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5:1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第一篇: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2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3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4 广告翻译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7 A Study on Theme Slogan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8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9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 孤独的灵魂—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克兰德 12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 13 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 14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16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 17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19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20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 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 22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 24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 25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27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8 浅析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29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31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32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

Differences of Time Orient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Background 34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37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38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39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40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 中英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异同分析 《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的成长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 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 汉语动词和翻译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 中西方礼仪差异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Colonialist Ideology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由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英文化差异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 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分析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运之异同 87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88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89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 91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92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94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96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97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99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101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102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mark’s Theory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105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106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 107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109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111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12 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法探讨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114 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 115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 116 公示语翻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119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12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121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

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女性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 123 论英汉成语翻译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125 Movie and culture 126 英语语句模糊性分析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人际会话中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应用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 130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132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33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 134 汉语新词及其英译策略研究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137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39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4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141 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144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146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 147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148 从民族服饰角度看中美文化价值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150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51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5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153 On Allan Poe’s Application of Gothic Elements and His Breakthroughs — Through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54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55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 156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

157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158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159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 160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16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16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163 《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 164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165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166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 167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168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69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170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17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172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173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 174 英语电影名的汉译艺术

175 Analysis on the Withdrawal of Femin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76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 177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

178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179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隐喻

180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181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182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183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 184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 185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6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187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88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189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 190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191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192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 19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194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195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96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197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198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99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20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

饶永芬

摘 要: 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紧密相连的,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教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直接影响到英语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和现实性。在英语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由于英美文化知识缺乏而不能正确表达和解题的情况。本文将从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必要性、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和传授文化知识的途径三个方面分析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差异,英语教学,英语学习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一)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1]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和现实性(actually performed),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2]得体性主要是讲在说话的对象、话题、场合和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要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这里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现实性主要是指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

1、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文化错误(cultural mistakes)要比语言错误(linguistic mistakes)严重得多,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词不达意,无法把心里想说的清楚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使本族人与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ill feeling)。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由于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交际障碍。如下面这段发生在一次舞会上的对话:

A(美国朋友):You look really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看起来真漂亮。)B(中国美女):Where? Where?(哪里?哪里?)A(美国朋友):(想了想说)Everywhere.(到处。)B(中国美女):?

这里的两个人都不懂对方的文化,在舞会上碰面美国朋友只想礼貌性地称赞一下对方,按照中国文化要表示谦虚,说“哪里?哪里?”或“过奖”。中国小姐给直译成英语“Where? Where?” 弄得美国朋友一头雾水,想了想才回答“Everywhere”,这次该这位小姐迷惑了。

由此可见,要想用英语正常与外国友人交际,只掌握足够量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得了解英语的文化、礼仪。2.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上花费的功夫不少,但成绩却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英语文化知识了解太少。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人们总是把大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与新的信息相联系。对于熟悉的材料,学生可以预测到其发展的结果,即使材料较难,听起来也不会出大的失误;相反,对一些不太熟悉的内容,即使很简单,有时也只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不了解其真正内涵而做错题。

3.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阅读理解中,文化知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文章本来就是介绍文化、礼仪的,如果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可以大大降低

他们阅读的难度。而且有些文章可能涉及到典故,如果不知道这些典故,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

4.在写作和翻译中的重要性

写作和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知识。如我们汉语中常说“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气壮如牛”,英语则说“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又如一个学生在谈论爱好时说了这样一个句子:“I like reading adult books, not children books.”他想表达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喜欢读成人的书,而不是儿童读物。殊不知“adult books”在英语中的含义是色情书刊。原来在英美国家,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掩人耳目,这个委婉语就诞生了。这个学生因为不理解其真正含义,所以说出如此骇人的句子。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如我们在学 “Thank you.” 时可以给学生讲前面舞会上的那段对话,在教单词dog时,可以补充“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样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英语国家鲜活的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促进培养语言能力

由于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母语的干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自然而然地进行这样的对话练习: ○1―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ei Fang.○2―How old are you?

―I'm twelve.○3―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the library.○4―Have you had your lunch?

―Yes, I have./ No, I haven’t.听起来这些对话形式正确,语法没毛病,也符合中国国情。可事实上,在使用英语的西方国家里,除了在医院,移民局等地,其他地方是几乎听不到类似的对话的。如果不了解西方的文化和习俗,贸然地用这样的对话与人交际,势必引起误会。上面○1○2的对话,尤其是○2,将引起英美等西方人的极大不满。在他们的国度里,无论男士、女士,大多不喜欢询问年龄。对话○3将被视为“多管闲事”,有“狗拿耗子”之嫌。在对话○4中,当英美人乍一听到“Have you had your lunch?”心中就会“暗自窃喜”,有人请客吃饭了,不料中国人问完后如没事一般微笑离开,没有下文,只留下那位被问的人一片茫然,继而有种“被耍”的感觉。类似的文化错误还有很多。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条件下,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的基本品质。英语教学也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努力,而英美文化知识的渗透教学可为之助一臂之力。例如:介绍西方人守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介绍西方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勇气,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

当然,并非所有英美国家的文化都适合我们。但只要认真、客观地对待,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学生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都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知识对于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都有重大意义,那么中西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在用英语交往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

(一)隐私方面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集体,讲究团结友爱、相互关心,所以很愿意了解别人的情况,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并且认为这样才能显示关心对方,把对方当朋友。西方人则相反,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他们最喜欢谈的是天气、假日、电视等。所以在与英美人士交往时不要问“How much can you earn a month?”或“How old are you?”等问题,这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二)时间观方面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很强,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提前就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拜访某人,必须事前通知或预约,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中国人则比较随意,跟别人约见可能只是临时决定或提前半小时而已。赴约也没那么准时,迟到几分钟是常见的,迟到的原因也常是什么堵车啊,什么家里临时发生了什么事,脱不开身啊等等。

(三)客套语方面

中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中国人向来注重谦虚,在与人交往时,讲究“卑己尊人”,并把这看作是一种美德。在受到别人的赞美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哪里?哪里?不敢当!您过奖。了”如果把这句话直译成英语,会让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不舒服的。他们在受到别人的夸奖或赞美时常说“Thank you.”

(四)餐饮习俗方面

中国人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相互敬酒敬烟。中国人宴客,会准备满桌的美味佳肴,就这样还说“多多包涵”,“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在席间还会给客人夹菜、劝酒。在西方国家,他们宴客时,要来几个客人,就照单准备,决不多做一份,够吃就行;也不劝酒、夹菜,自己随意就行。在这种环境中就餐就不会让人觉得有多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了。

(五)称呼和寒暄语方面

中国家庭讲究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不能直呼自己长辈的名字,不然会被看作是极没礼貌的。但是在美国,越是亲密的人越会直呼其名,所以亲人间多直接叫名字。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如“老王”、“张老”。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风烛残年,去日不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

(六)收送礼物方面

在收到礼物时,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的人看礼物,美国人会当面打开礼物并高兴地向送礼人道谢,事后还会写感谢信。

(七)动物寓意方面

在动物在寓意方面中英也有许多不同。如在中国“狗”多半是用来骂人的,“狗东西”、“狗腿子”、“走狗”。可西方人对狗却情有独钟,狗不失为一个好形象,“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按功论赏。)又如,在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照,而在英语中猫头鹰(owl)却是智慧之鸟。

(八)颜色的含义方面

中西方人对颜色的看法也不一样。1.红色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

2.白色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 “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西方文化中的白色(white)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 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正直、诚实、幸运、吉利。

三、传授文化知识的途径

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培养学生恰当得体地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文化意识,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将文化教育融于教学中。文化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它也是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隐含的英美文化知识,无论是对话,还是一些单词、短语都有可挖掘的文化因素。例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中国小女孩问外国老奶奶:“How old are you?” 老奶奶客气地回答:“Oh, it's a secret.”从这段对话中,就可挖掘出有关西方人“禁忌”谈论隐私这一文化现象。再如:九年级Unit 13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通过听和读的训练给学生介绍了许多礼仪知识。在说和写的训练中就可以让学生说他们知道的礼仪,教师再适当补充。

在教单词dog时,可以补充“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让学生了解很多动物的寓意在中西文化中都不同。狗在汉语中通常是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狼心狗肺”;可在西方,狗却被人们视为家庭成员,倍受喜爱。

现在使用的英语新课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课本以话题形式编排,一个单元谈论一个话题。课本中的对话和文章尽量再现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场景,特别是每个单元听力材料,近乎是原汁原味的英语。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设置,其中也都含有各自相应的文化背景可供挖掘、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大方、得体地使用英语。

(二)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不再限于在学校学习和社会个别人士偶尔使用,而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随之而来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多了起来,报纸上、杂志上、电视节目里,英语节目增加了,专门介绍英美文化的节目日益繁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去关注并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观看英美电影对学习英语也有较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英美人士在思维、做事、说话等方面与我们的不同,体会两种文化的差异。

(三)利用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大课内课外的阅读量。在给学生平时训练的阅读材料中,注意寻找或自己编写一些涉及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文章,让学生去读。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他们了解了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

(四)利用讲座、游戏、表演、竞赛等方式积累文化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由学习过的英语知识拓展开来,或由某一文化现象的谈论回到课本知识。也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大家共话西方”话题活动,或“英美礼仪知多少”竞赛活动,让学生自己来说。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英美文化知识

与英语语言的使用,以笑话、小品、游戏等多种娱乐方式表演出来。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使用得体的英语。这样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更加自觉地注意文化现象,增强跨文化意识。

(五)长期坚持和积累英美文化知识

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形的,同时以它为载体的文化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靠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英美文化才能与英语学习、交际使用真正融合在一起。教师要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

四、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文化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然后才能在教学中随时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同场合正确地、得体地表达,顺利地进行交际,真正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6-8.[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年5月第2版:79-85.[3]林会平.注重英美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素质教育 , 2011年6期.[4]支德银.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J].中州大学学报 , 2010年第6期.[5]李丽.英美文化与英语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3年6月第2期.作者简介: 饶永芬: 中学一级教师, 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第三篇:跨文化意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所谓跨文化意识即“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交往。”我们通俗的来说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维,或者说是民族文化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保证交际者能够准确的交流。”那么“跨文化意识”对学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人类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根本无法交流。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量全面的介绍目的语文化,防止学生的文化定型,视文化平等,摒弃文化歧视。

我见过这样一种比喻,有人把“跨文化意识”比喻成一种特定的符码,在同种语境中,交际双方用相同的一套符码进行交流,但是在跨文化语境中,双方根本不了解对方的语境环境特点,他们往往就不能共用一套符码,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他若不具备“跨文化意识”根本无法交流。那么如何让培养“跨文化意识”呢?通过借鉴现有的成果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活动。

首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词汇的本身意义或者说是其内涵所在,多做词汇的扩展,拓宽词汇意思,通过词汇来了解“跨文化语境”中的民族风情,文化意义。并且让学生明白理解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之间有着不完全对应的情况,是受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背景的影响,这种情况普遍。也就是说你认为的英语词汇的意思,在当地的民族风俗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的汉语,一词多义,地方不同,方言也不同,同时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只有弄清楚这些词汇的内涵,才能减少交际中出现的理解性的错误。

其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的交际文化的差异,充分挖掘课文中隐藏的文化信息,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让他们明白和识别日常文化存在的差别,这方面在最普通的口语交际中最为普遍,比如赞美、道歉、礼貌问候以及普通的见面语,同时还要注重体态语言、委婉口语、和禁忌语言等。

再次,在教学中应注意地区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亲身”进行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行为,比如,回答有关别的国家文化的问题,对图片进行讨论,做小型调查,扮演课文角色等,在表演时,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多使用肢体语言,因为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差别很大,如,你认为是做表扬的动作,但在他们的理解中是藐视,这方面也很常见,通过表演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语言交际的区别。

最后,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介绍异地文化差异,“网络文化”、“网络语”往往让人们所共知和认同,有很多会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很多网络语,并不是其原有的词义,比如一直流行的网络语“顶、恐龙、打酱油、伤不起、有木有等等,这些词汇就产生了语境差别,当然国外也一样,所以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网络语,进行“网络扫盲”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和技巧,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让“跨文化意识”早日加根于中小学学生的心中,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让“异国文化”早日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把“文化定型”扼杀在“摇篮里”。

第四篇: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 王冬梅

人类离不开自然这个大环境,人类与自然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日趋恶劣。所以保护环境就成了这个地球上所有人类义不容辞的使命。未来环境保护的重任就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所以,环境保护应从娃娃抓起。

我们学校在环保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那么课堂上如何贯穿环保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做了一点小小的努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很多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挖掘教材本身蕴涵的环保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一年级下学期在教学《假日小队》活动课时,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图像是一幅以“美丽校园,假日活动”为主题的生动画面,教学时除利用画面上的场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外,还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活动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回收旧电池的场景,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了解乱扔废旧电池给我们环境带来的危害,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应该做到的。教学活动中就把环境保护的教育渗透进学生的心里。另外,课后习题中也有着丰富的环保教育素材。练习时,我根据题目要求,穿插进环保知识,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环保问题作为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方面,无疑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切入到教学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老师结合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渗透“绿色环境,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例如:“同学们,我们的城市是个优美的城市,大蜀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天鹅湖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如果到这儿的人,每人把吃完的食品袋、喝完的饮料瓶都乱扔的话,将会怎么样?”等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有没有这样做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在激烈的讨论声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揭发和检举”,并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增强环保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把环保的意识注入心灵。

2012/6/18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 内容提要: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探寻与传授。

关键词:二者关系 中西文化差异 背景中探寻并传授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在交际活动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不仅表示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和经济等知识文化上,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则等交际文化的相异更会产生交际中的文化障碍。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试举例如下:

1.交际场合中通常用的称呼语、打招呼、称赞和致谢等用语,在中英两种语言的使用上存在不少差别 英美人的名字结构跟汉语名字相反,其形式是名+姓,如Bob+White, Bob是名,White是姓,可称呼Bob或Mr White, 不叫White或Mr Bob。Sir(先生)和Lady(女士)一词不跟姓使用,直接用于称呼,香港人常说的Huang Sir, Li Sir等其实也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称谓的。有学生称教师为“Teacher Li ”,事实上在英语里teacher一词是职业(occupation),而不是称呼,正如汉语中不称“李工人”、“胡农民”一样。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 Mr /Mrs/Miss„,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还可以直呼其名。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博士学位的人称“Doctor××”。我们还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 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 grandfather”,而“ grandmother” 既指奶奶亦指外婆,简单又笼统。而中文“ 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 英文中的“ un-cle” 和“ aunt”。对应于中文的“ 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 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表示同辈的“ cousin” 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除“ dad,mum,grandpa,aunt,uncle” 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年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 Mr.” “ Mrs.”男子统称“ Mr.”,称已婚女士“ Mrs.” 未婚女士“ Miss”。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比较喜欢问“吃饭了吗?”“去那里?”“上班呀?”如果缺乏招呼语方面的知识,常会以英语套出这样的句子:“Have you eaten?” “ Where are you going?”

“Are you going to work?”„„这样的问句往往会令外国人尴尬。在他们看来,这种问话是希望得到对方真实的回答,而不是客套的招呼。尤其是问吃饭与否,常表示间接邀请一同进餐,有时还意味着希望交异性朋友。英语国家人士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便问,见面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所以他们总是说:Hi /Hi,hello!/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night!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 Very well,thanks.What about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yes,it’s a lovely day.在对待称赞方面,东西方民族的反应互不相同,西方人直率而东方人谦逊。曾有这样的例子,外国人称赞一位中国朋友:“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你的英语很好。)这位朋友很谦虚,忙说:“No,I don’t think s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没有,我的英语很差)。外国朋友听了心里很不愉快,交际无以继续。其实,对此类恭维和称赞,尽可以放心接受,大可不必自贬:“啊,还不行,做得不好„„”,回答一句“Thank you.”“Thanks.”“Thanks a lot.”便可以了。

2.“礼貌”的语言不礼貌

有些结构完全正确,在汉语体系中非常得体礼貌的用语,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却是很不得体的,甚是无礼,会引起对方误解或反感的,比如:吃饭离席时我们常对同桌的人说:“慢用,慢用”,这是很文明、礼貌的用语。但如果对英美人说“Eat slowly, eat slowly”,他们会以为你是在暗示他吃得太快,要放慢速度而感到恼火。当别人为我们的帮忙道谢时,我们常会客气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如直译为“No, thanks.It’s my duty”或“I ought to do that.” 对你的感激便会大打折扣,别人以为我们的帮忙并不是出于本意。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离开时向别人告别时,你只需说:thank you for your help,I think I should go now.有些话语不一定会伤害感情,引人恼怒,但不符合使用习惯,例如一些电话用语:“你好!是陈先生吗?我是小李。”,但在英文里不直说:“Hello!Are you Mr.Chen ? I’m Xiao Li.”,而要说:“Hello!Is that Mr.Chen? Xiao Li’s here”或“Xiao Li is speaking.My name is Xiao Li.”。在交际时,把本族语直套进外语中使用,有时会闹出笑话来。

3.禁忌内容不同

中国人在交际中常会就家庭、孩子、收入等问题进行交谈,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这种谈话往往能产生一种亲切的气氛,达到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的目的,而英美人士一般认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都属于个人隐私(privacy),在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的行为。就如英语的一句谚语所说: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意思是:一个人的家即是他的城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人并不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住在乡村,少数住在小城市,他们聚族而居,经常见面彼此关照,几乎无话不谈。而这些现象在西方的工业社会里却很少见,人们独立意识强,互不干涉、很注重隐私。不管是城市里还是在农村,都是 “Good fences makes good neighbor.(好篱笆创造出好邻居。)”因此,当与英美人进行交谈时,要选择适当的话题,避免问一些诸如:“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 How much is your watch?”、“ Where did you buy your shoes?”等问题,但可以就工作情况、住房问题、天气情况、兴趣爱好、体育活动、赞美家乡、节日与旅行等话题进行谈论。

4.同一种语言形式表示不同的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表达;同一种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内涵。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神圣、伟大、尊贵和强大的化身,帝王独霸“龙”字,如“龙体”、“龙袍”、“龙身”等,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但在英语中“dragon(龙)” 的含义被引申为“fierce、shy、treacherous person(凶恶、残忍、狡诈或虚伪的人)”,难怪外国人对“the descendant of dragon(龙的传人)”大惑不解了。把人喻为“狗”在汉语中来说是很具有侮辱性的话语,但英美人说到“dog(狗)”有时是带有喜爱、亲昵的感情。如:“You’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类似这样的表达完全没有恶意的。

有这样一个交际误会:中国导游带美国的客人参观古迹。她用英语详细介绍。正到精彩处,被一位年轻美国朋友打断:“You don’t say so.” 导游很尴尬。以为讲得不好,只好停下来不讲。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你不要这样说了”,而是“你讲的是真的吗?”,“是这样的吗?”有惊讶、赞许之意。可见文化背景不同,相同的词语或话语有时会代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含义或思想感情,望文生义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5、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 please!”或“Thank you.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 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主人:Thank you.I’m glad you like it.(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到英美人家里做客,也客气一番,结果他们请你一遍,至多两遍,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英美人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Are you sure? It’s no trouble.”(“真的不要吗?一点也不麻烦的。”)注意,这可是最后一请,如果你再客气,只好去喝西北风了。此外,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留在盘子里,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吃不饱,可大大方方地跟主人说:”Oh, this is delicious.”(“哦,这真好吃啊。”)并再要些刚才吃过的菜,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会感到很高兴。

三、中西文化背景中探寻知识和信息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1.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庄重地对待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有时还可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例如:英美人最忌讳“13”这个数字,如果逢13又赶上星期五,则更是“诸事不宜”的日子。据说,13被认为不吉利,会给人们带来不幸的说法和《圣经》故事有关。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一起吃饭,其中一个门徒犹大为了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耶稣因此被捕并于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为犹大是餐桌上的第13个人,所以英美人将“13”视为不幸的象征。在英美,没有13层(因为13层被标为14层),剧院没有13排和13号,宴会不能13人一桌,菜也不会上13道。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应随时给予简单介绍,使学生真正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又如:breakfast的词义是“早餐”,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 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构成的。“break”在英语中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2.从生活入手,渗透文化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机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学校开展运动会时,可让学生收集体育活动的单词:Oympic Games(奥运会),tennis(网球),football(足球),basketball(蓝球)volleyball(排球)、swimming(游泳)、jump high(跳高)、ballet(芭蕾)契机向学生介绍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包括球类、游泳Athletics田径、mountain-climbing登山, skating滑冰, weight lifting举重,.wrestling摔跤, Cycling race自行车赛„又如夏天学生喜欢买冷饮、饮料,可让学生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Pepsicola(百事可乐)ice-cream(冰淇淋), pizza(比萨饼)coffee(咖啡),hamburger(汉堡),sandwich(三明治),hot-dog(热狗)French fries(炸薯条)、ice cream(冰淇淋)rice、fish、beef、„英美国家的人们爱吃牛肉、鸡肉、鸭肉、羊肉等,于是我在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语言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如在教授What would you like? 中,教学内容为食品类单词(rice、fish、beef、noodles、vegetable、juice、bread、milk、chicken、hot 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dinner?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中西方在用餐食品方面的不同之处,再出示两个分别代表中西方国家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晚餐分别吃什么。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I’m Chinese.I’d like some rice, some fish, some vegetables and some soup.I’m English.I’d like some hamburgers, some chicken and juice.After dinner, I’d like some dessert(甜品).这时学生会问:What is the dessert? 教师回答:It’s something sweet, like pudding, fruit or ice-cream.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语言文化内容融入了词汇、句型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他们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在教授plate, knife, fork, spoon, chopsticks时,先让学生说说摆放西方餐具的方法,边摆放边用英语描述如: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The fork is on the left.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的不同:Wu Yifan is from China.He can use chopsticks.Mike is from America.He can use fork and knife.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从而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从单词和课堂表演入手,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单词的教学往往是:教得枯燥,学得乏味。那么我们为何不尝试给学生加点“西餐”,使“饭菜”更诱人呢?如在学颜色类系列单词时,我比较了“white”在中西方人心目中的不同含义:白色在西方代表圣洁、高贵,而在中国就意味着疾病、死亡。此外,我还列举了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如White怀特(白色)Black布莱克(黑色)布郎Brown(棕色)Green格林(绿色)等。最后我还补充了一些有趣的习俗:black tea红茶,the White House白宫,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green-eyed(嫉妒的),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的)。通过比较和补充这些知识,既可博得孩子们一笑,也可让他们多少掌握一点颜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理解错误。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中很有必要弄清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这很有利于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和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1、A foreigner’s full name is John Henry Brown.We usually call him _______..A.Mr.John

B.Mr.Henry

C.Mr.Brown D.Mr.John Brown 析:英语中的姓名排列语序与汉语的排列语序不同。e.g.Zhou Xiaoyan(周晓艳)(Zhou→ family name, Xiao →first name, yan →second name, Xiaoyan →given names)

John Henry Brown(John →first name, Henry →middle name, John Henry →given names,Brown →family name)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D。

2、When you leave your friends home at midnight, you had better say __________..A.Good midnight

B.good evening

C.good night

D.good-bye 析:外国人一般把晚上6点至10点称evening,10点以后称night。晚上10点以后与亲友告辞,均说good night, 表示晚安的意思。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3、When you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ather in English, you had better call“________

Father”.A.Respectable B.Beloved

C.Dear

D.Loving 析:用英语给长辈、同辈或晚辈写信均用Dear so and so。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用英语写信,称呼之后用逗号“,”,不用冒号“:”,年、月、日写在信的右上角。)

4、________ can have a kiss.A.Sweet-hearts

B.Friends

C.Colleagues(同事)D.Husband and wife 析:外国人与关系不同的人见面时吻的部位不同。只对夫妻恋人才能互相接吻,一般朋友的吻脸;长辈对晚辈吻脑门;对女士贵夫人吻手背。(中国人见面往往是握手。)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D。

5、When you want to talk with a foreigner, you had better begin it wih________.A.his name, age, salary, family B.his going C.weather

D.current events(时事)析:外国人与别人初次面谈,不喜欢别人问起姓名、年龄、工资及家事等。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私事(private things),不管你的事(It’s none of business.)以谈论天气或时事是对外国人开始谈话的最好话题。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D。

6、When someone is in hospital, you had better_________

A.do nothing

B.send him a bunch of flowers C.see him very often

D.do something for him 析:外国人住院需要安静,不喜欢别人送礼或去看望。他们视这些是对他们病情的干扰,妨碍他们休息和早日康复。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7、When you are invited to dinner party at 6:00, you had better arrive at__________

A.5:30

B.6:00 C.5:45 D.6:10 析:外国人赴宴非常准点。早到晚到都是不礼貌。早到主妇要花时间招待。晚到或不能到均要事先电话通知主人。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8、When you have dinner at your friend’s home, you had better eat ________ with ________.A.little politely, sticks

B.much noisily, knives C.best dishes happily, hands only D.up all the dishes without noise,forks and knives 析:外国人待客很真诚。他们希望客人把桌上东西吃光,才高兴,主人才认为他们的菜做得可口。外国人无论喝汤,嚼食都不宜发出声音。碗盘不可端到嘴边。常用刀叉用餐。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D。

9、When you see a friend of yours,you haven’t seen for years, you had better say you look________.A.very old

B.much older

C.very young

D.the same as ever 析:外国人最不愿别人说自己老了,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喜欢听到别人讲自己年轻漂亮。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0、On the wedding day , people send all the presents to____ home and the bride(新娘)is in ______.A.bridegroom’s(新郎)red

B.bride’s white

C.their parents’, green

D.their new, yellow 析:外国人崇尚白色,新娘穿白衣,所送的礼也要用白纸包好,并系以白绸带。双方的礼品均送往新娘的家里去。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11、There are lots of dishes on the table.They are delicious.But you say to the foreigners.“Sorry, there aren’t many dishes.They are not nice.” When the foreigners hear this, they will feel________.A.happy B.angry C.strange

D.unhappy 析:中国人请别人吃饭,分明一桌子菜,硬说没有菜,而且说菜不好吃,在中国已成习惯,主客互相客气了事。而外国人听了会觉得奇怪,他们会认为是一种侮辱,因为既然是不好吃的菜,为什么要请他们来吃呢?还有,菜够多了,偏要说少,岂非虚伪?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2、______is the happiest festival(节日)for the Westerners every year.A.Thanks Giving(感恩节)

B.Easter(复活节)

C.Christmas

D.New Year’s Day 析:西方人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是圣诞节,因在圣诞节他们可以在教堂领到奖品,举行圣诞晚会等。而元旦却很少有人庆祝。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3、_________

teachers can sit on the desk having their teaching work.A.British

B.Chinese C.American

D.Japanese 析:(美国教师坐在讲台上讲课,是为了减少课堂的紧张气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一种不拘礼节的表示。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

14、Chinese people like to say “Have you eaten?” when they meet, This shows they ________

have enough to eat before liberation.British people like to say :Nice day, i sn't it?

yes, isn't.it when they meet.This shows the British.weather is

.A.didn't , fine

B.didn't, changeable C, did, fine

D.did, changeable 析:(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过饭没有?”因为解放前,中国人常没饭吃,所以,见面问“吃了没有”以示关心;英国人见面喜欢谈论天气,因为英国一天如四季,天气变化异常,所以他们见面谈天气已习以为常。故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

15、The first dish for American and British people is ____________

A.soup

B.fish C.meat

D.potato and tomato 析:(英美人的餐桌上第一道菜往往是汤。中国往往是最后一道菜上汤。故此题的正确赞项为A。)

老师们可参看网页 中西文化习俗差异120题。http://

下载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雪晶 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4期 1 前言......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这些现代科技福祉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阅读课堂中渗透文体意识

    在阅读课堂中渗透文体意识 摘 要: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了文体把握的要求,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注重文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重要意义(推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重要意义 1.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将知识和盘托出,而......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因此,......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 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