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3:3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

第一篇: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

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

好的课堂,仅有知识是不够的。知识之外,还应该拥有温度、宽度与深度。课堂三“度”中,“温度”是基础,“宽度”是着力点,“深度”是目标。

当下的课改实践中,为数不少的实践者误读了课堂活动中三“度”的价值差异,将本属于基础的课堂“温度”,抬举到超越于“宽度”和“深度”之上的至尊位置,过多关注于课堂“温度”的营造,轻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宽度”和“深度”的有效开拓,从而导致了学习活动的肤浅化和泛问题化。

此种误读,体现到学科学习的目的诉求上,便是对各学科的零散知识关注过多,对缺乏思维挑战性的伪问题或浅问题关注过多,而对立足整体的系统化知识以及由此知识而生发出的能力关注过少。多与少的失衡中,极易丢失了自主学习过程中静读涵泳与精思妙悟的特质,使学习弱化为低层级的识记和简单化的分析,沦落为浅层次知识的简单习得。这些,都将对学生的能力养成,构成消极影响。

如何才能在营造课堂温度、宽度和深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必须遵循以下四方面的常识。

一、用足够的温度温暖课堂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点燃”学生呢?

首先,教师必须善于倾听。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对话,倾听都是一种尊重与鼓励。教学活动中的倾听,不仅体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关注,还体现为对学生陈述观点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评价。优秀的教师,需要从倾听中帮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学会正确的表达,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其次,教师必须善于褒扬。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优秀的学生,同样建立在被认同、被褒扬的基础之上。教学活动中的褒扬,应该立足于思维过程的评价,立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恰当的褒扬,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究各种学习问题,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对并未经过认真思考的观点也轻率地予以肯定。须知,只有当褒扬名副其实时,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成就感,才能让学生乐意于更好地投入思考探究活动中。

第三,教师必须学会批评。与褒扬并行的,是批评。教学活动中,只有引入一定的批评,才能有效纠正各种偏差,才能促使一部分偏离学习目标的学生迅速回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当然,批评的目的,在于纠偏,在于帮助学生砍削各种赘余,以最小的消耗,抵达学习的本质。这样的批评,只要切中肯綮,对事不对人,便能够让课堂逐渐远离信口开河,逐步走向深刻地思考、积极地探究。

第四,教师必须善于“煽风点火”。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遭遇一些“无法预约的精彩”。有些教师,无视这样的精彩,只依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这样的课堂,便难以拥有足够的温度。优秀的教师,必须随时把握课堂上临时性生成的精彩,并迅速调整教学内容,将这样的精彩视作火种,去点燃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有些时候,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自身临时生成的认知火花植入课堂,使其成为更好地开启学习思维的金钥匙。

二、用足够的宽度拓展最近发展区的内涵

当下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课堂,关注的重点,只在于满足智力因素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对于非智力因素,则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致力于课堂宽度的有效拓展,用足够的宽度,拓展最近发展区的内涵。

首先,需要合理界定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真正纳入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要预设一定形式的活动内容,安排一定的活动时间,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这类教学目标。

其次,需要强化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力度,尽可能多地引入相关知识信息,丰富课堂知识容量。用作拓展资料的素材,其知识构成的难度系数,应略高于教材中的相应内容,且适宜于运用教材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探究。

第三,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其乐意于“跳起来摘桃子”。自主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就是潜能发挥与惰性心理的博弈过程。一方面,每一个学习者,都拥有着超乎想象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又都无法摆脱心理惰性的束缚。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价值之一,就是积极创设有效学习情境,努力促进学习潜能的超常规发挥。比如,施加适度的压力、组织有效的对话、进行必要的合作探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等等。只要方法妥当,点拨到位,学生跳起来后能够摘下的桃子便越来越多。

三、用足够的深度开启生命的智慧之门

近些年来,我常常会思考一些相对虚空的问题,比如,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历史、地理、语文?又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数学、物理、化学试题?我这样思考,实在是因为,太多的课堂,看不到学生的有意义的生命活动。许许多多的本该成为青少年时期最好生命养分的东西,竟然被莫名其妙的考纲考点随意切割成除了考试之外再无任何价值的物件。

我始终认为,政治、历史之类的学科,其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培养一种思辨能力。数理化之类的作业,亦不过是巩固知识的手段之一。事实上,除了作业之外,能够让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验、实践等。教师宁愿选择耗时最多、效率最低的作业,而不愿选用更具效益的实验、实践,表面上看,是为了贪图教学上的省事。实际上,根源却在于,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确立起为了学生的终身成长需要而教学的工作意识。

真正的教学,绝不应该这样。真正的教学活动,应该始终紧扣生命这一最根本的命题展开探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想方设法搭建知识与生命之间的桥梁。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绝非指向偏题、怪题、难题,而是指向思维的深邃性。无论何种性质的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都应该始终建立在学生对该学科相关知识信息的深度关切之上。学生们能够尽其所能地主动探寻学科知识的奥秘,并将这样的主动,由课内而自觉地延伸到课外,便是达成了教学内容的深度目标。

此外,学段不同,深度的内涵也不同。低学段的教学活动中,养成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便是教学的深度。高学段的教学活动,则必须致力于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必须帮助学生确立起对知识本身、而非对知识之外的各种附加物质的热爱。实现了这样的目标,便是让个体化的生命,始终置身于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自我完善的成长轨道上,便是雕塑生命。

四、给每一个生命安排一个平等发展的位置

当下,相当数量的课堂之上,生命并不在场。非但学生的生命不在场,教师的生命、教材的生命、教材中涉及的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命,全部不在场。在场的,只有考点。

这样的状况,终须扭转。扭转的具体方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承认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教师在点燃课堂的温度时,必须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燃点有足够的认知,不能以为只需一根火柴,便轻松点亮所有人的心头之火。而在拓展课堂的宽度与深度时,也需注意预设一定量的支撑点,使一部分学力确有不足的学生,能够借助这样的支撑点,走向他自己的最宽、最深处。

当下教学活动中,过分功利的评价体系,往往扭曲了生命成长的意义,将生命的价值,定位于肤浅的阶段性成功。这样的目的诉求,显然不利于从学生的终身成长需要的角度,合理探究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手段与意义。有理想的教师,自当警觉。

具体方法上,促使生命平等在场的路径并不复杂。差异性作业、分层备课、恰当评价、赋予平等的话语权等,都行之有效。不因为某个学生未能一次性点燃而放弃他,不因为某个学生达不到应有的宽度而漠视他,不因为某个学生总是缺乏认知的深刻性而拒绝他,不将他们看作班级的累赘,不将他们视作沉重的包袱,只将他们看作更需要帮助的人,看作自己的发育迟缓的孩子,则必然能够远离教学的功利意识,必然能够正视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差异,并尽其所能帮助不同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完善各自的独特人生。

生命,多么美好的词汇。用课堂的温度、宽度与深度,成就生命的温度、宽度与深度,这样思考时,教学已经成为流动的诗。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全身心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哪里还会被沉重的应试镣铐锁住手脚。从这一点而言,教学活动中,给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安排一个平等发展的位置,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安排一个健康发展的位置。

第二篇: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

2、合作学习。

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

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鼓励创新。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容量适当、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三:好课的特点。(一)新。

1、理念新。

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2、思路新。

能体现省时高效的教学原则。

3、手段新。

重视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的结合应用。(二)活。

1、教法灵活。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达到教学用时少,效果佳。

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能力的达成度高,做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用活教材。

用教材教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张弛有度,得心应手,才能把课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每节课都有教与学的目的,按照三维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不局限于教学的预案,应适合于所教学生的学。

在课堂活动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和媒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态达成”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认知、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形成能力。

3、教活学生。

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的空间。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死”。

教师在课堂上应诱导学生想问,鼓励学生敢问、好问、会问上做文章,只有学生有所疑才有思维活动的深广度,知识才能学的活。(三)实。

1、教学内容要充实。

首先应当二次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授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科学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环节,有效组织学生的参与策略和内容。

其次是把学科教学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课堂训练要扎实。

力争做到边讲边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特别是教师要认真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的时机。做到练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反馈要及时、准确、高效。不做无谓和重复性题目。

3、教学目标要落实。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间通过互动达成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时间和空间有充分保障,学生能够对知识真正理解、把握和灵活运用;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校正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4、教学过程要真实。做到“以学定教”,教学形式不做秀,能真实地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教师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方案;能对全体学生有所启发和提高,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真正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网络体系。(三)有趣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自然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1、导入激趣。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期待结论的得出。

2、教学过程的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应不断激趣,让学生保持好奇,以使学生有良好的状态进行全过程的学习。

教学设计上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四)有激情。

用教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的热情,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语言的穿透力、磁力、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当的体态语等都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趣味横生。四:专家学者对好课的看法。(一)教学目标明确、恰当。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有共同的认识。

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二)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就广度而言,要看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

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四)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否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

其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适度。(五)教学效果好。包括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扎实有效。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哪怕是一课一得。

五: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多角度分析。

(一):根据现代教学的理论,课堂教学应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1、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

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很强的“教与学”活动。

因此,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

4、教师组织活动。

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

(二)新课改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

课堂要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3、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个个活跃。

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4、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做到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5、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三)从理念层面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自主学习的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2、合作学习的效度。

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

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

3、探究学习的深度。

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问题。

5、依新课标施教。

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四)从操作层面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

2、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自主讨论。

4、自评互判。

5、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五)从教学理念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尊重、激励、赏识学生。

2、能使特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3、构建民主平等,跨越时空,张扬个性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本身的需求,面向全体。

(六)从教师行为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

3、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

4、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5、语言清楚、得当、艺术,并具有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体态语言。

6、教学脉络清楚,不拖堂。

7、多媒体和板书配合得当体。

(七)从学生表现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学习活动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做真人的道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从教学内容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要有足够的本学科基本、核心的内容,理论性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内容应有理论指导的部分。

2、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概念明确、重点突出。

第三篇: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张增良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如下原则:

一、目标原则:

就是指课前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主体原则:

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把学生只当作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主体参与的方法。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种种的训练活动,教师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至超过10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25—3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动的时间、动的深度,是今后听课、查课的必要标准,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分层原则:

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例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可出示A、B级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去掌握或A或B。

四、反馈原则:

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即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老实效益。我校有单元考试和月考,但还不够,必须堂堂有考核有反馈。

五、电化教育原则:

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是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密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电教教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能通过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空间的、宏观的、微观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化理解教材。特别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这方面青年教师必须走在前面,电脑课件,可以丰富了自己的课堂。当然电教教育手段不仅仅指课件的制作,投影、幻灯片,教学中都可以用。

六、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及时肯定表扬的做法,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会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我校,如何调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正相关作用,是我校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每位教师都立刻能掌握的方法就是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敏感性强,自尊心脆弱,他们尤其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尊重教育的理念的归根结底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青少年即然有这样的心理规律,我们还是按规律办事吧。

以上六点是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必须包含的内容,让她成为全校教师的意识。以上讲的观点原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我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力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好课的标准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心声。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呢?

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每个人的看法又都不同。那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以下所谈的观点,是我校教师和学生的一些思考。

一、行云流水,如沐春风

一堂好课,应该使人听起来非常舒服。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于不知不觉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学习,感情投入,兴趣高涨,思维的碰撞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听课的教师,仿佛刚刚开始听课,但很快的就下课了,就像吃了一道有名的菜,满口留香;又向走进大自然,如沐春风。那种感叹真是难以形容。

我校很多教师曾经听过王琪老师讲的《数列》,当时听完课就是这种感受。王老师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不着痕迹地引导下,轻松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学生的倾听、表达、概括、思维等多种能力得到了训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听者听得轻松。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堂课,老师教得过于细致,就有串讲串问的可能;相反老师不讲,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就会使人感到教学松散。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一堂好课很重要的标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疑,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那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了,教师又如何定位呢?很多教师进行了实践思考后,提出了“多角色”的观点即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其中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指导者,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没有学生有效的学。所以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例如,蒋涛老师经常适时创设思维障碍,就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进行思维的训练,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心设计,有效调控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正是很多老师,甚至是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备好课的关键是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提问,一个好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找到理解的重点,并进行有价值的思维,产生交流的意愿。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的活动有法、有序、有效。备课是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项很辛苦的脑力劳动,一份好的备课就是一份艺术品。

有了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一节好课。有时往往教学设计很好,但上得效果却不好,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

进行有效的监控。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观察学生的理解接受的情况,以便随时进行微调,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尝试,合作探究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学生在情景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合作解决,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能发表于别人不同的独立见解打下基础。这种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

在学生自主尝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相互比较,相互补充,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倾听、表达,口语交际能力等都得到训练。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而不乱的,教师的导也应该在参与之中得到体现。

五、师生和谐,气氛活跃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语言精炼富有情感;教态自然、大方都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维,不怕自己说错了而遭到教师的批评,也不怕自己的发言受到学生的嘲笑,相反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和作者同喜同悲。

师生的关系和谐了,课堂的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就像在游戏中学习;就像在与合作者交流思想;就像在进行一个科学试验;就像在进行一次学术研究。这里仿佛不是课堂,没有教和学的界限,没有一问一答的形式,没有了师道尊严的桎梏。返朴归真,水到渠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如何“说”好“课”

说课,是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节课的1/4-1/3)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但由于受说课时限、听课时对象以及理论要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给说课者带来了比讲一节课更大的难度,把握不好不易成功。一般来说,说课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抓住一个“课”字,突出“说”字说课,要用一节课的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经历一节完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标──实现目标──检测目标──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说;

②“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

③“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只字不漏的背下去; ④“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遵循“课”路,选准“说”法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在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问语说。

但无论怎么

“说”,均要遵循课堂教学这一主线。

三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组教师,其它学科的教师以及教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人员。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会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你所说的课,去审视你说课的时的一定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因此说课者要置身于听众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与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如下图所示:

┏━━━┓

┃听┃

┃众┏━╋━━┓备说讲

┃思┃说┃学生┃课点课

┃维┃位┃思维┃

┗━┻━┻━━┛

图a 图b

图a表示“说”法,图b表示“说”点。

四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过程、说出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因材制宜,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材”,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

第四篇: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一.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芦咏莉博士在报告强调: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二.关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

芦咏莉博士在谈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话题时说:“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注重应用,学用结合。

四.关注生命,着眼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芦咏莉博士在报告中所说: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追求教育的温度、广度和深度

追求教育的温度、广度和深度

------上海、南京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3月24日—— 29日,在区教委及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随队参加了赴上海、南京的学习考察行列。以“听课+听校长专题报告”模式先后实地考查了上海闸北八中、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江苏省天一中学、南京莲花实验学校、南京市第50中学五所名校。近距离亲密接触新课改前沿,虽短短四天,但对所考察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记忆犹新、萦绕心怀。

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教育。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教育的温度

教育首先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的温度直抵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科学发展,教育才有温度。这样的教育将能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对成功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顺应天性、发展潜能、培养特长”。在“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模式中,看不到急功近利,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孩子个性,多维度、多途径、多层次发掘孩子潜能,提供适应每个孩子较好发展的教育。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教育的温度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京莲花实验学校是一面旗帜。“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故事的背后是老师的点滴倾心付出,是学生广阔的体验展示成长,是学校管理的细节关怀。“8:30校长电话” “百分百家访”拉近家校距离; 勇于认错的学生吃到了校长的巧克力;旅行课程让学生丈量城市的宽度与厚度;阅读梦工场点燃孩子们的自信;学生餐桌配备了餐巾纸,排队打饭的脚下设立了“一米线”;学校还为所有的卫生间配备了手纸和穿衣镜。学校开设了校园吉尼斯、新年达人秀、莲花好声音、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平台。校长李建华说得精道:“老师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温暖的田园,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等待和唤醒。我们为学生做的,就是不断给他们的心里多储藏些阳光,让他们在冬天不感觉寒冷。”

二、教育的广度

教育更需要广度,这是和谐社会、和谐人才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既要立足服务学生现在差异成长,更要着眼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的广度要以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为高度;以全体学生及其生活,学校全面全程育人为宽度;以多元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构建为着力点。

中国的教育有这样一种怪现象;那些读书时代学业顶尖的学生,往往因为过于专注学业而知识面窄,忽视了德体美劳的历炼,进入社会后,面对宽广复杂的世界,反而无法找到自身的位置;反而那些读书时代精力不那么集中的学生,却因为尝试体验不同的东西,增加了人生的广度,在宽广复杂的生活中如鱼得水。

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统一的太多,禁锢的太多,偏执于智育,导致学校特色发展不足,学生个性发展压抑、实践能力、创造性缺失,路越走越窄。

反思这样的现象,不由再次想到南京市第50中学,着力学校文化打造的,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彰显,个性飞扬。不由再次想到江苏天一中学关于对课程的理解和设置。他们不断丰富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强调多元化的人才标准、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不同的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自然成功。

教育的广度要求给学生以闲暇、自由和选择,在各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中,触动兴趣的开关,发现自身的潜能,确定未来的目标,实现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天一中学“优化气候,改良土壤”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对教育广度的追求和实践。

二、教育的深度

教育更应该追求深度。教育的深度从质上说,教育要触及学生的灵魂,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辨力、行动力;对学校来说,教育及管理要精细化,精细化到具体的每个学生,精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从培育目标来说,让学生“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的教育分为三类:一类是师徒制,学生只能重复老师的言行,这种教育其实就是“奴役”。第二类是课程制,教育者把对学生的要求具体化为各种课程,当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了考试后,便万事大吉。这种教育更像是“训练”;第三类是苏格拉底的方式,即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对话,对各种既有观念提出质疑,因而你不得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反省,为你的观念寻求依据。这样,人的心智被充分调动起来,渐渐地懂得了如何从事物的表面进入它的核心。

“师徒制”的教育显然属于浅层的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教育。老师完全不顾学生的天性,忽视学生的个性,不遵循教育的规律,只按照既定的目标,机械死板地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只重视学生表面的言行,看不到学生内在的改变。

“课程制”的教育看似全面,但存在唯分数,轻能力的弊端。在课程体制下的教育,学生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自主学习机会,但仍然被禁锢在课程设置的范围之内。而且,考试和分数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对课程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正因为如此,高分低能的人才在会在现在的中国比比皆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了终生教育的基础,即 4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如果“师徒制”属于浅层的教育,“课程制”属于中度的教育,那么,让学生“学会”的教育,就是深度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感知事物、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谈得上“学会”,也才算得上是深度的教育。

把握好教育的“温度”,设计好教育的“广度”,不断追求教育的“深度”,才是真正的教育,更是我对教育的终身追求。

东温泉镇中心学校:蔡洪

二0一五年四月

下载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节好课的温度宽度和深度(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灵武市回民中学 杨瑞 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应该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

    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杨顺万 听课、评课是我们基层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的一种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尤其是评课,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德国教学法专家海克尔给出的标准是:一是出汗,二是笑;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的有效、学得愉快”; 叶澜提出的活力课堂的理念大......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习,教师重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人们对好课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仁智相见,我认为叶澜教授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很......

    对一节好课的感想★

    对一节好课的感想走出大学开始工作将近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希望,也在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受学生喜爱的物理老师。而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因为它理解的难度较大,理论性较......

    一节好课的不同看法

    一节好课的不同看法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任务不同,特别是面对新课程、新思想、新教材,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近几年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各地区......

    怎样上好一节好课(五篇)

    怎样上好一节好课 兰香小学 张莉鹏一、做到三个“提早” ⒈提早一刻钟熟悉教案。教师每天上的课一般都在前一天或者前几天甚至几周前已经备好,仅备好课还不能进教室,必须在......

    一节好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希望上一节好课。当然,我们体育老师也不例外,更想做一名好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应是这样的。 一节好课,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