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 大学生服装消费情况 调研调研策划
西安市大学生服装消费情况调研调研策划
调研目的:1)了解西安大学生普遍的消费水平。
2)了解大学生生活中的消费习惯。
3)了解大学生对时尚的认知和诠释。
调研内容:1)了解西安市大学生服装消费经济来源及服装消费情况。
2)了解西安市大学生对服装价格的接受能力,购买服装的方式,购买地点等。
3)了解西安市大学生对服装信息的关注途径。
调研方案:
一. 调研对象:西安在校大学生
二. 调查地点:西安各大高校
三. 调查时间:2011/10/15至2011/10/19
四. 人员配备:李朋 高飞 蒙增德
五. 经济预算:1)打印费:20元2)路费20元3)其他:
50元
六. 调研方法:1)二手资料调查法 2)询问法
七. 实施方案:1)10月16号到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和西安工业大学进行调查。
2)10月17号上午整理调查问卷。
3)10月17号下午总结此次活动并撰写调查报
告。
八.调查结果及形式:提交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的思路
本次问卷设计和调查思路服务于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状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新时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背景学生的消费心理;同时,也能了解大学生服装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大学生对服装消费各个方面的理解和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问卷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上的合理性与平衡性。
具体来说,问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大学生服装消费结构
通过大学生平时每月的生活费、每月在服装方面消费的金额,购买服装的资金来源等方面的了解,来反映现代大学生消费水平及购买力的基本状况。
(二)大学生消费理念
通过大学生买服装的因素,购买服装的消费方式与途径,购买服装的频率的美好方面的了解,可以反映出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家消费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三)大学生服装消费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学生服装消费的态度和理念,服装消费的自我满意度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服装消费习惯上的不良好状态。根据这方面的调查总结与对问题的应对之策。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
前言
一直以来,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高等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呢?为此,我们分别对文理各个学院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情况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理性消费,注重实际效益
目前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费用多靠父母供给,但大多数人已形成独立意识和社会意识,在生活费用方面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不再全凭个人喜好乱买东西,而会从客观实际方面考虑是否实用,是否急需等问题。大多数大学生虽未真正体会到社会的艰辛,但在心智上都已基本成熟,会为辛勤劳作的父母着想,明白他们的付出,懂得珍惜父母的血汗钱。2.热衷网购多于外出购物
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近几年,网络快速发展,网上交易成了最普通也最便利的途径。随着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网上付费工具的日臻完善,很多大学生更偏爱于网购。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交易便完成了,而且还会有人把我们要买的物品送货上门,不用出门,不用挤人群,如此轻松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消费者。然而我们在看到网购的便利时却忽略了它的弊端。网购使我们越来越宅,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让我们挑选货物、讨价还价的能力日益减弱,不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就这几个方面而言,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每月的学习花费主要集中在20到50元,而每月休闲娱乐消费集中在100到300元,有聚餐习惯大学生平均每月还要多用掉50到150元,至于每月伙食费,被调查者均在300元以上,主要集中在500到600元和600元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点,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休闲娱乐消费和聚餐所花费用几乎要占去每月生活费的30%,且普遍高于花在学习上的费用。第二点,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调查显示,有30%的大学生在所热衷的东西方面会控制不住大肆花钱,有40%的同学在平时花钱时欠考虑,没有想到这是父母的血汗钱。
(二)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大学生不是孤立的,他们始终和家庭与社会相关联。大学生的消费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影响。
就家庭而言,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91%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来源是家里父母给。而大学的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用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之大学生的其他诸如娱乐类的需求,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而且现今的大学生普遍爱攀比,常购买一些高档通讯工具。手机,电脑都要买,衣服还要买名牌的,而家长因为很爱孩子不想让孩子在同学之中“丢脸”,也是尽量迁就满足孩子,家长自己却节衣缩食,这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就社会而言,市场看准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大学生市场应运而生。比如大学刚开学时学校统一发放的手机卡,各种各样的吸引大学生的手机套餐。市场上的名牌服装,皮包,还有各种多功能的看起来很酷的手机和电脑,都抓住了大学生的眼球和胃口。一些娱乐性的场所例如KTV等,满足了大学生的娱乐需求。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在对我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后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
(一)消费心理
1.炫耀心理:即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度地表现自己,其实质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主要表现为通过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己的目的。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逐流行。最突出的现象是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家里父母给的,在娱乐方面的花费远远超出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交际应酬花费可观。
2.从众心理:个体受群体其他多数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行为等方面服从大多数人的标准的心理状态。出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融入到集体中,其消费心理受到参考消费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习惯一致。据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大学校园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生日热”、“旅游热”、“老乡会”等各种形式的聚餐。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成为了为一种潮流,大部分大学生相较于外出购物更热衷于网购。
3.攀比心理: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受社会物质消费的不良影响,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物。不仅仅是名牌服装、名牌首饰、名牌包包之间的攀比,现今最突出的要数名牌手机、名牌电脑的大比拼,不少同学甚至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求异心理:即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比如有的女大学生为了追求个性,穿超短裙、吊带衫;有的男大学生顶着个爆炸头、鸡窝头更胜者是五颜六色的彩虹头在校园四处游荡。
5.求实心理:在生活消费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符合实际,讲究实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是事实求是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是值得大大提倡的。调查报告显示,还是有许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比较注重的是质量和价格;对于自己热衷度低的东西方面,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不会因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而且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对于自己想要买的某样东西在钱不够时会想到自己存钱而不是像父母要钱。
(二)行为偏颇的原因
1.当今时代,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与社会保持着密切乃至全方位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得就会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2.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原则和立场就是子女最初始的仿效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那么很自然的,他们孩子的消费观念中也存在一些恶劣的地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认真,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也不够充足。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克服攀比情绪。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过度消费是因为市场上缺乏自己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商品造成的。因此,只有打造一个适合大学生群体的市场,才能改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并带动高校周边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模式。
总结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不吝于学习消费,也肯投入大把的娱乐花销;他们会向父母要钱,也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他们有时会疯狂购物,却鲜少大肆花钱。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想思考的消费观。对于流行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故而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克服攀比心理,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消费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其次,我们需要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规律。要只,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更是至关重要。于公于私,我们都要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附2 大学生消费调查情况的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做任何决策和投资都需离不开市场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为,通过市场调查,可你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各方面信息,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依据。我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初次社会调查。
调查伊始,我就被分配为设计调查问卷。我苦思冥想却还是没有丝毫头绪,只好借助于网络。网络是个好东西,百度一下,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浏览了许多不同的网站,了解了调查问卷的格式,即卷首、基本信息、调查问题三部分,便着手设计。我将年级、专业、性别、家庭住址四项基本信息设置成表格形式放在卷首之后,并从互联网上精心挑选出14道题目加以修改、排序,以此作为调查问题。在写调查报告时,我联系高一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并结合本次调查的结果,写了“消费心理分析”。
这次的调查学习也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进行社会调查不是光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它必须通过整个寝室的共同努力,相互信任,最终才能胜利达成。
(魏妙婷)
通过这次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研,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主要有两方面的心得。就调查过程而言,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去完成任务,也在发问卷的过程中锻炼了胆量,并且进一步熟悉了怎样去完成一个调研,当然这之中也发现了自己工作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就调查结果而言,我了解了现今大学生的一个大概的消费状况,也让我对自己的消费观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懂得了怎样更合理地去消费。
(王晓荷)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长,我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会了统筹全局,分派任务。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我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与要点。通过对大学生当前消费状况的调查,我也意识到了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许多问题。反思自己,发现自己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一些陋习。例如买东西要买品牌,没有收入来源花钱却大手大脚,吃东西挑剔甚至不愿去食堂吃等等。我想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也正是在这里,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形成良好的消费观。
(吴雁冰)
短短数周的实践调查,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生活常识和消费知识,更让我们彼此之间更加熟悉,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团队默契。当然,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自己也对平时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反思。以前一直觉得钱花的快而且不知其具体去处,更不用说消费比例了。此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并且学会一定的理财知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开源与节流并举,尽量少向父母要钱,逐渐在经济上独立,以便更好地走向社会。
(王雅)
这次实践活动,我分配到的任务是分发问卷。我刚开始是选择在课间在我上课的那栋教学楼发问卷,然而我却碰了几次灰,有些人会拒绝答问卷,有时候跑了好几个教室都没有人。后来有个好心的学长告诉我说要去自习室,微笑地递问卷,再附上准备好的笔。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分发问卷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自从经历这次发问卷的活动,我明白了发问卷和发传单的人的不易,后来有同学找我填问卷,我都会很乐意地帮忙填一下,我希望他们能有一次愉快的分发问卷的经历。人间冷暖,迈上社会才会更深刻的体会到,其实我们不妨做一个帮助他人同时也帮助自己的人啊!
(汤芊芊)
这次,我们针对大学生消费情况采用问卷形式做了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消费群中的一些问题,如学习费用与伙食费占均等地位,普遍采用网购形式,大肆花钱等。并针对这些现象以及深藏在现象底下的问题秉着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态度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做问卷调查时丰富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剖析现象时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收获颇丰。
(孙怡雯)
第三篇: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研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研
调研题目: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研
调查对象:
根据确定的调查目的和我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以我校学生为主,加上文理学院和医疗学院的所有有时间参与问卷调查的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中,采用随机填写问卷和邮件问卷填写两种方式来获取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日常消费信息,最后将收集的信息运用统计的方法终点研究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探究大学生日常消费的来源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并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消费差异。
调查时间:
1、调查筹备阶段:2013年4月18日——2013年4月22日
2、调查设计阶段:2013年4月23日——2013年4月26日
3、实际问卷调查:2013年4月27日——2013年5月15日
4、问卷数据统计与整理:2013年5月16日
5、调研汇总分析并完成调研报告:2013年5月17日——2013年5月21日
调查内容:主要询问了在校学生每月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月平均消费状况、进行日常消费的价值取向以及在现行消费模式下导致现状的等。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渠道不多,很大一部
分学生由家长提供生活费用,占总人数的83.5%,通过自己做兼职得到生活费的学生有14.5%,2%的同学通过其他渠道得到自己的日常消费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大学生的花费花在基本消费上,例如吃饭、零食、水果之类。现在大学生在吃喝方面比较大手大脚,不懂得节约,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零食不断,现在大学生都参加社团活动或学院学校的部门,会经常组织聚餐,偶尔寝室之间也会聚餐,这是一笔开销。在购物方面女生花销很大,现在流行网上购物,虽然可以节省很多钱,但有一多半学生迷恋网上购物,经常在网上逛,看到喜欢的就立刻下手,又多出许多不必要的话费。个别学生追求名牌,在大商场购物,在穿着方面很费钱。
还有一些消费,恋爱消费,如果是同校会差些,异地恋比较费钱,来回的路费住宿费电话费,还要出去吃饭。旅游消费,夏季到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旅游,而去远一些的地方旅游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交通通讯费用,交通费用很省,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内,步行即可,偶尔去市内逛街学校附近都有很便利的公交车,一元即可。只有寒暑假或其余假期要去火车站才打车,所以大部分学生交通费用可以忽略不计。电话通讯费用,大学校园有优惠,校内拨打电话比较便宜,而且与家人都办理了包月的亲情卡,与同年级同学办理1000分钟免话费的服务,非常划算,除了偶尔与外市同学联系,电话费用也比较省。
调查中还提到了投资话费,包括购买股票、投资做生意等方面。
这方面有花费的同学非常少,很多同学并不了解如何投资,所以再大学校园里并不流行。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不会理财,也不重视理财,这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在被访者中,35.3%的同学认为合理的消费状态只要够花就行,42.5%的人认为每月都有盈余,只有22%的人觉得以消费计划为准是合理的。而之前分析到较多的被访者觉得生活费不够花或勉强支撑,钱不太够花,这是否是父母给的不够呢?其实父母所给的钱基本已经可以维持。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每月生活费的花费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计划,只是单纯的觉得够花或者要有盈余就可以了,并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使得自己达到理想消费状态。调查感想: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BBS上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具有绝对写真力”的顺口溜。一项来自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证实了上述说法:“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中国青年报》报道)虽然从我校调查结果看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不能否认当代大学生的理财 意识薄弱。不能很好考虑自己手中所掌握的父母的血汗钱。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就是没有手机的也至少有几张电话卡,因此通讯费用在日常消费中占了相当重的分量。但在这部分费用中有多少是用在 和家人联系、和父母沟通感情呢?还可以看出
日常购物是除伙食外最大的开销了,但用在学习上的却不及其一半,父母们辛苦为我们挣学费,我们却不拿它用来学习,这难道不违背了 父母送我们上大学的初衷吗?
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学校以学习为主,花钱切忌大手大脚,给父母造成负担,不必要的钱能省则省,不注重吃喝穿着,理性消费。
调研结果建议:
(1)理性购物
只买生活必需品。减少因无聊逛街次数和时间,见到喜欢的物件时,先考虑自己是否需要,然后再看质量和价格
(2)计划性消费
所有储蓄应分次取出,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可行计划,按月或按周来取钱,不要做成“按需分配”。
(3)相应的提高学习方面的花费比重
一方面善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丰富,一方面可以买一些值得收藏的书籍或者是使用很强的专业书,以后工作的时候也能用到。
(4)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自身理财能力
调查表明,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不够强,对父母的依赖性过高,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财商”偏低,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
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大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对于现在以及将来都是有好处的。
(5)克服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
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攀比心理的形成似乎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积极面对。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研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中文摘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
一、调研背景
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从对其消费结构的调查,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进而从其中反映的问题增强理财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二、调研目的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消费状况受到社会和家庭条件的影响。(1)初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观念和消费特点。
(2)收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从而找到最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模式。
(3)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对不同消费的态度,从而引导其正确消费。
(4)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以及具体消费来源,并分析对比不同消费层次的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三、调研方法
(1)走访重庆市内各个高校,进行调研。
(2)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研。
(3)根据网络资源,把问卷发到各个大学生群里,进行网上调研。(4)电话调研,访问自己的朋友。
四、调查结果
1、消费总额:
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1.2%;月消费750—1000元的学生占30.3%;
月消费500—750元的学生占39.4%;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占19.1%.从调查结果可知,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 在500元~12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个别同学生活费超过2000元甚至高于3000元,与月均500元以下的人数相当。约90%的同学表示,他们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父母,其余同学有过兼职的经历
五、调研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六、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立人”是大学之本,大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大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高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大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启发和教育。
(1)倡导节约消费。要大力向当代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乃至将来依然具有坚守和弘扬的价值。
(2)主张合理消费。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身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做合理安排。
(3)引导高雅消费。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属于精神食粮丰富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是完全合理的。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2、注重管理,形成良好的消费示范。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适当加以规范和管理,比如,制止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严令禁止大学生的抽烟和酗酒行为等。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时尚的特征,学校教师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将对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将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具有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往往以高年级学生为效仿对象。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示范机制。另外,学校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贷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要恰当地和学生的消费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消费与荣誉、利益挂钩,特别是要制止大学生用所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去开展请客吃喝玩乐活动,让优秀学生、贫困生在学生中充分形成勤俭节约的示范形象,进一步带动广大学生合理消费。
3、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
消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
因此,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一方面可通过开设有关消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举办消费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消费社团、协会、咨询和指导机构等形式,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掌握一定消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另一方面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和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为贫困生开辟出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开辟专门岗位、确定管理办法,促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体谅到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精神,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调研
大学生旅游消费调研
班级:电商1002班组员:佟飞、郑丽晶、李伊桐、郭淑蓉、岳文晓、孟婷
一、目的:
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旅游消费情况,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大的开发状况和存在的商机。
二、调研内容:
(1)主体内容:
1、大学生旅游欲望是否强烈。
2、大学生旅游目的。
3、大学生旅游时对地点的选择(如区域、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
4、大学生旅游的目的地信息获取来源。
5、大学生旅游消费计划和旅游经费来源。
6、大学生旅游经历中实际消费和计划消费的差距,开支中消费额度最大的项目。
7、大学生旅游时选择的出游方式(报团、自由行等)。
8、大学生家庭年收入情况。
9、大学生对组织旅行的机构的了解程度和依赖使用程度。
10、大学生了解旅游信息时对网络机构和实体机构的偏好。(网络机构包括各大
旅行网站,如:途牛、同程、携程、蚂蜂窝等;实体机构包括学生学校所在地旅行社、家庭所在地旅行社和国家知名旅行社等)
11、大学生旅游过程中最大限制因素。
12、大学生出游时携带经费方式(现金、银行卡)。
13、大学生选择去景点或游乐场游玩时的票务购买途径。
14、大学生旅游装备的选择及有意愿购买的物品(如相机、背包等)以及预算和
购买方式(网购、商场购买等)。
15、大学生旅游时所选择的时间。
16、大学生旅游同伴的选择。
17、大学生旅游过程中是否会购买旅游纪念品。
(2)调研范围:全体大学生。
(3)地点:北院各学生集中地,如图书馆、食堂、教室等。
(4)样本容量:500人。
(5)方法:随机抽样,问卷收回后对数据结果分析整理,了解男女生、不同年龄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三、组织:
方案设计:全组人员。
人员安排:孟婷、李伊桐:拟定问卷;郭淑蓉:实地调研;郑丽晶:问卷测试;
岳文晓:数据整理;佟飞:分析整理。
四、经费预算:调研表格和问卷印刷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