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3:1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

浙劳社就〔2008〕91号

各市及义乌市劳动(人事劳动)保障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国人在浙就业管理,适应当前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现就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当持职业签证入境,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鉴于公安机关已停止办理外国人持护照入境改签职业签证,经研究,决定停止执行原对部分来浙就业外国人直接办理就业证的规定。外国人来浙就业,一律凭《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等有关证明和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并获得职业签证入境后方可办理就业证。

二、办理程序

除因在浙新设立代表机构而持访问签证入境的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仍可直接办理就业证外,其他首席代表、代表,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证明和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职业签证。各市劳动保障部门对上述人员,还应根据我省对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派驻人员的其他规定进行审批并办理就业证。其他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和职业签证的程序不变。

三、有关要求

外国人来浙就业一律持职业签证入境后方可办理就业证,是我省外国人就业管理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将有效改变以往情况难掌握、实际难操作的被动局面,有力提升依法行政和管理水平。各市要加强宣传,积极争取有关领导的理解支持,认真做好用人单位的政策解释工作,确保政策调整的平稳过渡。

以上规定,自本通知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2006-10-16

印发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局):

现将《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厅反映。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促进充分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府 [2006] 3号)精神,制定本试行办法。第二条本省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适用本试行办法。本省转移(或准备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就业(含自主创业)的外省劳动者的就业(求职)登记,适用本试行办法。第三条实行全省统一的《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全程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状态。《手册》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合法就业、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及其他政策待遇的凭证。

第四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委托本地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并纳入本地失业、就业统计系统和就业目标工作考核范围。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手册》的核发和就业、失业登记具体工作。

省属及中央驻穗单位流动就业人员的《手册》核发及管理工作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

县(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就业服务机构在办理就业或失业登记手续时,应将劳动者就业或失业变更情况如实在其《手册》进行登记,同时通报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参保手续及审核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时,应先查验其《手册》和就业或失业记录;对未办理《手册》的,应要求其办理后才予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第六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年审时,应查核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办理《手册》情况,对未为招用人员办理《手册》的.不予通过年审。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与管理

第七条《手册》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样式(见附件),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核发。核发《手册》的条件及所需资料由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印制《手册》所需经费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会财政部门协商解决。

第八条《手册》编号格式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订。编号由18位数字组成,前2位是广东省代码(44);第3至6位为《手册》发放地市县(区)行政区域编码,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代码》编排;第7至8位是发放《手册》的街道(乡镇)代码,由各县(区)统一编制;第9至10位为发证年份代码;第1l至17位为顺序码,标注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当年所发放《手册》的顺序号;第18位是《手册》发放对象户籍校验码,0代表广东省户籍居民,l代表广东省外户籍居民。

第九条本省户籍劳动者初次办理就业、求职或失业登记的,由其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并核发《手册》。外省户籍劳动者在广东初次就业、求职登记的,由就业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并核发《手册》。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外省户籍劳动者),其《手册》由用人单位向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

第十条《手册》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通行使用,凭《手册》享受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劳动者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只能持一本《手 册》和使用唯一的编号。《手册》有效期为发放之日起至退出法定劳动年龄之日,期间更换、补发《手册》时,编号不得变更。已持有《手册》的外省劳动者离开广东省后再次入粤就业的,应使用原《手册》。

第十二条《手册》采用实名制,限持证本人使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其《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已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手册》由其本人保管。

第十三条本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持有的《手册》应进行审验。由失业人员本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和《手册》到发证机构办理审验手续。未经审验的,失业登记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手册》遗失或损毁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报失和申请补发。《手册》不得转借、转让、涂改,否则视作无效。

第十五条出现下列情况的,由发证机构注销其《手册》:

(一)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二)工伤或其他原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其他符合注销条件的。

第十六条《手册》可与社会保障卡配套使用。社会保障卡的数据标准参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和广东省社会保障卡标准,具体样式及发放管理办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规范我省社会保障卡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4]35号)执行。

第十七条《手册》的发放、登记和管理应统一使用全省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电脑化管理和全省联网运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受委托承担《手册》登记管理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机构应及时将《手册》的发放、登记、管理和劳动合同签订、终止或解除等情况录入全省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就业登记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劳动者自主就业应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新招用或续聘人员,应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并为初次就业人员申请办理《手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7日内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并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手册》送交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应提交如下资料:

(一)劳动合同(原件);

(二)被录用人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被录用人员的《手册》或社会保障卡;

(四)属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出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到其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备案手续,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属自雇型就业,包括自己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持《手册》或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办理;

(二)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办理;

(三)属初次就业者应先申请办理《手册》。

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停止就业后30日内,应持《手册》到其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失业登记

第二十二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本省城镇户籍无业人员,应按以下程序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一)属新成长劳动力的,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未办理的应先申请办理)或社会保障卡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二)由就业转失业的,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原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或原单位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三)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停业人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及工商部门发给的停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或原企业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四)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和原就业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无业证明办理。

第二十三条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其《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就业状态”栏目中登记为失业,并在《手册》上加盖印章。

第二十四条《手册》或社会保障卡中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有关待遇的凭证。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有效记录,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相关扶持政策;

(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凭失业登记记录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手续。第二十五条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作退出失业登记处理,《手册》上的失业登记记录失效。

(一)已被用人单位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了录用备案手续的;

(二)被用人单位录用、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

(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

(四)退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已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且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七)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3个月未进行求职登记的;

(八)已入学、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

(九)其他经审核确认处于非失业状态的。

第五章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原来已有个人档案的,应在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后20日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他档案代管单位转到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存档。第二十七条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和健全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对登记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技能水平、就业愿望等情况建帐造册登记。第二十八条失业人员就业、入学、入伍、户口迁移时,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档案管理机构办理个人档案转出手续。

第二十九条失业人员临时就业、灵活就业、申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到其他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档案管理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三十条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受表彰或因违法被处罚、判刑、劳动教养的,其就业档案管理机构应将有关资料归人个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有关职能部门需调阅失业人员档案的,应持有效证明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调阅手续。

第三十二条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机构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试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此前制定的本省有关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此试行办法为准。

第三十四条全省统一的《手册》从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行。原《外来流动人员就业证》、《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各地制作的失业证、申领失业保险待遇证明从2006年12月1日起不再继续发放。上述证件(证明)在2006年检时更换为统一的《手册》,年检后上述证件、证明即行失效。

第三十五条各地级市可根据本试行办法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篇: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单位:

为贯彻实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6)48号),我们制定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全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我们反映。

二○○六年九月十九日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6)4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

1、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两个确保”的要求,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落实当地政府负全责的责任,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保发放”的长效机制。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筹措机制,确保做实个人账户后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对当期发放有困难的县市,由当地财政给予补助。

3、完善省级调剂基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建立对困难县市的考核激励机制,按照目标责任与省级调剂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对困难县市实行调剂补助,确保困难县市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4、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的范围对象,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城镇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为参保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经济较发达县市要在巩固基本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向全覆盖推进;困难县市要创新工作思路,落实目标责任,加大扩面力度,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中间县市要摸清底数,排出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5、从2006年1月1日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统一调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县市,缴费基数一步到位有困难的,可分3年过渡,2006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2007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90%,2008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95%,2009年起全部到位。有条件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在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至300%之间确定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

6、各地要进一步落实“4050”人员和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为他们参保缴费创造条件。

7、要重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用人单位要继续按时足额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减轻农民工个人缴费负担,允许农民工按照“双低”的办法参保缴费,退休时按照“双低”办法享受基本养老待遇。各地要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

8、本省城镇户籍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社保机构核准,可适当延长缴费年限,延缴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延缴期间本人必须按月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延缴后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一次性支付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9、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参保人员当年应缴未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经社保机构核准,非本人原因造成的,允许在次年4月30日前一次性补缴,补缴的基数为补缴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补缴的比例为补缴时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补缴的养老保险费按补缴时规定的个人账户记入办法和规模一次性记入补缴时的个人账户,并按补缴时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补缴年限的缴费指数。

三、调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

10、从2006年1月1日起,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本人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目前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尚未达到8%的县市,从2006年1月1日起要统一提高到8%。

11、各级社保机构要加强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认真做好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记录,清理核实个人账户信息,及时纠正个人账户记账不全、不规范的做法。

12、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转移时,各级社保机构要按浙社险(1999)66号文件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转移手续,其中1998年至2005年期间个人账户规模按当时记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规模(含补缴以前的个人账户)按8%转移,同时转移参保人员历年缴费工资和实际缴费指数信息。

13、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范围转移时,各地应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办理转移,转入地社保机构应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不得以各种理由设置转移条件。凡不符合省规定的转移政策,应予纠正。

四、调整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14、“新人”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即“新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从核准退休的次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用公式表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员本人退休时历年缴费工资指数(含视同缴费年限的替代指数)的平均值。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按《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见附件一,下同)执行。

15、“中人”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浙政(1997)15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2010年12月31日前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0年和2011年1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中人”,退休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用公式表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计算公式与上款相同;

(2)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7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997年底前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式中1997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员本人1997年底前历年缴费工资指数(含视同缴费年限的替代指数)的平均值。

16、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

浙政(1997)15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的“新人”;浙政(1997)15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2010年12月31日前缴费年限满10年和2011年1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中人”,经县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又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退职。退职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与退休人员相同。

17、按“双低”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根据浙政办发(2003)59号文件规定,按“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办法参保的人员,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全部由参保人员本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参保人员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计算:

(1)1998年1月1日后参保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上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乘以缴费系数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用公式表示: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系数×全部缴费年限×1%;

缴费系数={正常缴费年限+∑[(低标准缴费企业费率-划入个人账户比例)÷(当地同年企业正常缴费费率-划入个人账户比例))}÷全部缴费年限之和;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与正常缴费人员相同。

(2)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正常缴费人员相同。

18、上述公式中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计算到月,缴费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19、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原办法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正常调整办法。

(二)调整相关养老保险政策

20、为使基本养老金新老计发办法平稳过渡,设置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办法与老办法进行对比。按老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凡执行浙政(1997)15号(或浙政办发(2003)59号)文件规定的,计算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时的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封定在2005年。

21、过渡期内退休(退职)的人员,基本养老金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的原则,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高出部分按一定比例予以封顶限制,封顶限制的比例逐年增加,具体由省劳动保障厅在每年年底根据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养老金调整等情况公布次年的封顶限制比例。2006年退休(退职)的人员,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高出部分按30%予以封顶。2011年1月1日后退休(退职)的人员不再实行新老办法对比,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新办法规定的标准发给。

22、未按规定按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中断缴费人员,在退休(退职)计发基本养老金时,其计算基础养老金中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应计入中断缴费年限的指数,中断缴费年限期间的缴费工资指数为零,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断缴费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全部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之和÷(全部缴费年限+中断缴费年限)。

全部缴费年限指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全部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之和=参保人员本人退休(退职)时历年缴费工资指数之和+参保人员本人视同缴费年限×统筹地的替代指数

23、对1997年12月31日以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等称号、2006年1月1日后退休仍保持荣誉的参保人员和1997年12月31日以前获得科技成果奖等奖项的高级专家、2006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以及1997年12月31日以前从事井下、高温、有毒有害工作累计满5年以上、2006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继续按浙政(1997)15号、浙政办(1986)54号、浙政发(1993)227号文件规定实行增发一次性补贴,一次性补贴的计算公式为:

劳动模范一次性补贴=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增发比例×180;

从事井下、高温、有毒有害工作一次性补贴=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增发比例×120;

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一次性补贴=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增发比例×180。

24、“新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中人”2010年12月31日前缴费年限不满10年和2011年1月1日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25、参保人员在当年尚未公布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前达到退休(职)年龄的,有关部门应及时为其办理退休(职)手

26、继续执行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保障制度。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确定。凡企业退休人员当年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数额低于最低标准的,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补足。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参保人员,退休后不能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

(1)按照“双低”办法享受基本养老待遇的人员;

(2)中断缴费的人员;

(3)退职人员;

(4)执行“前补后延”的人员;

(5)本办法实施后未按省里统一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6)上年已按规定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

27、“协缴”人员及参保人员失业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享受企业退休人员同等标准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其所需费用在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如参保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所需费用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五、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28、根据我省实际,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从2006年1月1日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1)做实个人账户的基本原则。做实个人账户要实行老中新分开,即:以2006年1月1日为分界点,之前已退休的,退休前已有账户不做实;已经参保尚未退休的人员,以前没有做实的个人账户不再做实,以后缴费逐步做实;之后参保的人员,个人账户从参保缴费开始逐步做实。

(2)做实个人账户的目标。根据各地基金结余和财力状况,对2005年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起步比例为3-5%,今后逐年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一步做实到8%;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下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比例由当地政府确定。

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做实个人账户后,各地要根据财力可能给予适当补助。今后,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历史隐性债务。

(3)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运营。个人账户做实基金应与社会统筹基金实行分别管理,两项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

(4)做实个人账户指导性意见及具体操作办法另行制定。

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

29、根据《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省政府令第188号)的要求,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实行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职工个人按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单位缴费与个人缴费分核办法,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五费合征”,努力提高征缴率。

30、凡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报养老保险费的单位,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地税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要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31、逐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各地不得擅自扩大统筹项目和出台调整计发办法的政策。

32、各地要不断完善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办法,建立制度,定期审验,严格查处欺诈冒领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行为。

33、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或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混设。

3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构建设,调整充实专业人员,完善协同监管机制,保证基金管理监督制度的落实;加强内部监督,制定内控监管办法,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基金的安全。

35、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的意见》(浙政发(2004)36号)精神,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

七、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36、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基本养老金的具体调整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共同制定。各地不得擅自出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的政策。

八、积极发展企业年金

37、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企业人才的竞争,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各地要积极推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具有相应经济负担能力的企业,经过集体协商,建立企业年金。

38、企业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制定的企业年金方案,应严格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劳社老(2006)22号)规定执行,做好企业年金方案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备案工作。

39、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建立的企业年金,其所需费用在不超过本单位工资总额5%范围内列入企业管理费用支出。

40、各地要加强对企业年金受托机构、托管机构、账户管理机构和基金投资机构的监管,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运作,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九、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41、要高度重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加大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力度,使全部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

42、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的要求,落实工作条件、充实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推进街道(乡镇)社区的工作平台建设。

43、要不断拓宽社区管理服务内容,建立起规章制度完备、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满足退休人员多层次的需要,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能力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44、各地要高度重视社保机构和经办能力的建设,规范社保机构的名称、性质和职能,切实解决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抓好社保机构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我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十一、其他

45、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省统计局核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

46、本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47、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先预付一定数额的基本养老金,待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正式公布后再为其核定基本养老金,预付的差额部分予以多退少补。

第四篇:浙江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工

龄计算问题的通知

[ 作者:工资处来源:宁波人事编制点击数: 923时间:2007-10-23 09:47:00 ]

浙人薪〔2000〕105号

各市、县(市、区)人事局、劳动局(人事劳动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的若干规定》(浙政〔1999〕4号)第十条 “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回 国参加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其配偶,其重新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可与出国前的工龄合并计算为连 续工龄,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计算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的规定,现就获得硕士、博士 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工龄计算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在机关、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己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其攻读该 学位的规定学制时间均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二、提前获得学位的毕业研究生,按攻读学位的实际时间计算;延期获得学位的,按该学位 的规定学制时间计算。计算工龄的起始之月,正常入学的,统一按入学当年的9月1日(春季 按2月1日)起计算;非正常入学的,按实际开学之月起计算。

三、获得学位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按被单位正式录用报到之日算起。

四、现已离退休的人员,其获得学位的规定学制时间也可计算工龄。

五、回国参加工作的留学人员的配偶,因出国陪读或探亲未及时返回而被作自动离职处理,现随留学人员回国参加工作的,其重新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可与出国前的工龄合并计算为连续 工龄。如在出国陪读或探亲期间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其攻读该学位的规定学制时间也可计 算为连续工龄。

六、未获得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再获得硕士学位的,其攻读研究生的规定学制时 间,不能计算连续工龄。

七、获得学位后增加的工龄,填写表格时需在备注栏中注明。

八、获得学位后增加工龄,以及由于工龄变动需要处理工资和退休费的,省级单位由省级主 管部门审批,其中,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由于工龄变动需要调整缴费年限及养 老金待遇的,需经省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各市、县(市、区)如何审批,由市、县(市、区)组织、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商定;省管干部由省委组织部审批。

九、本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在此之前与工龄有关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不予追补。

二○○○年六月十四日中共嘉兴市委办公室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

《嘉兴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

年休假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

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嘉兴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管理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嘉兴市委办公室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7月8日

嘉兴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带薪年休假管理办法

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

为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第514号令)、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事部第9号令)和浙江省人事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发[2008]67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年休假对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满1年以上的工作人员,享受带薪年休假(简称年休假,下同)。

二、年休假假期

1、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年休假5天;

2、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年休假10天;

3、工作年限满20年的工作人员,年休假15天。

上述工作人员从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的次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年不享受年休假

1、依法享受寒暑假,且寒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请事假累计超过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工作年限满2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上述2、3、4、5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则下一的年休假不再享受。

四、有关问题处理

1、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和按规定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依法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的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补足其年休假天数。

3、交流调动人员的年休假,由单位根据原单位出具是否已休年休假的证明进行安排。如原单位已休年休假的,交流调动的当不再安排;未休或已休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统筹安排休年休假或补足其应休天数。

4、工作人员的年休假假期一般在当集中休完,也可以分段安排,年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受影响。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年休假的工作人员,经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但是,对工作人员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本人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括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

5、机关、事业单位已安排年休假,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或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工作人员,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五、实施工作要求

1、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休年休假,并督促安排好其他工作人员的休假,以确保年休假制度的落实。市领导的休假,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安排机关干部年休假有关问题通知》(浙委办[2000]57号)做好备案工作;各县(市、区)党政正职领导的休假,由市委、市政府批准,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备案,其他领导的休假,报县(市、区)委批准;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休假,由市分管领导同意,报市委、市政府备案。

2、各部门、各单位对本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工作人员全休和部分休年休假的人数,必须控制在本部门、本单位总人数的30%以内,支付工作人员应休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按现行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部门、单位在次年第一季度兑现,所需经费在部门预算经费中解决,财政不另行安排。

3、机关、事业单位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工作人员本人意愿,按照“AB”岗工作制要求,合理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年休假计划,确保工作人员享受年休假,避免出现工作人员集中年休假或休不了年休假。

4、本办法从2008年1月起执行,未尽事项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附:机关事业单位发放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审批表

第五篇: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管理的通知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管理的通知

(浙劳社劳薪[2006]181号)

各市、县(市、区)劳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工时管理,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省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特点不能实行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可以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二、用人单位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者,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劳动者;

(二)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劳动者;

(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

三、用人单位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者,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劳动者;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劳动者;

(三)其他因生产工作需要,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

四、用人单位要求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应在取得本单位工会组织同意的基础上,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实施。申请时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特点,要求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理由;(2)用人单位上工时执行情况,加班加点工资支付情况;(3)申报岗位及职工人数;(4)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需要说明以周、月、季或年为计算周期的理由;(5)保证劳动者休息休假和加班加点工资按规定支付的具体规定;(6)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期限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期满或劳动合同提前解除的,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规定。

2、《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表》;

3、营业执照或社会保险登记证复印件;

4、工会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意见。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应当提交由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所涉及职工选举出来的职工代表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书面意见,以及职工代表的劳动合同和选举决议。

五、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规范审批程序,并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1、详细审查用人单位申报的书面材料。

2、根据具体情况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核查。

(1)详细调查核实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特点、工时制度、工资制度及加班加点工资支付等情况,核实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涉及的人员数量、具体作息时间情况。

(2)听取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的意见,并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职工代表进行座谈,座谈会应有记录,记录应有职工代表签字。

六、审批的有效期限为一年。有效期满后仍需继续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必须重新办理申报审批。

七、对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明确其工种(岗位)和人员,不得擅自扩大范围。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在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确保职工的休息和休假权利。

八、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工作时间不确定,无法实行加班加点制度,其工资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的工资制度,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完成劳动定额情况计发。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不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不低于工资的150%的标准支付工资报酬。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不低于工资的300%的标准支付工资报酬。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期满终止或提前解除的,用人单位应当对这部分劳动者的超时劳动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九、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对于从事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每日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十、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用人单位执行工时制度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工时制度规定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作出处理。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发布部门:浙江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6日 实施日期:2006年12月26日(地方法规)

下载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外国人持职业签证入境就业规定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