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文句有意蕴

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在用语上不可一览无余,过于平淡无味。文章描写要有情境,用语要含蓄,要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要能促使读者去思考;特别是关键地方的用语,含蓄、有意蕴会使内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更有意境,更有深度。

当然,语言上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它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歼灭难点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则是流转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则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乡村则是淡雅的美。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美的事物,可谈自己对美的认识和体悟。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下面是钱钟书《围城》中的一段话,根据这段文字,写一篇作文。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请以“吃葡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我国每年要砍伐80多万立方米林木,用来生产400亿双一次性筷子。这不仅造成了林木上的极大浪费,用过的筷子丢在不该丢的地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日本人已经下令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

材料二:鳗鱼因为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被大量捕捞,我国的崇明岛原是生产鳗鱼的基地,现在鳗鱼已经很少了。造成了生态上的不平衡。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引人深思,促人思考。

请以“生活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这就是青春和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于此。

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孩子们唱着期盼青春的歌,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

正值青春时期的你,在即将告别高中学习生活的时刻,你又是怎样感受“青春”、思考“青春”的呢?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青春”话题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失望了,打算将书稿付之一炬。他的妻子阻止了他,给了他很多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出版社老板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并与他签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凡尔纳成功了。他的成功是艰辛而又幸运的。

请以“走向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要走向成功,能力是一个方面,此外还需要很多因素:坚持不懈的毅力,经受失败的打击,对自我的信心,亲友的鼓励,寻找和创造机遇,成功还需要慧眼的发现……

构思时可结合自己材料的占有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找一个“最好”的专业,“最好”的一门学问,然后设计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样就可直接简捷地达到“最好”效果。

其实,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也各有用处,“最好”有谁能确定呢?

请以“„最好‟难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文。

梅 雷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请以这首诗的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对诗的理解是审题的关键。梅雪争春,各不相让,梅从白的程度上比不如雪,雪从香的气味上比却不如梅。其诗的中心,就是事物都有各自存在的道理,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这问题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问题不利的一面。看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要多看这人的优点,不要抓着缺点不放。例如电脑,有人说它很好,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桥梁,以信息快、联络广、少费时、贮量大著称;而同时又有人说它使人逐渐丧失感情与创造性,使人孤独,缺乏对生活的热爱。这也要一分为二来看,要多看信息化社会中电脑的长处,尽量去避免短处。

难点40 怎样使文章有创新

2002年《考试说明》的解释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这项考查既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代精神,又是高考对学生写作的最高要求。

●难点磁场

[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树是构成世界的重要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由此演绎出无数的悲欢离合;树是大自然的精灵,它蕴含着多彩的人文意蕴,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思考。

请以“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幻想,问题与思考等等均可涉及。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客观说明,可以展开联想发挥想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字数不作要求。

●案例探究 [案例](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近年来,中外动画片如《大闹天宫》《米老鼠与唐老鸭》《蝙蝠侠》《聪明的一休》《灌篮高手》等深受欢迎,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有的甚至为之入迷。有人说这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突出的流行文化现象。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请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写作导评:此命题由学生(上海市)比较熟悉的一个文化现象入手,要求学生谈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此题写作难度不大,人人都有话可说,但要从创新的角度来要求,可就有相当难度。

创新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方法点拨:“有创新”是高考对写作的一项更高程度的新要求,写作时可注意下面一些方面:

1.了解“发展等级”对“创新”一项的要求。

2.写作时可在某一项或某几项上有比较突出的体现。如:有自己独特而新颖的见解,以立意取胜;或选材别具一格,新颖新鲜,以材料为读者称道;或写作角度独特,构思精妙,结构奇巧;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使文章体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等等。

3.创新可贵,但不可强求。

●锦囊妙计

结合高考要求,考生应注意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一、见解新颖

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1.要有自己的分析与思考,要注意挖掘现象中带有本质性的根源。

2.要通过某种比较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新”见解。可在标题上体现,如“……新解”,在观点上可利用推陈出新的方式,在前人的观点上提出更新的、更有时代特色的观点。

3.在对问题的解决上有新思想、新方法。

二、材料新鲜

材料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为表现主题服务。选用新鲜的材料,是文章成功的基础。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材料,或材料陈旧,或材料不具体、不真实。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考生选材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明显增强,涉及到的社会生活方面较广泛,如:生命价值、道德修养、社会良知、历史反思、教育方式、高考改革、职业选择、人物评价、艺术鉴赏等,对社会热点问题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如:加入WTO问题、申办奥运问题、下岗问题、基因重组问题、学生减负问题等。面向生活,关注社会,是积累材料的主要途径;材料新鲜,是文章有特色、有创新的重要体现。

1.要尽量避免选用大家都熟知的材料、事例。

2.要注意从现实生活中积极发现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

3.注意通过思考发现与新生活、新事物、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或从“旧”材料中发掘出新精神、新意识。

4.选用身边的那些活生生的材料,以真实、独特体现出“新”。

三、构思精巧

一篇文章的构思至关重要,结构精巧,有创新,既给文章的整体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能使文章以自己的特色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近年考生作文来看,或文章结构布局有特别之处,或铺垫过渡灵活巧妙。2001年高考作文在构思上更呈现多样化特色:或设计辩论,或讲述经历,或推因溯果,或科幻想象,或逐图联想,或评论时事等。

四、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这主要从思维的方式和结果来说。鼓励学生在推理和想象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当然,过于离谱,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推理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是不能算新颖的。近年来的新概念作文,有许多在这方面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五、有个性特征

虽然对中学生来说,写作一般还谈不上风格,但写作可以形成自己的个性。有个性,就会有特色,就会有创新。个性主要体现在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料选用、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

总之,“有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且综合性较强的标准和要求。当然,创新的要点也不能仅局限于以上的各项。从高考要求来看,凡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地方,都值得肯定和鼓励。这就要求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发展,对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倾向和努力也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从多个环节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歼灭难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月(站)台——个浓缩的世界,一个包容亲情、友情、爱情的地方,一个有欢笑、有悲伤的地方。“月(站)台”上有很多故事,也有无数的感慨。

请以“月(站)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心血来潮,顺手买了一束鲜花,我将鲜花插在水杯里放在桌子上。

此后在我的书桌上多了一处景致。得意时,它是对我的赞扬、奖赏;失意时,它则是一种安慰、鼓励。即使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买束花献给自己,它会给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抹上一层美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请以“为自己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以“秋”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可描写秋景,抒发感受;可记叙秋天里的故事;可发表对于秋的议论;可写自然之秋,也可写象征性的“秋”……

下面是一些思考点,可供参考:“秋”是成熟、是收获,给人丰收的喜悦。“秋”是枯叶、寒霜,给人以衰败的伤感。“秋”是辛勤耕耘、奋斗的结果,“秋”不只是结果,也是一种开始,种籽不是收获的颗粒吗?“秋”是老人一生的美好写照。在不同的时代,诗人(作家)笔下的“秋”是不同的:欧阳修的“秋”充满萧杀之气,而当代作家(如峻青)笔下的“秋”则是对美好生活与美好时代的赞颂。

5.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大 小

[日]深濑和雄

大象并不是那么大

只是看上去很大

蚂蚁并不是那么小 只是看上去很小

大象既有一个宝贵的生命

蚂蚁也有一个宝贵的生命

真的 真的 好好儿看的话

大象和蚂蚁 大小都一样

请以“大象与蚂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具体的角度和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文章只要和本诗的内容或思想感情有关就算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报道,日前,广州市团委、市学联、市团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广州市学生领袖训练营在市团校开营。来自广州地区的22所大学、中专的学生会正副主席、部长、团委正副书记、委员等共82名同学参加了该训练营。

与常规讲座形式不同,训练营聘请几位香港辅导专家,采取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领袖们从活动中获取各种体验,在亲身体验和相互交流中成长。

(摘自2002年2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一活动在学生、家长、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青年报》也开设了专栏,就“培养学生当领袖”的问题开展讨论。

请以“培养学生当领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冰心有这样一首诗:

成功的花 /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渗透了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

请以这首诗的题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8.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磨难是生活之盐,那么浪漫便是生活之蜜。没有“盐”的生活淡而无味,但是“盐”加得太多,生活就会变苦,因此很少有人有意识地为生活加盐。

“蜜”就不同了,那令人回味的香甜仿佛是一种诱惑——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的平常、平淡和平庸。

说到底,浪漫就是凭着想象力和勇气,制造一些与寻常不同。

请以“磨难”或“浪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丰富”是“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难点磁场

[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一位小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就滚落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老师高兴地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

请以“方苹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把苹果画成方形,极富想象力,可选取“创造需要大胆的想象”为立意的基本思想。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及时肯定学生和鼓励学生,可确立“鼓励创造是最成功的教育”这一主题。

文章在内容上可结合我国目前教育的实际情况,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或展开想象,确立文章基本思想。

●案例探究

[案例](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

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导评:此题可写的材料确实很丰富,可以直接写大海,写大海的汹涌,大海的矿产、水产、水力资源,大海的污染,大海给人情感的激荡与震撼……可以由面向大海而引起联想,可以由大海写与大海相关的人与事,记故事,写幻想,思考过去与现在,展望未来前景;可由大海而想到大海对岸的人,如大海中一小块海岛上的几个战士,远离陆地,坚守边疆;如海峡对岸的台湾人民,写两岸的相思之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方法点拨:丰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不同的文体对丰富有着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议论类文章要求论据充实,说明类文章要求资料丰富,记叙、抒情类文章则要求形象丰满,等等。

●锦囊妙计

一、材料丰富

材料丰富是一篇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议论文章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事例感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来打动人、说服人,避免用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

对于记叙文而言,要有具体可感的材料,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生动。另外,细节的逼真和生动,也可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刻程度。当然,对记叙类文章而言,材料的丰富也表现在文章中的众多方面: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下笔时的文思泉涌,等等,都得力于材料的积累。

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随时留意积累各种素材。

积累素材,有些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片面的认识,认为就是要多掌握一些名人的事例,多背诵一些名言警句。这是远远不够的。

素材,既有以上的书本上的材料,也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社会生活中有现象、有本质,有材料,也有观点;对同一现象,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发现其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你会发现认识不是静止的,有今天的认识,也有发展的认识。材料在于发现,观点在于提炼,其基础都是社会现实生活。

二、形象丰满

在记叙性文章或有一定文学性写作中,离不开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的描绘。形象要鲜活,要有血有肉。对人物来讲,要有个性,要有特征;对事物来讲(如“雪”),要特征鲜明,要有变化,要丰富多彩。

写作时,对于文章中所记叙或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注意其形象的刻画,首先使其有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人”,一个概念化的“人”。对“形象”而言,他(她)应该有自己的装扮,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动。总之,要让这一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要做到形象丰满,还应该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如: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只有骨架,不生动,不感人,缺乏个性,缺乏特征,干枯无味。

三、意境深远

意境深远主要对记叙类文章而言。记叙类文章不同于议论文,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讲出来,以显示内容上的深刻。那怎样使文章深刻、立意高远?记叙类文章有自己的特点。或通过真挚的抒情感染人,或通过象征性的描写以揭示主题,也有的文章通过独创的意境,使内容和思想的表现更为含蓄,耐人寻味。在这里,意境的创造很重要。意境优美,则显情景交融,感染力强;意境深远,则会主题深刻,立意更上一个层次。

在写作时,应充分借鉴有些散文的写法,注意创造或描绘出一种意境,使自己的观点、思想在意境的展示中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想象,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学生了解一定的文学写作知识,熟悉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对于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歼灭难点训练

1.伞有各种各样的伞,油纸伞(戴望舒笔下的“油纸伞”忧伤而美丽)、油布伞,到折叠伞、自动伞,等等,从伞中可看到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生活的多姿多彩。

请以“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思维点拨:伞给以阴凉,或给人遮住雨雪,它把困难留给自己,保护了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体现。新时代青年应自尊、自强,不断开拓进取,而不应在别人的保护“伞”下无所作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连结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丝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的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写作立意时,要注意“桥”的比喻义,它可以是思想的桥梁,可以是感情的纽带,等等。要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角度要独特,材料要新鲜。

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不仅使我国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们群情激奋,也使青年学生深受鼓舞,他们谈论着毕业后怎样为“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他们憧憬着“西部大开发”的美好前景。

请以“西部大开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

美国的一个中学毕业生,必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可缺少的有:

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的《独立宣言》,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霍桑的《红字》。

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弥尔顿的《失乐园》。

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法国托克维尔的《美国民主》。

俄国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罗马叶尔的《伊尼特》和基督教的《圣经》。

请以此材料或材料的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5.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字。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天,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中学学习生活的学生们,正跃进一个新的世纪,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思考“春天”的呢?

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6.“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缤纷生活中的一个角落,一朵浪花,一种现象,都会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4)不少于700字。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

请以“遥望星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8.读小诗《雪》,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雪是沉默的

它,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

田野感激它的滋润

诗人歌咏它的壮美

它,只有洁白的沉默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从全诗来看,诗的主旨不是赞美雪对田野的滋润,也不是赞美它的壮美,而是赞美它的沉默。立意时要抓住这一点,进而联想,由雪到人,如默默奉献的教师,终年辛勤而一声不响的父母等。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话题作文一般都是要求考生“立意自定”。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因此,话题作文的立意也万万不可忽视。

[作文例题]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言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立意导引]

审题难度不大,立意显得更为重要。

立意时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考虑:

一、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有些东西是具体的,有些东西则是抽象的。值得我们珍惜的对象有许许多多,可以从“实”立意,如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也可以从“虚”立意,如: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个性;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许多题目都既可以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诸如:《路》――脚下的道路、成长的历程,《窗》――房屋的窗户、对外的开放,《桥》――山涧的桥梁、感情的沟通;《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迹;《春风》――吹面不寒的和风,轻言细语的教诲……

二、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

所谓肯定立意,就是从歌颂、赞美人、事、景、物的真、善、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珍惜值得珍惜的,这应该肯定,如:珍惜人生;珍惜青春;珍惜年青;珍惜自己的职责;珍惜自己的权利;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幸福;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机遇;珍惜高三;珍惜集体荣誉;珍惜绿色……

所谓否定立意,就是着重从贬抑、鞭挞人、事、景、物的假、丑、恶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的错误性、消极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不珍惜值得珍惜的,就应该否定,如:不要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别受邪教欺骗,珍惜宝贵生命……

三、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一些事物、人物逐渐积淀成比较一致的情感倾向,诸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说,树叶飘零、鲜花凋谢惹人愁绪;昙花一现,让人感慨生命短暂,仙人掌耐旱生长,使人感叹生命顽强;乌鸦报丧,喜鹊报喜;鹦鹉人云亦云,狐狸狡猾多疑……提到关羽,便赞其义气,说起孔明,就褒其智谋;曹子建才华横溢,陶渊明脱俗隐逸……某些观点、看法也逐渐为大家所认同而广泛流传,诸如:开卷有益;名师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忠言逆耳利于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反之,则是逆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这些立意都是顺向立意。

人们往往认为美丽的风景在远方而忽视身边的景致,由此可以逆向立意:珍惜眼前的风景;人们往往对失败、挫折、磨难等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由此也可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反弹”也要成曲调,切忌“乱弹”一气

下载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五篇范例)

    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 好的课堂,仅有知识是不够的。知识之外,还应该拥有温度、宽度与深度。课堂三“度”中,“温度”是基础,“宽度”是着力点,“深度”是目标。 当下的课改......

    【领导讲话】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迎春致辞

    【领导讲话】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迎春致辞 吴道藩,男,汉族,重庆沙坪坝人,1963年10月生,研究生文化,农学硕士,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璧山区委......

    思想学习生活

    一、思想上 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在入党以前,自己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

    笔记本温度

    我个人的建议,在笔记本下面垫上两本书,然后使用的时候把它放在通风,温度不是很高的地方。下面是专业的工作人员的看法笔记本产生的热量就是自身稳定性最大的敌人,如果不对热量进......

    《温度》教案

    《温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温度》教学目标:1、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2、在......

    《温度》教案

    《温度》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课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温度的内容。......

    《温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

    温度作文

    温度 范文一: 不知什么原因,父亲的事业从高峰跌落到了低谷。我们搬出了那套豪华的别墅,在郊外租了一套小得可怜的房子,过着贫穷的生活。 母亲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上下班要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