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性事件处置制度
XXXX染突发性事件
应急处置制度
1、XXX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服务中心站要及时掌握辖区大气污染相关事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信息,并上报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2、突发事件发生后,XXXX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服务中心站组织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在上级职能部门未到场的情况下,XXXXX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服务中心站主要负责人要迅速牵头组织相关工作,控制现场。
3、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XXXX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服务中心站人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4、突发性事件未平息,XXXX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服务中心站责任人不能离开处置现场,统一接受相关负责人调度。
5、对突发性事件的后续问题,XXXX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动向,了解相关人员的思想状况,确保不发生连续事件。
第二篇: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预案
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传染病)
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因此为了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为落实应急预案要求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设备条件。
2、学校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传染病流行季节,卫生室医护人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初中)、健康知识讲座(高中)黑板报、广播台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教会师生一般的防病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4、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的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学生要注意经常开门开窗,保证教室、宿舍空气的流通。
5、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做到及时到卫生室诊治并通知家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学校派员带领学生进行就医。
二、等级划分与应急处臵: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3)水痘: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30例以下。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2、应急处臵:
(1)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形式向市教育局计财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病情况。
(2)马上协助学生家长把病人送医院进行就诊,同时严格控制患者病愈返校的隔离期限。
(3)学校及时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进一步落实各项应急预防和控制措施。
(4)卫生室医护人员加强对校内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并立即组织人员对重点班级(场所)进行重点消毒,同时负责指导和督促落实学校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5)学校进一步做好对相关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广播、出专题专栏、组织课堂宣讲、张贴或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资料。(6)在疫情期间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停止使用学校公共教室,同时在这段时间学校不再组织师生进行集体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7)在控制疫情期间卫生室医护人员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坚持每天驿学生进行症状检测,如发现体温在38度以上并伴有相似症状的学生,要及时送离学校并进行就医。
(8)在控制疫情期间学校认真做好对疾病的检测工作,建立进校晨检制度及逐级上报疾病制度,力争在第一节课时前掌握师生疾病续发情况。
(9)卫生室医护人员每天追踪发病动态,认真做好每日传染病发病情况登记、统计工作,并在每日上午9:30前把前一日9时至当日9时学校师生员工的发病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疾控中心,以完成传染病发病续报工作。
(10)当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才可以结案,并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结案小结工作。
(二)第二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例在30例及以上。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病例在30例及以上。
(3)水痘: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30例及以上。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2、应急处臵:
在执行第一级传染病事件第一至第九条处臵措施的基础上:
(1)配合市疾控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整,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督查,并积极修正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2)当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结案,并根据有关规定完成结案小结工作。
(三)第三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例在100例及以上。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病例在100例及以上。
(3)水痘: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100例及以上。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或有经医院临床确诊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症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3、应急处臵:
在执行第一级传染病事件第一至第九条处臵措施的基础上:
(1)配合市政府、市疾控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督查,并积极修正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2)当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结案,并根据有关规定完成结案小结工作。
三、处臵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 长:张成江
界湖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高本富
界湖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 员:
窦忠云 界湖中心小学西校区负责人 张志文 界湖中心小学东校区负责人 王洪秀 界湖中心小学中疃联小负责人 车 钱 界湖中心小学白石联小负责人 郑德艳 界湖中心小学明生联小负责人 朱作福 界湖中心小学夏庄联小负责人 赵西学 界湖中心小学卧龙源联小负责人 郭树军 界湖中心小学南寨联小负责人 李明娟 爱卫会专职工作人员
共卫生突发性事件(食物中毒)
应急预案
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上海市施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意见》,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坚持 “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制订制度,落实措施,加强检查,责任到人。
2、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体检,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
3、严格把好食品验收关,杜绝不洁、变质或“三无”食品流入,做好验收记录。
4、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时进入熟食间,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
5、实行熟、生食物分开保管、使用不同制作器皿。
6、做好留样食物的记录并签名,留样食品做好标记须在冷藏柜内保留 48小时。严禁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冻柜内。
7、严格各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确、时间要保证。
二、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按照严重程度进行等级确认与划分:
1、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2、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3、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三、一旦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应按下列程序处臵: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学校食堂或盒饭公司的供餐。
2、及时报告:
(1)条件: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分餐老师应及时向校领导或卫生老师报告,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区教育局及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学校在事件发生90分钟内向教育局呈书面报告。报告内容: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的时间;学校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报告时间和报告人。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3)报告途径
教育局安全科、县食品药品监督所
3、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立即把患者送往区级或以上医院救治,及时通知家长或家属。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同时要保护好现场,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积极主动配合区食品药品监督所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学校卫生保健老师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册登记,学校统计和登记好患病师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班级、人数、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就医情况等)。
6、学校在事件发生后,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直至所有患病学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7、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教学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8、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四.组织机构
1.突发性事件(食物中毒)应急处臵工作组 组 长:张成江
界湖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高本富
界湖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 员:
窦忠云 界湖中心小学西校区负责人 张志文 界湖中心小学东校区负责人 王洪秀 界湖中心小学中疃联小负责人 车 钱 界湖中心小学白石联小负责人 郑德艳 界湖中心小学明生联小负责人 朱作福 界湖中心小学夏庄联小负责人 赵西学 界湖中心小学卧龙源联小负责人 郭树军 界湖中心小学南寨联小负责人 李明娟 爱卫会专职工作人员 2.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老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老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3)、根据需要对师生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确保通信设备设施、信息网络畅通。
(4)、根据需要对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第三篇: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
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
应急预案
为认真落实《人民调解组织条例》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作用,提高对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对处置这类事件的组织指挥和综合调解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辖区稳定。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司法部两个文件为依据,按照“属地调处,快速反应,教育疏导,依法调解,维护稳定”的原则,力争把较大的民间纠纷以及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党工委对本辖区内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司法所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负责,社区调委会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处。
(二)预防为主,化解矛盾。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萌芽阶段。
(三)依法调处,防止激化。坚持依法处置、疏导教育的调解方针,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较大的民间纠纷、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和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四)快速反应,相互配合。较大的民间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和社区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应切实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为党工委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如一时难以控制,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寻求解决办法。
(五)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预防和处置民间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所发生的由民间纠纷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以及跨区域的重大疑难纠纷。包括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各类劳资纠纷引起的重大事件或工伤事故、集体访等。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街道设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司法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人由街道领导担任,成员由事件涉及的有关单位、有关社区调委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确定成员之间的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有关部门、社区组织实施;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的主要职责
制定本社区处置较大的民间纠纷、跨区域的疑难纠纷、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参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指挥、决策;并根据本社区调委会的职责具体负责某项工作的开展;协调纠纷发生地有关部门尽快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五、预警机制
(一)预警信息收集掌握
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社区调委会要制订针对较大的民间纠纷、跨区域的疑难纠纷、突发性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预警和处置措施,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预警信息报送范围
相关信息报送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分级负责、归口报送的原则,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及其起因动态、处置措施、处置情况进行报送。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报送的主要内容如下:
1、民间纠纷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
2、各类群体性事件;
3、社区内由民间纠纷引起的各类突发性事件;
4、跨区域的疑难纠纷;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访:(1)赴杭、进京上访及苗头;
(2)有五人以上去市、区有关部门上访的;(3)行为激烈,妨碍机关工作秩序的;(4)其他可能或正在影响社区稳定的事件。
(三)预警信息报送形式
墙门信息员或居民骨干可报送至社区或社区调委会,各社区调委会的相关人员应报送联居领导、联居干部或街道司法所,街道相关人员得到信息后必须立即上报街道主要领导,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紧急情况可电话报告,然后再补报书面材料。重大事项可直接报送街道主要领导。
(四)报送时限及内容
各类较大的民间纠纷、跨区域的疑难纠纷和重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发生社区应立即报送,处置情况随时报送。报送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或人员、起因、简要情况、发展方向等。
六、处理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对一般性事件,应在社区党委(总支)统一领导下,相关调委会为主处理;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事件,由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处理,同时立即报上级有关部门,并会同有关社区及市、区有关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处理。
(二)教育疏导原则。事件发生后,针对参与者对立情绪强烈、言行偏激的情况,在处理过程中要本着“宜缓不宜急,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方针,冷静观察,准确判断,坚持教育疏导为主,有针对性地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制止等手段,控制局势,严防事态恶化,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三)快速反应原则。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应快速赶赴现场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在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实施处置行动,控制局势。
(四)分级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的规模、激烈程度,确定负责处理人员,组织和协调有关社区和人员到现场实行处置行动。
七、后续工作
(一)尽量解决实际问题。事件平息后,有关社区和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有关单位或人员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协调解决到位;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政策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
(二)加强督查回访。由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群体性事件后续工作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做好回访工作,了解动态信息,调整工作措施,及时妥善解决。
(三)总结经验教训。对发生的事件,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发展过程。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提出今后处理这类事件的应急办法,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并向党工委提出合理的建议。
第四篇: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湘潭市工贸学校
第十一届省运会(八届残运会)赛事住地
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有效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尽量减少事故发生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在第一时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抢险救助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及责任: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贺正奇
副组长:肖志华
成员:、陈
三、刘景山、陈建金、李中秋、朱艺、黄继峰、易自军
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朱艺副校长
副组长:童辉、陈伏强
成员:周新星、谢焰、张参军、金春辉、蔡颂、李广、朱铁犟、杨波
2、朱艺校长负责安全工作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做到召之即来,妥善处理。出现事故时校长负责立即上报省运会主管领导,并在6小时内附上文字报告,朱校长负责组织、指挥、调度现场的抢险救助工作;接待站医务人员负责对事故中受伤、生病人员的监护;陈伏强科长负责维持好秩序,童辉科长负责保护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重大盗窃、人身伤害事故时,校长要拨打110报警,拨打120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保卫科要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接待站医务人员在120医务人员未到前要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校长用电话向接待站领导报告。
2、发生火灾和民用爆炸物品等事故时,值班人员要及时通知校长,并拨打119火警电话,做好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不同类型火灾,校长在火场统一指挥,正确选择灭火方案,控制火势蔓延,防止事态扩大;童辉负责从安全通道疏散运 1
动员及师生贵重物品。有爆炸和有毒气泄漏的场所,应及时疏散周边人员;接待站医务人员做好伤员救助,朱校长负责事故现场保护、交通疏导等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发生工程建设、校舍安全、燃气事故时,值日人员应拨打120急救,110报警电话。朱校长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抢险工作,童辉好事故区域警戒和人员疏散,防止事态扩大。校舍坍塌事故时,值日人员要及时调集抢险队伍和施工机械。贺校长拨打电话通知市政府建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4、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校长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的症状及特点,校医迅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抢救工作。同时朱校长和童辉保护好事故区域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扩大。贺校长拨打电话通知市政府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5、发生交通事故时,朱校长应拨打122交通肇事电话和120急救电话,童辉要保护好事故现场,接待站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抢救。陈伏强要及时通知运动员领队,并做好相关的思想工作。贺校长拨打电话通知市政府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事故发生后,学校将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追究,责任到人,依法进行处罚。对受害者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进行必要的补偿或者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工作,消除各种不良形象。
总之,当学校发生意外时,使用本方案及时有效地对事故进行抢救,把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2010年8月10日
第五篇: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学校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财产的损失和社会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建设平安校园,构筑和谐校园,根据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突发性事件的界定
特发性事件主要指师生(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学习过程中由于意外地受到外界非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有害因子以及人为因素的侵扰而引起的影响,师生(职工)人体健康与安全的紧急事件,学校财产被盗事件,学生校内外死亡事件和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其它事件,主要包括:
1、火灾事故;
2、组织教师(职工)外出时的意外事故;
3、校舍设施、设备、施工引起的安全事故;
4、食堂供餐或其他食品、饮品引发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5、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大量师生(职工)相互挤压事故;
6、来自校内外的袭击、伤害性事件,师生(职工)失踪、绑架事件;
7、感染性或季节性、暴发性疾病、非典、禽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流行性腮腺、风疹、水痘、感染性腹泻、伤寒 等公共卫生事件;
8、由各种原因发生的师生(职工)出走、自伤、自残、自虐、自杀事件;
9、学校财产被盗事件;
10、学生在非教学时间的校外意外伤亡事件;
11、群体性上访事件;
12、在校师生(职工)刑事犯罪事件;
13、其它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恶性事件。其中重特大事件的界定为:
1、食物中毒30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件;
2、校舍及其它建筑物倒塌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件;
3、学校(班级)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意外事故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件;
4、饮用水污染引起发病30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件;
5、在一定时间段内传染病发病30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件;
6、发生在非教学时间的校外溺水、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导致一次死亡学生2名以上的事件;
7、其它性质引起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预警
根据可能发生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 发展态势,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分别为三级、二级和一级,并分别用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三级(黄色):适用于危害程度较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造成较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
二级(橙色):适用于危害程度很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
一级(红色):适用于危险程度特别严重,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造成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或对社会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现有重大突发事情或者征兆,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部门报告事件信息,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及责任
一般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一般由学校制定的有关安全事故责任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及各班级、各科室负责处理且承担相关责任。
1、校安全工作小组督查学校安全的教育宣传、协调、指导、指挥,一月一次的隐患排查及安全工作具体的落实工作。
2、学校校舍、设备、设施、器材、学校消防、运动场地险情排除的安全工作均由校总务处负责实施。
3、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有关信息汇总,草拟有关报道,突发事件的调查取证,由校教导处负责,必要时陪同协助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4、如在班级中发生特发事件,所任班主任应立即做好疏散学生工作,并尽力保护现场,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免受伤害。
5、食品卫生由后勤处负责。
6、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善后处理,由校长室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如校长不在,可由现场最高行政职务为现场指挥)。
7、当重大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已经消除后,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及时报告,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即“预案”启发,相关人员应核实情况,在第一时间内(30分钟)向校领导进行报告。
2、“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根据“预案”,系统联动、统一指挥、深入一线,果断处置事件。
3、“教育疏导,化解矛盾,救人第一”原则。若发生突发性事件,要坚持正面宣传,要坚持矛盾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不分不可结的工作方法,切忌激化矛盾,火上加油,严防事件扩大化。
五、突发事件处理常规程序
1、突发性群体事件
突发性群体事件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爆发的群之间(学生与老 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与老师)出于某种某目的采取围攻、静坐、上访及一些危害师生人身安全、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的事件。如发生此类事件,相关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校领导报告,实事求是地做好信息的收集、记录、分析工作,及时掌握事件的发展趋势,并深入到学生、家长之中去,做好疏导解释工作,不得擅离岗位,更不能因此而出走。
2、突发安全事故
A、事故报警。及时传递事故信息、状态、时间、地点、危险程度、伤亡情况,为处置事故提供最佳时机。
B、紧急疏散和现场抢救。及时通知监护人,设立事故警戒区(线),以最快速度撤离、疏散学生,控制事故发展,实施救死扶伤,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后救轻”原则,同时保护好现场。
C、火灾突发事件。如发生应立即疏散学生到安全地区,楼梯过道由教师把关,党团员必须身先士卒,拨打火警电话,并因地制宜地组织人力实施补救,最大限度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D、校园暴力。如发生学生被劫持、绑架人质等暴力事件,应立即报告校领导,并及时报警,要最大可能地勇敢地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对话、沟通、周旋,为抢救人员努力赢得时间。
E、食物中毒事件。如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必须尽快把学生抢救到就近医院,同时要保留中毒者的呕吐物,封锁食品留样,食堂有关人员不得离岗,同时做好群众工作,最大程度地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