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心得
有这样的结果还是很高兴,调研报告心得。一开始其实也挺有信心的后来看到有高手参加,调研演讲—大学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发展调查演讲》终于进入调研大赛的决赛了紧张了大半个月。而且58支队伍里只能有8支进入决赛,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来总结一下一些心得体会。
1.虽然说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大把的伟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巨人的嘛,组队要找有经验的人一起。因此,不要照顾一些人,贸贸然组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要么你一个人累死(太熟了又真的不太会,一推脱,就没辙了要么就是效果比较惨淡,比不上他人来的幼稚有深度。
2.投其所好,选题很重要。这需要队伍里有有眼光的人。可以选一些贴切主办单位的主题。或者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其实很难说怎么样的课题比较好。也是属于“乱来”型的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弄什么,没什么眼光。但是经过这次,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干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
3.要有计划,可以列出你有多少时间,或者你打算用多少时间,你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还要组织好你的队员。其实太忙的队员,或者和你离得比较远的的队员最好也不要多,即使他们很有实力,因为他们大多难以组织起来讨论,对小组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要清楚你的伙伴的“强项”在哪里,信任你的伙伴,要鼓励他们,要分好工,最好分得公平点,还有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督促一下。
5.至于写的哪方面呢,很难讲,至少要有一点点的写作能力吧,还有一开始不能想着网上有得下载所以懈怠了。还有问卷的数据,还有其他的资料,一定要物尽其用,浪费了真的很可惜,因为这些才是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标志。还有要注重报告的“权威性”,所谓的权威性,对我们这种“初生牛犊”来说,也就是注意引用“专家的话”、采访“权威人士”、“引经据典”……
6.一队人写报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的风格的统一,在这里,我觉得找一份同类型模范的是最好的。按着那份写就比较好整理,否则到后面就比较棘手,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效果。
7.一个好的指导老师,一个负责人的指导老师,绝对很有作用。
---------------
大宁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仅3323万元,在山西119个县中财政收入排名倒数第一。曲峨镇地处大宁腹地,位于县城以西。南北高山对峙,东西昕水横贯,山、川、垣、沟、峁、梁俱全。全镇总面积173.6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87个自然村,2168户,10557口人。有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38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我们具体调研的曲风村位是镇政府所在地,由于在邻近昕水,又在川上,自然条件相对更好一些。
在短短五天的调研时间里,通过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无论在田间还是在炕头,在川里还是垣上,在小学还是中学,我都和组内其他同志一样,张开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去感受能感受到的一切,调动大脑每一根神经去思索一切值得思索的问题,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心得》。
遗憾的是,每一刻都是匆匆的一瞥,但给我留下的影响,已然终身难忘。
“人均年收入不如北京一顿饭”
下到村里之前,在和大宁县领导班子座谈时,县委书记刘奎生作为调研分团的“导师”,他一再强调让我们做好面对现实的准备,他的一句话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刘书记为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直观地了解这个贫困县到底穷到什么程度,作了一个比较——“大宁的人均年收入不如你们北京一顿饭”。
下到村里,刘书记的话变立即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起来。
和大多数中西部农村一样,曲风村很难见到年轻人,当地流行一句话:“农村有‘三多’——鼻涕多的孩子,头发多的妇女,胡子多的老头”。
贺大爷和老伴,都已年过80,他50多的儿子都已经当了爷爷。5个儿女除了老二住着离他较近,其他都不在身边。老两口有承包地1亩8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自耕,都已租包转出。转出每亩年收入650元。2009年国家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要求所有农村老人必须办理,解决老有所养。当问及贺大爷和老伴是否有领到养老金时,两位老人都表示否认。一旁陪同乡镇干部解释到,农村养老金是交的多拿得多,目前交的村民只占到全村的5%。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太穷买不起保险, 二是农民对养老保险信任感不足,三是绝大部分青年在外务工,较难推广。于是每年靠1亩8分地租包转出的所得的1100来块,就是贺大爷和老伴全部的家庭收入来源。
冯大叔,男,51岁,和妻儿一家3口人住在垣上。居住的窑洞异常简陋,昏暗,脏乱,并伴有浓烈的异味。冯大叔的妻子有智障,据说是她姐姐在火车站“拣”回来的操南方口音的媳妇。由于交不起学费,8岁的儿子辍学在家,以至于当我们在早上10点大部分孩子都学校读书的时候走进窑洞时,发现他坐在炕上,呆呆地望着斑驳不堪的墙壁。由于老冯家情况特殊,县里已经准备将其列为低保户对象。我们调研组也为其送去了300元“访贫问苦”的慰问金。大伙都劝老冯还是想办法让孩子上学,老冯盯着装慰问金的信封默不作声。大家心里都清楚,一点慰问金和几句劝告,对于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来说,太微薄了。我们离开的时候,老冯和他的儿子似乎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他的智障的妻子一直在憨憨地笑。
曹大哥口中的“经济学原理”
调研期间,我和搭档裴凌罡被安排住在曹大哥家。大哥名叫曹文产,43岁,一手好厨艺,村里红白喜事都是“掌勺人”。家中5口人:老父亲、妻子、女儿、儿子。大哥的女儿刚刚高考完,成绩还没出来就到县城去打工了;大哥的儿子读到高二,不想继续读了,大哥将他转到县里的职业高中学厨艺;大嫂有冠心病,医生说不能生气、不能劳累。但多少年来,她一直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着由于一次脑出血,变得神志不清,行动不便的公公。
据说曹大哥是还在村里务农的最年轻的男丁,由于大嫂身体不好,曹大哥一个人担当了家里所有的粗活、重活。曹大哥家里劳动力并不充足,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但收入在村里算的上中上水平,也是村里人眼中的“致富能手”,和村里很多其他农户形成反差。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在曹大哥的田间地头认真地向他讨着“致富经”。
“现在国家政策好,日子咋能难过哩?关键还是自己不能懒,而且会动脑筋。”曹大哥现在打理着7亩水浇地,包括:4亩李子树和甜瓜,2亩棉花和1亩柏树苗;垣上还有15亩苹果树。这些都是经济作物,收益都比小麦和玉米高。但是种植的投入成本和种植难度也更高。曹大哥读过一年农林技校,每年都订阅《山西果林》杂志,以此了解果林知识和市场信息,来确定要种植的果木以及联系购入幼苗。1997年曹大哥开始在靠世界银行贷款在垣上整理出的坡地上种植苹果,但是当时村里多数人嫌垣上交通不便,苹果树结果时间太长、前期成本高不愿意种。而那一年曹大哥买一台拖拉机,一口气承包了15亩地种苹果。2003年他收获了第一批苹果,拖拉机也成为他农闲时跑跑运输的工具。
曹大哥告诉我们“村里人多数人都不愿意投钱,喜欢种植周期短的作物”,又对着我们小声说:“种的越快的越不值钱,要挣得多咋能不担风险哩”,“种啥不是光靠东西好就能卖出好价钱,还得有人肯出价钱的人买才行啊”,“以前大家都跟风种杏,种的人多了,价格就不好卖,现在我种李子也不敢种多,明年可能还要试试种种核桃。”听了曹大哥小声告诉我的“秘密”,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西方经济学中“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原理吗?
第二篇:调研报告心得
有这样的结果还是很高兴。一开始其实也挺有信心的后来看到有高手参加,调研演讲—大学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发展调查演讲》终于进入调研大赛的决赛了紧张了大半个月。而且58支队伍里只能有8支进入决赛,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来总结一下一些心得体会。
1.虽然说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大把的伟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巨人的嘛,组队要找有经验的人一起。因此,不要照顾一些人,贸贸然组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要么你一个人累死(太熟了又真的不太会,一推脱,就没辙了要么就是效果比较惨淡,比不上他人来的幼稚有深度。
2.投其所好,选题很重要。这需要队伍里有有眼光的人。可以选一些贴切主办单位的主题。或者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其实很难说怎么样的课题比较好。也是属于“乱来”型的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弄什么,没什么眼光。但是经过这次,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干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
3.要有计划,可以列出你有多少时间,或者你打算用多少时间,你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还要组织好你的队员。其实太忙的队员,或者和你离得比较远的的队员最好也不要多,即使他们很有实力,因为他们大多难以组织起来讨论,对小组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要清楚你的伙伴的“强项”在哪里,信任你的伙伴,要鼓励他们,要分好工,最好分得公平点,还有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督促一下。
5.至于写的哪方面呢,很难讲,至少要有一点点的写作能力吧,还有一开始不能想着网上有得下载所以懈怠了。还有问卷的数据,还有其他的资料,一定要物尽其用,浪费了真的很可惜,因为这些才是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标志。还有要注重报告的“权威性”,所谓的权威性,对我们这种“初生牛犊”来说,也就是注意引用“专家的话”、采访“权威人士”、“引经据典”……
6.一队人写报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的风格的统一,在这里,我觉得找一份同类型模范的是最好的。按着那份写就比较好整理,否则到后面就比较棘手,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效果。
7.一个好的指导老师,一个负责人的指导老师,绝对很有作用。
调研报告心得(2):
大宁是国家级贫困县,XX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仅3323万元,在山西119个县中财政收入排名倒数第一。曲峨镇地处大宁腹地,位于县城以西。南北高山对峙,东西昕水横贯,山、川、垣、沟、峁、梁俱全。全镇总面积173.6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87个自然村,2168户,10557口人。有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38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我们具体调研的曲风村位是镇政府所在地,由于在邻近昕水,又在川上,自然条件相对更好一些。
在短短五天的调研时间里,通过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无论在田间还是在炕头,在川里还是垣上,在小学还是中学,我都和组内其他同志一样,张开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去感受能感受到的一切,调动大脑每一根神经去思索一切值得思索的问题。
“现在国家政策好,日子咋能难过哩?关键还是自己不能懒,而且会动脑筋。”曹大哥现在打理着7亩水浇地,包括:4亩李子树和甜瓜,2亩棉花和1亩柏树苗;垣上还有15亩苹果树。这些都是经济作物,收益都比小麦和玉米高。但是种植的投入成本和种植难度也更高。曹大哥读过一年农林技校,每年都订阅《山西果林》杂志,以此了解果林知识和市场信息,来确定要种植的果木以及联系购入幼苗。1997年曹大哥开始在靠世界银行贷款在垣上整理出的坡地上种植苹果,但是当时村里多数人嫌垣上交通不便,苹果树结果时间太长、前期成本高不愿意种。而那一年曹大哥买一台拖拉机,一口气承包了15亩地种苹果。XX年他收获了第一批苹果,拖拉机也成为他农闲时跑跑运输的工具。
曹大哥告诉我们“村里人多数人都不愿意投钱,喜欢种植周期短的作物”,又对着我们小声说:“种的越快的越不值钱,要挣得多咋能不担风险哩”,“种啥不是光靠东西好就能卖出好价钱,还得有人肯出价钱的人买才行啊”,“以前大家都跟风种杏,种的人多了,价格就不好卖,现在我种李子也不敢种多,明年可能还要试试种种核桃。”听了曹大哥小声告诉我的“秘密”,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西方经济学中“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原理吗?
第三篇:调研报告心得
调研报告心得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农户在使用肥料的时候有一些盲目和不科学的问题。有机农业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严格的定义。有机农业也使用肥料,主要使用天然、有机肥料。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不应该随意控制某种肥料的使用,而应该看这种肥料对农产品品质及环境的影响。不论是有机农业还是常规农业,正确有效地使用肥料都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而常规农业的高产使我们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了充足的食物,如果全部依赖有机农业,全世界的土地也不能养活世界人口,这就需要大面积地开垦耕地,将对环境和野生动物造成更大的影响。
我想很多大学生也许都有过社会实践的经历,这是一个我们了解,认识,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在这里重点想说的是这期间我们收获的是不仅仅是亲身体验了社会最真实的一些形态,提升了自身能力,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十分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通过暑期实践,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认识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我希望暑期实践作为一个跳板,将我们这样的服务延伸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很多。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活动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
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也有许多的感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正做好一件事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感触,才能让自己感受到那份成功的喜悦。
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使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现实、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下是我这次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总结。面对再过两年就要走上社会的自己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让自己两年多后更有价值!
第四篇:调研报告心得
调研报告心得
为贯切落实引领新农村建设精神,总结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信息时代社区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方式,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我们这一小组对加快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我们这一小组认真做好工作规划,认真聆听各位有经验以及有关工作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及时研讨交流,力求把这次调研活动做到完善。同时也使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总结我们的这次工作经验和心得。确实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在调查期间,我们实地参观了西湖村的人文环境和建设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朴实又不失优美的乡村,一条条乡间小道和绿莹莹的一片让人喜欢。我们深入群众和农民伯伯一起体验生活。派发一张张调查问卷。指导他们的填写,与他们聊天拉家常。感受那平日里他们的生活和乐趣以及对新农村的认识和好处。都让我们锻炼了自己,同时更加深切体会和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为我们的调研做好更好的基础。
从这次调研活动中,收获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收获;另一方面是对“三农”的社会思考收获。
这次的调研活动,的确让我成长不少,首先从着手这次的调研,准备调查问卷,相互沟通活动的流程,工作的分配等等,就是这些就花费了我们大量精力,但后来才发现,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我们还要亲自跟农民伯伯们接触,当我们顶着热阳,跟农民们询问时,我们都留下了汗水,但当我们看见农民伯伯还在烈日底下辛勤的劳作时,我们都不敢觉得我们是累的。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我的确收获不少,我知道,这绝对会成为我成长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接下来的就是对现今我国“三农”的收获,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我真切的感受到,尽管国家发布的多种惠农政策,尽管改革开放已经33年了,尽管科技已经发展起来,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农民大众生活仍然是十分艰辛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体人民群众思考更是一个值得我们伟大共产党思考的问题。
在经过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们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与此同时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的合作意识,懂得了分工的重要性。对我们以后团体以后的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实践期间,我们能涉及的活动其实是很多的,各方面都会有。而我们能学到的东西则是更多的,关键要看你有没有真心的为之付出和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实践活动中,也让我渐渐体会到:你不去学习,就不会有进步;不去尝试,就不会有成功;不去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于此同时,通过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走向社会,更深入地发现社会问题,并学会提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的办法,在调查活动中提高能力,锻炼自我。
在这次针对西湖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调研活动中,通过深入村内基层调查,亲身地体验到了农村经济的过程并且针对西湖村现有状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亦增进了成员之间的集体精神和荣誉感,但是在这次调研活动里面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首先在这次调研里面,由于首次以小组形式进行农业调查,以致于存在意见不一,调研的工作的进度因而拖后了一段时间。而后因为在写调研报告的过程中因为对调研数据的统计方法不够科学,从而导致调研数据统计出现困难,令调研报告的写作进度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在从这两个失误中,我们小组深刻认识到了团队成员彼此了解以及合作的重要性,而且知道自身对调研数据统计方法过于落后,应在今后的学习里多加学习以及实验。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社会调研,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调研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调研活动给生活在都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在平时休息的时候我就在观察每一个调研的地点,发现农业所在的地区与城市并不会差别很大,其实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它还只是一个农村。农民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现代农业功不可没,虽然在城市中根本是小菜一碟,可是在农村就大不一样了,这说明农业真的在使人们富起来。
同时我们和诸多人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还有一点:这次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调研更加了解社会,这次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通过此次暑期对西湖村农业生产情况的调研,我们所有组员都有了不少的收获,除了我们的集体感、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让我们有了一次珍贵的亲身体验农村经济的过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西湖村目前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居民普遍不关注有关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而且居民种植农产品没有相对明确的划分,比如说哪里的土壤适合什么物种等等,这些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其次,在销售方面,相关部门和农民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出售价格不是很一致,这势必也会影响农民的收入。所以,在调研的同时,我们也有跟居民交流,向他们介绍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一些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方法,希望西湖村能够发展得更好。同时,我们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科技入户”贡献了我们作为学生的力量,所以,我们所有组员都为此感到高兴和满足。当然,我们也要特别感谢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配合以及对我们此次调研提供有利的资料和帮助,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不久的将来,西湖村的经济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只要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我们都相信,属于西湖村美好的将来肯定很快就会到来。
第五篇:调研报告心得
交通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两个月的调研活动在我们小组成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圆满结束。感受很深,实践活动内容的感悟让我难以忘怀。我大致总结为一下几点:
第一,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之前,虽然在书本上多次看到过这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团队的精神,但没亲身经历的东西毕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
同时,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信号灯运行的原理以及深化了我们道路交通知识框架,这次问卷面向广大群众,通过对合肥市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的实证调研,以及建立信号灯变换时间和交通拥堵时间模型分析,把大城市拥堵问题归结到两大方面,总结出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源是“车多灯缓”的城市交通管理现状,从而呼吁相关交通规划、设计、管理部门重视对城市“绿波带”的设置。回想起问卷调查开展那天,无处不体现我们团队三人的力量和团结。在庞大的工作面前我们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很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
第三,我们自身口才得到提高,在和行人交谈中注意语境和口气,及时纠正不得体的地方,在调查中学会大胆的说,自信的说。同时我们充分意识到了知识的不足,眼界的有限。在本次调查中,本有很多的想法,但由于我们的学识水平有限,不得不放弃。比如,我们小组原打算利用SPSS来完善我们的调查报告,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只得作罢。也就是说,以后得加强学习,不光是专业课方面的学习,还要摄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眼力,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第四,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们认识到选题很重要。经过这次调研活动,我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能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我觉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不同的思考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遇到过的情况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特别是思考角度的不同,很自然对事物的看法也很难一样。这次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甚至包括争吵,领略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科学,不像以前那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
第五,做事要有计划,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之前列出我们有多少时间,我们打算用多少时间,我们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这次调查实践,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读死书是没用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和参与交通调查,并在本次活动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担负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工负责了自己的5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与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了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最后还完成了对成稿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莫大的激励锻炼。调研报告活动尽我们最大努力去把它做好,它不仅为我们今后社会实践奠定基础,而且我们每个人还将以本次实践为点,多多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实践创造更多机会,使自己从中受益,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调研活动,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调研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