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语学习经验十条
外语学习经验十条:
编辑|删除|权限设置|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泰迪baby发表于2010年04月28日 11:17阅读(1)评论(0)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仅自己可见
匈牙利著名女翻译家卡扎.罗姆尔,通晓十多种语言。通过多年摸索和学习,她把自己学习外语的丰富经验概括为简明易懂的十条,这对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普遍意义。这十条是:
(1)学习不中断,哪怕挤出10分钟也好,早晨是大好时机。(2)学厌了可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或形式。(3)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
(5)尽可能“心译”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尔听到的话语等。(6)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也就是说,要记住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7)抄录和记忆句型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围攻:读外文报,听外语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外语课本等。(9)要敢于说外语,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10)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
第二篇:外语学习经验
法兰西的安娜为她的中国朋友们写下:
此文原发于NGA,现收编归类
7条结论
语言的初学阶段
1).学习语言,就是大脑储存语音样本的过程.我们听,那么在记忆中就产生一个语音样本,(如果同一个声音重复很多遍,那么这个样本就会变得更深刻),当我们在日后听到同样的声音时,大脑就会反应,将样本取出对比.那么,我们学习外语,就不能默默的看,而是要听.我们需要在大脑内建立多个样本,以供我们能在以后听到相同的声音时有所反应.结论1:不听语音资料,导致你听不懂外语.2)在我们朗读的时候,大脑会将自己的声音当作样本储存起来.那么,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如果不听当地人的发音,只顾自己读.恩恩....大脑会将你的错误样本储存起来...当听到真正准确的读音是,由于提取对比的样本错误,而导致你更本听不懂当地人的说话.结论2:不听语音资料,只根据音标拼读,会导致你接受了错误的发音.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的前阶段.3)我们说外语,其实是大脑将储存的语音样本取出来,在脑内听一遍,然后模仿.结论3:不听语音资料,导致你说不出外语.结合结论2
结论4:不听语音资料,只根据音标拼读,会导致你的错误发音.在你大脑的样本数达到一定阶段,那么就进入了语言学习的高层阶段
4)根据你的深入学习,你的耳朵和声带会渐渐适应外语的频率.你会发现听力变好,说得也更标准了.耳朵的调整是根据你听到的外语多少来决定,而声带的变化,会根据你说外语的多少来决定.各国语言都有不同的频率带,在耳朵调整好之前,你几乎无法听到真正正确的读音,自然说起来就更不标准.结论5:尽量多听多说,以使耳朵和声带尽快的调整好.那么你才能有准确的发音.5)根据大脑对外语语言模式样本的积累,你的大脑会逐渐调整思维的习惯.在这个阶段达到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够用外语来思考,并不需要再将大脑当成一个翻译机了.结论6:尽量多浸淫在外语环境中,以使大脑逐渐能用外语思考.6)根据大脑存储语音样本的增多,你的大脑会逐渐适应这个样本.他会改变方式,以图使自己音频和样本达到和谐.在你的大脑调整自己后,你就能自如的创造准确的音频.也就是说,可以摆脱1的阶段,即使是自己拼读也能找准读音了.而这个过程的时间是以你收到样本数量来决定的.结论7:尽量多听,以使大脑尽快适应这个语音模式,能达到正确拼读不认识的单词.2条忠告
忠告1:千万不要用已有的发音系统去套用另一门语言的音标,特别是学习那些与自己已会语言同语系语族的的语言,很容易犯此错误.否则你的发音可能会成四不象,哪国人都听不明白.忠告2:在达到结论7的阶段之前,千万不要不听语音资料,盲目拼读.因为音标并不能标注出语音的所有特点.8条备注
备注1:学习外语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不要因为进度缓慢而苦恼.备注2:海量的单词积累非常必要,虽然在前期你用不上这些单词,而且非常枯燥.备注3:没事翻字典玩是个很好的习惯.能帮助你积累海量的单词.所以,在读原版书籍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不如先翻字典玩.备注4:歌曲同样能帮助音频样本的积累,特别是你喜欢的歌曲,也许会让你效果更好.备注5:外语电影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演员的口型,所以看字幕版的原声电影很有好处.备注6:外语环境的创造靠自己,别总是抱怨没有好的外语环境.没有环境么,你就不能背诵一下电影台词亦或歌词,模仿电影中的对白?这种模仿是非常有好处的.备注7:每天15分钟,贵在坚持.好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备注8:当你学了好几门外语时,由于你的耳朵和声带的音域打开,大脑模仿能力变强,那么你继续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会非常之快.
第三篇:外语学习的经验
外语学习的经验.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肉的理想,白菜的命。肉的理想,白菜的命。白马啊 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很多人在各种场合问过我英语究竟该怎么学,可因为这个问题太大,所以,我往往只能从某个侧面介绍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毕竟因为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所以,我想通过这个空间、以这种方式、向感兴趣的朋友相对系统地阐述一下自己的感觉。
首先,我想谈一下自己学英语的几个关键节点。
第一,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暑假里,自己的英语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因为我做了大量的、密集的阅读。这件事情想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我讲过自己是农村出生、农村长大的,所幸的是自己从小就很要强,喜欢学习,所以,小学五年间我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正好赶上小学毕业时城里的一所省重点中学通过考试选拔优秀学生,我参加了,并在总计上千名考生中获得了第25名而被录取(总计招收100名)。初中三年,虽然自己学习依旧勤奋,而且成绩也不断提升,但是因为跟城里孩子在一起,无论穿着还是家庭背景都没能给我的第一位英语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年下来,他还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更不会给予我多少肯定和鼓励了,这与我小学5年的经历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那时的我总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高中考试,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光荣录取,遇到了从此改变了我一生职业生涯的第二位英语老师-任老师。因为表现比较突出,所以,我经常受到表扬,心里的感觉也越来越好。高一要结束前,任老师送给我一本英语简易读物《The Escaped Man》,很薄,也很便宜,就0.12元,但这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发誓要为任老师而学习英语。接下来的暑假里,我东凑西借拿到了20多元钱,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邮购了四辑共40本简易英语读物,然后便如痴如醉地投入到了阅读中。一个暑假下来,我读完了所有的这些书,特别喜欢的还读了第二遍,同时刻意记忆了许多单词和短语。高二开始,我的英语便在同学中有点“鹤立鸡群”了:考试总是最高分,竞赛总是第一名,高考得了99分(100分满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飞跃呢?因为我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一定的语感、扩大了词汇量(围绕着有4-5千单词构成的庞大语言信息反复磨练的结果)、提升了对语法和用词的感觉。所以,阅读是切实提高一个人英语能力的第一要素。
第二,听美国之音、BBC节目使我认识到了英语学习是多方位的事情。大学期间,我跟着同学开始听美国之音和BBC节目,突然间领悟到听力和阅读完全是两回事:认识的或读得懂的不见得能够听懂,而且在起步阶段其实就是听不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情况大为改观:不但能听懂了,而且可以听得很快了;不但听力水平提高了,口语水平也提高了。这说明:听力和口语其实是不分家的。
第三,8年外事翻译工作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规范化、精确化了。大学毕业后,我担任了外事翻译工作,包括笔译和口译。因为“外事无小事”,所以,做翻译必须非常谨慎,语言表达方面也需要反复推敲,这就逼迫自己要去追求更加准确到位甚至措辞优美的英语表达。同时,几年的工作中,有机会接触了来自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士,口音和用词方面的差异也提升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这其实是个“实战训练”的过程。
第四,在美国本土的访学验证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1994、1995年,我受国务院国家外国专家局派遣前往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访学,有了更加密集的机会与native speakers共处并交流,这段经历除了使自己的英语功底更上一层楼外,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全面接触使自己可以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地道、更加精确。
第五,全面从教后对语言细节的注意力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或者说基本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从事教学,就必须要对国内学生的各种问题有所预测并能够做出合理解释,这个过程对于进一步梳理自己的英语感觉和知识非常有帮助,意味着自身的英语基本功更加厚重了。
以上便是我认为对自己的英语提高产生了重大影响作用的几个节点,相信会对各位朋友的英语学习方向有所启发。下面我再就雅思和托福考试的准备工作,其实也就是该如何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加大“输入”。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和读是“输入”性的,必须要有“量”作为根本保障。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带着考试的目的去读书或做听力,所有的兴致都被破坏了,我自己也是这样一种感觉。所以,建议大家在做阅读和听力的时候忘记考试,只管读、听,而且要逐渐做到越读越快、越听越快、理解力越来越高。读什么呢?随便:英语小说、英语报纸、杂志、网上下载的英语文章和故事、托福或雅思试题册上的英语篇章,不管什么,逼着自己去读,逐渐就会喜欢上阅读的。听什么?也是随便:VOA、BBC、美国情景剧、好莱坞大片、录音带等等,狂看、狂听。早晚有一天,你会迎来“质变”的那一刻的。但大家一定不要忘记我刚刚讲过的一点:要逐渐加快速度:听也越来越快,读也越来越快,否则,慢条斯理的阅读或聆听会使你在有时间限制的考试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建议大家先制定一个30本书或相当于30本书的量的阅读计划和看2-3部超长美国情景剧的听力计划(比如 Friends,Growing Pain、Family Album USA),届时,如果你的阅读和听力没能发生质变,可以来找我。
第二,要给自己一些朗读的时间。大家自然明白,朗读就是要读出声音来,而且,我还要建议:朗读时要速度快,越快越好。朗读什么呢?还是随便:大学四级听力文稿、大学六级听力文稿、新旧托福听力文稿、雅思各类书籍上的听力文稿、各类英语考试的阅读文章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朗读会影响到理解,也就是说:如果让我们慢慢地默读,我们可以理解我们读的内容是什么意思,但如果速度快了,特别是要放出声音来读,那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了。这是个自然的过程,不要担心,只要大家坚持,逐渐就会度过这个阶段的,最后的境界就是:我朗读的很快,但照样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内容。设想一下:雅思与托福听力考试的语速并非多么快,我们平时朗读时刻意追求了速度,往往还超过了听力考试语速,那听力考试是不是就如囊中取物了?是的!
第三,有了上面的两步,这一步其实就是一个结果。什么结果?单词量大增了、语音正确了、阅读快了、理解力高了、听力简单了、信息记忆加强了、做题稳准狠了、写作有基础了、口语表达漂亮了!一句话:质变了!所以说,只要保证了正确方向下的“输入”,保质保量的“输出”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篇:外语学习十条经验
谈到外语学习,匈牙利有一位叫卡莫.洛姆布的人说:“我大致用了25年的时间学习了16种语言,10种达到能说的程度,另外6种达到能翻译专业书刊,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的程度。”
“我把自己漫游外语天地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十条: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2.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 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3.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背硬记。
4.应该随时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5.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而听到的话语,这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6.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的东西一起记在脑了里。假如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抄录和记忆句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我只是要戏弄你)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讯,来往,交谈等等。
9.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尤为重要的当别人确实为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不要泄气。
10.要坚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谈外语学习经验
------------------
第一,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如有一个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青年,他订了10多种关于自学和考试的刊物,认真学习和研究,讲起方法来一套一套的,可他每次参考的科目却大多考不及格。这是因为他只顾钻研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而且养成了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则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
第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视听力训练。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外语,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听力和阅读都是以词汇是基础,学英语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你看再多的东西,听再多的磁带,也象看天书,听天书一样,看来听去,看不懂,听不进,最后搞得头昏眼花,进而是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产生厌恶感,要是达到这种程度你也就基本上完蛋了。背词典是必要的,那些考过四,六级的大学生估计有99%的都是这样过来的,除非个别英本来就很强的人。有电脑的人可以用词汇记忆软件,软件能够科学精准地安排学习,确实比背词典或者课本效率高很多,我试用过很多软件,效果都还可以,最后我选用的是“奇迹英语智能记忆”。
第五,只学而不用。语言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外语学习
一直想找个时间写点东西来说说我学习英语的经验。在过去几年中,当我在和一些朋友交流分享学习英语的心得后,朋友们建议我把学英语的心得写出个东西来放在网上给大家分享。我一直很懒,拖拖拉拉到今日。好吧,我就花点时间写点东西跟大伙分享一下。
首先说明,我英语水平只是能和老外胡说八道、谈天说地的程度,对于语法是一窍不通,错词、病句一堆堆的,整体来说是属于很烂的那种。我在本文中所说的方法,适合那些想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能够和老外沟通的朋友;不适合准备考级、考托、学英语专业的朋友。如果您想到外企工作,或者移民到海外生活,用我的方法就很好。
简单介绍一个我自己的英语学习背景。我在高中时期,英语水平还可以,高考时英语考了86分(满分100),算是中上吧。高中时,我的英语老师人很好、很负责,要求我们必须把高一和高二的课文全文背诵,我老老实实地按照要求做到了。除此以外,基本上没花多少时间在英语上;凭着背诵课文的那些功底,顺利地通过了高考。
进入大学之后,经过摸底考试,直接进入了二级英语班(快班)。当时,直接进入二级班的学生大约占20%左右,大部分学生进入了正常的一级班就读。大概我那时还算是英语水平中上吧。之后,我一直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学习英语,在大二第一学期,参加了全国英语四级统考,勉强通过,成绩60多分吧,比正常要求提前了一个学期吧。
大学期间,我选修了英语口语课。本来是抱着想学好口语的想法报的这个课程,可实际上,我除了在开课和考试时各露面了一次,靠着结结巴巴的胡言乱语和老师的法外开恩,获得了及格,修完了这个口语选修课。惭愧啊。
工作之后,一开始曾经想到外企找工作,可是我的基本为零的口语水平,自己都觉得不现实,慢慢地就死了这个念头。在开始工作后的几年间,曾经多次买英语教学书、磁带,还曾经花了800元参加金桥英语培训班,结果都是半途而废。为了英语,我多次地挣扎和放弃。
为了说明我那时英语水平有多烂,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两个外国女孩问路,问一个酒店的位置,我知道那个酒店顺着路往前走 200米就是,可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吭哧了两分钟愣是表达不出来,后来两位漂亮的外国MM只好找其他人问路。我那叫一羞愧啊,一直让我惭愧了10多年。
我是学理工科专业的,基于专业和职业习惯,喜欢针对事情进行条理化地分析,找出解决方案。我心里总有一种感觉,学英语本不应该是那么困难和痛苦的事情,应该是一件快乐的和递进式的成就感的事情才对。为啥我从初一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的10年间,把英语学成了这个德行?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困扰了大量和我类似的莘莘学子吧?
我的个人理念:一件事情如果做的不开心了,那么肯定是做不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我做起来很不顺,而其他人能做成,那么肯定是我的方法有问题。我觉得,在学英语的事情上是同样的道理。我在反思,我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了,或者说,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中国的整个英语教学体系就错了。
当时,在工作中,我有越来越多地接触外国人的机会,甚至是出国的需要,我决心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道路在哪里呢?
我觉得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1,中国的英语教学方法肯定有问题; 2,我自己学习的方法肯定有问题。
英语以词汇和句型为基石,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可是在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中,除了拼命地让学生“读”以外,在其他三个方面的教学都如蜻蜓点水一般,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了重心,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而且越学越没有自信;继而产生诸如自己太笨、不适合学语言、英语太难等负面想法,结果就自暴自弃而放弃了。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多少次欲罢不能地鼓起学习英语的冲动和痛苦放弃之后,一想到学英语就只剩下了恐惧和无力感了。说个近期的故事。前两年,单位有几个老美来访,为了让公司很多同事能参与会谈,我们托朋友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请了一位老师来做翻译。在会谈中,因为涉及很多专业词语,我们请的老师在翻译时有点吃力,事实上是我做了大部分的全程翻译。在私下和这位英语老师聊天的时候,她很诧异于我为什么在可以把英语说的比较流畅的同时却又语病不断,问我学了多长时间英语和怎么学的。我回答说,我只是在工作后自己花了三个月时间、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英语,然后就达到这个水平,她非常惊讶,一再说这是一个值得她们英语教育界去研究的一个现象。
我说这个故事不是想说我有多聪明或用功。我自认有那么点小聪明是没错,但是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我想说的是,我总结出来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
1)任何人都能学好英语;
2)学习英语可以是一个快乐和享受的过程;
3)如果是想把英语作为沟通工具来学,只需要3个月突击学习就可以过关。
请朋友们记住我说的上面三句话。如果对我有信心,请继续往下读。
我经过分析后,设计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用这种方法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达到的程度是:
1)能和老外较顺畅地交流,交谈语速接近中文;能和老外谈天说地,无所不聊;足够在外企中混混了; 2)参加了G类的雅思考试,平均分达到6分多一点,顺利地移民去了加拿大;
3)参加了国家公共英语五级考试,分数大约72吧。(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按照英语老师的说法,国家公共英语四级水平与大学英语六级相当。所以,如果能通过公共英语五级考试,应试英语水平介于大学英语6级和专业英语毕业生之间吧。)所以,我认为我的学习方法对应试目的的英语学习也是有效果的。
我相信我的方法是适合所有想达到这样水平的朋友的。先来说说我在那三个月中的学习时间表吧。
1)早上6点醒来,打开收音机,听91.5Mhz的国际广播电台节目,重点听资讯节目,一直到8点或8点半左右。2)上班路上,在地铁和公交车上,打开小本本,背单词。上班时间,有空就背单词。
3)每周三买一份《21世纪报》(英文周报)。花一个星期时间完整地精读。(这个报纸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发行。)4)每天晚上花1-2小时时间看中央9台英文节目。5)每天晚上在电脑上,借助金山词霸的帮助,用英语写作,用10号英文字号,写满2页A4篇幅,内容不限。
听英文广播和中央9台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方法。在最初40天的时间里,我一个资讯都没听懂过。就这样坚持到大约40天后,突然有一天我听懂了一则英文资讯,记得好像是关于朱镕基的什么事。在那之后,每天我都能听懂的更多一些,到接近三个月时,我基本可以一边自己忙着事、一边自如地听懂中央9台的节目了。练听力绝对不是光是强迫自己去听那么简单,我下面还要说说我对听力训练的其他体会。
在读《21世纪报》时,我的原则是,要“精读”不要“泛读”,凡是不认识的单词,一律查词典;凡是好的句型,一律关注。查出来的生词,根据其重要性和在该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来判断是否有必要背诵。如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单词,我会把它写在小本子上,然后背下来。至于我认为不那么重要的单词,一概舍弃。
说到单词问题,好多朋友都认为背单词是个痛苦的过程,我也曾经一样。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重大的对单词的误区是:好多人背下了8000个单词以上,但是只存在于能认得(能读)的程度上,一旦在写作或说话中想用某个单词,完全没戏。我记得看过一个资料说,中国学生普遍的会用的单词占能认得的单词的比例大致在30-50%之间。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啊!兄弟们。要是一半以上的单词你会读不会用的话,你怎么可能会听的懂?会说出来?会写出来?这个单词对你的意义有多大呢?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不要求我有多大的词汇量,不要8000、10000,这个对我没有意义。我设定的目标是:我要能和外国人自由交流,我想让英语成为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负担。我要求自己能记住5000个单词,其中能熟练使用的单词比例要达到80-90%!
为了实现5000个单词量,我对单词做筛选。须知,5000单词量的要求并不高,大学英语四级还要求4000-5000词汇量呢,只是彼之要求和我之要求的等级不同而已。彼之要求是要求“能读”(认的)即可,我之要求是“会用”。既然要求的数量不多,我就对单词做筛选,选出那些出现频率较高、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单词去优先记忆。
选单词时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把该单词的常用词性都背下来。就是说,如果我选出了一个名词单词,这个单词还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的话,我就需要把这4个词性单词都背下来。只有我记住了所有相关词性,我在应用这个词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否则,光知道某个单词的名词形式,一旦你说话或写作中需要用它的形容词,你不会,那还不等于是不会用这个词吗?
在那三个月中,我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择了大约2500-3000个单词做突击记忆,完成了这个不高的目标。加上以前的基础,5000以上的词汇量应该是有了。
在读《21世纪报》的过程中,除了把认为重要的单词挑出来记忆以外,我还随时注意那些重要的句型。什么是重要句型呢?经常出现的句型重要;听起来很简练上口和有美感的句型重要。我用心地去体会这些句型在英语中的意境,体会那种微妙地感觉。
每天晚上,我花2-3个小时用在写作上。在我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过程后,我把“听说读写”按照重要性重新排了顺序:
写、读、听、说。
感觉有点奇怪是不是?我把“写”放在了第一位上,好像这个说法和所有的英语老师的说法都不一样啊。
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除了背单词和句型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在听说读写的专项强化训练中,“写”是最最重要的,是一切的基础!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一开始我刚开始训练英语写作时,写出来的东西是惨不忍睹、乱七八糟。在我后来移民去了加拿大后,曾经去成人高中参加了2个月的学习。在一次作文中,老师给我打了满分,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给全班看,老师当众说他读了我的作文后认为一个字都不需要改,夸奖我写的像英语记者一样准确和达意。(呵呵,小小地美好回忆一下)。
在每天读《21世纪报》的时候,我注意把凡是我认为很好的词句都记下,在每天晚上的写作训练中尽量用上,反复用。在之后的阅读中,一旦碰到那些美好的语句是我在前几天写作中苦思冥想不知该如何准确或优美地表达的时候,我的记忆就会很深刻,在下一次的写作中就会模仿着把这个词句多次应用,模仿它,慢慢地这个美好的句型就被我用熟了。
在写和读的交互中,我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写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流畅。到近3个月底时,我写完2页纸用的时间已经大约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感觉像写汉语一样舒服了。
写作中,我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单词,这时我使用金山词霸来帮助查询。查询了之后,如果我感觉这个词我在以后的写作还会经常遇到,或者直觉告诉我这个单词重要的话,我会把这个单词抄在小本子上,并把它的其他几个词性的单词都查询出来和抄录下来,背下。
我对写作训练的内容不作任何约束,什么都可以写,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写看电影随想,写工作总结,等等。总之,尽量多用正在背诵的单词,尽量多用那些美好的句型,反复用;在阅读的时候,总结和归纳自己用的对不对、准不准,模仿报纸文章的笔调和口吻来写,用到熟练为止。写着写着发现原来认为很费力的背单词也变得容易了,反复用了几次的单词自然就记住了。
随着我写的多了,我发现我的阅读能力和听力都同步显著提高了。训练写作对阅读能力提高有帮助很好理解,为什么我说对听力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我事后分析了一下,觉得写作对听力提高产生作用的原理在于:一般来说,在听英语节目时,初学者是被动地听,就是说一边听,一边去在心里翻译成中文,然后听懂。而当写作熟练后,带来的效果是对很多常用句型非常熟悉,熟悉到了那种信手拈来的程度。当我在集中精力听英语节目时,听到的总是那些常用的句型,基本上我是听着前面的,就猜到了后面将要说些什么;注意力可以从以前的对零散单词的关注上转移到对关键词的关注上,从零散化地听转变为结构化地听。这样,我就很容易能听的懂段落的整体意思。
就是说,想提高听力,重要的是:要把“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听”。把“边听边理解”转变为“预测性地听懂”;从滞后性地听转变为保持一定的预判和提前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英语节目或和老外对话时,保持着对句子的理解,而不是对单词的理解;对大意做理解,而不是对局部的纠结。朋友们不知道是不是在以前上听力课时有这种体会:当集中精力去想着理解前面一句话,一旦出现卡壳时,会影响到听后面一句话,从而影响了对整个段落的理解。我所说的“主动听”就是要做到快速听懂整体意思。其实,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听中文对话时,不就是这样吗?把听英语的过程尽量模拟为平常我们听中文的过程。大家说说,我说的写作对听力提高产生重要作用是不是有点道理啊?
有心的朋友在看我的三个月学习计划表时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其中压根就没提到“说”。是的,在我看来,“说”根本就是不需要训练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分析一下,当你和老外英语交流时,为什么感觉“说”很困难?我想,原因不外乎: 1)会读的单词很多,会用的单词太少,说话时老是找不到合适的单词用。
2)造句的速度太慢,吭哧半天在心里造完一个英文句子的时候,老外早走开了。3)胆怯,怕说错了被人嘲笑。对不对?
按照我以上的学习方法,我要求我会读的单词中80-90%要能用,并且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反复应用它,把这些单词从“生词”变成“熟词”。当我能读5000单词时,我能在写作中能应用的单词已经达到4000-4500,这个词汇量在口语中已经足够足够了。
在写作训练中,我有足够的时候思考如何遣词造句,有足够的时候去想怎么写出一个漂亮的句子;常用语句在我的写作训练中,早已经反复斟酌过了,能很顺畅地写出来。当我在说的时候,这些句子就像是早就停留在我的喉咙中似地,脱口就出来了。
怕人嘲笑是毫无必要的,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需要自己去克服它。要明白,老外知道你是外国人,你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达意思,谁会关心你到底犯了多少语法错误呢?有一个美国朋友就跟我说:“Frank,你的英语不错啊,什么都能表达,我都听得懂;我的中文可是远远不如你的英文啊。”呵呵,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老外的中文不如你的英文,你比他强多了,他有什么资格嘲笑你?放弃这个害人的想法吧,你所要的是和外国人沟通,你即不是在海外出生长大的,也不是英语老师,你为什么一定要说一口地道无误的伦敦音呢?Fluen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ccuracy!(流畅性比准确性重要!)
我在那三个月的强化学习中,从来没有做任何英语口语训练。有趣的是,在我结束强化训练的两个月后,我出公差到上海去接待一个瑞士来的客人,并且要陪同他在上海一起共事一周时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在上海机场接了客人。在会面开始的最初几分钟,我结结巴巴地用英语表达着我的意思;然后,突然之间,我发现我好像能很轻松地用英语说话了。要知道,我在开始英语训练前的口语水平处于无法表达“向前走200米”这样简单的语句的程度上的。
在一周的时间内,我的口语越来越顺畅,和瑞士人在工作之余,带他去购物、旅游景点、吃饭、酒吧,等等。我的英语说话语速越来越接近中文。呵呵。那种顺畅的感觉,让我浑身痛快,一时间把十多年来为哑巴英语苦恼的阴霾都丢开了。
之后的几年,工作中经常接触外国人,不管是生活用语,还是参与谈判,英语都没有再很大地困扰我;以至于后来到加拿大生活,开车在美国长途旅行,英语都不再是我的敌人,而是我的朋友了。英语让得我结交了很多的外国友人。设想一下,如果你只能通过翻译和外国人交流,你能期待和他建立私人友谊吗?
我期待以上我的经验和分析能给大伙带来一些帮助,至少能带来一些启发吧。方法正确,就可以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是要害死人的。我曾经“恶狠狠”地对一个英语老师说:都是你们英语老师们把我们这些学生给害苦了;说的这位老师当时就脸红了。哈哈。
黄帝内经养生经
本草纲目养生经(双色图文本)
从卓越网购买
《本草纲目养生经(双色图文本)》
从卓越网购买
《黄帝内经养生经》
从当当网购买
《黄帝内经养生经》
从当当网购买 《本草纲目养生经》
《唐朝那层窗户纸》点击阅读
《黄帝内经养生经》当当热卖
补充一些个人想法:
1,背诵课文是一个学英语的很好辅助手段。对于高中生来说,能把高
一、高二的课本除了长篇剧作外的所有正常课文背诵下来,再结合一些语法学习和试题测试,通过高考基本没问题。
2,有些朋友认为只要出国呆上三个月就能把英语学好,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我在出国前曾经抱着一样的想法。出去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国外生活时,看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多年之后还是只能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面混,英语水平一塌糊涂。我认为,成年人学英语只有在本国才能学好,因为这儿有学英语的环境和条件。出国后,老外会很“不见外”地跟你哇啦哇啦地说话,压根不管你是否听懂,弄得人头晕脑胀。好多外企的朋友说在国内和来访的老外交往的时候觉得好像没有啥困难,出国了突然感觉很不适应。原因在于,老外进入中国后,会刻意地降低语速、用简单单词、说话清晰,而一旦你到了人家的地界后,人家就“不拿您当外人”了,哪里会迁就你,听懂听不懂都是您自个的事了。3,千万不要参加培训班,我个人认为培训班简直就是“坑爹”的机器。您要是准备花一千元学英语,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外语学院的漂亮MM做家教,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最好。你想想,培训班的小班也要10多人吧,一节课下来你能和老师说几句话?要是请家教,一小时按50元算,有20小时。
4,尽量用英英词典来查单词。中文是无法准确解释一个英文单词的。尽量在写作和阅读中培养出语感。就我自己来说,我虽然从来不学语法,但是我敢说,我要是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话,肯定能拿一个不错的分数。我在网上看过一些6级考题,我能很轻松的找到正确答案。问我为什么选这个答案,我只能回答你,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这个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相信我,只要你在学习中努力去揣摩英文文章的意境,体会语句的美感,你会找到“语感”。
5,学英语千万不可以“拉长战线”慢慢学,慢慢学只会让您懈怠和放弃;一定要狠下心来,拿出3-4个月时间,集中精力学,把所有的零散时间都放在这一件事情上,定好计划,严格执行时间表,直到达到一个事先设定的目标为算。您想想,学好英语后是对您一辈子有益的事情,拿出几个月时间来有啥不划算的呢?您上大学时四年的时间都可以拿出来,一样的道理,是不?凡事总是要有投入才会有回报的,时间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在自己身上不亏的。
黄帝内经养生经当当网销售网址: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er/transfer.aspx?from=P-281251&backurl=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35632
黄帝内经养生经内容介绍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04ab70100l4ii.html 自我介绍:
笔者FRANK理工科专业毕业,曾经长期为英语问题苦恼。在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后,总结出一套3月速成英语的方法,并亲自实践之,证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有很好效果,所以推荐给朋友们,希望能给更多的有同样困扰的朋友们。
FRANK的email:frank@wokaij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