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发展

时间:2019-05-13 12:2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发展》。

第一篇:我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发展

《 我国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讨论心得

200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特别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大幅度下滑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统揽全局,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5800多亿元,增长7.3%。2002年,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存在许多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我国将按照“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思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2001年,我国经济运营情况如下所示:

1、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农村经济基本稳定,农业结构有所改善,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回升。工业生产稳定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增长10%,增长结构基本合理,各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轻重工业之间增幅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地区差距缩小,产销衔接保持较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加强,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投资的一个新亮点,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

2、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00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00亿元,大体与上年持平。煤炭行业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军工行业大幅度减亏。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收3000亿元左右。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公务员、下岗职工等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4%。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加大对农业、交通、邮电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国民经济的后劲明显增强。坚持企业技术改造与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冶金、纺织、石化·、有色、机械、电子信息、造纸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2001年,我国经济生活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生产增速减缓,经济效益增幅回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效益持续提高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重复建设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经营机制转化滞后I,企业冗员多和负担重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

当然,在充分看到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同时,也有不少有利条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有利的体制环境,粮食和外汇储备充足,汇率稳定,国内市场巨大,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空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2)班陈立河

2010011259

第二篇:我国经济形势回顾宇发展

我国经济形势回顾宇发展

自经济危机以来,国际经济一直停滞不前,中国也是不例外。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国内也出现了好多的不利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内的情况:1国内通货胖张严重,2外汇问题,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3住房问题严重,多数人民成为房奴,4中国GDP增速问题。线面我们来讨论一下:

1看通货膨胀——形势会更趋严重吗?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起,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松动。中央银行两次调高了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到去年末,M2和M1增长均达到16.8%,增幅比“八五”、“九五”时期平均高约3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认为,如果说,去年货币政策趋向积极还带有“被动”成分,那么,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已经更为积极主动。但愿我们国家能完成此兼具任务。

2议外汇——能分给老百姓一点吗?中国有一个问题是太多的财富集中在国家、政府手中,而不是集中在老百姓手中,正好可利用目前这个危机推进改革.“张维迎称,”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外汇储备也可以拿出来,一起分给老百姓。这样可以使中国经济更加活跃,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3谈住房——该走什么路子?中国大多数人现在还是不够富裕的,所以政策应该靠向大多数人,所以我认为:

1、各地政府组建住房委员会和住房开发投资公司

2、住房委员会负责统计本地区的住房需求,制定住房建设计划,负责供给住房建设用地,负责筹集住房建设资金

3、住房开发投资公司负责执行住房建设计划

4、建设出来的住房,以成本价卖给当地居民,或者以合理的价格租给当地居民。回收回来的资金用来偿还银行贷款或者补偿财政投入,由政府财政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5、当地居民获得的住房,永远不得出售。这样也就断绝了投机者进行投机的动机。

4估增速——是否会在2013年遭遇“硬着陆”? 中国有句话叫“居安思危”。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把这个增长的速度持续下去?刚才努里尔-鲁比尼教授在发言中已经两次提到了“硬着陆”。一次是讲的在新兴国家,新兴经济体中,当前一方面复苏势头比较好,但同时有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面对怎样控制通货膨胀,有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受到压抑。这样的话,就有一种“硬着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特别提到了在他看来,2013年以后,我们由于投资的比例过重,有可能对整个经济带来“硬着陆”的风险。实际上,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两方面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一些观点,认为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在人均收入水平达到16000美元水平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经济的减速。这样的话,经济减速的问题或者说经济着陆的问题,就成为一个我们现在比较担忧、要加以考虑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毕明健2010100304

第三篇: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5个月保持在51%以上的较高水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我国物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主要指标稳中向好、提质增效,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7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

(一)总体运行平稳健康。物流需求持续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2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国货运量471亿吨,同比增长9.3%。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呈逐月上涨态势,全年均值1148点,较上年上涨22%。

物流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5年的16%,2016年的14.9%,进一步下降到2017年的14.6%全年物流业总收入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达56.6%,全年均值为55.3%,始终保持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

(二)结构调整趋于优化。消费成为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9.9%。消费物流中的电商物流增势明显,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中的总业务量指数全年均值为143.4。电商物流带动快递业务加速扩张,12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106.3%全年快递业务量达401亿件,同比增长28%。冷链物流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热点,全国冷库总容量可达4775万吨。与消费相关的快速消费品、医药、汽车、服装等细分市场增势良好。

工业制造业物流仍然是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2.7%。工业品物流中的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物流需求增长较快,高耗能产品、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延续回落走势。

运输结构调整见效。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先后确定了两批、共46个示范项目。首批16家示范工程企业累计开行示范线路140余条,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0万TEU。2014年以来,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6.8%。《“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发布,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量占比超过10%。国家铁路全年货物发送量达29.18亿吨,较上年增长10.1%。全年重型卡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车辆大型化、标准化、现代化步伐加快。全国四批共209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深入推进,试点企业货运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超过80%。挂车租赁、卡车航班、大车队等新模式试水,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组织“星级车队”评选。星级车队所有入网车辆平均月均行驶里程8956公里,重型牵引车月均行驶里程达1.1万公里,运输效率稳步提升。

(三)资本和科技助推物流升级。多只物流产业基金上市,物流企业“扎堆”进入证券市场。全年有8家物流企业跻身国内主板,5家在境外上市,45家登陆“新三板”。上市企业加大网络建设、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强自身实力。企业兼并重组渐趋活跃。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东方海外,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完成战略重组,铁路总公司18个铁路局完成公司制改革,东航物流“混改”启动,普洛斯完成私有化,海航收购扩充物流板块,顺丰控股与UPS成立合资公司等。

科技引领未来。我国已有超过500万辆载重货车安装了北斗定位装置,智能快件箱超过19万组,还有大量托盘、智能柜、货物接入互联网。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首批283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平均整合运力近2000辆,平均等货时间缩短,车月均行驶里程提高,司机收入增加,传统货运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国家发改委开展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规范和引领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易流科技打造易流云平台,推动线下物流在线化。全行业以设施互联、人员互联、信息互联带动物流互联,互联网+高效物流成效显著。

科技和资本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达8300亿元,进入“门槛”提至28.5亿元,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标准评审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近5000家,一批综合实力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型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海尔集团提出“人单合一”概念,推动内部“自组织、自驱动”小微创业。菜鸟网络推动“新物流”,提出大数据、智能和协同,服务新零售战略。京东物流提出“下一代物流”,将主要呈现短链、智慧和共生三大特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委托中物联评选认定首批10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人工智能为物流赋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要求大力发展“智能物流”。无人仓、无人港、无人机、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试验应用。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京东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投入使用,顺丰建设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菜鸟网络将在雄安新区建设“智慧物流未来中心”,圆通牵头设立物流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海尔、华为、怡亚通等代表性企业强化供应链服务宝供、南方、远成、德利得、佳怡等物流企业向供应链转型物流领域互联网与供应链深度融合,服务模式正在由“链主主导型”,向平台服务型、智慧供应链“生态圈”转型发展。

共享众包服务升级。继苏宁物流、菜鸟网络之后,京东物流实现独立运营,平台开放。神华货车驮背运输探索多式联运新路径,狮桥物流“超级大车队”集中优质运力资源,东方驿站、中集挂车帮等助推甩挂运输发展,地上铁、熊猫新能源等推广绿色新能源车,日日顺物流搭建“车小微”开放的创业平台,中铁快运联手顺丰速运推出“高铁极速达”、“高铁顺手寄”服务产品。运满满、货车帮、天地汇、福佑卡车、中储智运、正广通等平台型企业线上线下增值服务延伸。美团外卖、饿了吗、点对点直达的闪送物流等即时生活物流服务进入千家万户。

(五)综合运输体系加速成网。“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66.3%公路总里程477.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万公里,覆盖全国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2317个,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民航运输机场发展到229个,覆盖全国88.5%的地市。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以顺丰航空为主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开工建设。

物流网络“节点”加快布局。我国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200家,园区平台化、网络化、智慧化初步显现。传化物流打造覆盖全国的“传化网”,卡行天下枢纽达到200家。由中物联牵头,林安物流等17家网络化经营的物流园区发起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百驿网”。万科地产、普洛斯、深赤湾、平安银行等加大物流地产投入。德邦物流、安能物流、“三通一达”等服务网点不断下沉,编织城乡一体化服务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报告,有望协同共建世界级港口群。中欧班列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累计开行6235列,其中当年开行3271列。

(六)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提出27条具体政策措施。大件运输联网审批、年检和年审“两检合并”、规范公路执法、减费清税等政策正在落实。交通运输部牵头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出降本减负10件实事。车辆异地年审、驾驶员异地考核、车辆异地年审提上日程。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门签署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备忘录,首批270家“黑名单”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提升工业物流发展水平。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连续发文,破解道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遇到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联合11部门出台《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高质量物流服务供给等。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制约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逐步好转。

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许多指标已排在世界前列,论规模已成为全球“物流大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联通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体制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传统的以数量规模、要素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以及“物流强国”的建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对物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建设“物流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途径。要着力解决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动和引领关联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由“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今后一个时期,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要从规模数量向效率提升转变,推动效率变革。当前,我国物流效率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降本增效仍然是工作重点。未来一段时期,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物流运作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将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物流企业应把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作为主攻方向。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再降低1—2个百分点。

二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动力变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势头,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未来一个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入成熟期,全面连接的物流互联网将加快形成,“万物互联”呈指数级增长。物流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成为常态,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智能革命”将重塑物流行业新生态。

三要创新应用现代供应链,推动质量变革。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对物流服务方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深度融合,需要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互联网与供应链融合的智慧供应链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焦点,有望形成一批上下游协同、智能化连接、面向全球的现代供应链示范企业和服务平台。

四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协同效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线路”与“节点”衔接配套,实现全程物流“一单到底”,无缝对接。要推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多级物流网络与综合运输体系互联互通。实施重点通道联通工程和延伸工程,打造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物流枢纽,统筹推进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交通运输物流网络建设。

五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低碳物流。随着环境负荷日益加重,物流业面临严峻挑战。重型柴油货车开始执行国五排放标准,多地对柴油货车实行环保新政。《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多个国家将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未来3-5年,自然环境与政策措施“倒逼”绿色物流加快发展。节能降耗、新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利用、减量化包装等绿色物流技术,带板运输、共同配送、多式联运、逆向物流等绿色物流模式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流需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得智联在内的物流企业要积极配合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美丽中国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于精准脱贫、消费升级、民生改善、污染防治等物流需求。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开发新的物流产品,增强客户满意度。同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关爱卡车司机、快递小哥等基层从业人员,使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加体面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增加“获得感”,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自觉投身“物流强国”建设。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要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建设“物流强国”作为新时代物流发展的新目标,务实创新,砥砺前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将始终与行业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站在一起,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携手共创我国物流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010178210贸二袁琛琛

学习完第二阶段课堂《形势与政策》之后,通过寒假的查询资料和总结,对我国现今经济形势与政策进行了预测和总结。

分析过去2011

去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我国出口恢复高速增长、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受倒春寒、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目前已出现趋稳迹象。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从国内看,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略有减产,但储备充裕、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二、2011年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但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所以,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

(二)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近几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各项大型工程进入规划建设。

(三)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今年物价涨幅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今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涨的空间不大;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

三、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011年,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经济运行基本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因此,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力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增长动力看,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转变到更多依靠消费扩张,从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转变到更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从劳动力供求格局看,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的压力明显缓解。上述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转变。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政策目标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加快价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应择机推进利率、汇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非农用水价格。

(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消费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

(四)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应该以市场为基础,针对各地区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更加公平合理分配指标,积极探索有利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降低的实现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节能减排成效。

(五)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

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投资审批权限,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项目的监管职能。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应集中在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标准等准入条件的审核上,并应实行双向监督

(六)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有限,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房价存在上涨压力,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展望未来2012

新年伊始,世界银行在展望全球经济形势时认为2012年“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而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回落,四个季度分别为9.7%、9.5%、9.1%和8.9%。

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外不少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似乎多了起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增速:尽管放缓但仍领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去年我国经济发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其中,GDP增速达到9.2%。

谈到GDP增速的逐季放缓问题时,要正确分析和认识,2011年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上,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与去年初确定的全年8%左右的增长目标以及“十二五”7%左右的增长目标相比,去年的速度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

去年我国GDP的增速保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横向比较,综合有关国际组织的预测,去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在3%左右,中国是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到三倍,在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行列中,仍然名列前茅。质量:效益较好且民生改善

从经济效益看,虽然2011年GDP增幅在回落,但财政收入、企业利润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集体企业增长34%,股份制企业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6%,私营企业增长46%。据财政部数据,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从结构调整看,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同比增长了21.3%,粮食产量实现了可喜的‘八连增’。”

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据工信部公布的数字,去年全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安排150亿元作为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向各省下达的2011年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良好,公告的2255个企业落后生产线基本已经关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年增长了16.5%,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3.9%的增速。

“应该看到,民生事业发展,是2011年的最大亮点。”李朴民说,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创历史新高,达到122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36%;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如期开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重大进展。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目前我国新农保试点正在加快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迅速推进,到2011年底,已有超过3.6亿人参保,超过1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基本养老金。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望基本实现全覆盖,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将基本建成。

预期:形势复杂但充满信心

谈到2012年,李朴民表示很有信心:“中国内需的潜力很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今年尽管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在多种有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仍将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他认为信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二是来自中国内需潜力巨大。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仍然处在较快发展阶段。中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扩大消费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这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同时,也需要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力,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条件。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释放出更大活力。

“中国内需的潜力很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将会处在较快增长的区间。”但李朴民也提醒到,虽然有诸多有利条件,今年我们仍将面临一些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的情况,国民经济要实现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还需要持续不断努力。

他说,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又面临着欧债危机日趋恶化的新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毫无疑问会影响我国外需的稳定增长。从国内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例如,农业继续稳产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难度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一些“两高”行业扩张仍然偏快,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但只要我们利用好有利条件,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将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第五篇: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形势

经过2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磨炼和邓小平务实精神的教育,我国经济学界敢于面对现实,揭示问题和矛盾。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就问题论问题,问题成堆而理不清头绪,很少用哲学思维来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矛盾,不搞矛盾排队,分不清支流和主流。甚至造成莫名其妙的悲观情绪,我们的经济学成了问题经济学。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用来描述和研究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把我国经济当做一个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来看待,很少考虑我们的发展度和市场度。判断经济形势只根据那几个统计指标的走势论是非,找对策,只力图扭转那几个指标的走势,我们的经济学成了总量经济学,符号经济学。这种研究方法严重脱离实质经济内在矛盾运行的总量分析,更严重地脱离中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体制机制、结构转换升级具体阶段的实际。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抓不住根本问题,只看运行,不看发展,只讲量变走势,不讲质量内容。这种西化的问题经济学,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它打乱了现阶段有形手和无形手的分工结构,过早淡化政府的发展主体地位,扩大了政策市场调控的范围,干扰了市场的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坚持邓小平的中国特色思想,牢牢把握住我们的特殊国情。我国经济运行在什么历史阶段是必须首先弄清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判断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好坏,要有一个特定的质和量的客观标准,不能仅仅根据几个总量统计指标的走势,简单地以升降论是非。经济运行指标在时间上不能简单地向后看,和上年周期比,和上月,上季比;在空间上也不能简单地和别的国家、地区比。首先要给当前经济运行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即当前经济运行是处于我国、本地经济发展的什么阶段上。这个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发展的内容、发展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当前经济运行走势是向着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主要矛盾方面推进,还是朝着反方向推进。这是判断经济运行走势好坏的主要标准,定性标准。

从发展的本质含义、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转变的一个关键性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是结构性矛盾。所谓总量矛盾不过是抽象了结构内含的结构性矛盾在统计上的一种反映。总量矛盾是存在的,它只存在于总量统计之中,存在于符号经济之中,在实质经济之中只有结构矛盾,没有总量矛盾。我们面临的结构矛盾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种生活方式,这种两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区域经济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仅是东、中西大区结构间的矛盾,而且还有每一个大区内部小区结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第三层次是产业结构的矛盾。多年来我们对这个层次的矛盾是重视的,当作第一位的结构矛盾来抓。实际上它受前两位矛盾制约,就产业结构调产业结构是调不动的。第四个层次是产品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剩余和短缺产品的矛盾。

这四个层次的矛盾同时存在相互交错,呈现复杂的局面,但只要认真把矛盾排队,就会发现第一层次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诸矛盾的总根源。产业结构久调不见显效,剩余和短缺同时共存,关键是城乡人口大结构转化滞后,产业政策没有区域化,区域政策没有产业化,工业分散,重复建设,区域同构,这是造成结构性剩余、结构性短缺共存的根本原因。发展形势不如人意,不是自今日始,不是一两年的事,是自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的。这是阶段性问题,不是当前运行问题,当前运行状况是这四个结构矛盾的正常反映。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不是短期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性的问题。

下载我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药工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_

    我国农药工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_ 我国农药工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生意社10月14日讯 新中国60年:农药工业的发展历史回顾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人民的吃穿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

    我国桩工机械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桩工机械发展回顾与展望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时 间: 我国桩工机械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我国桩工机械行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显着成效,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并不断充实完善了包括两年中央新增投资 1.18万亿元带动......

    我国鹿产业的发展回顾与展望(精选5篇)

    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重视支持下,中国养鹿业快速稳步向前发展。而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积极参与攻关,鹿科技新课题、新成果推广应用促使鹿产业发展进程。由建国初期不足万头发展至......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形势与对策浅析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形势与对策浅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最低工资,产业化,产业升级 摘要: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着新的形势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原材料价格上......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发展的历史回顾(范文模版)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西方科学的输入和传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的逐步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一些有识之......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发展的回顾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发展的回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的职能和政府财务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显露出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已经不能适应新形......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范文大全)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论文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论文摘要: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资源节约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