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时间:2019-05-13 03: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第一篇: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比上年增加233.3万名,增长2.9%。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1、第1个1000万,历经35年;(1921-1956年)

2、由1000万到2000万,11年;(1956-1967年)

3、由2000万到3000万,8年;(1967-1975年)

4、由3000万到4000万,8年;(1975-1983年)

5、由4000万到5000万,8年;(1983-1991年)

6、由5000万到6000万,6年;(1991-1997年)

7、由6000万到7000万,8年;(1997-2005年)

8、由7000万到8000万,5年。(1995-2010年)

9、由8000万到9000万,?

年份 月份 时期 人数(万人)

1921 7月 一大 57人

1922 6月 二大 195人

1923 6月 三大 432人

1925 1月 四大 994人

1927 4月 五大 5.7

1927 大革命失败后 1

1928 6月 六大 4

1934 30

1937 年初 4

1940 80

1945 4月 七大 121

1947 12月 270

1949 10月 448

1950 500

1954 650

1956 9月 八大 1073

1959 夏季 1350

1969 4月 九大 2200

1973 8月 十大 2800

1977 8月 十一大 3500

1980 年底 3800

1981 6月 3892

1982 9月 十二大 3965

1983 4000

1985 4200

1986 年底 4400

1987 10月 十三大 4600

1988 7月 4700

1989

1990 春季 4900

1991 年底 5000

1992 年底 5200

1993

1994 年底 5400

1995 年底 5500

1996 年底 5700

1997 年底 6042

1998 年底 6187

1999 年底 6322

2000 年底 6451

2001 年底 6575

2002 年底 6694

2003 年底 6823

2004 年底 6960

2006 年底 7239

2007 年底 7415.3

2008 年底 7593.1

2009 年底 7799.5

2010 年底 8026.9

2011 年底 8260.2

2012 上半年 8400(预计)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

同志们:

(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两个抓紧)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四个必须)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我们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综观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三个更加)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继续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抓好落实,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要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要做好关心困难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以下为专家解读

颜晓峰: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 秦华)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网记者邀请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颜晓峰教授对讲话进行解读。颜晓峰认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是新世纪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为十八大胜利召开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纲领,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

一、极不平凡的10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辉煌成就。10年成就,来之不易。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考验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岂止非典,这10年,在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遇到了极为复杂的局势和矛盾。国际风云与国内形势密切关联,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交织互动,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紧密依存,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交相出现,发展方式与资源条件相互制约,核心价值与多样思潮同生共存,等等。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10年发展,创造中国奇迹;10年蓄势,形成中国震撼;10年转变,写出中国故事。10年来,我国办成了大事,办妥了难事,办好了喜事。极不平凡的10年,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讲话的重要论述,都凝结着这10年的经验。

二、坚定不移的道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是讲话的主题。讲话强调:“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列车驶向远方的坚实轨道,是中国航船驶向成功彼岸的可靠航线。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挺住并生机盎然?特大地震灾害的降临,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入世10年的考验,中国制度为什么能够岿然不动?结论只能是:中国发展的深厚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路,逆转就要失败;这条道路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路,逆转就是倒退;这条道路是充满光明前景的路,逆转就丧失动力。学习讲话,就要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长期艰巨的任务

讲话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

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认真领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能不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走出发展困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深刻社会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鲜明提出并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属于谁的根本问题,深刻提出并回答了怎样防止和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迫切问题,系统提出并研究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正视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复杂格局、严峻挑战、深层矛盾,深入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巨大潜力,积极探索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证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新的风采、新的魅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

四、全面发展的战略

讲话系统论述了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等。其中包含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比如,我国发展全局战略抉择的思想,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深入领会贯彻。

“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词提出了“发展的科学性离不开发展的包容性,改革的共识性离不开改革的普惠性”的问题。

第二篇:统计数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统计: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就业率90%;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就业率80%;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就业率70%;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就业率72.3%;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就业率72.6%;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就业率75%;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就业率88%;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就业率86%;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就业率87%;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人。

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01年:招生260万人;

2002年:招生320万人;

2003年:招生382万人;

2004年:招生42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67万人,招生504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80万人,招生530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50万人,计划招生59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20万人,计划招生629万人。

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6万人,录取人数11.05万人,录考比例4.2:1;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62.4万人,录取人数19.5万人,录考比例3.2:1;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79.7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94.5万人,录取人数33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17.2万人,录取人数32.494万人,比例3.6:1;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7.12万人,录取人数40.28万人,比例3.2: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录取人数36.4万人,录考比例3.5:1;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0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考比例3.0:1;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4.6万人,录取人数41.5万人,录考比例3.0:1;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40万人,录取人数47.2万人,录考比例2.9:1。

国家公务员历年报考人数: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80万人,计划招考111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2∶1;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05万人,计划招考13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7∶1。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46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34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

第三篇: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两会前1个月上涨概率85

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两会前1个月上涨概率85%

2014年02月25日 07:42 证券日报

分析人士指出,本周是两会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按照以往逻辑,大盘月线有望收阳

四因素致A股大跌

主持人:昨日A股市场在银行(行情 专区)、地产等权重股的冲击下遭遇大幅下挫,其中深成指盘中最大跌幅超过3.6%,最终报收7542.53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A股如此暴跌呢?

顶点财经:昨日导致A股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近期房地产(行情 专区)利空消息不断。上周末,杭州不少楼盘传出大幅降价的消息,与此同时,信贷市场也传出收紧的风声。

其次,3月初IPO再度开闸。上周五证监会信息显示,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3月初或将重启,近700家排队企业再次牵动市场脆弱的神经,发审会的安排将按照此前宣布的进度进行,这意味着进入3月份后,大批量新股或将上市,将进一步抽血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无疑令岌岌可危的二级市场雪上加霜。

再次,公募基金主力情绪转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约七成基金团队对于后市提出“谨慎”或“关注风险”等观点,大大超过此前水平。

最后,从外围因素看,美联储拟继续退出QE。美国逐渐退出QE,同时人民币2月21日连续第4个交易日下跌,热钱或大幅出逃新兴市场,股指受压明显。美元走强是美联储退出QE的必然结果,只要美国继续QE退出的步伐,美元的强劲势头就会依旧。

广州万隆:统计近几年来的A股历史走势可发现,两会前1个月大盘呈现较明显的规律特征:自2000年至2013年的14年间,除2001年、2013年外,沪指在当年两会召开前的1个月上涨概率高达85%,其中2000年、2007年、2010年、2012年上证指数累计涨幅均超过5%,并且两会结束后的1个月内,A股也呈现明显的涨多跌少。本周是两会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预计上述概率将继续影响后市走势,推动大盘月线保持收阳。

有超跌反弹需求

主持人:昨日上证指数破位下行,跌破20日均线。请问,后市会如何演绎?

和众汇富:上证指数近3个交易日均以阴线报收,且连续2个交易日收出下影线,说明多头资金还是想有所作为,但无奈市场并不配合,预计短期内市场将会在2050点上方震荡整理。

顶点财经:从技术面上看,沪指连收3根大阴线,且昨日跌破20日均线支撑,是明确的反弹见顶信号。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指虽然顽强,但目前日线级别MACD已经出现

死叉,需高度关注20日均线支撑力度,一旦下破深度调整风险或来临。

金证顾问:大盘从1984点反弹以来,遇到半年线拦路虎后,出现一定的调整走势,日K线走势图已经连续收出三根震幅较大的阴线。很明显,短线市场的两会行情运行到现在,越是临近会议召开的时间点,市场就越是趋于谨慎。历史表明,两会前一周以及会议期间,大盘向来以调整走势为主。所以,本周一大盘延续调整态势可以理解。但是,短短3个交易日,大盘杀跌震幅达到119点,短线杀跌速度过快,接下来市场存在超跌反弹的技术性需求。另外,下方2050点对大盘存在一定的止跌支撑。从昨日大盘收出一根下影线看,短线的平台支撑已经逐渐体现出了一定的作用。这种支撑,在未来势必存在反复性,特别是杀跌动能进一步趋弱的环境下,将表现更为强劲。

北京股商:从K线形态上看,上证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跳跃式下跌,从最高点2177下跌至昨日盘中最低2058点,3个交易日累计跌幅5%,短线来看,市场经过这种连续大幅下挫后存在反弹要求。下方30日均线对股指形成较强支撑,同时2050点附近的缺口也近在咫尺,这个缺口的支撑面临考验。

红包行情两条主线

主持人:受消息面利空影响,昨日地产、水泥、建材等板块跌幅居前,拖累指数。而民营医院、电子支付等概念板块表现活跃。请问,后市该如何布局?

科德投资:操作上,看好科技板块全年的机会。市场大跌过后技术形态和市场心理都受到影响需要休整,因此预计近期盘中大幅反弹的概率不大,市场震荡会给低吸题材股带来很好的时机。

北京股商:继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陆续启动4G商用后,中国联通(行情 股吧 买卖点)表示,最晚将于3月份在国内重点城市启动4G商用,并将在2014年加大4G网络的建设。根据三大运营商各自的4G发展计划,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将在今年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额度,而中国联通也会有超过百亿元的投资支出,2014年三大运营商累计4G建设投资将有望超过900亿元。相关无线设备、基站、网络优化、通信电源等企业有望直接受益。

巨丰投顾:对于中期走势,当前的红包行情有两条主线:一是年报行情,二是两会题材概念股。建议投资者特别关注年报业绩大幅增长的中小盘品种,尤其是存在高送转预期的个股。对环保、食品(行情 专区)安全、生态农业、新能源汽车(行情 专区)、国资改革等有望受益于两会的题材概念股,可以继续逢低关注。但要注意控制总体仓位。

第四篇:浅谈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质量是发挥统计保障作用的关键,也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更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指南。为此,本人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提一些浮浅的认识和建议。

一、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的重要意义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便性和适用性。准确

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数据的两项基本要求。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它直接决定着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而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漏洞百出、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将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误导决策和调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都要为数据负责、为统计事业发展负责,统计数据就必须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公众的考验、历史的考验。

二、当前统计数据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目前,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虽然在维护统计数据准确性,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统计数据质量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影响了党和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有些地方部门单位,重本职工作,轻统计工作,重小团体利益,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二是有些统计调查方式及方法制度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四是有些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够强,对统计、计算机等相关新知识了解不多,难以对各类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审核把关。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维护统计数据的科学性、权威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1、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过得硬的统计干部队伍。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部门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扎实工作,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具备高度的统计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2、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专业队伍,要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统计新理论新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1、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的要求,在做好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抽样调查方法在各行业的经常性调查以及各项专项调查中的应用,减轻调查工作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要在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重点调查的作用,要从实际需要和可行性出发,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灵活地、综合地运用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

(三)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确保统计工作质量,就必须依靠法制,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统计、求真务实的社会环境。

1、加强执法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机构。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统计执法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这方面组织领导,并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对统计工作执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种方法,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执法,通过扎扎实实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

3、在执法过程中,要使统计执法与经常性数据质量检查有机结合,加大力度,加大频率,发现问题及时查清和解决,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统计法制的权威性。

(四)狠抓统计质量管理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和专业统计制度,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传输上报等各个环节规范工作流程,严谨细致操作。一是健全和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二是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要在认真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统计指标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质量控制、评估方法。对重点监控的指标,要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估控制办法,以便进行重点评估;三是建立研究统计数据质量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研究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四是建立数据质量调研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和专业统计人员每年都要保证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和统计调

第五篇:求职信显示什么

求职信显示什么

有人认为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写求职信,因为根本没人会读它们。的确,人力资源的招聘人员或猎头公司没时间既读履历又读求职信,所以他们直奔履历。另一些招聘人员对无聊的求职信不感兴趣,大感头痛,不想再读。然而,许多雇主仍把求职信看作对求职人员的第一印象。求职信显示:

你的与人沟通能力

你的简要经历和资历

你的职业化能力你的性格要素

你是否注重细节(求职信中有无写、印或其他错误)

为了有一个最好的第一印象,你必须了解写好求职信的要旨,哪些要包括,哪些不要--注意写求职信的主要规则。

下载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各国统计数据网站大全

    各国统计数据网站大全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http://www.xiexiebang.com/unsd/default.htm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 http://unstats.un.org/unsd/s......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一、统计数据上报要建立逐级审核签字上报制度,明确责任。统计业务人员在报表报出时,要有必要的情况说明和评估报告,统计业务人员、科室队负责人、分管领导......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及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现将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情况进行......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1 根据《粤教规函[20xx]118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xx年教育事业重要统计数据核查工作的通知》,我校现对20xx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情况进行自查......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正 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者: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5更新时间:2011-5-30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搞准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

    统计数据问题分析

    统计数据泄密问题受到严查。国家保密局、最高检24日通报,去年5月以来,我国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已立案侦查6件6人。其中,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因......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XX小学XXXX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场地校舍和配置设备设施 XXXX小学占地面积XXXX㎡,校舍建筑面积XXXX㎡。建有教学楼一栋、钢架结构板房376㎡。配有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