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在奉献中永恒
生命在奉献中永恒
星星的永恒不仅因为它闪耀,更是因为它在燃烧,无私的把光明奉献。
--题记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有些人虽然已经不在了,可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生命,用奉献谱写了一曲永恒的乐章。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这是对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年仅46岁的沈浩同志一生的光辉诠释。凤阳县小岗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倒在了任职的村子里。为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好、经济收入更多、出行方便留下了辛勤劳累的身影;六年了不辞辛苦为了村民,最终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岗位上。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即便他去世了,群众亦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汶川地震中表现英勇无畏,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塑造出伟大师魂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虽不幸牺牲,但他伟大的牺牲精神却能惊天地、泣鬼神、传千秋,和他同是为了救学生而遇难的教师的生命,都将成为历史抹不去的深刻年轮。
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学会奉献是为了分享幸福,你的奉献将为别人带来幸福。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有你的参与,彩虹会更加绚丽夺人,爱心之墙才会更牢固,世界将会更美好。
奉献的生命,犹如一首无韵的诗歌,在歌唱青春的热情;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卷,焕发着青春的活力;犹如一只欢快的乐曲,积聚着青春的激昂„„
让我们投身于奉献的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茏、繁茂,才能让生命这首乐曲得以永
1恒。
零八雪灾,众志成城抗灾难的奉献精神经世传承;汶川、玉树地震,舍己为人、用心搭建生命通道,用奉献创造奇迹;平顶山矿难,“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这种奉献精神感天动地。血气方刚的华夏儿女用奉献演绎了动人心弦、气吞山河的美妙乐章。
奉献,多么温暖的词语,相信只要我们积极的参与,爱的阳光就一定会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唱响奉献之歌,把我们的青春和才华、努力与拼搏奉献给这片热土,共同创造我们希望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让生命因奉献而永恒!
第二篇: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林建权事迹演讲稿
2004年2月28日,星期六,这是令德化县成千上万干部群众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上涌镇千亩的山林,还夺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年轻的生命。
当天上午11时30分,上涌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的林建权,正在往村里检查矿山安全工作的途中,接到了下涌村琵琶山发生大火的火情报告。此时,假如他以到矿山检查工作,无法赶到火灾现场为由留在矿山,他就可以避免一场灾难。但面对险情,林建权没退缩,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参加扑灭森林大火。
由于已经数月没有见到一丝雨点,又遇上6级以上的大风,风干物燥,山上的草木干燥得沾火就着,一时间,熊熊大火借着不断变化的风向四处漫延。面对肆虐的火魔,林建权临危不惧,与干部群众奋力扑救。一个多小时后,火势基本被控制了。
正当扑火的干部群众刚想坐下休息时,他们发现琵琶山对面300多米处的另一山头突然冒起浓烟。在这处起火点的东南方是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方是桂阳乡上千亩的生态公益林,西南方是拥有近万亩森林的葛坑国有林场,而山脚下又是当地村庄。一旦火势漫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一定要将火龙斩断扑灭!”林建权一边高喊,一边带领20多名干部群众沿着一条山间小路,一路小跑,赶到距离起火点800多米处的葫芦坂山脚下。到达目的地后,干部群众即从上到下一字排开,弯下身子,挥动柴刀,决心辟出一条防火隔离带。凭以往扑火的经验,300米以外的火源烧到这边就要半小时以上,而不要半小时,这边防火隔离带早就开辟好了。不料,无情的火魔却突然乘着一股强劲的旋风,不一会儿就从对面的山头席卷而来,扑向灭火的人群。
当林建权抬头发现眼前已是一片火海后,立即带领干部群众往尚未着火的山顶上跑去。在这危急关头,林副书记不停地催促干部群众撤离,大叫:“快!快跑!”
一个、两个、三个……不断有人从林副书记身边越过、跑向山顶。这时,冲天大火像张牙舞爪的巨蟒,席卷而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林副书记,无情地把林建权整个吞噬了。林副书记高大的身躯蜷卧在厚实的土地上。据现场勘察推测,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离林副书记十几米远的地方就有一处可供避火逃生的空旷地带,假如他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而抢先躲进安全地带,他就不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林副书记为了保护别人,选择了直面死神,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大火被扑灭了,森林、村庄保住了,然而林副书记走了,带着人们对他的无限眷恋,走进了大山,永远留在了他热爱的那片土地。
39岁,人生最灿烂、最壮美的季节;39岁,是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然而,林副书记却倒下了,倒在葱茏的瓷都大地上。林副书记的牺牲,感动了瓷都德化。白花如雪,白幛如云,追悼会那天,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悼念,送别的队伍绵绵数里。林副书记走了,但他永远活在瓷都人民的心里。
林建权是德化县盖德乡三福村人,参加工作后他多次受到泉州市司法局和德化县委、县政府的表彰,曾荣获1992及1995泉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2000年全市“三五”普法先进个人;2000年泉州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作为基层干部的林建权淡薄名利,用鲜血和生命忠实地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诺言!谱写了一曲新时期人民公仆为民谋利的英雄赞歌!
2001年3月,林建权到德化县很不适应村枣坑村挂职任该村副书记。林建权的到来给枣坑村带来了新的希望。枣坑村是老区基点村,革命时期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地处重山之中,交通不便,村民的发展意识较低,枣坑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我们一定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一到村里,建权同志就掷地有声对村两委的干部说。
为了这句誓言,林建权一心扑在了枣坑村的扶贫工作中。人家一到节假日就携妻带子逛公园,而他却继续在深山的工地上挥汗如雨。林建权在枣坑村任职仅一年的时间,就为该村确立了七个扶贫项目:修建水泥路,开辟林区路,购置村部办公楼,确立小水电发展项目,架设卫视地面接收器,发动村民发展致富项目……这些项目陆续上马后,枣坑村不仅还清了原先的欠款,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建设小水电站后,每年可创利润40多万元。现在枣坑村已有28户在县城买了房子,还有3户农民购置了高级小轿车。
农村的民间纠纷纷繁复杂,别人都说农村司法调解工作难做,可别人躲都躲不及的麻烦事,到林建权手里都能化干戈为玉帛。
2003年,永安市王锋楚到上涌镇办起了锰矿加工企业。引资办厂,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是好事,可是在安排村民就业时出现了问题。锰矿首先安排了厂区所在地的村民进厂就业,邻村的村民不服了:“锰矿所在的山我们也有份,凭什么先安排他们的人进厂?”两村不少村民聚集在工厂周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两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林建权获悉情况后多次走访了两村有威望的老年人,反复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安排工厂所在的自然村村民先进厂,是因为动用他们的耕地开了公路,并且矿厂也能为各个村增加经济收入,以后有岗位了,村民都能进厂。”村民接受了,矿厂也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发展加快了。如今,两村都有不少村民到该厂务工,靠辛勤劳动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
林建权在抓好综治、企业等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地帮助挂钩村发展经济,深入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上涌村村民林瑞圣种植了50亩的德化梨,长势很好,可是春季来临时,林瑞圣犯愁了:没有技术,怎么进行“花穗嫁接”?正在林瑞圣发愁时,林建权雪中送炭,带着镇里的农技员翻过一个个山坡、越过一道道沟坎地,来到梨树园,为林瑞圣送来了嫁接技术。过后不久,林建权又来查看果园,林建权看着新芽吐绿的梨园,还笑着说等结了果,他定要再来亲手摘一个尝尝。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今年林瑞圣的梨园挂满了果子,却再也盼不来林副书记了。
村民惦记着林建权的好,上涌镇的干部更清楚地记得,林建权在上涌镇挂职近两年期间,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职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年终镇里进行干部考核时,全镇70多名干部无一例外为他投了“满意”票。
这可是林建权用不断燃烧的生命换来的。
林建权走了,当看到工作人员从岗位栏上撤下他照片时,镇干部们热泪盈眶,他们知道再也没有机会向林建权投满意票了。但他们知道瓷都人民不仅为他投了满意票,更在苍翠的瓷都大地上为他树起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第三篇: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林建权事迹演讲稿
2004年2月28日,星期六,这是令德化县成千上万干部群众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上涌镇千亩的山林,还夺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年轻的生命。当天上午11时30分,上涌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的林建权,正在往村里检查矿山安全工作的途中,接到了下涌村琵琶山发生大火的火情报告。此时,假如他以到矿山检查工作,无法赶到火灾现场为由留在矿山,他就可以避免一场灾难。但面对险情,林建权没退缩,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参加扑灭森林大火。
由于已经数月没有见到一丝雨点,又遇上6级以上的大风,风干物燥,山上的草木干燥得沾火就着,一时间,熊熊大火借着不断变化的风向四处漫延。面对肆虐的火魔,林建权临危不惧,与干部群众奋力扑救。一个多小时后,火势基本被控制了。
正当扑火的干部群众刚想坐下休息时,他们发现琵琶山对面300多米处的另一山头突然冒起浓烟。在这处起火点的东南方是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方是桂阳乡上千亩的生态公益林,西南方是拥有近万亩森林的葛坑国有林场,而山脚下又是当地村庄。一旦火势漫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将火龙斩断扑灭!”林建权一边高喊,一边带领20多名干部群众沿着一条山间小路,一路小跑,赶到距离起火点800多米处的葫芦坂山脚下。到达目的地后,干部群众即从上到下一字排开,弯下身子,挥动柴刀,决心辟出一条防火隔离带。凭以往扑火的经验,300米以外的火源烧到这边就要半小时以上,而不要半小时,这边防火隔离带早就开辟好了。不料,无情的火魔却突然乘着一股强劲的旋风,不一会儿就从对面的山头席卷而来,扑向灭火的人群。当林建权抬头发现眼前已是一片火海后,立即带领干部
群众往尚未着火的山顶上跑去。在这危急关头,林副书记不停地催促干部群众撤离,大叫:“快!快跑!”
一个、两个、三个……不断有人从林副书记身边越过、跑向山顶。这时,冲天大火像张牙舞爪的巨蟒,席卷而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林副书记,无情地把林建权整个吞噬了。林副书记高大的身躯蜷卧在厚实的土地上。据现场勘察推测,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离林副书记十几米远的地方就有一处可供避火逃生的空旷地带,假如他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而抢先躲进安全地带,他就不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林副书记为了保护别人,选择了直面死神,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大火被扑灭了,森林、村庄保住了,然而林副书记走了,带着人们对他的无限眷恋,走进了大山,永远留在了他热爱的那片土地。
39岁,人生最灿烂、最壮美的季节;39岁,是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然而,林副书记却倒下了,倒在葱茏的瓷都大地上。林副书记的牺牲,感动了瓷都德化。白花如雪,白幛如云,追悼会那天,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悼念,送别的队伍绵绵数里。林副书记走了,但他永远活在瓷都人民的心里。
林建权是德化县盖德乡三福村人,参加工作后他多次受到泉州市司法局和德化县委、县政府的表彰,曾荣获1992及1995泉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2000年全市“三五”普法先进个人;2000年泉州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作为基层干部的林建权淡薄名利,用鲜血和生命忠实地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诺言!谱写了一曲新时期人民公仆为民谋利的英雄赞歌!
2001年3月,林建权到德化县很不适应村枣坑村挂职任该村副书记。林建权的到来给枣坑村带来了新的希望。枣坑
村是老区基点村,革命时期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地处重山之中,交通不便,村民的发展意识较低,枣坑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我们一定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一到村里,建权同志就掷地有声对村两委的干部说。
为了这句誓言,林建权一心扑在了枣坑村的扶贫工作中。人家一到节假日就携妻带子逛公园,而他却继续在深山的工地上挥汗如雨。林建权在枣坑村任职仅一年的时间,就为该村确立了七个扶贫项目:修建水泥路,开辟林区路,购置村部办公楼,确立小水电发展项目,架设卫视地面接收器,发动村民发展致富项目……这些项目陆续上马后,枣坑村不仅还清了原先的欠款,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建设小水电站后,每年可创利润40多万元。现在枣坑村已有28户在县城买了房子,还有3户农民购置了高级小轿车。
农村的民间纠纷纷繁复杂,别人都说农村司法调解工作难做,可别人躲都躲不及的麻烦事,到林建权手里都能化干戈为玉帛。
2003年,永安市王锋楚到上涌镇办起了锰矿加工企业。引资办厂,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是好事,可是在安排村民就业时出现了问题。锰矿首先安排了厂区所在地的村民进厂就业,邻村的村民不服了:“锰矿所在的山我们也有份,凭什么先安排他们的人进厂?”两村不少村民聚集在工厂周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两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林建权获悉情况后多次走访了两村有威望的老年人,反复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安排工厂所在的自然村村民先进厂,是因为动用他们的耕地开了公路,并且矿厂也能为各个村增加经济收入,以后有岗位了,村民都能进厂。”村民接受了,矿厂也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发展加快了。如今,两村都有不少村民到该厂务工,靠辛勤劳动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
林建权在抓好综治、企业等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地帮助挂钩村发展经济,深入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了许
多实际困难。上涌村村民林瑞圣种植了50亩的德化梨,长势很好,可是春季来临时,林瑞圣犯愁了:没有技术,怎么进行“花穗嫁接”?正在林瑞圣发愁时,林建权雪中送炭,带着镇里的农技员翻过一个个山坡、越过一道道沟坎地,来到梨树园,为林瑞圣送来了嫁接技术。过后不久,林建权又来查看果园,林建权看着新芽吐绿的梨园,还笑着说等结了果,他定要再来亲手摘一个尝尝。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今年林瑞圣的梨园挂满了果子,却再也盼不来林副书记了。
村民惦记着林建权的好,上涌镇的干部更清楚地记得,林建权在上涌镇挂职近两年期间,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职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年终镇里进行干部考核时,全镇70多名干部无一例外为他投了“满意”票。
这可是林建权用不断燃烧的生命换来的。
林建权走了,当看到工作人员从岗位栏上撤下他照片时,镇干部们热泪盈眶,他们知道再也没有机会向林建权投满意票了。但他们知道瓷都人民不仅为他投了满意票,更在苍翠的瓷都大地上为他树起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第四篇: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信念在追求中升华
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记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先荣同志优秀事迹
人生是一部音域宽阔、感情激越的进行曲,无私奉献是曲子中最平缓却不失秀丽的背景部分。在人生的道路上,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先荣同志,以铮铮作响的敬业脚步,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用无私奉献的爱岗情怀,谱写了一曲情系下一代工作的壮丽凯歌。
李先荣,男,现年67岁,汉族,四川省省绵阳市三台县人,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毕业。历任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政府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02年退休,现担任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职务。2007年被省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奉 献 的 序 曲
200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刚刚恢复,重新起步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如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加倍的关心与呵护。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并清醒的认识到,要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迅速走上正轨,“选好班长”才是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李先荣同志“闲不住”了,别人都认为退休了就该好好的安享晚年的时光,他却坚持说“夕阳就要继续 发光发热直到她落山为止”,他极力地向领导推荐自己,也表明了自己想为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奉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最后,通过组织的协商、讨论及筛选、任命,于2004年4月开始,担任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职。
李先荣同志对关工委工作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我们这些离退休的老同志来说,发挥余热就是要将我们从多年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及威信充分利用到促进社会发展、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关爱老年人的伟大事业中去,继续以我们的绵薄之力,汇聚社会的众人之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不仅仅代表个人的愿望,也是社会对新时期离退休老同志们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如何发挥余热优势,如何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双关”工作,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成了“五老”队伍成员值得探寻的问题了。他认为,要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为全区青少年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氛围,就要“强化一个意识,争取两个支持,发挥三个优势”。一是强化“双关”意识,完善关工机构;二是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维权工作上的优势,努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组织优势,及时为未成年人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四是努力发挥“五老”的能动优势,大力倡导“老少共创”、“老少共建”。他不仅是这么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兢兢业业践行的。
李先荣同志本着充分发挥余热的想法,以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主动接过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旗。到2004年底,仁和区6个乡镇(平地镇、金江镇、总发乡、中坝乡、大田镇、仁和镇)已在村一级建立了关工小组,更多的基层关工委组织逐步建立完善;在原有文化体育教育界、科技卫生界、法律界3个工作队的基础上,还新建了工商界工作队,广泛引导、宣传社会工商界人士充分关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在一年的时间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收到捐资助学款(包括团市委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款)共计81870.00元,帮助了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组织了诗歌朗诵比赛、青少年读书日暨读书征文大赛、青少年书画大赛暨作品展、青年技能比武暨珠算大赛、农村青年文艺汇演暨青年文化节等青少年教育活动10余次,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增强了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这只是一组简单的数字,但是,在这组简单的数字后面,又有谁知道李先荣同志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代价?正是由于李先荣同志不辞辛劳的付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各成员的通力合作,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早年的求学经历养成了李先荣同志严谨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秉承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2004年刚刚上任的时候,李先荣同志多次带领区关工委的老同志配合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未保委等单位,深入到最基层最 底层的乡镇、街道、学校、村、社区和家庭,就一些最普遍的中小学生社会教育课题,如“仁和区中小学青少年接受教育及其生存发展环境状况”、“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近10份针对性较强的调研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反应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也为下一步关工委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2005年2月25日,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工作总结会,在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时,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能够顺利的步入正轨,与李先荣同志端正的工作态度、呕心沥血的工作作风是密不可分的。
李先荣同志懂得,关心下一代工作是群众性的伟大事业,要想取得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李先荣养成了一名基层干部所应有的双重性格,即在工作中不仅敢于严格管理而且善于团结工作人员。在对仁和区青少年学生和范围内的网吧进行专项调查工作中积极倡导、参与聘请了26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和90名仁和区首批中小学生校外志愿辅导员。
闪 光 的 足 迹
在生活的道路上,幸福的浪花往往澎湃在亲密无间的天伦之乐中。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在家庭这个避风港湾中,奉献一份爱心,享受一份温情,但是,当一名共产党员认识到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那么,党旗下的誓言和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就会鼓舞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地献身于崇高的事业中去。
2004年初,李先荣同志在带领关工委老同志深入学校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时,得知攀枝花市第六初级中学有部分学生还缺少冬天御寒的衣物,随即马上发动区关工委的党员、老同志捐款,购置了21床毛毯送到学校,为困难学生送去了温暖,及时解决了学生的困难,让学生能够安心在校读书。2005年春节前夕,在人们都忙于置办年货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李先荣同志得知还有留守儿童冬天穿不暖的情况,于是李先荣同志便亲自与关工委老同志一道,前往布德镇中心村看望慰问了那里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唐勤明和张茂祝,为他们送去了崭新的冬衣和春节慰问品。同时,联合团区委购置了50件冬衣,分发给我区其它地方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而不能回家的留守儿童,尽力让他们也能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一件件温暖的冬衣穿在留守儿童的身上,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身体,也温暖了他们的心,让家长和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穿上新衣度过欢乐的春节。
2006年,李先荣同志继续积极倡导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发动各级关工组织与留守学生结成“一助一”或“多助一”的帮扶形式,联合妇联开展代理家长选拔工作,截止2007年6月底,已结成各种帮扶对子130余对,切实的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同时,还亲自带领区关工委老同志积极参与团区委开展的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工作,及时派出“五老”志愿者、校外辅导员协助团区委分别在我区的同德镇、啊喇乡建立了2个留守学生之家,并为其募集了10000余册书籍,用于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使当地及周边的90余名留守学生享受到了实惠,充分发挥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区域辐射和以点带面的作用。
2007年6月1日,李先荣同志和仁和区关工委、团区委等相关领导和同志一行60余人,赴务本乡与儿童朋友们共庆“六·一”儿童节,使务本校区的孩子们洋溢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在开幕仪式上,李先荣同志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号召孩子们积极参与“创卫”事业,人人争当社会满意小公民,希望他们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身边人共同为“三创”出份力,真正实现我区“老少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随后,李先荣同志带领区关工委、务本乡政府、部分民营企业共同为务本校区捐献了10100.00元的捐资助学金以及蓝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体育用品,以帮助该校学生改善校内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质量,锻炼身体素质。仪式结束后,区关工委艺术团为孩子们带去 了精心准备的《健身腰鼓》、合唱《仁和的明天更美好》、乐器合奏《让我们荡起双浆》等节目,小朋友们也身披节日的盛装为老同志们献上了优美的舞蹈《欢乐锅庄》、小品、相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老少共庆“六一”儿童节,让这些儿童更多的感受到“五老”人员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也让这些老同志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2008年是我市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市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李先荣同志本着作为一个攀枝花市民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仁和区关工委于3月12日联合团区委、区环保局在我区仁和镇、前进镇、金江镇、大和中路街道等城区开展了以“共创环保模范城,同享人居好环境”为主题的“创模”宣传活动。3月12日上午9时,各镇、街道关工委积极响应,以各社区为宣传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向过往群众散发“创模”宣传资料,讲解“创模”的目标、意义及要求,并进行了现场签名留言活动,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尤其是在仁和镇、大河中路街道,还特别邀请了老年腰鼓队、秧歌队助阵,活动现场一时人流如织,鼓声铿锵,彩旗飞舞。此次“创模”宣传活动,为了积极响应“老少共创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号召,各镇、街道关工委经过动员,召集了600余名老年人及300余名青少年参与,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为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2009年10月23日,为了给仁和周围的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大河中学(我区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全力营造“200米范围内无文化娱乐场所示范环境” 活动、“贯彻落实《攀枝花市“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等活动为载体,筹建了以关工委成员为主的“网上信息及上网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调查组,由李先荣同志任组长,对仁和区范围内的27家网吧进行专项调查,随后,他又发起了招募“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行动,共招募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镇、金江镇、平地镇、太平乡、大田镇的18名“五老”志愿者,这些对所在片区的网吧进行义务监督的“五老”志愿者也将发扬李先荣同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勤恳工作,将义务监督工作做好,为我区的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李先荣同志也对大家提出了要求,要求“网吧义务监督员”探索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扎实工作,不断推进“五老”队伍建设工作,增加关工委工作影响力,为建设和谐仁和再添新功!
为了检查网吧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李先荣同志还亲自前往仁和镇、大河中路街道所辖的多个网吧进行查看,亲自确认网吧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到2010年年底,“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人数增加至78人,对仁和区现有的26家网吧进行全面监督。充分的发挥了“五老”队伍成员的余热,为仁和区境内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竖起了一道“防火墙”。截止到目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 8 员”累计收缴电脑10台,查封非法网吧1家,有效的净化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空间。
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先荣同志一行人对太平乡、平地镇、总发乡、同德镇、布德镇基层“六好”关工委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充分的剖析了“六好”关工委的成功经验和共同特征。号召其它基层关工委要向先进典型学习,且对各基层关工委提出了明确要求:乡镇关工委要充分发挥“急党政所急、想青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作用,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壮大五老队伍,在贴近青少年做好帮扶工作上狠下功夫,将关工委工作推进到村、社区。
2011年,李先荣同志认为,在建党九十周年来临之际有必要对我们的青少年进行一系列的主题爱国教育,加强他们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于是,关工委协同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委宣传部在7月16日至18日,组织了四川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攀枝花市仁和区分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活动,期间,带领参加夏令营的100余名青少年相继参观了“大田会议”遗址、大田石榴基地、苴却砚工业园区及苴却砚博物馆等,让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都感受到仁和区经济发展的新气象,也让青少年能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随后,还组织青少年进行了素质拓展、“我是小义工”、“我是小小交通员”活动,还组织青少年前往敬老院义务劳动,并为老人送去香甜的水果。此次活动历时3天,但取得的良好效果有目共睹。在这短短的3天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演绎了自己的风采,收获了 9 自己的快乐!在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顽强拼搏、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通过丰富的活动,孩子们都获益匪浅,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磨练、增长的见识。
水手的幸福在于他能够征服狂风巨浪,使航船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而一名共产党员的幸福,则在于无私的奉献。近10年来,60多岁高龄的李先荣同志依然默默的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就像有的人评价他说:“他的威信是依靠自己在无声之中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建立起来的”。李先荣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在工作道路上,用无私奉献的翅膀使自己成为一只奋飞的头雁。
公 仆 的 情 怀
从李先荣同志面对党旗举起右手的时候起,就懂得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含义,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用真诚的爱心去帮助所有的人,他觉得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桥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光荣神圣的,就应该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005年1月19日,李先荣同志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既然是“关心下一代”,也就不应该歧视那些失足青年,他们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和社会的忽略,他们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于是,区关工委组织大河南路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的有关人员,深入到市劳教所对劳教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教活 10 动,召开了由200余名劳教人员参与的帮教大会,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先荣同志在帮教大会上作了精彩报告,他用语重心长的话语耐心的给那些失足青少年讲解人生的真谛,叫他们不要灰心,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将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他的讲话获得所有在场人员的一阵阵掌声。会后,大河南路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向劳教人员赠送各类书籍100余册,丰富了劳教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次活动的开展,让那些失足青少年深切的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及重视,他们不再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一个个都树立起了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2006年,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下,李先荣同志认为要让社会和谐首先就要让家庭和谐,要让家庭和谐首先就得让老少和谐。本着这样的想法,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李先荣同志的组织策划下,利用春节、儿童节、九九重阳、所情节等重大节日,组织人员举办各种慰问演出,并深入到乡镇、社区和敬老院,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尽力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党和社会的祝福。在节日期间,李先荣同志还号召全区少年儿童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爷爷、奶奶、父母和其他关心他们的人为其所做的无私奉献,增强对老、少的关心,也使“老少共创、老少共建”不断深入人心,区关工委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2007年春节前夕,李先荣同志组织区关工委探望了各乡镇对关工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基层关工委人员,并且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李先荣同志表示,没有这些基层人员的踏实的工作,没有这些基层人员的鼎力支持,就不会有关工委工作今天取得的良好局面。
为感谢我区“五老”志愿者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的贡献,切实做好拥军拥属工作,激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热情,2011年1月27日至28日,区关工委主任李先荣同志一行深入总发乡、仁和镇走访慰问了部分“五老”志愿者,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对他们在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出的贡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为他们送上了新春祝福。得知他们生活拮据全部靠务农来维持生计并且还坚持进行义务的关工委工作时,李先荣同志立即掏了自己的几百块钱递到这些老人手中,同时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继续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双拥工作中来,为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双拥工作长足发展献言献策,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6月15日,区关工委在仁和区商业文化广场进行了为期1天的“白发伴童年 爱心助成长”摄影展巡展活动。相片真实再现了我区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生动表现了孩子的纯真可爱,同时客观反映了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巡展活动中,吸引了很多民众驻足观看,活动中,李先荣同志表示:“干了就别怕别人知道”,这种活动应该多开展、多宣传,让全区人民了解关心下一代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为贫困学生做出的好事、实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关工委工作、支持关工委工作,让这个社会更加的和谐、美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李先荣同志还积极配合区司法部门和文教系统,调动我区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性,号召他们加入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列中来,大力倡导“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教育模式,联合各方面力量,从中小学生本身出发,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维权意识。同时,他还努充分调动 “五老”人员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威望,广泛开展道德教育、维权活动,积极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帮教,并结合我区开展“平安区”创建等活动,深入开展综治教育、维权岗活动,使综治和权益保护融入到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中。在他们的努力下,区关工委、团区委、区综治办等单位共同为我区32所中小学配备综治副校长,建立了以司法机构、新闻媒体及其他涉及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服务机构等为主的青少年维权岗5个,维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李先荣同志还积极呼吁我区社会力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并制定出台了《仁和区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工作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收到各类捐资助学款30余万元,受助学生多达1500余人次。
李先荣带领关工委老同志们,以“三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老少共创卫生城市”“老少创模服务队”活动,积极组织、发动“五老”志愿者组建创卫、创模志愿服务队、文明志愿劝导队,并多次深入17个社区基层关工委指导、帮助他们组建特色服务队,据统计,在他们的倡导下,全区“五老”创卫、创模服务队(含各乡镇、街道及社区)已达15支,共吸收了150余名老同志参与其中。区关工委艺术团也在李先荣等关工委班子的带领下,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创卫宣传活动,并配合团区委组建了仁和区文明劝导队、卫生突击队、义务宣传队,共开展了50余次各种形式的“三创”活动,李先荣同志还大力倡导“祖孙共创”、“亲子同建”等形式的创卫活动,多次组织家人及部分老同志开展义务劳动,当别人向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只说了一句:“以绵薄之力,汇众人之心,共建美好家园,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他们的努力将仁和区的“老少共创”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李先荣就是这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现,勤勤恳恳、不求回报的坚持着这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永远都以无私的公仆情怀,温暖着别人的心,用党旗下的光辉誓言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
语
世界上有一种事业叫责任。世界上有一种精神叫奉献。能把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他的人生是充实的。一个能够为奉献而不断奋斗的人,一个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奉献的人,他的人生是精彩的。
一个能够泼浓墨于人生画卷的人,一个能够把自己的事业与时代、与社会相融的人,他的人生是幸福的、是有价值的。
李先荣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关工委的工作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完美生活。
历史在无限的荣光中永恒,未来在执著的奉献中生辉。面对成绩和荣誉,李先荣同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常常告诫自己:荣誉只是一时的,它只是你前进的开始,永远不能为眼前的成绩和表扬而满足,只能把这个成绩当做攀登下一个目标的阶梯,把这个表扬当做继续奉献的力量。
有人问他:“这样干不求回报有意义吗?”他回答说,价值就体现在一次一次的奉献之中,每当你看见那些老人或者青少年的燃眉之急得到解决后他们露出的慧心笑容,你就会明白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奉献。他是一个平凡的退休老干部,但是他却做着一些注定让他不平凡的事,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投身于关工委工作中,不计报酬,最大限度、力所能及的进行着这份平凡的工作,这就是李先荣同志的坚持,这就是李先荣同志的奉献。
携着昨日的辉煌,带着美好的向往,李先荣同志带领着仁和区关工委又唱响了春天的畅想曲。关心下一代、关爱老年人工作,是一个长期、艰难的事业,而李先荣同志的无私奉献和兢兢业业 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学习的榜样,同时也需要更多像李先荣一样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进来,共同为关心下一代、关爱老年人事业做出贡献。
第五篇: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一袭白衣总是飘然于痛苦的呻吟中,得到的总是感激的眼神,付出的也总是辛勤的汗水,这就是我们奋斗在医疗事业第一线的兄弟姐妹们天天重复的工作。原来,奉献就是这么简单,而就是这样简单的奉献,让我们的生命如此闪亮!
也许在座的护士姐妹会说,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每天看到的是病人痛苦的表情,听到的是病人的呻吟声,闻到的是血腥味、大小便味,干的是一成不变、没完没了的生活护理,那是多么累又多么辛苦。但是,请不要忘了我们是护士,那些是我们的职责。是护士,就该为病人营造生命的绿色;是护士,就该承担起点燃生命、重塑希望职责;是护士,就该转变护理观念,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是护士,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是我们的天职。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是啊,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和这颗同情心让病人看见了生命的阳光。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忙碌的,或许,还会有人感到一些枯燥和单调,但是,当我们看到患者带着忧愁和病痛 而来,又带着希望和满意而归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在一瞬间变成了收获的喜悦。正是因为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在有病痛的时候想起我们医院,所以,我们更要从细节入手,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患者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身体或心理 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需要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只有我们给予微笑、热情优质的服务,患者才能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很快康复。每当我想起病床上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一声声均匀的呼吸,交接班时那满怀感激的目光,想起那一声关怀,一声赞许,一句谢语,一脸欢笑,一个回望……它们都让我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我更清楚的感受到护士这份职业,是倾尽自己全部热情和耐心的默默奉献,诠释的是洗尽铅华沉淀下来的最朴实的人间真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愈发的明白,作为一名护士,虽不会有硕果累累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永不会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们的工作岗位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但是我,还有那些和我一样的朋友们都明白,我们的工作辛苦,我们的力量有限,我们没有光环,没有假期,没有盛誉,但是我们的工作却和千百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和千百万人的幸福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有我们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有所不同,他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有时候我们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面对太多的不理解,我们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可是每当想起“医者仁心”四个字,想起病人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神,我们又充满了前进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本来就是“白衣天使”的使命,更是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精神内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三好—满意”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切切实实为病人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去面对崭新的明天!