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凤山事迹心得
李凤山事迹心得
李凤山在担任长富村党支部书记37年时间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身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解难题,形成了敢干、会干、实干的“大干”精神,因此,人们也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干”。在他的带领下,长富村在产业项目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目前,长富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200多万元,存款580万元,2012年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创造了富民强村的“长富模式”。2009年9月,习近平同志到肇东视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时,对李凤山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领农民致富、发展乡村经济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同志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某些干部的表现不一样,纯洁的党性、为民的真心、发展的能力和廉洁的本色在他心里植根,在他血液里流淌。
同其他“最美基层干部”一样,李凤山同志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所做的都是事关农村发展、百姓生活的小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执政地位就是靠一点点的民心会聚起来的。李凤山同志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更是一面镜子,跟他的事迹照一照、比一比,怎不令我们干部队伍中的一些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们汗颜呢?
李凤山凭借创先争优、永不服输的坚强意志,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在中低产田改造上当排头,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上作先锋,在探索村级公司化运营模式上蹚新路,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苏联解体和苏共失败的教训惨痛而深刻。1991年的苏联,其军事力量与美国相匹敌,经济实力也强过多数发达国家,却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现在回顾分析,其失败的主因从下面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等的却占85%。这也就是说,当大多数民众认为这个执政党已经不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时候,垮台和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为了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为了党的江山永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像李凤山同志那样,心中时刻装着党和群众,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摒弃官僚意识,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他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解难题,形成了敢干、会干、实干的“大干精神”,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干”。他所创造的“大干精神”成了长富村人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2013年4月17日,享年67岁的李凤山病逝。他用一生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和党性修养,为党员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起了一面旗帜。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大干书记”为榜样,以“大干精神”为引领,在构筑“十大产业”、发展“十大民生”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
第二篇:学习李凤山心得
学习李凤山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2015年1月16日
2013年春天,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去世了。全村村民扶老携幼,600多个花圈摆了300多米长,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赶回来,为这位37年如一日干活打头、工作出头、致富带头的好村官送行……
李凤山同志在担任长富村党支部书记37年时间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身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解难题,形成了敢干、会干、实干的“大干”精神,因此,人们也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干”。在他的带领下,长富村在产业项目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目前,长富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200多万元,存款580万元,2012年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创造了富民强村的“长富模式”。2009年9月,习近平同志到肇东视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时,对李凤山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领农民致富、发展乡村经济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李凤山同志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某些干部的表现不一样,纯洁的党性、为民的真心、发展的能力和廉洁的本色在他心里植根,在他血液里流淌。同其他“最美基层干部”一样,李凤山同志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所做的都是事关农村发展、百姓生活的小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界和党性修养,为党员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起了一面旗帜。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除了悲痛和怀念更需要将李凤山精神一直传承下去,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大干书记”为榜样,践行“三严三实”,做勤政有为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三篇:鹤岗市李昕泽事迹心得
鹤岗日报首席记者李昕泽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追记市优秀共产党员、《鹤岗日报》首席记者
李昕泽
“社长,我生病住院耽误工作了。等病情好一点,我想抓紧上班好好写稿,一定能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3月3日,在北京解放军302医院的病床上,李昕泽流着热泪对专程看望的报社领导说。自从我学习了鹤岗市首席记者李昕泽平凡而又伟大的感人事迹之后,深感李昕泽的敬业、坚强与博爱,充分体现了李昕泽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及一名优秀记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成为当代媒体记者和新闻工作者的楷模!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李昕泽选择当一名记者,也就选择了做一个永不疲倦的行者。被称作“全天候”“老黄牛”记者的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品行质朴,为同事、朋友和家人付出无怨无悔。从事记者工作15年,他创造了鹤岗日报社多项纪录:连续5年获得发稿冠军的称号;连续7年随团报道省党代会、人代会;连续10年带队参加全市“两会”报道,从未出现差错;数十篇新闻稿件获省、市好新闻奖项。李昕泽先后荣获“市政府记功奖励”、“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优秀新闻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我市2011年首届评出的三位首席记者之一。
李昕泽和所有的新闻记者们一样,始终站在新闻采访的最前线,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被采访者促膝长谈。他们没有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表,因为他们知道,作为记者必须要在路上行走,在行走中发现,在发现中选择,在选择中报道,在大量的独家重要报道中完成一个记者的职责。
在新闻记者的岗位上15年,李昕泽做了15年的政教部记者。他从一个懵懂的小记者跑“两会”,到连续10年带领团队报道“两会”,李昕泽完成了一个优秀新闻记者的蜕变。
在记者岗位上奔走了15年,李昕泽的足迹踏遍鹤岗大街小巷,笔下写出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可单位和家始终是他简单而执著的生活轨迹。他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即便是自己的家人。每次深夜归来,家里的饭菜凉了,他狼吞虎咽地吃上一口;有时家里没留饭,他就简单对付一口,然后打开电脑,继续写那些好似永远也写不完的稿子。妻子心疼他,可又不忍心打扰;女儿想爸爸了,偶尔半夜里偷偷钻进爸爸的被窝,想找机会跟爸爸撒撒娇。可是,常常是女儿一觉醒来,爸爸已经坐在电脑前睡着了。
在女儿的眼里,爸爸有跑不完的采访,写不完的稿子。李昕泽重病卧床之初,女儿天真地和妈妈说:“这下好了,我能天天看到爸爸了,咱俩一起伺候他吧,你给他做饭,我给他讲笑话……”年幼的女儿,甚至幻想着有一天和爸爸妈妈一块出去旅游,因为这是爸爸对她的承诺。李昕泽家里很拮据。每涨一次工资,一家三口就美滋滋地憧憬一下未来——找个时间、攒点路费去旅游,是全家人共同的心愿。每当妻子和女儿念叨这件事,李昕泽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出去逛逛,那是必须的。可是现在,我没时间啊!”他太忙了。就连转院去北京看病,他都嘱咐妻子一定要带着采访资料。妻子生气地说:没有你写稿子,报纸是不是就办不下去了?病中的他,憨憨地笑着:这些稿子,我知道哪儿是新闻点,趁检查身体的空闲好好归纳一下,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可是,他能想到吗?动身之前,他已经被医生宣布为肝硬化晚期腹水,危在旦夕。
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都很羡慕记者工作,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记者风光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记者辛苦付出的另一面,其中的艰辛与酸楚只有自己和他的同事、亲人最知晓。李昕泽一直告诉自己,新闻记者应该坚持行走在路上,一路采访报道,一路传递心声,一路扬鞭奋进。
李昕泽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此饱满、充实,如此的动人、美丽。德馨,则芳名远播。李昕泽记者,新闻工作者之楷模,人生之榜样,更是我们现在作为党员的人生的榜样!
其实,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起到党员的带头作用,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何,成为一个发挥自己光辉的当代党员,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向阳、发展向阳、和谐向阳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逝者永生,精神永存!李昕泽同志虽然去了,但却让人无法不追忆、缅怀,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大家心中,他的精神激励着大家前行!新闻人的使命在路上,15年来李昕泽躬身于行,把对新闻工作的激情与执著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中,在平凡的工作中知责有为,践行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李昕泽永远地走了,而在怀念他的领导、同事、亲人心中,他却永远地活着,重于泰山!愿昕泽一路走好……
第四篇:学习李林森等先进人物事迹心得
学习组织部长李林森、舒启明、杜洪英事迹心得
观看李林森、舒启明、杜洪英先进事迹录像片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对工作要有恒心。恒心是我们做好每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无论是组织部长李林森、援藏干部舒启明还是档案管理员杜洪英,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一种对工作坚持不懈,契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这也是他们能够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重要原因。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无论干什么工作,贵在坚持,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态度。
二是对工作要有耐心。耐心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员杜洪英,甘于寂寞,独守清贫,坚守档案管理30年,对工作耐心细致,最终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说明了耐心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习这种耐心细致的态度,克服浮躁心理,要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对工作要有热心。热心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组织部长李林森燃尽生命写忠诚,援藏干部舒启明爱洒雪域,档案员杜洪英在平凡中坚守,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心和爱心,靠的是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靠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工作的热爱,才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正是有了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才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爱心成就事业,我们要学习这种工作态度。
第五篇:学习新铁人李新民事迹心得
学习李新民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李新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并了解了大庆的新铁人——李新民。他始终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把使命当生命,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执着追求,不仅在国内打井最多、创纪录最多,还成功走出国门、挺进海外,为祖国争了光,不愧为大庆新铁人、时代新楷模。李新民同志的这份牢记使命、敬业报国的崇高追求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有这份敬业报国的追求,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并用爱心去关注每个孩子。我们还要学习李新民同志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的工作环境好与坏,我们都要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认真真的对待上级领导布置的每项任务,用心去教,用爱去灌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教师的职业虽然不是伟大的事业,但是我们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最伟大的事业,秉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恪守在自己光荣的教师岗位!
李新民是新时期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楷模,也是我们每个身在大庆的人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始终坚持“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学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