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有感
会计(2)班 乔博儒 12030100
3今天我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这次的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妇女儿童历史发展的机会。博物馆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大楼之后,长安街沿街,从地理位置上体现出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妇联对于妇女儿童发展历史和未来的重视。此次参观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女性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我国妇女儿童的发展进程与社会现状,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历史和未来有一个经典的论断,“我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很普遍的,一个群体,拥有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它未来的走向和前进的路程。妇女这一群体的过往,从史前时期到今天,从屈指可数的几件文物到大量的文字和实体资料;从石质的纺锤和“精美”的贞操带到西路军女战士战斗过的痕迹;从班昭《女戒》、七出三从,到能顶半边天;从十里红妆、札扎机杼,到婚姻自主、拿枪抗炮……这些的背后,是一个性别群体的抗争和解放,当然,也象征着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现实和未来。
历史博物馆通常的意义是让后人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妇女儿童博物馆同样具有如此的意义。但同中华民族从辉煌到压迫,再到崛起的大背景下的历史不同,妇女的历史除去短暂的母系社会,几乎是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开始就已经开始遭受压迫和奴役。总说我们现在的史观是“男性史观”,为统治者服务的历史对于女性之记载,多则成句,少则一语带过,几乎是无迹可寻的。
从博物馆内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前的文物和文字资料来看,相比较其它的博物馆,的确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只是“情景再现”,已经没有了原始文物。而从那些残存的,少量的文物资料来看,戊戌变法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无非只属于几个限定的场所:婚前的家庭、婚后的家庭、儿子的家庭,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是如此相配。甚至武则天,也摆脱不了她的”前夫“,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的王朝,也没有把那个”武周“政权延续下去。这说明,在奴隶或者封建社会下给予女性的活动范围是毫无自由的,她们在特定场所下进行男权历史所规定的活动——纺织、持家、生儿育女、厅堂厨房。她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甚至要为那个她们根本不了解不喜欢的男人戴上耻辱的”贞操带“;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事业,甚至她们要为男人自己的空间和事业付出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她们甚至都不能自己左右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符合当时男性的审美,她们用三寸金莲摧残着自己肉体和精神。她们一生几乎都在为别人服务,没有自我。我想她们其中的很多人也许怀疑过、不满过、甚至抗争过,但很明显的是,她们不得不屈从于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实。
当然,女性不是从没有出头之日。凤毛麟角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词人,曲艺家、史学家等等。其实从自身情绪出发,班婕妤本人和她所书《女诫》,究竟是给予此后的女性一个确定的行为规范,还是给予她们一个永远跳不出的牢笼。但凤毛麟角仍旧是凤毛麟角的,和庞大的男性群体所构成的社会和政治体系相比,女性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少的可怜。不论戊戌变法的人出于何种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他们仍然是打开了号召妇女解放的新篇章。后来的辛亥革命、兴办女学等,可以说是迎来了妇女等待了几千年的春天。我们不否认封建残余的顽固势力仍旧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但我们坚信平等和谐的社会终究是有所发展的。
此后,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女性得到更大的解放和长足的发展。她们的身影穿梭在新中国诞生前那片混沌黑暗、等待曙光的大地上。不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与男人无异一样高寒缺氧雪山草地的女战士们,还是十里洋场上海滩里以美貌智慧周旋其中的地下党们;无论是在国外港澳奔走呼吁新中国的民主人士,还是在淮海战场上缝军衣纳军鞋的妇女们……她们无疑不是贡献了青春汗泪、甚至宝贵的生命。所以宋庆龄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副主席,无人异议,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女性在解放全中国的道路上那些卓绝的风险和无私的牺牲。
当新中国比《宪法》出台都早的《婚姻法》保障了一夫一妻制的准确实行时,当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时,当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一位女飞行员、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们驰骋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时,当妇女职业学校培养第一批职业女性时,世界也清楚地看到中国女性地位质的飞跃和女性自身人格尊严的崛起。
现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她本身自己是很男人气的性格,其实现在社会的确是越来越欣赏那些像众多优秀的男性一样,有担当、责任心、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飒爽英姿的女性,她们在目前仍然可称为“男权”社会上挑战着一切残余思想里对妇女“矫揉造作、柔弱无骨、小鸟依人“的错误观念,她们冲击着男性自身对很多领域的控制欲望。尽管有时一些男性会对这样的女性冠以一个他们认为是贬义的“女强人”称号,他们也会排斥像男人一样强势的女性,但这显示出新世纪以来,女性在这个社会里为自己以及群体得到平等重视和待遇的奋斗。我相信当今这种社会形态会朝着更加积极健全的方向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第二篇: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参观感想(写写帮推荐)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参观感想
参观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了解和学习中国妇女历史的发展的很好的机会。其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大楼之后,长安街沿街,从地理位置下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全国妇联,对于妇女儿童发展历史和未来的重视。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历史和未来有一个经典的论断,“我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很普遍的,一个群体,拥有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它未来的走向和前进的路程。
妇女这一群体的过往,从史前时期到今天;从屈指可数的几件文物到大量的文字和实体资料;从石质的纺锤和“精美”的贞操带到西路军女战士战斗过的痕迹;从班昭《女戒》、七出三从,到能顶半边天;从十里红妆、札扎机杼,到婚姻自主、拿枪抗炮……这些的背后,是一个性别群体的抗争和解放,当然,也象征着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现实和未来。
历史博物馆通常的意义是让而今的人们了解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妇女博物馆同样具有如此的意义.但同中华民族从辉煌到压迫,再到崛起的大背景下的历史不同,妇女的历史,除去短暂的母系氏族社会,几乎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开始就已经开始遭受压迫和奴役。倍倍尔说,妇女是最先做奴隶的人类,一语道破。总是说我们现在的史观是“男性史观”,为统治者服务的历史对于女性之记载,多则成句,少则一语带过,几乎是无迹可寻的(当然这不包括譬如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这类“异数”)。
从妇女博物馆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前的文物和文字资料来看,相比较其它的博物馆,的的确确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只是“情景再现”,已经没有原始文物了。而从那些残存的,少量的文物资料来看,戊戌变法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无非只属于几个限定的场所:婚前的家庭、婚后的家庭、儿子的家庭——和“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是如此之相配。甚至武则天,也摆脱不了她的”前夫“,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的王朝,也没有把那个”武周“政权延续下去。这说明,在奴隶或者封建社会下给予女性的活动范围是毫无自由的,她们在特定场所下进行男权历史所规定的活动——纺织、持家、生儿育女、厅堂厨房。她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甚至要为那个她们根本不了解不喜欢的男人戴上耻辱的”贞操带“;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事业,甚至她们要为男人自己的空间和事业付出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她们甚至都不能自己左右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符合当时男性”变态“的审美,用三寸金莲严重摧残着自己身躯和精神。她们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不属于自己性别的人服务,几乎没有自我。我想她们其中的很多人也许怀疑过、不满过、甚至抗争过,但很明显的,都又不得不屈从于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实。
当然,女性不是从没有出头之日。凤毛麟角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词人,曲艺家、史学家,等等。其实从自身情绪出发,班婕妤本人和她所书《女诫》,究竟是给予此后的女性一个确定的行为规范,还是给予她们了一个永远跳不出的牢笼。但凤毛麟角仍旧是凤毛麟角的,和庞大的男性群体所构成的社会和政治体系相比,女性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少的可怜。当然也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是如此情况。
不论戊戌变法的人出于何种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他们仍然是打开了号召妇女解放的新的篇章。后来的辛亥革命、天足运动、兴办女学,等等,可以说是展开了妇女等待了几千年的春天。我们不否认封建残余的顽固且巨大的力量,但终究是有所发展和有所解放。此后,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女性得到更大的解放和长足的发展。她们的身影穿梭在新中国诞生前那片混沌黑暗、等待曙光的大地上。不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西路军上,与男人无异一样高寒缺氧雪山草地的女战士们,还是十里洋场上海滩上以美貌智慧周旋其中的地下党们;无论是在国外港澳奔走呼吁新中国的民主人士们,还是在淮海战场上缝军衣纳军鞋的农村妇女们……她们无疑不是贡献了青春汗泪、甚至生命永恒的。所以宋庆龄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副主席,无人异议,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女性在解放全中国的道路上那些卓绝的风险和无私的牺牲。
当新中国比《宪法》出台都早的《婚姻法》保障了一夫一妻制的准确实行时,当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时,当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一位飞行员、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们驰骋在自己的道路上时,当妇女职业学校培养第一批职业女性时,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女性地位质的飞跃和女性自身人格尊严的崛起。(当然排除掉一定特殊时期内矫枉过正的现象吧~)
现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她本身自己是很男人气的性格,其实现在社会的确是越来越欣赏那些像众多优秀的男性一样,有担当、责任心、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飒爽英姿的女性,她们在目前仍然可称为“男权”的社会上挑战着一切残余思想里对妇女“矫揉造作、柔弱无骨、小鸟依人”的错误观念,她们冲击着男性自身对很多领域的控制欲望。尽管有时男同胞们会对这样的女同胞冠以一个他们认为是贬义的“女强人”De称号,尽管很多男同胞们会排斥像男人一样强势的女性,但这显示出新的世纪以来,女性在这个社会里为自己、为自己这个群体,得到平等重视和待遇的奋斗。
看过了那些压迫、那些崛起、那些奋斗,其实就自身来说,我并不排斥学完女性学这个专业后可能出现的,教授们提到过的,“矫枉过正”的女权(power)主义的现象。不平等已经持续了太多太多年,持续到现在人们看到这种性别的不平等都已经习以为常,持续到而今这些不平等出现了回潮,我实在不愿意让这种习以为常再持续下去。真的。
第三篇:中国铁路博物馆参观有感
中国铁路博物馆参观有感
借着做近代史报告的机会,我与铁路博物馆相遇了,若不是这门课程,估计我与他永远无缘吧,但是机缘巧合,我有幸步入其中,领略其跨越历史的芬芳。
它是一个欧式建筑,据说前身是北京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点从大门上方的字就可看出)。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有关中国铁路发展的壁画。我想,这三幅壁画或许就是博物馆所要介绍的东西了吧。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俗称前门火车站)改建而成,该车站始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车后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2001年该车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建筑面积达9485平方米,馆内集收藏、陈列、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分为“蹒跚起步”、“步履维艰”、“奋发图强”、“长足进步”和“科学发展”五大部分,向人们展示了自清朝末年(1876年)至今我国134余年的铁路发展史。
远观博物馆,这座灰白相间的老式西洋建筑在繁华的前门外显得宁静而庄重。走进博物馆大厅,老铁路车站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一层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国自己制造的“龙号”蒸汽机火车头的复制品,车头虽为复制品,但其停放的铁轨却是真的。这段铁轨取材自京郊延庆的康庄,是从由詹天佑设计监修的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上整体截下的一段。展厅另一处的一台有80余年历史的铁路客票印刷机也十分惹眼,至今它仍可以印刷出像豆腐干形状的硬板车票。据展厅讲解员介绍,在我国铁路史上这种硬板车票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停止使用。
在二层展区中,现代化的火车模型及铁路设施与一层老式的装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特别为参观者准备的“和谐号”动车组仿真模拟舱内,参观者可以直接坐在火车司机的后方体验时速350公里列车带来的急速享受。除此之外,展区还以沙盘、模型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现代化方式向参观者介绍了青藏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的整体情况。
博物馆三层的多功能放映厅每隔20分钟就会播放精彩的3D铁路宣传片。参观者只需戴上专用眼镜,便可在影院里享受全方位立体式的影音震撼。影片中对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做了详细的介绍,使观众对我国科技的进步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中国铁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条1公路长的铁路,试营小火车,纯属展出性质,企图让中国人接受它。然而根据展馆里的油画来看,人们见到火车的表情都是惊慌失措,场面狼狈不堪,都仿佛认为它是怪物。后来,清政府赎回并拆掉了这条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的起始。随着几次战争的结束,外国列强强迫撬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大建铁路。当人们逐渐意识到铁路的方便时,也便慢慢接受了它。后来,经过一群工程师的努力,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1909年10月,中国建成了第一条“国产”客运专线——京张铁路。你不得不感慨詹天佑的智慧,因为“之”字形路线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没有大功率机车的难题。
为了孙中山先生规划的16万公里的中国最终铁路总长的“理想”,中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在地下一层,我见到了整个博物馆最大的沙盘——青藏铁路沙盘。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因此这段不必烦叙。我记得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出差去上高原,参加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的1142公里的建设。我总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爸爸每次从工地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气喘吁吁,后来才知道,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人连生活都是问题,更不别说修铁路了。到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之时,我并没有多么激动,但是那天在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沙盘,想象着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铺铁路,我心脏跳得很快。我不仅为我爸爸骄傲,更为中国铁路事业而骄傲。我爸爸参与过多少条铁路的修建我已记不清,但我印象中最深的,除了青藏铁路,就是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了。那时我初到北京,高铁才是刚刚开始发展。当我听说要建设一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铁路时,我毫无概念,只是觉得它很快,很快。这条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伴随着我,目睹着我从一米四长到一米七五的全过程。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之一就是没能在京沪高铁通车的那一天坐上首发车,原因是考试临近。我并不伤心,因为当爸爸妈妈回来将北京开往上海的G1次高铁的车票给我时,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时任总理温家宝当天也在这趟列车上,事后他对这个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今,中国的铁路事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跑出了全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486.1公里每小时的CRH380A高速动车,中国铁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鸟枪”换“大炮”。法国“V150”号子弹头列车在2007年4月3日创下轨道列车行驶速度世界纪录,瞬间时速达到574.8公里每小时。听爸爸说,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大功率机车,将在不久之后冲击6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他说:“在中国人眼里,法国人的那个纪录都不叫事儿,破它只是时间问题。”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眼中的自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铁路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第四篇:参观博物馆有感.doc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暑假期间,在线团委的号召下,本着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我参观了博物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到博物馆的经历。
7月16号,我陪同我的几个好友一起去个地方玩,本来想到好玩的地方旅游一番,但在我们路经博物馆的门口时,不仅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于是我们不约而同的走进博物馆,明显一种古典风格嘛!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历史文化。
于是我们便径直走向博物馆门口,我们在工作处登记以后,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对博物馆各个展厅进行了参观。首先来到第一展厅——大汶口文化介绍展厅。在这个展厅中,我们了解到,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重要阶段,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随后,大家参观了石器展厅,石头镯、项链、石刀、石锛等均已显示出当时人们已懂得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特别是石头镯和项链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有“爱美之心”。
在陶器展厅中,我们看到,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乎可以与现在用的针媲美,骨针、骨梭的应用证明了“衣着方面”的进步。
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0年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逛完了所有的地方我们还意犹未尽,我们开始走向回家的路。回想起所见到的历史文物,那真是无价之宝。他记录了历史的点点滴滴,使我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勿忘历史!
此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让队员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址的重要性。更加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历史,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历史使我们更加奋斗。
第五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简朴的物质生活 丰富的精神成果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故居使我受大极大的教育。大钊先生生活俭朴,精神富庶的境界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站在故居内矗立的党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