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5篇

时间:2019-05-13 12: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

第一篇: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

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

一、何谓“基层”

基层概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涵盖县以下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主要包括: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选调生项目、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项目、三支一扶支教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

二、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现状

尽管中央政府在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推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例仍然偏低。2005年8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县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仅占总数的19%,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70%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国家教育督导报报告2008》显示,全国有508个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老师,匮乏现象严重。从大学毕业生角度看,他们迫切需要工作,就业形势又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单一的就业流向,导致到基层单位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少,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科学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学历相对较低等。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原因

(一)大学生为寻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逐步转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他们不再向往大城市,反而把目光投向基层。他们认为基层发展空间大,可以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从而建功立业,能有效实现青年人应有的志向和抱负。大学生下基层不仅可以大有可为,而且会大有收获。这些年轻人怀揣理想,带着不怕苦、不嫌穷、不畏难的干劲和一腔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需要他们的地方,要在那里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

这一因素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客观的因素。虽然我国经济水平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沿海及内地大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尽管毕业生们忙着奔赴各个招聘会,投递出相当数量的简历和求职信,但绝大多数都

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基层是一片广阔的空间,发展潜力巨大,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人转向选择到基层就业。

(三)基层的落后现状对于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基层相对来讲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要么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要么受思想不解放的约束,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另外,教育文化的落后也使得这些地区人们容易因循守旧,整体素质较低,不利于国家政策方针和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正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基层才急需有文化,有素质,有干劲的广大大学生去改变目前的落后面貌,给基层注入更多的活力,为基层带来更多的福音。

(四)有部分大学生怀有去基层“镀金”的思想

许多大学生及其家长仍然持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希望能在大学毕业后考取公务员,终身抱得一个“铁饭碗”。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是必须经过公开招考的,并且省市级以上的很多职位,对基层工作经历有相应的要求,这也限制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因而,许多大学生不免会选择以基层工作为“跳板”,以期将来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当前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是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和锻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当前国 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层次和薪酬预期,改变传统观念,面向基层就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大学生基层就业是协调区域发展,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东南沿海地区及京、津、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高,社会配套设施健全,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大。相比较而言,基层主要是经济、文化、思想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存在着很大的屏障,急需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广大的基层建设中。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人才输血给基层单位带去先进的技术、充足的知识及创新能力,改善基层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和人文面貌,提升城乡基层人口素质和文化事业层次,有效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大学生基层就业是培养人才、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我国新世纪人才战略的重大转变。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基层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对人民群众感情的生动课堂,是毕业生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平台。在基层工作有利于毕业生掌握地区第的一手资料,培养面对艰苦生活工作条件的适应能力,培养关怀民生、忧心民瘼的人文情怀,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增强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五、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内容

(一)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

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有八个优惠政策,从生活补贴、个人档案、办理落户手续以及服务满后的考研、考公务员、择业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进行了规定;2005年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十六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制度规范和落实措施;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计划,该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去基层就业的形式,对毕业生服务期间所享受的各种待遇以及服务期满后的相关政策和择业优惠措施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等。

(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

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其中涉及两项补贴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第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第三,选聘招录优惠政策。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三)调节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于面向基层就业大学生,在户籍政策上实施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流动到原籍或除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工作。

六、制约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瓶颈

国家已经把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鉴于各方面的因素,这条通往基层的道路上还布满许多荆棘,卡住了大学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路。

1、基层条件较差,制约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现在问起许多毕业生是否想去基层工作,他们大部分都较为难,“除非找不到工作,可以考虑到基层干两年。”个中原因,主要是基层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相对来说在经济发展上和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在人文环境、文化生活上和中心城市更是无法相提并论。这样,大学毕业生担心一旦到基层去,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文化生活,很可能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会被陈旧落后的观念所侵蚀,而使自己的素质下降。

2、基层受财力、编制所限无法接纳大学毕业生,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

许多乡镇一级基层单位由于受财力、编制所限,即使大学毕业生想去也没有办法去。因此有许多大学毕业生表示,去基层工作,不是不愿意,但是基层没有编制,不接收也没有办法。据了解,在江西一些山区,初中和小学多年未进一名大中专毕业生已是非常普遍的事实,许多村小只有一名教师,担任一、二年级的的数学、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则实行复合式教学,对于老师来说一天光是备完四门课的内容就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认真备课、批改作业、研究教材教法,更从何谈起实施素质教育。因为教师奇缺,许多只有10 岁大小的孩子不得不背米带菜,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到稍大的村小寄宿就读,这是城里孩子难以想象的。

3、工资待遇缺乏有力保障,制约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现在,到基层就业(属编制内)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是按照国家规定来定工资的,其他各种补贴则是微乎其微。即使有一点也是由县财政负担,这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基层财政是个不小的负担,意味着进一名大专生,县财政一年至少要支付一万元的经费,这就不得不使基层政府拼命压缩进人计划,更不用说调动他们吸引人才的积极性。即使有部分企业可接纳一些大学毕业生,但这些企业多为私营企业,生活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参差不齐且不稳定,在人才培养、使用、管理上矛盾突出。因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私营企业在人才的养老、待业、医疗、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不愿投其麾下。另外,私营企业资产大多属私营老板个人所有,录用、解聘、待遇等手续不完备,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致使大学毕业生不敢轻易步入。

4、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一些毕业生及家长对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对岗位的选择视野比较狭窄,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动力不足,仍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到行政单位就业”、求稳求高等陈旧观念,缺乏参与竞争、参与市场和扎根基层、灵活就业的意识。还有不少毕业生担心到基层下去容易上来难,过高的城乡转换成本,使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到基层就业望而却步,宁愿在城市熬上几年找工作也不想到基层就业。

5、现有下基层的名额过少,标准较高,使大学毕业生感

到僧多粥少,制约他们到基层就业

据了解,现在有不少地方实行“三支一扶”计划,但名额

太少,每个乡镇分不到几个名额,大大制约了大学毕业生到基

层去就业。

七、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策略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鼓励和引导他们到边远地区和基层就业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人才资源优化配制工作,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各级政府和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1、落实政策,为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条件。例如给予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生活补贴,实行中央、省(区)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所在县三方财政统筹制度,确保下基层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切实解决去基层就业表现良好的大学毕业生的编制和落户问题;职称评定条件倾斜;吸引和鼓励高层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科技活动;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创业基地;鼓励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积极聘用大学毕业生等。有效的政策可以解除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没保障”、“下了基层上不来”的后顾之忧。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问题,首先应该对他们进行“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自己的人生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国家的利益相融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面向基层就业,正是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的最好结合点,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最好选择。应引导他们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应鼓励

他们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狠抓落实,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基层单位应落实好国家、省各项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抓住契机,一方面加强自我完善,吸引毕业生;另一方面要完善对已去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管理机制,留好用好人才。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环境留人。即经常与在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谈心,交朋友,在工作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要积极向组织推荐表现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感到有盼头有希望;要制定一些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倾斜的工资政策,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缩短和城市在经济文 化上的差距。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只有积极为他们拓展视野,扩充新知识,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再教育、再培训,不断为他们充电加油,才能使他们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在各个行业放心建功、在各自岗位大胆创业。

4、建立定向培养机制

各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方院校,可以就近选拔思想政治素养高、成绩优异、立志下基层的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让他们在培训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逐步加深对基层的认识,同时对于他们在校的学费则实行由当地政府支付。这样,经过若干年的培训,他们将是一支既热心基层工作,又有相当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同时,对其他在校大学生也具有示范效应。

八、结语

当代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既是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开创业绩、多作贡献的过程。党和政府制定的各种鼓励和支持当代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就是从制度上保障当代大学生的正当权益,着眼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使他们到基层就业变成自愿选择和自觉行动。因此,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到基层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校毕业生要及时认清就业形势,调整盲目攀高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长观,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社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各项知识技能,提高基层适应能力和基层服务能力;要了解自我、合理定位,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基层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工作,只有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才能真正实现当代青年应有的志向和抱负。

第二篇:如何看待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如何看待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10对外汉语一班 包蕾

109811100

1“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但由于近几年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已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无门”“被就业”等严峻的社会现象仍困扰着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无论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 但现实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 而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艰苦边远地区、艰苦行业所需人才却严重匮乏, 需要大批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建功立业。在这个问题上国家也给予了一些辅助政策,比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是近年来一项较有影响力的政策。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国家政策的倾向让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了多一重的选择,但也同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首先,符合进基层就业素质的大学生远远小于国家的期待。国家期待的进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素质:1.具有一定的与所任职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在大学内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就专业技能方面,大学生应当提高自己的技能素质,学会运用基本的技能知识去面临基层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2.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基层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的群众,尤其是乡镇工作的直接对象多数是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农村群众,有时候死搬硬套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会有太大用途,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有时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要通过相关事件的摆事实讲道理,理解法律。群众真正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事情解决好,群众才会认可你的能力。因此,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3.具有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工作最需要具备的就是责任心和耐心,在面对群众工作时,遇到问题一定不能急躁草率,要及时分析情况,合理安排,用良好的责任心和态度面对群众。在这些方面,大学生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去适应基层工作。

其次,大学生在选择进基层就业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做到良好的自我定位,自己对岗位的期待与基层就业岗位的提供的待遇不相符。大学生在选择进基层就业往往有以下几种原因:1.从国家政策来看,政府为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中央有关部门组织

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措施,有20多个省份实施了基层就业地方项目。这就充分地鼓励吸引了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任教,提高了农村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还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2.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我国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方面大学生过多集中在东部、大城市,另一方面,中西部、基层地区人才匮乏,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3.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基层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到基层就业,有利于他们日后自身发展。例如,每年国家招考公务员,部分职位要求具备至少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事实也证明,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基层锻炼,都干出了名堂。大学生进基层工作对于基层建设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有着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涉世未深,在刚踏入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工作开展方面的问题,开展工作的同时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足,在基层基本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无法开展工作等。

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国家对于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还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进基层工作对国家、对大学生自身都是有利有弊的。为了配合国家政策,使得大学生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发挥效用,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去基层工作之间做好充分地了解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去适应基层工作的要求。

第三篇: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政府工作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

业。

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大学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

因为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

所以很毕业生都会选择自主创业

这也是很无奈之举

不过在创业之前要考虑到社会需求什么 不能盲目的就下手

这就需要在创业前要有几年的时间来考察社会

大学生创业并非如想像中那么顺利。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创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知识限制,很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市场目标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二是缺乏经验,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三是心态问题,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担风险与失败。四是创新能力薄弱,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有这些,都要求创业的大学生必须努力克服。此外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要想获得外部投资,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创业投资是对人的投资,创业投资者更看重能有效组织产业资源的创业团队,并不看重那些徒有想法的聪明个人;其次,合适的市场需求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准确认识高科技,高科技本身并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吸引投资者的是高科技产品带来的独占性的市场;最后要制定可行的创业计划,尽可能坦诚地阐明项目存在的风险,越是坦诚,说明创业者的准备越充分,就越能获得投资人的信任。绪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率相对偏低,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

目前,由于供需差别大、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薪酬逐年降低,假招聘铺天盖地,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怕吃苦,爱面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会使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本文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深刻剖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从中探求破解对策,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2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1 毕业人数剧增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是与往年持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19.9。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2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此外,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2.3 大学生怕吃苦,爱面子,跳槽频繁

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始是由于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此外,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2.4 假招聘铺天盖地

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使得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3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不良心态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不能胜任单位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其就业观念存在着“三高”即: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的依然很多。其中大城市心态、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求职的自卑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上升。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就业素质包括:就业观念、心理品质和就业技能三个方面。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主要集中在_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前条件下,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的学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好单位不留。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问题。而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自卑的心理。在应聘时由于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从而丧失了很多选择和竞争的机会。3.2 传统就业渠道不畅通

随着近几年国企改革、企业重组和改制等原因,传统的就业渠道不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个体、民营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几年政府在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的过程中,也削减和合并了一些部门,原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要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化,原来传统的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国有工矿企业面临着大量亏损、破产、倒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这些都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岗位。3.3 高校专业设置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很多大学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技能缺乏,这就与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自身所学与实际工作相差太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为严重。连年的扩招使得学校在师资、校舍、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了紧缺,各高校也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地设置了一些新的热门专业,但仓促的设置不利于专业发展,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结构突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率连年下降,人力资源过剩,用人职位日渐饱和,对我们来讲是相当不利的。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首先,大学生要掌握好所学的基础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是以后就业的铺路石,敲门砖。大学里一些看似无用的课程,在以后实际社会生活中应该十分有用,因为这些类似于哲学、社会学类的课程都是让我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此外,如果连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好,那么如何去学习以此为基础的新知识?因此,把握好四年大学生活,认真学好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其次,要有擅长的专业技能。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由于计算机应用在将来应该会是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刻苦的学习,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所学的技能多于其他人,就业几率才会上升。第三,要善于为人处事。大学里很重要的一课时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事,即如何社会交际。这一点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但会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起到深远的影响。

第四,先就业很择业。首先是要找一份能够让自己生存的工作,而不是一开始就我到一份事业,只有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采取务实的态度去择业,才能让自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实习或是做兼职,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具备敢于创业的信心。5 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责任。

对于每一位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树立自信,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同时,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遵循成才规律,先就业,再择业,此外,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1、树立自信是关键,不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把树立自信作为面向社会的关键,不要认为是高职高专学生就比本科学生低一等、矮一截。因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高专专科的优势在于最贴近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学历固然重要,但学历高未必见得都是好事,社会需要应用型、技能型、适用型的人才,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的学历优势还有可能转变成劣势。所以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应树立信心,增强自信,不去盲目与人攀比学历,应更看重能力的培养、培训与提升,在就业的选择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遵循成才规律,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

成才立业是所有大学生的美好追求,但成才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在面对就业竞争时,更应该务实求真、遵循成才规律,立志先从小事、平凡事做起,这不仅能较顺利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更能对你的人生之路起好导向作用。

3、先就业,再择业,寄予未来谋长远

目前,不同学历层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的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上,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和不平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最佳选择。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进行调整,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在择业中,勇敢的“推销”自己,以自信、冷静的态度,扬长避短的比较,主动出击,突出介绍自己的“闪光点”和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以赢得择业的最后胜利。

4、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现在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学生们的期望值都在适时地做调整,比如对收入的预期,也越来越现实,不再奢望高薪、高福利了,也不计较单位是何种性质了。很多大学生每逢招聘会都去参加,每次参加招聘会,都会切合实际的调整就业目标和心理预期。他们都应该适应形势,改变就业观念,以后的路还很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抱定“可以到任何地方工作”的信念,求职道路就会越来越通畅,自己也就会主动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思路带来出路,“先就业、再择业”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后出现的一个新趋势。在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个人在就业是选择的余地也很大,对于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来说,把这个选择的时机留给将来是比较现实的。

5、看重经济待遇,更要看重发展前途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目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加强。过去只是把工资薪水等经济待遇作为首选,现在已经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企业的发展前途,把企业发展与自我提升结合考虑,这是有较强事业心表现,是可喜的。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而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干事业的职业,或最能使你的兴趣、爱好、品格和长处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这样一来,你的未来发展前途将会迎来成功的鲜花。

6、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毕业生就业的成功与否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如今,我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没有正确的择业技巧和方法是难以成功的。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扰,这样就能做到顺利就业。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

合,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

受 2)从实际出发,做你不是最喜爱的工作。把不爱做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

想。

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

处,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在就业的同

好,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在这种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

验,积累了许多职业技能,而现在企业越来越看中经验。所以先积累经验,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打工,实践,积蓄,有一定条件后

展。

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

第四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十年寒窗为名累,怎肯面对无所为,早知不如卖红薯,何忍面对亲人泪。这是现在部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真实写照。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现在世界金融危机又不断恶化,将更大程度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辛辛学子十年寒窗终有所为,是我们国家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社会每个人的共同的责任。

我也是大四学生,所赖专业独特,所以找工作不是十分费力,可是看见同一栋楼里其他院里的为工作奔波的同学,不禁心生怜悯,如果当初我也选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专业,恐怕以我的实力,找工作也未必能顺心。

可是,形势就这样一个形势,我们除了要面对,难道不应该多一分反思吗?首先,我觉得首要责任不在学生自己,而是国家的经济政策出了问题。我曾经在一个论坛里引用了郎咸平先生的一个观点,“中国就没有适合本科生的岗位,更别提研究生了,考研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不幸的是遭到了某些版友的炮轰。郎咸平有一个“6+1”的产业链理论。他把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价值最低且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而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试想一下,真正适合大学生的岗位是在哪里呢是那个“6”,是产品设计,是批发经营,是终端零售等等,而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只负责那个“1”,你能指望诸如东莞一些的玩具加工厂招聘大学生做什么呢,他们不缺精英,也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没有任何知识成本的廉价的劳动力。

其次,不要混同两个概念,“大学生”与“文人”或者“知识分子”。传统的文人或者知识分子是有骨气有信仰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传统的知识分子的骨气与信仰;传统的知识分子,对历史,对文学,对哲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上通天文,中晓人事,下知地理,这样的知识分子,无论是放在古代的军事或者民政管理,还是现代的企业管理,都是独当一面的高手。可是,在我们大部分大学生身上,看不到所谓的信仰,也看不到读书人应有的骨气。而由于教育制度关于文理分科的改革,使太多的理科生缺乏了应有的诸如“历史,哲学,文学”等的人文教育,数理化再精,你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你只能算是一个工人,顶多算是“senior workers”。好在从大一时候,我的班主任给了我这个启蒙,我有幸能在大学四年里养成阅读的习惯,为自己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想,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有很多人在抱怨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家庭背景时,他们忘了马云也曾经当过小贩,李嘉诚也是从学徒到今天的亿万富豪,甚至他们的身边也有同样的故事在发生,但他们不原意比这些,他们看到的都是靠家庭背景起来的人,他们在羡慕这种不用费力的机会。希望大家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从自身的原因找起。在没有好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先选择能让自己生存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努力的学习,不断的储备经验,不断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当机会真的来临的时候不至于与机会擦肩而过。以上拙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海涵,如果对您有一丁点启发,我深感欣慰。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看待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马克思主义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供求关系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的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就是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才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在向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过程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的就业政策选择。就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市场机制比较健全,政策的重点往往集中于如何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既存在着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背景。因此在增进劳动力就业方面将存在更多的压力。

现在我国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更是冲击着整个市场的容纳能力。接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充分,相当限制了就业的机会。

马克思关于劳动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分析是在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而建立和形成的科学理论。从劳动和就业的角度看,马克思关于就业的理论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产业后备军学说。

马克思主义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着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擦事物的普遍联系。

从联系的观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是由时代的客观性以及影响的普遍性造成的,再次在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另辟蹊径更是具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创新。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联系、发展的层次出发。

时代是发展的,当今的时代产业是第三产业,而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限制了就业机会,可以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这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是有重大的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应时而变,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原因。

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大学生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正视现实,增强危机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下载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合集5篇)

    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就业难 一.分析当今就业形势: 在当今追求个人价值的市场经济时代,人的商品属性越来越凸显,个人流向位高价厚的地方也是无可非议的.人往高处走,古今同理.......

    大学生基层就业评价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

    毕业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尚申 准考证号010012323304 指导教师 李静 职称 讲师 日期 2013年10月10日目 录 引......

    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从大局出发,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整体仍处于趋缓状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 从我们大学生......

    毕业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 目: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姓名 韩开平 准考证号020014301334 指导教师 刘兰泉 职 称 副教授 日期2015年4月10日目 录......

    大学生基层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利弊 在这样的形势下,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到基层、到西部艰苦地区。......

    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事迹材料

    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事迹材料 ——经贸系10会计3班 万云 我是来自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0会计专业的万云,22周岁,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家住合肥市肥西乡花岗镇孙集乡。在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如何看待金融风暴

    大学生如何看待金融危机?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作出了大面积的裁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