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状况的调查及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胡锦涛同志也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乡镇干部,关心与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是农村和农民,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立足点与根本点。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关系到每个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我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
2008年6月2日-3日,在县委党校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安排下,我们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先后到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和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进行学习和调研。学习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大北岔村的简单情况:
全村现有264户,总人口1037人,境内总面积2.4万亩。其中有林面积2.1万亩,村里现有党员45人,村办企业3个,村民主要发展中药材、反季山野菜和养殖等项目。大北岔村主要在特色农业和生态富民方面着手,形成了农、林、牧、渔、药等特色产业,产加销
一体化经营,截止到2007年末,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6000元以上,村集体纯收入16万元以上。
王家堡村的简单情况:
全村总面积9.4万亩,辖4个自然屯,690户,2300口人,耕地面积3090亩;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是一个以林业和矿业资源为主的行政村,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铁等矿产资源;有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目前,全村已种植林下参达3000亩;建有蛙塘150座,年产商品蛙20万只;有240户农户发展陆地香菇300亩、1360万箱段;肉食鸡养殖达30户,规模养猪户50户。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200万元以上。
两村主要相似点:
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都比较好,在清原县辖区域内,村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均属于我县先进农村的典型。
二是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
三是主导产业的比重在全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大。
四是都具有优质的生态资源环境。
五是各自的主要产业都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特质。
主要不同点:
一是人口与土地等村建制的主要指标相差较大(见上面两村情况介绍)。
二是经济产业特色不同。大北岔村以生态农业为主,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王家堡村以林业和矿业为主,并以林业为龙头在小经济区
域内形成关联产业群。同时也利用地区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三是村集体经济在村经济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差异较大。大北岔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数为638.2万元,其中村收入16万元,占2.5%;王家堡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是为1465万元,其中村收入200万,占13.7%。
从人均收入情况比较来看,大北岔村要略高于王家堡村。从产业发展的依托基础来看,大北岔村主要依托于村民的规模化经营,王家堡村主要依托优势集中的村集体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一时还无法用哪种经济运营模式的好坏来对两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王家堡村未来的发展潜力要优于大北岔村,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所作的推断:
一是王家堡村的经济总量要远大于大北岔村。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观点来看,王家堡村因集体经济占有较大比例的产业资源,更易于大北岔村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的转型。二是随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大,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甚至进而成为人力资本优势,这相较于大北岔村是极具优势的,三是环境资源优势明显。
两村未来经济发展的所面临的问题:抛开地理环境与交通等等因素不提,但从产业结构上看,两个村都将中药材种植、林蛙养殖业作为本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作为农民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主要产业,也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在现阶段经济形势下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因两村的土地、林地及矿产资源等限制,不久的将来,这些
优先发展的产业将达到一定规模后形成饱和。同时随着中药材种植与林蛙养殖等技术的不断推广,会在相似地理环境与条件下的其它市甚至省区形成较大规模的相同产业,市场竞争将加剧。其它产业模式也是照搬与仿制的多,自我创新的少,要实现各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面临巨大困难与压力。
本人的几点建议:一要利用目前的优势,将各自的绿色经济生态农业的路子走好,保持当地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循环产业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注重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态产业的比重,科学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利用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目前的经济与技术能力,加速资本与技术积累,开辟高科技农业产业,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农产品的高收益、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三要注重科技积累与创新,通过自我创新实现农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成果的有偿转让,在科技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实现成果收益分配,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四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与引领作用。
在调研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隐性存在的问题,一是班子的行政干预的作用过大。新农村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带头人,更需要让老百姓自己学会找致富的路子,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二是农村法制建设还需要加强,村民自治落实的虽然比较好,但能真正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三是虽然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但是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储备还不足,与经济发展不想适应。这几个问题不重视、不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就很难得到良性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三件事:
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树立与培养,具体到农民就是让他们知道科学才能发展,发展也需要科学,要能循环发展,无论什么样的产业,不能持续发展终究要败落。最浅显的道理就是让农民明白怎样能致富,自己富裕了怎样做才能惠及子孙后代。这就应该是朴素的科学发展观。
要继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建设,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真正实现“四个民主”。
农村农民自治发展的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保障与实现。也是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需要农村富裕,更需要农民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实现富裕的目标。村民自治就是要通过自我管理的过程,逐步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使农民从了解民主法制逐渐成长为能合理运用法制的新型农民。村民自治也可以保证村务的进一步公开公正,保障政府的公权力不被滥用,保障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被个别人败坏。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意识,继续加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还是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建设,是农村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的最重要途径。我们县辖农村人口比重很大,80%以上是农业人口,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要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要有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需要转变生产模式,使用科学手段,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从实践中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并成为率先致富的能手和骨干,他们都将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这种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往往是自发式的,而我们要做的,应当是主动式的,村镇一级的组织,要真正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立足自己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立足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人才。同时要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三育三带”等措施,将人才培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要紧紧依靠政策吸纳人才,自2008年到2012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启动了10万大学生做“村官”工程,每年要有2万余名大学生充实到村级组织中任职,这将极大的方便我们广泛吸引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大学生村官,搭建人才信息平台,招募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创业。这同时也需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让他们尽展所学。同时要注重人才的适用性,要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相适应;要与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要与未来的发展规划相适应。
第二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lxlu范文来源:本人工作时的原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摆在基层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琼库勒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本乡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针对此问题,最近,乡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村、组、农户中,对乡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查和调研。
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债务沉重。自1996年以来,乡级债务累计欠帐达368多万元。全乡4个行政村债务累计达224万元,其中,欠款最高的村达71.5万元,最少的村也有39.9万元。甚至于连村干部的工资也拖欠着。
二是一些应收帐款无法收回。乡级有近100万元;村级有43万元,其中最少的村6.2万元,最多的村14万元。
三是集体收入来源少。全乡集体收入全靠耕地、果园出租,数量非常少。乡级仅有集体耕地110亩,果园16亩,年收入1.36万元;各村累计有集体耕地500多亩,最多的村294亩,最少的村30.4亩。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达标验收和正常办公所需经费支出与收入差距大。我乡级财政全年正常可用财力,包括上级拨的公务费、小车经费、福利费,加本乡经济收入不足11万元,不能维持乡机关的正常运转。为此,不得不欠帐运转,有时在银行不给集体贷款的情况下,只好变为私贷公用。二是投资建设方向注重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忽视再生产投入,甚至有些工程不顾承受能力和现实需求,过于超前举债建设,对需要发展的乡村集体和农户无异于釜底抽薪。三是有些非干不可的社会公益事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欠帐进行,如防洪每年需投入4-6万元。四是在集体耕地、林地本来很少的情况下,为应付债主讨债,不得不作价抵帐,压缩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五是不得不办的事情,只有欠帐或贷款硬撑,欠帐办事的价格高于现金结算办事的价格,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越欠越多恶性循环。六是为推动引导某项产业,在群众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政府只能欠帐扶持,如培育育肥大户时,政府欠帐帮盖暖圈、打井解决牲畜饮水、推行农机具等。七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八是农民本来就人多地少收入低,甚至连购买生产资料都靠贷款,仅春耕生产一季,全乡农民生产性贷款高达320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还因某种原因被迫搞超越现实的高标准的固定资产投入,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农民负担,造成农民没能力上交应缴的款项。提留统筹上缴率逐年降低。如2002年,全乡应交乡统筹为14万元,虽然采取了强硬措施,但只收回了2万元。九是为保证农业生产的管理统一和持续发展,乡里赊帐给农民的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欠款以及代为农户耕作的款项无法及时收回。基于求稳怕乱的认识,又不能逼迫农民清债。十是个别干部和农民借公款不还或某些原因不及时算帐,而单位主管领导碍于情面多次催收未果的情况下,没能起诉追收,不了了之。
此外,部分乡村领导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抓好党建、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乡、村不出问题、不出乱子就行,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创新意识,没有长远打算,找不准发展优势,甚至错失发展机遇。如土地承包时,几乎全部私有化,没预留集体经济地,处于商业价值极高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使用权被无偿或低价永久出让,使集体经济蒙受损失或丧失良机。
以上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综合起来看,虽不普遍,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甚至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进程。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集体经济应和提高人员素质与国家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实际情况、健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
(一)配强、配优、配好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素质,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是坚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懂经营、善管理、责任心、事业心强,不急功近利,又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人才,选配到乡村
领导班子中。二是乡村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既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又要及时找准和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任期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二)上级党委、政府要综合审定各部门的达标验收项目,把各项任务、指标的制定与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实现效益结合起来,防止政出多门,图一时轰
动效应而搞事半功倍,加重基层负担的活动,对于不切实际、有遗留后患、得不偿失的项目坚决取消。对通过努力,又必须达标的项目要坚决执行,并鼓励基层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这样,既给基层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能使基层班子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转变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三)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准、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首先,要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并逐步实施。琼库勒乡作为城郊乡,要做好市场这篇文章。一是争取土地征用的补偿,对非农用地实行公开招标出让使用权,将所得资金用于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将条件成熟的地块用于兴办市场;三是内引外联,举办有市场潜力的二、三产业,如家政服务、奶品加工等,既增加集体收入,又消化剩余劳动力。其次要结合国家生态政策和自治区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管好现有集体经济地,有必要时,规范已签订合同,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同时,向戈壁、沙漠要效益,下大决心清石淤地,繁育苗木,栽枣种草、养畜禽,兴办生态农场,发展生态旅游;第三,盘活现有的集体土地和存量资产,对于地处耕地中的大片生长缓慢、无经济效益的林地,争取上级支持,进行林种更新,将原来的防护林改为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红枣林,并种植牧草,提高生产效益,对空闲或利用率低的集体房屋可进行租赁。
(四)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乡村两级领导班子要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建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科学合理的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实行动态管理,打破“干多干少都一样,不干照样拿工资”的格局,推行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二是乡每年开展一次发展集体经济创先评优活动,对发展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村和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个人,按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乡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能否管好、用好,不仅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以及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领导小组,乡主要领导主管,村专人负责,组织定期检查和汇报;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农经站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做到既代管帐,又管钱,严格控制开支,防止资金滥用;三是建立清欠工作责任制,加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摸清家底,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根据发展情况制定还帐计划,对应收款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清收,做到帐目清楚,债务明确;四是坚持量入为出、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和不必要的支出,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办一切事情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既考虑现实需要,更要考虑集体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五是积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七是坚持对乡村财务实行农民收入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与帐目清偿制度。
(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扶贫力度,增强自我能力。农民增收缓慢,生活困难,除个别特殊因灾因病外,更主要原因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主要体现在缺乏生产主动性,有些农民干部不督促就不下地,政府不补助就不发展,特别是学历较高的农村青年,甚至有些是学农、学林、学牧的,政府不安排工作,就在家闲玩,无力经商,也无心务农。针对这种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对待:
一是做好科技示范、典型引路、经奖代补。在推广普及实用科技知识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典型,让典型去引导农民,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二是对不科学种田,又向政府伸手的农民,在目前不愿将土地租赁出去的情况下,建立专门地点进行强制劳动培训;三是要把勤俭工作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完善扶贫帮困措施,组织农民依靠科技抓生产,走进市场增收入,使农民不仅能缴清欠款,还能脱贫致富,为发展集体经济减轻包袱。
(七)争取多方帮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乡村两级要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帮扶,为发展集体经济开辟道路。一是抓住部门包乡住村工作的良好时机,充分调动住乡住村干部帮助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动性,为发展集体经济谋思路、找路子、求发展;二是争取得到上给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如争取县上允许我乡对地处本乡的各沙石料厂能征收土地出让或治安管理费。
(八)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促进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县乡两级都有困难的情况下,要想集体经济有大发展,还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的支持,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推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项目班子,实行责任到人;二是建立项目库,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拟定大项目和小项目,长项目和短项目;三是建立项目前期基金制,每一个项目款到位时,拿出10设立专户,作为下一批项目的前期费用;四是按照要求,实施好每一个项目,确保项目作用的发挥,为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渠道。
总之,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土地经营的且末县,特别是人多地少债务重的琼库勒乡来说,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且党发[2003]26号文件,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争取一年一个台阶,十年还清债务,重振“红旗乡”的雄风。
我的博克:www.xiexiebang.com
lxluwy@163.com
QQ234305615
第三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区农村在交通设施、村庄环境、农田水利、文化设施等各方面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整个村集体经济积累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然停留在收入渠道单
一、结构形式粗放、综合实力薄弱的尴尬境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道远。
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壮大村级财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掌握得住、运用得了的资金,增强集体的服务功能,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巩固基层政权的根本保证。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党组织一呼百应,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十分融洽。相反,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没有钱给群众办事,村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举步维艰。这样的村干部威信低,群众意见大,群众对村干部没有信心。显而易见,集体经济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党组织的威信和作用的发挥。
维护农村稳定的基本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严重缺位的情况下,村级经济薄弱使农村的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广大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各类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二、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10.7万元(索溪峪、协合、中湖、天子山四个乡镇36个村居,联系单位支持和争取资金没计入收入);50万元以上2个,11-50万元2个,1-10万元22个,1万元以下12个。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源依托型。这种模式凭借山林、土地、水、旅游景区等特色自然资源,通过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经济潜力,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天子山、河口、龙尾巴、野溪铺四个和景区直接相连的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较高。二是产业服务型。这种模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如鱼泉峪、向家台等村。三是是资产经营型。这种模式通过盘活闲臵场地、出租集体固定资产,实现村集体创收。如杨家界、宝月等村。四是财政补助性。这种模式主要是生态公益林等集体资源的财政补助收入。如黄河、土地峪、双星等村。
三、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统计数据来看,临近景区依托旅游资源的村居与偏远山区资源贫乏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差别太大。天子山、河口、龙尾巴、野溪铺四个和景区直接相连的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303万元,占总数的59.5%。而三家峪、文庄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印家山、车家山等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臵好的村,依靠旅游景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地理位臵偏远的村,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固定资产出租经济价值不高,自然资源开发有限,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12年许多村生态公益林的补助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大部分,各村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和联系单位的支持,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再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存在“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存在“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存在“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认为与其自我发展,不如国家扶持来得快。
基础薄弱,路子不宽。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臵偏僻,自身资源较为匮乏,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既无优势自然条件,又无新的发展出路,加之缺乏产业开发、资金运作、农业科技等支撑手段,导致村集体经济增收陷入“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的困境,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而且村级债务沉重,不能兑现在职村干部的补贴报酬、误工补助,连基本的村级组织办公经费都无法保障,缺乏多渠道、大数额、稳定性的收入来源。
能力不足,水平有限。近年来,通过“两推一选”选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直选村委主任,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上得到优化,素质得到提升,但是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发展经济本领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特别是一些村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考不多,精力投入不够;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思想不够解放,怕担风险,不能放开发展集体经济;加之近几年劳务经济发展很快,农村优秀人才严重外流,农村人才资源匮乏,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少数村干部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自律意识不强,尊重村民民主权利不够,集体资产管理处臵不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变卖、出租、发包集体资产全凭支部书记一句话,导致集体经济财务不清、管理混乱,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稳定。
扶持不够,投入不足。虽然不少地方采取部门挂村帮扶、下派村书记等方式来支持农村的发展,但许多部门在帮扶过程中往往注重农户个体,而忽视了村集体。不少帮扶部门只是在逢年过节对村上老党员、贫困群众搞搞慰问,送点物资,送点钱;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认识不足,只重视“输血”而忽略了村集体“造血”功能的建立完善。此外,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一些空壳村创办经济项目的门槛抬高,与先进村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主要原因。
一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臵、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情况调查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市完成村办集体企业转制,受此负面影响,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我市村庄分布在平原、半山区、山区,村与村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1.近郊村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如朗霞街道的新新村,通过创办蔬菜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年可收租金等65余万元。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2.山区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山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笋竹两用林、水果蔬菜基地和小水电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二)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对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第二,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根据有关政策,保护好、发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对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第三,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代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三)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从调查座谈体会到,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不论是近郊村、远郊村,还是山区农村,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尤其是对山区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的村,更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扶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活用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必须占有生产资料,而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留用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留给将来农村发展使用的土地。与其留着将来用,不如现在就用,迟用不如早用,早用早收益。在当前关键建设时期,必须突破僵硬的思维定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心保装,适度开发,早开发早发展。从干部群众的呼声来看,村集体占有10亩左右为宜,这样村均固定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维持村级正常运转。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活化土地使用权。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兴办企业或开展物业经营,获得土地使用收益。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城镇发展集体经济,从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用指标,给集体经济薄弱村2至3亩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并以最低价位在区位较好的城镇规划区内落实地块建设工商用房,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三是要建立新增工商税收分享政策。村级在村内或城镇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新增工商税收可按地方收益部分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村级收入的缺口。按工业集聚要求搬迁至其他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上缴税收,原所在村应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着力改变引进企业越多,村负担越重的局面,从而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分散在有关部门的涉农政策资金在扶持农村发展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且随意性较大。为此,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优化资金配置,规范操作,增强方向性,提高透明度。要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按一定比例加大对农村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绿化等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村级班子成员工资报酬,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
(四)化解村级债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
村级债务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阻力,要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切实减轻和缓解村级组织的负担,使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轻装上阵。一是增收还债。通过大力培植集体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提高还债能力。二是清欠还债。主要是加大对农民欠缴的“三提五统”和各项承包费的清缴力度,在清欠工作中,要坚持执行先党员干部、后农民群众的原则,在广泛动员的前提下,对有能力还款而不还的,必须利用法律手段收缴。三是降息减债。对于高息借款,不管原来达成什么协议,都严格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利率计算,由乡镇农经站统一换据,签订协议,或由政府进行适当贴息,以此减少村级负债。四是节支还债。严格核算享受误工补贴人员数量,减少工资支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办公费、报刊费、会务费等项目要实行限额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五是核销减债。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审核认证,经过核定已确定认为无效的债权债务,按法定程序予以核销。六是归责还债。对原村办企业向银行贷款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落实债务人,债务由企业承担并负责偿还;企业倒闭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处置,所得收入按法律规定偿还债务。
(五)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五、需要调整或出台的扶持政策
1.村级留用地政策。
2.村干部报酬逐步统筹。
3.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经费(正常运转经费)的补助政策。
4.发展物业经济的扶持政策。
5.村干部的激励、关爱政策的继续运行。(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6.由村级出资共建农村公共设施的收益回报机制。(水、电等垄断性行业)
7.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地利益保护政策。
8.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薄弱村和山区农村)
加大宣传,提高思想认识。集体经济薄弱,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不容忽视。要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存在的“发展集体经济不必要、不关心和畏难情绪大”的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主干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乡村两级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发展措施,拓宽发展门路,开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局面。
因地制宜,拓宽增收空间。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应从固有的思维圈中跳出来,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的观念,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广开渠道,走特色路。处于县城近郊、乡镇所在地、交通要道的村,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集贸市场、餐饮业、旅馆业、物流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城郊经济、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招商引资等项目。以种养为主的村,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而劳动力富裕的村,村两委可组织村民劳务输出,收取管理费用,增加集体收入;也可以组建有偿服务组织,通过传播信息、提供技术、种苗、营销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此外,为拓展集体经济增收之路,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可以以土地、农机、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入股,并承担生产服务费用,农户则以劳力、管理、技术入股,产品由集体收购销售后,按销售额的比例分红,实现社村与农户的“双赢”。
增强素质,提升发展能力。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班子,要有高素质的带头人。一是注重培养选拔。要注重把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选拔成村干部,注重村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将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里。二是注重培训教育。要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大规模地对现有农村干部进行素质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开放思想,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注重考核激励。乡镇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村干部到集体项目兼职,凡集体总收入、利税达到一定规模的,政府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强化管理,实现保值增值。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因而必须把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放在重要位臵来抓。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会计代管制,代管帐目,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二是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是要强化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开帐目,接受群众监督,解决账目不清、贪占挪用、滥支乱花等问题。四是要转变经营机制。集体资产保值要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从而发挥集体资产最佳效益。此外,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降息减债、节支还债、核销减债、归责还债等措施,有效化解清理出的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
加大扶持,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扶和支持,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集体享有基本生产资料的政策。就农村而言,土地是现阶段农村很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村级作为基层政权,维持基层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活化土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兴办企业、发展第三产业,获取土地使用收益。三是要建立新增工商税收奖励政策。村级在村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新增工商税收可按地方收益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村级收入的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四是要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对集体经济收入进行规范管理,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净吃光,培植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及农村“四荒”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社集体资金“社有乡管”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6、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篇: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状况,我们对全市9个乡镇18个行政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
究。
(一)村集体经济现状
全市九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91,034 人,户数50,208 户,农村劳动力89,443 个,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6,534.44元,其中:流动资产6553.3万元、林牧资产259.5万元、长期投资9720.6;负债总额为7,119.4元,其中:流动负债4078.4万元、长期负债3041万元;净资产为9,414.04元。2009年全市实现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48.9亿元,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436元。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特点
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收不抵支村较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收不抵支村101个,占全市村总数72%。在被调查的18个村中,收不抵支村12个,占被调查总数的67%。马桥河镇跃进村最具代表性,全村有农户826户,人口2,817人,耕地面积14000亩,帐外地面积10,000亩,村集体无村办企业、无五荒、无林地、无积累、无资源、无办公室,是典型的“六无”村。
2、村集体负债数额巨大,入不敷出村呈逐年增加态势。全市村级负债虽经近几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采取多种方式得到部分化解,但截止2009年底,仍然有7,140万元负债。马桥河镇跃进村,负债425万元,村民欠集体103万元,集体欠村民130万元。
3、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开支逐年增多。由于水土流失原因,很多村在农田水利建设、农田道路修护、挖濠、清淤等农业生产性开支逐年增多,特别是在林业事业区的村屯,水土流失现象更为严重。一场大雨有的村就要投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支出。在调查的18个村中,每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少则近万元,每年在2至5万元居多。兴源镇西村2008年用于农田道路修建支出多达9万元。
4、集体经济来源单一,支出项目多元化。农村税费改革后,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仅靠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家对一事一议普惠制奖励两项收入。全市村级靠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过日子的村有个,占全市村总数的%。福录乡东新村属于中型村,以该村2009年村财务收支为例,收入:(1)转移支付2.8万元;(2)一事一议普惠奖励0.2万元;(3)机动地收入2万元。收入合计5万元。支出:(1)农田道路修建支出0.6万元;(2)村干部工资支出1.04万元,(3)办公费支出1.6万元;(4)五保户及福利费支出0.98万元;(5)其他支出1.35万元。合计:5.57万元。收支相抵赤字0.57万元。
5、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水平低的村居多。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78个,占村总数的56%,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村50个,占村总数的36%;10万元以上的村13个,占村总数的8%。一些村收入很低,有的甚至没有其他收入。就全市总体情况看,一些城区附近的村、主干公路沿线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征地和争取的项目资金。而一些地处偏僻又无资源优势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经济发展空间无法拓展。我市属于农业市类型,多数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除了种植业,其他产业发展捉襟见肘,种植业也多半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一缺少可开发利用资源,二缺少便捷的信息技术渠道,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表现出资金缺乏、资产有限、债务沉重、融资困难、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招商引资无优势等软硬件方面的差距。大多数村只能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限的财力难以长期支撑,不少村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又产生新的债务。
2、村级领导班子创新发展能力不强。据调查了解,凡是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其班子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带动能力相对较低,发展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一是干部整体素质较差,文化、年龄、知识结构欠佳;二是思想僵化,观念滞后,没有开拓创新精神;三是班子主要成员短期效益意识强,缺乏长远打算;四是村委会三年换届制,造成村干部任职时间短,新入选的村干部,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刚干点事,第三年就得做下去的打算。实践证明,越是村干部更换频繁的村,村经济实力就越差;五是有的班子不协调,不团结,软弱
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难以发挥对农民群众的带动作用。
3、如何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无招破解。经调查,全市所有村级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没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缺少切实可达的目标,缺少操作性较强的措施,更缺少深入扎实的工作。在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上没有想法、没有办法、没有动力、没有决心,问题想得少,实事办得少,进而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慢、管理水平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晰,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4、考核村干部目标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不能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调查中,村干部普遍反应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村三职干部工资普遍在4,500元左右,月平均不足400元,很难把村干部的心思拴在工作中,让村干部一心一意地想事业、干事业。从各乡镇对村级目标考核机制上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难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干好的也好不到哪去,干坏的也臭不到哪去,经济上没有多大的便宜,也吃不到太大的亏,好与不好差距不大,因此,造成村干部想事、干事、干成事没有标准、没有动力、没有压力。有些村干部凡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集体利益考虑不多,该办的事不办,能办了的事情办不了,已经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当家理财功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债台高筑,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经济发展活力萎缩,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降低了村领导班子的威信,形成恶性循环。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行为。一是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乡(镇)、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票据使用和会计档案管理;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等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建全农村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民主理财监督等管理制度,实行集体资产流失亏损责任追究和增收节支奖惩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健全村集体的管理决策机制,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四是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提高村务公开质量,增加监督实效,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农村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充分发挥他们在村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同时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农村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经济业绩考评机制,激励村干部想招干事。按照村型大小和原始经济状况,对村三职干部确定经济考核指标,对发展集体经济有贡献的村干部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经济考核指标甚至给集体经济带来损失的要进行处罚。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要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切实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落到实处。
(三)全面拓展增收渠道,加大村级财源建设。一是加大帐外地清查力度,把帐外地收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村集体经济增收一项主要经济来源;二是加大欠款回收力度,积极做好农户欠款回收工作,与欠款农户协商,作出还款计划,签订还款协议;三是加大盘活集体资产力度。按照三资清理后的数据,把村集体房屋、场地、房号、城镇建设预留地以及五荒、林地等资产全部登记造册,按照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规定采取依法出租、出售或承包等方式把资产盘活。四是加大机动地管理力度。把机动的承包管理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清理整顿机动地低价长期发包的不合理合同,增强机动地管理的透明度,努力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第五篇: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
陈垣霖 2013级农村与区域发展 21131233001 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很大。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区域性农村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在分配上实行一定程度的按劳分配的集体所有制经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较大突破。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演变过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变了原来集体经济集中经营、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管理体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在承包制下,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首先,它扩大了农户的经营自主权,使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源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利用;其次,它突破了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坚持基本生产资料如土地、重要自然资源和农田水利设施仍归集体所有,同时保留了某些必要的集体经营,如制订生产计划,管理使用大型农机,兴建和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安排国家和集体用工,统筹协调和实施不同程度的统一经营项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但由于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村集体经营的比重不大,集体的实力较弱,这就需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充实集体经营的内容,增强集体经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全国各地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大力发展集体统一经营和乡村企业,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出现了乡村办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由农业向工、商、建、运、服务多产业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向更高层次跨越。随着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入了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经营形式,打破了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断发展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外国企业合 作,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组合,出现了一大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新型集体经济形态。
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的划分,农业专家王景新在对我国新形势下农村村域经济发展进行的大量调研之后提出,我国农村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经济实体,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一,农户家庭经济继续维持村域经济主体的地位;其二,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在东部及一些发达村域,集体经济能力逐年增强,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其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企业合作与合伙企业)及私营企业等在村域内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它的资本积累和收入能力正在赶上或超过农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中最具备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指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的模式对经济效率具有重大的决定性影响,同样的资源享赋和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将取得不同的经济绩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入了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发展模式,打破了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断发展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外资企业的合作,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组合,出现了一大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集体经济形态。从全国来看,主要形成了苏南模式、华西模式、珠江模式、南街模式四种比较成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许多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广东省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模式:(1)征地补偿收入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各种开发园区和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这些地方的村社将征地补偿收入作为启动资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毗邻港澳台等有利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兴建厂房商铺出租、创办乡村集体企业等多种途径,运用股份制、租赁制、承包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行政手段扶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东南西翼和粤北山区的贫困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扶贫、领导挂点扶贫、工作队驻点扶贫、部门挂钩扶贫及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输血造血。(3)自我谋求发展型。这类村庄具备基本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的山林、水电等可供开发利用的集体资源,村庄领导班子团结有力,主要通过开发集体资源依托龙头企业,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制度和结构上的缺陷,并由此导致了其功能上的障碍。
一、制度缺陷问题。(1)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现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仍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模式,即乡村两级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和计划色彩。土地所有权 归属不清。农村土地制度是当前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制度不清是核心。因为农村土地从理论上属于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不具有最终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没有利益保障,也没有土地证等土地界定证明。民主管理难以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民主管理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虽然一些地区采取许多措施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进程,如财务公开制度、村民选举制度等,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结构缺陷问题。管理结构混乱,职责不清。乡镇和村两级都是独立的主体,其职责应是明确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和村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村一级根本没有独立性,村级行为就是执行乡镇任务。由于没有制度约束,乡村两级权责分不清,管理交叉混乱。组织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乡(镇)、村和农户是三个独立的主体,有着各自的行为目标,而乡村级目标因各个领导不同而具有多变性,导致农户与乡村级目标经常出现矛盾,致使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低下。功能障碍问题。任璨体经济组织职能弱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的集体经济组织处于一种松散或半松散状态,其组织和联合功能几乎丧失。集体经济组织不能代表广大农户的利益,也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更不能为广大农户谋利益,农民对集体组织十分不满。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沉重,失去了。统。的功能。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但由于认识的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分。轻。统。的思想,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在推行联产承包责
任制初期,许多地方将集体资产分光、吃净,有的地方集体资产无人管理,浪费严
重。许多集体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加上各部门收费繁多、政府平调以及农户 对集体欠款等。空壳村。现象比比皆是。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举措
1、观念认识转变:重新定位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并不是要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更不是否定家庭经营,而是倡导新型的、股份制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十五大报告曾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发展。从而明确了集体经济的实质,即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强调的是共同劳动,共同积累,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强调的则是劳动者拥有产权,按资分红。然而,过去我们只承认了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弱化以至否认了集体经济还具有劳动者资本联合的特征。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赋予集体经济新的内涵、新的定义,就是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推行股份合作制,坚持土地股份化,农民股东化,产权明晰化,经营股权的原则,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股份合作制是在家庭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要素联合,重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乡镇集体企业由承包经营走向资产经营和产权改革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按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实践。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坚持搞市场经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和重新构建了农村的微观经济组织。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家庭经济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和克服家庭组织难以适应扩大生产规模之弱点,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来发展生产要素的联合和重组,协调由资产联合、重组形成的新的经济关系。因此,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合作制,是改革进入产权领域的需要,也是集体经济进行产权改革的新形式。
2、人才管理创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村级管理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有大批大公无私、责任心强、有经济头脑和组织协调与指挥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应该提高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的村干部质量,为保证候选人的质与量,村级干部候选人不应被动地服从本村有什么人选什么人地状况,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有一定人才储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的复杂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土生土长地本乡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便日后可以通过村民选举的方式当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
3、组织载体创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双层经营体制的载体,坚持农村公有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不少地方采取乡党委乡政府乡经联社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一般是村支两成员兼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农村经济组织与村级党政组织高度重合,形成了所谓的一套人马(村庄干部)三块牌子(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中间站着一个人(支部书记主持全局)的党政社三者同构的格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的是经济管制功能,从而不能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改变过去以管制为主的职能,转变为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服务型组织。
4、产权制度创新: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转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是,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过去那种村社自然人天赋产权式的公有制为劳动者的份额共有制,实现集体资产在成员间的份额共有。词较理想的形式是社区股份合作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农民在这种新型集体经济中的财产份额是量化的、清楚的,即所谓产权明晰,不像旧模式的模糊;甚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也可以股权化,为土地承包权的股权化流转建立制度基础;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边界也是确定的,不像传统模式的生在哪个村,上了户口就自然是集体成员,天赋产权,生不带来,离不带走的村社社会所有制。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这样的改造之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延伸到乡镇一级联社,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乡镇一级联社实际上更像一个由各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经过这样的改革,就形成了新的三级体制:村级是基本环节,往下把农业生产承包到户,往上实行股份制联合,发展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乡镇层次成为二、三产业的集聚地,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而与农村城镇化衔接不好的问题;中间的村级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承上启下。在一般农业地区,村级经济组织实际上就是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体制的本质是农户(承包户)加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加乡镇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或联社)。通过这种社区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旧模式的地域封闭性问题,其成员可以有条件地进出。城乡之间的相互流动,由于财产己经股权化了,也便于通过分配机制和股权的有条件流转进行调节。所以,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适应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对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要求,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要求,可以通过社办公司的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对接,与城市经济对接,不论是农业产业化企业,还是城市二、三产业企业,都可以参股、持股进行合作,也可以在企业层面进行兼并、合并。这样的制度安排,也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当前农村地区,集体资产主要是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的分散的经营方式。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在已经调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人地矛盾、人均分田与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等。在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承包期的同时,必须适应农村社会分工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延长土地承包制与促进土地流转的辩证统一关系。延长的目的是保护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利,是流转的基本前提,流转则是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权利,是延长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适应社会分工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重新组合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租赁等组建新的土地经营实体,推行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