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时间:2019-05-13 12: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个人简介

糟晓峰: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二级教师,自1999年毕业以来一直任教于历史学科,2003年获天水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2008年获县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7-----2009连续三年获全县中考历史学科第一名的成绩,撰写论文分别获市级及省级一二等奖。

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糟晓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11年的历史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如何做好初中历史的中考复习,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课时少,时间紧,内容多,复习量大。根据本学科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制定好复习计划是最重要的。我根据教学实际细致的划分了三轮复习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轮:对教材全面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这个环节要求对课本进行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本,归纳比较,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更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专题归类。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实,线清,面广,将教科书的内容前后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理解与记忆。然后配以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建立个性化错题档案,针对个别同学经常出错的某些题,细讲,反复讲,单独讲,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在这方面可能教师要作出很大努力,比较辛苦。这是细活,要耐得住烦。通过这样反复的梳理,讲解,练习才能使学生对死记硬背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知识。经过系统、全面地复习,掌握的更活,更牢固。

第二轮:紧扣考试说明要求即《中考复习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热点,认准考点。

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与辨析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其次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如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美、中日关系,和谐世界与可持续发展,三农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新农村、生态环境,将学过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相结合,分析,归纳和概括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

第三轮:实战演练,教授方法,直面中考。

这一轮复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整套模拟题和历年中考试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通常,从学生答题角度来看存在着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进行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总的来说,中考的教学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紧扣考试说明,结合于实战演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到事半功倍。

第二篇: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

浅谈新课标下历史中考复习方法

初三历史总复习可以说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是所有初三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有几点不成熟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浓缩要点法。到了九年级,课程非常紧张,一课一课,一本一本地再来一遍,时间显然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可采用浓缩要点的方法。对每一课的要点进行提炼,抱西瓜,丢芝麻,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复习“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可以抓住五大要点:⑴内战的根本原因;⑵直接原因;⑶内战的爆发及进程;⑷《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⑸内战的意义。这些要点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几本历史教科书中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归类,全部要点就得以浓缩。这些要点其实就是考点,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灵魂。

二、综合归纳法。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它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如复习历史上的地名、人名的读音与现代的读音不同时,可把初中阶段遇到的这类字予以适当集中,如:大月(ròu)氏(zhī)、吐蕃(bō)、龟(qiú)兹等;复习到民主革命时期救国救民的方法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且指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要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复习到资产阶级革命可从英国联系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复习到都江

堰可联系到大运河、三峡工程等等。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一条的线。这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点线面结合法。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中考复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前面已经提到,除了这两个外,还有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织成面呢?

比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这是一个点。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又是一个点。1901年9月清政府又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化的深渊,这又是一个点。把这些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邓世昌、义和团运动等串起来就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串起来就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三条线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这个面。

四、纵横比较法。这是历史知识复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纵向”就是把同一国度不同时间的类似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所谓“横向”就是把不同国别而在时间上比较接近的类似事件进行比较。“纵向”如:焚书坑儒、文字狱、文化大革命的比较;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比较。“横向”如: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等。通过纵横比较,学生就可以发现问题,感悟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连线列表法。有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连线或列表的方法复习,特别是科技、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用这种方法去复习,显得既简单又明了。如:

美国蒙特哥菲尔兄弟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德国亨利·福特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法国卡尔·本茨热气球

六、分析探究法。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记一些历史时间和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个问题、某一段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价。现在中考,除了反复练习过的题,学生答起来比较容易外,其它课外的材料阅读题,学生就无处下手。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然后准确定位这段材料属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或什么人物,再把它放在具体的时间和事件中去审视去分析,让材料与事件、人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材料阅读题就迎刃而解了。

七、强化记忆法。历史这门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不背不记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的方法加以巩固。复习巩固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1)10分钟记忆法。上课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指定的内容,然后教师检查。(2)竞赛记忆法。教师只提出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不能贪多,让全班学生进行比赛,边记边写,教师逐个收“卷”。(3)模拟测试法。平时题量不宜过大,也不能太难,要少而精。中考前的模拟测试量可适当增大,难易适中。(4)补考激励法。对个别模拟测试成绩较差的同学,可给一段时间把刚考过的测试卷再做再记,一周后,用原试卷去测,多数学生得满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一次模拟测试后记会一套试卷,十次就是十套试卷。这种办法适用于一些学困生。

中考虽然不同于高考,但能用较好的复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复习好,考出好成绩却是每位教师的心声。

第三篇: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

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发展

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

一、彼得一世改革

①积极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局限性: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三、16—19世纪的侵略扩张

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1912年煽动外蒙古“自治”并加以控制。)②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成立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1936年新宪法七、二战前后的苏联

1、二战中: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

2、二战后初期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

(2)对外: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控制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争霸

八、苏联的改革历程

1、赫鲁晓夫的改革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九、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年)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美国的发展

一、美国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评价:

①民主性——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②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保留了奴隶制度;

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年组成,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二、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美国内战

1、评价“西进运动”:

①印第安人遭到屠杀,被称为“血泪之路”。

②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原料和市场)

③开发了西部。

2、内战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三、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

(2)经济发展四、一战前后的美国

1、一战中

1917年,美国参战(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债权和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2、一战后

(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对外关系: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未达目的而没有参加;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

1、二战前(1)罗斯福新政(2)纵容法西斯侵略,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2、二战中

(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重大战事: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3)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

3、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

(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亚洲的侵略

(2)美苏争霸

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等。

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

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

“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

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中日关系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

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

③信守和平承诺;

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列强侵华史

列强侵华史(1840—1953)

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

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了解)

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了解)

第四篇: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中美关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全球战略。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历史时期

名称

时间及地点

意义或历史作用

党的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1921.7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广州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

1927.8 汉口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1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1945延安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八大

1956北京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北京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共十二大

1982北京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中共十三大

1987北京

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

1992北京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北京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中共十六大

2002北京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

2007北京

提出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

2012北京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2017北京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5、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6、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7、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9、“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10、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

11、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2、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15、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第五篇: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谈初中历史中考的有效复习

宁化城东中学 余福荣

从2007年起三明市的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实行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程度,更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教学的新特点和学业考查、选拨的要求。因此教师既要改变学生“开卷考试可以抄书,不用读书”的错误观念,更要改变策略,采用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复习以适应开卷考试。

一、把握考纲,明确考试层次和要求。

中招历史考试命题的立足点都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而省教育部门颁发的《历史学业考试大纲》则是对《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要求部分的具体化和重点化,是复习过程中参照的根本依据。在复习时,要做到依“纲”据“本”。“纲”即《历史课程标准》和省颁《历史学业考试大纲》,“本”就是学生使用的课本,对《历史学业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我们应该对照课本,按照其编排的板块内容、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只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不要花精力去理解,只要求理解的也不要尝试去运用。这样复习时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同时也利于历史知识点、线、面的结合,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以本为本,扎实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的答案几乎都是来自于课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本中来,扎实基础知识。首先要做到“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从整体着眼”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书本。具体的方法是先读目录,分清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或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等,从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从“从局部入手”就是要从微观上掌握每个知识点。具体办法就是详读每篇课文。要注意每课有哪些子目,每个子目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各子目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文字资料、表格和注解。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哪些历史信息(它们是为了印证课本正文中的什么观点,或是为了补充说明哪些知识等)。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加强识记训练,背书要做到“放大”和“抓小”,“放大”说是有针对性地背单元主题、课文标题和小标题等,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背大段的课本上的内容或其他资料上大段的内容,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对所考查知识进行快速定位,知道到何处去找就行了。“抓小”就是要背课本上清楚标明的或者是隐含的第一、最、转折点等零散而又重要的知识点,要背有明显特征的小知识点。

三、纵横联系,树立大视野观。

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单元的主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纵横联系,构建知识大视野,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效果。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近代中国真正的救国出路到底在哪里?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之路,以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主体,以中国近代史为范围,进行纵横联系,最后归纳为“一线多元”。“一线”是指从纵向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前后形成了一条逐级上升的线索,主要表现为: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早开眼看世界,主动了解西方,提出向西方学习。②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军事技术。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和政治制度,并掀起广泛的政治改良运动。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开始用中国方式试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⑤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后,掀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⑥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俄式革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多元”是从横向看,先进的中国人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救国探索格局,主要表现为:①实业救国: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代表的爱国民族资产阶级,身体力行,创办实业,来挽救中国的经济利益。②科技救国:以詹天佑、候德榜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分子,科技创新,立志“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③启蒙救国: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译著《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④抗敌救国: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这个“多元”探索格局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趋势,“先分”侧重于近代史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国方案日益分化,各行其是;“后合”侧重于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各种救国方案的尝试纷纷失败后,都先后向新民主主义政治革命方向汇合,并逐步在这条唯一可以行得通的救国根本出路上达成了共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以上的思考和归纳,不仅使学生的掌握第二单元的“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出路”的基本线索,而且带领学生跳出了本单元的框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掌握、领会八年级上册的主干知识,获得思维的大视野。

四、掌握方法,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1、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主干知识既是重点内容,同时又是常考点。主干知识抓住了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要抓住“‘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等主干知识的复习。

2、综合比较,抓住相同点。历史知识纵横交错,在复习过程中,要分门别类,把相同相似的知识串起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抓住其共同特点。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近代史上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变法与改革的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等。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归纳、综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3、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在学习中要以时间、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网络,以单元主干知识为枢纽,形成知识框架。在知识框架内连接一个个知识点,形成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要以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联系历史科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掌握好历史知识就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揭示历史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要分清历史长河中的主流,如中国历史,“融合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如世界史,“和平与发展”是主流。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在复习时就必须让学生领悟。

五、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解题能力最有效的办法。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了解命题者设问的真实意图,即题目问什么、怎么答、答多少,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语或限定语是什么?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答卷的习惯,要求学生用历史学科的书面语言(即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回答,答案表述要规范化、段落化和序号化,对课本中约定成俗的表述(如历史专有名词等)不能变。例如材料解析题的解答,通常考查的内容有这几种:①回答材料所关联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关联的历史事件、现象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要求从材料中找有效信息,或是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点;④联系实际或时政执点,谈谈启示、教训等。而设问的方式往往会表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依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对于这三种问题的回答,要使学生明白:第一种“根据(依据)材料,请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出现在材料中,命题者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出现在课本当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所关联的课本中找出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时政热点来谈启示、认识等。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及时做好考后的巩固工作,要求学生试卷讲评结束后,写出在解答这份试卷时存在的问题或得出的教训、今后应注意的事项等。在临近中考时,要求学生对平时训练过的试卷再进行一次“温故知新”,做到三个“什么”,即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或是为什么这样回答)。虽然试卷所考的内容不可能和练的完全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能找到解题的金钥匙。平时训练时,要从严掌握测试时间,经过多次实战训练,时间长了,训练多了,答题速度自然会加快,考试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两三个月内,只要我们抓住课标和考纲,以课本为根本,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专题 1.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2010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专题1.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2.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

    初中历史教学与中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与中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董莹(2010-3-19)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已经实施多年,今年初三也已进入了系统的复习阶段。如何进行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初三如何针对今年中考政......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作者:高发明田寒梅单位:小金县美兴中学电话号码:***摘要:“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

    初中历史总复习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九江实验中学 邹第东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一)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

    浅谈初中历史总复习

    浅谈初中历史总复习初中历史共六本书,中外古今,时间久远,头绪繁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所以学生们常说:历史学起来有趣,记起来费劲,为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清晰记忆,完成初中阶段的......

    初中历史复习笔记

    初中历史笔记(全)一,原始社会元谋人: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人:时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