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大学生没工作经验被拒 就业难的多面思考(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3:4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成大学生没工作经验被拒 就业难的多面思考(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成大学生没工作经验被拒 就业难的多面思考(本站推荐)》。

第一篇:三成大学生没工作经验被拒 就业难的多面思考(本站推荐)

一年一度毕业季,大学生的求职就业状况,再次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

周三,时代商报推出调查报道《三成大学生找工作缺经验被拒》。在对3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46%的大学生已经就业,但是仍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还未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这是一个严峻的时刻。这份报道称,今年辽宁高校毕业生24.5万人,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30万人。从今年2月起,省内各高校就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促进本校的大学生就业。在纷纷提出确保就业率超过70%的同时,各高校承诺确保贫困大学生100%就业。除此之外,分类就业、专业转换培训等方式也被用于保证大学生就业。

然而现在看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以沈阳为例,截至目前,沈阳已有约4.6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约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2.3%。这一数据与本报46%的抽样调查数据基本吻合。这意味着,尽管沈阳2010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略高于目前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如此之难?时代商报的调查结论是,有三成的大学生因没工作经验而被拒绝入职。我们并不否认大学扩招、工作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就业难,不过,除了这些老生常谈,是否另有它因?

第一、高校教育的评价标准过低

我们注意到,很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甚至不能满足一份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些“合格”的毕业生,甚至是“优秀”的毕业生一朝进入社会工作,表面上看是缺乏工作经验,实际上是由于高校学科知识老化,对大学生培养的评价标准过低、过于松散造成的。

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和学校的体制有很大关系,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事实上,又有多少大学能把理论知识教得让学生学好呢。

第二、大学生对就业条件的要求太过功利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岗位上不想着怎么把工作干好,总是想着能挣多少钱、能得到多少福利、是否能及时休假;他们总是希望一边在冷气房里和同学聊着QQ,一边就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功利化的就业观,也是导致大学生“公务员报考热”的直接原因之一。

没有人想压制你的才华,也没有老板心疼多加给你的那些薪水,在你自信满满地向老板提出你的薪水要求的时候,首先是否扪心自问:“我能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

第三、宁可要父母施与的面子,也不要社会给予的自尊

很多独生子女身份的大学生,对自尊和面子的看重,胜过对自我价值证明的渴望。他们宁可暂时甚至长久地栖息在父母的卵翼之下过活,也不愿意从事底层工作,从社会的基础埋头做起,逐渐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有父母做后盾,不缺生活来源,就业压力不大,恰恰是当

今大学毕业生不急于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原因。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可不察。

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电视中的许多场景绝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点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手段,出台多种措施,积极推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向前,保障了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团结。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毕业和即将毕业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而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自杀,零薪就业,一些女大学生以结婚代就业等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应对。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某些高等院校教育思路和教育方式落后,不能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二,部分大学生自身就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就业观念陈旧。三,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不足。四,现阶段就业市场发展不规范,存在损害应招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任务复杂而艰巨,形势严峻而急迫,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第一,推进高校现行教育体制改革。转变高校教学思路,丰富高校教学手段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各高校要积极转变思路,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社会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促进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大输送大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劳动实践工作力度,努力促进大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各项要求。

第二,明确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全社会应共同努力,积极培育劳动不分贵贱,有付出才有收获的社会风气。同时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大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自觉摒弃那些落后的,庸俗的,腐朽的的就业观念,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栋梁之材。

第三,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更加重视沟通与交流,及时正确地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压力。

第四,规范就业市场。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继续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欺诈,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损害大学生权益的现象要坚决惩处,决不留情。

大学生是推动当代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发展稳定大局,全社会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争取开拓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哲学思考

天津工业大学社会实践作业

(申请免试2012-2期末)

姓名王学军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业100

2学号101066020

1指导教师

2012年5月8日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制造了巨大的挑战,其社会影响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今,毕业生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学生毕业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务。据国家教育部门调查统计,今年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经超过25%,而且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据统计, 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5年之间毕业生人数接近翻番。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650万新高。,有专家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80万多人,同时加上往年没能实现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这个就业竞争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第一位的原因,他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变化和发展方向。

1.大学生自身错误的就业观念。错误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反应出了不少问题,“高不成”“低不就”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对现实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只认识到了自己学位的优势而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经验”还是一纸空白。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或者有业不就,最终结果就是地就业率。

2.大学生缺乏相关工作胜任力。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用来区分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对工作产生了一种麻木、恐

惧的心理,缺乏胜任力,以致于找工作时缺乏自信。

3.大学生沉迷网络。当今大学生沉迷与网络的现象非常严重,迷恋网络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沉迷网络导致大学生学习落后,专业知识不踏实。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就业。

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他通过作用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1.社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空前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加大人才的需求量,这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供求关系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看,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总量不足,与我国13亿人口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这就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比较少,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相对落后,当然高新产业更是寥寥无几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稀缺性和地区分布不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2.高等学校的教育机制不科学。高校是直接培养和造就大学生的地方,高校的教育机制决定了毕业生的质量,大学生的质量又直接影响自身的就业,落后的不科学的教育机制肯定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在网络游戏逐渐风靡的今天,游戏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首届中国游戏行业人才培训研讨会”上获息,一款开发成本上千万的游戏,绝大部分开销花在人员薪酬上。尤其是游戏开发人才的薪酬,游戏行业面临的大问题是月薪8000元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出现了外国人开发中国游戏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在作怪。传统的教育体制社会化程度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为社会所接受,这就导致了人才供求关系的脱节。

3.用人单位的原因。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或多或少的存在误区,过分注重文凭就是表现之一。很多用人单位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选拔人才也不做职位调查和岗位分析。他们只是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考评选拔人才重学历甚至唯学历,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少本科生或大专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差,而用人单位单纯的依学历高低判断一个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起作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内因,又要看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充分认识,对外因要“一分为二”分析。

内因的解决措施

1.毕业前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在工作前积累经验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每个企业都想要拿来就可以用的员工。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以及实习,了解社会的工作环境,积累社会经验,增加相关工作的胜任力。提前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形势。

2.大学生自身对策。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大学生要知识广博,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就职国有企业还是个人企业,除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自我调节,应对多变的环境。有人说:“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因素比智力因素更可贵和重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要勇于挑战,做一个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合格大学生。

3.摆脱网瘾,树立正确心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巨大吸引力导致许多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大学生要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远离网络有机,杜绝网络中的不良诱惑,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把努力学习摆在第一位。

外因的解决措施

1.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配合。在社会方面,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乃务实之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产业水平,增加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同时还需要用人单位摒弃不科学的择才标准,努力作到树立适应新形式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拘一格选人才。

2.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要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其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抓好专业设置的改革,改变原来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针对我国目前的专业职业人才缺乏的现状适时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3.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要,发展的看待大学生就业趋势,热烈的迎接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到来。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实现供求均衡,要下大力建立稳定的人才劳务市场,人事部门要彻底改变观念机制和运作方式,担负起人才调配的关键场所,强化就业质量和巩固率。建立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和完备高效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

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发展趋势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内外因。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只要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沟通,就能掌握较充分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扩大就业量,也减少企业损失,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坚持以全球认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2004年第1期星火论坛No.12004

(三)学校: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用人单位就是“用人”的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的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唯一办法。

(四)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学生就业难,但转变观念并不难,尽管不利因素有很多,但并非没有亮点。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将会加快,农村也就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现实的巨大市场;而且为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价值,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大众化教育下的大众化就业理念,主动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统一起来,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时 间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十四日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专业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十几年前,大学生在我国可谓是抢手的资源,考上大学便意味着有了“铁饭碗”,然而随着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极大挑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即失业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大学生怎么了?大学教育怎么了?大学生就业又怎么了?大学生的就业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原因就够了,这是一个多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个社会问题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因此,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试图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前言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而怎样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1、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

2、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

3、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二)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可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体现了其他国家在就业问题中的普遍性,又体现了我国国

情的特殊性,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从主客观因素入手,能使我们更深刻、更科学地分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1、外部客观环境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导致就业率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增大,造成薪资下降,使得一些大学生宁愿选择不就业,也不愿意接受低薪工作。

(2)我国国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目前的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高校体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沿袭着精英阶段的培养路线,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转轨的步伐,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下降。

首先,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其次,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对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

最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很多高校甚至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忽视与毕业生的沟通。

(4)家庭陈旧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部分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能到大城市、好单位,从事好职业,导致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相对减少。而城市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大学理所当然应该留在大城市,并认为到偏远地区去工作没有前途或难以升迁,这就导致了城市或发达地区人才过剩、就业压力大,而那些偏远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却紧缺人才。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就业的定位欠准确且不合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求职时茫然而不知所措。

(2)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与自身素质同就业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应届

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而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部分大学生观念落后,相互攀比,等待观望,结果错过了就业机会。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种种因素影响,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要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需要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及政府的对策

政府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首先,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其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最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1、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正确就业定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观念,择业时不可一味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结论

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另外,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讲,一定要在大学期间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各项素质与能力,大学生就业难重要原因在于自身能力问题,强化自身的各项素质,才能更好的应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王江飞《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学生就业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0(7)

[2] 戴前虎,刘南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人民论坛2010(8)

[3] 文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根源剖析与对策思考》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j](15)

[4] 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4):31—64

[5] 林益彬《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 2010(16).[6] 朱锦庆,黄金辉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3).[7] 龙艳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05):42

[8] 董丁戈,李彦秋,关晓梅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1):6

下载三成大学生没工作经验被拒 就业难的多面思考(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成大学生没工作经验被拒 就业难的多面思考(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高校......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近几年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60%左右, 昔日被......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谢 菲 (轻纺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09级,艺术设计,09137125) 摘要: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成为政府、学校、学生本人关注的焦点而当今世界,是......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的新思考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的新思考内容摘要:就业权作为劳动权的基础性权利,是实现基本人权和经济社会权利的前提。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各个国家都......

    关于就业问题的论文: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攀升,2000年到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

    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与人才过剩的思考

    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与人才过剩问题的思考我认为,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阶段,问题总是伴随而生的。高校大肆扩招,大学生就业难与人才相对过剩,问题是存在的。 自1999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