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雪晶
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4期前言
第二篇: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
2、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在教学活动中,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会话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句型时,我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我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我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我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往。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在整个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此时德育便融汇其中。
3、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德育教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作为英语教师,我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第三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马秀云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接受品德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将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德育则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但在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深深地体会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德育”,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也包括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常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和谐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的活动,即德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德性的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二、挖掘教材元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获得充分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在学习动物“dog、pig、duck、tiger、lion”等单词
时,光学这些单词并不难,但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在教学实践,我采用戴动物头饰让学生扮演动物并学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再通过活动挂图分析、对比,使学生能对保护动物的行为表示赞赏,对有文明行为的小朋友表示喜爱,对不爱护动物、不文明的行为表示不赞赏,并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而运用学会的新句型和语言知识培养起正确的道德情感和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热爱小动物,并愿意和动物交朋友这种美好的感情和兴趣,培养了正确的道德情感。
三、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德育强调: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实践着的是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程对英语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虽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法,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只要我们能细心捕捉教育契机,“人为本,德为先”的教育思想之花就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姿!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 内容提要: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探寻与传授。
关键词:二者关系 中西文化差异 背景中探寻并传授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在交际活动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不仅表示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和经济等知识文化上,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则等交际文化的相异更会产生交际中的文化障碍。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试举例如下:
1.交际场合中通常用的称呼语、打招呼、称赞和致谢等用语,在中英两种语言的使用上存在不少差别 英美人的名字结构跟汉语名字相反,其形式是名+姓,如Bob+White, Bob是名,White是姓,可称呼Bob或Mr White, 不叫White或Mr Bob。Sir(先生)和Lady(女士)一词不跟姓使用,直接用于称呼,香港人常说的Huang Sir, Li Sir等其实也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称谓的。有学生称教师为“Teacher Li ”,事实上在英语里teacher一词是职业(occupation),而不是称呼,正如汉语中不称“李工人”、“胡农民”一样。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 Mr /Mrs/Miss„,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还可以直呼其名。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博士学位的人称“Doctor××”。我们还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 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 grandfather”,而“ grandmother” 既指奶奶亦指外婆,简单又笼统。而中文“ 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 英文中的“ un-cle” 和“ aunt”。对应于中文的“ 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 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表示同辈的“ cousin” 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除“ dad,mum,grandpa,aunt,uncle” 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年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 Mr.” “ Mrs.”男子统称“ Mr.”,称已婚女士“ Mrs.” 未婚女士“ Miss”。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比较喜欢问“吃饭了吗?”“去那里?”“上班呀?”如果缺乏招呼语方面的知识,常会以英语套出这样的句子:“Have you eaten?” “ Where are you going?”
“Are you going to work?”„„这样的问句往往会令外国人尴尬。在他们看来,这种问话是希望得到对方真实的回答,而不是客套的招呼。尤其是问吃饭与否,常表示间接邀请一同进餐,有时还意味着希望交异性朋友。英语国家人士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便问,见面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所以他们总是说:Hi /Hi,hello!/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night!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 Very well,thanks.What about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yes,it’s a lovely day.在对待称赞方面,东西方民族的反应互不相同,西方人直率而东方人谦逊。曾有这样的例子,外国人称赞一位中国朋友:“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你的英语很好。)这位朋友很谦虚,忙说:“No,I don’t think s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没有,我的英语很差)。外国朋友听了心里很不愉快,交际无以继续。其实,对此类恭维和称赞,尽可以放心接受,大可不必自贬:“啊,还不行,做得不好„„”,回答一句“Thank you.”“Thanks.”“Thanks a lot.”便可以了。
2.“礼貌”的语言不礼貌
有些结构完全正确,在汉语体系中非常得体礼貌的用语,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却是很不得体的,甚是无礼,会引起对方误解或反感的,比如:吃饭离席时我们常对同桌的人说:“慢用,慢用”,这是很文明、礼貌的用语。但如果对英美人说“Eat slowly, eat slowly”,他们会以为你是在暗示他吃得太快,要放慢速度而感到恼火。当别人为我们的帮忙道谢时,我们常会客气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如直译为“No, thanks.It’s my duty”或“I ought to do that.” 对你的感激便会大打折扣,别人以为我们的帮忙并不是出于本意。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离开时向别人告别时,你只需说:thank you for your help,I think I should go now.有些话语不一定会伤害感情,引人恼怒,但不符合使用习惯,例如一些电话用语:“你好!是陈先生吗?我是小李。”,但在英文里不直说:“Hello!Are you Mr.Chen ? I’m Xiao Li.”,而要说:“Hello!Is that Mr.Chen? Xiao Li’s here”或“Xiao Li is speaking.My name is Xiao Li.”。在交际时,把本族语直套进外语中使用,有时会闹出笑话来。
3.禁忌内容不同
中国人在交际中常会就家庭、孩子、收入等问题进行交谈,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这种谈话往往能产生一种亲切的气氛,达到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的目的,而英美人士一般认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都属于个人隐私(privacy),在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的行为。就如英语的一句谚语所说: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意思是:一个人的家即是他的城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人并不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住在乡村,少数住在小城市,他们聚族而居,经常见面彼此关照,几乎无话不谈。而这些现象在西方的工业社会里却很少见,人们独立意识强,互不干涉、很注重隐私。不管是城市里还是在农村,都是 “Good fences makes good neighbor.(好篱笆创造出好邻居。)”因此,当与英美人进行交谈时,要选择适当的话题,避免问一些诸如:“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 How much is your watch?”、“ Where did you buy your shoes?”等问题,但可以就工作情况、住房问题、天气情况、兴趣爱好、体育活动、赞美家乡、节日与旅行等话题进行谈论。
4.同一种语言形式表示不同的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表达;同一种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内涵。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神圣、伟大、尊贵和强大的化身,帝王独霸“龙”字,如“龙体”、“龙袍”、“龙身”等,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但在英语中“dragon(龙)” 的含义被引申为“fierce、shy、treacherous person(凶恶、残忍、狡诈或虚伪的人)”,难怪外国人对“the descendant of dragon(龙的传人)”大惑不解了。把人喻为“狗”在汉语中来说是很具有侮辱性的话语,但英美人说到“dog(狗)”有时是带有喜爱、亲昵的感情。如:“You’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类似这样的表达完全没有恶意的。
有这样一个交际误会:中国导游带美国的客人参观古迹。她用英语详细介绍。正到精彩处,被一位年轻美国朋友打断:“You don’t say so.” 导游很尴尬。以为讲得不好,只好停下来不讲。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你不要这样说了”,而是“你讲的是真的吗?”,“是这样的吗?”有惊讶、赞许之意。可见文化背景不同,相同的词语或话语有时会代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含义或思想感情,望文生义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5、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 please!”或“Thank you.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 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主人:Thank you.I’m glad you like it.(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到英美人家里做客,也客气一番,结果他们请你一遍,至多两遍,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英美人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Are you sure? It’s no trouble.”(“真的不要吗?一点也不麻烦的。”)注意,这可是最后一请,如果你再客气,只好去喝西北风了。此外,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留在盘子里,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吃不饱,可大大方方地跟主人说:”Oh, this is delicious.”(“哦,这真好吃啊。”)并再要些刚才吃过的菜,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会感到很高兴。
三、中西文化背景中探寻知识和信息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1.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庄重地对待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有时还可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例如:英美人最忌讳“13”这个数字,如果逢13又赶上星期五,则更是“诸事不宜”的日子。据说,13被认为不吉利,会给人们带来不幸的说法和《圣经》故事有关。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一起吃饭,其中一个门徒犹大为了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耶稣因此被捕并于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为犹大是餐桌上的第13个人,所以英美人将“13”视为不幸的象征。在英美,没有13层(因为13层被标为14层),剧院没有13排和13号,宴会不能13人一桌,菜也不会上13道。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应随时给予简单介绍,使学生真正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又如:breakfast的词义是“早餐”,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 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构成的。“break”在英语中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2.从生活入手,渗透文化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机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学校开展运动会时,可让学生收集体育活动的单词:Oympic Games(奥运会),tennis(网球),football(足球),basketball(蓝球)volleyball(排球)、swimming(游泳)、jump high(跳高)、ballet(芭蕾)契机向学生介绍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包括球类、游泳Athletics田径、mountain-climbing登山, skating滑冰, weight lifting举重,.wrestling摔跤, Cycling race自行车赛„又如夏天学生喜欢买冷饮、饮料,可让学生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Pepsicola(百事可乐)ice-cream(冰淇淋), pizza(比萨饼)coffee(咖啡),hamburger(汉堡),sandwich(三明治),hot-dog(热狗)French fries(炸薯条)、ice cream(冰淇淋)rice、fish、beef、„英美国家的人们爱吃牛肉、鸡肉、鸭肉、羊肉等,于是我在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语言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如在教授What would you like? 中,教学内容为食品类单词(rice、fish、beef、noodles、vegetable、juice、bread、milk、chicken、hot 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dinner?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中西方在用餐食品方面的不同之处,再出示两个分别代表中西方国家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晚餐分别吃什么。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I’m Chinese.I’d like some rice, some fish, some vegetables and some soup.I’m English.I’d like some hamburgers, some chicken and juice.After dinner, I’d like some dessert(甜品).这时学生会问:What is the dessert? 教师回答:It’s something sweet, like pudding, fruit or ice-cream.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语言文化内容融入了词汇、句型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他们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在教授plate, knife, fork, spoon, chopsticks时,先让学生说说摆放西方餐具的方法,边摆放边用英语描述如: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The fork is on the left.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的不同:Wu Yifan is from China.He can use chopsticks.Mike is from America.He can use fork and knife.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从而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从单词和课堂表演入手,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单词的教学往往是:教得枯燥,学得乏味。那么我们为何不尝试给学生加点“西餐”,使“饭菜”更诱人呢?如在学颜色类系列单词时,我比较了“white”在中西方人心目中的不同含义:白色在西方代表圣洁、高贵,而在中国就意味着疾病、死亡。此外,我还列举了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如White怀特(白色)Black布莱克(黑色)布郎Brown(棕色)Green格林(绿色)等。最后我还补充了一些有趣的习俗:black tea红茶,the White House白宫,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green-eyed(嫉妒的),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的)。通过比较和补充这些知识,既可博得孩子们一笑,也可让他们多少掌握一点颜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理解错误。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中很有必要弄清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这很有利于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和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1、A foreigner’s full name is John Henry Brown.We usually call him _______..A.Mr.John
B.Mr.Henry
C.Mr.Brown D.Mr.John Brown 析:英语中的姓名排列语序与汉语的排列语序不同。e.g.Zhou Xiaoyan(周晓艳)(Zhou→ family name, Xiao →first name, yan →second name, Xiaoyan →given names)
John Henry Brown(John →first name, Henry →middle name, John Henry →given names,Brown →family name)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D。
2、When you leave your friends home at midnight, you had better say __________..A.Good midnight
B.good evening
C.good night
D.good-bye 析:外国人一般把晚上6点至10点称evening,10点以后称night。晚上10点以后与亲友告辞,均说good night, 表示晚安的意思。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3、When you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ather in English, you had better call“________
Father”.A.Respectable B.Beloved
C.Dear
D.Loving 析:用英语给长辈、同辈或晚辈写信均用Dear so and so。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用英语写信,称呼之后用逗号“,”,不用冒号“:”,年、月、日写在信的右上角。)
4、________ can have a kiss.A.Sweet-hearts
B.Friends
C.Colleagues(同事)D.Husband and wife 析:外国人与关系不同的人见面时吻的部位不同。只对夫妻恋人才能互相接吻,一般朋友的吻脸;长辈对晚辈吻脑门;对女士贵夫人吻手背。(中国人见面往往是握手。)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D。
5、When you want to talk with a foreigner, you had better begin it wih________.A.his name, age, salary, family B.his going C.weather
D.current events(时事)析:外国人与别人初次面谈,不喜欢别人问起姓名、年龄、工资及家事等。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私事(private things),不管你的事(It’s none of business.)以谈论天气或时事是对外国人开始谈话的最好话题。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D。
6、When someone is in hospital, you had better_________
A.do nothing
B.send him a bunch of flowers C.see him very often
D.do something for him 析:外国人住院需要安静,不喜欢别人送礼或去看望。他们视这些是对他们病情的干扰,妨碍他们休息和早日康复。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7、When you are invited to dinner party at 6:00, you had better arrive at__________
A.5:30
B.6:00 C.5:45 D.6:10 析:外国人赴宴非常准点。早到晚到都是不礼貌。早到主妇要花时间招待。晚到或不能到均要事先电话通知主人。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8、When you have dinner at your friend’s home, you had better eat ________ with ________.A.little politely, sticks
B.much noisily, knives C.best dishes happily, hands only D.up all the dishes without noise,forks and knives 析:外国人待客很真诚。他们希望客人把桌上东西吃光,才高兴,主人才认为他们的菜做得可口。外国人无论喝汤,嚼食都不宜发出声音。碗盘不可端到嘴边。常用刀叉用餐。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D。
9、When you see a friend of yours,you haven’t seen for years, you had better say you look________.A.very old
B.much older
C.very young
D.the same as ever 析:外国人最不愿别人说自己老了,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喜欢听到别人讲自己年轻漂亮。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0、On the wedding day , people send all the presents to____ home and the bride(新娘)is in ______.A.bridegroom’s(新郎)red
B.bride’s white
C.their parents’, green
D.their new, yellow 析:外国人崇尚白色,新娘穿白衣,所送的礼也要用白纸包好,并系以白绸带。双方的礼品均送往新娘的家里去。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11、There are lots of dishes on the table.They are delicious.But you say to the foreigners.“Sorry, there aren’t many dishes.They are not nice.” When the foreigners hear this, they will feel________.A.happy B.angry C.strange
D.unhappy 析:中国人请别人吃饭,分明一桌子菜,硬说没有菜,而且说菜不好吃,在中国已成习惯,主客互相客气了事。而外国人听了会觉得奇怪,他们会认为是一种侮辱,因为既然是不好吃的菜,为什么要请他们来吃呢?还有,菜够多了,偏要说少,岂非虚伪?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2、______is the happiest festival(节日)for the Westerners every year.A.Thanks Giving(感恩节)
B.Easter(复活节)
C.Christmas
D.New Year’s Day 析:西方人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是圣诞节,因在圣诞节他们可以在教堂领到奖品,举行圣诞晚会等。而元旦却很少有人庆祝。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3、_________
teachers can sit on the desk having their teaching work.A.British
B.Chinese C.American
D.Japanese 析:(美国教师坐在讲台上讲课,是为了减少课堂的紧张气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一种不拘礼节的表示。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
14、Chinese people like to say “Have you eaten?” when they meet, This shows they ________
have enough to eat before liberation.British people like to say :Nice day, i sn't it?
yes, isn't.it when they meet.This shows the British.weather is
.A.didn't , fine
B.didn't, changeable C, did, fine
D.did, changeable 析:(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过饭没有?”因为解放前,中国人常没饭吃,所以,见面问“吃了没有”以示关心;英国人见面喜欢谈论天气,因为英国一天如四季,天气变化异常,所以他们见面谈天气已习以为常。故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
15、The first dish for American and British people is ____________
A.soup
B.fish C.meat
D.potato and tomato 析:(英美人的餐桌上第一道菜往往是汤。中国往往是最后一道菜上汤。故此题的正确赞项为A。)
老师们可参看网页 中西文化习俗差异120题。http://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李 科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它既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这一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他们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门槛,如果这道门槛在道德水准上把关不严,把一大批思想品格不合格的人群推向社会,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全员全程参与,对于有着最大受众面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德育工作责无旁贷。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必要的德育教育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7年公布的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有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也是德育的基本范畴。显而易见,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然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学生课堂上大量接触西方信息,有必要进行德育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增强英语语感,教师常常会鼓励学生去收听英语广播(如VOA、BBC等),登陆英语网站(如Times、Washington Post、Financial Times等)。通过收听英语广播或者登陆英语网站,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纯正地道的英语语言,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这种做法确实能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媒体往往都是西方大国的重要喉舌,它们为西方利益服务,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甚至有部分媒体常常充当反华的急先锋,抹黑中国政府,污蔑中国人民,煽动舆情,企图制造和平演变,无所不用其极。年轻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比较欠缺,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片面的信息所蒙蔽,从而误入歧途,做出对国家、对人民和对自身有害的行为。
3、学生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德育工作将会更加卓有成效 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也涉及到对这种语言所承载文化的体味和解读。因而,大学英语教学必然会在一种跨文化语境中开展。在这种跨文化语境中,对各种文化进行分析和比对不可避免,这也为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在分析和比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文化所共有的、体现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真善美的道德准则,这些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的道德准则更能折服学生,从而对其产生更加持久而深远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当多种文化存在冲突时,学生会有更多的困惑,这些困惑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也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理性的、全面的和辨证的看待西方文化及其价值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4、以话题为依据进行的教材编写,为德育渗透创造了条件 在中学阶段,很多英语教材都以语法点作为划分单元的依据。但是当下的大学英语教材一般都是以话题为主要依据来进行单元的划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为例,该书一共包含了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主题分别为外语学习、代沟、奉献与牺牲、肢体语言、艾滋病、职业选择、枪支问题、创造力、学业成功和诚信。这些话题要么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么是很好的德育切入点。显然,有了这种由于教材编写所带来的便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利用课程导论进行德育渗透
为了让大学新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很多教师会在新生入学后第一次上课时开设大学英语导论课,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一般来说,导论课主要解答三个问题,即why(因何而学)、what(学什么)和how(怎么学)。在向学生解释“因何而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向学生介绍说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沟通的工具,也不能简单的说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英语等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强调我们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Learn from foreigners to compete with foreigners)。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教师可以联系当前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指出我们与世界强国的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差距。这样,我们就不但解答了学生为何要学习英语的疑惑,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回答“学什么”时,教师应强调学生应不仅学习英语语言技能,还应通过语言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即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回答“怎么学”时,教师可以强调坚持就是胜利(Perseverance prevails),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 is everything),这些也是学生日后走向成功所必需的意志品质。
2、利用新课导入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导入不仅是用于激发学生探讨文章主题兴趣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平台。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Section A的课文标题为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主要讲述一个瘸腿的父亲如何坚强的面对人生的故事,父亲和坚强成了本文的两个关键词。笔者在进行新课导入时,特意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一个真实的故事:邝丹的秘密。在这段短短的视频中,主人公邝丹(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在初中最后一次班会上含着热泪向同班同学描述了她的平凡而又伟大的、靠着替学生修理自行车维持生计的父亲,自豪之情、感恩之心溢于言表。课堂上,看完这段视频之后,几乎所有的学生眼里都噙满了泪水。此时,笔者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How do you think of Kuang Dan’s father? 2.If your father is a bike fixer near the college and you, together with your classmates(most of whom are from well-off families), are passing where your father fixes bicycles, will you say hello to him? Why or why not? 3.In your eyes, what kind of person is your father? 很多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了讨论,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赞美之词全部用在了邝丹的父亲身上,也表示如果自己真有这么一位修自行车的父亲,即使有着很大的压力,他们也会当着同学朋友的面叫他一声“爸爸”,有一部分学生还走上讲台饱含深情地向同学介绍了他们的平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课后,很多学生都反馈说他们不但上了一堂精彩的英语课,也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课,他们认识到了父亲的伟大,明白了感恩的意义,并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由此可见,新课导入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3、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如前所述,目前各高校普遍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划分都以话题为依据,每个单元不仅主题明确,而且都很有教育意义。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讲解课文语言点的同时,深刻挖掘文章所蕴涵的道德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十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Being Honest and Open,这是一个绝好的诚信教育题材,教师在讲解文章所涵盖的词汇、短语、语法及写作思路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把握和体会该文所提到的关于诚信做人的几条重要原则,并鼓励学生以此原则为指引,做一个真正的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例文或例句时,也应该尽可能选用那些具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意义的例子。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学生的道德水准也会随着学识的增长而不断提升。
4、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也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如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写作大赛,英语辩论赛等。所有这些活动,只要主题积极上进、组织得力,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英语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达到德育的目的。
5、通过师德师风进行道德渗透
教师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会不可避免的反映在其言行举止上,而这些言行举止又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影响。因而,要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所有大学英语教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师须具有正确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正因为如此,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曾经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德育工作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它既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这一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天赋.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及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2] 黄伟.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