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复习模式
初中历史复习模式
初中历史的复习分为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每一种复习都有自己的复习模式。
一、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指的是第一遍的复习,它是按照单元章节来进行的。复习模式一般是根据课本的顺序,以课本为基础进行复习。
1、先了解一节课内所复习的历史时期的特点
2、根据课本复习历史知识,用本节课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证明或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3、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相联系的历史知识可以稍微提一下
4、复习完基础知识后,接着有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基础知识
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是打乱教材,把三年来所学的相同类型的知识放在一块,这个复习在系统复习完后进行的第二遍复习,要求学生通过联想,辨别分析等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连成一个体系。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在这个大专题下还要进行细化,可以按照性质来划分;也可以按照时间来划分。
1、首先定出专题的命题。如:改革,思想解放,国际关系等
2、回忆所学的历史知识,提取历史中学过属于这个专题的内容
3、逐个复习专题中的知识点
4、在专题中再搜索各个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
5、通过复习专题,提炼出某个专题的共性知识(规律)
6、做练习题,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第二篇: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专题
1.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 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5.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6.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联合国。
7.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
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8.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问题;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
9.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和战争。据史说说中日应如何交往?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1.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
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
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12.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大多方谈判与交流。
13.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台湾专题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
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④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⑥ 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曾出现的分离,分离有何不同?(三次分离,两次回归)古代: ①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回归: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近代以来: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③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叛逃、盘踞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区别:①②是殖民侵略、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3.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请分别对中国大陆政府、台独分子、干涉台湾问题的美国政府、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
对中国大陆:坚决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玩火者必自焚,识时务者为俊杰。
对美国政府:我们也象你们美国人民一样珍视和平与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对台湾人民:两岸同胞一家亲,中华民族不忘本。
4.说说党和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可行性在哪里?(当前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独注定失败;
(3)《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回归奠定了法律保障;
(4)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5)我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
科技经济专题
1.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2.对我国的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或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4.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使人们更便利、快捷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但中学生上网须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对那些破坏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网吧应坚决取缔。
5.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得出的结论或者让我们谈谈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6.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应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7.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投降妥协,指挥混乱,用人不当,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③由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
④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9.举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怎样兴利除弊?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原子能可以建核电站,也可以造原子弹。克隆技术用于医学,会造福人类,但克隆人会带来社会道德问题。
②掌握科技,让它为人类造福,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规范
科技的运。
中美关系专题
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世界大国的崛起──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称“1787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借口挑起内战,战争期间,为了扭转北方的不利局面,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北方人民在林肯领导下取得胜利。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贡献。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就实行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4.战后美国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5.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6.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这一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制定有效政策。
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三篇:2010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专题
1.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 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5.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6.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联合国。
7.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8.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问题;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
9.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
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和战争。据史说说中日应如何交往?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1.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
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
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12.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大多方谈判与交流。
13.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台湾专题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
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④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⑥ 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曾出现的分离,分离有何不同?(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古代: ①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回归: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近代以来: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③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叛逃、盘踞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区别:①②是殖民侵略、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3.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请分别对中国大陆政府、台独分子、干涉台湾问题的美国政府、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
对中国大陆:坚决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玩火者必自焚,识时务者为俊杰。
对美国政府:我们也象你们美国人民一样珍视和平与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对台湾人民:两岸同胞一家亲,中华民族不忘本。
4.说说党和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可行性在哪里?(当前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独注定失败;
(3)《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回归奠定了法律保障;
(4)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5)我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
科技经济专题
1.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2.对我国的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或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4.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使人们更便利、快捷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但中学生上网须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对那些破坏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网吧应坚决取缔。
5.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得出的结论或者让我们谈谈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6.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应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7.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投降妥协,指挥混乱,用人不当,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③由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
④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9.举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怎样兴利除弊?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原子能可以建核电站,也可以造原子弹。克隆技术用于医学,会造福人类,但克隆人会带来社会道德问题。
②掌握科技,让它为人类造福,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规范科技的运。
中美关系专题
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世界大国的崛起──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称“1787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借口挑起内战,战争期间,为了扭转北方的不利局面,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北方人民在林肯领导下取得胜利。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贡献。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就实行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4.战后美国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5.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6.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这一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制定有效政策。
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① 在中国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吸收存款、经营汇兑和高利贷,争夺对中国的投资,外国开设的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②向清政府发放借款,要清政府以海关收入和其他税收作保。通过这些借款,帝国主义不仅获取了高额利
润,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③争夺在中国的铁路建
筑权,通过在中国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内陆交通,他们控制的铁路伸展到哪里,侵略势力就扩展到哪里。④在中国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从事商品生产,剥削中国人民,赚取高额利润。⑤夺取在中国的矿山开采权。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革命是不能成功的,他开始寻找新的革命道路,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和建议,着手改组国民党。1923年初,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后,国民党吸收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参加,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的骨干力量“五卅”运动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高潮,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才宣告胜利结束。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先后在广州和武汉举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工农运动的发 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并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2月和10月进行了两次东征,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反动势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后,又开始了北伐,由于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援,北伐战争迅速取得了胜利,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在北伐胜利发展的同时,中国人民胜利地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以上这些革命成果的取得,都与革命统一战线所起的作用分不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阅读·复述·延伸·训练·检测
——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五环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 :教师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基础层次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本环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复述:学生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直接回答问题,制作历史图表、绘制历史地图、历史小品、历史短剧来落实在阅读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出疑问生成新的问题,及时组织小组讨论或教师讲解来解决。
延伸: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通过相关史料、地图、图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补充。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点评、总结、及必要的讲解。
训练:根据历史课程目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辅导掌握某种技能,注意训练的实效性,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思维训练。
检测:精选习题内容。以教材为核心,精心地、有侧重地选择和设计检测题。习题设计应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应从大量的练习中挑选最主要的东西让学生检测,以保证学生高质高效地掌握知识。
第五篇: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
作者:高发明田寒梅
单位:小金县美兴中学
电话号码:189904441
32摘要:“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
摘要:“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历史总复习策略归纳整理理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点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在历史总复习阶段如何使学生“温故”,这就是作为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在历史总复习阶段,这个“温故“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知新”是指教师通过复习后达到的效果,学生通过复习后掌握的知识程度。“初中阶段总复习策略”就是指“温故”。也就是指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量得到了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考试过程中,不再感到困难;在学习过程结束后,体会到有了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达到“知新”的效果。
策略之一:归纳整理
根据新版历史教材特点,要想全面掌握历史知识,难度系数较大。如果采用归纳整理的方法,特别是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归纳整理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相似类型历史事件归类在一起。采用图表式归纳整理更能达到“知新”效果。
如: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按照朝代名称、都城、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灭亡者这个顺序,通过表格显示出来,使学生就会轻松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知识。
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成就,可以按照航海家、国别、航行时间、资助国家、重要贡献这个顺序,通过表格显示出来,学生更能掌握基础知识。
在比如说:综合分析英国的新生、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三次工业革命等等都可以按照归纳整理,通过表格显示出来,学生在掌握过程中记忆轻松,不易混淆,这是对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
策略之二: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这个方法使适用于记忆历史事件概念、历史事件内容、历史事件意义等内容较多的知识。“前苏联心里学家鲁宾斯坦说:“真正的掌握知识,在原则上也就是由教学论、教学法、教师所创立的特殊的使其简单化的条件中的那种认识过程。”虽然如此,知识的掌握过程并不简单,知识本身及其传递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① 但是我们在历史总复习阶段对内容较多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死记硬背,嘴里不停的重复要记忆的那几句话。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明显。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抓住关键字、词、等关键信息,把它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
如:针对记忆(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中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内容有4个知识要点,做了一个小测试。把一个班,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要求他们按照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第二组告诉他们方法——抓住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记忆每一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抓住“割让香港岛”;第二个知识点抓住“赔款”,第三个知识点抓住“开放广、厦、福、宁、上”;第四个知识点抓住“协定关税”。规定五分钟掌握《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结果,第一组,只有少部分学生勉强记住了知识要点。第二组,基本掌握了知识要点。通过这个测试说明了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效果好。
如:针对(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多次统一检测都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这个内容多,学生掌握特别困难,采用总结每一点,抓住每一个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理解记忆,效果良好。譬如: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总结为四点:第一点:(思想上)关键信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点:(政治上)关键信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第三点:(法制上)关键信息——健全民主和加强法制;第四点:(组织上)关键信息——撤销错误文件,肯定 “四五”运动,纠正错误结论。学生如果在总结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关键信息,把它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会抓住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是学生牢记知识的一把钥匙。正如李小融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第270页所说:“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必须使他们从感性概括向理性概括深化,从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向内部的本质特征深入。”②
策略之三:学会考试
到目前为止,基本采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在历史总复习阶段,考试频率偏高,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部分历史教师评讲试卷过程中,着重讲题的对错之处,而忽略了对学生讲做题也要讲方法。学会考试,指的是在题干中或者材料中,抓住关键信息,进一步产生联想,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譬如:做选择题。选择题所占分值较大,基本处于30%——40%,教师在总复习阶段除了讲题的对错之处,还应该讲做选择题的一些方法。方法一:抓关键信息,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次、句。根据这些信息来做选择,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如: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防洪灌溉”,符合这一信息的只有B、都江堰。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土地归集体所有C、土地归乡镇所有D、土地归农民所有。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农民成为主人”,根据这个信息一分析,只有D符合。方法二:对关键信息产生联想。如:题干中出现“小岗生产队”这个信息,就要想到“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干中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信息,就要想到“改革开放”,“邓小平”,“1978年”等。对提高正确率有很大作用。方法三:采用排除法。在题干中出现“不正确”、“正确”、“标志”、“最”等信息是,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对选项题逐一进行排除。再譬如:做与数据有关的材料题时,方法是:一看材料说的是什么事件,二比较数据的变化,三写结论,根据数据变化,用简短的语言反映出事件的现象。在历史总复习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弄懂每道题的对与错之处,更要让学生掌握做题的一些手段或者方法。这就是做题的策略。
总之,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递增,学习能力的逐步发展和当前对研究型学习、活动教学的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将逐步走向主导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会随之从显示走向对学生有效指导。”③ 所以,在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更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培养。这就是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知识的科学方法都属于好策略。宋朝人朱熹对孔子的教育方法概括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①、参见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263页。②、参见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③、参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02——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