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

时间:2019-05-13 12: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

第一篇: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

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

2.3%。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

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0.7%,西部地区增长11.0%。分产品看,全年464种工业产品中有340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7.6%,粗钢增长7.5%,钢材增长11.4%,水泥增长9.6%,平板玻璃增长1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9%,焦炭增长8.1%,硫酸(折100%)增长5.8%,烧碱(折100%)增长6.6%,化学纤维增长8.1%,乙烯增长8.5%,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7.8%,集成电路增长10.4%,汽车增长18.4%,其中轿车增长1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34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0.7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3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主营活动利润53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2个行业由上年同期主营活动亏损转为盈利。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4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5.77%。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44056亿元,增长16.3%;民间投资274794亿元,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7.9%,中部地区增长22.8%,西部地区增长2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第二产业投资184804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242482亿元,增长21.0%。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8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采矿业投资14750亿元,增长10.9%;制造业投资147370亿元,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9744亿元,增长18.4%。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7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480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0%,国内贷款增长14.4%,自筹资金增长20.8%,利用外资下降3.7%。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57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新开工项目389256个,比上年增加66194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41%。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4%。房屋新开工面积2012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7.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8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2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2%。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3.1%,自筹资金增长21.3%,利用外资增长32.8%。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8885亿元,增长1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18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商品零售208988亿元,增长13.6%。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10704亿元,增长

12.7%,其中,汽车类增长10.4%,家具类增长2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环比增长1.24%。

五、进出口增长有所回升

全年进出口总额41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22100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3亿美元,增长7.3%。进出口相抵,顺差259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19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加工贸易进出口13578亿美元,增长1.0%。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0876亿美元,增长10.1%,加工贸易出口8608亿美元,下降0.2%。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1097亿美元,增长8.5%,加工贸易进口4970亿美元,增长3.3%。12月份,进出口总额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77亿美元,增长4.3%,进口1821亿美元,增长8.3%。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0.3%,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2.8%。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6%,油脂价格上涨0.3%,猪肉价格上涨0.3%,鲜菜价格上涨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12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增长9.8%,财产性收入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增长10.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2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8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415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

7.4%,财产性收入增长17.7%,转移性收入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90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7%。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583 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5516 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入7942 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1373 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1273 元。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

全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

八、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增长9.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7.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4.38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879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2.5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74万亿元。

九、人口就业总体平稳

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6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728万人,女性人口6634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0(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60。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2961万人,减少126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8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5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1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万人。

总体看来,2013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巩固。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进步、促转型升级、促民生改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统计数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统计: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就业率90%;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就业率80%;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就业率70%;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就业率72.3%;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就业率72.6%;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就业率75%;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就业率88%;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就业率86%;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就业率87%;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人。

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01年:招生260万人;

2002年:招生320万人;

2003年:招生382万人;

2004年:招生42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67万人,招生504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80万人,招生530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50万人,计划招生59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20万人,计划招生629万人。

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6万人,录取人数11.05万人,录考比例4.2:1;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62.4万人,录取人数19.5万人,录考比例3.2:1;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79.7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94.5万人,录取人数33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17.2万人,录取人数32.494万人,比例3.6:1;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7.12万人,录取人数40.28万人,比例3.2: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录取人数36.4万人,录考比例3.5:1;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0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考比例3.0:1;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4.6万人,录取人数41.5万人,录考比例3.0:1;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40万人,录取人数47.2万人,录考比例2.9:1。

国家公务员历年报考人数: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80万人,计划招考111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2∶1;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05万人,计划招考13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7∶1。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46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34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

第三篇:浅谈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质量是发挥统计保障作用的关键,也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更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指南。为此,本人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提一些浮浅的认识和建议。

一、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的重要意义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便性和适用性。准确

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数据的两项基本要求。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它直接决定着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而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漏洞百出、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将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误导决策和调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都要为数据负责、为统计事业发展负责,统计数据就必须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公众的考验、历史的考验。

二、当前统计数据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目前,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虽然在维护统计数据准确性,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统计数据质量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影响了党和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有些地方部门单位,重本职工作,轻统计工作,重小团体利益,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二是有些统计调查方式及方法制度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四是有些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够强,对统计、计算机等相关新知识了解不多,难以对各类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审核把关。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维护统计数据的科学性、权威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1、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过得硬的统计干部队伍。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部门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扎实工作,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具备高度的统计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2、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专业队伍,要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统计新理论新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1、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的要求,在做好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抽样调查方法在各行业的经常性调查以及各项专项调查中的应用,减轻调查工作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要在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重点调查的作用,要从实际需要和可行性出发,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灵活地、综合地运用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

(三)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确保统计工作质量,就必须依靠法制,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统计、求真务实的社会环境。

1、加强执法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机构。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统计执法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这方面组织领导,并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对统计工作执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种方法,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执法,通过扎扎实实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

3、在执法过程中,要使统计执法与经常性数据质量检查有机结合,加大力度,加大频率,发现问题及时查清和解决,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统计法制的权威性。

(四)狠抓统计质量管理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和专业统计制度,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传输上报等各个环节规范工作流程,严谨细致操作。一是健全和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二是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要在认真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统计指标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质量控制、评估方法。对重点监控的指标,要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估控制办法,以便进行重点评估;三是建立研究统计数据质量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研究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四是建立数据质量调研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和专业统计人员每年都要保证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和统计调

第四篇: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从2008我国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使我国的污染治理积重难返,产生严重的环境资源危机。在这些环境污染当中, 大气污染,垃圾污染, 水污染以及辐射和噪声的污染最严重, 引发这些污染有很多原因, 可能是由于国家监管力度不够, 也可能受到国外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两型社会”,寻求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之路,应从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法制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才能减轻环境污染, 让城市快速发展, 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严峻的环境污染数据对社会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环境污染;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 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 个百分点。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及大规模的城市化热潮,使中国自然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洪灾、雪灾、高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据测算,中国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占GDP 的3%~5%,有国外学者认为,若在GDP核算中加入环境变量,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甚至可能是负值。由此可见,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相当突出,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现状

面对经济持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创新思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可喜变化。但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我国整体污染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工作依然艰巨。

1、水资源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我国水环境保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污染现象令人震惊。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中度污染,746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V~V类水的比例为29.2%,劣Ⅴ类水的比例为23.1%。重点湖库中有39.3% 为劣Ⅴ类水体,90%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2009 年11 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顾问刘鸿亮先生表示,过去30 年内我国被污染的湖泊面积已从135平方公里激增至1.4 万平方公里,被污染的湖泊类型也从城市小湖泊发展到一些大中型湖泊,我国的水污染治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

2、水土流失加剧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日积月累,使得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恶化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危机。从全国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已非常严重。据最新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 个。据估算,每年因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2]。我国也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荒漠化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 多亿元。[3]

3、污水排放量巨大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3.4%,比上年减少12.9%;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比上年减少1.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据调查,目前我国有一半的城市缺乏生活用水, 而且大部分的水污染都很严重, 在南方的城市缺水现象主要是水污染所导致的。我国重度污染的城市占据了总数的40%。

4、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烟尘排放量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比上年减少13.0%;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9.3%和86.5%,分别比上年提高1.9和4.7个百分点。而我国由于大气的污染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18万。

5、城市、农村垃圾快速增长

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5亿吨,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约为7000万吨,全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达2.2 亿吨;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6、农村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双重威胁

随着我国新农村制度的不断推进, 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高, 可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的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农药、化肥、农膜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破坏。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低,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吨和130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平方千米;另一方面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配套的基础设施未及时跟上,使得城镇和农村聚居点产生的污染物一般排入周边环境中,出现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再者禽畜养殖产生大量污染,我国每年禽畜粪便产生量约为17.3×108吨[4],大多数养殖场规模和布局未得到合理规划,没有对畜禽粪便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1、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和发展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开始注重国内消费市场,逐步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整体而言,经济仍具有很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依然较深。很多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据统计,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在污染的治理上,我们也主要是采取“边污染、边治理”,甚至是“先污染、再治理”环保途径,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治污染的很少。

2、环境立法与执法存在较大缺陷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系日臻完善,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法律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仍然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立法理念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主要表现在立法中始终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重结果轻过程,重污染防治轻生态资源保护,对于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没有适当的条款予以积极引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不引人注意的的污染形态逐渐显现出来,有的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现行环境法对此规定的甚少。此外,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主要关注的是工业污染防治与大中城市的环境利益,很少顾及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立法空白,立法的这种不健全状况客观上导致非法排污猖獗,环境污染失控。[5] 其次,环保执法环境欠佳。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重大项目论证决策时,有意无意的忽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做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决策。同时,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执法权不足,对于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的行为,环境执法缺乏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手段。普遍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情形,当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时,企业往往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公众环保意识需要逐步加强

多数民众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对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整体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缺乏保护环境的紧迫感,环保观念淡漠,表现出“知易行难”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常常缺乏环保意识,乱丢果皮、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现象屡禁不止,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部分社区环境的真实写照。乡村居民一般更少关心环境问题,除非是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危及到其自身的生命与健康,才会引起重视。

4、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外国污染产业转移到国内可分为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直接转移就是把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系统直接转移到产业接受国。由于其所转移技术的先进性,因而对产业接受国环境损害较小。所谓间接转移,就是发达国家减少或停止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转向发展中国家购买这些产品,却不将先进技术转让给后者,而后者用落后技术生产这些产品,就会对本国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并且,发达国家在大量购买发展中国家污染密集型产品时,却不愿将其有关先进的环保技术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后者。在此次世界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虽然将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对一些关键性技术仍然采取封锁政策。

三、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若干对策

1、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大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使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应运用多种方式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引导,提高公民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人们一切工作生活中,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行动。增强“生态是最稀缺资源,环境是最宝贵财富”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德情操,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6]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现阶段靠资本推动的粗放型经济,成本过高,消耗过大,使得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抓住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的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依法加大我国科技资源整合和原始创新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按照市场最优化原则,激发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热情,力争相关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提高效益、降 低能耗和保护环境基础上,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为符合新型工业化条件的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以及重点行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统筹处理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改变由于“政策倾斜”形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状况[7]。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8]。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资源消耗过度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开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循环经济由于其自身特有的“资源化、循环化、高效化、清洁化”优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应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从经济利益角度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使企业和家庭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重复利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应加大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的节能减排投入,减少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把废物转化为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排放的无害化,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手段,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健全相关环保法制 环保新法年年有,环境污染日益重,表明在粗放式立法下,我国生态环境立法自身存在缺陷。建设“两型社会”,完善立法是关键。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环境保护立法是一个综合的法律体系,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环保法治建设的始终。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可持续发展、预防污染、污染者负担、经济效率、污染综合控制等原则,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立法,建立由环境基本法、单项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9]。通过立法赋予环保主管部门更强有力、可操作的手段,使环保部门有权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落实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规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监督,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5、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而是保护“绿色”,是对传统消费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后的一种更为理性的现代消费方式。通常,绿色消费秉持适度消费理念,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绿色消费成为推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切入点和重要着力点。在引导和提倡绿色消费方面,政府一方面可以借助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理念,培育绿色消费意识,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倡导公众从小事开始“绿色”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税收、价格等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加快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市场的对接,形成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消费发展,最终实现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合理构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0]。

参考文献:

[1]吴晓青.把握水污染治理的重大战略机遇[J].建设科技,2009.23 [2]姚润丰.全国水土流失180万平方公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5 [3]张传玖.何时缚住“沙龙”.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2000.2 [4]耿保江.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 [5]方红舟.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3 [6]方行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新探[J].经济学家,2011,2 [7]盛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湖湘论坛,2 009.1 [8]王会娟.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对策[J].北方环境,2011.4 [9]韩海.我国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10]黄晓丽.浅析农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环保论坛,2011,3

第五篇:各国统计数据网站

各国统计数据网站大全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http:// 欧盟统计局

http://epp.eurostat.cec.eu.int/portal/page?_pageid=1090,30070682,1090_30300608&_dad=portal&_schema=PORTAL

各国统计机构: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国民核算)http://www.xiexiebang.comat_trim/cnat_trim.htm 德国联邦统计局(国民核算资料)

http://www.destatis.de/themen/e/thm_volksw.htm 爱尔兰中央统计办公室(核算数据)http://www.cso.ie/statistics/nationalacc.htm 瑞典统计局(核算数据)

http://www.scb.se/templates/Amnesomrade____10979.asp 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方法与标准)

http://www.abs.gov.au/websitedbs/d3310114.nsf/Home/Methods,%20Classifications,%20Concepts%20&%20Standards 新西兰统计局(统计方法与标准)

http://www.stats.govt.nz/statistical-methods/default.htm 日本社会经济研究所(国民核算数据)

http://www.esri.cao.go.jp/index-e.html#index03

下载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一、统计数据上报要建立逐级审核签字上报制度,明确责任。统计业务人员在报表报出时,要有必要的情况说明和评估报告,统计业务人员、科室队负责人、分管领导......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及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现将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情况进行......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1 根据《粤教规函[20xx]118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xx年教育事业重要统计数据核查工作的通知》,我校现对20xx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情况进行自查......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正 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者: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5更新时间:2011-5-30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搞准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

    统计数据问题分析

    统计数据泄密问题受到严查。国家保密局、最高检24日通报,去年5月以来,我国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已立案侦查6件6人。其中,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因......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XX小学XXXX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场地校舍和配置设备设施 XXXX小学占地面积XXXX㎡,校舍建筑面积XXXX㎡。建有教学楼一栋、钢架结构板房376㎡。配有办公......

    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比上年增加233.3万名,增长2.9%。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1、第1个1000万, 历经35年;(1921-1956年) 2、由1000万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