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大全)

时间:2019-05-13 13: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大全)》。

第一篇: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大全)

论文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为了解我省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以河南省会郑州所在地的不同类型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学校从专业分布上包括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和艺术类的高校;从学历层次上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类的高校,从学校的性质上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类等,保证了样本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课题组以抽样的形式向我省五所高校的在校生发放了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9份,回收率为95.23%。通过专业统计人员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统计,并辅以相关对象的座谈、访谈、个案的调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发现我省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呈现如下特点。

一、大学生对就业政策、形势和前景的认识理性化

(一)对现行的就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对国家的就业政策持肯定态度

我省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太理想,了解较多的只占4。80%,了解一些占49。80%,而不太了解的占到三分之一,不了解的也占12.10%。这说明我省高校毕业生在思想上虽然重视就业问题,但是不重视对相关就业政策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说明各高校的就业部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实效性不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对于现行高校就业政策持支持态度,支持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的毕业生比例达到71。10%,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就业政策的毕业生比例达到65.60%,而对于国家分配这样带有明显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就业政策,支持的毕业生只有11.00%。表明大学生已经在思想上接受了现行的就业政策。

(二)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喜多于忧,对就业形势认识比较清楚

有将近70%左右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显得比较自信或者自信,可以看到,大部分在校生对就业形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30%左右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显得不太自信或没有自信。大学生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比较清楚,有43.99%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有33.11%的大学生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对自己实现就业充满了信心,有近三成以上的大学生乐观面对严峻的形势;有19.1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很大,不容易实现就业;只有3.79%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实现顺利就业很容易。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上一届或几届的师兄师姐较好的就业状况给了他们信心。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信心我们没有进行直接调查,但是对于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个人的能力,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社会经济景气程度影响其职业选择。可以认为自身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部分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信心。

(三)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有互联网、报纸杂志、亲友介绍、参加人才交流会、学校就业部门等。其中,通过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的占64.27%,通过报纸杂志获取就业信息的占60.20%,通过亲友介绍获取就业信息的占57.59%,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获取就业信息的占54.81%,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取就业信息的占48.12%,通过电视获取就业信息的占21.86%。由此看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不再像以前的学生只是被动地依靠学校获取就业信息,而是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获取就业信息。其中,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比例最高,说明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已经可以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求职信息,选择的就业信息主动性增强了。

二、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务实化

(一)选择工作和单位的标准越来越注重实现个人价值

在就业的目的上,表现为大学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职业的社会价值。调查发现,毕业生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是能否发挥才能、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有兴趣三项精神因素,收入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等物质因素则并不被太多毕业生看重,这说明大学生在择业时,不仅仅考虑满足个人眼前的一些物质利益,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价值。选择能够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的大学生占56.22%,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的大学生占51.86%,选择有兴趣的工作的大学生占46.37%,选择收入高的工作的大学生占42.16%,选择工作稳定的大学生占29.24%,选择福利待遇好的大学生占28.59%,选择工作时间灵活的大学生占16.48%。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最看重的则是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也受到部分毕业生的关注。其中选择单位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占36.51%,选择单位的工作环境的大学生占18.42%,选择单位的工资待遇的大学生占15.19%,选择单位能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占14.70%;选择单位能够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占7.70%。由此看出,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的发展。

(二)择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呈多样化

对于就业行业的意向,商业和教育业两个行业是毕业生最倾向的就业行业,要比高新技术行业、政府部门、金融证券和其他行业高出8个以上百分点。选择教育的占28.90%,其次是高新技术行业和政府部门,以往受广大毕业生关注的金融保险行业则变得较为冷清,金融证券和其他行业则受到的关注较少,只有4.06%的大学生选择金融证券业,这与我国金融保险业逐步放开,引进国际竞争有关,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对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前景有所担忧。由此可以看出,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多样的职业,一半以上的在校生的选择惊人地高度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种职业上。

在选择行业时,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在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中较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大学生在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依次为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国有企业、自主创业、政府部门,有10%左右的毕业生期望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以及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进行就业,有36.08%的大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有2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三资企业,有12.46%的大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有11.81%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有11.65%的大学生选择到政府部门工作。与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相比,只有5.18%的毕业生期望在民营企业就业,这与近年来民营企业工作福利、待遇较低有一定的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择业行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呈多样化。大学生价值观中功利意识日趋严重,社会责任感日渐淡薄,择业趋向日趋关注相关的个人利益。

(三)就业地区意向很集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大中型城市由于受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变化。在对择业因素的重视程度上,表现为更看重未来经济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自己专业知识的发挥,更重视到地区发达的大中城市工作而忽视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表现出不太愿意到边远地区就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达省份城市、全国性大城市以及本省省会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选择愿意到全国性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25.24%,选择愿意到发达省份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26.21%,选择愿意在本省省会就业的大学生占24.92%。省内较大城市、乡镇等也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前往,有9.87%的学生选择省内较大城市、乡镇。西部地区则较少受到毕业生的关注,只有3.24%的大学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已历时五年,但多年以来,发达省份城市、全国性大城市以及本省省会城市成为他们就业的首选地,向西部地区拓展就业之路的状况没有出现大的改观。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及直辖市,多年来形成的人才积淀,使人才相对集中与过剩,大学生择业显得更加困难。

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由于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相对落后仍难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通过

调查,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少与社会接触,家庭中父母的呵护使其在生活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求职时很少从实际出发,理想化成份居多,又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要进行更好的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毕业生的流向,从而为广大毕业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去施展他们的才能。

(四)就业工作岗位意向上表现为:期望高薪并不一味追求稳定

对于收入和稳定性,72.19%的在校大学生则选择了收入高但不稳定,只有27.8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收入低但稳定。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是高薪,但不惧怕承担风险,不追求平稳的工作。对于晋升机会和劳动强度,95.07%的大学生选择了晋升机会但忙碌的工作,说明在校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把成就一番事业看作是自己的努力:疗向,愿意为个人的成功付出一番努力。

在对每月工资收入的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社会舆论不绝于耳,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值在整体上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毕业生对于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期望值是2579元,其中期望月收入1500元~2000元的最多,比例占到四分之一。有25.14%的大学生选择了1502元一2000元,有22.30%的大学生选择了2001元~3000元,有19.02%的大学生选择了1001元~1500元,有17.87%的大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只有14.59%的大学生选择了501元一1000元。

三、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理智化

(一)对待就业,大多数大学生有积极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有63.37%的大学生表示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时候,会找点临时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只有11.67%的大学生选择继续等待。这说明大学生对就业有着非常明确的积极态度。

(二)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

近四分之三的毕业生表示了解自己的特长,有73.95%的大学生选择了对自身特长了解,有26.05%的大学生选择对自己不了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了解自己的途径是:75.82%的大学生认为是通过自己的判断,有13.56%的大学生是通过亲友告知,只有10.62%的大学生是通过科学测试了解自己的特长。这说明大学生开始注重对自我的了解,但了解自我的途径还不很科学。

(三)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最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最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有45.63%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经验;有18.93%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英语水平;有18.61%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交际能力。

(四)大学生关注自己未来的保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非公有制单位要求交纳社会统筹的愿意,有60.5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会向单位提出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要求,但只有21.52%的大学生表示会坚持要求,表示无所谓的大学生占13.92%,有4.05%的毕业生表示不会提出。这说明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未来的保障。

第二篇: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观念新动向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观念新动向

据省相关部门最新统计,我省2010年有大学毕业生40.1万人,较2009年增加4万多人,2011年我省预计将有高校毕业生44.6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动向一:毕业后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成为了近两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思想和做法更加理性和实际。据调查,72.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毕业后应该先就业再择业,放宽了毕业后对岗位的要求和选择。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生存问题,另一方面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下步的择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动向二:到基层建功立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随着公务员招考中对基层工作经验的具体要求和大学生村干部的大量选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把就业的目光投向了基层。据统计,2010年我省有22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特别是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其中1万名充实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2万多名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干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等项目。

动向三:到二线城市就业创业。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应届毕业生对城市的选择逐渐多样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在职应届毕业生占全国的比例已经从54.1%下降到39.3%,在二线城市的在职应届毕业生比例则从4.9%上升到12.2%。告别大城市,到二线城市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城市激烈的竞争、居高不下的房价、持续增长的生活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更趋理性和现实。据2010年底的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86%的大学毕业生放弃大城市希望到二线城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过高”。

动向四:自主创业人数增长。据近两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总计达到8.8万余人,比往年大幅度增长。我省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高校毕业生“试营业”制度,经营场地“零成本”、服务创业“零收费”等措施。据相关部门最新消息,未来3年内,我省大学生凡在毕业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经审批符合条件者均将可连续3年享受最高达2.4万元的税收减免。优惠的政策会进一步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2010年共青团河南省委充分整合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集中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岗位、创业资金等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集中服务活动,发布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命名了首批13个“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在全省18个省辖市的303个用工企业和单位为大学生征集岗位23290个。

针对大学生特点和就业创业见习需求,在中央驻豫企业中集中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岗位。首批建立的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中石油河南销售公司、中国银行河南分行、中铁隧道集团、中铁七局、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等10个大学生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500个。

同时,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扶持计划”;联合相关单位联合筹建以“教育引导、扶持资助,培育壮大”为原则的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发展基金;面向全省大学生村干部征集创业项目,根据创业项目大小和前景,给予创业大学生村干部1至10万元的借款资助,资助周期为2年。2010年为110名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200万元;联合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开展了河南省十杰百优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河南省十大杰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10名和河南省百名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100名。

有全社会的共同关爱和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帮扶政策,将会进一步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第三篇: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大学生对就业政策、形势和前景的认识比较理性,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同时,在选择工作的标准上比较重视实现个人价值,在择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在就业区域上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为期望高薪但不追求稳定。

论文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为了解我省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以河南省会郑州所在地的不同类型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学校从专业分布上包括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和艺术类的高校;从学历层次上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类的高校,从学校的性质上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类等,保证了样本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课题组以抽样的形式向我省五所高校的在校生发放了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9份,回收率为95.23%。通过专业统计人员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统计,并辅以相关对象的座谈、访谈、个案的调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发现我省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呈现如下特点。

一、大学生对就业政策、形势和前景的认识理性化

(一)对现行的就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对国家的就业政策持肯定态度

我省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太理想,了解较多的只占4。80%,了解一些占49。80%,而不太了解的占到三分之一,不了解的也占12.10%。这说明我省高校毕业生在思想上虽然重视就业问题,但是不重视对相关就业政策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说明各高校的就业部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实效性不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对于现行高校就业政策持支持态度,支持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的毕业生比例达到71。10%,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就业政策的毕业生比例达到65.60%,而对于国家分配这样带有明显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就业政策,支持的毕业生只有11.00%。表明大学生已经在思想上接受了现行的就业政策。

(二)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喜多于忧,对就业形势认识比较清楚

有将近70%左右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显得比较自信或者自信,可以看到,大部分在校生对就业形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30%左右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显得不太自信或没有自信。大学生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比较清楚,有43.99%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有33.11%的大学生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对自己实现就业充满了信心,有近三成以上的大学生乐观面对严峻的形势;有19.1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很大,不容易实现就业;只有3.79%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实现顺利就业很容易。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上一届或几届的师兄师姐较好的就业状况给了他们信心。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信心我们没有进行直接调查,但是对于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个人的能力,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社会经济景气程度影响其职业选择。可以认为自身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部分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信心。

(三)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有互联网、报纸杂志、亲友介绍、参加人才交流会、学校就业部门等。其中,通过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的占64.27%,通过报纸杂志获取就业信息的占60.20%,通过亲友介绍获取就业信息的占57.59%,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获取就业信息的占54.81%,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取就业信息的占48.12%,通过电视获取就业信息的占21.86%。由此看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不再像以前的学生只是被动地依靠学校获取就业信息,而是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获取就业信息。其中,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比例最高,说明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已经可以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求职信息,选择的就业信息主动性增强了。

二、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务实化

(一)选择工作和单位的标准越来越注重实现个人价值

在就业的目的上,表现为大学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职业的社会价值。调查发现,毕业生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是能否发挥才能、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有兴趣三项精神因素,收入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等物质因素则并不被太多毕业生看重,这说明大学生在择业时,不仅仅考虑满足个人眼前的一些物质利益,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价值。选择能够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的大学生占56.22%,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的大学生占51.86%,选择有兴趣的工作的大学生占46.37%,选择收入高的工作的大学生占42.16%,选择工作稳定的大学生占29.24%,选择福利待遇好的大学生占28.59%,选择工作时间灵活的大学生占16.48%。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最看重的则是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也受到部分毕业生的关注。其中选择单位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占36.51%,选择单位的工作环境的大学生占18.42%,选择单位的工资待遇的大学生占15.19%,选择单位能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占14.70%;选择单位能够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占7.70%。由此看出,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的发展。

(二)择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呈多样化

对于就业行业的意向,商业和教育业两个行业是毕业生最倾向的就业行业,要比高新技术行业、政府部门、金融证券和其他行业高出8个以上百分点。选择教育的占28.90%,其次是高新技术行业和政府部门,以往受广大毕业生关注的金融保险行业则变得较为冷清,金融证券和其他行业则受到的关注较少,只有4.06%的大学生选择金融证券业,这与我国金融保险业逐步放开,引进国际竞争有关,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对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前景有所担忧。由此可以看出,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多样的职业,一半以上的在校生的选择惊人地高度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种职业上。

在选择行业时,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在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中较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大学生在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依次为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国有企业、自主创业、政府部门,有10%左右的毕业生期望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以及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进行就业,有36.08%的大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有2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三资企业,有12.46%的大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有11.81%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有11.65%的大学生选择到政府部门工作。与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相比,只有5.18%的毕业生期望在民营企业就业,这与近年来民营企业工作福利、待遇较低有一定的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择业行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呈多样化。大学生价值观中功利意识日趋严重,社会责任感日渐淡薄,择业趋向日趋关注相关的个人利益。

(三)就业地区意向很集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大中型城市由于受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变化。在对择业因素的重视程度上,表现为更看重未来经济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自己专业知识的发挥,更重视到地区发达的大中城市工作而忽视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表现出不太愿意到边远地区就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达省份城市、全国性大城市以及本省省会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选择愿意到全国性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25.24%,选择愿意到发达省份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26.21%,选择愿意在本省省会就业的大学生占24.92%。省内较大城市、乡镇等也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前往,有9.87%的学生选择省内较大城市、乡镇。西部地区则较少受到毕业生的关注,只有3.24%的大学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已历时五年,但多年以来,发达省份城市、全国性大城市以及本省省会城市成为他们就业的首选地,向西部地区拓展就业之路的状况没有出现大的改观。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及直辖市,多年来形成的人才积淀,使人才相对集中与过剩,大学生择业显得更加困难。

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由于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相对落后仍难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少与社会接触,家庭中父母的呵护使其在生活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求职时很少从实际出发,理想化成份居多,又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要进行更好的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毕业生的流向,从而为广大毕业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去施展他们的才能。

(四)就业工作岗位意向上表现为:期望高薪并不一味追求稳定

对于收入和稳定性,72.19%的在校大学生则选择了收入高但不稳定,只有27.8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收入低但稳定。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是高薪,但不惧怕承担风险,不追求平稳的工作。对于晋升机会和劳动强度,95.07%的大学生选择了晋升机会但忙碌的工作,说明在校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把成就一番事业看作是自己的努力:疗向,愿意为个人的成功付出一番努力。

在对每月工资收入的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社会舆论不绝于耳,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值在整体上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毕业生对于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期望值是2579元,其中期望月收入1500元~2000元的最多,比例占到四分之一。有25.14%的大学生选择了1502元一2000元,有22.30%的大学生选择了2001元~3000元,有19.02%的大学生选择了1001元~1500元,有17.87%的大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只有14.59%的大学生选择了501元一1000元。

三、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理智化

(一)对待就业,大多数大学生有积极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有63.37%的大学生表示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时候,会找点临时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只有11.67%的大学生选择继续等待。这说明大学生对就业有着非常明确的积极态度。

(二)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

近四分之三的毕业生表示了解自己的特长,有73.95%的大学生选择了对自身特长了解,有26.05%的大学生选择对自己不了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了解自己的途径是:75.82%的大学生认为是通过自己的判断,有13.56%的大学生是通过亲友告知,只有10.62%的大学生是通过科学测试了解自己的特长。这说明大学生开始注重对自我的了解,但了解自我的途径还不很科学。

(三)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最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最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有45.63%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经验;有18.93%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英语水平;有18.61%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交际能力。

(四)大学生关注自己未来的保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非公有制单位要求交纳社会统筹的愿意,有60.5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会向单位提出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要求,但只有21.52%的大学生表示会坚持要求,表示无所谓的大学生占13.92%,有4.05%的毕业生表示不会提出。这说明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未来的保障。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

去年8月兴起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全球金融震动,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经济大鳄出现巨亏或濒临破产,银行、证券、房地产从高峰跌入低谷,危机风暴波及各行各业,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宣告到来。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而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看待的今天,同样纳入市场供需关系的范畴,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使得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迷茫。很多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这势必会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市场的竞争。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毕业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大量员工被“裁”等现状凸显在我们面前。不少急于就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采取“自降薪酬”来博取优势,而更多的是自己仍有较高期许的人陷入“供求两难”的尴尬境地。

面对这严峻仍至残酷的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要调整好心态

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因为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必须了解你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诚然,由于受压力、焦虑、浮躁等情绪影响,仰或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甚至挤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绝不能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哎。

二、准确的职业定位

近年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多数大学生在走进校门的第一天就被辅导员灌输了“职业生涯”的理念。每个职业人都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在择业方面容易迷茫,更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正确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大学生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一开始的要求不能过高,最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不要从事自己不适合、不擅长的工作,那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三、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

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一般来说,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然而,对于那些学历不高或学校一般的大学生,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参加专业的培训,我们的实际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而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会综合考虑一个人学历和技能。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四、提高社会实践经验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条“要有几年的工作应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准则,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就业目标来参与目标行业或职业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五、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类的技能,如网络、外语、谈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金融危机虽然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理性选择,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信心到社会中去竞争,去搏奕,去接受新的东西。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上面的兄弟回答的很具体,但我觉得太教条。太书面化。不实在。

但总是谈到“金融危机”,诚然“金融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对大学生就业机会带来了很大冲击。但我觉得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因为一两场“冲击”带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十年甚至二十年或更长。“人多”造成的。这是句废话。但是实话。

还有其实找工作并不难,你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就不容易了。好多大学毕业生觉得自己念了这么多年书毕业就拿个千八百块钱,心有不干。“你”总是心有不甘,但到最后也只能“心甘情愿”了。我想说的问题就是放下姿态,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得知道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别老想别人工资多少多少钱。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尽量能干好。总之,就是把心态放平和,不管别人挣多少钱,别羡慕别人的高薪,尽量做好自己。

补充:而且现在找工作走后门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就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事业编来说,都是猫儿腻很大。这也打乱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秩序。但没辙,谁也没辙。最后就比谁的人儿硬了。我虽说说的有些绝对,但这也是事实。

现在的就业形式在这里我不像多说,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也正视到了这一点。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那么大学生就业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那?具体请看调查报告

下面是调查过程:

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就拿计算机行业来说吧。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就业

浅谈大学生就业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但前提是要懂得分析当前的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下面我就一大学生的角度去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谈谈大学生如何就业。

近几年我国发生了用工荒的问题,现在我国的劳动力紧缺,但是应届毕业生仍然有很多没有找到工作,这其中的有企业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当然也与当前经济的发展有关系。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今年来中国的经济状况:今年来中国可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地加深。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周边的经济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时维护我国的基本利益也是夜歌永恒不变的话题。在此同时,中国内部的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生产力提高,但也存在这不少的问题。

对内朝核问题和钓鱼岛事件。究其本质就是经济利益的竞争。朝鲜是我国的邻国,朝鲜半岛的形势关系到我国的利益,而且我国与朝鲜在经济方面有多方的合作。此外朝下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我国应该注重于朝鲜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交流,使其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钓鱼岛事件中,就是赤裸裸的经济与政治纷争。众所周知,钓鱼岛附近海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的经济所有区域,这就造成了中国与日本的经济与政治冲突。

对内,有金融风暴的余威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经融风暴虽然几经过去,但其造成的破坏还咋影响着中国内部的经济。国内部分企业受到大大小小的影响,相应地采取减员省材措施,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减少,各地普遍出现了就业 苦难的现象。此外,受国际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外销出现消滞情况。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伴随国民经济增长而来的是物价飞涨,一度有天价楼房出现,国内人民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了普遍问题,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所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改变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那?

要努力学好大学基本课程,学精专业课程。在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的条件下,涉猎学科意外的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掌握相关技能,做到全面发展。在这个机器横流的世界,掌握精湛的技术才是人生发展的根本条件。

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关注中国对内对外的政治态度与经济对策,急事掌握国外经济情况,时刻至于自己与自己发展前景有关的资料,早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改变,紧跟着经济发展的脚步。

利用在校时间,提高自己创业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创业大赛,将自己学到的真理用于实践来证明。当代的经济形势下,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不过我们要懂得利用政策,必须学会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

在此前提下我们也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创业。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就业能够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与资本,而在获取足够的经验与资本的条件下,创业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还要改变不健康的就业心理。在求职过程中,有些人会产生不敢就业和急于就业的极端心理。这就造成也一部分人信心不足甚至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有些人更是没有人情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去茫然就职,提前做好职业规,有目的性地就业。

有人说要成功首先要确定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实现理想。但是实际上,在确立目标之前,应该先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再权衡性格与理想去确立自己的目标。假设一个大学生一心想成为工程师,可是自己在数理化和动手能力上又相当地弱,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却是不容易。因此,学会认识、分析和评价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也就是理想。除此之外,一个个短期目标也要设定好才能分阶段实现。在这里,关于短期目标,我们要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作分析,从而确立。在当前的经济西瓜是下,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从而直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不能有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思想,也不要指望一毕业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道路是曲折的,直线通往目标也许需要翻越一座秦岭,而曲线大大也许路程差个了点,可是最终还是可以实现。

我们就要时刻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脉搏,不能落后。一个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瞬息万变,必须时刻管制世界的发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到有计划有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下载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 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近若干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形势相对平稳......

    关于大学生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招生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快速形成并且有迅猛增大的趋势。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误区与人才市......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摘要: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教育制度由精英化逐步走向了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已然而至,再加上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流,......

    大学生就业[范文模版]

    大学生就业 作为一名二本学校的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毕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不是很好的学校,也不是最好的一个专业,在大学里也没有学到很好的专业技能,所以走出校园,竞争非常......

    大学生就业

    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 一.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二.毕业生预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受的优惠政策,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四.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可获......

    大学生就业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原因的研究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使大量的劳动力不足。......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方式 摘要: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主题根据大学生就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