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3 13:4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第一篇: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收很多因素的影响: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自我意识、理想追求、学习观、职业观、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等。而这些,很容易引起不正确的价值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需要正确地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

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所以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

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要知道,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篇: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持续展开,以及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己经并仍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同时说明大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乃至文化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智力群体,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高等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大学生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来仔细的分析一下。

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价值观念趋于功利化,价值主体倾向自我化,价值目标短期化,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且当代大学生向往在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个性张扬和风格独立的生活,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现出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趋势,我们建议创新形式激励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做指导。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进行系统导,引导其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的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社会目标的追求上不仅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整体上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在国内问题上,他们希望国家强盛。经济发展,国家法制与安全得到维护,表现出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国家是高度一致的。

在国际间题上,大学生关心世界和平、保护自然环境、享受自然和艺术的美以及人类的尊严,但对减少贫富差距和使他人过上好生活表现淡漠。

在个人目标的追求上,比较重视“成熟的爱”、“自我尊重”和“经济上的富裕”,而对“为他人所接受”、“内部协调”和“社会地位”则不大关心。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上都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在多列等式变量的相关程度上也非常显著。

在行为方式上,当前多数大学生不仅重视行为方式,更重视通过行为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而不大关心行为的社会价值.他们重物质、轻精神;讲究实惠、轻视奉献,追求爱情和享乐.缺乏远大理想。他们厌倦空谈和抽象的说教,行动往往多于思考。

从他人取向、信奉、自信和获取成功之间的关系看,除自信和获取成功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外,其它诸因素之间的相关均很低。

当代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

总之,当代大学生要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11广告1班王凯20111005123

第三篇: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调查

(一)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思想素质,如何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的一个热点。各高校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推动思想素质教育的进程。可是目前大学生思想素质现状并不令人意,当今的大学生同以往各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却缺少些激情和动力。,很多大学生思维方法简单,思想不成熟,甚至幼稚,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

(一)高校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产生出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1 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但也不乏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仰上的迷茫。

1.2 自我意识凸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种情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1.3 主客体价值判断明显背离,判断标准呈现二重性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这说明,同学们对于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是认同的,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反映了当前社会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所造成的腐蚀影响。

1.4 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投入存在较严重差异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虽然趋向务实化、理性化,但在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参与行为的投入较少;二是对社会有基本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但在实际行为上却表现为知行不一。这种价值取向的两重性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矛盾问题探源

2.1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负面消极影响,他们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腐蚀。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的加剧,加之社会上对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渲染,使得人们心理产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思潮的膨胀,使钱多钱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同时,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带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无时不刻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着渗透和传播,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着较强烈的冲击,使他们在裹挟着全球化外衣的带有迷惑色彩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面前产生迷茫,真伪难辨,最终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方向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

2.2 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这对其人生价值取向上所造成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趋于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又“雾里看花”情况的发生,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青年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创新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2.4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中华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糟粕成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弘扬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极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于糟粕成分的不适当的渲染,造成社会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知识贬值、官本位、“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短期文化等不良文化倾向在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中频频显现,有的甚至大有蔓延之势。这一点,尤须当前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三)对知识经济下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知识没有思想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

务。大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时期,也是思想素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很多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坚持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3.1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的教育;围绕树立良好心理素质问题,着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问题,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的全面的思想教育模式。

3.2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

思想素质培养需要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

3.3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评定学生的思想素质

研究一套适合评价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综合测评表考评尽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杜绝感情因素,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三好,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的依据。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了情感交流和双向交流情感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启迪学生思考氛围,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建设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增强适应性,培育自信心,充分鼓励大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并在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新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在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情感作用的发挥,尽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坦诚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微笑的面容对待每一个同学,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学生由对教师感情上的接近转化为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纳,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内化。

3.5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去汲取营养。教学时力争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于教学之中,把握政策的精神进行正面客观的讲解,启发学生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热点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最新变化联系起来,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生动、更吸引人、更具时代气息。在联系热点问题教学时通过分析把热点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

3.6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示范作用

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

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经常性地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注重“师德”培养,使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意识,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青年。参考文献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戴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若干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 关成华.绚丽的青春———中国青年80年的奋斗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思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两课教学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00(17)

第四篇:“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及对策分析.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及对策分析 作者:丁 静 刘 宁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1期

[摘要]基于对江苏地区10所高校1150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有效针对“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新变化,进一步强化长期的职业理想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引导、帮助他们真正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作者简介]丁静(197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宁(1977-),女,河南安阳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江苏南京21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时尚文化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SJB880002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江苏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项目编号:08SJD6300039)、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重点项目“南邮„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及行为模式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C208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098-02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2008年,高校已经迎来“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求真务实、追求时尚、目标明确、推崇民主、渴望平等。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新变化,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辞海》对“价值观”的解释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具有行为取向的功能。”本调查不是光看“90后”大学生如何理解“职业价值”的本质,而且着重探讨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通过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从而为其选择理想的职业提供建议。高校也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让“90后”大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职务高低、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都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90后”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查。针对部分突出问题,对具有不同偏好和独到见解的“90后”

大学生还进行了个别访谈。研究对象为江苏省10所高校的“90后”大学生,专业兼顾文科、理科、工科、医学,男生656人、女生494人,性别比例相当。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8%。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江苏高校的“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无不体现着大学生对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理解。此外,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对自身的要求也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因此,职业目标比较务实。但是,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有待加强。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凭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是大学生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

调查中发现,与“80后”大学生表现出的不适、迷茫相比,如今的“90后”大学生已摆脱以往理想主义的狂热,价值目标有着强烈的实用化特点。在对待西部计划和去基层工作的问题上,55.2%的“90后”大学生选择“西部条件太艰苦不会去”和“找不到工作可能考虑去”,60.9%的学生不愿意或者说最好不去基层工作,理由主要是“生活太艰苦”“生活不丰富”“怕被埋没”。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也追求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威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只想去大企业、大单位,不愿意到中小城市、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在就业压力很大的今天,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好、生活环境舒适的工作机会可能会丧失另一些更现实的机会。当问到“你认为毕业生到工作岗位,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时,仅有11.4%的学生选择“奉献精神”,9.7%的学生选择“社会责任感”。由此看来,“90后”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还有待加强。此外,在回答“你认为实现自己职业理想最大的压力来自什么”时,选择“实际水平与理想差距大”的占39.2%,选择“发展方向和理想有偏差”的占23.2%,选择“社会压力”的占20.6%,选择“没有方向感”的占17%。可见,“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际发展方向的偏差较大,需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

2.“90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待加强。职业中的道德层面,主要体现个体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态度,包括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在对就业诚信问题的调查中,在回答“你对就业中的伪造简历、伪造材料等不诚信现象如何看待?”时,49.4%的学生表示“很不赞同”,35.8%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只有14.8%的学生表示“赞同”。在回答“你是如何看待违约、毁约行为?”时,“认为不应该”的占49.3%,“学校要引导”的占30.3%,“认为学校应该理解”的占10.3%,“只要有好工作毁约没关系”的占10.1%。在项目“你会为了提高自身成功机会故意贬低他人”上,竟有30%的学生选择“不确定”或者“会”。可见,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教育不能放松。对“就业中不诚信现象”课题组还从专业、性别、党团员、是否担任班干和家庭所在地这几个方面做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从专业、家庭所在地这两方面做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2.253和1.275,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存在专业和家庭所在地差异。对党团员在这一题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值为1.768,P>0.05,差异

不显著,说明不存在党团员差异。对这一题分别做性别和是否担任班干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t值为2.080和2.235,P

3.“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待加强。职业心理素质主要评价的是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自信心水平、抗挫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就业压力管理、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在调查中,在回答“你对将来就业的想法”时,60%的学生 “有信心,但有顾虑”,18.1%的学生“有信心”、13.3%的学生“没有信心,顾虑重重”、4.9%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2.8%的学生“不知道,还没开始想”。调查显示,真正对就业有信心的学生较少,大部分会有顾虑,有的甚至茫然。面对“将来就业困难时是否感到沮丧、焦虑、烦躁不安?”的问题时,1.6%的学生反映“状况可能会比这更严重”,21.9%的学生反映“可能经常会”,66.3%的学生反映“可能偶尔会”,只有10.3%的学生选择“应该不会”。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因为就业困难出现不良情绪,因此,就业心理引导很重要。课题组对“遇到就业困难时情绪状态”做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存在专业、家庭所在地、性别、党团员的差异。对这一题做是否担任班干的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t值为2.121,P

三、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失败会导致“90后”大学生工作选择的功利性,对职业道德培养的忽视会造成就业的不稳定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忽视会造成工作选择上的悲观情绪,因此,必须把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养“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

1.职业理想教育长期化。在当前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过程中进行理想教育,要注意把他们的个人职业理想融入社会的政治理想之中,从而自觉地把职业选择与政治选择高度统一起来,引导他们在深刻了解社会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准个人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实现个人职业与共同事业的良性互动。“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带有较强的实用性、务实性,功利性比较强,社会价值观淡化。这种短期行为不利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有效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需求。

高校对于“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一定要将“知”与“行”有效结合。第一,高校应从认知上坚持理想教育的长期性。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引导“90后”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各种职业价值观,由此增强对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构筑强大的价值和道德防线。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对每一个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做科学测量,以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地评价自身的优劣,确立准确的求职标准。第二,要在实践中成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避免将来出现求职过程中的地域从众、单位从众、职业从众盲目等从众现象,“90后”大学生要多进行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加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情况,找到个人与职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职业化。

2.职业道德教育高尚化。支撑“90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应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只有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才能成为持久而永恒的精神追求,才能促进“90后”大学生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针对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和新的就业环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突出重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以保证“90后”大学生能够顺利、及时、充分就业。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道德观念的灌输。要教育“90后”大学生正确把握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人生价值目标,自觉抵制各种不正确价值观的冲击,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形成高尚的道德规范,使健康、合理、高尚的价值观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二是加强贴近社会现实的职业教育。可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体验、职场训练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从而促使他们成为职场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道德规范的使命。

3.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进一步完善“90后”大学生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调节情绪、抗挫折能力等人格特征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认知上看,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要大力宣传就业心理知识,通过网络、海报、宣传册、展板、专家讲座等形式提供人际交往策略、面试技巧、就业不良心理调节方面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避免因自负或自卑而造成的挫折感和焦虑感。还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水平。

从情绪上看,要加强情绪调节、压力应对、人际互动方面的教育。大力推广“减压训练营”,教会大学生如何对待压力,增强情绪调节意识和压力管理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让他们在团体心理互动中习得合理的行为模式,进而迁移到就业中。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

从意志上看,要创造各种条件对大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炼和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进取、乐观、独立、顽强的毅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愤图强,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就业弱势群体,如女生、贫困学生、后进学生、残疾学生等。对面临就业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问题,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参考文献]

[1]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35).[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6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赵波.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价[J].学海,2009(6).[4]旷永青.论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J].教育与职业,2007(27).

第五篇:90后大学生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90后大学生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90后大学生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摘要:新时期下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时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针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和自身特点,本文就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思考,有利于高校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队伍。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暑假期间我通过发问卷,和周围的朋友交流与上网查阅等等,进一步探究和了解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问卷发出60份,回收58份,面向对象主要是大二学生,探究

问题主要是理想,爱情,工作等,通过统计问卷发现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

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

比较好的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但也有9%的“90后”认为“应该摆脱

责任的束缚,做人开心快乐就好”。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

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

信”。在65。3%的“90后”大学生看来,个人价值与“其对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

画等号,还有45。9%的人则认为个人修养的高低是决定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关键因素。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

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

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在2003年曾对90年代出生的孩

子进行过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些数据显示,“90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这个领域很积极,在这些方面的领悟非常快。这个调查结果在一定层面上证实了这

些尚且年幼的孩子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显性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将真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课堂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要把它引进教材、引进课堂、引进头脑。高校要结

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加强理论研究,比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

外延、功能结构以及它与其他多元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能够把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到

课程内容中去,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在已有的授课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案例法、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进行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景创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以“道德爬坡与道德滑坡”为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以“我与和谐文化的构

建”、“5.12汶川大地震和我”等为话题让学生发表演讲等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

样既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脱离单纯的说教,使看似枯燥的理论活跃起来,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同

时,人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出现了多种社会利益主体,加上全球化条件下

不可避免的多元化冲击,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绝对的一元化,而在价值

选择和价值评价标准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千年发展目标”

上明确倡导并提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及学会共处”作为核心的教

育历史发展目标而定位,可见,当代青年人的教育应着重把其相对应的价值认同放在优先教育的方向,因此,就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实践行。

1、引入“元价值”的认同与升华

元价值,就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一种价值观,如民族复兴、人道主义、反恐主义、和平、自由等肯定性的价值观念,而侵略、分裂、独裁、恐怖主义等为否定的价值观念。元价值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但人们对元价值的认同常常是不同的,所以优先引入元价值认同与升华对于教育90后大学生有着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其一些错误和否定性的元价值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元价值认同的浓厚气氛,影响并自觉肯定元价值的认同感。

(1)90后大学生“元价值”教育认同与升华,应强调以爱国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价

值取向为主。教育大学生“先国后家”、“以德为先”的思想意识,把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来确立。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你们就像是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同时也是你们的,总的来说,世界是你们的。”这

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肩负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责任。中国的、民族的、科学的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年轻一代担当,元价值的认同与升华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对

于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美好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

(2)确立“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原则。价值观教育的根

本就在于引导大学生不断超越“小我”的狭隘视界,从社会关系,从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多重关系中把握,协调和定位人生的境界。当代大学生

要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社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可见无论什么社会,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看,社会对人的价值评判都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客观尺度,即立足于人的社会价值。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强调这点尤为重要。同时,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原则,不仅是90后大学生应当遵守的基本价值准则,也是抵制错误价值观的有力

思想武器,要坚持以这一原则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正确处理个

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观教育纳入经常性教育范围。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离不开文化发展的力量,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这不仅仅是共产党人的专利,在某种意义上应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社会

软实力的发展同样具有经济实力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文化的先进性,其中很大程度

上要依赖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沉淀,纵观历史,之所以中华民族到现在依然屹立

在世界的东方,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强调的不是全盘吸收,应取其精华,弃其糟

粕。可见,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纳入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积极创新和揉捻社会主义新的元价值观理念。新的元价值观理念的形成是多样

化的,可以通过发展、终身学习方式等等。在新时期知识爆炸信息时代,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成为时尚,所以价值观的教育更要仅仅抓住这一时代

课题作文章,化“要他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让学习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生活

方式,从而形成新的元价值观。

2、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基本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方向和保障。针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践行。

(1)紧抓住价值认识,价值体验和价值锻炼三个环节,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内化为90后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基本尺度、外化为基本规范、固化为其价值理念。

高校教育者要突出系统、科学、创新价值认知教育,提升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科学认识,使之成为大学生自觉的理性追求。由于90后大学生本身在价值认知上,已经开始学识理性判断,但判断能力尚须加强,信息化时代信息和知识

是丰富的,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特征,有专家概括为“三性”,即信息的海量

性,网民的独立性和网络传播的无界性。海量性特征使得90后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

开始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文化,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也逐渐的学习用分析判断的目

光来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明辨人生,但是网络传播的独立性和无界性又使得网络信息和

文化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因此决定了大学生的巨

大的可塑性。

(2)注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教育、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结合共同理想与社

会责任感教育,使90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意识中找准方向。90后大学生价值

取向与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但还需在实践中巩固完善。90后大学生,它的成长过程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巨大感召力,但改革本身就是以利益格局的调整重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

也会充分的暴露出来,人际关系的趋利化倾向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认知及价值观念。

(3)改善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因素是多

方面的,单靠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忽略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配合,是不可能收到

预期的效果。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与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间断。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自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最敏感的地带,应

充分发挥大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努力挖掘学科教学的价值理念,做到把学科的学习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正确处理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只有使学校、社会、家庭等

各方面的影响方向一致,才能帮助他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结: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更在人生

事业、社会发展大方向大决策上显示出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

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大系统的“软件”、“软

件的软件”;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1.张前;;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心工作”的开展[J];华章;2010年03期 2.刘艳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3.孙慧;;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年02期 4.陈丽;;多元文化冲撞下的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刍议[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

年02期

5.张乃琴;;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参照[J];中国

电力教育;2010年06期

6.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下载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调查与分析(合集)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调查与分析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

    试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教育论文(精选合集)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所持有的内在标准,而就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标准。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我们是天津体育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调查活动,以大致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请您在下列每个问......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 1.你崇拜下列的哪类人物() A.政治家B.经济界人物C.明星D.科学家E.普通人F.我自己G.无崇拜对象 2.你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A.谋求理想的职业、社会......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日志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日志(1) 调查时间:2014年5月5日 调查人:安晓莹 李梦娟 冯策 曹宝丹 苗蕾 王梓涵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南院 今天是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在查阅了大量的资......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内容提要】产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主体意识增强,以......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调查题目:济南大学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专题调查报告 调查类型:研究性调查 调查目的:研究本校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共同提高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我们已由昔日的幼稚儿童成长为今天的青春男女。如今,我们一走进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激情,感觉生活如此美好。日子一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