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校联盟211高校985高校资料
报考前的资料准备:解读中国重点大学含义及介绍:
211高校、985高校、九校联盟高校全名单
一、211大学名单,115所
何谓211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于199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211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通力协作,调动各方积极性,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成功典范。名单如下:
北京(26所)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清华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上海(10所)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西南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 安徽大学
陕西(8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四川(5所)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广东(4所)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4所)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
新疆(2所)
新疆大学
西藏(1所)
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宁夏(1所)
宁夏大学
青海(1所)
青海大学
海南(1所)
海南大学
二、985大学名单,39所
何谓985工程?
1998年5月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并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1998年5月)命名为:“985工程”。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三、九校联盟C9大学名单,9所
九校联盟(C9),即中国大学联盟。是国家985重点建设中的9所大学,于2009年10月启动。
九校联盟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洲八大名校联盟等,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联盟成立后展开了多项实质性活动,如互派交换生、开展暑期夏令营等。联盟成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联盟策划
圆梦杭州携手同行
——2014年杭州高校微信联盟策划方案
主办方:浙江科技学院书桌上微信工作团队
一、前言
杭州高校微信联盟是由浙江科技学院书桌上微信团队,各大企业支持,驻杭
高校参与的高校微信联盟组织,搭建社会、政府、企业与高校沟通交流的平台,致力于驻杭高校微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强校园媒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促
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会及社团组织社会影响力及展示
自我的重要渠道。它的宗旨在于联系杭州市各高校微信团队,实现新媒体之间的深度交流、资源共享,搭建起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合作平台。
二、宗旨
搭建社会、政府、企业与驻杭高校最专业的校园营销传播平台,打造杭州最
具影响力的高校微信联盟组织,为大学生传播优质高雅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
就业,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业的能力。
三、成立背景
1.高校方面
杭州高校微信联盟的成立定会为驻杭高校传媒组织提供一个经验、技术、人
才交流的平台,学校里的相关社团组织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同学的能力,更好的服
务于大学生群体,搭建一个社会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个媒介。而能力的高低终
究还是要放到社会上去靠实践检验,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融入和适应社会。为了
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提升、自我管理、创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规范
杭州高校相关社团组织的工作,跟上全国社团组织的步伐,因此建立杭州高校微
信联盟十分的必要。
2.社会和政策方面
当今社会和国家政策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何能够更好的整合有益于大学生的企业和社会资源走进校园,推广国家和政府对于大学生帮
扶的相关政策,引领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
必要的。杭州高校微信联盟正是搭建这么一个社会和国家与高校之间的一个纽
带,传播魅力的校园文化的桥梁。
3.社会企业方面
无论是什么企业,尤其是与大学生消费相关的企业,比如快速消费品、服装
时尚消费品、数码产品、教育培训机构、移动通讯类、金融服务类等,对于人才
招聘和开辟市场都非常希望深入到校园之中,但是很多企业找不好一个更好的进
入高校市场的突破口,即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而杭州高校微信联盟的建立,大部分人员来源于校园,又回归于校园,对于高校市场更加熟悉,更熟悉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定会更好的承担起企业进驻高校的工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
四、成立意义
1、实现各高校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实现同
盟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立大学生与企事业单位直接的绿色用人通道,跟企事业单位保持长久的人才实习、就业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
2、同盟的成立为社会各界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优秀的传
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公益文化进校园等搭建了一个更直接和有效的平台。
3、杭州高校微信联盟为平台,为商家提供进驻高校宣传更加便利的服务,做大
校园市场,立足杭州,向外拓展。
五、盟友的权益和义务
盟友享有以下权利:
1、有权参加杭州高校微信联盟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
取相应的收入,联盟内享受合理的晋升机制,表现好的可以加入核心创业团队。
2、有权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集体拓展活动、名师培训讲座及走访企业相关
活动。
3、各高校及相关组织有权在高校联盟网站进行活动展示。
4、各高校的优秀活动有权获得高校联盟合作商家的赞助或实物支持。
5、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毕业后,可以推荐实习基地和毕业推荐就业。
6、有权对杭州高校传媒联盟的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和咨询。
盟友同时承担以下义务:
1.遵守中国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大学生应该遵守的各项行为
准则。
2.维护杭州高校微信联盟的声誉,不在网络上发布任何有损学校、网站及
个人声誉的言论,主动宣传和介绍联盟。
3、积极支持和参加联盟发起的各项活动,积极发布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方
案,并组织本校学生热情参与。
4.为将杭州高校微信联盟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传媒联盟组织,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支持和促进联盟各项事业的发展。
附件:联盟第一次活动:
一、活动地点:
浙科院某教室(或者赞助商提供场地)
二、活动时间安排:
下午一点:论坛正式进行,商讨高校联盟事宜
三、论坛议程安排:
1、与会代表提前相互交流,了解各大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状况
2、主持人致欢迎辞,欢迎各高校的到来。并简单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简单的活动流程。之后,论坛正式开始,进行各协会之间的交流。
3、成立高校联盟执行委员会,并选出执行主席一名。
4、各大高校自由交流,并分别提出各自的活动想法。同时也可以向联盟提出问
题,以便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5、各高校就高校联盟论坛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议题主要是围绕高校联盟今后
发展的方向来展开,大家共同讨论联盟今后的合作方式和运作模式.最后达成共
识,确立联盟纲领。(活动重点, 需详细讨论)
6、在联盟纲领上签字,并商讨建立杭州高校联盟官网,及建立常任理事高校等相关问题。
7.由浙科院书桌上微信团队负责人总结大会。
8.成员合影留念,结束联盟论坛活动。
第三篇:高校联盟建议书
广西高校联盟建议书
美在广西旅游联盟是一个兼顾社会公益的旅游企业联合体,除了日常业务外,旅游联盟不定期联合区内旅游企业开展各类旅游活动,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美在广西旅游联盟”建立中间平台,给在校学生群体提供了解企业、拓宽视野、实习实践等机会;与此同时,联盟希望通过高校人群集中的特点进行活动推广。就此,联盟希望与广西区内高校达成合作意向。
一、联盟对学校的支持:
1、联合旅游企业,给提供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丰富社会经验;
2、联盟开展的大型活动,如需外聘,首先考虑学校相关人员;
3、若校方与公司有相契合的活动方案,可提供交流,我们将提供相应的旅游资源优势,如校方春游,我们可提供相应场地、景区门票、设施、娱乐项目优惠等。
二、学校对联盟的支持:
1、学校公告栏的可供使用(包括开放式的以及封闭式定期更新两类);
2、学校网站论坛的对联盟活动的宣传:置顶、加亮、不删帖;
3、学校官方微博与旅游局微博、联盟微博的互动合作;
4、提供学校的学生相关资料(如人数、宿舍数量等数据)
广西南宁天桂旅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美在广西旅游联盟的秘书单位,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委托于2009年12月成立,主要负责运营旅游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联盟活动对学校不具有任何商业性质行为。
此建议书本着双方友好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联盟合作伙伴。美在广西旅游联盟
广西南宁天桂旅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资料
高校辅导员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
一、高校辅导员发展简史介绍
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因原先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包括辅导员)转岗严重,于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担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在仅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1987年,也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一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工作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00年、04年分别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04年16号文件,拓展了辅导员智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并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定位(宏观角色定位)
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一般情况下,在上海地区辅导员职责包含了班主任的职责。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
由此可见,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78年以来)以外,当前辅导员工作队伍定位有几个新的地方:
1、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
2、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形象称为党的“近卫军”,这支队伍有待在核心业务上对自身进行更好的具体定位。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微观角色定位)
经过初步研究,我校凝练辅导员核心业务,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辅导员在辅导方面的专业技能,将辅导员业务定位为三大块(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
1、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根据十六号文件归纳如下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公民素质教育(民主法制、人文素养)
·学校规范教育(校规校纪律等)
·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班级和园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的引导
·时事政治教育——学生时事政策报告会,形势与政策课
·理想信念教育——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
2、班级管理(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把握的事务
·队伍管理(党、团、班)——建议采取民主化管理,作好授权工作(主要由学生自我管理,避免沦为大班长),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训和设计激励上。
·信息管理——学生各类个人信息汇总,为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库,包括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诚信信息、生涯规划信息
·日常规范管理——主要靠寝室规范和班级规章来协调
·事务管理——签字管理、学生权益保护、意外事故处理、贫困生、奖学金管理
3、辅导咨询(服务)——与导师、校医院、心理、职业指导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情况下,主动沟通,从一年级就建立一定的职责体系,必要时交给他们处理。
·学习辅导——理解能力、成功学、时间管理辅导等
·生活辅导——保健、贫困生生活、心理、班级社团指导等
·生涯辅导——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等 辅导员加油站是高校辅导员进修学校,是高校辅导员的良师益友,那里是高校辅导员的“家”。
里面有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辅导员工作总结,辅导员班级管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成长日记,辅导员聊天室,辅导工作论坛,另外还有辅导员职业发展,辅导员与学生交流。
使命:提供优质的信息和资源,帮助辅导员解决困难,促进辅导员的发展和成长。
目标:建立辅导员的网上工作阵地,打造辅导员的网上家园。
战略目标:
1、收集和整理学生工作的材料,建立辅导员工作知识库;
2、建立辅导员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3、推动辅导员理论工作研究,承担相应课题项目;
4、筹集建立辅导员发展基金,促进和支持辅导员的发展要求;
5、建立和传播标准,改进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6、与其他组织建立互助的关系,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外围服务。
您只要在“百度”输入“辅导员加油站”六个字,就会找到。如果你注册成为会员,他们将定期向你发送高校辅导员工作电子杂志。
四、对高校辅导员的相关政策支持
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2005年,为了贯彻落实16号文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006年,教育部又签发第24号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聘任、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十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随后教育部又制定《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提出到2010年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等目标。
这一系列的文件和法规,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各高校按教育部要求的1:200的老师和学生的比例迅速扩大专职辅导员的数量。二是针对新招聘和原有的辅导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
为了建设并稳定一支数量庞大的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各高校近几年来纷纷提出各自的方式。
复旦大学1998年成立青年研究中心,鼓励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创新型辅导员”的培养理念,该校《辅导员工作职责条例》中规定,专职辅导员每年至少撰写1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兼职辅导员每2年至少撰写1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在鼓励科研之外,从教育部到高校,组织各种理论培训则成为培养辅导员的常规做法,在激发辅导员本身积极性方面,鼓励科研并提供后续的发展方向显然比培训这种单向式培养模式更具效果,因为这直接和辅导员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河北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的建立及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资料
一是搭建求职招聘平台。充分运用省就业信息系统夯实市、县、乡、村四级基础数据平台,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录入登记制,确保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两个到位”。同时,把服务关口前移到我市大专院校,流动式开展公益专场招聘活动,并在市、县同步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中心城区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通过组织全市范围内2所职业院校、14个公共实训基地和37个职业培训机构,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帮助其掌握不同层次就业专项技能,并重点对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贫困户、残疾等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职业培训;对进园区务工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关于吉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政策,始终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首位,通过搭好三平台,唱好三部曲,打好三张牌,念好三字经,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全面推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行业就业创业。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搭好三平台,零距离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搭建窗口服务平台,提供“咨询室”。在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门服务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信息查询、职业指导、创业服务、优惠政策咨询办理等一条龙服务。全市13个县(市、区)人社部门都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由创业指导专家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创业指导、分析创业趋势,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二是搭建招聘对接平台,提供“信息源”。2016年11月12,我市启动了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互联网+”专场就业招聘会,75家优质企业携带近3000个工作岗位参加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18人。今年1至3月,全市各级人社部门集中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助企聚才等招聘活动,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搭建求职就业平台。据统计,今年全市共举办招聘会586场,累计697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4.6万个,招聘中专以上高校毕业生7323人。三是搭建基层就业平台,提供“锻炼场”。一方面,在开展“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务员招录、中小学教师招聘等工作时向基层倾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7年,全市计划招录公务员434名,招聘中小学教师1233名,且招考基层岗位占比都超过了90%。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见习近平台,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基层就业渠道。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累计联系就业见习单位 437家,现有见习岗位339个,现有见习人员156人,累计参加职业见习总人数7841人,结束见习的学员7685人中有4147人被见习单位留用。
(二)唱好三部曲,零障碍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一是唱好孵化曲。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我市结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特点,积极培育和打造了一批辐射性强、规模效应大、具有特色品牌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如吉安县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现已入驻企业53家,其中高校毕业生开办的企业21 家,带动471人就业;新干县大学生(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现入驻孵化企业52家,其中高校毕业生开办的企业34家,带动200余人就业。对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按实际费用的60%给予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的大学生714人。二是唱好融资曲。我市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并对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同等创业政策扶持。今年1—3月,全市累计为76名大学生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扶持金额725万元,带动就业228人。三是唱好补贴曲。为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785位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78.5万元。聘请多名国家级创业培训师,对有意愿创业的毕业生进行免费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井冈山大学共举办14个创业培训班,培训毕业生388人,拨付培训补贴27.16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今年1—3月,共引领118名大学生创业。
(三)打好三张牌,零等待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打好推荐就业牌。深入开展校企对接,对接的职业学校根据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主动推荐本校毕业生到全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优先满足我市企业的用工需求。如吉安县的华忆电子工业中专就推荐了220人到各企业就业。井冈山经开区与井冈山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引导毕业生到经开区企业就职。二是打好顶岗实习牌。引导完成课程的职校学生到企业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带薪顶岗实习,即解决了企业缺工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了校企生三方的欢迎。如万安县合力泰公司与抚州康诚德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500人顶岗实习合作;吉安县引导高新区企业与全国各地20余所职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成各院校在高新区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三是打好合作办班牌。部分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接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共享场地、教师等资源,共同参与培训管理,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全面实现教师与师傅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校长和厂长对接,形成了全方位、零距离、无缝隙的对接特色;如合力泰公司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商学院,对口定向培训25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现已毕业到企业上班。
(四)念好三字经,零遗漏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一是念好“早”字经。每年在大四学生开学前都会印发通知部署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相关工作,要求全市各级人社系统充分认识大学生实名制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实名制调查的认识,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念好“实”字经。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实名制调查,每年10月份左右,我们在教育部门、高校建立的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将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按照生源地分解到各地,并依托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实名制台账,并跟踪其就业动态,及时更新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就业状态等情况。三是念好“帮”字经。对辖区内已进行实名制登记的每一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确保开展1次以上的电话访问或家庭访问,同时提供1次以上的就业创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还将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目前,全市已为4116名2016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制登记。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当前的社会稳定。近年来,吉安市就业局大力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找准三个发力点,连接三条基本线,形成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完整服务面。
“找准三个发力点”。即:找准政策宣传的发力点——结合调研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深入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创客空间、吉安青草源众创空间、螃蟹王国等高校毕业生创业集中的孵化基地举办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为高校毕业生讲解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早建立职业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和掌握求职技巧;找准“线上+线下”招聘对接的发力点——在线上招聘对接方面,通过中国就业招聘网、吉安就业创业网、吉安微就业长期设立“求职招聘”服务专栏,高校毕业生和用工企业可免费用手机“掌上”发布求职招聘信息,通过扫描双方二维码实现“一键好友”快捷“联姻”。在线下招聘对接方面,通过在高校内外举办2018届高校毕业生“互联网+”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重点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组织两百多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入场高校毕业生达1.2万人次;找准基础数据收集的发力点——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对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建立了实名制台账,并在青原区试点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关口前移、服务下延的方式,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建立就业创业服务档案,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今年我市对4618名离校未就业2017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失业登记,并将具体情况录入“一网五点”数据库,实现了实时动态管理,目前已就业4214人,另有153人为考研、考公务员、参军等其他流向。
“连接三条基本线”。即:连接一条融资线——积极为投身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1-10月份,为307名大学生发放贷款3009万元,带动就业921人;连接一条培训线——将毕业生免费的创业培训课程搬进校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今年在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1000名2017届应届毕业生举办创业培训34个班次、电子商务培训8个班次,共计发放创业培训补贴70万元;连接一条补贴线——主动与本市2所高校对接,认真做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资格认定和发放工作,今年为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785位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了一次性求职补贴78.5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2万元;为112名高校毕业生联系高校毕业生见习单位441家,发放见习补贴44.58万元;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4914个,发放补贴1138.9万元。
近年来,市就业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大学生作为青年创新创业重点群体,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投身就业创业。
从点到面帮扶“找饭碗”
运用省就业信息系统夯实市、县、乡、村四级基础数据“金字塔”,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录入登记制,确保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两个到位”。市就业局把服务关口前移到省、市各大院校,流动式开展公益专场招聘活动,并在市、县同步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中心城区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今年1-9月份,全市累计组织专场招聘会637场,参加现场招聘企业达700余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6.5万人。
从低到高助力“稳饭碗”
市就业局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致力于实现大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就业能力“双提升”。通过组织全市范围内2所职业院校、14个公共实训基地和37个职业培训机构,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帮助其掌握不同层次就业专项技能,并重点对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贫困户、残疾等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职业培训;对进园区务工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今年1-9月份,全市开展各类培训班1211期,培训5.3万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341.4万元。
从无到有创造“金饭碗”
市就业局坚持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其就业的重要渠道,将大学生创业有关扶持政策编印成册,在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进校园、创业课程进课堂、创业实践进课程的“三进”活动,创业前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电商培训)、创业初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中及时兑现各类补贴、创业后连续三年跟踪指导,构建起大学生创业全流程服务体系。今年1-9月份,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实体260余家,带动就业7800余人;为281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2753万元;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6个班次,培训在校大学生171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发展、稳增长、扩就业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吉安市人社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打造最具活力创业生态系统为抓手,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帮扶各类群体拓宽就业创业新渠道,培育拉动“双创”新引擎,促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新业态,为推动该市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重全程引导 当好“指导员”
市人社部门根据当前创新创业市场形势和现有政策资源,在培训辅导、资金扶持、活动组织等方面加强对广大创业者的全程指导,做到服务无死角、政策无盲区。
创业培训“带起来”。联合重点高校、社会力量打造了以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吉安微网、青草源众创空间等SYB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为中心的创业培训服务圈,全市现有培训机构20家,创业培训讲师50名,其中电子商务创业讲师31名。今年7月中旬,组织井冈山大学创业导师参加全省首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切实提高创业培训及创业指导服务质量;鼓励各地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培训课程,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低成本创业。如万安县、遂川县结合各地产业特点和农村创业者需求,在乡镇开展了竹编、农民画、油茶种植、家禽养殖、家政服务、炒茶技能等就业创业培训班,吸纳近百名创业者参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开展创业培训班290期、培训各类创业者8067人次。
创业贷款“扶起来”。继续将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全力支持和帮助各类初创者成功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一方面,创新“三户联保”及信用担保方式,扩大资金扶持受益面;另一方面,加大对到期资金的回收监督力度。通过定期回访、业务分析、提前催告等贷后跟踪服务等方式提高贷款回收率,实现创业担保贷款良性运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4951人次,带动就业2.55万人次,其中为977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贷款8919.9万元,为17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 1716万元,为15名电子商务创业者发放贷款226万元,为38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
氛围营造“动起来”。一是在立体宣传上下工夫。依托吉安广播电视台、井冈山报、中国江西网及各级人社部门开设的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协同开展政策宣传、咨询发布、工作动态等方面的创业宣传活动。今年上半年,在各类宣传媒体已发布创业信息260条,二是在典型选树上下工夫。今年年初,我局在全市范围内选树了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优秀大学生创业者、返乡创业者、创业孵化基地典型,并在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服务大厅设立了18个典型展示牌,对他们的创业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此外,今年6月初,由我局牵头部署了全市“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及相关市直单位各推荐2-3名优秀人才进入我市创新创业人才库。三是在综合活动上下工夫。动员各类创业者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示、“创业之星”评选、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年初与市教育局共同举办“吉安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十四届技能竞赛节”,全市共有18所学校共847名选手参赛;组织全市炒茶能手参加江西省“振兴杯”茶叶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一大批技能型在比赛中人才脱颖而出;协同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合力泰联合举办了“合力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吉安创客空间、青草源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基地每个月组织入驻创业者和创业指导师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者们可在活动中交流、探讨创业心得,分享创业经验。
聚力创业孵化 当好“架桥员”
吉安市坚持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推动自主创业的重要载体,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打好“塑品牌、提质量、减负担”三张服务牌,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孵化带动效应日渐凸显。
打好品牌塑造牌。创业孵化平台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该市人社部门围绕打造创业孵化样板,探索出了以创客空间、吉安微网为龙头,县级创新创业孵化器为支点的“2 N”孵化模式,将孵化平台建设与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领域新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涌现出了新干县城南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螃蟹王国”青年创业园、永丰中兴工业城等一批特色孵化平台,经省人社厅授牌,新增省级创业孵化基地7个。如新干县依托当地特色箱包产业建成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已集成了创业培训、咨询服务、贷款扶持、就业援助等多项功能,箱包线上日均销售额达50万元,吸纳52户实体入驻,带动就业159人,该基地被列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目前,该市人社部门已扶持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3家,总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吸纳创业实体368家,带动2710人就业。
打好提质增效牌。严格按照《吉安市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要求,建立了入驻实体有序进出机制,即孵化带动效应不明显的,需在3内退出创业孵化基地,并每季度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开业经营情况进行督查,对“挂牌不办公”的僵尸创业者坚决不予补贴。此外,组织创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不定期实地走访入驻企业,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创业那些事》、《就业服务办事指南》等资料,大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消除创业人员政策咨询和信息盲点,帮助他们走出认识误区,以优质贴心的服务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
打好补贴减负牌。精准推进政策扶持,注重开辟就业援助、创业扶持和技能提升绿色通道,全力打好补贴减负牌,足额兑现“两优先两补贴”政策承诺和减税降费政策,即在创业孵化基地优先开展创业培训、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孵化基地运行费用补贴政策。今年6月份,市人社局指导新建成的青草源众创空间为城区周边及入驻孵化基地的创业者开办创业培训班,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带动效应,现已开班2期,培训60人。今年上半年,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0.5万元;向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各项运行费用185.09万元,其中房租补贴172.01万元,水电费补贴13.08万元。
助力招才引智 当好“服务员”
吸引高级人才引领创业。继续贯彻落实《引进人才用好人才“20条”》、《落实优秀高层次人才待遇实施办法》、《市人社局贯彻落实省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人才创新创业。为“吉安市级学科和技术带头人”按月发放人才津贴;积极开展2017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吉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所等工作,进一步提高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平台建设水准。
鼓励青年自主创业。通过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上半年,为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共计785名大学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78.5万元;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引领29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带动就业创业792人。
吸引各类人才来吉“众创”。继续实施“回归家园奉献家乡”行动计划、工程,突出人才优先,返乡服务彰显活力。组织开展了全市2017年 “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和国家级人选的推荐选拔工作,我市有2名进入“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行列,2名进入“百千万人才”省级人选行列;继续开展“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工程,吸引各类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返乡创业园6个,扶持各类返乡创业人员1456人,直接扶持返乡创业1121人次,开展返乡人员创业培训1797人次,电商培训1134人次;吸引返乡就业20172人,其中农民工14486人,高校毕业生540人;组建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10个,推荐创业项目18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