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化大学生
中国化大学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状况良好与否,不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还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政治、经济、网络、文化等各方面都让中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激烈的斗争。在全球化的同时,中国走特色之路充分地给予了我们新的思路和契机。在新形势下,各种危机和灾难之后,不断探索和促进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已成为众人之焦点。我们学习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想还应该有中国化的大学生。
这里的“中国化大学生”不等同于中国传统式的大学生,有别于中国大学生。他们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更先进,更合时代。中国化大学生依然勤奋刻苦,但不呆滞古板;依然崇尚真理,但不按部就班;依然勇于探索,但不盲目自大;依然善于学习,但不崇洋媚外。中国化不是一种特定的形式,而是包罗万象。那么中国化大学生在大众化的教育下也会有其自身典型的特点,形成统一中的特色,特色上的统一,就好比一国两制。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个人使命感
思想政治: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政治态度方面3.道德方向4.心里健康方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瞬息万变,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这时就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掌握与各种致病因素作斗争的主动权。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在大干世界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信念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人的健康有着奇特的作用,信念在人们无能为力时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是来自思想意识或宗教信仰,还是来自丰富的经验,都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取得最好的结果。因此面对疾病或困扰,首先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和困扰。如果无法战胜时,也决不要失望,承认并乐观地接受现实,这才是聪明之举。
政治态度方面:部分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消极,对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缺乏信心。根据网上获得的问卷调查来看,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不认同“‘三个代表’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的占12.6%;对“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持怀疑态度的占17.4%;认为近年来反腐败斗争效果不大或没有效果的占54.4%;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表示“现在难以判断”的占30%;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以实现”的占18.4%;有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入党“能得到好处”的占26.1%,出于“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而要求入党的占5.9%。
道德方向 :一是部分学生缺乏诚信的品质。在问卷调查中,有3.9%的学生认为“反正是国家办学,学费能拖则拖”,有4.1%的学生认为“贷款是银行的钱,可以不还”。二是部分学生为人不够诚实。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用假成绩、假证书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有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守信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认为毕业生做假证件是“为了找工作,迫不得已,可以理解的”占25.8%;认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随便违约,学校不应限制”的占7.8%。三是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有的学生开口就是粗话、脏话,有的学生在校乱拿别人的东西,与其大学生身份极不相称。
心里健康方向:一是少数同学在入校前就有心理障碍,在校的行为有些异常。二是部分同学面对考试失利、恋爱受挫、经济困难等问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同学考试失利后,破罐子破摔,失去学习的信心;有的同学失恋后,或设法报复对方,或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同学因家庭经济条件差、而产生自卑心理。三是部分学生嫉妒心理严重。如有的学生看到别人考试偷看,自己不偷看就感到难过,生怕自己考试吃亏;有的同学总是怀疑评上“三好学生”的同学不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获得荣誉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很不健康”的分别占7%和4.9%;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很差”的分别占43.2%和8.5%。
全面发展 :1.思想政治的发展2.心理健康的发展3.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培养和造就亿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理所当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提了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培养创新人才作了法律上的规定。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国家兴旺、民族强盛的需要,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高等教育应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的发展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
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社会实践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身心健康、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并提高创新能力。?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作用:“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还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而发展的。”这说明劳动是人类体力和智力活动的显示和享受,人的个性、才能、世界观正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和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信念的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一是实践检验,促进学用结合;?二是实践磨炼,增强心理素质;三是实践内化,提升道德素质;四是实践启迪,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对担负光荣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更加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到创新能力的转化。培养个人使命感:1.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2.社会应该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3.自身做出努力
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从社会角度来说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好的途径就是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弘扬传统文化,使他们的责任感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行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应积极配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宽容和思维发展空间,教导他们尽量多去考虑别人,让大学生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学校应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自觉地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社会应该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在引导大学生时,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及早的接触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感受到自身的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强社会责任感。
自身做出努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在引导大学生时,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及早的接触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感受到自身的责任。通过
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明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中国化2012试题(A)
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
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803)共1页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质。
3、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基本路线。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7、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
2、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党的十七大以来这一举措的重大成就。
4、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第四篇:党课心得——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课心得——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通过此次关于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课学习,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社会在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做好自己,影响别人。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是高校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胡锦涛同志主持的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才能保证主渠道的畅通。
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总的看,当前大学生对十七大精神比较了解,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满信任与期盼,为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感到振奋,思想主流积极健康。但他们也有担心、有困惑、有迷茫,甚至有一些误解和偏见。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就业、贫困生救助、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党风建设、社会治安、祖国统一、农民工生活、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等等。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是:中央一再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这一科学理论在有的基层单位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中央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为什么有的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仍然不断滋生和蔓延;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为什么有的人依然有牢骚和不满;等等。大学生最期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问题是:在思想多样化的大学校园,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这些问题,也正是在推进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首先是进教材、进课堂。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把十七大精神进教材的内容明确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侧重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道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侧重于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变化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点阐明如何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安排若干次主题讲座,集中探讨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侧重于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重点解读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等。同时,及时调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将十七大精神渗透、融入教材的相关章节;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贫困生救助、贫富差距等问题,采取课堂专题研讨或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解的方式给予回答。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十七大开幕式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的实况录像,了解十七大精神的基本内容。其次,教师结合各自学科,开展专题讲座,集中讲授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准确阐释报告的主要精神。第三,课堂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正确的理论观点鲜活、生动、亲切,启发大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深刻认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深刻领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学生们反映,这样学习十七大精神,易于理解和接受,不但加深了对国情党史的了解,而且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的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物欲横流的社会,站住脚跟。也只有思想,信念上的坚持,才能保障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一个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不枉费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第五篇:关于学习大学生党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大学生党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最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组织下,学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以下是我个人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我们的特殊地位。
首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是我们的基本职责。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知识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说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管 内容丰富、深刻,但其根本立场就是引导中国人民清除一切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继而迅速摆脱贫困和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富民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其次,党和国家培养我们成为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这不仅仅是不是简单的让我们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马克思主义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更应该看到其提出的背景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改造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盲目!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传统及特色需要坚持!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科学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是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加强我们的党性修养,是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我们的年龄和经验都处于年轻和发展阶段,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强理论和实践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应当加
强更多的接受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只有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学生才会对党充满信任和向往;否则,将会损害共产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努力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践行宗旨、带头爱岗敬业、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学习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较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该更加认真地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考虑如何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谋求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为共产党的事业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