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代意义管窥.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代意义管窥 作者:杨雪萍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1期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追求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探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杨雪萍(1973-),女,河南开封人,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办公室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127-0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大学生是具有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观蕴涵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和折射。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为出发点,开宗明义地提出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作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的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具有正确的荣辱观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八荣八耻”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人生观、世界
观、价值观、公德观和法纪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完满地回答了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教育什么”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内容既能反映传统美德教育,又能反映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又不回避社会热点,不回避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落后的问题,又能接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在思想矛盾和斗争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
二、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
教育部在8省市74所高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竞争意识和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近几年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滚动调查也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的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 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调查显示2005年有8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比2001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80%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比200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②。大学生对政治制度模式问题的认识更加清醒、正确。二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价值观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学生能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根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两位学生从2004年到2005年对几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整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③,他们对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活动等都普遍支持和认同。合理消费和注重节约是大学生的主流,其中80%的大学生消费习惯是“量入而出,能省则省”。对于公共财物,有86.52%的学生会“考虑到节约”④。三是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勇于进取,有较强的成才愿望。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大学生们认识到要发展自我,创造财富,就必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根本。
(二)当前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200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⑤
第一,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而为“信仰所动”仅占10.9%。目前,在大学生中不少人都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缺乏对未来的设计和追求。
第二,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又有功利性倾向。他们把人生价值片面理解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淡化、淡忘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价值主体来看,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目前,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受益”、崇尚美德等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存在。例如,部分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后不按期偿还而引发“贷款失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求职简历造假掺水等。
第四,少数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生活方式庸俗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某高校新闻系学生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电一年浪费量可够一个家庭用58年,一年浪费水费32万元,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调查还显示,比浪费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对浪费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⑥种种现象表明,一些大学生勤恳、踏实奋斗和敬业精神下降了;一些大学生经不住诱惑,为了金钱给他人当“枪手”等。
第五,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分离,少数大学生道德滑坡,个人中心主义倾向明显。多年的正面教育和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了比较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在实际行动中,一些大学生受到功利本位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又表现出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等倾向,常常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分离现象。还有少数大学生头脑中道德观念薄弱,甚至没有道德约束地恣意妄为。有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忽视他人和集体,缺乏协作精神。
(三)当前大学生荣辱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荣辱观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问题是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的。第一,社会政治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来看,现实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成熟和完善的现实,都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迷茫困惑。另外,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加紧了对我国青年一代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第二,现实的经济环境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明显和主要的是,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层的现实、市场作用的扩大、金钱作用的显示,使得某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受到迅速而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不少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困惑和迷茫。
第三,现实思想理论环境。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由于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引导,而是出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正如江泽民同志早就提到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一切向钱看‟,追求高消费,追求眼前实惠而放弃远大理想,计较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民族整体利益,鄙薄自己的民族和人民而崇洋媚外等思想倾向增长了,甚至腐化、堕落的不良风气发生了,建国初期就早已绝迹的种种丑恶现象再度出现了。”⑦
第四,从教育自身来看,一是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深化并未完全落实;二是道德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的矛盾,使得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方式方法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是教师的价值观和思想状况的变化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四是教育环境已不再是一片净土,不良社会现象在学校已不可避免。
三、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求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生力量。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贵,人生之华也。”⑨说明了青年人和青年时期在人生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当今时代和国家、社会所赋予的特定历史使命。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人才标准来塑造自身。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⑩这个标准,也就是后来所形成的“四有”新人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其思想内容涉及国家观、人民观、劳动观、科学观、集体观、诚信观、法制观、生活观等方面的内容,统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无疑必须要求大学生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仅指他们在智力上获得进步,也不仅仅指他们在体力上获得发展,而是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要素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全面进步。在这些整体素质中,道德素质应当居于首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
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所要树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这是在大学生中确立理想信念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层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明确要求。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从道德建设的角度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的切实的精神保障。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②王建国.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6(5):9.③沈旭,张帆.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6-02-28.④袁应柏.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6-04-21.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08-23.⑥北京晨报.大学生自查曝光校园浪费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6-04-23.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1.⑧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⑨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9.⑩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许良英,范岱年.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雒树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6-11-13.
第二篇:浅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浅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和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广大青年学子而言,如春风拂面,振聋发聩,有醍醐灌顶之感。
华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民族,文明之光泽被后世,古人们从善如流,恪守礼、义、仁、智、信的传统美德,如今,“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给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出了鲜明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胡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胡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开展树立社会荣辱观学习教育,对于在校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腾飞,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校大学生的荣辱观如果按照科学的程度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层次高的是少数;中间层次的是多数;层次低的也是少数。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有的同学对个人利益想得多,而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却想得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学费来之不易,忘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映着我们学校的风貌,忘记了自己肩负着家庭和民族的重担,对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不起精神,整天在校园无所事事,更甚者连续几天泡在网吧,白白消度时光,对学校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不感兴趣,有的连自己的学业都无法完成。在校大学生荣辱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妨碍到他们的成才,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其地位的重要性和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加强呢?以笔者愚见,高校、家庭、社会这几方面都要下大力气,“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各自发挥其能动性。
首先,高校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把贯彻胡总书记重要指示,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学校师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干部认真学习“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采取理论学习、思想讨论社会实践、听先进事迹报告等方式,加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的教育。用科学的荣辱观理论武装学生,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引导他们,用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感化他们。同时,学校要运用多种形式更多途径,更多角度,更多渠道去搞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在校园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如洪战辉等,把空洞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净化学生的学习与和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学传统、知荣辱、明责任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人人皆知。高校各相关部门如党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应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推广优质读物,创作真实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优秀节目,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将个别大学生从个人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努力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
作为高校教师,应为人师表。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一言一行在学生中的影响,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创造富有鲜活的教学形式,以人为本,以行育人,以德化人,潜移默化的进行荣辱观教育。教师们切忌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走下讲台却是另一套。“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校是主阵地,责无旁贷,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大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其次,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楷模。古人云:“子不孝,父之过。”有一定的道理。大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认知能力,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学生的心灵。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甚至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给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春风化雨。
对社会而言,笔者认为,除了搭建扬荣抑耻的舆论平台之外,更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社会机制的建立、健全,对社会公德的发扬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普遍提升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邓小平同志说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良好的社会机制,包括规范制度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是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社会风气得以扭转的有力保障。社会可以通过这些机制规范的建立,对“荣”给予认可和褒扬,如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就很好;对“辱”给予批判和鞭挞,甚至在法律给予制裁。社会是个大舞台,也是更大的课堂,社会要努力调动和整合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一切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资源,让大学生感到荣辱有鲜明的观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恶有明确的区分。此外,还要注意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让大学生们感觉到学校与社会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否则,再学校是光明、阳光,出了校园却看到是五光十色、鱼目混杂,这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混乱,让其感到心灰意冷,一腔热血无处抛洒。
内因决定外因,大学生社会荣辱观的最终树立并践行,大学生更要内外兼修,从自身做起。大学生应当认清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认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认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明确新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的新要求。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心中的远大理想,才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古人云;“小善渐而大德生,小恶滋而大恶作。”作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行荣据耻,应该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扮演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角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知行合一。
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荣辱倒置,就会陷入罪恶的深渊;一个社会,如果荣辱倒置,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一个人,如果荣辱倒置,就会倒置颓废、堕落直至自我毁灭。因此,正确的或者进步的荣辱观,向来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或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们的基本行为规范之一,是善良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位社会公民去自觉践行。当今中国处于一个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时代,也处于一个思想观念错综复杂的特殊时期,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整合社会的价值资源,形成社会的价值共识,作为我们每位炎黄子孙都责无旁贷,大学生这一群体更需先行。
第三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学习时间:2011年4月
二、学习方式:以科(厂)为单位进行学习
三、学习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3、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第四篇: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意义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清新,形式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范文大全-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范文大全]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对经济活动产生反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重视道德的教育,通过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这个时期正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凸显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抓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蕴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体现了民族传统和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新发展。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关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内涵、战略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最终目的等一整套有关发展的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理论创新。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加强道德建设,通过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任务中,要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通过道德建设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影响人们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还可以为全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和谐社会体现的是安定、有序、祥和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努力营造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氛围,使人们在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中发奋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等手段,而道德对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提出也对公民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还不太丰裕的情况下,和谐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各利益主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出现矛盾时要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还要牺牲个人利益;同时也要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重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和统一。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引导大家努力营造各得其所、心情舒畅、社会安定的氛围,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荣辱观紧扣爱国主义的主线,与我国积极向上的传统荣辱观一脉相承。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下,许多仁人志士把国家命运与个人荣辱紧密联系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千古佳句,凝结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民族精神
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开展认证工作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现实要求
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社会生活正常开展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途径。质量认证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科学方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有效手段。目前,认证的做法已经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中得到推广。我们可以把认证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维护公正、建立诚信、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方法。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开展认证工作的角度看,除了执行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外,一定要树立起比技术规范更高层次的道德观念,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指导认证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好地发挥认证工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业务队伍,优化服务,狠抓质量,严格监督,坚决抵制和揭露那些以弄虚作假手段骗取证书等不道德和不法行为,充分发挥认证工作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编者按为了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青岛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普及周,以“树立正确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在全市城乡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普及活动,本版《专家笔谈》是众多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更好的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我市文明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其重大意义就在于深刻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各种重大关系,如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等等,这些重大关系从各个角度涉及到了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荣辱观。我国已进入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柱。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顺利渡过社会高风险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台阶迈进。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这个时期正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凸显期,是社会发展的高风险期。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因为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已开始大幅度调整,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为了保持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和谐社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等手段,而道德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从伦理道德的各个角度规范了人们的利益诉求,使人们能够理性的对待社会利益结构整体调整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这就为顺利渡过我国社会发展的高风险期,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明确价值导向、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看到了两种情况:一是人们的价值需求逐渐分化,价值取向日益增多。这扩展了人们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价值多元化的日益扩展也使得人们对基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困惑和迷茫。人们在诸多的价值尺度和价值供给中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使人们原先持有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它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
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始被打乱,社会在很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核心是道德经济、诚信经济,缺少道德、信用体系的市场经济很难健康发展。正是针对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切中时弊,澄清了社会生活中模糊的价值观念,分清了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的基本价值导向,树立了道德建设的新标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正在逐渐的、全面的融入世界。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性国家,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变化全方位的对中国产生着影响。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对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每一个领域的各个环节,但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竞争,即人的素质、民族素质的竞争。“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委员时精辟地阐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时间,“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荣辱观。比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以出身的贵贱、特权的大小和占有奴隶的多少为荣辱标准;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更是把特权和等级作为划分荣誉高低的标志。恩格斯曾经精辟地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树立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评价,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从而起着引领社会风尚、提高道德素质、引导人们行为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阐述。它概括精辟、内涵深刻,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对当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觉弘扬。中华民族是富于道德追求的民族,对荣辱问题历来给予高度关注。从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到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论述,以及荀子的《荣辱》篇,等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关于荣辱问题的丰富思考,铸就了明荣辱、知礼义、尊德性等宝贵的民族性格。“八荣八耻”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和传统民族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之荣、雪洗中华民族之辱为己任,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宝贵的革命道德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从对“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道德规范的倡导,到“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展开;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到“四有”新人的提出;从公民“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的践行,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署„„无不记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实践历程。“八荣八耻”在继承这些优良传统和思想的同时,又立足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提炼。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时代精神,是现时代文明的精神成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拼搏,铸就了带有我们时代烙印的优秀精神品质,培育和形成了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等时代新风。“八荣八耻”充分吸收了
时代精神的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荣辱思想的精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怎样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2006年3月,《人民日报》报道了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们热议“八荣八耻”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讨论中,大学生们一致表示,“八荣八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人民网网友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留言
○胡总书记所倡“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既应是“官德”,也该是“民风”。
○“八荣八耻”讲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的底线要求是做不到八荣,起码要杜绝八耻。
○“荣”是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而“耻”则是防微杜渐的警钟!说得太及时了!
○“八荣八耻”切中时弊。现在很大一部分人受“金钱万能”的影响,爱憎不明;对于弱势群体,视而不见;对社会的不良行为绕道而行,正不压邪„„如果人人都以“八荣八耻”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社会风气一定会好转。
○“八荣八耻”对人们树立是非标准、重构道德体系起着关键的作用,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应大力倡导,也应当写入教科书。
○关键是执行,别流于形式,别搞成花架子。
可以看到,短短几个月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在学校师生中反响强烈,而且在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们中间,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那么,为什么它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以人为本,立德以人为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以人为本与以德立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情操,又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迫切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影响。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也确实有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气极不协调。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缺乏正确荣辱观的引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八荣八耻”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
可以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是当前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因而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
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后,各地区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具体部署。一个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高潮,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广泛掀起并不断深入发展。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改善为目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官气正则民风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就是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对社会道德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八荣八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扬荣抑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是青少年。要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古人说,“知之惟艰,行之更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真知”,更要“真行”,特别是要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广泛发动群众对照“八荣八耻”,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让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治那些败坏道德的不法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汇集起知荣辱、树新风的强大力量,一个更加风清气正的社会就离我们不会太远。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