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探索
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探索
思考: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不是小节问题,也不是个人问题,更不是个别问题。分析现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方面面临六大问题
问题之一:普遍认同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与现实思想\行为的矛盾。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同也愿意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他们渴望自己成为—个被社会认可、尊重,举止文雅,谈吐风趣,懂礼貌,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但}、养成的不良习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时的在困扰着他们。这对他们人格的定型,社会的适应,人际交往都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求职和就业。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如何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重新培养良好习惯的课题。
问题之二:生活行为规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作为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之问的矛盾。生活行为规范属道德范畴,是自律行为。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的成型期,思想还很不成熟,自律意识差,有的甚至觉的是否遵守《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思想、行为规范》无所谓,对自己的成长不会有多大影响,所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不检点,不认真履行规范。而把是否履行规范作为评价大学生的标准又缺乏依据和经验.不可操作点较多时空也不好掌握。但大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确实需要一定的制度、规章来约束,靠一定的监督机制来提醒和规范。
问题之三:生活行为规范是小节,无关大局与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间的认识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学认为思想行为习惯是个人生活小事,检点不检点是个人行为,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在思想行为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力不强,有的虽然认识到了自己思想行为的不规范但没有信心改正,有的能做到一时的改正但不能坚持经常。纵观名人,一些“大家”.他们不但在事业七精益求精,做出了惊天伟业,在生活小节上也是严谨、严格,一丝不苟,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问题之四:对别人总是挑三拣四与自己自律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调查可以看出,共收集了620条意见,分四大类十余个条款,几乎每个人都指出了1—3条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不良习惯是“深恶痛绝”的,并能“如数家珍”是很清楚地。但对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缺乏意志,有的甚至改正不改正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问题之五:生活行为规范是否需要监督或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自醒、自警活动认识不同。大学生自我纠正不良习惯的能力差;自律意识淡薄,但对成立“生活行为习惯”监督组织或每天默念或朗诵“规范”却又有相当—部分同学不认同。
问题之六:纠正不良生活行为的信心缺乏。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有改正不良习惯的愿望,但由于纠正不良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的确实改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有些同学就丧失了改正的信心,甚至有的认为到了大学已改正不了了,也没有必要去改正。
(三)实践过程:课题组在06年8月至07年2月就拟订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在数学系三个年级十个班近400名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的愿望是迫切的.能够自觉践行规范,并且通过六个月的实践广大学生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认识更加明确.在思想上、生活行为上普遍有所提高。
l、在数学系全体学生当中进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各项具体规范,明确规范的内容,比如学习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校园、交往等规范,使大家明确什么事该傲,什么事不该傲,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是周一集中学习,每天个人自学,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二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违反了规范,今后如何改正。三是学期末总结。
2、利用牌匾、宣传栏、黑板报、《数学之声》小报广泛宣传,让《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各项条款深入人心,使学生对各项条款的内容耳熟能详,达到自律和相互监督的目的,以使各项条款的践行落到实处。
3、学期末每个学生、各个班级都写出了—学期来践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体会报告,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履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情况,通过近—个学期的学习、规范、反省、总结,同学们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说脏话的、图书馆、教室喧哗的没有了,教室、宿舍沉积垃圾、餐厅加塞儿的不见了,而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问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多了。o4—1班班长麻春燕同学是这样说的:“—学期下来同学们好像变了—个人,彬彬有礼,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大家都积极地参与班级工作,生活在这样—个集体,心情特别舒畅,学习也有了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以“八荣八耻”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只有知荣知耻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行为,才知道该傲什么,不该傲什么,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和课题组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培养良好的思想行为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要提高全体学生对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认识如果学生对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认识不足,再好的规范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把遵守规范作为自党自愿的行为。提高认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良好的生活行为对其成长、战才的促进作用,更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的全
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个必备条件。提高认识还要纠正认为生活行为习惯是生活小节,是个人行为,无关大局的错误认识。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决不要“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总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要明确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其意义。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实际,在充分征求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及其社会人士的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它既不能高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个好的生活行为规范应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和训练可以达到,切实可行。二是它能体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三是其内容应包括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及其具体规范细则。
三要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但靠道德的约束、自觉地遵守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必须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把是否遵守“规范”、遵守“规范”的程度作为学生评选先进、入党、综合测评的重要条件,确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四要树立纠正不良思想、行为的信心。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改正自身不良习惯的信心。的确,要想短时间内纠正十几年来形成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是不容易的,但过去形成的习惯并不是不能改变的。首先要树立坚定的售,应该明确在纠正自身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改正了不良的习惯,同时也锤炼了意志和品格。主动接受老师和其他人的监督和提醒,逐渐便道守“规范”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五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步对„„三个文明”觳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的了解。“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对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要求,更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自己傲起,小事傲起。对于较高的道德标准一时达不到并非坏事,而是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所以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首先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的纯洁与美好、人格的健全与高尚为中心,以人的个性的完整与张扬、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确认为根本,以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与统一为标准,以人的“生命的生产”的有序与完善为目标的文化精神的修炼和涵养。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其次,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护的不朽长城。通过加强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第三,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人的情感智慧提升了,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要求自然就提升了。第四,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眼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可以极大得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进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个学生的文化素养高,精神境界就丰富,就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对自已的要求就高,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就强。文化素养是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思想基础,所以提高人文素养是培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性教育工作汇报
志强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性教育工作汇报
我校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在抓好教研教改、注重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习惯,学会做人。使学校的养成教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成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模范。现将我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成立专班,强化领导
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郭艳锋任组长,政教处人员、班主任为成员,学校设政教处负责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成员分工合作,职责明确。校长负责学校德育的全面工作,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和管理。政教主任张会明负责德育工作计划和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等工作。
二、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这些认识,作为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突出重点,养成教育与落实《纲要》、《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我校把养成教育同各年级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学习落实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今年开学以来,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如通过文明寝室评比,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就餐纪律的整顿,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通过专项整治乱丢乱扔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跑操训练,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通过心理健康讲座,促使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现象,自觉预防各种疾病;通过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自觉远离网吧,养成同一切不良诱惑作斗争的习惯;纠正学生不良言行,倡导学生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
2、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德。
为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培养人、养成自觉维护行为的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学校设立了常年广播站,每天广播表彰好人好事,学校德育先进班级和文学作品欣赏,用来表彰先进,陶冶情操;学校设立校务日志,内容有学生活动展览,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公布,各班教室和清洁区检查结果公布等等,学校黑板报表彰优秀学生,宣传德育知识。
3、抓教师师德形象,牢记教书育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在全校开展师德标兵与师德楷模的评选,组织了师德交流与演讲活动。学校在倡导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居首;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师生同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效果。
4、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各班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通过开家长会、电话联系,请学生家长到学校面谈教育学生事宜,到学生家中走访,向学生家长进行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宣传,向家长详细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我校通过这些工作,使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明显转变。学生在各方面的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学生行为守纪,校园规范有序,文明、规范、和谐的育人环境已基本形成。现在,全校同学基本做到不随意丢垃圾,校园内每个地方都保持干净。学生文明有礼,能够见到老师和来宾,热情打招呼,主动问好。遵守纪律意识明显增强,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课间活动,放学等方面纪律明显好转,做到遵纪守规,文明守序。
第三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计划、总结
2011---2012学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计划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育。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开端”。习惯的好坏可以代表一个家庭,可以代表一个班,一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呼唤文明,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学习礼仪不懂得讲文明.讲礼貌.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呢。
一、加强师德教育,开展为人师表活动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极大。为了使教师以正确规范化的行为影响学生,,必须切实加强师德教育。重点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如:我校开展的“讲师德,育新人,比奉献,创一流”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效果应该说也是最好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主动向学生问好,课间师生之间互相问好。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二、养成教育,形式多样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多途径的,是与学校的管理方式相一致的。
1、利用周会、晨会、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每周的周会在周一升旗仪式后举行,晨会在每早操后举行。周会和晨会的主要内容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因为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才能确保学习态度端正,确保安全,确保在各个方面做得对,做得好。另外,班队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队活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能让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寓教于乐之中。逐渐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社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校开展的“献爱心,关心学困生”的捐资助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关心他人的快乐。又例如:我校开展的“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对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废纸,能自觉的拾起来,看到垃圾能主动的清扫掉,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多种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等,使小学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3、重视并加强小学生的规范教育。重视对小学生的规范教育,除周会、晨会、班队活动外,少先队工作也不容忽视。大队部要明确的《红领巾值日岗位职责》,坚持岗位值日制度,加强红领巾值日岗的管理,主要应采取正面表 扬和奖励的办法,对在检查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奖励,好的班级应悬挂流动红旗,每周或每月评比一次,这样做既可以鼓励后进生上进,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
4、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者说家庭教育的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为此,必须先要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情感。可通过家访,开家长座谈会,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正确的教育意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交流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方法与教育成效。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此致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过度玩游戏,看电视,不要打骂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养成等。同时,要求家长能以自己的道德行为,良好的家风,规范的礼仪、礼节、礼貌影响孩子,督促孩子以形成教育和训练的合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习惯养成实效。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里是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如增加学校的人文色彩,院墙上可张贴校风、教风、学风。教室里可布置些名人名言,同时可以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生形成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从而能自觉而主动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6、个别指导转变后进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教育中,要经常强调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待人,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且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在日常教育和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要重点放在对个别后进生的指导上,在教育和指导后进生时,要动之有情,晓之有理,既要有热情、热心,又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慢慢见效。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记录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贷。
兰海,男10 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都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十次就有九次来不及做;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
分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 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
兰祥海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钱某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英语已经严重脱节。纵上所述,钱某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钱某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钱某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钱某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钱某,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钱某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钱某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钱某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做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现在已经是六年级了,训练的时间还不够长,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反复。、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在上体育课中让钱某在体育课里单独训练多了,左右手的训练多了,左右脚的训练多了,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多了。在早操进场时,钱某步子能够踏准了,但身子还是有轻微的晃动,在以后的训练中,相信他能够进步!201---2012学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总结
通过一学年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在班级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依靠社会及其它力量,坚持不懈地强化对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的训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总结如下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加强了师德教育,开展了为人师表活动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极大。为了使教师以正确规范化的行为影响学生,,必须切实加强师德教育。重点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效果应该说也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主动向学生问好,课间师生之间互相问好。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小学生行为的准绳。学生熟悉它,教师更要了解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好。教师作为人灵魂的工程师,不只是教书,还更要育人。要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养成教育,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多途径的,是与学校的管理方式相一致的。
1、能利用周会、晨会、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每周的周会在周一升旗仪式后举行,晨会在每早操后举行。周会和晨会的主要内容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因为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才能确保学习态度端正,确保安全,确保在各个方面做得对,做得好。另外,班队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队活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能让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寓教于乐之中。逐渐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2、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社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校开展的“献爱心,关心学困生”的捐资助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关心他人的快乐。又例如:我校开展的“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对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废纸,能自觉的拾起来,看到垃圾能主动的清扫掉,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多种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等,使小学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3、能重视并加强小学生的规范教育。重视对小学生的规范教育,除周会、晨会、班队活动外,少先队工作也不容忽视。大队部要明确的《红领巾值日岗位职责》,坚持岗位值日制度,加强红领巾值日岗的管理,主要应采取正面表扬和奖励的办法,对在检查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奖励,好的班级应悬挂流动红旗,每周或每月评比一次,这样做既可以鼓励后进生上进,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
4、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者说家庭教育的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为此,必须先要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情感。可通过家访,开家长座谈会,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正确的教育意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交流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方法与教育成效。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此致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过度玩游戏,看电视,不要打骂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养成等。同时,要求家长能以自己的道德行为,良好的家风,规范的礼仪、礼节、礼貌影响孩子,督促孩子以形成教育和训练的合力。
5、配合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习惯养成实效。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里是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如增加学校的人文色彩,院墙上可张贴校风、教风、学风。教室里可布置些名人名言,同时可以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生形成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从而能自觉而主动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6、注重个别指导转变后进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教育中,要经常强调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待人,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且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在日常教育和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要重点放在对个别后进生的指导上,在教育和指导后进生时,要动之有情,晓之有理,既要有热情、热心,又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慢慢见效。
第四篇:中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总结
中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校将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日常行为规范月”。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树立优良校风、学风,营造了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每个学生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和成才观。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的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就会变为引导和激励我们需要的精神力量。现将一个月来所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确立目标
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学生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训练要求:初一年级侧重于过渡和衔接,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规范》,并自觉地按《规范》要求做好有关校内的“基本行为习惯”。初二年级侧重于将《规范》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树立理想,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去认识和实现“规范养成”,注重“规范”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做到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自觉遵守“规范”。初三年级侧重于将《规范》教育和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积极维护《规范》,并通过进一步的训练,使“自觉遵守规范”升华为自己道德品质的一部分。
根据确定的各年级总体目标,我们又从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举止习惯等方面分别拟定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守《规范》时,能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二、强化宣教,提高认识
我们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如广播台、橱窗、板报、班会课,观看录像等加以宣传教育,真正使《规范》内容“深入人心”,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使行为规范的落实更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各班级利用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各班级制定学习计划,灵活多样的开展学习活动。为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我们在活动期间给每一个学生专门印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包中学生在校一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包场中学班级常规管理考核条例》、《寄宿生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对《规范》的40条逐条予以诠释。然后通过全校寄宿生大会、陪读生走读生大会、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学习并提出相关要求。为了提高各班学习《规范》的自觉性和效果,学校政教处还专门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要求班主任和学生都要把学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所有学生须做到逐条掌握,全面了解。对于学习结束后经过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得参与本学年评先评优。
三、创设氛围,寓教于乐
在贯彻《规范》的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学校中所有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对学生能到达的所有地点,以“规范”的养成教育为中心从整体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布置,积极营造浓郁的学《规范》氛围。如在各班包干区内张贴责任牌;教室内外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在草坪上、道路旁设立规范提示语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其次,板报、广播、讲座、班会等全力出击,构筑立体交叉教育网。如开展了以 “一守则,二规范”主题黑板报评比;班级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学习《规范》的动员和学习。第三,上下齐动,共创幽雅、安静、卫生、优美校园环境。学生身处其中自然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和策动力,从而规范自已行为,自觉按《规范》的要求去做。
每一次活动均做到精心计划,妥善安排,并力求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结果高效。
四、健全制度,强化训练
为了使《规范》训练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包中学生在校一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包场中学班级常规管理考核条例》、《寄宿生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并把它作为学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并把行为规范教育训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每天由政教处安排导护老师和各年级值班人员负责检查督促。比如,每天对学生按时到校情况、参加升旗仪式、卫生打扫及卫生习惯、就餐秩序、自习课纪律、衣着发型、两操的出勤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每天输入德育管理系统,并在学校大黑板上及时公布各班执行情况,将行为规范考核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学习积极分子、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并在每月底评出日常行为规范优秀班级。在探索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循序渐进,阶段达标的方式进行规范的训练。第一阶段从常规管理入手,从严、细、实、恒入手,从一片纸、一口痰的规范上下功夫;第二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侧重逐步引导学生将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
五、树立榜样,示范导行
教师是学生的领头雁,引路人,良好的师表形象,具有可近、可仿、可见的特点。“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教师的人格、言行等,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的教育影响,也是一种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他必须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因为学生随时随地都在用那双敏锐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通过他的耳濡目染,验证教师言教的真实性、可靠性。只有他在感到“确是如此”“确应如此”情况下,才会心悦诚服地去遵守,去“听话”。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学生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因此决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需要长期精雕细刻。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科学地,有步骤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学校基础性的工程来抓,促使学生的行为以强制变为自制,从他律变以自律,逐步养成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奠定坚实的基础。“规范月”活动圆满结束了,但我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要求却不能停止,对文明礼仪的追求时刻不能松懈。我们要借这次规范月活动,提升我们的行为标准,努力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生命不息,文明不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争做文明人,争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包中校园内处处盛开。
第五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计划、总结
唐山市68中学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育。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开端”。习惯的好坏可以代表一个家庭,可以代表一个班,一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呼唤文明,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学习礼仪不懂得讲文明.讲礼貌.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呢。
一、加强师德教育,开展为人师表活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极大。为了使教师以正确规范化的行为影响学生,,必须切实加强师德教育。重点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如:我校开展的“讲师德,育新人,比奉献,创一流”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效果应该说也是最好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主动向学生问好,课间师生之间互相问好。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二、养成教育,形式多样
1、利用周会、晨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周会和晨会的主要内容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才能确保学习态度端正,确保安全,确保在各个方面做得对,做得好。另外,班会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主任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能让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寓教于乐之中。逐渐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社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校开展的“献爱心,关心学困生”的捐资助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关心他人的快乐。又例如:我校开展的“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对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废纸,能自觉的拾起来,看到垃圾能主动的清扫掉,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多种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3、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者说家庭教育的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为此,必须先要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情感。可通过家访,开家长座谈会,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正确的教育意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例如: 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交流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方法与教育成效。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此致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过度玩游戏,看电视,不要打骂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养成等。同时,要求家长能以自己的道德行为,良好的家风,规范的礼仪、礼节、礼貌影响孩子,督促孩子以形成教育和训练的合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习惯养成实效。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里是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如增加学校的人文色彩,院墙上可张贴校风、教风、学风。教室里可布置些名人名言,同时可以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生形成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从而能自觉而主动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5、个别指导转变后进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教育中,要经常强调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待人,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且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在日常教育和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要重点放在对个别后进生的指导上,在教育和指导后进生时,要动之有情,晓之有理,既要有热情、热心,又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慢慢见效。
唐山68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总结
通过一学年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在班级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依靠社会及其它力量,坚持不懈地强化对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总结如下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加强了师德教育,开展了为人师表活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极大。为了使教师以正确规范化的行为影响学生,,必须切实加强师德教育。重点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效果应该说也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主动向学生问好,课间师生之间互相问好。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学生行为的准绳。学生熟悉它,教师更要了解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好。教师作为人灵魂的工程师,不只是教书,还更要育人。要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养成教育,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多途径的,是与学校的管理方式相一致的。
1、能利用周会、晨会、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每周的周会在周一升旗仪式后举行,晨会在每早操后举行。周会和晨会的主要内容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才能确保学习态度端正,确保安全,确保在各个方面做得对,做得好。另外,班队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队活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能让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寓教于乐之中。逐渐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2、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社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校开展的“献爱心,关心学困生”的捐资助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关心他人的快乐。又例如:我校开展的“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对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废纸,能自觉的拾起来,看到垃圾能主动的清扫掉,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多种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组织学生 3 参加体育比赛等,使小学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3、能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规范教育。重视对学生的规范教育,除周会、晨会、班队活动外,少先队工作也不容忽视。大队部要明确的《红领巾值日岗位职责》,坚持岗位值日制度,加强红领巾值日岗的管理,主要应采取正面表扬和奖励的办法,对在检查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奖励,好的班级应悬挂流动红旗,每周或每月评比一次,这样做既可以鼓励后进生上进,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
4、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者说家庭教育的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为此,必须先要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情感。可通过家访,开家长座谈会,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正确的教育意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交流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方法与教育成效。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此致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过度玩游戏,看电视,不要打骂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养成等。同时,要求家长能以自己的道德行为,良好的家风,规范的礼仪、礼节、礼貌影响孩子,督促孩子以形成教育和训练的合力。
5、配合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习惯养成实效。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里是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如增加学校的人文色彩,院墙上可张贴校风、教风、学风。教室里可布置些名人名言,同时可以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生形成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从而能自觉而主动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6、注重个别指导转变后进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教育中,要经常强调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待人,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且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在日常教育和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要重点放在对个别后进生的指导上,在教育和指导后进生时,要动之有情,晓之有理,既要有热情、热心,又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慢慢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