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3

时间:2019-05-14 01: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3》。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3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

3内容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非常丰富。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

摘要:[资料介绍]摘要: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表现为“优势与问题并存”。本文从教学活动要素入手,对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媒体,人机交互,硬件,教学软件[目录]

一、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利弊进行初步分析。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三、建议与对策

四、对CAI的展望

五、结语[原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渗入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对教育教学的全面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这一新教育观念与新教育方式的结合体,正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作为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应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使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有了里程碑式的飞跃。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入课堂已成为历史必然,但是它与其他任何一门科学一样,有一个曲折的发展和被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发展上的,从不适应到适应;还是认识上的,从怀疑到肯定,“优势与问题并存”的情势都是贯穿始末。可以说,研究、分析、权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应用实践过程各阶段中的利与弊,是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提供阶段性方向指标。

一、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由这一概念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是技术的运用,因此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今社会正处在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而迈向信息时代的时期,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有更多多元、高新的科技成分的支持,这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提供了日臻完善的硬件系统,同时丰富了其软件系统资源。在此基础上,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更显成效。然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我们不能以尝试与实践所获得的些许成功经验为依据,来主观地判定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水平。毕竟,我们的CAI还处于相当幼稚的发展初期阶段,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参考资料]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蔡铁权等编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0。[3]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 [OD].http:///printpage.asp?ArticleID=6[6] 袁本雯,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OD].http:///xb/file.asp?fileid=2001120003[7] 计算机辅助教学新思路----课程整合,[OD].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的活动设计研究

【英文题名】 Research of Activity Design in ICT Training Course for K12 Teachers

【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技术

【关键词】 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设计;活动编列;

【英文关键词】 ICT training;activity design;activity sequence;

【中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培训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活动为单位的培训形式成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趋势。然而培训课程中的活动设计在我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训活动设计的随意性、培训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忽略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之间的差异性,培训活动安排的不周密性都是目前培训课程中活动设计常见的问题,这对培训教材的设计、培训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文献调查和优秀培训教材分析,提取出各种理论和方法中活动设计的规律以及特征,结合活动设计经验中提炼的规律,归纳出常见的活动类型的具体实施的要素,对典型培训活动进行编列归类,形成可重用的活动设计模式。并从活动编列的系统性、灵活性、阶段性、内容差异性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活动编列的使用方法;第二、提炼内容与活动绑定的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形式,提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设计的方法、流程等,制作出培训课程活动设计的模板;第三、开发教育技术培训活...【英文摘要】 Dur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informationism, teachers ICT abil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eachers ICT training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ctivity-based course has been the trend in the field of training.Howeve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ctivity design is at the beginning stage in China, There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so the design of training course and training activity is meeting great challeng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contents:...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的活动设计研究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录 8-9

图表目录 9-10

第1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11-13

1.3 本研究的意义 13-14

1.4 研究现状 14-16

第2章 理论基础 16-21

2.1 活动理论对活动设计的启示 16-18

2.2 成人学习理论对活动设计的启示 18-19

2.3 设计模式对活动设计的启示 19-21

第3章 确定活动: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分析 21-32

3.1 培训活动及其基本要素 21-25

3.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活动 25-32

第4章 活动编列:设计教育技术培训过程 32-43

4.1 活动编列的依据 32-33

4.2 编列的典型活动 33-39

4.3 活动编列综合视图 39-40

4.4 活动编列的特征 40-43

第5章 活动设计应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设计 43-50

5.1 教育技术培训课程 43

5.2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设计流程 43-46

5.3 样本开发 46-50

第6章 “活动设计”支持系统的开发 50-65

6.1 系统的设计理念 50-51

6.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1-54

6.3 系统的功能实现 54-61

6.4 系统运行实例分析 61-62

6.5 “活动设计”支持系统的试用和评价 62-65

第7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65-67

7.1 研究成果 65-66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66-67

附录页 67-71

附件1:活动设计模板 67-69

附件2:活动设计系统试用反馈表 69-71参考文献 71-72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

作者:陈李斌 李学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模式,是当前高校从事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应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改变以往“主题式”的社会实践模式,加强校内外的投入,建立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52-01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是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由上级相关部门根据当年的社会需求和工作重心,结合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每年确定一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并要求各高校当年的社会实践围绕该主题进行。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精英化的组织形式,时间的局限性及内容的单一性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使得高等教育必须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取向,努力构建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社会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大学生法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开展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实践“人们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虽然工人上课的时间要比正规的日校学生少一半,但学到的东西一样多,而且往往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类情况,是因为实践是一种较普通教育更为深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即它是一种人们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改变并优化自己的过程。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学生法社会实践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社会实

践纳入学学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模式。设计一个既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便于实际操作,又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的关键环节。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是实现深化大学生实践意识,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操作思路,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因而教育模式不应是随意刻画,而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是以隐性课堂和显性课堂为主线,以情知互动为中介,以实践为转化为条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教学实践与学生自我实践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新模式。大学生参与到这三个方面活动中,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水平都可获得很大的提供。这种模式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社会实践系统化、规范化,使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构建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社会化、实践内容课程化、运行方式项目化、考评考核评估化”。

3.1 活动社会化

活动社会化是指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应逐步转向社会生产,与现实相结合,从课堂、校内实践转向现实生活,使更多的学生走入社会,得到体验。在校内搭建全员参与、多空间展示、多层次立体式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内在意识观念的社会化、心理社会化、能力社会化,实现社会化人才培养的四个目标,即专业化、团队化、成人化、个性化。此外,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践基地,使这项活动正规化、长期化、制度化。

3.2 教学课程化

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课程化是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予理论指导和案例讲解。实现课程化要注重课程内容向多层次、多样性转变。实现课程化,就要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以及学生的思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目标、有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实现课程化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骨干队伍的基础上,要动员每一位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

3.3 运行方式项目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方式的项目化,就是要在深调研、立项、招募、资金支持等社会实践的各个阶段推行项目申报制。学校应成立由教务、科研、团委、宣传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审批指导小组,对实践项目进行立项、答辩、审批。同时,在筹集社会实践资金方面,也可以实施项目化运作,承担一些社会公共项目进行杜会实践工作,以项目经费作为实践活动经费,以解决社会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3.4 考核评估化

效果评价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考核评估化是对社会实践项目、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学生团队全方面的总结,通过评估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社会实践评估的指标,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水平,可以使学生通过评价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学科设置、教学安排等,从而最终实现育人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励机制建设,学校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及奖励做出具体规定,激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

[2] 杨忠旺,郑银华.构建长效机制,深化社会实践[J].科技资讯.2008(27).

[3] 刘张飞.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活动实效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 徐茂,余昌海.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5] 闪茜菁.构建能力本位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探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探析

陈慧 张晓晨

摘 要:大学生社会活动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为大学生创新和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拥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功能

一、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力的一项举措。学校通过组织为大学生,创造和提供大量的、免费的社会实践岗位与机会,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弥补学校教育的空缺与不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开展了20余年,得到了各地党政领导、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每年约有数十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起到特殊的教育功能,在高等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和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教育组织形式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如欧洲各国的“开放课堂”,美国学校出现的“探索性的学习”和学生自定学习计划的个别教学形式等,都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1]。这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时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拓宽视野、丰富自我和改善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也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

高校目前存在着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后者由校团委、各院系团总支或各级学生会在假期组织进行。两者的目的都是帮助大学生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服务社会、融入社会,能起到促进学生独立性和个性发展、培养合作与务实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功能。

二、尊重个性发展,培养独立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差异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个性教育包含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现社会发展的主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1]。这些内容都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脱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2]。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

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这些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是个性释放与完善的基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展现个性和升华个性的舞台,满足了主、客观条件的需要[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激励性、指导性和规范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实践动力,为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由于具有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发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素质、能力、个性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综合分析社会角色与个体社会化的对接情况,找准方向,以便较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大学生拥有灵活好学的特点和专业技术的优势,但由于学校单纯学术环境的限制,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知识结构都不全面。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大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处理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3]。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杜会认知的正确度。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完整的、深刻的认识,比较容易形成认知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用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走出学校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投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将来的独立和发展作准备。

三、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竞争实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和社会挑战的巨大压力。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用人单位关注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即是知识与社会实际互动的过程,是大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丰富情感、培养个性的过程。由于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弱,就成了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能使大学生开阔视野,更多地了解社会与现实,更好地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使自己具备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社会经济服务,在服务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一个团队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有一条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必须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的充分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在团队实践活动中,每个人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达到目标,只有集体目标实现,个体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活动的整体性特点是使参加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实现集体的价值中才能去体现个体的价值。个人必须成为集体的有机部分,必须具有责任感,每个成员都必须正确地处理局部和全局,自己和集体的关系[1]。

个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同心协力,才能获取最终成功。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时,一般都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还要在社会中与各种人打交道,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陌生的环境中,大学生由于对外界和社会的认识往往与自身和社会的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容易在精神和实际工作中遭受挫折,感到无助和失落。大学生实践团队组织中的团结协作可以使他们克服危机、增强自信和积极情感,还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效能,能帮助他们使行动与环境要求相互协调,遇到问题能够自主独立或者协商合作解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团队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他们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四、实现知识创新,培养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4]。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拥有体验的机会,是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权威从外部来灌输知识的过程。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提出了隐性知识理论。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内隐知识,前者是指人们不能清晰地反思和陈述的知识,后者是指人们能够明显反思和陈述的知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获得显性知识的过程,更为主要的是获得隐性知识的过程[5]。在组织活动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是在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创新[6]。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显性知识必须尽快地转化为隐性知识,否则它的真实价值就不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因为它提供了经验、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隐性知识向大学生转移的平台。社会实践还可以促进个体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并通过知识的转化提高了个体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从而使个体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经验分享和合作的方式而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创造;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将想法与方法表达出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把新、旧显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并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和深化,实现了知识创新的全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社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处世技能也会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转移,从而丰富大学生的隐性知识积累。这在他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后的创业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逐步具备自己开创业绩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有效地统一起来,对于达到高校教育体系培养人的目标,对于帮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创业目标,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检验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能力与知识不同,不是依靠外来的灌输或者借助工具储存就可以获得。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磨炼和提高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

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可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推动认识能力、选择能力的提高;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直接应用于社会,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度。大学生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尝试与摸索,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造能力,并从创业成功者的实践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逐步具备创业者所需要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远见卓识[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经受了相关锻炼,从而逐步完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达到优化素质的目的。它使大学生能够有机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系统的岗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技能素质,同时实践活动可以调整大学生心理状态,锻炼大学生善于学习、承受挫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智力水平,保持稳定的情绪,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3]。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运用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接受教育,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来做贡献,并在做贡献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受教育。

五、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个人才能的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整体的人是指在智力上和人格上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平等、完整、和谐和自由四个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个人而言,是指由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而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调动[5]。大学生社会实践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青年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人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而青年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知识只有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社会实践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必要载体,也是丰富知识的必要环节[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和不断完善的。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而人的全面发展也会不断促进社会的新发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激发他们的主体创造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培养进取精神和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QJM1152)。

参考文献:

[1] 张子建.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1(1):62-63

[2] 王华云.学生实践活动的实现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4(15):49-50

[3] 胡舒敏.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J].求实,2006(2):269-270

[4] 田浩.开拓创新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31-32

[5] 杨世传.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53-155

[6] 李光红,王玉军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知识创新功能的审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6(4):21-22

[7] 屈善孝.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18-19

[8] 盛连喜.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101-104

第四篇: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教育部领导及部队首长都对教育技术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都把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的支撑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教育技术如何发展,“教育技术学”学科如何建设,教育技术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普通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模式等的研究受到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普遍关注。今年二月随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代表团参加了美国ECT2000年年会暨国际教育技术学术研讨会并顺访了夏威夷大学、印第安娜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院校,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的领导及有关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同时参观了他们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及环境建设,并就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远程教育等情况作了深入了解,取得了一些第一手材料。现就中美教育技术情况作对比研究探索,以期能为大家进一步深入探索教育技术的热点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健康深入发展提供借鉴。

一、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并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94年发布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我国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翻译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并根据我国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特点,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定义,其中以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教育部学位办1995年6月公布的学科目录,明确地把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编号为040110。教育技术学不但招收本科生,而且不少院校进行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研究方法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基础是教学与学习理论,手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高新技术,性质是定位于一门科学,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所以我们说:“教育技术学是关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科学”。

二、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少量本科生及博士生,学制2-3年。硕士生以学位课程取得学分为主,不做课题,博士生除完成一定的学分外还必须完成研究课题,学制比较灵活,可以修一些学分后工作一段再来学习,可以5-7年完成学业。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重视教育技术94定义的阐述,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和开展研究,特点是在设计和评价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教学媒体制作也列入教学内容,学生主要是学习、研制网络方面的软件。他们明确表示“我

们培养软件的设计者,而不是培养软件的制作者”。学生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在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利用教育技术当好教师的能力,毕业后还回学校工作,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协作讨论学习。

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学历教育,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是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求职,学习的内容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门类较多,学习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习和讨论。教育技术专业多设在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中学和高校教师。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一些硕士学位授权点,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及特点亟需进行深入研究。

三、关于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研究从对教学电影等音、视频媒体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研究开始,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到如今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成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也进行教学媒体的有关内容的研究,进行诸如“不同学习工具对学习者的不同影响”的研究。他们认为媒体制作易,设计难,难在要从教学的整体中去把握媒体技术的整合。没有整体的改变,技术不能实现潜能。正是由于从教学综合需要研究媒体,因此设计就成了主体。用MICHAEL MOLENDA的话讲就是“我们不培养制作网页的,而是培养设计网页的”。近几年来,网络教学及远程 教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仍然是把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也涉及到网络教学优缺点分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生动机的研究及道德问题研究等多个侧面。视频会议系统的利用与研究,利用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构建新的教学环境的研究也比较活跃。“教师培训与教育技术”构成了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主题。

结合我国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构成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主流。其一是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层次的研究,主要探讨“为什么”。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原理的研究,不少同志也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何克抗教授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等,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二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实施层次的研究,主要探讨“怎么做”。这是大量的,研究比较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远距离教育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基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这里的代表研究是《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和《医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九十年代末以来,网络教学及远距离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逐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学为主,考虑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育技术研究逐步深入发展。例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的研究一是探讨了信息时代新型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与资源;二是指出了网络远程教育中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及各种特点;三是指出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兼取“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是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四是介绍了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模式,探索了协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并对协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五是指出了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关系,为探讨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创新点,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这些研究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与 主流。

四、关于远程教育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点,夏威夷大学、马里兰大学都分别开设了远程教育本科或硕士学位课程或专业,有的专业,只进行网络远程教育,据调查统计75%的美国大学将提供网上教育,5000万成年人在学习。在美国几乎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同步教育的网校,美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它的发展增加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选择,美国远程教育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网两种方式。

我国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了英特网和卫星电视网,规模大、发展极为迅速,但和美国远程教育比较起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带宽偏低,是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上没有广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普及率比美国低许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96年就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该行动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美中小学电脑都将连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21世纪现代技术教育;二是缺少广泛的资源合作。目前批准的远程教育学院大都采用和电信部门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这

一模式不利于资源的精品化、规模化和开放性。三是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我国远程教育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在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传输、招生管理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美国,教育部已经向224家包括大学、各机关、学校以及非盈利研究机构等部门授权,创建帮助教师备课的软件。四是各自为政阻碍了远程教育的进一步规模化、大众化发展,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共享,造成模式僵化和一成不变。五是社会宣传做得不够,许多人还不知道不清楚这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大众化。美国的主要产业是信息高技术产业,其特性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客观造成了大量需要继续学习的群体,终身学习成为美国深入人心的一个观念。又加上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无升学压力,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一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国家政府对此也极为重视,近来批准成立三十多个远程教育学院,具体如何发展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六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倾斜政策。从我国现状来看,远程教育的对象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而这些地区的网络设施及人员背景还不够完善,人们难以上网更谈不上远程教育了。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图书馆跨越数字分水岭,实行了折扣补助计划,由联邦政府通讯委员会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学校、图书馆提供超过19亿美元的高速上网、Internet配线和长途通信的费用折扣,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中美科技发展有很大的差异,国情有许多不同,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在研究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的时候,要结合我国实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优势,为我们教育技术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技术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五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名解:

真实:真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教育技术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一种科学应用,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教育技术学的本质和规律解决教育技术问题。

文献:是指记录知识或信息的物质载体,主要指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的手段记载在一定载体上,具有一定的教授是的文字资料、图书资料、音像资料与电子资料

研究课题,是指研究者通过研究想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者依据现存在的各种事实理论和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分析而确立的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假设就是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做尝试性解答,并对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做推测性的判断和设想,是关于某个研究的结果的一种预想

研究方案:就是一种研究计划书,是研究者为了完成研究任务对研究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总体的规划,它初步规划了研究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整个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

概念化:是对抽象术语或人造语的界定和详述,是将模糊的,不精确的观念或术语明确化,精确化的思维过程,概念化为研究中的术语赋予了明确而、共识的意义。

操作化:也称具体化、分解化、是将抽象的术语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的过程。

抽样:是指从全体被研究的对象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代表进行研究,以此推断全体被研究对象的状况。

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是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以书面的形式给出一系列与所要研究的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试者做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

访谈法:又称会晤法,是通过访谈人员和受访人员面对面的健谈来了解受访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的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的精确度和研究效果的可靠性,即实验处理是否正确反映实验本身,是否确实造成有意义的差异。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即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现实世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施加某种实验处理,在这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它们的反应,然后检验二者 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随机化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是指随机抽样产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施加实验处理,对控制组不施加处理,在这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两组被试的反应,然后检验二者的变化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拉丁方设计又称抗平衡设计,其关键技术是:

(1)组内设计:通过被试依次接受自变量各个水平的处理,消除被差异对实验

效果造成的影响,(2)轮换设计:考虑前一个实验处理影响后一个实验处理效果,因而对实验处

理顺序进行循环控制,从而抵消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顺序误差。

单组时间序列分析:只安排一个被试组,在一个时间段中,按照固定的周期对被试进行一系列的某种测试,然后让被试接受实验处理,之后又按照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观察实验处理前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做客观,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层层推理的过程

特征分析:也称为意向分析,他是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不同场合上所显示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吧这些不同样本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可以判定这一对象的特征

发展分析法:也称趋势分析法,踏水通过对某一对象,在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期内所显示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可以判定这一对象在某一问题上的发展倾向。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某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从而找出它们间的异同 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EDR是研究者,设计者和实践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真实情境中共同分析和鉴定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迭代循环来完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理论。

1.1.2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辩证关系

归纳与演绎--4

定量与定性分析—4

2.1.3-----24页

课题的选题策略:

敢于怀疑

变换角度

移植思考

课题的选题原则:

需要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一个课题题目的表述要做到——26页

1、明确研究对象,即应该准确无误的表述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应该指明研究的焦点问题或研究方法

3、用词准确、科学,既避免试用歧义的词语,用词清晰准确严谨和科学

4、用词精炼,即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文献综述撰写步骤:——

321、确定题目和关键词

2、查询文献

3、加工处理

4、拟定提纲,撰写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361、查询的文献应该全面

2、避免大量的直接引用或转抄

3、避免资料的堆积,注意引文的代表性科学性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3.1.1——68

调查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1、适用性广

2、效率高,范围广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

调查研究法的不足

1、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自然进程中搜集资料,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的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而不能确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2、调查的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

常可能出现主观的偏差,而研究者很难控制这一点,由于间接地了解情况,被试者反应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试者可能有意无意的加入自己的主观臆造或偏见,而调查者很难的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访谈法的操作程序——93、制定访谈计划

2、确定适当的访谈对象

3、掌握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4、准备访谈工具

5、建立合作关系、6、控制谈话的进行

7、记录谈话的内容

实验的效度

1、内部效度:关心的是研究结论是否准确的反应研究内容本身,只要研究内

部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就会威胁研究的内部效度导致研究结果的混淆。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成熟(被试者的在测试期间的生理或者心理的变化)

②测验

③测量工具

④统计回归

⑤被试缺损

⑥传播和模仿

⑦被试心理

⑧补偿

2、外部效度:如果一个研究他的外部效度如果太低意义就不大了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是①实验情境过分人工化②被试缺乏代表性

3、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内部效度越高研究越真实越可靠。外部效度

越高实验结果推广性越好研究越有价值。内部效度是实验质量的保证,是外部效度的先决条件没有内部效度便没有所谓的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是研究的基本途径,没有一定的外部效度,一个研究虽然内部效度高,也无法体现其应用价值,内部效度高的实验也不一定就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反之亦然。

如何提高研究效度

1、恒定法

2、纳入法

3、平衡法

4、循环法

拉丁方设计的优点——1341、可以有效的控制实验顺序和被试差异这两个无关变量

2、需要的被试者数量少可以充分利用被试

3、被时分组无特殊要求

缺点:

1、当自变量水平较多时,被试组和实验组轮次较多,实验过程复杂

2、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时很难彻底排除

内容分分析法的优缺点——145

优点:客观的研究方法、结构化研究

非接触研究、定量与定性结合揭示文献的隐形内容

缺点:局限大

受材料的限制较大

结果以描述为主

内容分析费时费力

分析维度固定

行为分析法的研究模式——173

凯米斯行为研究模式 以螺旋循环的结构形象的说明了行为研究是一个系统持续的探究的过程,是教育实践在研究中不断向前推进,主要步骤:

问题的提出

计划的拟定

行动的开展

实践中的观察

实践中的反思

EDR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193

下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教育技术学] 2009-08-0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研究技术考试范围整理

    教育研究技术考试范围整理作业: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 基本结构: 1、问题的提出,阐明文献检索的目的。 2、说明文献检索的方法(包括检索主题词,检索的时间范围,检索使用的主......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文

    摘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与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密切相关的学科。本文主要论述了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方法在教......

    大学生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教育社会实践报告1 在大一结束的这个暑假,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我报名了师院网站上开展的的家教活动,目的地是丹阳。出发时间是期末结束之后的几天——7月1号,几天之后我......

    大学生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教育社会实践报告13篇 大学生教育社会实践报告1 暑假的实践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个巩固知识的平台,我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深知如果只是简单的学会在课堂上和老师同......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说文解字注 古文字学导论 不对称与标记论 古代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汉语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上古语......

    期货市场经济功能研究

    期货市场经济功能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建立起期货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系统分析期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理论......

    关于发表博物馆期刊论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研究范文合集

    关于发表博物馆期刊论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研究 "功能"在日常用语中,常常是"作用"的同义词,但"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是根据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来判断的。"功能"则指事物或......

    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

    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目前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在地理技能教育、能力教育、地理知识教育和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