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境外金融市场投资渠道简介
当前我国境外金融市场投资渠道简介 2008年以来,大陆A股从6000多点一直跌到目前的2000多点,这一结果导致基本所有进入股市的散户都损失惨重。相比较之下,美国股市、香港股市则逐渐恢复元气。以香港恒生指数为例,已经由恒生指数最高点时是30000多点,目前已经涨回到了23000点,除去金融危机前的泡沫来看,恒生指数现在的点位是完全正常的。但A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尽管在中国GDP增速保持8%的增速的前提下,却依然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完全失去了信心,彻底退出这一市场;另一部分投资者则看到了国际市场上的机会,想到国际市场上把失去的再赚回来。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然没有放开,想到境外金融市场上投资并不容易。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到国际市场去投资。因为大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并没有开展境外投资的业务。
中国入世时曾承诺到2015年时将全面放开金融市场。这意味着2015年时,境外金融企业将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大陆开展业务,大陆居民、企业也可以自由地将资金汇往境外。但那至少是2015年以后的事,目前阶段,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依然十分严格。那么是不是现在完全没有办法到境外进行投资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规定了每个人每年有5万美金的限额可以汇往境外。这对真正有钱的人来说的确是有点少,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还是足够的。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使用亲人的限额,如果一个投资者借用了9个亲人的限额,那么就意味着他可以投资的额度是600多万人民币,足够了。其次,目前我国在个人境外投资方面逐渐出现了解禁的趋势,一个信号就是2012年新出的《温州个人境外投资试行方案》规定温州人的境外投资限额是2亿美元每年,这已经相当于没有限额了。
那么,个人或企业如何进行境外金融市场投资呢?以笔者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个人或企业直接到境外开个账户,然后将钱逐渐汇到境外的账户中进行投资就行了。这一方法对广州人比较方便,因为他们到香港去特别容易,带着证件去香港开个户就可以了。另一种方法就是找个代理机构。这一方法很多人还不放心,担心代理机构会吞了自己的钱,但实际上没有必要,只要找到正规的机构就行了。以笔者目前对这一行业的了解,目前国内合法正规的机构有2个。一个是以创新闻名的招商证券,另一个是还不怎么著名的巨牛投资(香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这两个机构为境内客户代理境外交易账户开户的程序完全相同。大致做法是客户将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财产来源合法证明材料并签订开户委托协议书,在律师的见证下,就可以到境外开立交易账户了,非常快捷、方便、省心。
那么这两个机构有什么不同呢?从知名程度上来看,招商证券要明显强于巨牛投资。招商银行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分支机构,客户想到招商委托开户是非常容易的。反观巨牛投资,其在大陆目前仅有5个分支机构,其中3个在广东,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南宁。但巨牛投资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巨牛投资在大陆范围内的几个分支机构在当地注册的时候企业性质都是社会经纪咨询类,也就是说,巨牛投资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专业的经纪类公司。而经纪类公司在境外投资方面拥有其他类型企业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要从法律规定说起。全世界的金融类法律法规基本都规定了证券公司不得向客户提供交易指导。也就是说,证券公司不得告诉其客户应该在什么点位买进或卖出股票、期货等。这是为了防止证券公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欺骗投资者,防止其教唆投资者频繁交易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但经纪类公司作为与证券公司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利益与客户是一致的,因而可以向客户提供交易指导。
其次,要从境外资本市场的特征说起。尽管境外资本市场的收益相对于大陆要高一些,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着较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境外资本市场没有大陆市场所谓的涨跌停板,因而如果投资者没有止损的意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能亏损的很严重。这个时候经纪类公司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一个好的经纪类公司一般都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可以对投资者提出专业的投资指导,在市场出现机会时及时告诉其机会再哪里,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在投资者出现一定的亏损时,提醒其及时进行止损,不会伤筋动骨。因而,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巨牛投资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过可惜的是,巨牛投资目前在大陆只有5个分支机构,尽管其有扩大规模的规划,但短期内仍然不能为所有客户方便地提供服务。笔者的一个朋友是成都巨牛投资的理财规划师,应其要求,再此为其做下宣传。其手机号是135开头的,中间是5016,末尾是1043.这样分开写是为了便于审核通过。也可以查看该公司网站,输入巨牛投资(香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就可以查到该公司主页了。那么,境外金融市场上到底有些什么好产品呢?
首先,购买境外金融产品的收益相对较高。比如港股与每股都是会分红的,即使持有的股票价格没有涨,但分的红利都是很可观的。这相对于大陆市场上的股票分红要多出很多。
其次,就是购买IPO的新股。在境外市场上,IPO的新股在上市日一般都是要上涨的,因而购买新股基本上市稳赚不赔的投资。而且,以香港为例,其认购新股是以资金比例为认购权重的;而大陆则是抽签决定的,即有钱都不一定能认购的新股。
再次,利用价格上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产品进行套利。比如玉米与豆粕是两种在价格上相关性非常高的农产品,当它们价格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常时往往意味着套利机会的出现。这个时候买入相对较便宜而卖出相对较贵的产品,在以后二者价格间关系恢复正常过程中,总是一个赚钱、一个亏钱,但赚的总比亏的多,因而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收益,风险非常小。总之,在当前资本依然存在管制的前提下,境内居民是可以做到少量境外投资的。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比如巨牛投资这样的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选好合作伙伴后,就可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产品,严格止损,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的。
第二篇:我国境外投资所得税制度评析
我国境外投资所得税制度评析(1)
关键词:境外投资/所得税/纳税主体/税收抵免/税收优惠
内容提要:境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应当有适应这样的战略的转变。在纳税主体方面:居民企业的确定应以成立地标准为主,补充适用资本控制标准;秉承企业所得税为法人税的理念,以实现逻辑上和现实中的自洽;受控外国公司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在税收抵免方面:我国税法可以适当降低间接抵免的持股比例要求,将分国限额抵免改为综合限额抵免,全面实施税收饶让。在税收鼓励方面:我国应建立海外投资风险的事先防范制度,完善资源、品牌和技术获取型境外投资的导向性政策,允许企业境内外之间的盈亏相互弥补。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增长迅速。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XX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XX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截至XX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的重要背景之一是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严重恶化。根据克鲁格曼等学者的“新贸易理论”,要素秉赋差异较大的国家间主要进行产业间贸易,而要素察赋相似的国家间主要进行产业内贸易,如果要素秉赋差异太大且公平的市场交易无法使要素价格均等化时,跨国投资就会大量出现。[1]经合组织近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那些既吸收外资又对外投资的国家,则会因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而取得更显著的贸易增长。[2]由此可见,境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我国的法制包括税制应当适应这样的转变。
关于境外投资的纳税主体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将实际管理机构作为居民企业的标准之一有其合理性:将注册成立地作为判断居民身份的唯一标准,纳税人就可以选择企业的注册成立地以规避居民税收管辖权。如我国的居民企业在境外的避税港设立企业,通过国内外关联企业转移定价将利润转移到避税港企业,就可以达到逃税的目的。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兼采的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上述避税港的企业仍被视为居民企业。实际管理机构标准也是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的税收协定范本共同推荐的解决法律冲突的选择标准。《企业所得税法》确立此标准,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居民税收管辖权。但是,这一标准应当是补充适用,不应当和成立地标准并列适用,否则会对我国的境外投资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尽管甄别居民企业的标准存在多项选择,但采用注册地标准的国家多将管理机构所在地作为补充适用的标准,《企业所得税法》的这一规定无疑会增加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平心而论,如果外国法律将在我国注册成立的企业都定性为居民企业,我们也难以接受。其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实际管理机构界定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此在实际操作层面确存在困难:在法理上,管理机构所在地有控制中心所在地与管理中心所在地的不同理解;在股东会中心主义和董事会中心主义的不同治理模式下,实际管理机构是营业机构还是决策机构,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实际管理机构是指母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还是子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我国税法也指代不明。根据1983年的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是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些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其他的因素,使得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方面。可见跨国公司本来就是所有成员企业都在统一的策略下经营,如果对实际管理机构没有明确界定,跨国公司的所有境外企业将都可以被界定为其母国的居民企业。这恐怕不应该是国际法制应当追求的目标。所以,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不应当将注册成立地和实际管理机构地并列作为甄别居民企业的标准,而应当将注册成立地作为首选标准,其他标准只能是补充适用;鉴于实际控制机构难以确定,我国可以补充适用资本控制标准。即法人国籍的确定首先要看法人的资本实际上被哪个国家的公民所控制,然后再根据资本控制者的国籍来确定法人的国籍。资本控制标准的适用不仅有利于我国对外资的管制,也可以防止国内企业利用跨国关联企业转移定价逃避我国的税收居民管辖权。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也作为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纳税人并非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这和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类似:任何组织只要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即具备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三条件,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此规定在逻辑上不能自洽。既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也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企业所得税法》就不能规定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此规定也割裂了税法上的纳税义务人(税收债务人)和民法上的独立责任主体(法人)的联系,使无独立行为能力的主体承担税法上的完全义务。此规定还剥夺了我国到境外投资的企业税负公平原则下的利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根据二○○九年《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居民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境外收入总额扣除与取得境外收入有关的各项合理支出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在汇总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地区)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可以用同一国家(地区)其他项目或以后的所得按规定弥补。按上述规定,我国居民企业设立的境外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可以是独立的纳税义务人,所以其利润不可能冲抵其境内总公司的亏损,其亏损也不能抵消其境内中公司的利润。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可以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税法应当秉承企业所得税为法人税的理念,以实现逻辑上和现实中的自洽,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因不具有法人资格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民法制度中的各类法人也都应当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受控外国公司(CFC)制度是对延期纳税制度消极后果的纠正。美国1954年起对本国企业开展海外经营的国外所得实行延迟纳税制度,即公司的国外投资收入在汇回国以前不予征税。[3]该制度在鼓励对外投资的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地设立基地公司,并将利润保留在基地公司以逃避税收。在此制度下,居民企业不但能够得到延迟纳税的好处,如其将关联企业的利润转移到避税地的基地公司,还能得到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美国国会于1962年通过了其国内收入法典的F分部条款,提出了受控外国公司的概念。如果一家外国公司各类有表决权的股票总额中有50%以上属于美国股东,而这些股东每人所拥有的有表决权的股票在10%以上,那么该外国公司即为受控外国公司。该条款规定,受控外国公司利润归属于美国股东的部分,即使当年不分配,也要视同当年分配股息,分别计入各股东名下,并缴纳所得税。CFC法规既考虑了境外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维护了国家的税收利益。日本于1978年采用了CFC法则。加拿大、德国等国也纷纷仿效。至XX年,已经有22个国家制定了受控外国公司税制。[4]我国《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有CFC的规定:居民企业在境外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取得的各项境外所得,无论是否汇回中国境内,均应计入该企业所属纳税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应按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实现。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也规定,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率明显低于25%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合理的经营需要对利润不作分配或减少分配的,此利润应当归属于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规定初步确立了我国的受控外国公司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如:何为税率明显低于25%的标准?芬兰、葡萄牙规定的标准是不足本国税率的60%,西班牙的标准是不足本国税率的75%,德国的标准是低于本国税率25%。另外,我国税法也需要对控制标准、非合理的经营需要、利润等作明确界定。
关于境外投资的税收抵免
不同于直接抵免解决分公司的重复纳税问题,间接抵免是解决子公司的重复纳税问题。所以直接抵免是解决解决法律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间接抵免是解决解决经济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我国长期没有间接抵免的相关法律规定。但我国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中却有间接抵免的条款。我国和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协定规定了间接抵免,我国和新西兰的协定只规定对方企业可以可以享受间接抵免,中国和韩国、匈牙利和印度等协定则规定只有中方企业可以享受间接抵免。《企业所得税法》首次规定了间接抵免,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直接控制是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外国企业20%以上股份,间接控制是居民企业以间接持股方式持有外国企业20%以上股份。《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还有多层间接抵免的规定,居民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限于符合以下持股方式的三层外国企业:第一层是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第二层是单一第一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且由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条规定持股条件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总和达到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第三层是单一第二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且由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条规定持股条件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总和达到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上述规定将20%的持股比例作为间接抵免的条件,与我国签订的双边协定不符。我国签订的双边协定规定的间接抵免的条件是10%的持股比例,如中日税收协定和中韩税收协定都是如此。笔者认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可以适当降低间接抵免的持股比例要求,因为对股份比较分散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言,20%已经是相当高的持股比例;通过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一般不可能达到20%的持股比例。如美国法律也规定,国内母公司拥有海外子公司10%以上的股票表决权时可进行单层间接抵免;海外子公司拥有孙公司10%以上的股票表决权,母公司间接拥有海外孙公司5%以上的股票表决权就可以多层间接抵免。
抵免限额根据限额的范围和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分国限额法与综合限额法、分项限额法与不分项限额法,我国采用分国不分项限额抵免方法。[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但,分国不分项的抵免操作复杂并且不利于鼓励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如居民企业在多个国家投资,需分别计算出居民企业来自每一个非居住国的抵免限额;当居民企业设在几个境外企业都有盈利但税率不同时,其抵免限额不能调剂使用,导致境外投资企业总体税负增加。另外,我国《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规定》还规定了定率抵扣的办法:企业可以统一按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比率抵扣,导致境外投资企业的税负不统一。我国可建立综合限额抵免制度,将纳税人获得的所有不同国家的境外所得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归类,每一类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抵免限额,直接抵免外国所得税税款。美国1918年最初实行的是分国限额抵免法,由于其不利于企业海外经营,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美国实行分国限额与综合限额的选择制。目前美国实行在区分不同所得类别的不分国综合限额抵免法,将纳税人获得的境外所得分为被动所得、高预提税利息、金融服务所得、船运所得、非受控第902节公司股息、国内的国际销售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外的股息、对外贸易的应税所得、出口融资利息、其他所得九类,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抵免限额,直接抵免外国所得税税款。日本实行的是更加优惠的综合限额抵免法:在综合限额的计算上将亏损国排除,这可增大抵免限额,减轻境外投资企业税负。
超限抵免额和亏损弥补只能向后结转不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规定》允许超限抵免额向后结转5年,与他国家相比,这对纳税人的补偿不够充分及时。日本和美国都允许同时向前与向后结转,给予纳税人充分及时的补偿。美国对于外国所得税税款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向前结转2年,向后结转5年抵免。日本企业在国外缴纳的外国所得税超过或未满当年抵免限额时,都可以向前后结转5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亏损只能向后结转弥补5年,不能向前结转弥补,也不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降低经营风险。其他国家的亏损抵补通常包括向前结转和向后结转两种方式。向后结转,指用结转对外投资亏损来抵消未来几年收入,如韩国为3一4年,美国为5年,德国对亏损向以后结转甚至没有时间限制;向前结转是指企业发生海外经营亏损时可退还前几年所得已缴的赋税来补偿其亏损,如美国结转弥补的时间定为3年,德国、日本、加拿大结转弥补的时间为1年。美国税法规定,海外企业在一个出现经营亏损时,可将该亏损抵消前3年的利润;也可向后5年结转,抵消以后5年的收入。另外,我国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也不尽合理。《企业所得税法》和《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规定》都规定,企业的境外所得要依照我国有关规定,摊计成本、费用及损失,确定境外所得,计算应纳税额和扣除限额,不能以境外纳税资料、纳税凭证为依据。此规定的失当之处在于各国的成本、费用具有不具备可调整性;境外企业为满足上述要求须准备两种帐本,导致成本增加。多数国家如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承认本国境外企业按照东道国法律的规定核定成本费用,无需按母国法律调整。国际商会在《国际投资指南》中对域外管辖权扩张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该指南建议母国不应扩大适用其国内针对投资者在东道国的行为的法律、指令和法规,不应干涉东道国的法律秩序。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第三篇: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同时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金融市场规范化、完善化更是首当其冲。本文集中分析了我国应该如何在新的金融形势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竞争力,健全金融防范的机制,建立和完备成熟的金融市场。
1.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普遍来说,虽然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详细表现有:1.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二 我国的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依然较弱。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三.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部门金融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国内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货币国际化的加快,本币的流出也将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币的增加会使得市场投机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削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和失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对我国造成的直接冲击不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2.面对金融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我的对策。
这里我们就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开放的金融市场才能带来规则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从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体系更有效果,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各种金融投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资金配置的效率更加提高,使我们的金融机构更有效,在世界的竞争当中,在和那些市场的老手们更多的竞争当中来提升我们自己、提升我们在全世界配置资源的能力,把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机构也提升到在世界范围配置资源的水平。
1首先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银行就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回报、高盈利的业务。
2.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抓好、抓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3.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1加强银行间市场制度建设,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2加强黄金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3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4完善保险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4.利率与汇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是一个经济体对内和对外所有金融业态和产品的价格基准。只有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基准,才能有效配置各类资源,金融改革才能彻底并持续、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金融改革更应加强整体规划、全国共轨,推动金融改革与利率汇率市场化协调并进。
总得来说,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存在的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会越来越完备。
第四篇:金融市场投资调查表
和谐共赢 与客户共成长 金融市场投资调查表
请您留下您的个人信息:
客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
QQ:E_mail:地址:
请在您认为合适的地方填上“√”
1.您的年龄段:□21-25□26-30□31-40□40-51□51-60□其他_______
3.您的职业是:□政府部门 □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企业□自由职业□退休□其他_______
4.年收入情况:□5万以下□5-10万□10-30万□30-50万□50-100万□100万以上
5..您目前是否投资或了解那种金融理财方式有:□债券□基金□股票□现货□期货□外汇□黄金□保险□储蓄□房地产其他_____
6.投资风险偏好:□进取型□稳健型□保守型□其他_______
7.您从事金融投资理财的经验:□从未有过□一年以下□1-2年□3-5年□5年以上
8.您进行金融理财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资产缩水□获取资产的稳定增值□获取高额投资收益□其他____________
9.您认为目前进行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弊端是什么:□不具备管理风险能力□对金融市场不了解□难以获得关于市场的正确信息,信息量不足□没资金□没时间□感觉很好,很有兴趣,想参与
10.您对大宗商品现货投资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是否有所了解:□很有研究□有了解,但缺乏专业性□不够了解,仅局限于一些基本常识□相关知识储备几乎为零
11.您在选择金融投资公司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公司知名度□公司营业年限□手续费用□客户服务□交易指导□公司在同行业权威性□资金的安全性
12.您以前是否知道保证金交易这项投资:□知道□不知道股票是单方向交易,您是否了解双向交易:□了解□不了解
13.如果您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时,希望得到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公平的交易环境□简便的交易方式□专业的指导分析□资金安全保证□其他_______
13.如果有一家专业的机构为您提供专业金融投资理财讲座,请问您是否愿意参加:选择您愿意聆听的时间:
14.感谢您能够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调查问卷,请写下您的宝贵意见:
第五篇:金融市场投资调查表
金融市场投资调查表
请在您认为合适的地方填上“√”
1、您现在有没有进行金融投资理财(如黄金、股票、基金、国债、货币基金、外汇、期货、保险等)?
A、正在投资()B、有投资()C、以前有过投资()D、有意向投资()
2、您目前了解那种金融理财方式?
A、黄金()
E、外汇()B、基金()C、国债()F、期货()G、保险()D、股票()H、储蓄()
3、您或您了解身边的朋友在进行金融投资以来到现在的收益如何?
A、获利丰厚()B、小有盈余()C、没赔没赚()D、赔了一些()E、损失惨重()
4、您认为目前进行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弊端是什么?
A、不具备管理风险能力()B、对金融市场不了解()C、难以获得关于市场的正确信息,信息量不足 D、没资金()E、没时间()E、感觉很好,很有兴趣,想参与()
5、如果进行金融投资,您会投资哪个项目?
A、黄金()B、基金()C、股票()D、外汇()E、期货()
6、您以前是否知道保证金交易这项投资?A、知道()B、不知道()
7、您认为T+0交易的方式是否灵活?A、是()B、不是()
8、股票是单方向交易,您了解双向交易吗?A、了解()B、不了解()
9、如果您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时,希望得到什么样的金融服务?
A、公平的交易环境()B、简便的交易方式()C、专业的指导分析()D、资金安全保证()
10、如果有一家专业的机构为您提供专业金融投资理财讲座,你是否愿意参加?
A、愿意()B、不愿意()
11、如果有适合您的讲座,请选择您愿意聆听的时间:
A、每周3下午B、每周5下午C、每周6下午D、其他
12、感谢您能够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调查问卷,请写下您的宝贵意见:
13、请您留下您的个人信息:
客户姓名:联系电话:
地址:QQ:E_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