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城县广电局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工作汇报
庆城县广播电视台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工作汇报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活动开展以来,我台按照中央、省市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广泛动员、精心织织、狠抓落实,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现将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广泛动员
中宣部五部门《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实施以后,我局立既组织全县广电系统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了学习,将文件复印发到每一位采编播人员手中。召开局委会,研究制定了《庆城县广电局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台长为副组长,副台长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全局职工大会,就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了动员和按排部署,进一步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切实改进电视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的突破口。
二、精心组织、成效显著
活动开展以来,局台先后组织了全体新闻工作者开展学业务、强素质、创一流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和学者“传经送宝”,举办了庆城县《法制新时空》栏目研讨会,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在《庆城新闻》中开设“记者在基层”专栏,从8月份开始,我台组织采编播人员先后深入卅铺、南庄、太白梁、驿马等乡镇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线,先后采写了:《特写:张老汉的养老观》、《夸夸咱们的支书贾天喜》、《政务大厅:面对群众“零距离”》、《关注问题校车》《身边的榜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庆龙》《城市的美容师》《我县实施药物零差率让利群众300万》等一批来自基层的稿件优秀稿件20多篇,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地报道庆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建立机制、强化管理。一是完善考评奖励机制。实施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考核机制,作为硬性指标,明确量化要求,记入工作档案,纳入年度考核,做到奖罚并举、奖优罚劣,建立完善推动这项活动广泛、持续、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特别要求今年新进的记者、编辑先行到一线锻炼,锤炼思想作风,增长真才实学,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打实基础。
二是建立了台长带记者到基层采访机制。确定每周有一名台长带领记者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全面了解基层,努力融入群众,切实增强对省情、市情和县情的理解,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解。
三是实行节目评审制。每周选取一两期新闻专题节目,组织全台职工观摩,由评审会点评,发现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与中央、省市台节相比,查找本台节目与上级台节目的差距,从而提高本台节目质量。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长期任务,着力在推进活动常态化上下功夫、求实效。
第二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刘淇对北京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
2011-08-22 23:45: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4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朱竞若)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总体部署后,北京市委高度重视。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专门对北京市新闻、理论、文艺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淇在批示中指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新闻战线要认真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总体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淇在批示中希望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积极报道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伟大实践,采写出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反映火热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全市新闻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努力为首都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也要积极响应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和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当今伟大时代的传世佳作。
(本文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NF058
第三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今天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刘云山指出,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刘云山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
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各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节目的生动报道,赢得读者,吸引观众,正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媒体接到各地要求成为基层联系点的邀请不断。家住丰台区长辛店的刘先生在电话里说:“我们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邀请你们到我们这儿走走基层,长辛店老镇棚户区改造了,来看看我们这儿的巨大变化吧!” 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基层。北京市社科联将在全市区县、委办局及街道等相关部门成立“决策咨询研究联系点”,建立全市性的决策咨询网络,为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情况提供长期追踪的样本,为推动决策咨询研究出实招、见实效。同时组织专家学者面向社区居民、农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和打工子弟,开展专家咨询、赠送图书、知识问答、科普讲座等活动。北京市文联将从9月开始面向基层文艺骨干、社区群众、在校学生,连续举办24期文艺家大讲堂,开展“送欢乐、送文化、下基层”等惠民活动。“好作品来源于生活”,市文联还启动了一系列深入生活的调研采风活动,组织作家到怀柔、张家口、承德等地采访创作,让文艺家们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和群众在一起,创作出更多源于人民生活、反映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本报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吴建群)人民日报社今天下午召开动员大会,对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强调深入开展“走
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力抓手,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联系实际、务求实效,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推动这一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深入基层,才能抓住“活鱼”。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三贴近”,要求记者采访到田间地头,进村入户,“用农民的话,说农村的事”。不久前,在周刊上刊登的山西省副省长的《住村笔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因为文章以生动细节反映了当下农村的真实状况,抓了“活鱼”。
新时期“三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对农村报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第四篇: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最近,中央新闻做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走得深入、转得到位、改得彻底上下工夫,不断把“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老师您好:一些领导说的话可以作为文章的开头吗?文章的后面需要再进行总结吗?)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走”要走得深入。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生活,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切实解决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和方向问题。走得深入,关键是思想感情深入。要真正俯下身、弯下腰,身入心入,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把握群众脉搏,感知群众疾苦,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这样,新闻报道才能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转”要转得到位。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新闻工作一刻也不离开人民群众。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切实解决好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转得到位,关键是转得自觉。要转换片面追求所谓“新闻效应”、“吸引眼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漠视基层、远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心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平凡人的生活百态中发现真善美的“火花”,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反映改革发展成就,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改”要改得彻底。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要倡导讲新话、讲真话、讲短话、讲家常话,切实解决好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问题。改得彻底,关键是改得坚决。要真正摒弃空话套话连篇、官腔学生腔标准腔泛滥的不良习气,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风格,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表达语句,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使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让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流价值和鲜活美好走进公众视野和心田。
要建立健全下基层工作制度,完善编辑记者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管长远的制度建设,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激励引导更多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五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总结报告
关于《服饰文化》杂志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的总结报告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为了贯彻执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文件精神,我《服饰文化》杂志社编辑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召开了专门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当前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开展一系列“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走基层
为了配合2011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的胜利召开,我杂志社作为承办媒体,深入雅居乐海南清水湾,全程采访了入围“我是清水湾之星”2011中国体育旅游形象大使总决赛的选手。编辑部记者对每位选手和评委进行了采访,在活动现场进入到观众席中去倾听观众对大赛的各种呼声和看法,为下届的体育旅游博览会相关赛事出谋划策。
我《服饰文化》杂志是以刊登服饰潮流时尚文化的大众刊物,为了采集素材,我编辑部记者深入到岛内各市县,搜集海南本土的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弘扬和传承海南本土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通过深入基层的采访,倾听群众的心声,为我们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走基层”活动的必要性。
二、转作风
杂志社多次召开会议,总结和分享了系列“走基层”的活动成果,要求工作存在作风浮躁、脱离群众等问题的记者编辑转变工作作风,将镜头对准基层,更多的撰写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文章。
三、改文风
“改文风”是“转作风”的具体体现。我杂志社遵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精神,要求各记者编辑在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风指导下,多撰写反映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章,多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彻底摒弃空话多、废话多、套话多的文风。
以上即我《服饰文化》杂志社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汇报
总结。我们将深入贯彻执行活动的精神,为海南新闻出版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服饰文化》杂志社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