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大全

时间:2019-05-13 13:1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大全》。

第一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大全

教师寄语:同学们寒假生活在继续,你们的知识是否也在增长?鼓起理想的风帆,继续

努力吧!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三)语文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8分)

夏天七月的早晨!除了猎人,有谁体会过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你用手拔开rú shī的树枝,夜里yùn xù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炫。

⑴、文中的拼音应写的词语分别是(2分):⑵、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炎晕⑶、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把改成把改成⑷、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并改正。(2分)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5分)

⑴、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十分艳丽。()

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⑶、清澈透明。()

⑷、像捆住了手脚似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⑸、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拟人、排比)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D、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比喻)

4、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特色,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喜

爱,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你爱四季的原因。(4分)

我爱春天的,爱夏天的,爱秋天的,爱冬天的。

5、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春天”有关的完整诗句。(2分)

6、展开想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月光、树影。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左右)。(5分)

二、阅读

(一)、比较阅读。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

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zhuǎn的曲子,跟清

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

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呼呼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yùnniàngwǎnzhuǎn

应和:吹号:

2、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都是,但从地域上看,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3、甲文“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和乙文“如无数针扎”都运用了的修辞,它的作用是:。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甲文:

乙文:

4、甲文写春风时,从感觉的多角度去描绘,其中,从触觉的角度写的句子

是:,从视觉的角度去写的句子是:,除此之外,还从觉觉的角度去描绘。(4分),5、“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个诗句出自南宋释志南的《》,诗句的含义

是。(2分)

6、甲乙两文语言风格不同,甲文是以长句为主,读后使人感觉(),乙文是以短

句为主,给人以()的感觉。(3分)

A、节奏明快,粗犷豪放。B、清新自然,舒缓柔美。

(二)、阅读诗歌《夏之韵》

夏之韵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

也()一堵黛色长墙。b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

一声声地长鸣。c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

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d金色()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

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是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

波,____________,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___________,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

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

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了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给下列字注音。(3分)

芊芊()黛色()

磅礴()

2、第一段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凝成主宰积蓄升腾B、变成支配贮存升腾

C、变成主宰贮存飞升D、凝成支配积蓄飞升

3、第①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请根据本段内容分析后填空。(8分)

(1)a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夏天_______________。

(2)b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夏天_______________。

(3)c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_的角度写出夏天______的气候和______的景象。

(4)d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给人们的______。

4、第二段的中心句是。(2分)

5、.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精短的比喻,与前一个比喻一起更充分地描绘春、秋的色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为什么说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夏天紧张的旋律的?(2分)

8、.第③段加粗的四个“快”字和两个叠词“听听”“看看”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段作者说要大声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夏季,其原因是,作者写“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样写在文中起作用。(2分)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给人以褒奖,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请以“掌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八)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开始学习了,你是否充满了成就感?感觉到一路走来,踏踏实实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的喜悦?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八)语文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瑟缩(sè)虐杀(nuè)宽恕(shù)不辍(chuò)....

B.炫耀(xuàn)揶揄(yé)寂寞(mò)冗长(rǒng)....

C.戏谑(xuè)憧憬(chōng)黯淡(àn)蓑衣(suō)....

D.穹隆(qióng)隧道(suì)灼热(zhuó)撰文(zhu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升入初中后,刘慧与小学同学吴梦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具,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闻名遐迩。

C.2011年初,浙江省东阳市“童子尿煮鸡蛋”入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3分)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他是新调来的今年的班主任。

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让孩子远离网吧,健康成长,这是许多家长的心愿。

4.模仿原有句子,补写出后面的两个空缺的句子。(4分)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应该学会珍惜。他们饥饿时,你的关爱要成为一只苹果;他们寒冷时,你的呵护应是一件温暖的棉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中作家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梦得集》,作者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绛州龙门人。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其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方法。

D.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所有作品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

6.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4分)

(1),寒梅着花未。

(2),君向潇湘我向秦。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三人行。

(5)《论语六则》中论述了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使用典故表现世事变迁的诗句是:。

(8)你的同学课后不懂得如何去巩固知识,你可以借用《论语》中的,来鼓励他。你最好的朋友要去异地读书,分别时你借用王勃的诗句对她说。

二.综合性实践(10分)

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情节: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二.语段阅读:

(一)(14分)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败坏道义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军队回去。班:撤回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歆辄难之②遂携拯如初..

③友人语巨伯④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③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从《乘船》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又从荀巨伯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二)礼物(26分)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

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

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分)

2第①段交代了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4分)

(a)

(b)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4分)

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6分)

(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

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

(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泰戈尔说过:“天空虽无翅膀的痕迹,但鸟已经飞过;纵使天空了无痕迹,但我已飞过。”对这两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我曾经飞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第三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五)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相信经过前一段的学习,你们已经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那让我们为了更多的收获继续加油吧!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五)语文版

一、积累运用

1.将下列对应项连线:(2分)

《犟龟》严文井中国当代作家德

《小溪流的歌》漆孝诗美国作家

《基因畅想》坎斯•彼勒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米切尔•恩德美国心外科专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iāng龟()荒m ò()兴致勃勃()

眺望()磨蹭()

3.根据上下文意,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4.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3分)

地震是自然中对人类最大的之一。

(备选词语:危害灾难灾害)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填写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3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6、根据下面规定的条件,写出对“你能帮助我解决这道难题吗?”这个问句的两种回答。(4分)

⑴谦虚者回答说:⑵骄傲者回答说:

二、阅读理解

(一)思维联想的重要性

以前,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张生和李生去京城游玩。到了京城后,张生在客店里看书,李生便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闲逛,忽然他看到路边有老妇人在卖一只玩具猫。

他好奇地走上去,那老妇人说,这只玩具猫是她们家的祖传宝物。因为家里儿子病重,无钱医治,才不得已要将此猫卖掉。李生随意的用手拿起猫,发现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然而,聪明的李生一眼便发现,那一对猫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为自己的发现狂喜不已,他问老妇人:“这只猫要卖多少钱。”

老妇人说,因为要为儿子医病,所以三两银子便卖。李生说,那么我就出一两银子买你的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认为也比较合适,就答应了,李生欣喜若狂地跑回旅店。笑着对正在埋头看书的张生说:我只花了一两银子竟然买下了两颗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议。

张生发现这两个猫眼的的确确是罕见的大珍珠,便问李生是怎么回事。李生便把他买猫 1

眼的事情讲给他听,听见李生的话,张生眼睛亮了一下,急切地问,那位老妇人,现在在何处? 张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书,跑到街上,按照李生所讲的地址,找到了那位卖猫的老妇人。他说,我要买你这只猫。老妇人说:“猫眼已经被别人先行买去了,如果你要买,就出二两银子便可以了。”

张生付了银子,把猫买了回来。李生见后,嘲笑他道:兄弟呀,你怎么能花二两银子去买这个没眼珠的猫呢?

张生却沉默着坐下来把这只铁猫翻过来翻过去地看,最后,他向店家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刮铁猫的一个脚,当黑色脱落后,露出的是金灿灿的黄金,他高兴地大叫道:“李生兄你看,果不出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啊!”

我们可以设想,当年铸这只猫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色漆了一遍,就如同一只铁猫一般了,此时,见此情景,李生后悔不迭。

张生笑道:“你虽然能发现猫眼是珍珠的,但你却缺乏一种思绪的联想,分析和判断事情还不全面,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么,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1.将文中“狂喜不已”的“已”字与“后悔不迭”的“迭”字互换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

2.如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3.许多寓言的结尾都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等揭示寓意的字样,如果请你给本文加一个结尾,你会怎样写?(2分)

答:

4.假如你和你的好友就如同文中的两个年轻人一样,得到了这只镶着珍珠眼的金猫,你们将会如何处置这只金猫呢?(2分)

答:

5.很多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哲理,请写出下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4分)

画蛇添足:滥竽充数:

6.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来自大胆的联想,请举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

(二)别离在即

一片片宽大的黄叶被风驱动着,惆怅地舞蹈,把秋的颜色渲染的深了,而不绝如缕的细雨,吹奏着别离的笙箫。

别离在即。

我和几位同事围坐在一起,浅斟低诉。听不见窗外的雨声,只有心瑟瑟地冷。

平素相处,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刻骨铭心。

其实友谊的种子早巳悄悄地植下,一旦离别,种子便骤然萌芽、生长,但心的空间太小,这份感情充盈而沉重。此时记忆的每一扇门都被心海的风吹开,往事如昨,许多朝夕相处的细节又添了新的滋味。

记得我独自去边疆的一个县城出差,结束采访后早巳归心似箭,但因为没有买到车票,只好在县城滞留了一天。我在县城唯一的马路上来来回回地散步,心被作客他乡的愁丝缠得紧紧的,一时无法解脱。

魂不守舍地回到宾馆,正听见服务台的小姐大嚷着找北京来的客人接长途。我抓过电话,那一端远远响起了同事的声音:“你好吗?”这极普通的询问竟让我一时无言以对。原来他们通过县政府问到了宾馆的电话,为接通这个电话他们反复拔了十几次。

我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和我讲话,问候、安慰、叮嘱,把我枯愁的心迅速滋润了,终于懂得若有一份动情的关切相伴,天涯之遥也仿佛近在咫尺。

人生有几个声气相投的同事,真是一大幸事。遭到奚落嘲笑了,互相宽解,也就倏然减轻了心灵的负荷;流泪过后会心一笑,轻轻抹去生活的枯燥和黯淡,天地也为之豁然开朗了。

当我再次回首,那些共同欢笑共同流泪的的日予就亮丽起来了。

可我是永远的漂泊者,总以为真正的生活在别处,在远方,执意地要去找寻。

我终于忍心拒绝了真情的挽留。于是同事们为我送行。这是一场温情的辞别,如果人的心灵深处真有一块铜版,我将镌刻上这一瞬永恒的美丽。握别时同事把理解和祝福留在我的掌心,秋风正紧,我却攥住了温暖。1.第一节景物描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意境?(2分)

答: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分)

①不绝如缕():

②刻骨铭心():

③声气相投():

④近在咫尺():

3.下列句子与“一片片宽大的黄叶被风驱动着,惆怅地舞蹈”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2分)

A、不绝如缕的细雨,吹奏着别离的笙箫。

B.此时记忆的每一扇门都被心海的风吹开。

C.心被作客他乡的愁丝缠得紧紧的,一时无法解脱。

D.秋风正紧,我却攥住了温暖。

4.“出差边疆接电话”这一事件,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它在全文中属于;从内容来看,反映了同事们对远在他乡的“我”的。(2分)

5.结合“我”的职业特点来看,“我”为什么是“永远的漂泊者”?

6最能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是

7.最后一节握别时同事的理解与祝福如果用古诗来表达,哪一项不得体?()(3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丝丝甘甜”其实,没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何尝没有衔过一枚青橄榄,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丝丝甘甜吗?

请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四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六)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充电的时候了!记住: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做得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六)语文版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5分)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末期思想思想家、家、家。

②《世说新语》是朝文学家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填空。(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 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是:。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

(1)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⑴ 默而识之通________⑵ 尊君在不通________

⑶ 出门看火伴通________⑷ 不亦说乎通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4分)

⑴ 宁可以急相弃邪?()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6分)

⑴ 学而时习之()

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⑶ 其不善者而改之()⑷ 余闻之也久()

⑸ 不能称前时之闻()⑹ 歆辄难之()

二、理解•感悟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解释加点词语(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2)可以为师矣可以___________ ..

(3)温故而知新______(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2)关于学习的方法;

(3)关于道德修养。请分别举例。(6分)

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至少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歆辄难之()遂携拯如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宁可以急相弃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王欲舍所携人()既已纳其自托()待君久不至()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多写加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9、根据课文回答:

①本文选自作者是代。(3分)

②《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1分)

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

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0、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6分)

(1)世隶耕(2)父异焉

(3)或以钱币丐之。(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⑸不能称前时之闻⑹父利其然也

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或以钱币乞之()

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3分)

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4分)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题目: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那句话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教师寄语: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但愿每一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第五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你是不是感觉收获颇丰?学习的感觉真的很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这个美好的假期我们也需要书籍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

(四)语文版

一、积累运用(17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隐nì()juān刻()

恍hū()发jiǒng()

2.解释词语:(4分)

⑴寥寥可数:

⑵干净利落:

⑶旁若无人:

⑷喜不自胜:

3.司马懿看到城楼上的诸葛亮后,他想了些什么呢?请写出司马懿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4分)

答:

4.面对美国伞兵的请求,法国妇女前后两次都回答“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包含了什么意思?(3分)

答:

5.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4分)

⑴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仿句:

⑵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 1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3分)

5.“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3分)

6.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3分)

7.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4分)

(二)[甲]市长和女儿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跟您请教个问题。”“有什么事,就直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确实挺差,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想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合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乙]一个女市长的遗愿

她仰卧在床上,肩背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大,脸色惨白。床前,静立着看护的人,大夫、护士、秘书、大夫、上小学的女儿芳芳及揣着笔记本的记者。

大夫俯下身仔细地听了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身,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那意思是极明白的。

难道她就这样地去了?真有点不敢相信。她本是精力充沛的女人。她还没有过45岁,在中级领导层中,她是年富力强的。她担任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滨城市发生不小的变化:整洁的市容,翻番的产值,还有兴修那为人所不齿却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厕所„„她为这个城市耗尽了心血。

她本不该这样早早地离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涨,倘若不是堤坝决口„„ 她要去了,就这样默默躺在自家的床上,室内,回旋着悲凉的哀思。

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这是一种寻觅和切盼之光。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

众人一阵迷惘。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

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

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女官员的内心奥秘呢?

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①仙逝②了。

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这时,他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己经脱落了两颗。大家记得,那天夜晚,女市长倒在洪水中了。

泪,漫过众人的眼眶„„

[注]①溘然:忽然。②仙逝:登仙而去,称人死的婉辞。

1.甲乙两篇小说分别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分)

小说甲:小说乙:

2.小说甲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出马市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3.小说乙中加点词“翕动”的意思是;由“翕动”联系“寻觅”、“切盼”等词,可揣测女市长此时此刻想说:“”(请以女市长的口气,用第一人称表述)(4分)

4.品读小说乙中画线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

①题目中“遗愿”指的是;(2分)

②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描写。(2分)

③这两段文字感人至深,请结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谈谈它的表达效果。(3分)答:

5.小说乙的情节高度浓缩在女市长临终前,同时还写了她在别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请具体说说写这些事情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我和的故事

要求:先补全题目,然后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下载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