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

时间:2019-05-13 12: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篇: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

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参考答案

完形填空 1-5 DBCBC6-10ADAAC

11-15 DADBC

语法填空 16 it17 earlier18 were told19 but20why21for22 surprisingly

sunburnt

阅读理解 26-30 DBCBB

36-40 ADDCC

信息匹配 BCDFE23 the24 where31-35 BADBB41-45 BCADC 25

第二篇:200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

教学反思:大班《认识日历》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0年、2009年、2011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0的就是2010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6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经过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和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思考:在这个环节中,给幼儿准备了6个操作桃子,原本想再给幼儿准备一张有两个盘子的背景操作纸,让幼儿在两个盘子中给6个桃子分成两份,但想想,大班的孩子如果不在盘子中进行操作,他们肯定也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分成两份”是什么意思,所以考虑教具的有效性,就没用背景操作纸。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在自主探索组成时,有好几个孩子都记录了6可以分成0和6,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就在个别交流的时候给予解决了,没有再集体面前说到,也就是在活动中我没有找到很合适的解释语,就让它过去了。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都能基本上进行独立操作,并给自己的答案进行记录。)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教学反思:

在数学中,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活动刚开端时,我领着孩子们跳了一段舞蹈《伸出你的手儿摆一摆》,活跃了课堂氛围,直接导入教学主题。并通过“我说你做”、“律动游戏”复习了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以游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无数学,激起孩子们的参与认识。在课堂中我常蹲着和孩子讲话,拉近了孩子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乐意参与。孩子们一直在我创设的详细场景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在练习巩固环节,我创设了摘果子的游戏检验孩子学习的效果,幼儿基本能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来

区客体左右。

但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的准确性不够,容易误导孩子。如:“这还是我的右手吗?”说:“我的右手到哪边来了?”

2、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如:让两个孩子面对面拉手,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右手和好朋友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

3、有的游戏环节时间太长,孩子容易失去兴趣。如:摸对方的脸、指对方的耳朵。

4、课件制作应更精,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部分孩子已能正确区分左右,然而仍有部分孩子仍分不清左右,而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左右》的难点就在于孩子的差距较大。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满足能够正确认识左右的孩子有一个提升的过程,那就是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然而另一部分孩子也以自身为中心也不能正确区分左右的话,那么如何让他去感知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两个不同阶段的孩子如何平衡,又能让两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所提升,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活动中增加了一个小道具,帮助所有幼儿做到以自身为中心正确区分左右,那就是在孩子的右手上套一条彩色橡皮筋。

在活动的开始,我先让孩子猜谜“手”,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右手有什么本领,哪只手是右手,如何才能快速区分右手,右手有什么本领,通过幼儿的讲述,我们一致通过吃饭时拿勺子的、写字的那只手就是右手然后让幼儿说说左手的本领,通过游戏举左右手比如伸拳头、做剪刀、伸拇指,重点强化右手。通过彩带帮助幼儿正确区分左右,既能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一个反复的提示和自纠机会,也为接下来的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环节奠定基础。虽然只是一条彩色橡皮筋,解决了很多的难题。

同时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 “快速反应游戏(左手碰左脚、左手碰右脚等)”、“找朋友”等游戏,让幼儿分清自己的左边右边,让孩子们了解左右对生活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的幼儿感知左右、巩固对左右的认识,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孩子们始终能轻松愉快的学习。

科学活动《比高矮》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节科学活动《比高矮》,活动结束以后发现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袁老师的指导,有了一些收获。

《比高矮》活动的原目标是:1.学习比较高矮,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2.能根据要求进行排序,并能大胆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幼儿两人比较高矮,第二环节出示5个瓶子,按标记给瓶子排序,第三个环节是幼儿用操作卡独 1

立操作。结合本班幼儿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我把活动环节稍作了修改,改为第一环节集体交流我认为的高矮物体,第二环节幼儿两两或三个比高矮,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给瓶子按高矮顺序排序。第一环节中运用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幼儿对高矮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第二个环节重点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是相对来说的,不一样的参照物,比较高矮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排序游戏巩固经验,并且把高矮排序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平时的生活游戏中,体现价值。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也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后与袁老师进行了交流,袁老师细心的指导之后发现活动还存在几个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是活动一开始的问题创设不清晰,作为一个科学活动,在活动中需要创设问题,有了问题以后才能运用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问题的创设很重要,要让幼儿知道今天这个活动我们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所以环节中应该加入提问、猜测、,还有不同幼儿之间的高矮比较,两人比、多人比,或者站在椅子上比,穿上高跟鞋比等都是不同的,让幼儿发现理解比高矮的条件是要在同一标尺下进行的。

其次是活动过程中的方法不够灵活多变,应该挑差异明显的幼儿进行比较,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使目测,如果有差不多高矮的幼儿如何比较又是一个问题,可以引出精确一些的方式,如运用测量工具,可以给孩子准备皮尺量一量,更简单的是让幼儿站在墙边在头顶画刻度,简单有效,看线的高低就能分辨。

最后是活动重点没有把握好,这个活动可以挖得更深一点,作为大班的孩子如果仅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太简单了,抓住一个知识点让幼儿一起自主探索挖的深一些。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也很重要,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需要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所以对提问的设计也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对于教具学具的运用也要讲究简单但是要有效。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顾及幼儿的情绪,比较的结果不要让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矮小的幼儿。

学习7的组成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雪花积木)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

学习7的减法课后反思

作为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愿学、爱学、乐学、善学。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游戏的情景复习了7以内各数的组成。我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轮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还可以加上集体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减少幼儿等待的的机会。

对于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不长,自制力较弱。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情境吸引他们,将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有借助于图片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来说说图片中的情景。以此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与语言的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减法的意义,无形中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基本部分,师问:盘子里有7个苹果,小红吃掉了1个,盘中还剩下几个苹果?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基本都能回答,能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操作,也能清楚表述各数锁代表的意思。但是在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孩子就有点弄不清楚了:盘中有7个苹果,小红吃掉后还剩下6个,小红吃了几个?孩子们弄不清楚到底求的是什么?到后面算鸭子的数量时就更加弄不清了。在讲解的时候我可能讲的太快了,不够清楚,幼儿还没有听清楚我就已经讲好了。在讲解的时候我还要再清楚一点,让孩子们理解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为以后学习8、9、10的加减打好基础。

在平时的复习中,幼儿还是能很清楚的知道7的加减的,但是在创设一定的情景之后好像反而把孩子搞糊涂了,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要多练习,平时可以让他们自己说说题目,请别的小朋友来做一做。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接受了所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还不完全理解,这可能与他们的年龄有关。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情景具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情景相融,学生的学习高涨,以致在教学中无需让我过多地组织教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加减时,还应渗透数量关系,让孩子理解的再深一点。

整节课的误区:语速快,在实际操作时,动作稍快,在后面的《算一算少了几个小朋友》的环节中,幼儿的参与性质比较高,情绪有点高涨,有点收不回来的感觉。基本部分的学习环节形式有点单调,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学习兴趣的高潮。

通过认真反思,自我剖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更便于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力的提高。针对幼儿的教学,我想: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让游戏贯穿于教学流程中,寓教于乐可以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6、7加减法》课后反思

本节课堂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本节课堂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堂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为什么要有时钟呢?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呢?由时钟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时间,针对问题,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设计了认识时钟的主题活动,并预设了活动的目标:

1、了解表现时间的各种不同方式。

2、感觉时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时钟时,我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为幼儿准备了时钟模型和关于幼儿园的一些时间安排,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

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这节教育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但了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了整点和半点的表示方法,而且从中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认识时钟”是大班一节数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为幼儿创设了钟表店的游戏情境、反映不同时段的生活图片,这些准备为幼儿后面的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其次在活动的开始我以幼儿感兴趣的谜语形式引出主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预设的一些启发性问题如:这些时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每个钟面上有几根针、这些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仔细地去观察找出不同点。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积极的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映出对活动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例如“认识整点与半点”的活动中,根据目标提供了时间对对碰,看钟做记录,看记录插时间,看图片拨钟.虽然这四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整个活动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记录时间”是一堂常规课,我的教学任务,也就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复习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数字记录时间。应该说,活动不是很难,但是从孩子操作掌握的情况看,还是存在着一些孩子认识不清、记录不清的问题。让我们来分析原因,并思考一个认识时钟的有效的教学流程。

在设计活动之前,与晓莉老师进行的沟通,了解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得知孩子们已经认识过整点和半点了,但是从平行班那里了解到,很多孩子对于半点的认识掌握得不好,除了因为这个活动是上学期开展的,幼儿对认识的方法有些遗忘了之外,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对整点、半点的学习是放在一个教时完成的,单位学时内学习内容的过多孩子们掌握不好也就不足为怪。所以,我们应该把认识整点、半点分成两教时完成,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煮“夹生饭”,让孩子学得扎实是为以后的学习积累更多经验的重要保证8、9的加减法》课后反思8、9加减法在编排上已经与6、7的加减法有了较大的不同: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4个算式。教材56页的情境图,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合作探索一幅图写4个算式的过程,自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且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57页有关8、9的加减法的计算,分为两个层次:先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在直接通过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一方面突出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作为题材进行谈话并引出主题,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主题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圆片,列出算式,然后自己计算,并说出计算的过程。只要能讲出道理,都应肯定,鼓励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的新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概念。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人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师必须说明其含义,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数学活动《学习看点图列算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来自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的《幼儿园指导丛书·科学》,其中的数学内容。活动目标是“学习观察点子图,按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学习8的加减运算;进一步理解算式及算式中各数字、符号表示的含义。”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有多种形式,本次活动“看图意列算式”便是其中之一。在学习6、7加减时,幼儿都运用到了购物的形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看图列算式还是第一次。因为幼儿有多次看图列分合式的经验,所以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指导幼儿运用看图列分合式的经验列出8的加减算式,这对于幼儿来说,还是能学会的。果然,在活动中,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图意,动作迅速地完成了二项学习任务。在交流时,便将重点放在用语言表达算式的含义。经过前几节课的多次学习,幼儿已能理解算式中各数字、符号表示的含义,对整个算式的含义的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下次活动中继续练习。在活动的最后,给幼儿介绍了将投放在区域里的材料,继续让幼儿练习看点子图列减法算式,当然内容是与课上的内容不同的。

这次的幼儿操作材料是根据活动内容自制的,幼儿课上操作的材料是参考用书上提供的范例的,投放在区域里的材料,是自己设计的,让幼儿根据列好的8的减法算式,对点图进行删划。

认识图形 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边数命名图形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学前已基本认识了这些图形,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在做题时,要求他们把四边形涂上颜色,他们把正方体也涂上了颜色。因此,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上我很注意这点,要求学生看清题分清图形。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有的时候学生在边数多的图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们在数边的时候多数或少数导致错误,我在布置练习前教授了在学生做题方法中提炼的一个好方法:

比如一个这个图形,我们事先不知道它是几边形,用个这好方法可以有准确又快,你想学吗?学生积极性很高。方法介绍:为了不多数每条边也为了不漏掉每条边,每数一条边的时候在它的边上画个小竖条,这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会犯重数或少数的错误了,也不会把图形认错了!

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用到了练习中,错误率大大减少。新方法掌握的都很快很好。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自然测量”

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的测量内容,特别是我们自然角的植物一天天的长大,孩子每天观察着,每天都会向我来报告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自己的种子长高了,某某某的种子长的最高。这个时候,我会故意问问孩子,“哪到底是谁的种子长得最高呢?”或者问他们“谁知道自己的种子长的有多高啊?”“你去量量看你的种子有多高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着测量,慢慢就有了测量的需求。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很多是植物与植物的对比,有的是在那里目测,当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从书包里拿出尺子,可是在那里比划了半天,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会量。” 看来数学活动“测量”的教学时机到来了。我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的自然测量材料,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通过不同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让孩子了解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时重点解决了测量的方法,如起点、终点、首尾相接、记录的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还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做好记录,满足孩子测量的需求。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让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培养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3.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自然测量》教学反思今天我开展的是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在活动前我预设了三个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从今天的活动效果看来,我预设的目标都有达到。活动一开始时,我创设了蓝猫和淘气争论的情景,用帮助它们解决问题让幼儿说说如何测量小汽车的长度。因为蓝猫是幼儿所熟悉的动画片,所以很快就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让幼儿自己动手选择测量工具去亲身,并与同伴比较。因为是动手环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都很积极的去操作。再让幼儿通过比较自己的测量结构,让幼儿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构不同。最后让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并与同伴交流结果。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但活动中不足的是:

1、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环节上,没有及时的提出要求,所以幼儿在兴奋的同时常规就乱。

2、在环节上的过度不够自然。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在让幼儿操作活动时要先让幼儿明确操作的常规。《9的组成》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9的组成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理念是:

1、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探究新知,掌握知识;

2、在教法学法上: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设计了引导探究、比较探究、游戏探究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创新,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从而使教学理念得以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我一直被学生敏捷的思维、积极的回答、高涨的热情所感动着。细细反思,我觉得这节课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充分自主的学习。

2、“活”用教材,让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8、9的组成,然后在教学8、9的加减法。我认为这样安排致使有些脱节。因为8的组成是8的加减法的算理,因此二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我把它们安排在以节课。这样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课后,我也发现本节课存在许多问题:

1、学生看图列式没有用总数减,没有及时的强调纠正。因此,以后学生又出现同样的错误;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3、练习设计形式考虑不足,造成局面有些混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真正使我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习过程视为问题解决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因此,一方面要创造激活学生思维的条件,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从低年级起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注重训练的有效性。要着重加强基础性训练。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熊。同时注意综合性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习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四等分》课后反思:

《四等分》这节活动课是接着《二等分》而设计的,孩子们在对二等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等分,他们就迅速的回答出来:将一样东西平均分给四个(份)就是四等分。对于他们的这样回答我非常满意,这也就自然的导入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呢?孩子们都互相讨论着,最后由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将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画下来。

结果孩子们又画出了两种方法:对边和对角分。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也就自然的有了方法四等分了。

可是到了将三角形四等分的时候,小朋友就有点不清楚了。小朋友们还是将其对边分,经过我们大家的实验发现是不对的,待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分法后,他们也都还是一知半解的。因为这也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上幼儿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没有再继续讲解了。只要幼儿明白了四等分的定义和会将简单的物体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四等分就可以了。

反思:《10的分解与组成》

在教学10的分解和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纲要》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从孩子熟悉的“春天来了,山上到处开满了花,小明和爸爸去山上采花,他们一共采了10朵花,可是用一个花瓶又插不下,于是呀,爸爸让小明把花分别插在两个花瓶里,你想知道小明可能会怎样插这些花吗?”这一生活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今,“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孩子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孩子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本节课的内容“10的分解与组成”,孩子们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

3、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新知、感受乐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孩子听,老师说,机械重复,单调乏味,孩子很难“活”起来,“动”起来。在本课中,我注意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如在巩固“10的组成”时,两个好朋友合作做“拍手”游戏;又如老师和孩子共玩“数字卡片”游戏。做到师生互动,教师与孩子始终处于和谐、民主、欢快而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之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彩虹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彩虹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彩虹糖,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彩虹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彩虹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 1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反思

我进行了《10的加减法》教学活动,本活动的目标是复习10 的组成,巩固把10分成两份的9种方法,进一步感知数的分合的互换规律;引导幼儿看图听题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法。通过前面9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幼儿对加减法的意义比较熟悉了,基本上也掌握了互换和互补规律,所以学习10的加减法就感到很轻松愉快了。第一个环节游戏《碰球》、《开火车》复习10的组成。

第二个环节首先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画,看图列算式:1+9=10,然后根据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列出另外一个算式:9+1=10。接着我开始编题,取走一只小动物,让幼儿听应用题后列出减法算式:10-1=9,根据数的分合的互换规律,让幼儿马上列出另外一个减法算式:10-9=1。用同样的方法,幼儿学会了2+8=10、3+7=10、4+6=10、5+5=10„„通过复习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让幼儿由一个减法算式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减法算式。幼儿在活动中反应很快,大部分幼儿能举一反三,感觉教学过程很轻松愉快。

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听应用题摆加减法算式,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动脑,孩子们不自觉地展开了竞赛,看谁摆的速度快,算式又正确。他们反应很快的,摆得又快又好,孩子们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也养成了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最后请了个别能干的幼儿口头编应用题,其他的幼儿摆加减法算式,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因为有变化、新奇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数学课上也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这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学习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面积守恒

活动反思: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这次的数学活动:“铺垫子”,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了这些长度、高度,培养了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这个活动上下来发现的问题。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反思

一、我的教学过程

识“大于”“小于”的主要目标是认识理解“ > < ”学习用他们来表达操作结果。首先引

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接着用突变进行操作。

二、教学效果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片加以练习。

2、幼儿分组练习。

3、抽卡片做图形游戏,请2个幼儿各抽一张卡片,然后请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做出相应的符号。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孩子们的兴趣一般,出现个别孤立的幼儿,不愿与同伴交流。在操作练习中,孩子们不能熟练的运用。

三、思考

我觉得我应该在备课中加以改正。还是应该多添加课堂气氛,吸引孩子的兴趣。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也可适当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再做引导。在操作材料上也要精心准备,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通过出示实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充分了解人名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等信息。大部分幼儿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幼儿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幼儿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10的分解组成和加减解决购物时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课后延伸是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付钱,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会更深的。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幼儿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幼儿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幼儿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幼儿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畅所欲言,对于每位幼儿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幼儿兴趣浓厚。

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孩子,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幼儿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幼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第三篇:08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广东卷

08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广东卷

II.语言知识及应用

第一节完型填空

21.C指前文句子中提及的 “a belief in fairies”, 和下文“they”一致。

22.B从半否定句子“Not all of these „ are the friendly, people-loving„”,可知文中所提fairies非友善、受人爱戴之类型;frightened, 用于修饰人的自身感觉,此处不合适。

23.A从并列的形容词“pale”和动词 “change” 可知。

24.D从句中“change so much” 可知。

25.CIt was heard that„ 听说„„

26.C固定搭配 replace„with „替代。

27.D呼应前文所述“many ways”。

28.B前文有“the fairies had come and stolen the baby away„”。

29.D仙女用“Changeling” 把婴儿调包了。用这两种方法要把真正的孩子找回来。

30.C固定搭配,把Changeling放在火上。

第二节语法填空

31.Behind“behind the story/ the proverbs…” 在故事/预言背后。

32.to help动词不定式做目的状语。

33.his/the此处有“help sb.do sth.”,所以,不该再填入其他动词,而选用his/the特指“他自己的庄稼”。

34.this/it指代前文所提到的事情:主人公想要庄稼快点长大的愿望。

35.thatthat 引导后面的句子,作同位语从句。

36.after“after + V-ing” 在做某事之后。

37.but连词“but”表转折,对比前句的“tired”和后句的“happy”。

38.higher表述在主人公揠苗之后,庄稼比以前高了,因此此处该用形容词比较级。

39.natural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their”和名词“course”之间,用nature 的形容词形式 natural 修饰 “course”,意思为“自然的过程”

40.results“result”在此处为动词作谓语,主语是“Being too anxious to…” ,动名词做主语表单数。

III.阅读

第一节阅读理解

(A)

41.B从后一句“…move in separate orbits”可知。

42.C从文中“… , but it is getting narrow” 及 “such as sex and drugs” 的例举。

43.B从Para.6 “…family expert warn that…”得知目前的亲子关系的新转变。

44.APara.7“the 1960s as a turning point.Great cultural changes led to more open communication…” 使得 the 40-year-olds 能顺应变化的趋势。

45.B本文阐述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B)

46.C从Para1 最后一句“If you find that believing yourself is a challenge”可知意思是“缺乏自信”。

47.C从Para 2 第二句,“This image includes…”可知,self-image是可变的。选项A,不全面。选项D,句中所提是image所包含的内容而非功能。

48.D从Para2 最后一句“Thus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is the key to …” 可知。

49.C文章仅仅阐述了如何避免消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选项A、B、D太空泛。

50.D文章中,未有涉及年龄限定的文字,因此不能选A或B(adolescents青少年)。

(C)

51.C从Para1 第四句“…it seems not that far off from…but his choice of facts” 可知。

52.A文章所述之故事,是为了刻画拿破仑爱面子、争强好胜的人物性格。

53.A前一段提及,俄罗斯使者带着和平条约到来,使得拿破仑王者尊严受损,因此用餐时,拿破仑想借着“taking him by the ear pulled it gently…”给使者一个下马威。

54.D从拿破仑接见俄罗斯使者一事,可知拿破仑是一个好强、对权力和尊严狂热的人。

55.A“findings”从“research”中来,意思是,即使调查发现史实是这样,但作者也不需要原原本本地照搬事实来进行创作。

第二节信息匹配

56.F57.E58.C59.B60.A

Passage A出现“two-volume”证明此书分两册,与题60 “Volume 1”吻合。Passage B出现“directory of UK.” 与题59 书名吻合。

Passage C出现“information on studying and living in the UK.”,与题58书名吻合。

Passage D所指之书,范围广,内容包罗万象,与任何一题的封面不相匹配。

Passage E关键词“the Times”

Passage F出现“issues 3 and 4” 与题56中封面 的“issue 2” 相关联。

IV.写作

第一节基础写作

重点词汇:shootingsurvival toolsOlympic eventdevelopsteadily

第二节读写任务

写作思路:1.题目中所要求的内容必须全部包含

2.按要求,该文章应分为四段。第一段:概括Mike的发言要点;第二段:对中学生活的感受(文字比例小一些,大概25个词);第三段:理想的大学生活,融入与中学生活的对比(大约50个词);最后一段:表明自己将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创造、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篇:2014年英语高考试卷(广东卷A卷)及部分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英语答案(试卷类型:A)

完形填空:1—5DBCBC6—10ADAAC11—15DADBC

语法填空:

16.it17.earlier18.were told19.but20.why

21.for22.surprisingly23.the24.where25.sunburned/sunburnt 阅读理解:

26—30 DBCBB

信息匹配:

46—50 BCDFE

31—35BADCB36—40AADCA 41—45BCADC

第五篇:2011年广东英语答案(A卷)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关于首届“远东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大赛

“胖胖特” 幻灯片技能大比拼预赛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兴趣,促进同学们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锻炼同学们动手、动脑能力和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转变学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工学院决定举办“远东杯”首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比赛。

高考即将开始,又会有一大批的莘莘学子来到他们理想的大学,为2012学年的迎新工作更加丰富多彩,现开展以迎新为目的的“胖胖特”幻灯片技能大比拼选拔赛。此次选拔赛将会有30位选手脱颖而出,并参加9月份决赛,在“胖胖特”的大比拼中选手不但需要会制作幻灯片,而且还要结合你做的幻灯片去进行讲说,这考察了个人的多项技能,既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展示自己。比赛通知如下:

1.针对2010级和2011级的学生,每个班级最少制作1个PPT,以迎新为主题,并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制作,每个PPT要求演示7-8分钟。

2.考察学生对PPT的理解,设计将自己的PPT做的更加美观,让PPT更完美的去展现考察题目。

3.初赛准备时间为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10日,投稿时间为2012年6月11日—2012年6月12日,初赛以投稿的方式在规定的投稿时间将做好的PPT发往指定的邮箱:lily1824@sina.com或者122261468@qq.com。

4.为保证公平公开公正,评选组由各学院选派的辅导员及学生会干部与组委会成员一起进行评选,选出30个选手进入决赛,于6月18日公布决赛结果。

4.进入决赛的选手要根据自己的PPT为新生进行演讲,新生将用飞信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选出最后的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演说奖、最炫PPT奖,优秀奖。

5.所有获奖者均可以得到由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提供的获奖证书,以及由中国移动公司提供的手机话费充值卡及小礼物。

在决赛的现场30名选手针锋相对,你会是其中的一位吗?冠军会是你吗?相信自己快来比试一下吧!

远东学院·工学院

2012年5月31日

下载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B)

    试述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作者:王从刚 来源:消防支队 点击:282 发布时间:2012/3/16 11:56:25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内容】------------------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

    2013年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B 试题及答案

    2013年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B Michelle’sPart A: Reading Aloud 录像原文:根据音频朗读并标出重音′、停顿 / 、连读⌒、升调↗、降调↘,并注意黑体单词音标。In 1939, on th......

    2013年高考广东英语答案

    2013年广东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 clean the street while we are sill in the sweet sleeping dream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uffer from less respect and lower p......

    高考语文山东,广东卷答案

    2018年广东“中山狼卷”试题(部分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

    2009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A卷)

    学期总结 很多情况下,同学们与老师很难直接沟通,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同学。学习委员就是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我应该及时、定期的向老师反应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

    2006年广东高考地理卷及答案

    深圳市高级中学清风地理工作室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试题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80 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80 分)31.读......

    2009年高考广东A卷英语作文

    2009年高考广东A卷英语作文 第一节 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你是校报小记者,最近进行了一次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情况: 时间:上周末 对象:眼科医生(eye-doctor)王教授 主题......

    B卷及答案

    温馨提示: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诚信参加考试凡是代考、使用通讯设备作弊、二次作弊,一经发现开除学籍。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第二十四期业余党校培训结业考试B卷及答案考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