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大卫
解读《大卫·科波菲尔》中女性形象
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在她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形象,尤其突出的是女性形象:朵拉、艾格尼丝、辟果提和贝西姨妈。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些女性独特的艺术形象的特点,从而领会狄更斯这位塑造人物的巨匠风采展示小说中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关键词:女性形象;天使;女子;爱护;
一、引言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的最伟大的作家,被马克思成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细腻的心里描写,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令人无法忘怀的人物形象,并且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让人眼花缭乱,感慨万千。其中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失态人情,以及不同任务的性格特征。本文从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等方面着重分析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从而领会狄更斯这位塑造人物的巨匠风采风采展示小说中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在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生变安排了独具特色,性格鲜明的女性:朵拉、艾格尼丝、贝西姨妈。朵拉—一个拥有清新脱俗的容貌和天真之气的性情女子,犹如婴儿般得纯真可爱。却对现实生活懵懂无知;艾格尼丝—一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依着支持鼓励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科波菲尔。贝西姨妈—一个有钱有地位也有文化智慧的妇女,心地善良行为古怪,但在古怪的性情中却包藏着真正的人性。保姆辟果提—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身段粗壮“像水桶一样”,两颊红的像苹果。辟果提对大卫充满了同情和爱护是大卫的保护神。
二、第一位天使
《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大卫很小就成了一个孤儿。当过童工直到特洛伍德姨妈收养他,才被送到坎特布雷德学校,寄宿在特洛伍德姨妈的律师威克菲尔先生家里。威克菲尔的女儿艾格尼丝和大卫一起长大,相互了解、是知心朋友。艾格尼丝几乎拥有所有女性的优点。她母亲早逝,她很小就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因此她心理成熟。此外她美丽大方、端庄得体、温柔恬静、善良稳重,最重要的是她有广博的学识和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意志、宽容的心胸。同时,在大卫遇到困难的时候,爱妮丝总能鼓励他、引导他、给他安慰。艾妮斯有着美丽动人的外表,同时又充满了智慧。从童年起, 艾格尼丝就总是在大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走到他身边,提出最有益的忠告。大卫与人打架,她来疗伤;大卫遇到困难,她帮忙解决;大卫恋爱时,她听他倾诉;大卫第一次堕落,她为他指出斯提福兹这个“凶神”;大卫结婚后,她为他们祝福。大卫经常感到“她„浑身上下笼罩着一种
宁静的气息,在她身上—一种安宁的,善良的,平静的神气。”这样的神情总是将大卫一颗躁动的心引向平和与安宁。艾格尼丝的话充满希望和安宁,“她的脸来自接近天国的纯净之地,俯在我那任性的心上,抚平我的痛苦”。在朵拉去世之后,精力了长期旅行瓢泼的大卫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内心其实一直深爱着艾格尼丝。“亲爱的艾格尼丝,我在尊敬、最崇拜、最中心爱戴的人啊。本意为我可以把它终生藏在胸中,直至我们风烛残年。但是艾格尼丝假如我真有新生的希望,可以有一天用笔妹妹更亲密,跟妹妹截然不同的称呼叫你”在他真挚感人的表白之后,艾格尼丝终于说出了心底一直掩藏的秘密,“我一直爱着你!”终于,这对恋人结合了。聪明的艾格尼丝能很好地处理家务,并帮助大卫的事业发展。大卫发现艾格尼丝帮助他忘却伤痛只留下甜蜜的回忆。艾格尼丝身体上罩有一圈光环,那是柔和的,天使般的。大卫一直受到这圈光环的指引。艾格尼丝是“至善”的代表,是一个理想化了的女性人物。她端庄高尚。温柔聪慧,是大卫的“指路明灯”她在道德上至善至美,是作为温柔、聪慧、克己、独立、坚强等等优美品质的形象载体而出现的一个天使。
三、第二位天使
大卫毕业之后,经特洛伍德姨婆介绍进入斯本罗律师事务所做了一个代诉人。他对斯本罗先生女儿朵拉一见钟情。朵拉就像一朵漂亮的花朵,她有着玲珑的身材、秀美的胳膊和孩子般天真,无忧的神情,给他完美的爱情感觉。朵拉是大卫的初恋情人,她娇小美丽,声音甜美,她在大卫的眼里,远不是凡间的女子,她是一个天仙,一个精灵。大卫对她一见钟情,朝思暮想。大卫觉得“世界上除了朵拉之外,似乎一无所有,朵拉就是一切”。朵拉除了和小狗吉普嬉闹,就是弹着琴唱。她根本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生活在真空中,远离现实世界。她真诚善良,但同时又是简单无知的,她只是一朵“娇嫩的小花”。她想努力学习料理,但结果是“烹饪书令她头疼,记账弄得她哭起来„„”烹饪书的主要用途是让她的爱犬站在上面,记账簿上画满了花朵和大卫的头像。花朵一样的易碎的柔弱的,不会任何的家务,学不会任何家务,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辛苦的大卫工作之余忙着应付家里杂乱的 麻烦不断的琐事,他们的日子过得杂乱无章,大卫依然深深地爱着妻子还深深的自责对妻子的稍有不满的态度;朵拉也在不漏声色地自责中。在这样的隐隐的自责中朵拉病怏怏的真的想一朵花一样过早地夭折了。只有天堂 才是适合“小花朵儿”生存的地方。她只能是大卫恋爱时的天使,被大卫的爱神化了的偶像。
四、两位圣母
大卫的成功还和两个女人密不可分的。她们就是保姆辟果提和悲喜姨妈。在大卫的成长过程中,她们充当了大卫的父亲和第二位母亲,成为大卫的圣母。;;;;辟果提是大卫的保姆,虽然她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她对大卫是那样的仁慈,她把大卫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大卫上学时她每周与大卫通信时常给大卫寄钱,当辟果提成家之后还给大卫留一间单独的卧室等待大卫回来留宿。她对大卫是感情上的给予,让大卫意识到爱的存在,感受到爱的温暖,他是大卫的一位圣母。;;;;贝西姨妈是一个有钱有地位也有着文化智慧的妇女。她性情古怪,言辞举止另类。她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这样的一种形象,大卫的母亲临产是她武断地说降生的一定是个女孩。当医生明确地告诉她是男孩时,羞辱了医生后就一去不回头地走掉了。读者不由得认为她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众女轻男的古怪的老太婆。当大卫彻底成为一个孤儿,孤苦伶仃前去投奔她时,她表现的非常仁慈高尚。她一把抓住大卫的衣领,带到客厅,打开出门,拿出几个瓶子,把每个瓶子里的东西倒进大卫的嘴里。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其实,这正表现了姨妈对大卫的同情,关心之心。因为她看到大卫这身破烂的衣服,疲惫的样子,急需服用一些补品补补身子。那些瓶子里的东西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等之类的补品。迪克是贝西姨婆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把他当作疯子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姨婆出于高尚的同情心挺身而出,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并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善良最随和的人,每逢有大的事情都坚持要他在场,并正式地把他介绍给客人。每次需要拿主意的时候,她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并欢欣鼓舞地采纳他的意见。正是她的鼓励,赏识和尊重,才使迪克具有健全的人格,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在对待大卫上,非常高尚慈祥,谆谆教导。她用自己的积蓄支持大卫上学,引导教育使其成才。她送她到伦敦的最好的学校去读书。在大卫谋职时,拿出自己的积蓄为他在律师事务所谋了个见习生的位置。当她亲自将大卫送到威克菲尔先生那里去学习时,他对大卫的教导是:“永远不要,在任何事上卑劣,永远不要作假,有缘不要残忍。免除这三种罪恶,我可以永远对你怀抱希望。”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没有贝西姨妈的引导教育,就没有大卫成功的人生道路。贝西姨妈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她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妈重感情,有情义。
结束语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维多利亚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系统。等等的几乎任何弊端都尽收狄更斯笔底。但是活动中的人物却总是栩栩如生、性格各异,光彩照人,深情含蓄。有天真可爱的女孩,有刚强正直的天使,有聪慧高尚的圣母,有仁慈温柔的妇人。为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添上了温柔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狄更斯著.董秋斯译.大卫·科波菲尔[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59.[3]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4]赵炎秋,建国后狄更斯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1996,11(01):36-
42、79.[4]赵炎秋.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二元对立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3(06):89-92.
第二篇:大卫不可以解读
《不,大卫!》获奖无数,甚至包括了凯迪克奖银奖的殊荣,属于难得一见的经典绘本,它到底有什么巨大的魔力呢?
从大人的视角看,主人公大卫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整个一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只是一幅幅的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
而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不,大卫!》,喜欢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因为那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游戏呢——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喊:“不!不!不„„”其实,作者不单是让三四岁的孩子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也让每一个大人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啊,我们不都是在妈妈的“不!不!不„„”的怒吼与斥责声中长大的吗?而画面中那个从未完整出现过却贯穿始终的大卫妈妈,也因为总是一瞥和一句怒吼而给小读者留下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从剑拔弩张开始,到皆大欢喜结束,全书没有多余的画面、没多余的话语,甚至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节奏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作者兼画家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表达的深刻而生动。
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言,却值得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孩子们看了,发现居然有比自己还不乖的孩子,悄悄释怀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妈妈看了,也受到了启发,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浓浓的母爱。
整本书的文字虽少,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图画却给予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东方娃娃资深编辑龚慧瑛老师从语言和绘画结合角度说∶“好的图画书是一个完美的姻缘。”换句话说好的绘本是一种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品。大卫的造型既像是用几何形体拼接的玩偶,又像孩子用稚拙的笔触描绘的自画像,正如“把玩具收好!”那个跨页里,地面上出现的大卫自画像。这样的画法让大卫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加生动。除了大卫外,画面中的场景都颇具真实感,画家把柜子上的瓷器、布面的沙发、浴缸、玻璃桌等等的质感都描绘出来了,这种写实画法与玩偶般的大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突显出小男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大卫似乎与整洁、有秩序的环境格格不入。绘者在画面里,还安排了许多让读者眼睛流连的细节,厨房和客厅里的摆设、被子上的图样、大卫的玩具„„都可以增加阅读图画的乐趣。
第三篇:大卫不可以绘本解读
第一个画面: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正欲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你看他,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妈妈之所以把饼干桶放在最上层,是担心大卫吃多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可她没想到大卫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样的事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妈妈可能都会遇到。大卫这样做很危险,这种时刻,大卫妈妈的“不可以”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不仅仅是母亲)看到这里应当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拿到某种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看到。如果你让他看到而得不到的话,那么,危险很可能就会降临了。而且平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不能麻痹大意。
第二个画面:“天哪!大卫,不可以!”妈妈在惊呼。你看,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真得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简直是一个小怪物。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看到此时的大卫,无论是谁,不仅会惊呼,还有可能会晕倒。事已至此,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惊呼之后立马把他放到浴室清洗干净。让我们跟随大卫的妈妈的“不可以”制止声,看看大卫是如何洗澡的。
第三个画面:大卫在洗澡。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痛快地洗澡”,可是大卫的妈妈却说“不可以”。因为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我们应当从小小就对孩子进行节约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第四个画面: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屋外的大道宽阔而绵长,有一些弧度,使人感觉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大道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大卫家的尖顶房子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路旁;小白狗站在屋外的草地上,惊愕地看着大卫光溜溜的背影,不知所措;小狗身旁有一个红色的消防设备。周围的环境静谧而安详。大路上只有光着身子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的喊叫“大卫,快回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留给了读者。
第五个画面: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乐中。我似乎听到了刺耳的敲打声和大卫得意的吼叫声以及妈妈的愤怒的喝斥声。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六—七个画面:连续两个画面是大卫吃东西时的情景:
①大卫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玩。他把蒸熟的土豆刻上眼睛、嘴巴、两根黄瓜当胳膊、两只鸡腿当腿,用餐叉把它们叉在一起,形似一个食物玩偶。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②大卫在吃东西。大卫的大脑袋占据了几乎整幅画面,而他张开的饕餮大嘴又占了整个面部的四分之三强,黑色的口腔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食物——鸡腿、胡萝卜、花椰菜、青豆等等,就像无底深渊;画面的底色是红色的,大卫的脸也是红色的,表明大卫已经吃得太多了,可是大卫仍然在不停地吃。画家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把一个毫无节制、贪吃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两个情景提醒当家长的既不能让孩子玩食物,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天已经很晚了,大卫还在看电视,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休息。大卫皱着眉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请注意,画家在这里把电视节目定格在太空超人的画面,还有大卫走时手里攥着一条黄色的餐巾,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九个画面:大卫回到房间,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扮演起了超人。他穿上紧身衣,脚蹬妈妈的红色高腰靴,戴上蓝色眼罩,脖子上系着那条黄色餐巾,模仿电视里的太空超人,肆无忌惮地在小床上又蹦又跳。玩具熊已经大头朝下,枕头扔到了床头上。画家巧妙地把大卫的被子的图案设计为各种各样在太空往来穿梭的飞行器,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太空的浩渺和无限。表达出孩子对太空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人的崇拜。可想而知,妈妈此时只能用命令的话语才能让兴奋异常的大卫“躺下来”。
第十个画面:大卫在挖鼻孔。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第十一个画面: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而他却跪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幻影片。妈妈让他“把玩具收好”。妈妈没有因他是个孩子并且要看电视而迁就他。这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包办一切。
第十二个画面: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右手托球、左手举棒,正准备在客厅里挥棒击球。大卫的对面摆放着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钟表、一个跳芭蕾的女孩儿玩具,还有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里面插着一束鲜花;身后是一个圆桌……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大卫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打棒球。妈妈的“不可以”没能阻止大卫,结果可想而知。
第十三个画面:大卫不听劝阻,挥棒击球,击落了手里的棒球,也击碎了花瓶。大卫的妈妈很生气,她处罚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妈妈还会爱自己吗?大卫知道自己错了。
第十三—十四个画面:“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是妈妈亲切的呼唤。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同时我也想到,大卫的妈妈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那些“不可以”的道理讲给大卫听。
毋庸置疑,大卫是这本书的主角,每一个画面都有大卫的形象。而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在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虽然看不到表情,我们却能从画家为她设计的造型感觉到她的愤怒和严厉。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画家只突出画了妈妈在用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怀中的大卫,大卫则扑在妈妈的怀抱中,倾听着妈妈的心跳。画家虽然还是没有画出妈妈的面部表情,但我仍然感受到了母亲的美丽、母爱的深沉以及孩子的乖巧、可爱,多么动人、温暖的画面。
从剑拔弩张开始,到皆大欢喜结束,全书没有多余的画面、没多余的话语,甚至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节奏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作者兼画家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表达的深刻而生动。大卫的妈妈则深谙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孩子的艺术,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重要的是,她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母爱。因此在实施制止和处罚之后,她把孩子拥在怀抱,轻轻地抚摸着、安慰着,流露出一个母亲的温情与爱怜。相信此时此刻,妈妈会轻声细语地给大卫讲为什么“不可以” 的道理,而大卫也能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带着童心看完这本书,在喜悦、享受、喝彩之余,我感到作者不仅用传神之笔讲述了大卫和妈妈之间“斗智斗勇”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自始至终隐含着的另一个主题——儿童安全健康教育亦如影随形。当今,儿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儿童的生命与健康。这个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首先要有安全预防、防范意识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有处理安全事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第三,根据心理生理特点,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内容简介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媒体评论
让人又爱又恨的捣蛋鬼——彭懿◎儿童文学家、绘本阅读推广专家
不知道家长会不会喜欢,但孩子们肯定是爱死这本书了!
家长当然要皱眉头了——你看,大卫的造型多不可爱啊,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张嘴还满口尖牙,岂止是让人讨嫌,看上去简直就宛如一个小恶魔。Amazon网站上的书评人说得就更加过火了:“家长可能会很快下结论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不就是讲一个整天捣乱的坏小子的故事吗?以大人的视角看,大卫被画得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
书里的这个大卫,画得一点都不专业,既稚嫩又夸张,看上去就仿佛是出自于一个五岁孩子的涂鸦。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卫,不可以》确实是作者大卫·香农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五岁那年,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一件件他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 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两个字。许多年后,当他早就遗忘了自己的这本涂鸦之作时,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于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大卫·香农终于让自己童年的涂鸦重见天日,用这本《大卫,不可以》来和我们一道分享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他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美国Education World网站在说到这本书时,一上来头一句话就是:“Yes!——Everybody Will Love No, David!”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大卫,不可以》,喜欢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儿,因为那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游戏呢——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喊:“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其实,作者不单是让孩子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也让每一个大人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啊,我们不都是在妈妈的“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的哀号与斥责声中长大的吗?
整个一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只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永恒的“不可以”的盛大庆典,还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关于“不可以”的百科辞典。其实怎么说都不过分,因为大卫·香农精准地抓住了大卫脸上的表情,对每一种“不可以”的微妙差别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诠注。说到表情,我们不能忘记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故事里有一个人始终深藏不露,不要说表情了,就是连脸都没有在画面中出现过,对了,这个人就是对大卫说“不可以”的妈妈。事实上,尽管这本书差不多每一页都重重地回响着“不可以”的声音,但是,说“不可以”的妈妈只出现过一次,还不是在正文里,只是在扉页上与我们打了个照面而已——穿着一条绿裙子的大卫妈妈的脸被截掉了,露出胸部以下的大半个身子站在那里。看不见脸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跷起的那个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她被气成什么样子了。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说“不可以”的姿势了。
当大卫的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我们依然看不见妈妈的脸,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来,这时,她一定不再是气得七窍生烟了,一定是一脸的爱怜。
小男孩儿的生活日记——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这是本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曾经得到1998年的凯迪克荣誉奖。作者及绘者大卫·香农(David Shannon)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刻画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书里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情,不过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大面积的图画模拟各种情境,孩子们从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进而产生共鸣,大人也会发现自己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不时地对孩子说“不可以”。
除了书名页及最后一页外,整本书都是由跨页所组成,而所有的跨页图画都是满版,让读者和图画之间没有距离。换句话说,画面上的空间仿佛延伸、扩展到现实世界里来。此外,这样的做法也让大卫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每个跨页模拟的情境大都独立,与其他跨页不相关,只有最后三个跨页明显有连续性──大卫在客厅里打棒球、被妈妈处罚、妈妈叫他过去,然后以妈妈对他说“我爱你”做故事结尾。不过,每一个跨页里发生的事,都会让读者产生许多联想,甚至把两页的情况串联起来,比如妈妈叫大卫回房间去,和大卫在床上假扮超人这两页;或者大卫在浴缸里大玩特玩,和他光着身子跑到街上。整本书的文字虽少,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图画却给予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大卫的造型既像是用几何形体拼接的玩偶,又像孩子用稚拙的笔触描绘的自画像,正如“把玩具收好!”那个跨页里,地面上出现的大卫自画像。这样的画法让大卫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加生动。除了大卫外,画面中的场景都颇具真实感,画家把柜子上的瓷器、布面的沙发、浴缸、玻璃桌等等的质感都描绘出来了,这种写实画法与玩偶般的大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突显出小男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大卫似乎与整洁、有秩序的环境格格不入。绘者在画面里,还安排了许多让读者眼睛流连的细节,厨房和客厅里的摆设、被子上的图样、大卫的玩具……都可以增加阅读图画的乐趣。
大卫·香农以小男孩大卫为主角绘制了一系列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是第一本。香农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大卫的调皮行为外,在收尾之处总是有贴心的安排,让大人与小孩儿都觉得温暖。在这一本故事里,闯了大祸的大卫虽然受到处罚,最后仍然得到了妈妈的拥抱和全心全意的爱,常常做错事的孩子看到这一幕时,一定觉得很安心。陪伴孩子阅读的爸爸妈妈,不妨借此机会也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浓浓的母爱——《大卫,不可以》解读(偌遥 ·2007年06月)
我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有幸和我的同事一起编辑出版了“启发精选绘本”系列图画书。其中的《大卫,不可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所以,在此书出版后,写下了我的感受。因此,这篇文章不是纯粹的书评,而是我个人对《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的解读,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献给所有喜欢这本书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妈妈。
一本能激起男孩共鸣,妈妈心跳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这真是一本能引起众多好动、调皮、爱冒险、“不听话小坏蛋”共鸣的图画书呀,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举动,那张牙舞爪的捣蛋行为,那还没学会走就想跑的叛逆,那眼泪鼻涕还没擦干就能露牙坏笑,这些不都是我们有男孩家里天天发生的事吗? 再听听那句话“大卫,不可以”的吼叫,终于知道了,原来美国的妈妈也有这样没“修养”的呀。简直是永不下班的“站岗”,但是谁让我们这些暴躁如狂的妈妈,突然又安静得温柔似水的呢,当然,是我们家里的“大卫”呀!
第四篇:《大卫》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内容提要·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卫回家后,后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安妮斯结下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提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访问辟果提一家。已经和海穆订婚的爱弥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提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提福兹私奔国外。辟果提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爱弥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安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但这时,大卫堕入情网,爱上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他俩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因为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密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后因他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贝西小姐为了感谢密考伯,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海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爱弥丽怀念海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嫁。
大卫成了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离开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安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安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作品赏析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第五篇:大卫不可以绘本解读
大卫:一个调皮淘气、爱恶作剧,让小朋友们都喜欢、家长头疼的小男孩。妈妈:一位话语有点粗暴,而内心充满温情和浓浓的爱的母亲。
《大卫不可以》主角是大卫,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没错画面上至于他一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而妈妈只在扉页和最后一页有两个不完整的画面,而且,通篇妈妈说得基本都是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尽管如此在阅读时还时时觉得妈妈同样是隐在背后的主角。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关怀、关心着大卫的一举一动。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大为不可以”。为什么呢?而且让人听起来有些简单粗暴不舒服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的小男孩是用几何图形拼接成的玩偶形象,椭圆型的大脑袋顶在细小的身子上,摇摇欲坠;占了面部三分之一大的咧开的嘴巴里有六颗稀稀落落的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鼻子鼻孔朝天;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我什么都不怕。再看看大卫在做什么事情:他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垛上,另一只脚悬空,伸出双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鱼缸。鱼缸很大,感觉比大卫的大脑袋还要大上两倍,里面盛满了水,还有两条吓得惊慌失措的红鲤鱼。此时,鱼缸已被他挪出了桌面,由于倾斜,水已经撒了出来,摆放鱼缸的高桌业已倾斜。看到此情此景,无论是谁,都会吓得胆颤心惊。可是,调皮的大卫却是无知者无畏:他咧着大嘴,扭着脖子,面朝我们,在得意洋洋地大笑呢。他觉得自己好有本事,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呢。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听到了一句坚决、严厉、不可违抗的命令:“大卫,不可以!”看到这里,我才长长地嘘出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噢,大卫没有危险了,因为他的母亲来了。作者兼绘画大卫·香农以巧妙的构思、细致的画面、简单的文字,通过封面,将这本书的主角(大卫和他的母亲)是谁、主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从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以至于到现在,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依然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卫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不好的习惯让妈妈忍无可忍的一再说:“大卫,不可以”呢?
第一个画面: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正欲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你看他,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妈妈之所以把饼干桶放在最上层,是担心大卫吃多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可她没想到大卫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样的事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妈妈可能都会遇到。大卫这样做很危险,这种时刻,大卫妈妈的“不可以”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不仅仅是母亲)看到这里应当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拿到某种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看到。如果你让他看到而得不到的话,那么,危险很可能就会降临了。而且平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不能麻痹大意。
第二个画面:“天哪!大卫,不可以!”妈妈在惊呼。你看,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真得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简直是一个小怪物。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看到此时的大卫,无论是谁,不仅会惊呼,还有可能会晕倒。事已至此,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惊呼之后立马把他放到浴室清洗干净。让我们跟随大卫的妈妈的“不可以”制止声,看看大卫是如何洗澡的。
第三个画面:大卫在洗澡。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痛快地洗澡”,可是大卫的妈妈却说“不可以”。因为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我们应当从小小就对孩子进行节约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第四个画面: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屋外的大道宽阔而绵长,有一些弧度,使人感觉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大道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大卫家的尖顶房子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路旁;小白狗站在屋外的草地上,惊愕地看着大卫光溜溜的背影,不知所措;小狗身旁有一个红色的消防设备。周围的环境静谧而安详。大路上只有光着身子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的喊叫“大卫,快回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留给了读者。
第五个画面: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乐中。我似乎听到了刺耳的敲打声和大卫得意的吼叫声以及妈妈的愤怒的喝斥声。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六—七个画面:连续两个画面是大卫吃东西时的情景:
①大卫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玩。他把蒸熟的土豆刻上眼睛、嘴巴、两根黄瓜当胳膊、两只鸡腿当腿,用餐叉把它们叉在一起,形似一个食物玩偶。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②大卫在吃东西。大卫的大脑袋占据了几乎整幅画面,而他张开的饕餮大嘴又占了整个面部的四分之三强,黑色的口腔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食物——鸡腿、胡萝卜、花椰菜、青豆等等,就像无底深渊;画面的底色是红色的,大卫的脸也是红色的,表明大卫已经吃得太多了,可是大卫仍然在不停地吃。画家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把一个毫无节制、贪吃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两个情景提醒当家长的既不能让孩子玩食物,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天已经很晚了,大卫还在看电视,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休息。大卫皱着眉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请注意,画家在这里把电视节目定格在太空超人的画面,还有大卫走时手里攥着一条黄色的餐巾,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九个画面:大卫回到房间,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扮演起了超人。他穿上紧身衣,脚蹬妈妈的红色高腰靴,戴上蓝色眼罩,脖子上系着那条黄色餐巾,模仿电视里的太空超人,肆无忌惮地在小床上又蹦又跳。玩具熊已经大头朝下,枕头扔到了床头上。画家巧妙地把大卫的被子的图案设计为各种各样在太空往来穿梭的飞行器,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太空的浩渺和无限。表达出孩子对太空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人的崇拜。可想而知,妈妈此时只能用命令的话语才能让兴奋异常的大卫“躺下来”。
第十个画面:大卫在挖鼻孔。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第十一个画面: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而他却跪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幻影片。妈妈让他“把玩具收好”。妈妈没有因他是个孩子并且要看电视而迁就他。这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包办一切。
第十二个画面: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右手托球、左手举棒,正准备在客厅里挥棒击球。大卫的对面摆放着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钟表、一个跳芭蕾的女孩儿玩具,还有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里面插着一束鲜花;身后是一个圆桌……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大卫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打棒球。妈妈的“不可以”没能阻止大卫,结果可想而知。
第十三个画面:大卫不听劝阻,挥棒击球,击落了手里的棒球,也击碎了花瓶。大卫的妈妈很生气,她处罚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妈妈还会爱自己吗?大卫知道自己错了。
第十三—十四个画面:“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是妈妈亲切的呼唤。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
同时我也想到,大卫的妈妈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那些“不可以”的道理讲给大卫听。
毋庸置疑,大卫是这本书的主角,每一个画面都有大卫的形象。而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在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虽然看不到表情,我们却能从画家为她设计的造型感觉到她的愤怒和严厉。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画家只突出画了妈妈在用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怀中的大卫,大卫则扑在妈妈的怀抱中,倾听着妈妈的心跳。画家虽然还是没有画出妈妈的面部表情,但我仍然感受到了母亲的美丽、母爱的深沉以及孩子的乖巧、可爱,多么动人、温暖的画面。
从剑拔弩张开始,到皆大欢喜结束,全书没有多余的画面、没多余的话语,甚至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节奏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作者兼画家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表达的深刻而生动。大卫的妈妈则深谙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孩子的艺术,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重要的是,她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母爱。因此在实施制止和处罚之后,她把孩子拥在怀抱,轻轻地抚摸着、安慰着,流露出一个母亲的温情与爱怜。相信此时此刻,妈妈会轻声细语地给大卫讲为什么“不可以” 的道理,而大卫也能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带着童心看完这本书,在喜悦、享受、喝彩之余,我感到作者不仅用传神之笔讲述了大卫和妈妈之间“斗智斗勇”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自始至终隐含着的另一个主题——儿童安全健康教育亦如影随形。当今,儿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儿童的生命与健康。这个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首先要有安全预防、防范意识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有处理安全事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第三,根据心理生理特点,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内容简介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媒体评论
让人又爱又恨的捣蛋鬼——彭懿◎儿童文学家、绘本阅读推广专家
不知道家长会不会喜欢,但孩子们肯定是爱死这本书了!
家长当然要皱眉头了——你看,大卫的造型多不可爱啊,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张嘴还满口尖牙,岂止是让人讨嫌,看上去简直就宛如一个小恶魔。Amazon网站上的书评人说得就更加过火了:“家长可能会很快下结论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不就是讲一个整天捣乱的坏小子的故事吗?以大人的视角看,大卫被画得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
书里的这个大卫,画得一点都不专业,既稚嫩又夸张,看上去就仿佛是出自于一个五岁孩子的涂鸦。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卫,不可以》确实是作者大卫·香农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五岁那年,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一件件他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 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两个字。许多年后,当他早就遗忘了自己的这本涂鸦之作时,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于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大卫·香农终于让自己童年的涂鸦重见天日,用这本《大卫,不可以》来和我们一道分享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他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美国Education World网站在说到这本书时,一上来头一句话就是:“Yes!——Everybody Will Love No, David!”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大卫,不可以》,喜欢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儿,因为那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游戏呢——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喊:“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其实,作者不单是让孩子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也让每一个大人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啊,我们不都是在妈妈的“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的哀号与斥责声中长大的吗?
整个一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只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永恒的“不可以”的盛大庆典,还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关于“不可以”的百科辞典。其实怎么说都不过分,因为大卫·香农精准地抓住了大卫脸上的表情,对每一种“不可以”的微妙差别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诠注。说到表情,我们不能忘记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故事里有一个人始终深藏不露,不要说表情了,就是连脸都没有在画面中出现过,对了,这个人就是对大卫说“不可以”的妈妈。事实上,尽管这本书差不多每一页都重重地回响着“不可以”的声音,但是,说“不可以”的妈妈只出现过一次,还不是在正文里,只是在扉页上与我们打了个照面而已——穿着一条绿裙子的大卫妈妈的脸被截掉了,露出胸部以下的大半个身子站在那里。看不见脸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跷起的那个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她被气成什么样子了。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说“不可以”的姿势了。
当大卫的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我们依然看不见妈妈的脸,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来,这时,她一定不再是气得七窍生烟了,一定是一脸的爱怜。
小男孩儿的生活日记——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这是本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曾经得到1998年的凯迪克荣誉奖。作者及绘者大卫·香农(David Shannon)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刻画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书里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情,不过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大面积的图画模拟各种情境,孩子们从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进而产生共鸣,大人也会发现自己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不时地对孩子说“不可以”。
除了书名页及最后一页外,整本书都是由跨页所组成,而所有的跨页图画都是满版,让读者和图画之间没有距离。换句话说,画面上的空间仿佛延伸、扩展到现实世界里来。此外,这样的做法也让大卫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每个跨页模拟的情境大都独立,与其他跨页不相关,只有最后三个跨页明显有连续性──大卫在客厅里打棒球、被妈妈处罚、妈妈叫他过去,然后以妈妈对他说“我爱你”做故事结尾。不过,每一个跨页里发生的事,都会让读者产生许多联想,甚至把两页的情况串联起来,比如妈妈叫大卫回房间去,和大卫在床上假扮超人这两页;或者大卫在浴缸里大玩特玩,和他光着身子跑到街上。整本书的文字虽少,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图画却给予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大卫的造型既像是用几何形体拼接的玩偶,又像孩子用稚拙的笔触描绘的自画像,正如“把玩具收好!”那个跨页里,地面上出现的大卫自画像。这样的画法让大卫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加生动。除了大卫外,画面中的场景都颇具真实感,画家把柜子上的瓷器、布面的沙发、浴缸、玻璃桌等等的质感都描绘出来了,这种写实画法与玩偶般的大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突显出小男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大卫似乎与整洁、有秩序的环境格格不入。绘者在画面里,还安排了许多让读者眼睛流连的细节,厨房和客厅里的摆设、被子上的图样、大卫的玩具……都可以增加阅读图画的乐趣。
大卫·香农以小男孩大卫为主角绘制了一系列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是第一本。香农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大卫的调皮行为外,在收尾之处总是有贴心的安排,让大人与小孩儿都觉得温暖。在这一本故事里,闯了大祸的大卫虽然受到处罚,最后仍然得到了妈妈的拥抱和全心全意的爱,常常做错事的孩子看到这一幕时,一定觉得很安心。陪伴孩子阅读的爸爸妈妈,不妨借此机会也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浓浓的母爱——《大卫,不可以》解读(偌遥 ·2007年06月)
我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有幸和我的同事一起编辑出版了“启发精选绘本”系列图画书。其中的《大卫,不可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所以,在此书出版后,写下了我的感受。因此,这篇文章不是纯粹的书评,而是我个人对《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的解读,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献给所有喜欢这本书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妈妈。
一本能激起男孩共鸣,妈妈心跳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这真是一本能引起众多好动、调皮、爱冒险、“不听话小坏蛋”共鸣的图画书呀,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举动,那张牙舞爪的捣蛋行为,那还没学会走就想跑的叛逆,那眼泪鼻涕还没擦干就能露牙坏笑,这些不都是我们有男孩家里天天发生的事吗? 再听听那句话“大卫,不可以”的吼叫,终于知道了,原来美国的妈妈也有这样没“修养”的呀。简直是永不下班的“站岗”,但是谁让我们这些暴躁如狂的妈妈,突然又安静得温柔似水的呢,当然,是我们家里的“大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