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探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探析
陈慧 张晓晨
摘 要:大学生社会活动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为大学生创新和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拥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功能
一、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力的一项举措。学校通过组织为大学生,创造和提供大量的、免费的社会实践岗位与机会,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弥补学校教育的空缺与不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开展了20余年,得到了各地党政领导、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每年约有数十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起到特殊的教育功能,在高等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和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教育组织形式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如欧洲各国的“开放课堂”,美国学校出现的“探索性的学习”和学生自定学习计划的个别教学形式等,都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1]。这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时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拓宽视野、丰富自我和改善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也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
高校目前存在着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后者由校团委、各院系团总支或各级学生会在假期组织进行。两者的目的都是帮助大学生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服务社会、融入社会,能起到促进学生独立性和个性发展、培养合作与务实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功能。
二、尊重个性发展,培养独立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差异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个性教育包含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现社会发展的主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1]。这些内容都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脱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2]。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
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这些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是个性释放与完善的基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展现个性和升华个性的舞台,满足了主、客观条件的需要[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激励性、指导性和规范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实践动力,为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由于具有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发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素质、能力、个性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综合分析社会角色与个体社会化的对接情况,找准方向,以便较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大学生拥有灵活好学的特点和专业技术的优势,但由于学校单纯学术环境的限制,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知识结构都不全面。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大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处理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3]。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杜会认知的正确度。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完整的、深刻的认识,比较容易形成认知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用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走出学校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投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将来的独立和发展作准备。
三、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竞争实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和社会挑战的巨大压力。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用人单位关注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即是知识与社会实际互动的过程,是大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丰富情感、培养个性的过程。由于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弱,就成了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能使大学生开阔视野,更多地了解社会与现实,更好地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使自己具备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社会经济服务,在服务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一个团队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有一条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必须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的充分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在团队实践活动中,每个人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达到目标,只有集体目标实现,个体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活动的整体性特点是使参加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实现集体的价值中才能去体现个体的价值。个人必须成为集体的有机部分,必须具有责任感,每个成员都必须正确地处理局部和全局,自己和集体的关系[1]。
个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同心协力,才能获取最终成功。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时,一般都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还要在社会中与各种人打交道,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陌生的环境中,大学生由于对外界和社会的认识往往与自身和社会的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容易在精神和实际工作中遭受挫折,感到无助和失落。大学生实践团队组织中的团结协作可以使他们克服危机、增强自信和积极情感,还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效能,能帮助他们使行动与环境要求相互协调,遇到问题能够自主独立或者协商合作解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团队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他们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四、实现知识创新,培养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4]。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拥有体验的机会,是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权威从外部来灌输知识的过程。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提出了隐性知识理论。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内隐知识,前者是指人们不能清晰地反思和陈述的知识,后者是指人们能够明显反思和陈述的知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获得显性知识的过程,更为主要的是获得隐性知识的过程[5]。在组织活动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是在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创新[6]。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显性知识必须尽快地转化为隐性知识,否则它的真实价值就不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因为它提供了经验、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隐性知识向大学生转移的平台。社会实践还可以促进个体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并通过知识的转化提高了个体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从而使个体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经验分享和合作的方式而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创造;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将想法与方法表达出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把新、旧显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并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和深化,实现了知识创新的全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社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处世技能也会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转移,从而丰富大学生的隐性知识积累。这在他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后的创业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逐步具备自己开创业绩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有效地统一起来,对于达到高校教育体系培养人的目标,对于帮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创业目标,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检验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能力与知识不同,不是依靠外来的灌输或者借助工具储存就可以获得。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磨炼和提高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
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可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推动认识能力、选择能力的提高;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直接应用于社会,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度。大学生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尝试与摸索,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造能力,并从创业成功者的实践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逐步具备创业者所需要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远见卓识[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经受了相关锻炼,从而逐步完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达到优化素质的目的。它使大学生能够有机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系统的岗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技能素质,同时实践活动可以调整大学生心理状态,锻炼大学生善于学习、承受挫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智力水平,保持稳定的情绪,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3]。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运用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接受教育,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来做贡献,并在做贡献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受教育。
五、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个人才能的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整体的人是指在智力上和人格上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平等、完整、和谐和自由四个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个人而言,是指由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而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调动[5]。大学生社会实践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青年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人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而青年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知识只有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社会实践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必要载体,也是丰富知识的必要环节[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和不断完善的。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而人的全面发展也会不断促进社会的新发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激发他们的主体创造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培养进取精神和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QJM1152)。
参考文献:
[1] 张子建.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1(1):62-63
[2] 王华云.学生实践活动的实现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4(15):49-50
[3] 胡舒敏.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J].求实,2006(2):269-270
[4] 田浩.开拓创新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31-32
[5] 杨世传.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53-155
[6] 李光红,王玉军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知识创新功能的审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6(4):21-22
[7] 屈善孝.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18-19
[8] 盛连喜.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101-104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寒假)(2009-2010学)
姓名:XX学号: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XXX
活动主题:“限塑令”实行状况及对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时间:20090124-20090208(共15天)
一、背景介绍:
国家实行“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该通知被群众称为“限塑令”。根据该通知的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限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二、调查目的:
实地调查“限塑令”实施后对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调查方法:
实地走访商户、超市、居民,了解“限塑令”实施前后人们日常生活变化、产生的问题及各行各业人们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分析及产生问题:
1、调查结果:
a、六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效果较明显。2008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限塑令”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应该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既提高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又保护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有28.9%的调查者认为效果“非常明显”,有37.8%的调查者认为“较明显”,有33.3%的调查者认为“不明显”。
b、近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塑料袋的利用率提高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8.9%的调查者认为实施“限塑令”一年来塑料袋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了,“限塑令”实施以来,购物时有28.9%的调查者选择‘自备塑料袋’,有24.4%的调查者选择‘付钱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有22.3%的调查者回答‘用篮子纸袋’等,有24.4%的调查者选择‘根据购买东西多少情况而定’。
c、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限塑令”实施一年以来,对减轻白色污染有一定帮助,并且有必要继续实施下去。近年来,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危害众所周知,白色污染已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环保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国家颁布“限塑令”一年来,有13.3%的调查者认为对减轻白色污染“非常有帮助”,“有一定帮助”的占64.5%,“帮助不明显”的占22.2%。
2、综合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经过调查的超市都没有再继续免费提供印有超市标志的塑料袋。所有要求塑料袋的顾客都进行了合理的收费。较之以前,塑料袋的供需量已大大减少。一些大型超市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们少使用塑料袋的措施。如不用卖场塑料袋,从家里带购物袋可以走快速结款通道;连续10次不用塑料袋,免费赠送环保购物袋等。少数大型超市还专门安排了解说员,劝说市民尽量少用塑料袋。尽管不少超市、商场积极配合国家“限塑令”,但对于一些针对大众消费群体的集贸市场、批发商场,“限塑”难度较大。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小型市场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塑料袋。特别是以肉菜为主的商店和菜市场等。而对于广大消费者,他们对“限塑令”的意见则是多方面的。调查中大部分消费者都对国家实施限塑令表示支持,许多消费者都已经开始使用环保购物袋或自带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而一些中、下等收入的普通消费者则表示对塑料袋另行收费难以接受。尽管意见不同,但调查中的所有人都表示,较之以前,塑料袋或“白色垃圾”的乱丢、乱弃现象已大有好转,周围的居住环境较之以前已大有改善。这是所有人所乐于见到的结果。
3、产生的问题:
小小塑料袋,关系到的是环境保护的大命题。国务院办公厅的这道“限塑令”,无疑值得肯定和支持。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大量塑料袋,被遗弃之后,几乎都将成为“白色污染”,而“白色污染”所产生的危害极其巨大,已成当今环境污染一大毒瘤。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故针对污染源进行强行遏制。这个举措,确会造福当今、功及后人。不过,此“限塑令”既要挑战民众的消费习惯、影响到大家的购物方便程度,也因为牵涉主体众多,在执行上难以得到保证。这方面的问题一是体现在“收费”基础上,一些普通民众特别是中、下收入阶层来说,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或无可避免用到的塑料袋收费,对他们的承受能力应该要有所考虑,并且许多商家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体现在宣传措施上,“限塑令”的实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所有的目标是要培养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而并不是奔着收费而去的,“限塑令”的实施必须结合环保知识的宣传,并且应该把环保宣传摆在第一。要让“限塑变成自觉禁塑”;三是体现在广泛上,“限塑”必须要全面、深入、彻底。“限塑”不是一部分人的限塑,而是要全民限塑,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五、对策建议:
1、公布具体实施细则,明确执法和监管部门。对商场和超市等经营人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尽快出台补充规定,明确限什么、怎么限、特殊问题如何处理。
3、工商部门要对销售塑料购物袋的厂商开展全面的集中检查,重点禁止、严惩超薄袋生产。全力检查商场、超市、市场及销售门店提供、使用塑料购物袋情况,重点处罚免费供应现象。开征污染治理税。根据提供塑料的使用量,对所有涉及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品销售企业开征污染治理税,使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加强对生产不合格塑料袋厂商的清查治理,从源头上堵住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出渠道,对市面上仍在销售的不合格塑料袋进行清查。
4、建立塑料袋及塑料制品有偿回收机制。国家对从事塑料袋及其制品回收的企业给于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帮助这类企业扩大处理白色垃圾的能力。
5、广大媒体进一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限塑令”不是禁塑,而是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重大举措。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不用白不用”的传统思维,让全国人民早日养成节约使用和尽量不用塑料袋的良好习惯,借助舆论大力宣传“限塑令”的意义。
六、实践心得:
对于消费者来说,牺牲环境与一己之便,孰重孰轻,不言自明;对于商家来说,利用免费塑料袋吸引消费者的功能,应尽快被其他环保用品替代——这不仅是对政策的尊重,也是起码的企业社会责任。“限塑令”只是一个开始,另外一层意义是,在这个环保压力日益沉重的时代,政府部门须从塑料袋污染的控制,尽快延伸到其他污染源的控制。在做好普查工作之后,无论是对于工业源、农业源,或是生活源,都应推动更多政策措施来进行遏制。尤其是涉及到大范围人群或全体公民的污染源,更应发挥全民的作用。当然,很多时候,消灭或遏制污染源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事情,必须采取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多重手段进行治理。
有句话说得好: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学校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好环境,社会则是我们实践的场所。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认识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深入的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方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也深刻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知道了环保并不仅仅是他人的事,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与全社会息息相关的事。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以前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不足并且明确了以后在环保方面要做的。我深深体会到大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也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使我们自己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时间安排
2014年1月3日——2014年1月20日,各学院召开动员会议,指导学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14年1月21日——2014年2月24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施;
2014年2月25日——2014年3月10日,各学院以专题交流会形式进行总结评比工作,并按本学院在校学生1.5%的比例上报优秀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实践工作总结;
2014年3月11日——2014年3月25日,学校对上报的优秀报告进行评比、表彰。
活动成果形式
各学院在开学后要对本学院学生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统计、验收。成果形式包括:3000字以上调研报告或实践总结报告;采访录音、照片或DV资料;调查问卷;新闻报道或其他。
活动要求
1.认真发动,精心安排。各学院要及时做好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动和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合理选择活动内容进行实践,并认真收集资料,撰写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
2.就近就便,注意安全。考虑到寒假期间春节人流量较大、气候寒冷等原因,不鼓励学生进行远距离、集体性活动。学院要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意识。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积极主动地在各种媒介上报道本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宣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4.及时总结、巩固成果。开学后,各学院分团委要及时总结本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保存工作,以备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并利用开学后两周团日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总结交流,挖掘树立先进典型,扩大教育成果,达到自我教育与相互提高的目的。
什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利用假期以及课余时间有组织地进行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文明共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使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都有什么?
大学生实践活动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文明共建等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科技服务活动、文化服务活动、公益劳动和文明共建活动等。
大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吗?学校对此有哪些具体要求?
根据我校相关文件要求,在校研究生和本(专)科生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活动。实践活动1个学分为在校学生的必修学分,不能用选修学分代替。根据我校具体情况,除平时的活动外,要求研究生和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40学时),可以累计。另外,我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志愿活动时间不少于40小时。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参考
大学生实践活动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文明共建等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科技服务活动、文化服务活动、公益劳动和文明共建活动等。
一、社会服务类项目
(一)宣传教育服务。
(二)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
(四)文化服务活动。
(五)医疗卫生服务活动。
(六)志愿服务活动。
(七)社区援助行动。
(八)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行动
二、课题调研类项目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构建和谐社会(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四)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调研(六)共青团工作(七)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时我最后一个假期,但就是在这个假期我收获了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偶然知道扬州电信将举行大学生实践活动,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觉得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虽然社会实践的时间不算很长,但足以让我们很好的完成一项课题.我们小组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我们的规划较为合理.在这几天里,先后完成了业务培训,现场营业厅的熟悉,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数据分析,实践报告的撰写及现场营销.三个人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想这点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点.这几天我们在现场不是作为一个以往的顾客身份,而是电信的参与者.通过与顾客的不断沟通,充分感受到了电信人的艰辛,也理解了“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的真正涵义.在现场,引导员对每一位顾客的耐心讲解,营业员为顾客办理业务时真诚的微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有顾客对电信有诸多的不满与诉求,电信员工还是微笑着为顾客解决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我想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进入社会更加需要这种宽容与理解.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三个人一直都是齐心协力,为了完成任务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的人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甚至将所有的不满发泄在我们身上,但我们之间相互鼓励,鼓足勇气完成了100份问卷的调查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这几天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我们之间的友谊.报告终于问世,这里面包含着太多我们这几天的辛勤劳动,希望我们的小小建议能对电信营业大厅的改进有所帮助.在电信实践的这几天,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眼界,结交了朋友,认真过,努力过.我想这段经历会为我以后更好的走进社会提供诸多的经验.感谢扬州电信给我们这次机会!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范文)
为了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省团委有关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我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挑出我和其他四位同学在原机电系团总支书记翟圣国老师和现任机电系团总支书记张松倾老师的带领下,于2004年7月11日——7月21日在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大黄屯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于2004年7月11日下午四时抵达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大黄土屯村宝山路小学,在和当地政府进行了联系之后,我们被安排在了宝山路小学的一个教室里。由于时间仓促,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没有床,我们就将桌子拼起来,买了草席铺在上边当床;初到时学校停水,晚上我们连洗刷的水都没有。教室里没有电扇,教室的后边又是一个臭水坑,所以晚上特别闷热,蚊子也特别的多,次日早上起床,因为没有水,我们就只能用雨水洗刷,并且在这里的几天里,早饭,晚饭我们也只能就咸菜下饭,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从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屈;相反,我们每个人都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去。
万事开头难,12日上午活动正式开始,但就在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就在我们的住处安定下来之后,我们就立即集合开会,商量和计划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该如何开展和活动的第一天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具体工作以及我们几个人的工作分配情况等。
12日上午活动正式开始,我们首先开展的是以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辅助教学活动还不到8:00,学校门口已经挤满了闻讯前来学习的中小学生,经我们和学校协商,学校为我们开了三间教室,我们就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层次,分别将他们编成三个班。由于前来学习的学生太多,有近150人,我们就只能将他们大致分成三个班并让他们挤在教室里。
接下来,就由我们五位同学按照原定的计划和课程安排对他们进行辅导和教育授课。在该活动中我们以开班授课的形式为小学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以及初中低年级同学讲授相关课程,带领他们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等,课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相应开展,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趣味横生的数学课,有语文文化基础课,新概念作文课,英语基础课,书法课。体育课,音乐课和武术课等。
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和忙碌,第一天的实践活动很快就结
束了,晚上,我们又坐在了一起讨论当天所发生的问题和状况,并力争在第二天的实践活动中能有所改进,同时,我们还彼此交换了看法,交流心得,互相帮助改进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等,以便以更高昂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随后的实践活动中去。
活动中,这儿的老师和学生给了我们热烈的欢迎。学生们活泼可爱,围着我们问这问那,我们小心翼翼的回答着他们的问题。我想我们的执教活动其实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知识,论阅历,论教学经验,我们都不如他们的老师,我们能做的是应该带给他们一种理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不能自诩为他们的榜样,但是我们应该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天也能考上大学。面对一颗颗童心,我们增加了一份责任感。执教活动还在继续着,后面一定会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发生。
同时,因为我们只去了五位同学,开了三个班教近150个学生,课程安排又比较紧,所以常常会出现人员不足问题,一遇到这种情况,其它没课的同学就毫不犹豫的顶上去,也正如晚上总结一天工作时翟老师引用毛主席的话所说的那样:系里之所以挑你们几个,就是要你们都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站之能胜”,希望大家都能够克服困难,一块把今年的社会实践搞好。而事实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几天来,我们几个人忙忙碌碌,忙的不亦乐乎,但是从没有一个人说过苦,喊过累。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白天教学,晚上总结备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
其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利用空闲时间积累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出宣传板、标语、口号、图画等形式在村里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文化宣传活动,并为村里带来了一批文化书籍,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视野和科技知识,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另外,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我们还顶着烈日,冒者酷暑走村串户,访贫问寒,还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捐献了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而在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全新的教学理念,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一系列文化下乡,文化扶贫以及科技文化宣传活动等也受到了中小学生、家长和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积极影响。
此外,由于我们的努力,我们还代表我校团委与共青团新乡市凤泉区委员会签订了在当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相
关协议,争取为全面促进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我们长期的积极的贡献。
由于我们的努力和我们实践活动在当地的影响,新乡市凤泉区广播电视台于7月16日上午对我们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现场录象;《新乡日报》也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等。
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我们曾表示: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工作,力争度过一个美好而又有意义的暑假。我们这样说了,我们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了。
时间过的很快,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难忘的是我们将离开的那天上午,天上正下着大雨,但是,听说我们要走,很多学生都冒雨赶到学校依依不舍地为我们送行。耿黄乡人民政府和大黄屯村两委也都分别派人为我们送来了锦旗。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社会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我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又培养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
养,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保持了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虚心向农民伯伯学习,密切地联系了群众,积极弘扬了雷锋,认真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热情,为当地带去了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
我们在这儿仅能进行十天的实践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长久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活动中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