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塞外有家读后感
塞外有家而感
也许外地的人永远不会体会大同的美,也不认可大同的美。但是对于一直生活在黄土高原的我们来说,难道你不觉得当影片中大同城第一次呈现在你的面前时有一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吗?对,那是一种朴实的美、豁达的美!
大同人的性格似乎也受塞外环境的影响,的确就像电影中建民媳妇眼中那样,大同城给人一种破败,满是裸露的黄土,但是对于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得我来说真的太熟悉,太亲切了。在我的眼中它就是再美不过的。
影片中大同是建民日里夜里念念不忘的大同,的确 我相信每一个在外的大同人都会对大同有着这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因为那里有他们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情„„
也许在外地人的眼中它是破败的,但是在大同人的眼中这种”破败”却有别种解释,那是大同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
大同城也许不会在乎它的外表,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样,大同人也似乎受它的影响,在他们的性格中处处渗透这漠北人的爽朗、粗犷。影片中的“二大”,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他是大同人的缩影,在他的身上我可以找到所有人有的淳朴、憨厚、粗犷、豁达 但是大同人也觉不乏其细腻的一面,比如婆婆对第一次来家的大儿媳,婆婆对自己孙子那种细致入微的刻画,无不体现了所有大同人身上那种细致的感情;大同人喜欢只来直去,比如“风珠”与大嫂的冲突,她没有觉得大嫂原来是客,就忍让嫂,自己心里不同快就直接表达,但是不要认为大同人斤斤计较,影片中大嫂落难后来家中风珠没有就与大嫂的不愉快而为难,反而处处护着大嫂。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文革期间,婆婆与吴主任为大媳妇发生争执的那一段,曾今温柔贤惠的婆婆为了保护自己的一家,竟然变得那样“泼辣”,就像媳妇说的那样,我觉得那不是没素质,反而是一种可爱。我想她那是一定感觉很有安全感,只要有“妈”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还有就是文革后期那几年灾年,没有粮食,婆婆自己舍不得吃却给孙子、儿媳吃好吃的,自己却把菜饼夹在自己碗里以及后来把对自己很重要意义的白洋当掉,我觉得在她身上处处可以找到大同人身上的那种坚韧、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中有一幕很触动我,在文革期间,“建民”自杀以后,婆婆和大媳妇起初分别不同的反应,和婆婆劝说媳妇的对话、以及多年以后“琛琛”不幸车祸丧生以后媳妇、婆婆的反应,所有的一切均可以凸显大同人那种坚强的品质。
影片通过对文革前、文革时、文革后、三个时期中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大同人家中得事情,向观众体现了大同的历史、大同的文化特点、大同人的品格特点。通过影片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有关大同的历史,这对于研究大同文化是有帮助的,也通过影片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如今的大同城在不断复原它昨日面貌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城市建设的脚步,我们有一切理由去相信大同的明天会更美丽,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仅仅是悠久的历史、全新的现代城市格局、更多的是大同人那种坚韧、执着的精神。
第二篇:窗外有风景
窗外有风景
钟敲十点,我终于从成堆成堆的作业中解脱了。喝完了桌边放的牛奶,刚起身想要关掉台灯,不经意间瞥见了窗外对面一户人家的台灯还亮着。风轻轻地吹动着摇曳的鹅黄色窗帘,我看见了,坐在窗前的是一位看上去年过半百的老婆婆,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这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这么晚了,坐在窗前的一定是像我这样的莘莘学子,可没想打„„呵呵!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啊!
半夜,我起身上厕所,瞥见那飘着鹅黄色窗帘的窗口,惊异地发现那盏灯还是亮着,看看墙上的时钟,快一点了!天哪!这么大年纪了,这么晚还不休息,受得了吗?难道她在做什么伟大的是吗?带着疑惑与不解,我又回到了床上,转眼又与“周公”会面了。
第二天一早,我刚下楼,就看见边上走过一个人。定睛一看,这不就是昨天那位辛苦至深夜的婆婆吗?才六点半,她怎么不多睡会儿,算算她的整个睡眠时间最多只有五个多小时啊!听说爱因斯坦的睡眠时间也有八小时。啊!她一定是个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呢!一连好几天,摇曳着鹅黄色窗帘的那个窗口都将开灯至深夜的原则进行到底,直到有一天„„
照例,一切像平时那样,毫无改变:回家、做作业。作业又“好客”地将我留到了十点,深了伸懒腰,刚想关灯,惊奇地发现那窗户奇迹般的没亮灯。
第二天、第三天„„那飘着鹅黄色窗帘的窗口的都没有亮起,我想:也许那婆婆的科学研究结束了。
一天早晨,我刚起床,只听妈妈对爸爸说道“听说对面那幢楼里的老教师天天熬夜病倒了,这两天住在医院里,还成天惦记着学生的学业会不会受到影响呢!这老师真是太负责任了!”
原来„„
那天晚上,望着对面的窗口,我不禁思绪万千,坐在窗口的原来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而不是我想像中的伟大的科学家,但是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失望,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我衷心地希望她快点好起来,早日回到她钟爱的教育岗位上去。
第三篇:《山外有山》教案
教学课题:《山外有山》
殷蕾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用撕、剪、贴、摆等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材分材:
本课教材主要分为欣赏和造型两部分,通过欣赏大量的自然风光、名山图片,感受不同造型的山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纸的简单立体组合为主要形式再现山的美感,激发学生传承中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用表现有主次的有遮挡的重叠的山。教学准备:纸材、剪刀、胶水等;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学习,希望小朋友在活动中积极、轻松、愉快。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大山吗?说一说大山是什么样的?(让3个小朋友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我相信还有不少的小朋友说得更好,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板书:山外有山。
二、探究体验:
师:小朋友能简单说一说“山外有山”的意思吗?(让一两位小朋友说一说)
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感受祖国的名山吧!
1、展示课件:中国名山风光(背景音乐)。课件展示的名山为: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等。
2、感受了这些名山,你能说点什么吗? 多让几个小朋友回答
中国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幽、野各有特色。中国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百态万千,各怀绝景。而黄山更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中外。
(小结后定格课件:雄、奇、险、秀)
3、你还知道哪些大山呢?你知道家乡的什么山? 三山:黄山(安徽)、雁荡山(浙江)、庐山(江西)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其他名山:九寨沟、玉龙雪山、武夷山、四姑娘山、丹霞山、崆峒山、井冈山、天柱山、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
三、合作探究。
(一)方法探究:
师: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名山,这些山,有高有低,有胖还有的很壮,假如用线条来描绘的话,可以是温柔的曲线,也可以是有力的折线,有趣吗?请同学们也拿出一张卡纸,用喜欢的线条,画出山的外形。
生:一分钟,画山外形。(画完后说说画了怎样的山)
1、通过提问,解决把山立起来。
师:老师想让画的山变立体,该怎么做呢? 生:剪下来。
师:剪完后放桌上,发现站不住,请学生帮忙。(引出几种站立的方法)。师:现在你也将你的山立起来吧!2.通过观察,表现山的纹理
师:大家的手真巧,让我们瞧瞧老师带来了一件法宝,看看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嗯,我们呀,近点,近点在近点,又发现了什么 生:花纹, 师:小朋友们有不同的外貌和肌肤,那么山也有不同的肌肤.那我们怎样来表现山的肌肤呢?瞧,我们生活中有的纸,他表面本身就有粗糙的肌肤,但是有的纸是比较光滑的,那我们就用这个来创造这些特别的肌肤.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 师:老师有个办法,叫揉纸法.老师啊,试试看,同学们,猜猜看,我所谓的是哪种肌肤.师:老师动手,把纸对折,在搓搓,猜猜我揉的会是哪种肌肤 生: 师:你觉得会是哪种呢: 师:为什么呢
师:老师刚才是竖着揉的,我呀还可以把纸横着放,就会变成了怎么样呢.山的肌肤不同,小朋友们还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手法
师:当揉好以后,把纸摊开来,在拿出刚才我们画好的卡纸,用固体胶在卡纸的反面快速的来回涂几下,把山的肌肤贴在他的反面,贴好以后,沿着山的轮廓,把它剪下来。
3.给山组合
问:我们做的都是一座一座的山,怎样才能表现出山外有山呢? 生:
老师这里带来了几组,讨论讨论哪组更好,为什么? 板书:各种关系。
(现场举例1、2、3。结合前面欣赏的名山。)欣赏同龄人作品。
(二)学生作业:
(幻灯片出示要求)以组为单位,然后一组的山摆放在一起,看哪一组制作得最好看,摆放得最好看。要有遮挡关系,要有大小、高低的变化,色彩变化。还可以添加内容。
四、学习评价
学生完成后,将学生的作品数码照相展评,点评有个性、有创意的作业。
五、结束语
师: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人画过,可以堪称是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想欣赏吗。美吗?
生:
师:大画家黄公望表现的是水墨画的形式,而我们小朋友表现的是立体的形式,表现出了山的不同形态.非常的棒
师,同学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努力,都能到达成功的顶峰。今天和小朋友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小朋友。不要忘了将废纸带走。
第四篇:好书读后感—窗外有只金色小号
窗外有只金色小号
你知道吗?当你躺在月光洒落的床上,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窗外有只金色小号,他悄悄的撩起你的窗角,奏起沉甸甸的美梦,直到协同你回忆思念与怀想。
第二天,你是否会注视着角落里的窗,微微发愣,仿佛昨夜有人轻轻奏响一只金色小号……
曾经,我的窗角有一支金色小号它,时不时就奏响俏皮的号声。荡漾漾起阵阵遐想的波澜。然而,随着一天天长大,我渐渐遗忘了心窗里探出的金色小号,那些个简单的微不足道却可以让我笑得很灿烂的小小心愿,尽数被堆积的烦恼、杂乱的思绪淹没。就像在我堆满书籍和废纸的书桌,再也找不到收在抽屉里的纸飞机。
呵,害怕去面对,懒得去实现。在稚嫩与成长中挣扎,看不到未来。
每个孩子的窗角,都有一只金色小号。或者,都曾有一个想做的梦。
曾经,我以为小时候的梦想可以支撑着我走过仲春的季度,那时的坚定到现在看来都成了玩笑,稚嫩又窄小的小孩子话,怎能容得下我赌下一个人生?以致于我后来有了无数个梦想,都在找到理由可以放手的时候,不屑一顾地抛弃了它们。甚至……不记得它们模糊的轮廓。
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在人生不同的岔路口走走停停,或踌躇不前,人本来就是健忘的动物,又何来不忘初衷?或者那时的渺小的“坚定”梦想已然撑不下少年的意气风发。也许往昔的童年无忌需要我们付出太多汗水与拼搏。
有太多太多人都选择了遗忘和放弃。
有多少东西被世俗和现实撕裂,又有多少梦想湮灭于成长?
有时候强颜欢笑着使自己沉溺在毫无意义的事,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做的一切都惹人发笑——这不是我,我不是这样的。
呵,在约定俗成中迷失自我,盲目从众。
你我皆是中庸王平凡之人。
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用名为“坚强”的盾掩饰内心,只会躲在角落里哭泣。我害怕孤独,害怕别人失望,害怕失去,我从来不是什么强势的主角,我——一个弱小的NPC。
这点,我想和故事里的好心眼儿巨人、小女孩苏菲一样吧。都曾有相似的迷茫与胆怯——多么希望自己能勇敢一点啊,哪怕不用再伪装坚强。
如今,我们认为不屑一顾的幼稚和愚蠢,反而成了害怕的理由。
苏菲找到了她的好心眼儿巨人,而我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想我也找不到答案了。
金色的小号已然支离破碎。
那个相信世界有童话的小女孩也许不会想到,今天长大后的她爱上的是安徒生式的结局。
梦太真实,就不再是梦了。于是现实里从来没有梦。
梦想……与现实相比,在过廉价。
然而,你我从未停下脚步,……也从未放弃寻找。
第五篇:《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XXXXXXXXXXX系0803班XXX 学号:2XXXXXXXX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读完《家》,我所感悟到的是双重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但“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个人觉得后者更为突出。“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这是给我的启示。
巴金先生很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特别是对高家花园的描写,而且对人物细节描写也很入微,不愧是大家。
书中有一些篇幅是书写战争的。战争所带来的死亡的恐惧感,在当今和平年代里生活的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至少我是体会不到,也不了解这种恐惧感。但在此时,“更厉害的是女人还有那种比死更可怕的痛苦和恐怖”这是书中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足以说明当时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女人的命运让当今的我们很“无奈”。
思想和实践的关系也让我感触很深。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觉新就是一个典型。他是上过洋学堂、受过教育的,然而面对爱情和婚姻时,他选择了屈服、选择了“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最终得来的只有一生的悔。有了先进的思想就应该实践,觉民和觉慧就成功了。面对封建礼教,觉民和觉慧懂得反抗,他们行动了,所以他们也成功了。旧礼教的叛徒和奴仆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觉慧。“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是对命运的不屈。觉慧拥有的是热情和勇气。从对家里的仆人鸣凤的感情、敢爱,到反抗祖父的命令,再到离家。这是他“奋斗、胜利”理念的一种表现。在文中“我恨”两个短字掷地有声。它充分的表现出觉慧这个热血青年对于 “旧
式”家庭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愤恨。他常说觉新“懦弱”,因为他的热血里对这一切感到憎恨,但他却又爱着大哥。
其中鸣凤的死,给我的启示很多。面对感情我们应该拥有的是一点点理智。在感情面前让你做到很理智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做不到。但我们至少得有那么一点,否则自己做的选择会引起自己甚至是他人的悔。同时,在感情面前我们需要有绝对的勇气,想说什么就说出来,不然没有人会知道你的心。鸣凤的死让我感到些许的失落,本来“应该”不错的一段姻缘就这么带着悔破散了。这也许也应“归功”于封建礼教吧?
封建礼教的又一个牺牲者便是梅,之后是瑞珏。制度、礼教、迷信所造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哀”。瑞珏死后,觉新的愤怒和悲哀也许就是他屈服和懦弱的结果。
书中几个人的死,也只有高老太爷是正常的,是为人所能够接受的。在这个新旧制度、新旧社会的转变初期,像高老太爷这样的人,他们只会顽固的守旧“倚老卖老”。但至少他还拥有点,那就是亲情。我感到了亲情的伟大。
读完《家》,虽然有许多的“悲哀”,但我得到了欣慰。因为还有那些热血青年,因为还有青春。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把握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