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任用案例(基层干部不作为)
基层干部“不为”凸显评价体系之缺 亟待重塑“有为”新风
2014年06月16日 17:53:19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2
(中国网事·锐话题)基层干部“不为”凸显评价体系之缺 如何重塑“有为”新风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6日新媒体专电 基层干部往往被看成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然而近日记者采访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群体中出现的“不为”现象已经给中央政令落实造成影响,出现了“最后一公里”短路、不通的怪现象,亟待采取措施重塑干部“有为”新风。
基层干部“不为” 改革难行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国企改革已经被各地列为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然而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面对改革大局,个别基层干部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懂为、不想为、不愿为”。一位地方国资部门干部告诉记者,“与其冒进探索可能犯错误,还不如先看一看、等一等。”
记者盘点国企改革落地情况发现,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决定明确改革方向之后,时至今日已经大半年过去了,尽管中央层面国资部门、少数央企和一些地方出台了改革方案,但一些地方却未见动静。
干部的“不为”作风不仅影响大的改革方案落地,而且也决定着基层工作的成效。安徽省安庆市一位县长对记者坦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对基层干部的要求越来越严,过去年度工作计划七八张纸,现在厚达“几本书”,内容增加、过程细化、落实到人,时间节点具体到每个星期。“工作标准提高,群众诉求多样,一些老办法不能用了,新办法还在摸索,基层压力越来越大。”
“不为”凸显评价体系之缺
采访中,基层干部普遍谈到,当前干部群体中出现的“不为”现象,是针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一系列政策,使得许多官员感觉日子不好过了,官不好做了,主观上是对“权力受限”的一种抵触情绪。
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八项规定以前,一些公务人员和干部公款吃喝大手大脚,公车私用随随便便,公权私用有恃无恐,单位逢年过节发各种福利,但现在不行了,中央各种禁令一道接一道,地方实施办法也规定得很细,各种隐形福利没有了,权力寻租空间被大大压缩了,难免有不适应、不习惯甚至不想干事。
“往年过节‘两手礼品’回家,现在过节是‘两手空气’回家。福利待遇在降低,工作压力和问责却不减反增,一旦出问题,有可能‘乌纱帽’难保。”中部省份的一位区县领导直言,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利益的重组,是得罪人的事情,与其冒着风险去干,不如什么也不干,做一个“太平官”来得实惠,虽然不干事少干事没什么业绩,但至少不会犯错误。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地方干部和专家谈到,当前基层干部中出现的求当“太平官”的心理,暴露的是现行官员评价体系没有重点鼓励地方官员尤其是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推进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后,地方都有积极性想先行先试进行探索,但后来上级要求所有改革方案都要报批,这让基层颇有顾虑。因为很多基层的探索本来就是踩着红线进行的,一旦要求上报,谁也不敢再冒这个风险了。”
加快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重塑基层干部执政新风
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九成以上的公务员、八成以上的财政最终支出是在地方,尤其基层政府事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中央改革能否落地、政策措施能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因此,面对当前基层干部群体中存在的“不为”现象,亟待引起重视,加快现代治理体系建设,重塑基层干部执政新风。
为了重塑“敢担当”的风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深入开展“该不该负责、敢不敢担当”大讨论活动,宁夏石嘴山市开展“干事档案”考核方式,干部做了哪些工作、没完成哪些工作、主管领导和群众意见如何都一目了然。每一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还要上“晾晒台”公示。
之所以出现“四不为”干部,关键在于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上存在一些缺陷,需要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来进行完善。海南省琼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严朝波认为,“没有猛药,根本唤不醒一些慵懒、散漫、混饭吃的干部。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性的选拔办法,设置‘天花板’,干部任期满自动卸职,向上需要竞争。”
琼海市自2010年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先后在市直部门副职领导、镇党政副职领导、市直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中实施“任期+竞岗”制这一创新举措,解决了干部选拔任用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老大难问题,给勤政干部一个“上”的通道,同时也让慵懒干部如坐针毡。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丁元竹认为,当前应继续加强体制建设,让公权力得到约束、规范,让公务员这个职业不再有特权。同时,针对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完善公务员的职级晋升、工资增长机制,打通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以此激励在职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为官不易更要为官有为,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树新认为,从中国改革的历史看,过去30余年真正有
意义的改革多发生在基层和地方,大凡成功的制度创新,基本是由基层在实践中创造摸索出来的。因此,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更要建立鼓励基层探索实践的激励制度,为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创新创造条件,只要他们符合基本的法律规范,就给基层授权,放手让他们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并建立适当的容错机制,创造不同的改革模式,营造干部敢为、愿为、想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参与采写记者:杨玉华 张丽娜 王自宸 张亮)
第二篇:干部任用案例(班子不和)
三峡集团整改情况着重讲“班子和谐”
2014年06月17日02:14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自动播放峡集团通报整改情况(来源:《东方时空》)
中纪委巡视后一、二把手被免报道称免职“不因贪腐因不和”
三峡集团整改情况着重讲“班子和谐”
中纪委昨天对外公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党组通报中央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以下简称“通报”)。审读整改情况通报,其中多处文字表述强调领导班子要和谐、主要领导要充分沟通。这也从一方面印证了“两名原主要领导被免职疑因不和”的说法。根据通报,三峡集团已按党纪政纪处理1人,准备另行处理2人。对巡视组指出的5名带病上岗人员,纪检组经反复调查研究形成了处理意见。
京华时报 记者 孙乾
两主要领导双双被免
2013年10月29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对三峡集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巡视。在公布巡视意见一个月后,2014年3月24日,三峡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董事长曹广晶、总经理陈飞双双被免职,另有任用。两人职位分别由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卢纯、大唐集团副总经理王琳接替。4月,陈飞调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查办公室)副主任。5月,曹广晶调任湖北省副省长。
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在这次干部大会上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上述决定,是“结合中央巡视组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督导组掌握的情况,经过慎重研究做出的”。被免疑因“领导不和”
中央第九巡视组对三峡集团进行巡视之初,组长侯凯即表明来意,“本次巡视工作重点是检查监督领导班子及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2014年2月17日,巡视组反馈情况,明确指出三峡集团的一些问题,包括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办公用房等方面违反“八项规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不规范不透明,选人用人工作问题比较突出。
尽管两人被免被证实与巡视相关,但是如此大型国企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同时被免职的消息还是引发了外界热议。坊间认为,大型央企“
一、二把手”同时被免,情况极为罕见。同时,在公布曹广晶、陈飞二人被免职的消息同时,明确说明两人另有任用。基于上述分析,有舆论认为,二人被免的主要问题并非“贪腐”。
另据媒体报道,三峡集团领导层不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巡视期间,巡视组广泛开展个别谈话。其中一位接受谈话的人士告诉媒体记者,他谈的一个重点就是“领导班子要选好,要团结”。同时,针对三峡集团上述人事震荡,一位央企中层对记者表示“非同寻常”,“一般为了保持稳定,会动一个,留一个,除非班子太不团结”。
整改情况强调“和谐”
在上述背景下,审读三峡巡视意见整改情况通报,要求领导班子和谐的表述遍布其中。对于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相关整改举措,通报所用笔墨较多。通报明确称,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特别是重大投资事项,都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由党组会或党组扩大会集体讨论决定。
在会务程序、沟通细则等方面,巡视整改通报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部署。通报提到,要认真做好会前调研和沟通。重大事项上会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经过多方论证,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充分沟通后再提交会议决策。认真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党组会议题提前2-3天提交党组成员,杜绝临时动议。
在党组会议讨论重大事项时,党组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党组书记最后发表结论性意见,形成会议决议,必要时实行票决制,防止个人说了算;若讨论中存在严重分歧,应暂缓决策。在整改选人用人权过于集中的问题时,通报提到,要健全完善集团主要领导、组织人事分管领导、业务分管领导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的会前沟通酝酿机制,尽量做到达成一致意见后提交党组会议研究。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时,必须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防止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
(原标题:三峡集团整改情况着重讲“班子和谐”)
第三篇: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篇一
近日,我村各单位纷纷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党员干部持续转变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某某单位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动员会,会上由崔主席了宣读《某某县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通过了《某某单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党委副书记、镇长某某某做了《坚定践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讲话。
会议要求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强化机关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切实抓好制度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标尺,提高党性修养,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严肃工作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市民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周例会上,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了《某某县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引起广大机关干部的高度重视,掀起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大讨论热潮,形成了凝心聚气、风清气正、谋事干事、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某某部门以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为主题,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研讨会。学习了某某县集中开展不
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及《某某县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问责暂行办法》,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单位职能和个人承担的岗位职责,逐项检查履职尽责情况;学习研讨中,中层以上领导依次发言,结合个人工作和思想实际,指出自身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讨论中,各位同志也根据发言情况,对其他同志的查找出的问题进行了点评,并对整改措施给与了相关建议。
同志们纷纷表示,下一步,要认真对照工作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以及履职尽责不到位、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低下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逐项对照整治重点,时时自省、自醒;并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作风整顿活动与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及推进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活动从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定位,激发工作热情,将专项整治活动转化为干好、做好、做实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应有成效。
全镇干部职工要全力以赴深挖倒查,自己在服务群众中是否只考虑不得行,不考虑如何行;遇事是否相互踢皮球、推诿扯皮,让前来办事的来回跑、转圈圈。近日,大渡口镇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亮剑。为着力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成果,深入推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题教育,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确
保三抓三主动要求落地见效,根据区委要求,该镇党委决定,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镇深入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从严从实查处全镇干部职工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全镇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增强践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三抓三主动用心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推动形成主动作为、廉而又勤,干在实处、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此外,该镇还对专项整改中查出的负面典型镇党委宣传部门进行集中曝光,同时,对正面典型进行宣传。镇党委、纪委开设专项整治纪检监察举报电话、干部监督举报电话。对干部不敢抓、不愿管,对工作不愿负责、得过且过:不学习业务、不钻研政策,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原则性和灵活性把握不好,一说按规定办就死搬条条、不讲效率,一说限时办就违规操作、不讲法规;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只考虑不得行,不考虑如何行;遇事相互踢皮球、推诿扯皮,让前来办事的来回跑、转圈圈的现象进行长效监督。形成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的高压态势。
篇二
根据xxxx的学习要求我认真学习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力戒为官不为的相关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有关要求,切实防止和纠正党员干部为官不为的倾向。通过查找,在思想和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
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成绩,感到满足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认为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情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特别在执法工作中,在一些问题和工作上思前虑后,畏首畏尾,怕伤和气,没有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导致工作不敢担当,得过且过,避重就轻。
二是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
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工作上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了,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干工作不愿意较真。对xx违反政策打擦边球的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坚决制止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认为只要点到了说到了,他不听是他的问题,他就是这样也出不了大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了,小事化无。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式方法。在执法稽查方法上,有时急躁冒进,问题抓得不实,分析不细,问题谈的多,整改的措施和方法谈的少,未做到稽查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四是干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信心。
在到矿检查时,指导基层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思想和办法还不太多,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重布置、轻检查现象,没有达到检查的预期效果。面对相对稳定的安全生产态势,思想上有不同程度的松懈、麻痹,工作作风不实。如,到xxx检查调研少;到xxx调研多,到其他xx调研少;深入xx下一线少;xx检查流于形式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肯定成绩多,分析问题少。
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为为基层解忧、解难。
二是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经常和基层一线的干部职工交流,掌握群众思想实情和工作动态,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真心真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要认真调查分析基层在安全管理和其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问题和办法;综合分析安全生产中的矛盾,善于分析总结提高,分析总结问题后面的根源,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三是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切实转别工作作风,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要细,整改措施要实。
四是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活动所查找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xxx要求,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力戒为官不为的相关讲话精神,自觉抵制为官不为倾向,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干部不作为心得体会
干部不作为在一些地方严重存在,已经成为阻碍改革发展的严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不作为的表现与原因
干部不作为问题由来已久,形式多样。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制定的政策不制定,应当落实的工作不落实,有的遇到顺风顺水、有名有利的事就干,遇到矛盾多、阻力大、得罪人的事则刻意回避、推诿扯皮。当前,一些地方非法违法开采和盗采国家土地、矿产资源事件案件,违法排放和污染环境、乱砍乱伐破坏生态事件案件,非法违法建设事件案件,制假售假事件案件,黑恶势力欺行霸市、打人伤人事件案件之所以得不到查处,重要的原因在于那里的干部不敢作为、不愿作为,法律制度在那里被打折扣。一些地方干部不作为的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干部特别是担任各级行政管理职责、行政执法职责、司法职责的领导干部不作为,不仅坐失改革发展稳定良机,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受严重损失,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和法律的不信任,而且会助长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坐大成势,好人难以做好事,坏人得不到及时有效惩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破坏公平正义。干部不作为问题凸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在集体领导、集体担责、暴风雨式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展工作,对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更加注重保障人权、改善民生,并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强化政务公开和群众监督、公众参与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开展工作缺乏经验和理性思考,需要一个调整期。
一些领导干部对为什么当官、为谁当官等基本问题指导思想不明确,对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问责的现代执政理念理解不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伤和气,宁可不工作、宁可牺牲公平与效率也不触及矛盾,更遑论冲破既得利益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了。
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遇事不会处理、不敢处理、不愿处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少数地方官场生态环境不好,圈子文化盛行,既得利益势力猖獗,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干部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能干事。
一些领域和行业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规则不明确,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不具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环境保护事故、征地拆迁等领域群体事件发生,特别是在主要领导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创收数额的迫使下,一些人误打误撞触犯渎职犯罪,导致后来者、旁观者不敢做事,并由此产生放大效应。
一些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在阳光政务和群众监督面前胆怯、腿软,生怕干工作得罪人引发群众旧事重提、旧病重犯,引火烧身或者拔出萝卜带出泥,因而找各种借口不愿意干工作、不敢冲破既得利益的羁绊。凡此种种,都是与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不相一致,因而也是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认真解决的。
不作为是渎职类型的腐败
权力因公共需要而生,为公共需要服务。权力的天然属性要求权力承担者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有胜任这个工作的能力,又要有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意识和勇气。舍此,权力将失去存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就是异化、就是腐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职务不作为规定为犯罪。我国《刑法》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第399条规定的徇私枉法罪、执行判决裁定玩忽职守罪、第400条规定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第402条规定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第404条规定的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等等,都包含有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惩罚性规定。
法律之所以将职务上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进行惩罚,是因为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各要素联动和有效运转是系统整体目标实现的保证。在这个系统中,每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一个要素,都承担有相应的职责,实现系统目标是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任务。只有每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确保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实践反复证明,哪里干部不作为,哪里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那里黑恶势力有组织犯罪盛行、社会治安混乱、制假售假泛滥、群体事件增多。
当今中国,已然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对挑战,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更加复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担负国家治理职责的每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能够牢记自己的使命,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决不能、也不允许因怕得罪人、怕丢官帽子、怕出现失误失败而束手束脚、无所作为,更不允许徇私情私利、害怕群众监督、掩盖过去的违法违纪甚至犯罪问题而拖延改革发展、畏惧改革发展、阻碍改革发展。对因不作为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惩治。那种把干部不作为归结为反腐败和执行八项规定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深入反腐败、严明纪律作风,才能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才更有利于干部作为。
不作为也可构成渎职罪
渎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滥作为型渎职,通常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另一种是不作为型渎职,通常表现为负有某种作为义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要求履行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的行为,导致某种不应当出现的危害后果出现,或者使应当避免的危害后果没有避免,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不作为构成渎职罪的基本要件,一是行为人不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规定的作为义务,如负有某种作为义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职责,不履行和不认真履行环境监管、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等。二是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具有主观过错,包括故意或者过失。如行为人明知法律规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故意瞒报不报;又如行为人明知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项目资金被骗,轻信通过私人感化可以使犯罪分子退回资金,不愿报案、不敢报案,导致损失越来越大。三是由于不作为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等。四是不作为与危害后果的发生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五是不作为者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用消极不作为的态度规避可能发生的失误和责任追究与枉顾法律制度滥用职权的渎职犯罪同样为法律所不能容许,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同样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干部不作为
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须担责——
武汉不容庸懒散
8月17日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专题部署在省直机关中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的“四治”工作。这意味着,已持续4个多月的武汉“治庸问责”风暴,将席卷到湖北的所有省直机关。
此前,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就鲜明地指出:希望武汉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针对出现的问题,对“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照办、人民有期望却不坚持做,职责有要求的却不尽责”的责任人,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严肃处理。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武汉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必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到全市上上下下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
采访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武汉的公职人员普遍反映,触动很大,压力不小。江汉区地税分局纪检书记石国建说,现在,他在办公室,主动敞开着门,这样,既约束自己,也便于别人监督。江汉区政务中心主任王智亮说,如今,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更加严谨规范,积极主动,要经得起随时暗访。江汉区工商分局副局长顾志忠说,这次局里搞改革,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责任,让人很难懈怠。
有人说,这样弄得“人人自危”,和谐吗?对此,阮成发针锋相对:在责任面前,“人人自危”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都松松垮垮、说话不算,出了事没人管,大家都“不自危”,那么,事业如何保证?领导干部“不自危”,人民群众就会“人人自危”。
“有事”就有责任人
7月21日,武汉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上,通报了4起“庸懒散”和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共问责21人,其中局级领导干部5人。这是武汉市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以来,问责处分最严厉、被问责党员干部行政级别最高的一次集中通报。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姜铁兵领到了行政警告的罚单,副局长王洪胜被免职并行政记大过,两名处长分别被撤职和降级。今年夏天,在全国因大雨而导致内涝的十几座城市中,武汉率先挥出了问责的利剑。
冤不冤?请看事实。东湖风景区这次成为重灾区,综合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两条下泄河道都不畅,其中一条18公里长的河道,5年没清淤。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水务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姜铁兵认罚:“作为一个„班长‟,没有正确地履职,有愧于人民,这次问责对我个人和水务局,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领罚的当天晚上,姜铁兵连夜召开党组会,深刻反省,并迅速成立了武昌片、汉口片、汉阳片和远城区4个防汛排渍应急现场指挥部……
城市的交通事故天天有,但是,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个特大城市的主干道堵了7个小时就肯定是管理的问题。5月22日,武汉的交通命脉三环线上发生了一起并不复杂的交通事故,如果采取有效措施,40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从事发到现场恢复正常,共耗时15小时10分钟!其间,严重堵车长达7个小时。调查发现:执勤民警脱岗7.5个小时;副大队长、中队长虽先后赶赴现场,但均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而市交管局局长、政委居然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大鬼‟要为无能和难缠的„小鬼‟埋单!”这是武汉市治庸问责的原则之一。这起交通事故,交管部门除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撤职、行政记过等处分外,还责成市交管局政委、党委书记王斌及交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唐昌文作出深刻检查,在全市通报批评。
武汉的“治庸问责”风暴,来得猛,也来得密。
4月12日,市“治庸办”组织首次暗访,在对14家单位暗访中发现各种问题29个,随后问责39名责任人;
5月9日,全市通报4例典型案件,问责109名干部;确定首批十大突出问题;部署10个部门优化再造工业项目审批流程;
5月30日,4位市领导、14家单位“一把手”针对十大突出问题,分别作出限期整改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7月21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通报4起“庸懒散”和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共问责21人,其中局级领导干部5人;
8月15日,再次公布了全市42部“治庸”投诉电话。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问责53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5人,其中,开除党籍7人、留党察看2人,行政开除2人,撤职10人;给予组织处理464人,其中免职10人、停职检查22人;涉及局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58人,司法机关立案查处83人。
武汉市领导表示,决不会搞形式、走过场,刮一阵风就完了。这意味着对庸、懒、散的高压态势,在这里将一直持续下去。
消除干部队伍中的“第三种状态”
阮成发说,通过实施“治庸计划”,今后干部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干好,要么“缴枪”,不能占着职务岗位不作为。
武汉市的相关调查表明,34%的群众认为“办事拖拉”和“工作不落实”,是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37.3%的人认为,武汉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是“不作为和该管不管”的问题。
春节以后,武汉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分别带队,组织16个专题调研组,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结果表明,在行政、法制、财税、金融、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干部作风的问题。
促进中部崛起,武汉被寄予厚望,不容乐观的现实,让武汉的决策者坐不住了。4月6日,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上播放的一段视频,让在座的官员如坐针毡。这段视频通过8个案例,尖锐地剖析了武汉市投资环境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于相关单位及人员,更是指名道姓,毫不留情。
庸、懒、散行为,在武汉被归纳为10种表现:得过且过;工作推进不力;创新能力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业绩平庸;“谋人”不谋事;纪律涣散;贪图享受;远城区干部“走读”现象严重。
庸、懒、散,小则碍事,大则碍政。阮成发表示,我们的各级干部,从理论上讲,都是人民群众使用的“工具”,老百姓的“仆人”,工作做得好,人民群众就会让我们继续做,如果做不好,人民为什么要用我们?
随着“治庸”、“问责”投诉电话公之于众,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反映,潮水一般涌来。经过梳理,武汉明确了首批亟待解决的10个问题: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改进服务、提升效能;政府职能部门与中介机构彻底脱钩;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窗口地带综合整治;“麻木”、“黑的”非法营运;建筑工地“砂霸”、“石霸”;免费自行车服务水平低及自行车道缺乏。
5月30日,4位市领导和11个职能部门、3个区的主要负责人,就上述10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媒体分别向社会公开承诺:3个月内要有明显改观,年底要有根本好转。若承诺打折不兑现的,将接受问责。
“之后,将再列出10个左右的问题,由责任部门再承诺,再整改,一批一批地整治下去。”武汉市“治庸办”负责同志说。
事靠人做,以事察人。结合换届工作,武汉试行“反向测评”,即在过去德、能、勤、绩正面考察的同时,也进行“疑„错‟从有”的考察,即对每一个干部进行庸、懒、散情况测评,并以此作为换届考察的重要依据。同时,武汉还在酝酿“庸下能上、减庸提能”的干部制度改革。本次政府换届,武汉市突出一个“转变”:由过去的“谁该提拔”变为现在的“应该用谁”。制度革命 优化环境
政务环境不优,是武汉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某合资企业按照原武汉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自己做了一个运行图,结果是:从办理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批起,到厂房建成竣工验收,需走77个环节,不含厂房的建设周期,仅各种审批,就需耗时518个工作日!难怪企业家抱怨:在武汉跑审批手续,像进了迷宫。
“别人能减的程序,我们为什么不能减?别人能办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市长唐良智一次次发问。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设高效阳光政府,为武汉发展打造动力引擎。市政府确定以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创造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武汉速度”。
“最快”、“最少”、“最省”这些关键词,成为审批制度革命的追求目标。从10万多个数据中,武汉吸纳了国内主要先进城市相同工作流程中先进的元素,经过综合和优化,形成了新版的武汉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路线图”,8月1日起,已正式启用。繁杂的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被整合为注册、立项、供地和建设4个阶段,分别由市工商局、发改委、国土规划局、城建委牵头协调,审批环节由原来的31个减少为14个,涉企收费免征或减征9项。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审批时限最短1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60个工作日!为了让这项“新制
度”切实起到提高效能、防止“下有对策”,武汉规定:所有审批环节,均不得让送审人员再跑第三次,否则将被问责。
接下来,服务类和建设类的审批流程,也将被革命性地再造。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同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从748项减为339项,行政审批平均提速超过50%,31项行政事业费收费项目实行免征,并率先在全国实行工商注册登记管理“零收费”。为防止减旧增新,武汉还建立了定期动态的梳理机制,以确保真正地“减”下来。
目前,武汉正在对全市各部门职责及内设机构的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重新界定,研究制定《部门责任制》等文件,重点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边界不清晰、主体不明确、出了问题“打不到板子”的问题。同时,正在制定《关于健全公务员岗位责任制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等问题,真正实现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追究规范化。让城市的每一个窨井盖、每一棵树、每一条道路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修改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拉开考核档次和距离,优秀面只有15%,良好35%。落后单位将亮黄牌,连续两年吃黄牌,主要负责人免职。
“电视问政”、“万人评议”,即将在这个城市展开。
……
庸、懒、散,是常见病,也是慢病和顽症,须长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