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3: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篇: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我在2011年4月12至6月28日对我州及县上法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这次调查找出大学生犯罪的普遍原因,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净化大学校园及社会环境。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教育体制问题。

中国近几年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高考的体制未发生任何的改变,其指挥棒的作用仍不容忽视,这就使得学校与学生一味追求成绩的优异,而忽视了除了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培养,出现了“一美遮百

丑”的现象。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微乎其微,使得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漠。

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 能在“千军万马”中闯入大学,几乎个个都曾是老师的宠儿,学习的佼佼者。走进大学,才真正看到了“人外之人”。由于大学不再仅仅以成绩论英雄,许多学生渐渐发现自己生活的缺失,并为此焦躁、苦恼。

另一方面,一些仍旧相信成绩高于一切的学生依然延续大学之前的理念和路线前行,却发现专业的选择或是自己的潜能似乎发挥将尽,无能为力。当自己唯一引以为荣的成绩也落败于他人时,心中的失衡、厌世情绪便越来越多地积聚,只等一粒点燃的火星了。

3、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

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4、家庭教育问题

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

一些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当子女考入大学后,部分家长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不够。一旦子女犯罪,他们才感到惊讶和后悔。反之,有一些家长则从小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孩子当“皇帝公主”,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一一满足,尤其在他们进入大学后,更是对其放纵。这些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

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3)心理脆弱,对困难缺乏准备。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出身贫寒,或有某些缺陷,一方面对家庭和社会不满、仇视,另一方面敏感自卑,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对人生悲观,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极端。

(4)不成熟的恋爱心理。恋爱受挫能力差,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特别是女大学生,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部分大学生一旦陷入感情的深渊,就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而现实生活是那样复杂,那些心术不正的爱情骗子就利用大学生的这一弱点,屡骗得手。当现实将梦幻击得粉碎时,那些心灵脆弱的大学生就易走极端,并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第二篇: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学生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 前言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法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调查高校学生对犯罪的认识,调查地点是在天津某大学,和区教育局展开的。在学校接触有关大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在有关部门收集了一些了相关的数据。

调查人:裴少林

调查问题:高校学生对犯罪问题认识

调查地点:天津某大学,区教育局。

调查方法:有关部门的资料查询,走访在校大学生。

二.事实部分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

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三.分析部分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二、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三、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四、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四.处理建议

一、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

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二、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三、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四、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

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第三篇:大学生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09秋法本杜运福学号:095120126261

1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调查方法:面谈 QQ聊天 资料查阅

调查时间:2011年9月

调查地点:酉阳县内

大学生,高素质群体,但近年来犯罪率逐年上升。为什么呢?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我对大学生犯罪的一些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

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1、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

素质教育。

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

在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结束语

这些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危害了社会,而且使大学生们自毁前程。因此,我们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发生。

1、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应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大学生受到犯罪分子的诱惑、利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有组织的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都有限,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愿意利用闲暇时间打工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是好事,有利于大学生们了解社会生活,增长见闻。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3、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及思想教育。

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犯罪很多事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发生的,很多大学生文化知识很丰富,但法律知识却很匮乏,甚至是无知。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4、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努力。社会治安问题十分敏感而复杂,它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也是社会法治状况的一种反映,与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上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事情,要做到预防、打击、改造并举,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

第四篇:针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社会调查报告

针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社会调查报告

——良好习惯、正确方法、端正态度。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英语教材的改编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因此,新教学大纲增加了一定的词汇,交际用语、语法、泛听、泛读等。教学内容的增多,必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乡、镇中学更为明显,作为一个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近几年来学习英语已经成为社会的热潮,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似乎已把学习英语认为是孩子成材的必须选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学习英语,而他们的最终目的却是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自己机合适的工作,从而为衣食住行不在烦恼。在他们的眼里证书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自己真正的实力。

高中时的学生们是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刻苦学习英语,寻求的仅仅是分数上的自我安慰,而英语对他们来说实际上仍然是那么的遥远,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七八年的英语,却不能讲出一口流利的口语,这是不足为怪的。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早已经为他们现在的自己的哑巴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学习英语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强行背记语法,做对每一道题

是真正的目的。而却忽视了口语的练习。

看到别人说英语的时候,羡慕不已。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进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从此一蹶不振。有的还很有信心,花费巨额去报什么英语四、六级培训班,雅思班,倾听专家讲座等等。最终还是徒劳。每年报英语等级的人很多,但过去的人很少,而且过者完全靠自己能力的也不占多数,买题,买答案,作弊等不良行为经常出现。

探讨英语学习,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适应新会的发展,英语这门学科尤其重要,但学生又很难学好它,因此,我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提高几点探讨性建议,帮助作为学生的我们学好英语。

一、要让学生提高学习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让学生树立学英语的信心;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当代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读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初一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兴趣很高,但稳定性较差,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丧失兴趣。比如,初中

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的增大,内容的增多,有的同学逐渐感到学英语吃力,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消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产生厌学的倾向,甚至有的同学放弃学英语,因此,到了初

二、初三时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为了培养学生学外语的兴趣,教师必须做到:第一,让学生明确外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一堂生动而有趣的课,可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注重力集中,并容易接受、记忆。反之,一堂枯糟无味的课,会使学生兴趣低落,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课堂是密不可分的。第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一般来说,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她)就很有可能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如果你天天骂他们,惩罚他们,而不从正确教育,不鼓励他们,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会导致学生厌烦这个老师,厌烦你的这门功课,从而大大地削减了他们的积极性。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的教学技巧,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树立学英语的信心

要想学好外语,除了有浓厚的兴趣外,还得有坚强的决心和高度的自信心。“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心,他们就能克服困难,满怀热情投入到学生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生成功的学熬。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还要老师反复领读单词,并要老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复习,善于归纳和总结,碰到问题要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要不耻下问。学单词要知其音,明其形,懂其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说时要胆大皮厚,不怕出错,不怕耻笑;读时要大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写时要真实地写,初学时可仿写,模似写。另外,还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勤用工具书,科学利用时间等好习惯。

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仅费时、费力,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爱好等心理,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教师怎样教,同时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如何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跟着我们的启发走。比如,在教某一语法时,教师可通过设计背景,使学生在试图理解新语言现象过程中去悟出语言规律,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我认为,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金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银山。

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英语也一样,应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英语更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靠勤、靠细心、靠坚持,最后,我们必须记住爱迪生所说的:“成功的秘密x+y+z”(x代表勤奋学习,Y代表良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立即行动起来),我们所有的学生也应立即行动起来,别说空话,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动力学习吧!

达到了以上的学习要求,我想一个全新的自己将会展现在你的面

前。同学们努力吧!英语不是问题,成功永远属于你。

第五篇: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月至2月

调查地点:重庆市涪陵区各街头,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和第五中学 调查目的: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调查对象:广大青少年、家长、老师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

一、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随着重庆“扫黑除恶”风暴的掀起,黑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

人民的关注。而在扫黑除恶的过程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为黑社会头目卖命、办事的竟然大多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也就是他们俗称的“小弟”。这些人往往在学校惹是生非,欺压同学;在社会上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吸毒贩毒,甚至拿钱替人“办事”,即使违法犯罪也会因为未满18周岁而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因此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都极为嚣张跋扈。

2011年1月28日,重庆市涪陵区11名少年聚会集体吸毒被抓获,其中9名是在校高中生。据报道,24日上午11时许,当民警敲开涪陵区人民西路61号一居民楼房间时,心情变得格外沉重:6名刚吸食完毒品的同学聚在一起,一边打牌一边兴奋得摇头晃脑。在此之前和随后,又有5名参加该吸毒聚会的学生落网,至此,涪陵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在校生聚众吸食毒品案告破。有专家分析认为,孩子们之所以去尝试吸毒,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听别人说很刺激,二是好奇心驱使,三是从众心理影响。要过年了,孩子手上多少有点钱,一旦有人提议,大家于

1是都附和。再加上,父母平时工作忙,关心的往往都是孩子学业以及安全,很少关注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结果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的孩子做出了违法行为。

2009年2月20日,重庆市涪陵区18岁少年邵骜杰在吸毒后丧失

理智,持砍刀在500米内连伤4人,后被警察周某发现后潜逃,周某欲将其抓获归案紧追不放,并与其展开搏斗,最终周某被砍伤至死。事后,邵某被判处死刑。据了解,邵某之前就有两次犯罪前科,后因其不满18周岁被释放。从小父母离异的邵骜杰一直由奶奶抚养,由于缺乏管教,邵骜杰养成好吃懒做的性格,脾气暴躁,常对奶奶打骂,最后更占了奶奶的房子,逼奶奶在外租房居住。由于初中辍学后过早的被抛入社会,邵某并与黑社会上的人来往密切,并染上毒品,多次参与打架斗殴事件,最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据统计,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甚至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生涯。根据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①,而其中以辍学少年居多。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为了了解青少年犯罪率日益上升的原因,我在重庆市涪陵区各中学校园、各个街头做了调查以及人员访问。其结果显示,大家普遍认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率较高,而青少年犯罪往往由多种因素造成,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原因,自身原因,学校原因,法律原因和社会原因。其中认为是家庭原因的比例最高,达39%。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一)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青少年的成长

受家庭的影响十分巨大。然而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缺少关爱,有的家长觉得内疚因此从小娇惯纵容孩子,而有的家长不负责任对其放任自流,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给孩子蒙上了沉痛的心理阴影,让孩子很难再相信他人,养成其自我、叛逆的性格。有的家长工作太忙,或者外出打工,平日很少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照顾和监督,由于缺少关爱和照看,孩子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和诱导,并跟随其抽烟、打架甚至

吸毒,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自身原因

青少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发

育成熟,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害,再加上缺乏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很容易走向歧途。许多犯罪分子或者“黑帮”正是利用他们这样的弱点,来收买青少年为其办事。许多青少年性格叛逆冲动,心智不够成熟,为了所谓的义气宁愿两肋插刀,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

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62%的受访者对现今的教育方式表示不满意。如今的学校很少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只关心学生成绩而不关心学生身体和心理问题,把学生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放任或放弃的态度。对学生的不公平待遇对其心理造成严重打击,有的学生因成绩不好便万念俱灰放弃自我,有时甚至导致学生过早辍学流向社会,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往往做事冲动、极端,很容易触犯法律。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内容的视频、书籍和音像制品等腐蚀着青少年的思想。一些营业性的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非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致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堕落,甚至为此逃学旷课。另外,腐败现象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导致一些“富二代”、“官二代”仰仗自己父母有权优势,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除此之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一些组织、个人也常常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一些青少年跟着社会上所谓的“大哥”,整天不务正业、打架斗殴,甚至学会坑蒙拐骗,最终很容易发展成为集体犯罪。

(五)法律原因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而事实上,许多利欲熏心的老板仍然知法犯法,任由未成年人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有的司法部门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官商勾结从中谋利。另外国家还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正是由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分包容,导致他们做事肆无忌惮、不负责任,即便是违法犯罪也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有的“黑帮”正是利用

法律这一漏洞,雇佣培养未成年人作为“打手”,甚至让他们去抢劫、杀人。因此,国家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还是不够完善的。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首先,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青少年时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的时期。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维护社会道德的观念,增强青少年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启蒙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对学生一律平等相待,是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后,改善社会风气、完善相关法律,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应防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腐蚀和侵害,打击非法营运的各种网吧和歌舞厅,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把法律搬进课堂,作为学生的一门课程

下载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文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法律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法学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犯罪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

    法律社会调查报告(2012)

    09法学班:刘远霞 关于宜昌市青少年吸食毒品现实情况的 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宜昌市部分中学学生、社会人员中的青少年、干警、法律工作者、记者及家长。 [调查目的]对本地区青......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

    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1在*不断与世界扩交流,全面建设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犯罪概念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

    2011法学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法学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王琦通过调查,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本不该的犯罪群体: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是社会调查报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电大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社会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发生。但由此带来的虚拟网恋、过度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